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向國民黨靠攏的消息《新聞輯錄》08

◎  傅雲欽   輯錄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向國民黨靠攏的消息《新聞輯錄》08
中國評論社  2013-12-27  13:04:55

中評社台北1227日電(記者 鄒麗泳)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26日在黨中央華山會議提議凍結台獨黨綱,黨內譁然。黨主席蘇貞昌今天受訪時明確指出,歷史走過這一頁,現在沒有凍結不凍結台獨黨綱的問題。呂秀蓮也說,凍結台獨黨綱,如果是為了民共交流,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疑慮。

民進黨昨天召開第九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柯建銘主張,台獨黨綱既已完成階段性的歷史任務,建議民進黨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並說台獨黨綱是民共雙方來往的障礙。由於,柯建銘是蘇貞昌的堅實盟友,柯提凍結台獨黨綱是否意在測風向,外界揣測紛紛,蘇貞昌今天強調,沒有凍結台獨黨綱的問題,公開否定柯的主張。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天上午拜訪患有肯納氏症(自閉症)青年書畫家周予翔,外界關切柯建銘倡議凍結台獨黨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2014七合一大選等議題。

蘇貞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民進黨在戒嚴威權時代就提出台獨黨綱,主張主權在民,我們堅持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這麼多年大家一起努力,“憲法”的修改、“總統”直選、“國會”全面改選,也已經凍省,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歷史走過這一頁,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建設“國家”。

他說,在中國事務委員會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上,讓各種意見提出來,他都尊重,不過大家一致的意見最重要,台灣最大的共識就是我們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未來的前途也是由公民全體2300萬人經由民主的決定,這最重要。

媒體進一步追問,沒有凍結台獨黨綱的問題嗎?蘇貞昌說,對,歷史走過這一頁,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

另外,呂秀蓮今天上午受訪時表示,對台獨黨綱可以給予一個詮釋,但不是為了什麼目標來做詮釋。她說,1991年的台獨黨綱說,如果台灣共和國要成立,需要公民投票,那時候還沒有確定獨立,但1996年時,台灣人民無分藍綠、共同投票,行使公民直選總統的選舉權,那時就定調,台灣已經公投決定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國號還是中華民國

她表示,1996總統直選,才有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第一句,就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話已經推翻1991年台獨黨綱說,如果台灣共和國要成立,因為這句話已經實現了,目前國號中華民國,任何現狀改變需要2300萬人投票決定

中國評論社  2013-12-27  13:11:53

評社台北1227日電(記者 劉冠廷)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26日在民進黨華山會議表示,現有的台獨黨綱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可能是民進黨與共產黨雙方往來的障礙,應該可以對外宣告凍結。對此,民進黨立法委員黃偉哲27日接受訪問表示,柯建銘現在提出凍結台獨黨綱對於民進黨的基本教義派跟所謂的溫和派掀起論戰,在這個時機點是不宜的。

黃偉哲表示,柯建銘現在碰上關說案,在這個情況下除了民進黨本身要在一定程度下釐清柯建銘的狀況之外,現在柯建銘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也讓許多基本教義派的人對他口誅筆伐,對柯建銘個人是不利的,對民進黨團的形象也不利,對整個黨是不是跟國民黨的互動也不利。今天就可以看到許多國民黨的委員在冷嘲熱諷,所以在這個時候捅這個馬蜂窩,事實上是得不償失的。

黃偉哲說,民進黨是一個開放的政黨,什麼意見都可以提出,在2012年蔡英文敗選之後,就有人提說要修改台獨黨綱,甚至於說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要大部翻修,雖然到最後都沒有落實,但是在意見提出的階段,民進黨是給予開放的。

中國評論社  2013-12-27 13:42:45

中評社台北1227日電/對於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凍結台獨黨綱的建議,民進黨立委陳其邁今天出席黨團大會時,表示反對意見。他說,台獨是民進黨的DNA,把DNA拿掉, 這個黨就會謝謝收看。

今日新聞網報道,陳其邁表示,台獨是民進黨的DNA,從過去不管是國民黨、共產黨,從來沒有在基本綱領作任何更動,民進黨如果貿然為了跟大陸交流,來更動基本綱領,這是很不聰明的作法,支持者也不會接受。

陳其邁強調,過去與大陸打交道的經驗來看,要求拿掉台獨黨綱的聲音越來越少,更何況整個黨的方向,黨綱、黨章、基本綱領,都是黨的基本價值,假如基本價值流失,要支持者的票怎麼投下去,在選前拋出說要“凍結台獨黨綱”,這是庸人自擾的作法。

陳其邁最後說,黨的政策當然是要與時俱進,但是黨的黨綱、黨章,是表示黨的基本價值,把DNA拿掉,這個黨就會謝謝收看,所以不能貿然把台獨工具化,做為跟大陸交流的預設前提,這不但不聰明,而且會被選民唾棄。

中國評論社  2013-12-27  13:46:14

中評社台北1227日電/對於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議凍結台獨黨綱,呂秀蓮今天表示,台灣前途決議文相當程度已經修正台獨黨綱,如果這樣詮釋的話,大家可以接受,但如果設定前提是為了民共交流,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疑慮。

今日新聞網報道,呂秀蓮今天出席搶救中山足球場改設“多功能育樂園區”記者會,接受媒體訪問時,做上述表示。

呂秀蓮說,1991年的台獨黨綱指出,如果台灣共和國要成立,需要公民投票,那時候還沒有確定獨立,但1996年時,台灣人民不分藍綠、共同投票,行使公民直選總統的選舉權,那時就定調,台灣已經公投決定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國號還是中華民國

呂秀蓮認為,因為有1996年的總統直選,才有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第一句,就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話就已經推翻1991年台獨黨綱如果台灣共和國要成立,因為這句話已經實現了,目前國號中華民國,任何現狀改變需要2300萬人投票決定。

呂秀蓮強調,“台灣前途決議文”相當程度已經修正台獨黨綱,如果這樣詮釋的話,大家可以接受,但如果設定前提是為了“民共交流”,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疑慮。

2013-12-27  14:37:36

中評社台中1227日電(記者 鄧木卿)“908台灣國台中分會長周崇德27日一聽到民進黨立委柯建銘提出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怒不可遏,大罵頭殼壞去。他認為是柯要討好國民黨以換取關說案解套,他將邀集本土社團開會,並要求黨主席蘇貞昌列席,希望開除柯黨籍。

周崇德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氣憤的說,柯建銘提凍結台獨黨綱一事,在基層已迅速發酵,其背後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對國民黨示好,希望國民黨能幫他的關說案脫罪,這種心態太可惡。柯老早就在大陸做生意,如今自己撕去這層台獨保護膜,已經完全傾中他要求民進黨必須當機立斷,否則明年七合一以及大選,都會很慘。

他表示,柯建銘即使公開道歉也無法釋疑,一定要退出民進黨,辭去不分區“立委”一職。幾年前,民進黨國民黨化的現象就已經很明顯,如今柯建銘提出這項主張,讓這種現象更嚴重,他要求民進黨中央好好處理。至於台聯,他希望台聯集中火力,全面做好反服貿,柯建銘的事,台灣國來處理就好。

周崇德說,台灣國已槓上柯建銘,他近日內將邀集本土社團開會討論後續因應問題,也會找蘇貞昌列席,要求民進黨給社會一個合理交代。

中國評論社  2013-12-27  14:43:50

中評社台北1227日電(記者 劉冠廷)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26日在民進黨華山會議提出凍結台獨黨綱,在黨內引起熱議。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許添財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現在不管執政黨或是民進黨在台灣內政經濟全面失敗的困局當中,都在尋找出路,但是沒有想到說如何落實台灣當前最緊要的、最核心的經濟問題,在內政失敗外交又被圍堵,毫無出路可言,所以這個時候都想到兩岸,其實兩岸是結果不是原因,所以應該不要本末倒置。

民進黨在26日下午召開華山會議,討論對大陸政策。會議中柯建銘擔任主持,在他發表的書面意見中,認為現有的台獨黨綱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可能是民進黨與共產黨雙方往來的障礙,應該可以對外宣告凍結。

許添財對此表示,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內政失敗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一切枉然,如果充滿著退卻投降的心態,有一天會後悔不及,兩岸的問題在國際並不是急迫的事情。

他認為,現在民生苦不堪言,應該是要共同來面對以及思考如何挽救台灣的經濟,以反對黨來講,批評執政黨已經是習以為常,不新鮮了,所以這個時候大家所懷疑的是,整體的政治社會已經得不到民間社會的信賴跟支持,所以兩黨不管好壞的相對變化,但是基本上都沒有像早期民主改革運動時那時候,一面倒的民氣可用全部支持改革運動,所以現在看不到台灣改革的希望。

許添財表示,所以大家在苦悶當中找不到出路,這時候政黨為了自身的生存發展,反而沒有去重視面對人民所需要的核心問題,那核心問題沒能解決,也是因為核心價值動搖,或是沒有落實的關係,所以現在這種本末倒置、橫生枝節的事情,一時譁然,最後還是沒有辦法根本解決問題。

中國評論社  2013-12-27  14:44:50

中評社桃園1227日電(記者 黃文杰)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提出凍結台獨黨綱,引發綠營獨派撻伐,前民進黨立委邱垂貞接受中評社採訪提到,外界罵柯建銘未免太早,柯總召一定有他的理由與想法,給他時間機會來對外闡述,況且凍結不代表全面廢止,意味文字調整與修正,台灣主權獨立精神與內涵並未改變。

邱垂貞表示,任何民進黨員都知道,要修改黨章黨綱,絕對不是任何人說了就算,即使黨主席也沒有權責,必須召開黨代表大會來議決,“這個時候再罵柯總召,或找柯建銘辯論也不遲”。

與柯建銘私交不錯的邱垂貞表示,昨晚與柯通過電話,知道柯有他的想法,柯讀了不少有關兩岸關係書籍,知道民進黨的立場與局勢。

邱垂貞也舉自己上次到北京參訪,原本有自己的主張與看法,結果言論被刻意扭曲誤解,回來台灣被黨內獨派罵慘了,他能體會柯總召此刻的心情。

他也相信,柯建銘對於台灣主權獨立主張與看法,不會也沒有動搖或改變,只是因應時代進步與民進黨的發展策略,有必要針對比較僵硬的條文修正或調整,還沒有到廢除台獨黨綱。

邱垂貞強調,很多事情如果沒有公開討論或進行辯論,單純流於責罵情緒發洩,對民進黨想要重新執政,根本沒有任何助益。就算現在有民進黨員,提倡黨綱黨章放入兩岸統一,講一百遍,黨員代表大會沒有進行辯論或表決,也不會改變民進黨堅持台灣主權獨立事實是一樣。

中國評論社  2013-12-27 15:25:03

中評社桃園1227日電(記者 黃文杰)民進黨前立委、現任民進黨桃園縣議員陳宗義接受中評社採訪提到,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拋出凍結台獨黨綱的做法,確實比較貼近台灣社會與民間的聲音,必然也會引發黨內衝突與辯論,整體而言是件好事,不過陳宗義仍認為,民進黨如果要成為負責任政黨,應該一步到位

陳宗義表示,他對於柯建銘提議的文字內容或主張不清楚,只是任何民進黨員都知道,台灣現在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做“中華民國”,這是絕大多數民進黨員堅持的立場與主張。

他說,“中華民國”有既定的“憲法”存在,不管公職或黨員或老百姓,要遵循“憲法”來從事各種事物,“憲法”不管主文第一條到第175條,或是憲法增修的規定,對於修憲程序有明確規定。

也就是說,如果要修改“憲法”,必須要四分之一的“立委”提議,四分之三“立委”的決議,再經過公民投票法的規定,才能複決或修正“憲法”。

陳宗義嚴肅說,一個政黨的黨綱,要符合國家現行的“憲法”規定,也就是說,民進黨要訂台獨黨綱,我們也不反對,或是應該說,我們希望建立“主權獨立的國家”,要透過“修憲”來為之。

問題是,光“修憲”就要四分之三“立委”的同意,依照現行的法律或現行狀況來看,民主進步黨沒有辦法拿到四分之三“立委”的決議門檻。

現在卻用籠統的台獨黨章規定,說我們要建立“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這是不著邊際,比較不負責任的台獨黨綱。

陳宗義建議,應該要附上現況、現實、國家法律、國家“憲法”,在現行的黨綱黨章上面,這才是負責任的政黨,才是有理想有擔當的政黨。

“如果用20年前制定的台獨黨綱,套用在2013年的台灣政治現況,這是脫離台灣的政治現實,他說。

現在民進黨“立院”總召提出凍結台獨黨綱建議,陳宗義的看法與建議,是應該要一步到位,但如果說,民進黨有意願先凍結台獨黨綱,至少跨出一步,畢竟這是進步的作法。

他說,想當然又會引發民進黨內部討論、衝突、辯論或辯證,總是好事。

陳宗義說,以柯建銘個人與社會的接觸,我認為柯建銘的說法,比較接近民間的聲音,當然,政黨或黨員聲音,未必趨向這個意見,但柯建銘反映的是,更貼近社會與民間的聲音。

國際日報  20131227 12:09:13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陳鍵興)針對“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26日建議民進黨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注意到相關報道。民進黨內一些有識之士提出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她表示,如果凍結“台獨”黨綱能成為民進黨的共識,將是民進黨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我們希望民進黨成為一個對台灣同胞、對兩岸關係負責任的政黨,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能量。

26日,民進黨舉辦最後一場“華山會議”,討論民進黨大陸政策問題。柯建銘提出,建議民進黨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民進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

聯合晚報2013.12.27 02:53 pm╱記者蔡佩芳、陳言喬/台北-北京連線報導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拋出凍結台獨黨綱的想法,他今天表示,民進黨堅持台灣主體性的核心價值沒有改變,但為了重返執政,民進黨要積極務實的踏出一步,展現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掃除選民對民進黨的刻板印象。

針對柯建銘在民進黨華山會議上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一事,中共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上午表示,大陸注意到相關報導。她說,如果「凍結台獨黨綱」能成為民進黨的共識,將是民進黨朝向正確方向的重要一步。她說,民進黨有識之士提出的「凍獨」主張,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大陸希望民進黨成為一個對台灣同胞、對兩岸關係負責任的政黨,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能量。

對引發黨內批判,柯建銘表示,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說過,建設台灣不搞台獨;前主席蔡英文也曾提出,兩岸要求和平共同發展,其實大家的想法都一致。 思考如何去除台灣人對民進黨的刻板印象,符合主流民意後,他提出凍結案,「這步踏出去,才有下一步」,否則華山論壇、中國事務小組,都是談大家都很清楚的事,越綁越死。

他強調,民進黨堅持台灣主體性核心價值仍然沒有改變,支持民進黨的人,都知道他在講什麼,這一步對20142016選舉都有幫助,民進黨要有信心重返執政,不要再被抹黑。

根據中央社報導,前副總統呂秀蓮上午表示,因為有1996年的總統直選,才有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第一句,就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話就已經推翻1991年台獨黨綱說「如果台灣共和國要成立」,因為已經實現了,目前國號叫「中華民國」,任何現狀改變需要2300萬人投票決定。

她說,「台灣前途決議文」相當程度已經修正台獨黨綱,如果這樣詮釋的話,大家可以接受;但如果設定前提是為了民共交流,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疑慮。

ETtoday 東森新聞  20131227 17:40

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26日提議凍結台獨黨綱,中國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回應,這是一個積極信號,如果成為民進黨內共識,「將民進黨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希望民進黨成為一個對台灣同胞、兩岸關係負責任的政黨,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能量。

