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台獨會使台灣捲入暴風圈?

傅雲欽 1996.03.04

1996225日中華民區總管選舉的4位參選人在電視政見發表會時合影
左起:李登輝、林洋港、陳履安、彭明敏
(圖:取自網路

四百年來,西班牙、荷蘭、明鄭、滿清、日本、國民黨當局這些外來政權,進出台灣,實施殖民統治。台灣人民像酒家女一般,生張熟魏,甚至認賊作父,一直無法當家作主。最近的五十年,在國民黨當局這個外來政權統治之下,台灣人民滿腦子「我是中國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將來要統一於中國」的大中國意識,普遍缺乏出頭天當家作主,不願從屬於中國的台灣意識。

現在,台灣人民好不容易爭取到一個普選總管的機會。有台灣意識的參選人或選民正應好好利用總管大選的期間,宣揚台灣意識,大談台灣獨立建國,以便獨立建國大業早日實現,而擺脫歷史的悲情及中國的陰影。豈有總管大選不談台獨之理?

那些反台獨的份子,平常就一直在喊「統獨休兵」(其實是「獨派閉嘴」),在總管大選時,當然也不希望台獨愛國人士談台灣獨立建國。他們所持的理由,不外兩個。第一,談台獨會刺激台灣內部的一些反台獨份子,造成台灣社會動亂。第二,談台獨會刺激中國,造成兩岸的緊張,甚至台海戰爭。

台灣該不該獨立的問題是台灣前途的問題。台灣前途如何,既有爭議,台灣內部就須檢討、辯論。台灣該不該獨立的問題不先辯明,猶如人生的志向不明確,船行的目的港不明確,如何長治久安?

當然,台獨的主張因為受國民黨當局及反台獨份子長期醜化的影響,剛開始宣揚時或許會引起民眾的疑慮(價值體系一時難以調適),但只要公開自由討論一段時間之後,民眾就能慢慢調適。畢竟,獨統論戰只是口頭辯論,又不動刀動槍,應不至於發生社會動亂。

事實上,自從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的「言論叛亂罪」廢止,民眾可公開自由談論台獨之後,這幾年來,台獨聲浪,日益強大,台灣社會有沒有發生動亂呢?除了一些反台獨份子為了避免失去「既得意識形態」及其卵翼下的「既得利益」(權位或選票),而將統獨問題誤導成「省籍問題」、「族群問題」,致發生若干齟齬、騷動之外,台灣社會大致仍安定。

所謂「談台獨會刺激台灣內部的一些反台獨份子,造成台灣社會動亂」,這句話已指出這些反台獨份子的反民主、反理性。這些反台獨份子聽到不喜歡的台獨言論,就能動手打人,製造混亂嗎?因此,只要台灣內部的那些反民主、反理性的反台獨份子多一點民主修養,不要一聽到台獨就「見笑轉生氣」,干戈相向,我們認為統獨論戰本身不會引起台灣社會動亂。

中國反對台灣獨立,在台灣即將總管大選的最近,更不斷施以文批武嚇,影響選舉結果,來壓制台灣意識,遏止台獨傾向。因此,一些反台獨份子和一些思考簡單的人認為,既然談台獨會刺激中國,造成兩岸的緊張,甚至台海戰爭,因此,只要不談台獨,就不會刺激中國,造成兩岸的緊張,台海戰爭。這是一種不問是非,只要生存,不要尊嚴的投降主義。

有尊嚴的台灣人民萬難贊同。我們應該先考慮台獨好不好、正當不正當、合理不合理。如果是好的、正當的、合理的,身為台灣人民的我們就應該盡力去爭取,不能因為中國反對,我們就卑恭屈膝,放棄理想。比方說,吃飯是生活所必須的、正當的、合理的,我們就要吃飯。我們不能因為隔壁的壞鄰居要搶我們的飯碗、禁止我們吃飯,我們就不吃飯。

台灣獨立對台灣而言,可避免被中國拖累,又能獨立自主,這是符合台灣人民利益的,是正當合理的,是應盡力爭取的。如果中國不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而武力相向。這是中國不講理。中國禁止台灣人民談台獨,是中國無理刺激台灣人民,不是台灣人民刺激中國。中國無理製造兩岸緊張,該被譴責的是中國,不是台獨保台人士。

面對中國無理文批武嚇,我們應以不惜一戰的決心,嚇阻中國的霸權侵略,而不是散播失敗主義,呼籲大家「不要刺激中國」。大家要知道:沒有戰鬥意志的人沒有資格談和平。沒有戰鬥意志的求和就是投降。

台灣俗語說:「軟土深掘」。敵人得寸,會進尺,姑息可以養奸。越怕死,越快死。犧牲尊嚴往往不能換取生存。不要尊嚴即使換得茍活,生不如死。抵抗中國,還有活路,害怕中國,死路一條。

在中國無理文批武嚇之際,我們如趁總管大選,鼓吹台獨理念,正是培養台灣人民當家做主的自信,捍衛台灣尊嚴的大好時機。果能蔚為風潮,台灣將因此而脫胎換骨,充滿生機,逐步擺脫中國的陰影,怎有可能「捲入毀滅暴風圈」呢?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於1996323日舉行,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第一次總統、副總統的公民直選,也是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後的第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為繼1993年新加坡總統選舉之後,華人地區第二個、兩岸四地第一個以直接選舉的方式產生國家元首。當屆選舉共有四組候選人參選,雖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面臨部分黨員出走參選,但在當時發生台海飛彈危機的推波助瀾下,最終投票率為76.04%,由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輝連戰當選,於同年520日於台北市總統府就職中華民國第九任正、副總統。

時任總統李登輝自繼任蔣經國餘下的兩年任期,在1990年總統選舉中在國民大會當選獲得首個六年任期。憲法增修後,總統任期由六年縮短至四年,可連任一次。已執政八年的李登輝是否繼續連任,成為焦點。1990年總統選舉參選人、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及司法院院長林洋港為了參選總統,提前卸任司法院院長職位,並期待著李登輝會依照當年的約定而支持他參選。

中國國民黨第十四屆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於1995823日召開,支持黨主席李登輝連任總統。李登輝與當時的行政院院長連戰一同搭配競選正、副總統。

民主進步黨由初選提名黨外運動人士彭明敏與角逐臺北市市長初選失利的時任立法委員的謝長廷參選。

林洋港與時任監察院院長陳履安(故副總統陳誠之子)整合失敗後,改與郝柏村(前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脫黨參選,成為無黨籍候選人,獲新黨支持參選。而陳履安則與擔任監察院監察委員的律師王清峰雙雙辭去監察院職務,搭配參選總統。

該次選舉成為了五院中有三院的現任及前任院長參與的奇特現象;而所有總統參選人除彭明敏外,均有中央政府機關的現任或曾任職務:一位現任,二位因為要參選總統而離任,一位前任,立法院及考試院並未參與(時任立法院院長為劉松藩;時任考試院院長為邱創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