▲ 吳澧培,2019年1月(圖:上報 張哲偉攝)
1979年台美斷交之後,台灣為了處理台美關係事務而設立的白手套「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 CCNAA)將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 TCUSA)。媒體說這是台美關係一項正面的突破,總管府資政吳澧培認為下一步應積極爭取美國在外交上的承認,跟美國互派大使。
這個「委員會」是台灣設立的機構。台灣自己把它改個名稱,本來是內政問題,怎麼是「外交上的突破」呢?原來台灣把這個機構改名還必須跟美國磋商,要經美國同意。美國同意改名,我們就覺得高興。台灣真可憐!
又原來的名稱沒有「台灣」和「美國」字眼,現在有了,但「台灣」後面沒有「國」字。也就是,名稱放進台灣,但名稱的改變並沒有表現台灣的地位有任何變化。只因為名稱加進「台灣」一詞,就成為台灣的「外交突破」。台灣真可憐!
吳澧培說下一步是爭取美國在外交上的承認,是這樣嗎?是哪一種承認?承認台灣政府代表中國的「政府承認」?還是承認台灣是新成立的國家的「國家承認」?
對台灣政府做「政府承認」,是指美國要跟北京斷交,將駐中國的大使館搬回台北。除非美國與北京發生戰爭,否則這是不可能的事。吳澧培講的承認應該不是「政府承認」,而是「國家承認」。美國對台灣作國家承認,是在台灣新設駐台灣國大使館。理論上,他們駐中國的大使館不受影響,不像在「政府承認」上,美國只能在兩個中國政府間選擇一個,而有遷移大使館的問題。
台灣下一步爭取美國對台灣作「國家承認」嗎?非也!「國家承認」的前提是,台灣必須是國家,就如同某人要去作腳底按摩,其前提是他必須有腳。台灣是國家嗎?或者說美國認為台灣是國家嗎?如上所述,「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的名稱上「台灣」後面沒有「國」字,就可看出美國不認為台灣是國家。客觀上,台灣只是事實上獨立而已,法律上屬於中國,也還不是國家。
因此,在台美關係上,台灣下一步要做的,是使台灣成為國家,也就是行使人民自決權,切斷法律上與中國的關係。行使人民自決權的最適當方法是,台灣總管宣布獨立,廢止目前體制中的一中成分。
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日漸緊張,可說冷戰已經開始,但美國的「一中政策」還未廢止,也就是美國還不容許台灣進一步走向法律上獨立。在此情形下,台灣只能自力更生,自求多福,勇敢走自己的路,不能唯唯諾諾,毫無作為。
「麻煩的製造者」一詞有貶義。奴才性深重的台灣的政客及民眾都希望台灣當乖寶寶,「親美、友日、和中」之類的,不願台灣被認定為「麻煩的製造者」。但在美中關係緊張之際,台灣不能夾在美中之間當木頭人,坐觀成敗,也不能像投機客,遊走兩邊。台灣應該一面倒向美國,響應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措施。在台獨議題上,台灣必須走在美國前面,積極向前衝,給美國一點刺激、一點麻煩。不當「麻煩的製造者」,就只能當人家的棋子,任人擺布。
台獨建國,這是台灣人民的正當權利,也符合美國的長期利益。抓住這兩點,勇敢向前行,鐵定沒錯!
吳澧培說,台灣不要像過去害怕動輒得咎、怕製造麻煩,我們跟中國的關係也不需要這樣軟弱云云。他說的對。但問題是,台灣的政客都是軟腳蟹,看不到「勇跤」。目前這個蔡英文政府更是軟弱不堪。全面執政,全面無能啊!吳澧培所謂的台美建交,諒必只是一場初夏夜之夢罷了。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自由時報 2019-05-26
〔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將正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獨派大老、總統府資政吳澧培昨對此表示,他非常興奮,這是好幾代以來努力的結果,未來除了繼續加強美國國會遊說外,應更積極爭取美國駐軍台灣或軍艦停靠台灣港口、互派大使。
吳澧培說,這是政府、台僑等各方面一起努力的結果,證明美國對於跟中國的關係,已經有了基本的改變,「過去不行現在行,才是重點」,美國已經認知中國就是他最大的敵人,中國強大對美國是威脅。而台灣也要認知,不要像是過去害怕動輒得咎、怕製造麻煩,「我們跟中國的關係也不需要這樣軟弱。」
吳澧培建議,下一步應積極爭取美國在外交上的承認,要得到外交承認,才有機會能進去聯合國,「應該要跟美國互派大使。」大家都怕美國駐軍台灣會得罪中國,他則是認為剛好相反,美國來台駐軍或美國軍艦可以隨時來台灣港口,能阻止中國對台滲透,也防堵中國想武力侵犯台灣,應該要努力去做這些事情。
外交部新聞稿
外交部網站 2019/05/25
為明確反映我國處理對美國事務代表機構的工作內涵,外交部經與美方充分協調溝通,決定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
美國依據1979年《臺灣關係法》的規定,成立「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作為執行美國政府與臺灣相關事務的代表機構,我方相應於同(1979)年設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作為AIT的對等機構。此一名稱在當年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年來經我政府努力不懈,積極爭取我國處理對美國事務代表機構的名稱更能切實反映實質業務及臺美關係內涵,經過臺美雙方不斷協調及共同努力,終於就新名稱取得共識。本(2019)年適逢《臺灣關係法》立法40週年,我處理美國事務的代表機構獲該新名稱,象徵臺美關係緊密,互信良好,意義非凡。
中央社
2019/05/25 10:32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台北25日電)外交部今天宣布,為明確反映台灣處理對美國事務代表機構的工作內涵,經與美方充分協調溝通,決定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象徵台美關係緊密。
知情官員表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的更名仍須經過國內行政程序,待程序完成後,將舉行揭牌儀式。
對於北美事務委員會更名為台美事務委員會,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上午在官方推特推文表示,「很喜歡這個新的名稱」。……
新頭殼newtalk 2019.05.25 10:13
台美關係重大突破!外交部長吳釗燮上午在外交部官方帳號推文宣布,「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將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文末還特別寫道:「真的好愛這個新名稱!」
1979年美國成立「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我相應設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作為對等機構,由於今年適逢《台灣關係法》立法40周年,為明確反映我國處理對美事務代表機構的工作內涵,外交部從年初就向美方提案更名,在經與充分協調溝通後取得共識,今天宣布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