范麗青表示,有注意到相關報導,如果凍結台獨黨綱能成為民進黨的共識,將是民進黨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也希望民進黨成為一個對台灣同胞、兩岸關係負責任的政黨,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能量。

民進黨在26日下午召開華山會議,討論對大陸政策。會議中柯建銘擔任主持,在他發表的書面意見中,認為現有的台獨黨綱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可能是民進黨與共產黨雙方往來的障礙,應該可以對外宣告凍結。但多位黨內人士則有不同看法,認為此黨綱早已被「台灣前途決議文」取代,沒有凍結與否的問題。

陳淞山(美麗島電子報專欄作家)
美麗島電子報  2013.12.27  17:38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立委在最後一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提出「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其目的在排除民、共交流障礙,以利民進黨重返執政。

柯建銘指出,台獨黨綱是當年特定歷史時期反對國民黨專制而提出,當台灣已經民主化,台獨不再是一種禁忌而是可公開倡議的政治立場時,民進黨可考慮凍結台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黨的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

可惜的是,在會中多數新系與蔡系立委包括段宜康陳其邁鄭麗君林濁水前立委紛紛以不同的理由表達反對的立場,因而未達成共識。

長期以來,「台獨黨綱」是民進黨備而不用的神主牌,實質價值與功能早已被1999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所取代,誠如會後吳釗燮執行長轉述黨主席蘇貞昌所言:「歷史早已走過那一頁,台獨黨綱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蘇主席的說法代表黨內很多人的想法與看法,但從政治操作與政治政策的角度來看則未必如此。

這就像民進黨長期所否定的「九二共識」一樣,它確實不存在,但卻有其代表性的政治意義與內涵,是「國共和解」的象徵性開端,也是兩岸政治和解與開啟談判最重要的關鍵基礎,不能用單純的「事實不存在」,來抹殺或解讀其政治價值與功能。

「台獨黨綱」從實質層面來看,就如同「九二共識」存在不存在的問題一樣,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因為它已經被「台灣前途決議文」所修正、取代,但成為問題者是,長期以來,民進黨至今還是被外界定性為「台獨黨」,「台獨魔咒」至今仍然未除,民進黨就是台獨黨的政治印象一直烙印在台灣民眾與大陸人民心中,揮之不去,當然,這也成為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敗選的一大主因!

換句話說,台獨黨綱雖早已被弱化、取代,但卻造就了馬英九總統可以無能主政八年的政治罪孽,這樣的「神主牌」縱使曾有其歷史上、階段上的價值與功能,但時至今日而言,它不僅成為民進黨重返執政的緊箍咒,成為突破民、共交流的政治障礙,也同時讓台灣人民必須忍受馬英九無能主政八年,國民黨可以再繼續荼毒台灣的政治工具,難道民進黨還要繼續死抱這「神主牌」嗎?

因此,雖然台獨黨綱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但它的確需要與時俱進來加以處理,才能根本去除民進黨就是台獨黨的政治疑慮與包袱!解套的方法大概有三種,一是直接指廢除台獨黨綱,但衝擊與阻力最大,目前不可行;二是凍結台獨黨綱,阻力雖不小但卻有機會成功闖關,展現民進黨的政治智慧與格局;三是通過「中華民國前途決議文」,既取代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同時也正式對外宣告「正常國家決議文」已不具約束力與政治效用,通過機會雖比較大,但必須蘇貞昌與蔡英文願意公開對外表達支持合力完成。

其實,台獨黨綱能不能處理、要不要處理?最大的關鍵點還是在於蘇、蔡「雙太陽」的領導權之爭以及新潮流系扯後腿的政治動向與選擇。蘇、蔡目前為了下屆黨主席與總統初選的論戰,都不願在此時幫對手掃除政治障礙或加分,因此,在雙方彼此互相牽制的情況下,根本不會考慮面對台獨黨綱的問題;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系考量的是其派系利益,除了「平衡蘇、蔡關係」以左右大局外,是想倘若蘇、蔡2016都輸,由其正式做黨內的「老大」,由賴清德當家選黨主席、總統,屆時他們才會積極主動處理台獨黨綱的問題。

當然,柯建銘「華山起義」的第一槍已經響起,蘇、蔡的相互牽制以及新潮流系的全面回防消極抵制能否發揮真正的政治作用還有待觀察,也未必真能全盤掌握大局如其所願,畢竟,為了重返執政,為了蘇主席真的想突破黨主席連任之爭的政治困局,或許,不到最後關頭都很難確定柯建銘的項莊舞劍不是志在為蘇主席鋪墊「驚鴻一劍」的新創舉呢?19日的中國事務委員會「總結報告」是否會有令人期待的對中政策新亮點?還是讓人可以充滿無限的政治想像空間的,不是嗎?

中國評論社  2013-12-28  00:31:55

中評社桃園1228日電(記者 黃文杰)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建議凍結台獨黨綱,他的理解是,柯總召希望民進黨不要再為了台獨黨綱議題繼續爭吵,因此想在黨綱效力與台獨黨綱廢止之間,用了凍結兩字尋求折衷與平衡。

鄭文燦強調,民進黨在處理兩岸政策,必須與時俱進,要有新眼光處理,如果有必要性且經過全黨的共識,提出新的決議文取代台獨黨綱或《台灣前途決議文》也不是不可行。

鄭文燦本身也是民進黨桃園縣黨部主委,他解釋,民進黨對台獨黨綱的立場,簡單說,當年為了對抗國民黨威權體制,因此提出需要建立新的國家體制,包括主權及自由民主體制,台獨黨綱與台灣民主化是結合在一起。

他說,經過1992“國會全面改選、1996總統直選,台灣已經慢慢本土化、民主化,因此在1999年擬定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依照憲法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如果主權地位已經確立,就無需要追求台灣共和國

換句話說,某種程度接受“中華民國憲法”體制,如果對這個體制不滿意,可以透過“修憲”或其他途徑來改變它,這是《台灣前途決議文》的重點,對現狀定義為“主權獨立”的現狀,任何有關現狀的變動,需要透過全體台灣公民決議來改變。

鄭文燦說,當時《台灣前途決議文》提出也附帶說明,認為決議文等同黨綱,根據民進黨的慣例,後法優於前法,《台灣前途決議文》取代台獨黨綱,也是民進黨執政後,一直對外說明,《台灣前途決議文》是處理台灣地位與兩岸關係最重要依據。

“台獨黨綱是成為民進黨發展過程的一份歷史文件,歷史文件沒有修改問題”,鄭文燦表示,現在包括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及華山會議,基本上都是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論述,也是社會主流共識,沒有理由去做太大變動。

他認為,台獨黨綱確實沒有處理,但沒有處理不代表回到過去,或許有人倡議,用新的決議文取代黨綱或《台灣前途決議文》,以目前兩岸關係如此複雜,尤其如何因應陸生、陸客、陸資等議題,以及這幾年簽署很多兩岸共同協議,也不是一份決議文可以取代。

至於柯建銘在華山會議第9次會議,提出以書面方式建議凍結台獨黨綱,會中沒有討論,也沒有結論。鄭文燦解釋,第一時間民進黨的發言人也已經做了回應。

為何柯建銘選擇此刻,丟出一個臨時動議?外界認為是為了柯建銘向藍營示好及替自己解套。

鄭燦文認為,其實不用從政治動機來思考柯總召的提案,他認為,柯總召的用意,可能在於讓台獨黨綱效力與台獨黨綱廢止之間,用“凍結”的字眼,來尋求一種折衷與平衡作法。

他強調,過去民進黨的解釋,以《台灣前途決議文》優先於台獨黨綱,並取代台獨黨綱立場,歷經很多次會議討論,迄今立場沒有改變。

他指出,基於民進黨因應新的兩岸關係,需要針對新問題、新政策有能力處理,民進黨最重要是整合全黨共識,有能力與對岸打交道維持兩岸交流有能力和平發展繼續走下去,這方面論述,需要台灣人民信賴,以及國際社會的理解,就算北京政府不接受,但也不好挑剔。

柯建銘的用意,是希望民進黨不要為了台獨黨綱繼續爭吵,能夠民進黨兩岸現狀現實出發開展新契機,但可以想像的是,問題沒有經過醞釀與討論提出,黨內勢必公開或私下引發一番不同爭辯。

中國評論社  2013-12-28  00:35:42

中評社台中1227日電(記者 鄧木卿)針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主張凍結台獨黨綱所引發的軒然大波。深綠的台灣中社社長、逢甲大學都市計劃與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劉曜華27日表示,民進黨本來就該好好改善和大陸的關係,應該要弱化台獨黨綱,不過終極目標還是堅持台灣主體性。

劉曜華表示,民進黨台獨黨綱有其時代背景,但兩岸關係已走到目前這麼緊密階段,尤其在經貿文化交流上,民進黨不該再死抱著台獨黨綱,硬梆梆的政策,對於改善兩岸關係毫無幫助。他建議,應該採取更彈性的作法,而作法彈性,並不代替悖離立場,民進黨還是堅持台灣主體性,台灣未來,還是由台灣人決定。

他說,他看了柯建銘的文稿內容後,發現柯建銘的意思應該不是要凍結,如果柯以弱化代替,或許會讓更多人接受,也不致引起這麼大的風波。

他說,民進黨追求台獨道路上,不但受到阻礙,而且也讓大陸對台灣有刻板印象,阻斷交流之路。因此,一旦弱化台獨黨綱,一方面讓民進黨的兩岸關係更加靈活,一方面也能減少大陸對民進黨的誤解

劉曜華強調,柯建銘只是一個“立委”,頂多也只算是黨內大老,他的主張並不影響民進黨既定政策,也不會賣台。反而是馬英九未取得台灣大多數民眾共識下,一直想要促成和大陸總書記習近平的會面,才該讓台灣人民擔憂。

自由時報  2013-12-28

〔記者陳璟民、陳慧萍/台北報導〕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議「凍結台獨黨綱」,掀起爭議,民進黨昨天定調,指柯的主張「不是會議結論,更不是黨內共識」。中國則迅速回應,並藉機拉攏分化綠營,中國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大吃豆腐說,民進黨內「有識之士」提出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范麗青更強調,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如果能成為民進黨共識,將是民進黨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大陸希望民進黨成為一個對台灣同胞、兩岸關係負責任的政黨,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面力量。

對於柯建銘拋出爭議話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受訪指出,民進黨在威權時代就提出台獨黨綱,堅持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經過多年努力而修憲、總統直選、國會全面改選、凍省等,「歷史走過這一頁,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現在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最重要的是建設國家。

蘇貞昌還說,民進黨在中國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上,讓各種意見提出來並予尊重,大家一致意見也是台灣最大共識,就是我們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未來的前途由全體公民民主決定。

前副總統呂秀蓮認為,一九九一年提出台獨黨綱,指出如果台灣共和國要成立,需要公民投票;一九九六年時,台灣人民無分藍綠,共同投票,行使公民直選總統的選舉權,那時就定調台灣已公投決定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

她說,有九六年的總統直選,才有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文中第一句就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話等於推翻台獨黨綱所提「如果台灣共和國要成立」,台灣前途決議文相當程度修正台獨黨綱;柯的主張如果設定前提是為了「民共交流」,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疑慮。

林俊憲代表黨中央發言指出,民進黨是民主開放的政黨,尊重個別黨員意見,但黨的基本立場很清楚,即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任何變動都要經過二千三百萬人民同意,柯建銘的意見並非黨內共識。

自由時報  2013-12-28

〔記者陳璟民、蘇永耀/台北報導〕針對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議「凍結台獨黨綱」,台獨聯盟昨日痛批這是自失立場、犧牲民意的方法,並淪為與中國國民黨競相「換取善意」跪求中國共產黨的施捨垂青,而這也落入中國統戰手法的陷阱。

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也表示,台獨黨綱是民進黨的基本價值,對黨的發展沒有什麼阻礙,若因面對中國強大,要有所互動交流,而應中國要求拿掉台獨黨綱,則民進黨無異放棄自我立場,討好中國。

辜寬敏說,過去民進黨被質疑沒有中國政策,但怎樣處理,是另外一個問題,政治的事情,有些話應該講,有些話不應該講,「柯建銘卻講出來」;輕易提出凍結或放棄台獨黨綱的行為,就像「小孩子吵架、嬉鬧那樣輕率」;這件事情只反映民進黨人士面對、處理對中政策的經驗差了一點。

獨盟主席陳南天聲明指出,柯建銘雖稱這是「個人意見」,但此種「突兀」意見徒滋誤解爭議,仍有必要表達嚴正立場。

獨盟表示,台灣獨立建國並非「業已完成」;做為負責任且想要取得執政機會的民主政黨,其天職是對支持者的意向提出具體的實踐方法和內容,而非推說「社會已有普遍共識」做為逃避現實挑戰之藉口。

聲明強調,民進黨早期多次扮演引領台灣進步價值的角色,不同於中國國民黨的連結中國,是外來的離地政黨。而台獨黨綱只是確認台灣國家的治理範圍,以及確認民進黨做為以台灣為本位的政黨。如今卻邯鄲學步、進退失據,妄想模仿民主失格的中國國民黨,向中國霸權屈膝,這種提議,是走民主的回頭路。

陳先才(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美麗島電子報  2013.12.28  11:02

民進黨日前在最後一場“華山會議”討論大陸政策議題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公開表示,台獨黨綱已完成其階段性歷史任務,民進黨應該公開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從而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根本性重塑創造條件。筆者以為柯建銘關於「凍結台獨黨綱」之提議相當務實,也很具前瞻性,甚至可望為民共關係之良性互動締造相當大的利基。因此,「凍結台獨黨綱」之主張無疑可為民共互動提供正能量。

首先,柯建銘關於「凍結台獨黨綱」之主張,具有向中國大陸釋放積極信號之意味,這對於未來推動民共互動當然有重大加分與補益。正如柯建銘所言,台獨黨綱長期以來一直是民共雙方往來互動的障礙。如果民進黨不真正去處理台獨黨綱議題,顯然就無法有效推動民共雙方互動的起步。儘管「凍結台獨黨綱」還不等於徹底廢除台獨黨綱,但畢竟也算是在原有立場上邁出了重大一步,是善意的釋放,這當然有值得肯定之處。大陸不可能置之不理。事實上,從國台辦發言人的表態來觀察,北京也對「凍結台獨黨綱」之主張持正面肯定的立場。

其二,柯建銘關於「凍結台獨黨綱」之主張,體現了民進黨內部一部分人開始理性面對台獨黨綱問題,也開始務實去處理兩岸關係問題。這對於民進黨內部兩岸政治生態逐漸朝良性方向發展,當然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從2012年臺灣地區總統選舉的結果來觀察,代表民進黨出戰的蔡英文之所以最終敗給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其主因還在於兩岸政策上,民進黨事後在內部檢討中也稱之為“最後一哩路”。正如柯建銘所言,民進黨沒有必要再回頭去搞台獨。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應該著重如何有效說服中國大陸,臺灣內部主流民意,以及美國等國際社會,並以此為基礎形塑整合黨內及臺灣內部共識,從而為民進黨重返執政掃除兩岸政策上的重大障礙,唯有如此,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才有可能走完。

其三,雖然柯建銘之「凍結台獨黨綱」之主張,與完全廢除台獨黨綱還不是一回事,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但在現階段,特別是在民進黨特殊的政治生態氣氛下,「凍結台獨黨綱」主張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積極意義仍然不容低估。無論是兩岸互動還是民共互動,要明白事緩則圓的道理。我們要看到,「凍結台獨黨綱」之主張可望為民共關係之解凍提供某種雙方雖不是最滿意,但也可勉強接受之積極方案,這才是柯建銘之「凍結台獨黨綱」主張最值得肯定之關鍵所在。

其四,「凍結台獨黨綱」之主張,也可望為未來民共關係解套提供某種具有參考性和指向性的路徑與方向。 長期以來,民共互動的最大障礙就在於台獨黨綱,民進黨視之為神主牌,特別是在基本教義派的綁架下,雖然黨內皆明白台獨沒戲之道理,但誰也不敢去揭穿國王新衣之真面目。而中國大陸基於維護國家統一之使命,當然不願意與頂著台獨光環的民進黨開展黨際交流,這是導致民共黨際交流始終無法順利成行的障礙所在。而如果民進黨願意處理台獨黨綱,即使是能夠就「凍結台獨黨綱」達成內部共識,當然可視為是民進黨的重大善意,是願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一步,必然會得到北京的善意回應。如此下去當然就有可能為民共關係解套提供正向的發展前景,也會為民共關係發展提供全新的路徑和方向。

聯合晚報  2013.12.28  03:06 am╱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昨天在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提出「凍結台獨黨綱」,引發黨內一片譁然。據了解,柯建銘事前曾告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蘇並不贊同,不過,當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研判「美方對此不會反對」,一度讓蘇貞昌有些動搖,但最終仍不支持柯的主張。

為了尋求黨內支持,柯建銘上午在黨團會議上再度闡述他的主張,卻被黨籍立委「冷處理」,僅陳唐山出言反對,其餘立委則勸柯建銘不要在黨團會議提這件事。

柯建銘昨天的驚天一提,是否正為了即將在19日舉行的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最後一次會議鋪排政治氣氛?柯建銘並未正面回應,但據了解,他不排除在當天會議提出這項建議。

目前所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總結報告的初稿內容中,將提出以台灣的「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等五大主張。

「憲政共識」是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926日所主持的華山會議的其中一項共識,當天會議謝長廷有意將「憲法共識」納入會議共識,不過由於與會引言人還提出包括「修改台獨黨綱」、「提出中華民國(台灣)決議文」等主張,引發與會人士激辯,最後改以「憲政共識」的折衷方案作為會議共識。

然而,謝長廷仍堅持自己主張的「憲法共識」,有意在未來會議中翻案,希望能讓「憲法共識」納入總結報告。但不只是蘇貞昌,黨內其他派系對此也多所保留;甚至有人認為「大陸連憲政共識都反對」,主張憲政共識提了也是白提。

據了解,柯建銘不否認提出「凍結台獨黨綱」,與對岸不同意「憲政共識」有關。

蘇貞昌上午則重申台獨黨綱沒有凍結與否的問題。他強調,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上,各種意見提出來都尊重,但達成大家一致的意見最重要,「台灣最大的共識就是我們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未來的前途也是由公民、全體2300萬人經由民主來決定;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建設國家,「現在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

郭正亮(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大學教授)
美麗島電子報  2013.12.28  11:45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將在明年19日提出總結報告,原本外界認為基調將是「以憲政共識為基礎和中國展開對話」,不會觸及兩岸政治定位的敏感問題,因此也期待不高。孰料在1226日最後一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上,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突然拋出「凍結台獨黨綱」主張,瞬間成為最大亮點。

據了解,柯並非臨時起意,也不是聲明稿所稱「純屬個人意見」,柯事前曾與多位黨內要角溝通,也得到多位熟悉兩岸人士贊許。與柯交情甚好的主席事先也知情,但蘇爲了保留模糊空間,改以「台獨黨綱現在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作為回應。柯正式提出前兩天,1224日中常會前,柯也曾與蘇系立委吳秉睿新系秘書長林錫耀秘密會商一個多小時,更看出政治運作痕跡。

柯不否認提出「凍結台獨黨綱」,與中國大陸不同意「憲政共識」有關,柯固然點出問題癥結,但外界仍不相信這件事是由柯一人主動發想。柯在民進黨內從來不是兩岸關鍵人物,對兩岸問題既不關心也不熟悉,多數人認為他只是為人作嫁而已,亦即背後發動力量基於複雜考量,不便在第一時間站到第一線,只好假借柯先拋出敏感燙手山芋,看黨內風向如何,再做後續盤算。

隨著201211月中共十八大首度將「九二共識」納入正式文件,「九二共識」已不再只是國共兩黨的口頭共識,而是列入中國大陸官方文書的兩岸對話基礎。如果民進黨對中政策只以「憲政共識」為核心,例如《自由人宣言》提出「以憲政主義發展兩岸友誼關係,以人權保障建立政治互信」,這是否意味著在中國大陸還沒民主化之前,民進黨就拒絕與大陸黨政機構打交道?這恐怕連歐美民主國家也做不到!誠如柯建銘引述南方朔所言:「可執行、拿得出去、講得通,才叫做政策,而不是只拿出正義感」。「憲政共識」如此否定大陸黨政的合法性,如此不願正視兩岸對話基礎,如何可能打破國民黨一黨壟斷的兩岸交流局面?如何可能推動制度化的民共交流?

事實上,即使是支持「憲政共識」的前新潮流總召段宜康,也體認到民進黨「憲政共識」的論述困境。段固然認為「憲政共識」是蘇主席「台灣共識」與謝長廷「憲法各表」的折衷產物,但他也坦承「憲政共識」與兩岸對話基礎,完全是兩回事,前者恐怕只能對應大陸民間,後者才能對應大陸黨政官方。換言之,光有「憲政共識」,並不足以打破民共僵局

正視兩岸對話基礎:謝積極求解,柯消極求解

畢竟,如何克服兩岸「最後一哩」,早在2012蔡英文敗選之後,就廣受民進黨人關注。依照對兩岸僵局的回應強度,可以分為四種策略:

(民進黨面對兩岸僵局的四種思維)

其中,台獨大師林濁水的觀點比較特別,認為民進黨除非放棄台獨,否則註定將扮演兩岸黑臉角色,不可能與國民黨在兩岸關係爭寵,但民進黨不必妄自菲薄,因為主權獨立或台灣認同主張,都是台灣主流價值,民進黨只要謹慎處理國際關係和兩岸關係,仍有勝選可能。

段宜康則承認民共僵局對民進黨不利,但民進黨一旦深入處理,很容易引起獨派反彈,不如轉向組織或政策尋求補強。尤其在馬英九民調迅速下滑之後,這種論調很快得到蘇主席青睬,認為2012年蔡英文只輸了6%,只要來回3%,民進黨就有機會翻盤,實在沒必要處理敏感的兩岸對話基礎問題。

但逃避兩岸問題癥結,對越來越可能在2016年重返執政的民進黨來說,不管是中國大陸或國際社會或國內產官學來說,終究難以接受,尤其在20136月歐習會之後,美中兩大國新型關係逐漸成型,更使民進黨有責任提出正視兩岸對話基礎、足以穩住兩岸局面的合理論述。

最早認知到民共對話僵局,積極尋求解答的民進黨領導人,首推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從201210月赴大陸展開破冰之旅,到20136月推動香港紅綠對話,謝積極尋求兩岸都能接受的共同解答。他強調「憲法各表」比國民黨「一中各表」更能正視兩岸憲法現實,也更能找到兩岸政治對話基礎。

然而,儘管謝得到多數台灣民眾支持,不少民進黨精英卻認為論述轉型幅度過大,尤其在獨派表達反對之後,蘇主席和新潮流迅速跟進,後來還引入民主派同聲反對,最後連蔡英文也不便公開支持。926日謝主持最關鍵的「兩岸政治交流」華山會議,他原本提出的「憲法各表」或「憲法共識」,都未能納入會議結論,全都被後來居上的民主派「憲政共識」所取代。問題是,「憲法各表」是正視兩岸對話基礎所提出的兩岸平台,「憲政共識」卻是強調民主實踐所提出的台灣主張,後者不但無助於化解兩岸僵局,還可能加大民共對立。

1128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針對「憲政共識」能否作為兩岸政治對話基礎,斬釘截鐵表示「民進黨還沒能真正認清問題本質之所在,企圖在不放棄台獨立場和『一邊一國』主張前提下,用一些模糊的概念作為與大陸交往的政治基礎,大陸不可能接受」。不少熟悉兩岸事務的民進黨精英,當然不會天真到相信「憲政共識」可以化解兩岸僵局,尤其是勢力最龐大的新潮流系,對於兩岸交流經營最深也最久,對於范的直接否定,自然也想有所回應。柯建銘不否認提出「凍結台獨黨綱」,與中國大陸不同意「憲政共識」有關,同樣也是有感而發。

凍結台獨黨綱,更能穩健保台

柯聲明引述蘇主席所言「現階段最重要是建設國家,不是回頭搞台獨」,又引述蔡英文在新加坡演講所言「必須致力維持兩岸和平及共榮發展」,並呼籲民進黨「台獨黨綱既然已經完成階段性的歷史任務,我也建議本黨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本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顯而易見,柯眼看謝長廷「積極求解、尋求兩岸共識」的「憲法各表」努力,在黨內難以成為共識,但又不願簡單接受對化解兩岸僵局並無助益的「憲政共識」,因此決定邁向「消極求解、去除兩岸障礙」,亦即凍結很容易引發兩岸誤解、很難說服大陸或國際社會的「台獨黨綱」。

類似的「凍結」操作,民進黨早已有跡可循。2006227日陳水扁總統宣佈「國統會將終止運作(cease to function),國統綱領終止適用(cease to apply),並依程序送交行政院查照」。當時美國白宮發言人麥克里蘭爲了緩和兩岸緊張,即表示就美國了解,國統會、國統綱領並沒有「廢除」(abolish),而是「凍結」(freeze)。

「凍結」與「廢除」的最大區別,在於是否保留了原有體系的核心內涵。例如中華民國「凍結國統綱領」,並未改變兩岸憲法的特殊關係內涵,只是去除了違反民主價值的終統綱領。同理,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並未改變民進黨的台灣價值內涵,只是去除了脫離國際現實的制憲建國,作為唯一的前途選擇。

凍結台獨黨綱,有人立刻擔心民進黨將失去台獨DNA,認為將立刻被其他更激進的台獨政黨所取代,這顯然是把「凍結」理解成「廢除」。畢竟,隨著台灣人民對於中國崛起和國際現實有了更多理解,更多人在意民進黨能否提出「穩健可行的保台政策」,而不是「精神勝利的建國號召」。只要民進黨繼續堅持台灣的價值內涵,在凍結了與國際現實脫節的台獨黨綱之後,反有可能得到更多民眾支持。

柯建銘1227日首度提出「凍結台獨黨綱」,當天傳來幾乎都是反對聲浪,但這只是未經討論的想當然爾,未必就是民進黨共識。19日中國事務委員會正式開會,柯身為九名委員之一,已經表示將再度提案,此外謝長廷也將重提「憲法各表」。「凍結台獨黨綱」是否將納入中委會的最後定稿,取決於邱義仁、吳乃仁、陳菊、賴清德等四位新潮流委員,以及蔡英文的最後決斷。以新潮流對兩岸實務了解之深,相信不會讓中委會只單純得出無助於化解民共僵局的「憲政共識」結論,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自由時報  2013-12-29

〔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拋出「凍結台獨黨綱」引發爭議,黨內批判聲音也此起彼落。前國防部長蔡明憲昨天直批,柯建銘在台灣關鍵時刻說出這樣的事情,是配合中國的說法,是不宜的、不好的,「我對柯總召相當失望。」

蔡明憲表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北京一直統戰台灣,國人一定要反對統戰,台灣的將來應該由台灣人民決定,不是由中國、美國或國民黨來決定;柯的意見所造成的爭議,給我們更大的反省機會,「要站穩台灣人民的立場」。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基督教長老教會昨舉行「展望二○一四年公義和平大會」,除蔡明憲,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爭取代表民進黨競選台北市長的律師顧立雄、台教會長呂忠津等人與會。

吳榮義認為,台獨黨綱是民進黨根本價值,對支持者來講,不能夠隨便改變,不清楚柯為什麼會在此時拋出這個議題,但並不能代表民進黨,要改變的話,仍要經過一定的程序。

吳榮義強調,中國一直對台獨黨綱很有意見,既然這是民進黨基本立場,北京要怎樣表示是他們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堅持立場。

吳釗燮表示,柯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提出「個人意見」,大家都感到相當訝異。但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總統直選、國會選舉、服兵役、繳稅等,都是主權的象徵。

面對「凍結台獨黨綱」的爭議,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受訪時重申,民進黨一路走來,每個階段的主張都本於主權在民,「台灣前途決議文」確認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未來任何現狀的變更,都要由兩千三百萬人以公民投票來決定。這就是民進黨的立場,也是台灣最大的共識,民進黨一定堅持這個立場。

至於中國國台辦說柯建銘是「有識之士」,獨派人士質疑柯的言論,蘇則回應,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讓各種意見呈現出來,能夠自由表達,台灣民主自由開放,可以聽到各種意見,自由討論形成共識,正是台灣最大的價值,也是中國最缺乏的,中國應往這方面去做。

自由時報  2013-12-29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二十八日報導〕在日台灣同鄉會二十八日由會長邱文章具名發表聲明,譴責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主張凍結台獨黨綱。聲明指出,對於柯建銘的主張,中國國台辦表示歡迎,說明了民進黨重量級人物在看中國政府的臉色,「出賣台灣人的自由」。

聲明也譴責前黨主席謝長廷日前在東京演講時呼籲「守護中華民國憲法」,指謝長廷要求「守護中華民國憲法」,已讓在日本的台灣同鄉不知應支持哪一個政黨。謝長廷很清楚中華民國憲法的「領土」是「中國」,當時台灣人民沒有參與制定的過程,他主張是「荒唐的主張」。

聲明指出,人民有自治權,此一權利比憲法還要優先,民進黨為了二○○○年大選,訂了「台灣前途決議文」,也承認該憲法內所寫的「中華民國」,這已經是一種墮落。

在日台灣同鄉會呼籲台灣制定真正的台灣憲法,才能向世界展現台灣的主體性,進而讓世界各國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憲法」是目前唯一「將台灣繫在中國的綁帶」,台灣維護這個憲法「承認中國對台灣的處分權」。目前台灣人已看膩馬英九傾中政策,民進黨還要跟著去冒用一九四九年已經死亡的國家名稱,如何贏回領導性角色?

聲明強調,台灣人期待的是一位堅持台灣主體理想的領導人,而不是為了附和中國而犧牲台灣人民利益的政客。

自由時報  2013-12-29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拋出凍結台獨黨綱的議題後,引發批評;柯昨天解釋,由無派系、無負擔的他來「開路」,可改變外界對民進黨的刻板印象,證明民進黨有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且台灣主權獨立是事實,難道民進黨員須死守這一塊,才算捍衛台灣主體性?「就像是反共鐵人,有需要天天自稱是谷正綱嗎?」

面對各方強烈批判,柯建銘認為,許多都流於過度猜忌、人身攻擊;民進黨要有自信、也要互信,不要隨意去猜忌他人的任何主張。華山會議開過好幾場,多數場次談的都是一樣的東西,民進黨必須做出一點改變,扭轉外界的刻板印象。

柯表示,自從台灣前途決議文提出後,台獨黨綱已實質凍結十餘年,也少有人特地以此做為號召,因為台灣主權獨立早就是事實,沒什麼好爭辯的。難道民進黨員必須死守這一塊,才算捍衛台灣的主體性?這未免太缺乏自信。

他形容,就像是反共鐵人,有需要天天自稱是谷正綱嗎?(谷是已故之國民黨大老,堅持反共復國,晚年號稱「反共鐵人」)。

柯建銘認為,他不屬於任何派系、也沒有負擔,更不計外界的毀譽,是最適合扮演開路者角色的人。趁現在離大選還有一點時間,拋出這個議題,就能讓大家好好去思考、消化;否則愈到選舉愈不敢提,民進黨就可能一路被壓著打。

柯自認,他是一路都在第一線作戰的戰士,比誰都堅持台灣的主體性,但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該堅持的依舊要堅持。

童振源(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
美麗島電子報  2013.12.29  11:35

非常佩服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勇氣與格局,願意積極提出新世界觀下的民進黨兩岸政策建議。他認為民進黨應該提出「有意義且有實質效果的共識決議」,「積極塑造和平、與時俱進、理想務實的形象」,展現民進黨有處理兩岸能力,才以利於民進黨重返執政,進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建立兩岸共同價值觀。

這篇短短聲明非常鏗鏘有力。首先,柯建銘的建議是相當積極而務實的。他強調,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必須提出有意義且有實質效果的共識決議,才能有助於民進黨重返執政。而且這項共識必須是可執行的、講得通的政策,而不是拿出正義感,作為理想的標竿、卻無法落實。他強調,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符合台灣主流民意及說服中國與國際社會。

其次,柯建銘檢討過去民進黨執政後的兩岸關係困境,陳前總統曾經積極推動多項兩岸和解方案,包括四不一沒有、兩岸政治統合、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但都得不到大陸的正面回應。他認為,根本問題出在民共之間不存在互信,因此民共應該進行互動與對話,才能逐步建立民共互信與共識,促進與落實兩岸和解。

第三,柯建銘認為,中美雙方與國際社會都認定,民進黨台獨黨綱是民共雙方往來的障礙,也是無法建立民共互信的關鍵。他指出,民進黨領導人都消極應對這項障礙,僅強調不宜再搞台獨、應該致力於台灣的國家建設與追求兩岸和平發展,卻不願意積極處理民共互動的障礙。因此,他具體建議,在堅持台灣主體性與社會核心價值不變的前提下,民進黨應該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以邁入新時代與新格局的兩岸政策。

柯建銘非常清楚地認知到:台獨黨綱是民共互動與互信的障礙,是民進黨邁向執政與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障礙。而且,柯建銘強調,台獨黨綱作為言論自由的的歷史性任務已經結束,民進黨現在必須提出有利於執政、有利於民共互動、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立場。

事實上,台獨黨綱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情勢,更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1991年台獨黨綱通過時,台灣(中華民國)尚未民主化,所以民進黨主張,經過公民投票,制定新憲法、建立台灣共和國。然而,歷經民主化後,如同蔡英文主席說,「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蘇貞昌主席也同意,經過民主化,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建設國家。而且,民進黨人都已經參與中華民國各項選舉、甚至擔任中華民國總統與行政院長,便是接受中華民國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也就是說,中華民國是否要更改國號為「台灣共和國」,只是國號的改變,而不是國家主體的改變或革命,一切都需經過民主程序。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國號為中華民國,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這是台灣朝野政黨與民意的共識,也是兩岸和平穩定的現狀。但是,台獨黨綱會讓大家誤認為民進黨執政後可能推動制定新憲法建立台灣共和國,導致兩岸和平現狀被破壞的疑慮,更造成大陸可能打壓民進黨政府的合理藉口。

然而,民進黨執政真的要制定新憲嗎?要更改國號嗎?前總統就職時便提出「四不一沒有」,向中國與國際社會保證,他「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蔡英文主席說,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前副總統說,1991年台獨黨綱通過時,台灣尚未確定獨立,而1996年台灣公投直選總統,確立台灣主權獨立,所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第一句話就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已經修正台獨黨綱。蘇貞昌主席也持類似的立場。看起來,民進黨執政後,(至少短期內)沒有意願推動制定新憲法與新國號,但讓大家持續疑慮民進黨執政後會做這件事情。

不僅沒有意願,民進黨執政也沒有能力推動法理台獨20053月,陳水扁總統公開表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叫做中華民國,當然沒有宣布獨立的問題。他任期內要將台灣的國號更改為為台灣共和國,他做不到。陳前總統公開說:「法理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台灣只有不到10%的民意支持儘快獨立,支持新憲法與修改國號的民意支持度相當低。而且,要制定新憲與修改國號至少要四分之三以上的國會席次支持,但是目前民進黨僅有三分之一的席次,離制定新憲法的實力還相當遙遠。

進一步說,就算民進黨有意願、也有能力推動制定新憲與建立台灣共和國,台灣便能齊身國際社會之林?與美國及日本建交?就能參與聯合國?制定新憲與建立台灣共和國不僅無法解決台灣主權的爭議與達成國際參與的預期效果,甚至將引發中國的武力反制與國際強權的抵制。陳前總統執政時,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便引發中國聯合國際強權的明確反對,更何況民進黨要推動制定新憲法與建立台灣共和國。

也就是說,就國際現實而言,民進黨執政沒有意願、也無法成功推動新憲法與建立台灣共和國,就算推動成功,也無助於台灣的國家利益。因此,台獨黨綱早已經過時,不符合台灣的主權現狀與國家利益,不符合台灣的主流民意(長期以來大約85%民意支持維持兩岸關係現狀),僅僅滿足部分深綠人士對於台灣國號的想像與國際困境的不滿情緒。

但是,台獨黨綱卻是妨礙民進黨贏得執政權與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短期內,中共在民共互動的情勢上仍佔有上風,因為大陸國力的快速擴張及國共兩黨已經建立互動平台,中共可以透過大陸、美國及國民黨的「大美國三邊結盟」,壓制民進黨未來執政的可能性與政策空間。根據筆者在20122月上旬參與的民調結果顯示,兩岸關係因素讓5.7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英九連任,特別是兩岸經濟因素讓4.2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英九連任。

民進黨在「2012大選檢討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因素是2012大選敗選的三大因素之一。因此該報告建議,民進黨「應該更具體展開[民進黨與中國]雙向的交流,擺脫反中、鎖國等錯誤的刻板印象」。蔡英文主席更指出,「要處理中國問題不是坐在家裡想要怎麼處理,要處理中國問題必需要了解中國,要了解中國必需要在互動中去瞭解……」 然而,台獨黨綱便是民共互動與互信的重要障礙。

此外,在2012年的選舉時,2.8%的選民仍投票給蔡英文,但是他們卻擔心蔡主席當選會影響台灣的經濟。也就是說,這些人 在下一次投票時可能會轉向支持國民黨。隨著兩岸經濟交流的擴大與深化,愈來愈多的台灣人民希望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與交流,但不是要放棄台灣的主權與價值。民進黨必須在選舉前展現能力,讓台灣人民相信民進黨可以穩定兩岸關係,又能捍衛台灣的主體性與價值。

有些民進黨人表示,2012年蔡英文主席輸給馬英九總統六個百分點,所以民進黨只要努力改善組織與其他政策主張,來回只要3個百分點便可以逆轉選舉勝負。而且,當前馬總統的支持度極度低迷,所以民進黨不需要調整兩岸政策,便有機會贏得總統大選。沒有錯,這確實可能發生,但是民進黨離過半數還差4.4個百分點,不是3個百分點。

然而,即使民進黨以些微的差距贏得總統選舉,恐怕仍難以取得立法院的多數,又會陷入少數執政的困境,持續上演朝野對抗、內耗台灣國力。面對當前國際經濟激烈競爭,台灣的經濟困境將持續惡化。若再加上大陸的抵制,恐怕又會重蹈2008年前民進黨執政的覆轍,無法展開施政與落實政績。因此,民進黨要思考的不是以些微差距贏得總統大選,更應該要贏得立法院過半席次以上,才能有效推動國家建設;這樣的廣泛民意基礎恐怕要達到60%以上。

也有些民進黨人說,大陸不會對民進黨有正面回應,或者大陸在國民黨與民進黨的之間選擇,一定會偏好國民黨,民進黨調整兩岸立場難以改善兩岸互動與互信。沒有錯,大陸非常可能如此。但是,民進黨是為了台灣利益與兩岸和平發展而調整,必須展現與大陸周旋的談判能力,才能獲得台灣人民的信任。以前,國共是血海深仇,如今,都可以把酒言歡;民共有何深仇可言,何以大陸一定偏好國民黨?

況且,大陸國台辦已經對柯建銘的建議立即正面回應。即便大陸不可能放棄國民黨老朋友,至少比較不會強力抵制新朋友民進黨候選人當選總統,國際社會也會展現對民進黨比較親善的態度。如果民進黨人當選總統,兩岸持續穩定互動也比較可能。而且,隨著台灣民主深化,大陸希望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發展,不希望台灣政黨輪替執政造成兩岸關係發展的風險。大陸勢必會逐步調整在老朋友與新朋友之間的平衡政策。

有些民進黨人認為,台獨黨綱是台灣或民進黨與大陸周旋的籌碼,所以不應該輕易放棄這項籌碼。如果是籌碼,何以民進黨在1999年要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降低台獨黨綱對總統選舉的負面影響?何以陳總統一執政便要提出「四不一沒有」,自己放棄兩岸談判籌碼?台獨黨綱是兩岸關係不穩定、甚至衝突的來源,這是民進黨邁向執政與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包袱,不是籌碼。

過去大陸對於一個中國原則內涵調整二次,試圖降低台灣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涵,並且逐步降低直接武力威脅台灣的印象。2000年以前,大陸強調國民黨政府應該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才願意進行兩會對話,而且明確反對李登輝政府主張的一中各表,但現在願意接受「九二共識、各自表述」作為兩岸互動與兩會對話基礎。這些轉變都是因為台灣民主、大陸國內情勢與國際強權力量的均衡結果,而不是民進黨的台獨黨綱。

國民黨都可以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公開放棄統一作為執政的目標,大陸都願意接受國民黨的立場,表示大陸不是鐵板一塊。當然,國民黨的目的便是要贏得執政權。民進黨的支持者應該思考,民進黨沒有執政,不僅沒有施展民進黨政策的機會,更需要接受國民黨執政時的政策主張與兩岸互動的現實。與其堅持台獨黨綱,民進黨的支持者不如思考如何調整立場,既能堅守台灣主體性與價值,又能贏得選舉、落實政策主張,這樣才是更務實、更聰明的作法。否則只能天天抱怨國民黨政府,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充滿焦慮與無力感。

最後,民進黨即將於明年19日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提出過去九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的總結報告。建議民進黨能以台灣國家利益為念,掃除邁向執政障礙,凝聚台灣內部共識,建構兩岸和平發展的穩定架構。茲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供民進黨朋友參考:

1. 凍結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因應台灣民主化的情勢變遷,台獨黨綱的歷史任務已經結束,民進黨應該凍結台獨黨綱作為政策指導原則,全面推動台灣的國家建設與維持兩岸和平發展。蘇貞昌主席在今年五月底也對外公開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立場是「台灣前途決議文」,而不是「台獨黨綱」。因此,調整「台獨黨綱」不是調整民進黨的立場與價值,而是消除民共政治誤解,以便促進民進黨與大陸的全面交往。在捍衛台灣事實主權獨立與台灣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的基礎上,民進黨應推動在全代會凍結「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落實「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符合台灣主流民意與朝野共識的台灣共識內涵。民進黨應強調台灣是一個事實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不再將推動更改中華民國國號或建立台灣共和國作為民進黨的政黨目標,藉此建立民共全面性交往的政治基礎。

2. 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要建立與強化朝野的兩岸政策共識與政治互信,朝野必須建構制度性的互動機制。在2004年初,陳水扁前總統也曾建議在總統府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為了執政準備與強化台灣人民的信任,民進黨應該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和發會),建構朝野互動與互信的平台,有助於凝聚台灣國內共識及加速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和發會應該透過立法方式在總統府成立,組成方式應該包括政府代表、政黨代表、企業與勞工、及社會賢達。讓朝野互動更具有法律保障的基礎及政治的互信。和發會可以研擬「兩岸和平發展綱領」,作為兩岸關係互動與發展的台灣內部基本共識,藉此終止國內的統獨爭議及強化台灣在兩岸談判的籌碼。

3. 推動「憲法各表」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兩岸共識:「憲法各表」是指兩岸存在兩部憲法、對彼此的憲法領土主張有重疊,中華民國憲法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是管轄境內與境外的特殊關係,但是兩岸不是國內關係,而且對等分治與互不隸屬。這樣的兩岸政治定位既符合兩岸的現狀,具有台灣民意的支持,也是台灣憲法的規範,更是兩岸穩定互動的制度化基礎。

為了有助於民進黨捍衛台灣人民的利益,為了有助於大陸正確瞭解台灣的民意,為了有助於民進黨重回執政,為了有助於民進黨執政後繼續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為了建構穩定的兩岸和平發展關係,為了根本性解決兩岸的主權與政治衝突,民進黨必須思考如何建立與中國共產黨互動的機制與平台,逐步建立民共互信與互諒,開展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紀元。凍結台獨黨綱將是民將黨推動兩岸和解工程的第一步。

蘋果日報  2013123017:05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建議凍結台獨黨綱,引發黨內論戰,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下午說,這樣的發言思維太過單純、幼稚。他說,大家可以看看,台灣社會對柯建銘這席話的反應如何,還沒有與對方坐下來談之前,台灣社會就對柯建銘的發言,有這麼大的反彈,民進黨要怎麼推動這個政策呢?

辜寬敏下午出席新台灣國策智庫「台灣前瞻論壇」受訪時指出,就像有人跟他說「辜先生,你穿這件紅色西裝,我看了很不順眼」,我說「不然我把紅西裝脫下來,我們來談」。辜寬敏反問「有這麼單純嗎?我們與中國的問題,這麼複雜且困難」。

辜寬敏表示,民進黨應要提出一個台灣社會能接受能支持,中國也不得不接受、不得不支持的政策,最好的是他提過的「兄弟之邦」的概念,這可以解決兩岸的問題。

中國評論社  2013-12-30 10:49:05

中評社台北1230日電/民進黨是否應凍結台獨黨綱引發黨內論戰,再度牽動民進黨是否應調整對中政策的討論。

台灣自由時報報道,民進黨大老、前黨主席姚嘉文鑑於黨內始終有部分意見主張應調整民進黨路線,特別向黨主席蘇貞昌呼籲,盼蘇對於這個議題“要能挺得住!”民進黨的對中政策無論怎麼調整,中國都不會滿意,中國不但要求民進黨廢除台獨黨綱,還要你“承認一國兩區,認同一中框架”。

姚嘉文稱,馬政府已經嚴重傾中,民進黨如果比馬政府更傾中,這個黨就會有全面潰散的危機。捨棄台獨黨綱,放棄黨的基本價值與立場,民進黨將全面流失基層支持者。議凍結或修改等。

報導還說,二○一二年“總統”大選敗選後,民進黨內不少意見主張應務實調整中國政策,甚至有意見主張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應與國民黨的主張拉近,對此,姚嘉文不以為然地表示,民進黨內不該動不動就說,為了勝選,中國政策要調整。

對民進黨在“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提及,台灣應該善待在台的中國大陸配偶、中生與中國大陸觀光客,姚嘉文認為,只說要有善意,這樣講太抽象,如何善待要具體提出,但在釋出善意的同時,也要考慮台灣學生在中國大陸讀書是否也受到善意對待,這必須考慮公平性的問題。

中國評論社  2013-12-30  14:25:59

中評社台中1230日電(記者 鄧木卿)民進黨“立委”柯建銘日前拋出凍結台獨黨綱的議題後,引發各界不同聲浪。台中市小英之友會執行長何敏豪30日表示,大陸一直把民進黨和台獨劃上等號,可見對民進黨誤解有多深,因此兩岸應該強化交流,多了解彼此。他認為,柯建銘發言的出發點是善意的。

何敏豪,2001年和2004年兩度以台灣團結聯盟身分當選“立法委員”,2008年,代表民進黨參選台中市第三選區“立法委員”落敗,何父是民進黨大老何春木(擔任過4屆台中市議員、3屆台灣省議員),其兄何敏誠是民進黨4屆台中市議員。

何敏豪說,民進黨黨綱內並沒有主張台獨的字眼,而是指台灣的前途由23百萬人決定,以前確實有台灣共和國的字眼,但10年前已修正,而之所以會被大陸誤解且簡化成民進黨主張台獨,以前是國民黨故意混淆,現在則是民共兩黨欠缺互動,所以產生誤會。

他說,台灣是個民主法治國家,要不要台獨,不是民進黨說了算,而是由台灣人民決定。他猜測,因為大陸一直把民進黨視同主張台獨,而拒絕和民進黨交流,既然大陸已有根深柢固的偏見,柯建銘只好將錯就錯,提出凍結台獨這項主張,以取得大陸信任。換句話說,民進黨已經也釋出善意了;不過,或許柯建銘用詞不太精準,反而使得黨內出現岐異。

何敏豪說,民進黨應該在和平基礎上,積極的和共產黨展開政黨外交,雙方黨部高層應全面互訪,強化交流,即使互設黨部辦公室亦可。他說,不要擔心共產黨來台設立辦事處,台灣會被統戰,台灣到大陸設置辦事處,難道不能將民主自由法治觀念也傳播出去,也統戰大陸嗎,台灣人要有自信。

自由時報  2013-12-31

〔記者李欣芳、蔡文居/綜合報導〕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議凍結台獨黨綱持續引發批判,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昨再抨擊,柯建銘這項提議若能刺激民進黨中國政策的思考,或許是好的,但柯提議凍結台獨黨綱的想法太單純、幼稚,問題沒那麼簡單。

台南市議會一邊一國連線昨偕同前總統陳水扁兒子陳致中召開挺扁記者會時,也要求柯建銘退出民進黨。連線成員強調,台灣未來應由全體住民自決,不能陷入一中框架,不論凍結或提案都可在內部提出討論,此時提出等於承認一個中國,是附和北京的說法,「請柯先生離開民進黨。」

辜寬敏昨在新台灣國策智庫針對柯建銘凍結台獨黨綱的提議批評說,中國看你穿紅西裝不順眼,脫掉不就好了,有這麼簡單嗎?兩岸關係複雜,提凍結台獨黨綱,太單純、幼稚,有想過提及的時機如何?大環境支持嗎?民進黨必須提出台灣社會可接受與支持,而中國也不得不接受與支持的政策。……

江春男
蘋果日報  20131231日 司馬觀點

加薩走廊可說是個超大型難民營,陸海空三面全被包圍,人民生活悲慘,全靠國際援助,哈瑪斯與以色列誓不兩立,前幾天又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以色列立刻還以顏色,出動3次空襲,衝突永無止境,與西岸情勢大不相同。

加薩和西岸本是一家人,都是巴勒斯坦人,現在分裂成兩個政府,對以色列採取不同政策,最大的不同是西岸準備跟以色列和平共存,但控制加薩的哈瑪斯,是激進的伊斯蘭組織,發誓要消滅以色列。

這個目標很不切實際,卻寫在哈瑪斯憲章上面,那是30年前的事。以色列要求哈瑪斯拿掉這一條,否則雙方不可能談判。但哈瑪斯則堅持它是歷史文件,沒有必要取消。要談就談,不談拉倒,反正這個神主牌不能動。

哈瑪斯憲章和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有幾分相似,都是激昂的革命時期的產物,後來客觀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許多人主張加以修改、刪除或調整,都會遭受激進派的反對。以色列以此為藉口對付哈瑪斯,正如中共也以此為藉口對付民進黨一樣。

除了哈瑪斯之外,還有巴勒斯坦組織、愛爾蘭共和軍、巴斯克獨立運動,都有不達目的絕不妥協的口號,但大都與時俱進,不時調整政策,也跟著修改政綱,很少組織會把它當神主牌一樣供在神桌上,何況民進黨當過執政黨,不是反體制的革命團體。
革命團體的政綱最有水準的,可能是南非的民族議會,它的黨章不斷強調,他們是南非這塊土地的主人,代代相傳,永遠守護這塊土地,永不分離,且要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不分種族、膚色、男女,均享有平等自由人權和尊嚴。

這不是神主牌,而是真誠的信仰。這裡不談國家、主權或獨立。不談白人黑人或國名,只訴求普世價值,它簡潔深刻,如感人的詩篇,任何對手都無法挑剔。

馬文武在講啥?
葉國興
Email  2014.01.02  4:27 PM

阿茂兄:

抱歉未能立即給您回話。有關日前司馬文武在蘋果日報發表的言論,我認為這是典型知識份子混淆人心的言論,我覺得有必要以副本與諸好友分享,未徵得您的同意,抱歉。

哈瑪斯誓言消滅以色列,那是因為對巴勒斯坦人而言,以色列的國土是猶太人在二戰前後從巴勒斯坦人(或阿拉伯人)手中搶走的。巴勒斯坦人如果想奪回所有失去的土地,以色列必然無立足之地。但是,我相信這個話題不是司馬想要著墨的。

司馬想借題發揮的是:「哈瑪斯憲章和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有幾分相似,都是激昂的革命時期的產物,後來客觀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許多人主張加以修改、刪除或調整,都會遭受激進派的反對。」他又說:「民進黨當過執政黨,不是反體制的革命團體。」他的結論是民進黨黨綱應該:「不談國家、主權或獨立。不談白人黑人或國名,只訴求普世價值,它簡潔深刻,如感人的詩篇,任何對手都無法挑剔。」他沒有說出來的是:民進黨應該修改或刪除台獨黨綱。

司馬說南非民族議會的政綱最有水準,他們「不是神主牌,而是真誠的信仰。不談國家、主權或獨立。不談白人黑人或國名,只訴求普世價值」。他說:「它的黨章不斷強調,他們是南非這塊土地的主人,代代相傳,永遠守護這塊土地,永不分離,且要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不分種族、膚色、男女,均享有平等自由人權和尊嚴。 」南非的黨章是不是最有水準是司馬主觀的評價,暫且不論,但是從結果來看,南非的黑人不是從白人(南非境內與境外)手中「獨立」、成為「主權」「國家」,才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的嗎?為什麼同樣爭取「獨立」,要建立「主權」「國家」的哈瑪斯、巴勒斯坦組織、愛爾蘭共和軍、巴斯克獨立運動、、以及民進黨的政綱就沒水準呢?民進黨的黨綱與相關決議文不也主張在台灣的「人民,不分種族、膚色、男女,均享有平等自由人權和尊嚴。 」嗎?

其實司馬關心的不是什麼「平等自由人權和尊嚴」,他「現在」不喜歡的是「國家、主權或獨立」的字眼。因為司馬認為,主張台灣獨立建國是「激昂的革命時期的產物」,現在「客觀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何況「民進黨也不是反體制的革命團體」,那麼,大家就不要再假了,拿掉台獨黨綱的遮羞布,民進黨就可以和中共男歡女愛、和平共存了。民進黨是不是真的這樣要由民進黨自己去決定。這裡要談的是:司馬自己確實是這樣子想的,他認為民進黨不要再公開主張台灣獨立建國了,還引經據典論述一番。

司馬論述的核心是借題褒揚「自由主義」,貶損「民族主義」。這是都市化知識份子的通病。他們認為只要能尊重每個個人的主體性,社會就能和平共存。因此,他們強調「普世價值」,他們是「個人主義者」。他們不喜歡面對階級、性別、種族、貧富等的既有差異。雖然他們也關心弱勢,也談談在地文化,但大都止於言論,在行動上,他們不敢介入改變「既有差異」必然要引發的衝突與鬥爭,他們在面對顛覆或革命時不是逃避就是充當和事佬。為什麼?因為他們通常過著較優渥的生活(所謂的小資產階級),雖然在物質上,他們寄宿在本地庶民的供養,但是在精神上他們浸淫在較多國外(通常是西方)的精緻文化,所以他們對本地的「不公義」其實是缺乏真實感情的,也比較不會產生強烈的使命感,更不會犧牲既得利益奮身摧毀「不公義」的現狀。

當你舉目環視全球,評比哪個地方的人民真的能「不分種族、膚色、男女,均享有平等自由人權和尊嚴」時,你不是以國家為計算單位嗎?當今地球上的任何個人,誰能免於受到國家的保護或干預呢?人民難免受到國家機器的傷害,但是沒有國家當後盾的人民又如何「享有平等自由人權和尊嚴」呢?台灣如果不是至少獨立在中國的統治之外,司馬能享有人權與尊嚴,在蘋果言所欲言嗎?「選擇建立自己的國家」不也是一種「平等自由人權和尊嚴」嗎?堅持追求國家、主權與獨立,而且提出明白的主張不就是「真誠的信仰」嗎?為什麼司馬會把它當神主牌(把神主牌當負面指涉也是一種文化污衊,現實上,神主牌是被尊敬地供奉的)呢?古今內外多少人為了維護自己的主張而付出代價,鄭南榕的自焚不就是在啟示:言論自由的真諦不是信口開河,而是誓死維護主張嗎?

司馬要民進黨跟哈瑪斯面對強敵中國與以色列時,拋棄「真誠的信仰」,拋棄代表祖先的神主牌,他要的只是「免於衝突」,他要的是苟且『和平共存」。對知識份子而言,「不分種族、膚色、男女,均享有平等自由人權和尊嚴」常常僅止於言論,面對衝突與威嚇時,如果要付出代價,犧牲既得利益,他們喜歡「和平共存」。沒有人要求誰一定得當英雄或烈士,人各有志,強求不得。但也不能貌似智者,蠱惑人心。司馬的觀點展現的不過是另一個典型「小資產階級」的本質罷了,只是他們很會引經據典嚇唬人。

蘇進強(作者為前台聯黨主席,現任旺台兩岸互信基金會執行長)
旺報  20140101 04:09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在黨內一場擴大政策會議中,提議民進黨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以告別舊時代,為該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柯建銘的建議,並非是藍營所謂的「煙幕彈」,而是醞釀許久,為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戰術與戰略考量,不僅不是即興之作,且為影響深遠的積極性思維,同時也相當程度代表了民進黨菁英謝長廷郭正亮等人的心聲,也印證了陳菊蘇治芬曹啟鴻等地方首長前往中國大陸所代表的務實意義,雖然蘇貞昌以「目前沒有凍不凍結的問題」及「台灣已是主權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的模糊態度相應,但也未全盤否定。一如預料,堅守台獨的基本教義派,並無法接受柯建銘的建議,甚至群起而攻之。

柯建銘長期擔任總召,對於國計民生的法案影響力動見觀瞻,但多年來柯不但身陷司法疑雲,更因請託王金平「關說」宣判無罪的案件,惹火上身;這次的凍結「台獨黨綱」言論,是柯建銘難得獲得正面評價的少數之舉,雖未獲納入議程,但大陸官方卻在第一時間給予正面回應,讚許為「有識之士」,評價「凍獨」言論對兩岸「是一個積極信號」。

「台獨黨綱」雖被視為民進黨的神主牌,但台灣超過半數的泛藍民眾、美國、中國大陸,都為此感到不安,因此也成了民進黨再次進取大位,及與中國大陸展開良性互動的最大障礙。其實,當年民進黨為了配合陳水扁「新中間路線」的競選策略,在19995月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獨黨綱」在實質上就已成了歷史文獻;陳水扁在就職演說提出的「四不一沒有」,更已宣示「台獨」的末路,可惜的是,中共並未予以正視,使陳水扁在執政末期「見笑轉生氣」的宣布「一邊一國」。

而謝長廷201210月赴大陸破冰之旅20136月推動香港紅綠對話所提出的「一中憲法」、「憲法各表」,都已經再次間接宣示「台獨黨綱」已不具功能。

事實上,民進黨執政8年,就是在「一中憲法」的中華民國體制上執政,陳水扁亦公開宣示「台獨」只是說得到做不到李登輝也多次宣稱自己未主張台獨。從辯證的觀點言,民進黨的執政基礎不是「台獨黨綱」,而是主張「一中」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換言之,以「民主台灣」為主體的中華民國是不分統、獨的民主平台,在台灣屬於少數的統派、獨派之所以有發言權,其實就是以中華民國憲法所賦予的言論自由為養分,台獨基本教義派與統派人士當然可以在言論自由的保障下,各抒己見,但做不做得到卻是另外一回事。

事實說明,中國大陸的崛起,已經是台灣朝野都必須理性面對的事實,而民共之間的交流更是現在進行式,民進黨已經無法再走鎖國的回頭路;可以預見的是,民共雙方交流必將繼續,而民進黨極有可能在2016重返執政的情況下,「凍結台獨黨綱」並不會改變民進黨的現狀,卻可以消除大陸的疑慮,增加民共的良性互動與互信。基此,民進黨是否還要被少數綁架死守台獨立場,宜作深思。

如果民進黨只甘於做台灣的最大反對黨,那麼,中國政策、兩岸論述都可以不必討論,憑藉4成多的泛綠選民,大可在國會穩坐第二大黨寶座,繼續杯葛國民黨的各項施政,攻擊國民黨的親中賣台,拖垮台灣的國計民生。但若民進黨為一負責任的政黨,且還想重返執政,則柯建民所提的凍結「台獨黨綱」,將是一重要的槓桿。

「台獨黨綱」已經證明市場極為有限,此時凍不凍結只是一種宣示的象徵。柯建銘既有此認知與勇氣,則應以凍結「台獨黨綱」為起點,喚起黨內志同道合之士,一起檢討民進黨長久以來「逢中必反」的鎖國心態,積極建構一套有利於台灣全體國民,更有利於民進黨七合一、2016總統大選的兩岸政策論述,並為台灣拓展更大的戰略空間。

中國評論社  2014-01-01  00:21:55

中評社台北11日電(記者 鄒麗泳)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主張,引起爭議。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昨日主持廣播節目時表示,民進黨是一個多元的政黨,重大事項應該提出來大家討論,如果有顯然不同的意見,且人數相當的話,甚至可以辯論,這是可以拿出來討論的。

謝長廷表示,華山會議最後一天開會(1226)的主題不是凍結台獨黨綱,事前柯建銘也沒有告知,他對這背景並不清楚,如果,他知道的話會參加會議討論。

謝長廷每周二在綠色和平電台主持廣播節目,他昨日作了上述表示。

他說,兩岸交流必然會改變人民的互動關係和觀念,各種利益關係會更密切,我們要如何去配合這樣的未來變化,檢討各種法律和決議也是必要的。謝長廷重申“憲法各表”,用“憲法”來規範,兩岸兩部“憲法”,各自在“憲法”秩序下運作,這也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主張,而不是只消極去廢除或凍結特定決議的問題。

另外,有關民進黨台中市長初選民調結果“立委”林佳龍勝出,謝長廷說,台中市長初選採對比式民調,比較對手是國民黨現任市長胡志強,民進黨兩位候選人林佳龍及蔡其昌都贏胡志強,但林民調支持度比較高,由林佳龍勝出。

他表示,這次林佳龍的民調支持度將近45%,再5%就過半了,贏的機會很大。這次台中市長初選過程雖然競爭激烈,但還是順利結束。初選若不要惡意攻擊,初選就像提前造勢,也會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候選人。

至於,其子弟兵、“立委”姚文智昨天宣布參選台北市長,謝長廷表示,姚文智有提到主要參選的原因是為了推動兩階段民調,這是需要擁有很大的決心,若姚的民調可以領先民進黨的其他候選人,姚願意與無黨籍醫師柯文哲再做一次民調,讓民調較高的人代表參選。

謝長廷表示,民進黨現在發生的問題就是自己的黨員出來選不會贏,要找其他政黨或是無黨籍的候選人合作,台灣各地也有這種例子,像是國民黨禮讓無黨籍的候選人如顏清標來選的例子等。

他認為,民進黨要和在野陣營合作,需要更多耐心下去設計、整合,但這是一個解決的辦法。若不能用和在野黨的方式解決問題,就要透過兩階段民調下去整合,不然就是要推出一位更厲害的候選人出來參選。謝長廷表示,現在柯文哲如入黨,問題將會更多,有些人可能會質疑入黨不夠久或是有黑箱作業,會把本來是好的事情弄得更加複雜。

謝長廷指出,民進黨在台北市長選舉自從陳水扁連任失敗後,已經連輸四次,在野陣營再分裂,更沒有希望。他認為應該優先打破藍綠結構的不合理,讓政黨有輪替、正常化的空間,不希望在野陣營像現在一樣針鋒相對。

他表示,姚文智提出這樣一個構想是要解決問題,人跟人之間要共生合作,就需要比較複雜的設計,一個人或是一個黨要選舉會比較單純,若要和別人合作,就需要比較細膩的一些規則與協商,這要很努力去做也很花時間。謝長廷認為姚文智是提出其中的一種解決方法,是善意的、一次解決的方法。

中國評論社  2014-01-04 00:30:13

中評社台北14日電(記者 王宗銘)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3日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表示,他建議,為了執政準備與強化台灣人民的信任,民進黨應該主動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建構朝野互動與互信的平台,有助於凝聚台灣內部共識及加速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童振源指出,二年多前,在馬英九連任前,前“國安會秘書長”、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邀集藍綠學者擬定兩岸政策建議給新當選的“總統”。參與的藍綠學者共同建議馬英九,在“總統府”之下成立法制化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以便凝聚朝野共識與推動兩岸關係。很可惜,“總統府”發言人很快便拒絕這項藍綠學者的共同提議。

曾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過“陸委會副主委”的童振源說,他當時也參與其中,二年前參與兩岸政策建議撰寫的學者包括“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朱雲漢(現為“中研院”院士)、前“國安會”諮詢委員的中山大學社科院院長林文程、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他們認為,馬英九在第二任期面對的內外環境挑戰將比以往四年更加嚴峻,並且建議馬英九應該同步推動朝野關係與兩岸關係,建立共識與制度化的朝野溝通平台,同時支持兩岸朝野政黨多渠道與多元化的對話機制,以有效地推動兩岸關係的長期和平發展。

童振源表示,藍綠學者非常有默契地一致建議,在“總統府”成立一個有法源依據的“兩岸和發會”,制度化地安排政黨領袖以及受邀的台灣各界菁英參與,定期聚會,頻繁溝通,一方面借此一委員會制度化機制,逐步磨合朝、野的歧見;另一方面未來兩岸關係的重大調整,也可藉由平等參與,尊重包容,決策透明,尋求朝野菁英對相關議題原則性的意見,從而逐步引領台灣走出“省藉”、“統、獨”等二分對立的意識型態之爭,以鞏固台灣民主政治的基礎。

童振源認為,法制化的“兩岸和發會”有助於建立與強化朝野的兩岸政策共識與政治互信。在2004年初,陳水扁也曾建議在“總統府”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如果民進黨未來贏得“總統”大選,但沒有贏得“國會”多數,朝野衝突或抵制可能比現在更加嚴重。因此,他建議,為了執政準備與強化台灣人民的信任,民進黨應該主動推動成立“兩岸和發會”,建構朝野互動與互信的平台,有助於凝聚台灣國內共識及加速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童振源說,和發會應該透過立法方式在“總統府”成立,讓朝野互動更具有法律保障的基礎及政治的互信,組成方式應該包括政府代表、政黨代表、企業與勞工、及社會賢達。和發會之下可以考慮成立數個功能性議題工作小組,以提供“兩岸和發會”議事之參考。和發會可以研擬“兩岸和平發展綱領”,作為兩岸關係互動與發展的台灣內部基本共識,藉此終止統獨爭議及強化台灣在兩岸談判的籌碼,建構鞏固的兩岸和平發展架構。

童振源說,如果台灣內部可以形成共識,推動兩岸關係會有比較堅實的民意基礎與內部共識,對於兩岸關係長期的演變會是正面的,兩岸的政治衝突一定要透過政治協商,如果台灣內部有共識支持,會突破兩岸目前的困境。

童振源說,當然兩岸的政治談判不是只有統一的問題,包括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這也是在民進黨政府時期所提出來的,在這基礎上,台灣提到的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或是大陸方面提的和平協議架構,都需要有一個政治的共識做為談判的基礎,如果和發會能夠成立的話,對於推動這樣的兩岸和平協議或是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會是一個非常必要的共識。

此外,由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及台北論壇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3年兩岸政策菁英高階研習班已結束。童振源說,兩岸政策菁英高階研習班結合產官學界在兩岸關係研究的政策專家,提供“立法委員”、政務官、媒體主管、企業CEO研習兩岸關係最新議題與政策的課程訓練,研習班正在規劃今年4月份到中國大陸進行參訪,拜訪大陸的政府部門與智庫,以實際深入瞭解兩岸關係現況與政策。

中國評論社  2014-01-04 00:12:40

中評社台北14日電(記者 王宗銘)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在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建議,民進黨應該凍結台獨黨綱,才能推進民共互動與互信,掃除邁向執政與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障礙。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3日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民進黨要在19日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如果能針對凍結台獨黨綱通過決議,對於未來民進黨邁向執政,推動兩岸關係的和諧,會是很重要的一步,在這過程中,會改變兩岸關係的總體格局,過去是國共互動,未來會是三黨互動。

童振源說,過去不敢處理政治問題,因為台灣內部政治分歧太大,而且兩岸共識也不足,未來可以透過這樣的互動,慢慢累積互信,累積共識,有助於整體兩岸的衝突可以找到方式來解決,在總體上有存在這樣的一個意義。

台獨黨綱指民進黨於19911013日第五屆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修訂黨綱一項條文,主張依照台灣主權現實獨立建國,制定新憲;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的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

童振源認為,台獨黨綱目前有兩不三沒有不符合當前的形勢,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民進黨執政沒有意願同時也沒有能力來推動法理台獨推動之後也沒有效益

他表示,台獨黨綱已不符合當前情勢,因為台灣經過民主化之後,台灣已經變成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在這過程中,有沒有更改國號,不是台灣內部關切的議題,也不需要更改國號去確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當你去更動國號時,對於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都沒有正面的影響,甚至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不符合台灣整個的“國家利益”。

童振源說,民進黨執政之後,大概也沒有意願去推動,因為過去在2000年到2008年,很清楚的,民進黨在執政時告訴大家,它不會做這個事情,所以很清楚的,它沒有意願;民進黨也沒有能力,因為現階段在“國會”裡面要來“修憲”,要有四分之三多數,民進黨現在只有三分之一的席次,除非要採取革命的手段,目前看起來是不太可能的,台灣人民也不會接受。

童振源還說,民進黨如果去推動,也沒有效益,就算是推動法理台獨成功,修改國號為“台灣共和國”,也不會讓其他國家來承認“台灣共和國”,況且在國際組織也不會有任何的突破,反而會引發更多的打壓,甚至對存在形成威脅。

曾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過“陸委會副主委”的童振源還表示,另外有兩個妨礙,一個是妨礙執政,在2012年時是最清楚的例子,5.7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英九連任,是兩岸關係的因素,其中有4.2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英九連任事因為兩岸經濟因素,有2.8%的選民投票給蔡英文,但同時卻擔心蔡英文當選會影響台灣經濟,這樣的兩岸經濟與社會的交流,選民要的不只是國家的主體性或台灣的價值,也希望維持兩岸的穩定與和平發展,如果在這過程中,民進黨不能展現實力與能力,來告訴大家說,它有能力來做到兩件事情,一方面捍衛台灣的主體性與台灣價值,二方面也能穩定兩岸關係的發展,選民是不容易信任、投票給民進黨的。

童振源說,第二是妨礙施政,過去,民進黨在“國會”如果不能突破半數,必然會與國民黨互相抵制,對於推動施政會有很大問題,主要的癥結點可能會在兩岸關係上面的政策;台灣的國際發展,包括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與經濟發展,其實跟大陸都相關,所以如果與大陸不能有妥協的方式,也會妨礙台灣未來的“國家”發展,這些都會導致如果民進黨未來執政的話,可能要有政績時,會面對比較大的困難與挑戰。

童振源說,民進黨在19日如果有機會凍結台獨黨綱,對於台灣內部選舉與兩岸關係都會有一個非常巨大的轉變。

王崑義
中國評論社  2014-01-05  00:29:14

中評社香港15日電/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專文《民進黨的兩個太陽》。作者認為:民進黨內的兩個太陽根本無法共治,但他們的政治取向必然形成蘇貞昌會走上偏保守的路線,對大陸問題還是會採取抵制的態度。而蔡英文可能走向偏開放的態度,對大陸問題會採取比較偏向的態度。兩種態度雖然不能稱為極端,但如果要跟國民黨來比較,那當然沒有國民黨那麼開放。同樣的,中國大陸現在對台開放許多合作項目,他們尋找合作的對象,還是會找已經具有互信的國民黨,不太可能找還沒有互信基礎的民進黨進行合作。”文章內容如下:

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台大醫師柯文哲說,讓他猶豫是否要加入民進黨的因素,主要是因為民進黨內有“兩個太陽”,讓民進黨成為“危邦”、“亂邦”。柯文哲所指的“兩個太陽”,一個是蘇貞昌,另一個是蔡英文。

柯文哲顛覆傳統上大家都說民進黨有“四大天王”的說法,顯然他已經把呂秀蓮、游錫堃、謝長廷踢出民進黨的天王之列,並把蔡英文的角色提升到可以和現任黨主席蘇貞昌對戰的實力。

這個頗具有KUSO的說法,不管是否是屬於柯語錄的表達方式,但這句兩個太陽的用語一出,馬上被民間社會給接受,也間接讓民進黨的高層人士重新洗牌。

但是,有人卻不把“兩個太陽”從民進黨的政治人物身上加以解釋,而是從“認同”的角度說起,這個說法是“台灣不斷存在著兩個認同,一是發自本土的台灣認同,一是外來政權更替的殖民認同,明鄭、滿清、日本、“中華民國”等,雙重認同有如兩個太陽,兩個太陽當然過熱,一定要射落一個!”

從認同來解釋“兩個太陽”,似乎缺少了一點趣味,所以被接受的可能性比較低。但是從民進黨高層人士身上找出“兩個太陽”,被剔除者心中不快,被列入者也不必然就願意接受。

歷史上的兩個太陽

其實,使用“兩個太陽”的說法,也不只有柯文哲一人,大陸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百家講壇”也曾經使用過,這是大陸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蒙曼,她在講述唐高宗和武則天初期夫妻共治天下時,就使用“天上有兩個太陽”做為第11集的標題。

其實,如果不是一男一女,而是兩個男人,應該是沒法共治天下,他們會形成“一山不容二虎”,只有拼殺到成王敗寇,才會有個結果。同樣的,如果是兩女是否能共治天下呢?恐怕也難。歷史上似乎只有在清朝咸豐皇帝死後,出現由東宮慈安太后和西宮的慈禧太后“兩宮共治”的情形,但其中慈禧太后的權力慾望要比慈安太后強,所以真正處理政務的都是在慈禧太后的手上,而且慈安太后又死得早,才讓慈禧太后可以從同治皇帝,一直“垂簾聽政”到光緒皇帝。

至於現代的政治呢?似乎沒法再找出“兩個太陽”的案例,只有國民黨召開19全大會後,黨主席馬英九表示,總統兼黨主席是回應基層的聲音,不是黨中央少數人,坐在冷氣房憑空想出來的2016年若國民黨繼續執政,他便卸任黨主席,黨內本來就不能有兩個太陽

馬英九說這句“黨內本來就不能有兩個太陽”,當然不是想要KUSO一下,也不是要賣萌,更不是冷笑話,也不是要幫柯文哲造勢,而是想要將民進黨一軍,讓大家知道民進黨內常會在選舉中出現派系廝殺的場面,而且常常殺得刀刀見骨。這種場面的發生,也是因為民進黨任何時候都沒有一個單一強勢的領導者所造成。所以政治不能定於一,而是出現四大天王兩個太陽之說,讓民進黨的內在政局,時常是處在佔地為王的情況,這也是民進黨一直無法處理派系存在所造成的禍害。

其實,政治權力本來就具有絕對性的特質,所謂“權力共享”,那不過是一種烏托邦的空想主義,即使現在西方的民主制度,像英國的女王,也只能作個虛位“元首”,他們不可能跟首相共享權力,否則政局就會大亂。

蘇貞昌的官運亨通

但是民進黨內現在出現“兩個太陽”,是否就能共治呢?這得要看蘇貞昌和蔡英文個人屬性為何,才能分辨其中的意涵。

這裡我們就先看蘇貞昌的政治屬性吧!說起民進黨的新太陽蘇貞昌,真的只能用“官運亨通”來加以形容,他從屏東縣到台北打天下,似乎都有人幫他鋪好路,讓他的政治之路走得要比別人輕鬆許多。

就以他第一次參選台北縣長(現在的新北市)為例,之前就有同黨的尤清擔任過兩屆8年的縣長,這也是民進黨人第一次出現能在台北縣長連選得連任的縣長。蘇貞昌後來接替尤清參選台北縣長,當時整個台北縣的氣氛都是偏向民進黨的執政,有了這種氛圍,再加上在民進黨內頗具清望,但卻罹患癌症的盧修一,以他最後的生命,在蘇貞昌的造勢場合上用力一跪,逼出中間選民的票源,讓蘇貞昌可以輕騎過關。

但是擔任6年台北縣長的蘇貞昌,雖然中途被陳水扁拉去當行政院長,可是接棒的陳水扁子弟兵羅文嘉,雖然動員了民進黨高層出面力挺,但仍不敵國民黨的周錫瑋挑戰,最後就是黯然的把台北縣長的位置,拱手讓給國民黨。

自此以後,民進黨從台北縣選到新北市,都無法再拿回新北市的執政權,即使改為新北市之後的首次市長選舉,由當時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親自掛帥,也不是國民黨把桃園縣長朱立倫調往新北市競選的對手。

這也是很弔詭的地方,蘇貞昌擔任過縣長的台北縣,後人無法接班,但他在台北縣長任上,幫自由時報老闆林榮三被尤清卡住的建照解除。從此以後,林榮三為了報恩,只要是蘇貞昌有正面的消息,自由時報就力挺蘇貞昌到底,讓自由時報被外界稱為“蘇報”。

再說黨主席方面,從2008年民進黨結束執政,在氣勢最弱的時候,蔡英文出馬帶領民進黨繼續往前衝,在民進黨逐漸恢復元氣以後,蘇貞昌在2012年黨主席的選舉中撿個大便宜,他當選黨主席以後,根本不用讓他傷腦筋該怎麼挽救民進黨。兩次由前人種好樹,再由他來乘涼,這也是蘇貞昌官運亨通的一面。

但是,在擔任民進黨主席一年多以來,蘇貞昌又碰上馬英九因為“九月政爭”,而讓馬英九的聲望曾經低到9.2﹪,這大概已經破全球領袖最低的聲望,蘇貞昌如果是一個大有為的黨主席,應該讓民進黨有重新再起的力量,可是經過一些民調顯示,國民黨從馬英九身上流失的支持度,並沒有轉移到民進黨的身上,這顯然是蘇貞昌所帶領的民進黨中央黨部缺乏謀略與戰鬥力,以致於看著馬英九聲望直直落,但是民進黨卻因為沒有接收到國民黨釋出的能量,使得民進黨對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以及2016年的總統大選,沒法感覺到形勢一片大好的氣氛。

蘇貞昌在做些什麼事

既然馬英九的氣勢這麼低落,民進黨卻沒有接收到這股由馬英九所釋出的能量,這顯然是蘇貞昌所帶領的民進黨團隊有問題,才會讓民進黨也跟國民黨一樣,不受到台灣人民的偏好。這個問題,當然得從蘇貞昌接任黨主席以後,他到底做了些什麼事問起。

2012總統大選民進黨推出的蔡英文敗選之後,蔡英文曾在敗選檢討報告中強調,應該鼓勵民進黨員多到大陸參訪,讓中國大陸能夠多瞭解民進黨,也讓民進黨多瞭解大陸的發展狀況。

蔡英文的呼聲等於是承認她是敗在“九二共識”,所以蘇貞昌接任民進黨主席以後,他首先恢復設置“中國事務部”,並再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一時之間讓人想像民進黨準備好要跟中國大陸交往之事。

但是蘇貞昌恢復設置的“中國事務部”,所走的路線並不符合人民的期望,在上頭還有一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指導下,“中國事務部”並沒有替民進黨規劃跟大陸交往的要件,反而變成是幫黨主席蘇貞昌找一些可以反中的素材。

例如“中國事務部”每天整合一些新聞做成“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雖然讓黨內人士可以很快的知道當天大陸發生什麼大小事,這本來是立意良善的作法,可是看過內容,他們還是選擇對大陸比較負面的新聞,如果黨主席依照“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去對中國大陸做決策,恐怕很難有公正的眼光來看待大陸的政經情勢。

另外,“中國事務委員會”雖然由“中國事務部”規劃一連串的“華山論劍”,但是即使已經討論到接近尾聲,中國事務委員會還是沒有在“台獨黨綱”和“九二共識”方面做出解釋,使得“華山論劍”只是變成又是一場場的口水戰。

雖然“華山論劍”也有得出一些小小的結論,例如拋出“憲政共識”來取代“九二共識”,但是“憲政共識”跟謝長廷所提出的“憲法共識”差不多,但都沒有“九二共識”容易瞭解,這也是大陸一直堅持要使用“九二共識”之因。

事實上,中共方面向來喜歡以數字作為宣傳的語句,這是因為數字容易記憶,也比較好上口,例如“一國兩制”、“三個代表”等,這是中共自延安時代以來已經慣用數字作為宣傳口號的傳統,民進黨不能瞭解數字口號背後的內涵,自然在宣傳上就會輸給中共一層。

蔡英文還能保持太陽的熱度嗎

除了蘇貞昌這顆不太顯亮的太陽之外,另一顆太陽蔡英文下台以後到底又做了什麼事?

在“總統”大選中敗給馬英九的蔡英文,她在敗選以後成立一個“小英教育基金會”,定期找一些台灣內外的名人前去基金會演講。政治人物下台以後通常會成立基金會,主要是希望維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熱度,不會讓選民忘掉他的存在。

蔡英文不能免俗,她在201286日就成立了小英教育基金會,而且還請來民進黨籍的財經專家林全擔任執行長,以顯示小英教育基金會是很重視財經問題。最有名的一次演講是邀請大陸的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教授,就人民幣國際化的緣起與發展發表專題演講,同時出席的還有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

“小英教育基金會”能夠邀請大陸財金專家前去演講,顯見蔡英文是採取比較開放性的態度跟大陸專家交往,雖然她沒有像謝長廷一樣直接登陸訪問,但她利用基金會邀請大陸財金專家演講,這已經表示蔡英文並不排斥跟大陸交往。

或許因為蔡英文在黨主席下台以後,她的觀念越來越開放,以致於她在民調上仍比黨主席蘇貞昌高出一倍,顯示台灣民眾對於民進黨的“四大天王”還不下台進行“世代交替”,已經感到厭煩。

雖然如此,舊式的“四大天王”並沒有自知之明,游錫堃還是宣布要參選新北市市長,呂秀蓮宣布要參選台北市長,而蘇貞昌還是在等待機會在2016年出馬競選總統

所以民進黨最大的危機是世代無法交替,中生代雖然一直等待接班,但天王級的人物還是沈湎於“天王”的榮耀中,根本沒有做下台的準備。一個中生代無法接班的民進黨,才是民進黨最大的危機。雖然許多中生代對這種現象不滿,但是在權力的滋味裡,要民進黨的天王自動引退,好像沒有這種慣例。

還好的是,國民黨已經幫民進黨處理掉陳水扁,否則陳水扁每天還要以“太上皇”之姿,在民進黨內指指點點,那麼民進黨內可能要更亂。

“兩個太陽”的對照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瞭解,民進黨內的“兩個太陽”根本無法共治,但他們的政治取向必然形成蘇貞昌會走上偏保守的路線,對大陸問題還是會採取抵制的態度。而蔡英文可能走向偏開放的態度,對大陸問題會採取比較偏向“和”的態度。兩種態度雖然不能稱為極端,但如果要跟國民黨來比較,那當然沒有國民黨那麼開放。同樣的,中國大陸現在對台開放許多合作項目,他們尋找合作的對象,還是會找已經具有互信的國民黨,不太可能找還沒有互信基礎的民進黨進行合作。

蔡英文雖然對大陸的態度開放一些,但是她還是希望把台灣建設成“世界的台灣”,而不是“中國的台灣”。蘇貞昌對於自己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台灣沒有概念,但只要他還想獲得自由時報的支持,他就不可能跨越自由時報所畫下的紅線。所以綠營的高層,不管他們是不是太陽,每個人都必須躲進派系的大傘之下,絕對不能超越派系這把大傘的紅線之外。

這就是民進黨的極限之處,201210月謝長廷雖然首次登陸訪問,但並沒有帶動民進黨人大量到大陸參訪的氛圍。201310月曾經擔任扁朝時代“行政副院長”的吳榮義到上海參加“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也沒有打開民進黨人到大陸參訪的閘門。

可以這麼說,大陸邀請民進黨人登陸參訪,都只是個別行為,而不能形成集體行為。相對的,民進黨人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個別行為,變成是民進黨內的集體行為,因為這可能會影響他個人在民進黨內的前途,所以大家都是小心為要,這也是大陸要打開民進黨大門最困難的心理因素。

中國評論社  2014-01-06  00:10:03

中評社快評/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3日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表示,他建議,為了執政準備與強化台灣人民的信任,民進黨應該主動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建構朝野互動與互信的平台,有助於凝聚台灣內部共識及加速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童振源指出,二年多前,在馬英九連任前,前“國安會秘書長”、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邀集藍綠學者擬定兩岸政策建議給新當選的“總統”。參與的藍綠學者共同建議馬英九,在“總統府”之下成立法制化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以便凝聚朝野共識與推動兩岸關係。很可惜,“總統府”發言人很快便拒絕這項藍綠學者的共同提議。 

童振源認為,法制化的“兩岸和發會”有助於建立與強化朝野的兩岸政策共識與政治互信。在2004年初,陳水扁也曾建議在“總統府”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如果民進黨未來贏得“總統”大選,但沒有贏得“國會”多數,朝野衝突或抵制可能比現在更加嚴重。因此,他建議,為了執政準備與強化台灣人民的信任,民進黨應該主動推動成立“兩岸和發會”,建構朝野互動與互信的平台,有助於凝聚台灣國內共識及加速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我們認為,童振源對兩岸關係十分了解,另外對台灣的選舉政治也十分了解,他的建議充滿智慧。

不過,我們知道,在民進黨目前的政治生態中,理性與智慧不重要,固執與僵硬才是本錢,還是一個比激烈、比盲目、比粗野的時代。所以,對於智者的苦口婆心,一般是不接受的,是抗拒的,甚至也是恐懼的。童振源的建議,很可能落得石沉大海、沒有回音的結局。

試想,民進黨一手凍結台獨綱領一手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如果民進黨有這兩手,還得了?一定會在兩岸關係中做到後來居上,占據優勢,翻越難於執政的高山峻嶺。

當然,民進黨沒有這個魄力,如果有這個魄力,民進黨就是未來的民進黨,不是今天舉步維艱、首鼠兩端的民進黨。

童振源面書  2014-01-06

中國評論對我給民進黨的建議「凍結台獨黨綱」與「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認為民進黨有我建議的兩手策略,一定會在兩岸關係的發展後來居上,會不得了。

兩手策略還不夠看!

我與一位兩岸關係敬重前輩共同撰寫一篇文章:民進黨的三隻箭。希望很快在媒體刊登,屆時再與大家分享。

陳先才(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美麗島電子報  2014.01.07  00:54

日前,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在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九場“華山會議”中主張,民進黨應該正式宣告要凍結台獨黨綱。由於民進黨長期視台獨黨綱為不可觸及的神主牌,柯氏此語一出立刻引發民進黨內部極大的政治爭議。贊同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民進黨內部目前尚未完全做好徹底放棄台獨黨綱的心理準備。然民進黨如果在目前兩岸格局及世界局勢下,仍然不敢去碰及其過時的台獨黨綱,此舉恐怕會極大傷害民進黨的政黨形象,不但使臺灣內部主流民意,甚至中國大陸及國際社會對民進黨大陸政策走向保持相當悲觀的情緒,當然會對民進黨未來重返執政的努力極為不利

長期以來,民進黨奉台獨黨綱為神主牌,外界也因此將民進黨視為台獨政黨,儘管民進黨後來也通過了諸如“臺灣前途決議文”等略略淡化台獨符號的政治性文件,甚至民進黨在曾經的八年執政時期也沒有成功台獨,但畢竟台獨黨綱的存在,始終是民進黨的政治圖騰。這也是造成民進黨始終無法與中國大陸進行良性互動和開展黨際交往的最關鍵障礙。事實上,各方普遍也認為,台獨黨綱長期以來不但是民進黨的既定政治立場,也是民進黨的重要政策取向。特別是在陳水扁執政時期,民進黨執政當局推動的諸多“去中國化”動作本身就是在不斷實踐其台獨理念的具體政策和舉措。

毫無疑問,台獨黨綱當然是導致民共無法互動之最大障礙。對於追求中國國家統一之大陸,自然不可能與要將國家領土分裂出去之政黨打交道,更不可能與之進行任何正式的政黨交流與互動。因為如果與民進黨進行正常的黨際交流,則易被兩岸及國際社會視為北京在鼓勵和縱容民進黨的台獨立場。事實上,在過去中國大陸實力相對不濟的時期,北京都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為,在目前兩岸實力不斷懸殊的情勢下,大陸自然更沒有理由對民進黨的台獨論述進行任何妥協和讓步。

從華山會議民進黨內部一面倒封殺柯建銘凍結台獨黨綱提議之舉動來觀察,很顯然民進黨現階段仍然無意調整其兩岸政策,或者說民進黨的意願極低,其原因當然是民進黨內部基於選舉及僥倖心態在作怪的反應。從更深的層面來觀察,民進黨當前連最柔性的凍結台獨黨綱之手法都不敢碰及,恐怕會對民進黨造成一系列的政治負面後果

一則是針對臺灣內部,民進黨不敢凍結台獨黨綱,恐怕其頭上的“台獨政黨”之標籤不易去除。特別是在臺灣政治中特殊的統獨光環映照下,當然會對民進黨政黨形象造成諸多傷害,即使民進黨政治人物大力提倡兩岸交流,但由於台獨黨綱之存在,台灣主流民意仍然會對民進黨的獨派政黨形象不放心,還會抱持高度的警惕和不安

二則是針對兩岸關係,民進黨如果連凍結台獨黨綱這種比較柔性處理方式都不願意接受。足以顯示出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完全沒有誠意,其延伸出來的意涵不但表明民進黨不會接受臺灣目前的憲政體制,更會堅持其兩岸兩國的政治立場,這些當然不利於民進黨與大陸的互動,自然不會取信於大陸。目前的最大問題就是民進黨如果不處理台獨黨綱議題,則與大陸的直接交流無法推動,特別是與大陸的黨際交流更是無法鋪開。

三則是針對國際社會,民進黨如果連凍結台獨神主牌的意願都沒有,民進黨取信國際社會自然更是假議題。長期以來,由於民進黨堅持台獨神主牌不放,外界普遍將台獨黨綱視為台海地區安全的重大隱患。也就是說,民進黨如果始終不敢碰觸台獨黨綱,國際社會將始終視民進黨為台海區域安全的麻煩製造者,這當然對民進黨在國際社會的形象極為不利

四則針對民進黨政黨形象,當台獨已成為不可能完成之任務時,民進黨還要抱著神主牌不放,當然會對民進黨形象有重大損害,其頑固不化意識形態政黨之標籤自不可去除,這對於民進黨重返執政當然有限制和影響。2012年蔡英文的失利,島內主流民意皆歸於兩岸政策,雖然大選後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有一些動作,但如果最終卻連凍結台獨黨綱之意願都不敢觸及,當然會使台灣多數民眾對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玩假議題的手法產生反感的情緒,這對於民進黨搶攻2016大位有相當不利的影響。

事實上,單就目前情勢而言,雖然凍結台獨黨綱並不等於廢除台獨黨綱,但也算是民進黨內部部分有識人士向大陸釋放出來的積極信號,當然有助於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特別是對於民共關係改善有實質性幫助。但如果民進黨內部連這種最為柔性的凍結台獨黨綱之作為都不願意去接受,那麼民進黨未來大陸政策調整將如果繼續向前走下去,民進黨如何取信大陸,如何爭取臺灣多數民意支持?都將是考驗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重大政治危機。

謝長廷/民進黨前主席
聯合報  2014.01.07  02:09 am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從去年七月起舉辦了九場的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俗稱華山會議,也有人戲稱華山論劍。這一系列會議在去年十二月底已畫下句點,中國事務委員會將在本周四提出怎麼樣的結論,令各界期待。

民進黨現在面臨到很多的問題和挑戰,包括公民運動的疏離、在野雙北巿長選舉的整合、黨內提名制度和決議的檢討、核四停建、服貿重審以及彈劾、罷免等承諾的兌現等。兩岸政策只是其中之一,我曾說過好的兩岸政策需要符合三個條件:台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及中國忍受。但歸結到底,讓台灣人民滿意還是最重要的。

到底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是否有得到台灣民意的支持?據我所知,兩黨的兩岸政策的滿意度都未獲得過半數的民意支持,我認為這問題值得重視並細膩分析。我們要追求的是超過六十%民意支持的兩岸政策,這樣的兩岸政策不但內部能形成巨大的共識,也能一致對外,保護台灣的現狀及主體價值。所以民眾對兩岸政策的共識越高越有利於台灣,這是台灣的整體利益。

民進黨在二○○○年執政後,陸續開放小三通、包機直航及觀光。兩岸的經濟、社會及文化關係在開放後必然和以前不同。然而,民進黨台獨黨綱迄今已廿三年、台灣前途決議文迄今也已十五年。這些黨綱、決議文都是在對中開放政策之前所訂定,如今陸生、陸配及陸客來台,兩岸經貿密切,台灣法令都能配合修改,與時俱進。因此,民進黨相關的論述或規定也應該能配合客觀環境變化來檢討。大家不應以意識形態來看待,更毋須擴大、縱容非理性的討論模糊焦點、阻止改革,結果使民進黨被邊緣化。

除了檢視民進黨的過去,民進黨更要有能力掌握未來的趨勢變化。自從華山會議舉辦以來,東亞局勢瞬息萬變:東海識別區的爭議、美國副總統訪問日中韓、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馬英九拋出馬習會、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即將訪中等,在在都會影響台灣的兩岸與外交政策。民進黨的華山會議除了彙整專家學者的報告外,更盼能審時度勢,籌謀出能因應未來變局的策略方向。

民進黨曾在第二次華山會議後公開表示,包括憲法各表、歷史文化的感情、台灣前途決議文、強化對中華民國的認知等,都可以做為參考及深入討論。究竟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差異為何?這些差異影響台灣人民的制度有多大?透過民意調查的統計,做法也比較科學。

華山會議並未對上述具體政策深入討論,在我主持的第五場會議中,因為我的「憲法各表」主張,有不同堅持的意見,最後在激辯下修正為「憲政共識」。但囿於會議形式,這個折衷案和「憲法各表」在民調支持度上之差別也未能深入討論及調查,甚感可惜。

期待華山會議總結提出時,可展現更大的包容力更深刻的反省能力,用長遠的眼光觀察社會的變化、兩岸的脈動及政經發展重新針對民進黨歷次的決議加以整理,並同時明白回應社會的問題,做出長遠、穩定且讓社會有感的決策,以大格局、大魄力的自省能力以及前瞻的做法,讓民進黨有更寬廣的路可以走,才不會辜負華山會議的決策。

郭正亮(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大學教授)
美麗島電子報  2014.01.07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即將在19日討論《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這是在蘇貞昌主席任內,歷經4次委員會議、9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綜合500多人次出席、200多人次發言的會議結論,自然廣受各界關注。

眾所皆知,蘇主席花了將近6個月彙整出新版對中政策,正是爲了超越2012114日蔡英文總統敗選感言所提到的「我們還差最後一哩路」。322日,蔡主席在任內最後一場中執會上提出總統敗選報告,語重心長表示未來在兩岸政策上,「必須以具體行動來強化務實立場的說服力,縮小形象與主張之間的落差」。蔡主席提醒大家:「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強化整個黨處理中國事務的能力,替台灣找出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2012411日蘇貞昌宣佈參選民進黨主席,發表「更大、更好、更符合期待的民進黨」聲明,針對兩岸政策轉型,蘇表示「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我們要積極自信與中國交往互動」、「我們要用對話代替對抗,用互動追求互利互惠,促成共存共榮」。前年61日蘇主席正式上任,直到今年19日提出新版對中政策,正是檢驗蘇主席是否正視蔡主席呼籲、以及自己是否言行一致的關鍵時刻。

蘇版對中政策,比十年政綱更脫離現實

歷經2012年總統敗選教訓,蘇主席主導的新版對中政策,理應比2011年蔡英文《十年政綱》更能彰顯民進黨的務實兩岸立場、更加貼近兩岸現實、更能凸顯政策執行能力。遺憾的是,新版《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13頁通篇讀完,不但看不到正視「最後一哩路」民共困局的交流誠意,也看不到積極可行的兩岸佈局。不管是國際說服力、政策可行性、兩岸積極性,蘇版對中政策甚至比蔡版《十年政綱》(包括「國家安全戰略」和「兩岸經貿」兩篇)更加意識形態掛帥、更加凸顯價值對立、更加脫離國際現實。

新版《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共有五部份,每一部份都以「基本情勢評估、當前問題、主張」三段論述:

一、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
二、確保台灣自由民主的兩岸政治定位與交流
三、強化優勢、共享利益與平衡發展的經濟戰略
四、自由人權與經濟發展並重的兩岸公民社會交流
五、外交、國防與兩岸關係均衡並重的國家安全戰略

其中第一、第二部份處理台灣政治定位,強調台灣人認同、台灣主權獨立、國號中華民國、兩岸互不隸屬、前途公投決定,都是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舊調,毫無新意可言。《總結報告》甚至隻字不提2011年蔡英文苦思提出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共識」主張,更不要說2012年謝長廷破冰之旅所提出的「憲法各表、憲法共識」。

更可議的是,《總結報告》有關兩岸互動,基調都偏向消極防範或政治對抗,例如確保主權與安全、避免經濟依賴中國、防範兩岸權貴資本、抵抗中國因素侵蝕、凸顯民主價值對抗,並未提出突破民共僵局的積極構想。對比2011年民進黨全代會通過的蔡版《十年政綱》,強調「經由戰略互利尋求穩定機制」,呼籲「兩岸都應和而不同地在現實的基礎上,和而求同地經由尋求戰略互利,發展有利於雙方各自和平發展之穩定機制」;另如強調「建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呼籲「在互動中逐步建構多層次、多面向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解決問題,維持穩定的建設性雙邊關係」,至少都顯現出蔡英文主席努力尋求民共突破的交流誠意,但在蘇版《總結報告》中,幾乎看不到這種積極求穩、尋求建設性交往的兩岸胸襟。

兩岸交流政治掛帥,價值外交難以操作

《總結報告》最受矚目的主張,無疑是第四部份「自由人權與經濟發展並重的兩岸公民社會交流」強調兩岸交流的政治掛帥,但明顯陳義過高,不但自相矛盾,而且脫離現實,並未說明如何可行。例如提到「在政治上,台灣應深化民主理念,並以此跟中國政府,特別是中國庶民社會交流;在經濟上,台灣應積極尋求一個庶民共享的在地經濟模式,並以這個新公民社會的自由、人權與分配正義為據點,與兩地庶民站在一起,對抗兩岸權貴資本主義」。

民進黨當然可以主張台灣庶民對抗兩岸權貴資本主義,問題是有何立場主張「與大陸庶民站在一起」?民進黨標舉兩岸互不隸屬,兩岸沒有特殊關係,反對兩岸民主統一,既然如此,兩岸交流為何要帶有「促動中國民主化」的政治目的?這豈不形同「干涉他國內政」?如果民進黨如此在乎交往國家的內部民主,類似對外交流原則,豈不也該運用到越南、非洲+中美洲邦交國身上?

更離譜的是,作為民進黨的對中政策,侈言「兩地庶民共同對抗權貴資本主義」,但究竟如何具體推動,卻毫無行動綱領。歐美國家也常批判中國人權,但並未改變雙方經貿交流更加深化趨勢,台灣要如何例外?更何況,中國大陸即使表面上是民營企業,也多和政府有關,如何界定「權貴資本」?例如比亞迪+京東方都有深圳市政府持股,燕京啤酒有北京市政府持股,参加蕭萬長領軍的南京紫金山兩岸企業家峰會,所有台灣大企業都想與大陸政商集團發展關係,所以都是所謂「權貴資本」嗎?民進黨都要對抗到底?

第五部份「外交、國防與兩岸關係均衡並重的國家安全戰略」強調「台灣國防預算必須顯著提高」,在維持兩岸軍力平衡上確有必要,但「對外關係應以價值外交為主軸,結合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以美日等友邦為主的民主同盟,必須明顯深化與擴大,以發揮台灣的地緣戰略重要性」,也是過於簡化亞洲的複雜政經情勢,誤以為美中兩大國純屬競爭關係,忽略美中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合作層面,忽略「美國主導亞洲政治、中國主導亞洲經濟」的雙重現實。

畢竟在亞洲,除了日本和菲律賓訴諸價值外交、全面與中國對抗之外,其他亞洲國家的對中政策,幾乎都採取利益優先的現實外交,即使是同樣擔心中國崛起威脅的印度和澳洲,對中政策並未訴諸陳義過高的價值外交,更不要說出口有高達24%集中在中國大陸的韓國,爲了爭取在華經濟利益,韓國更公開標舉「政治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兩手平衡訴求。

相較於韓國,台灣出口有高達40%集中在中國大陸,兩岸經貿如此緊密,對中政策如何可能訴諸「對抗高於合作」的價值外交?20131121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Susan Rice首度強調將與中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表示將加以「操作化」(operationalize),以便共同管理美中不可避免的競爭,並在更多共同利益基礎上凝聚更深合作。連全球超強美國都不敢輕言對中採取「對抗高於合作」的價值外交,台灣有何籌碼可以如此主張?

5月黨主席改選,應納入兩岸政策辯論

綜上所述,《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偏向消極防範或政治對抗,比2011年《十年政綱》更脫離現實,並未提出突破民共僵局的積極構想,不但不曾回應蔡英文主席所提醒的「必須以具體行動來強化務實立場的說服力,縮小形象與主張之間的落差」,也不曾「強化民進黨處理中國事務的能力,替台灣找出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對照蘇主席自己的兩岸承諾「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要積極自信與中國交往互動」、「要用對話代替對抗,用互動追求互利互惠,促成共存共榮」,如今看來更讓人啼笑皆非。

畢竟,民進黨「要積極自信與中國交往互動」,首先就要正視民共兩黨的核心矛盾,亦即在統獨對立之間,必須找出雙方雖不滿意、但都能接受的兩岸定位架構。《台灣前途決議文》充其量只是台灣的自我定位主張,相對於國共兩黨的「九二共識」,民進黨至今仍未提出民共雙方都能接受的兩岸定位主張。

隨著201211月中共十八大首度將「九二共識」納入正式官方文件,「九二共識」已不再只是國共兩黨的口頭共識,而是列入中國大陸官方文書的兩岸對話基礎。如同中國大陸當年對美國提出「建交三原則」,美國如果不予理會,根本無從想像美中如何建交。同理,民進黨如果拒不接受「九二共識」,也不務實提出替代方案,民共兩黨要建立正式交流,也毫無成功機會。

面對如此明顯的民共矛盾,部份民進黨人已經試圖提出解決方案。首先是積極求解、尋求兩岸新共識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憲法各表」試圖取代國民黨「一中各表」;另如消極求解、尋求去除兩岸障礙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凍結台獨黨綱」試圖化解民共交流疑慮。可悲的是,類似這些化解民共核心矛盾的努力,九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幾乎全未觸及,蘇版《對中政策總結報告》更是隻字不提。

《總結報告》如此迴避民共核心矛盾問題,如此陷入政治掛帥誤區,也難怪柯建銘揚言不排除在19日臨時提案,要求與會委員辯論「凍結台獨黨綱」;謝長廷也表示「憲政共識」既已遭到國台辦公開反對,勢將無法成為民共對話基礎,謝將在會場重提「憲法各表」,也期待公開辯論。

此外,在中委會開會之前,前陸委會副主委、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也將和新潮流大老洪奇昌聯合發表「民進黨的三支箭」,亦即凍結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推動憲法各表的兩岸共識。這三大主張,不但代表了民進黨目前最務實可行的兩岸轉型思維,也代表了民進黨人積極建立兩岸對話基礎的努力。

不過,兩岸論述已經越走越偏的蘇主席,很可能急於在527日黨主席改選前推出新版對中政策,對謝長廷、柯建銘、洪奇昌、童振源等有識之士的最後呼籲置之不理。一旦如此,謝柯等人恐怕也會堅持到底,至少會要求19日暫時不要做出結論,延後到兩個月之後的3月中旬再做定奪。

據了解,有意參選下屆黨主席的謝長廷,眼見蘇版兩岸論述轉型如此脫離現實,很可能在中國事務委員會正式提案,要求整合處理1991台獨黨綱、1999台灣前途決議文、2007正常國家決議文之間的分歧,也可能要求黨主席選舉應該納入兩岸政策辯論,以此尋求民進黨兩岸分歧的根本解決。

就在民進黨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前夕,16日聯合報發表「甩掉台獨,比推翻一個政權還難」社論,提醒「民進黨最好不要再讓大家見到左支右絀、進退失據的窘態」。遺憾的是,從蘇版《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看來,民進黨要跨過兩岸的最後一哩路,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時報 20140108 04:09  朱真楷/台北報導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主導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準備明天做出「對中政策」總結報告。但民進黨前ECFA小組召集人郭正亮表示,該報告迴避「民共核心矛盾」,基調偏向消極防範及政治對抗,比3年前的《十年政綱》更倒退。綠營已湧現暫緩總結的反彈力量。

據了解,明天民進黨中委會討論的「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內容分5大項,開宗明義就是「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強調黨的兩岸策略要做務實調整,但《台灣前途決議文》無須變動。

在「兩岸政治定位與交流」部分,主張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定位,必須尊重台灣住民意志,兩岸交流不得傷害台灣主權,相關協商要合乎民主程序。在「兩岸公民社會交流」部分,深化與中國庶民社會交流,發揮促進中國民主化的「燈塔效應」。

最受關注的是,在「國家安全戰略」部分,主張兩岸要建立共榮關係,台灣國家安全戰略要在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的認同上,透過軟性國力,讓台灣成為中國民眾期待的「正面資產」。

郭正亮表示,通篇報告看不到「正視最後一哩路」的交流誠意,在國際說服力、政策可行性、兩岸積極性上,也缺乏可行的兩岸布局,內容充滿意識形態,只凸顯價值對立與脫離國際現實。

郭正亮說,柯建銘有意在會中臨時提案,要求辯論凍結《台獨黨綱》;謝長廷則可能會要求整合《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正常國家決議文》,並要求舉行兩岸政策辯論,尋求民共根本分歧的解決。

除此之外,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今可能與新系大老洪奇昌聯合發表「民進黨的3支箭」,呼籲凍結《台獨黨綱》並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及提出以「憲法各表」作為兩岸共識。

童振源(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
聯合報  2014.01.08  04:11 am

民進黨即將於九日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提出過去九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的總結報告。期盼這次會議能通過大開大闔、大格局、大視野的兩岸政策決議,掃除邁向執政障礙,凝聚台灣內部共識,建構兩岸和平發展的穩定架構。茲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供民進黨朋友參考。

第一,凍結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因應台灣民主化的情勢變遷,台獨黨綱的歷史任務已經結束,民進黨應該凍結台獨黨綱,全面推動台灣的國家建設與維持兩岸和平發展。蘇貞昌主席也對外公開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立場是「台灣前途決議文」,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國家建設,而不是回頭搞台獨。

凍結台獨黨綱將讓朝野政黨團結在「台灣共識」的基礎上應對兩岸關係,聯合捍衛台灣的國家利益。台獨黨綱已經不符合台灣的主權現狀、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民進黨執政也沒有意願與能力推動台獨黨綱,即使民進黨成功推動法理台獨,也難有顯著效益。反過來說,台獨黨綱存在將會妨礙民進黨贏得政權,持續成為兩岸衝突焦點。

此外,民進黨應推動在全代會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落實「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符合台灣主流民意與朝野共識的台灣共識內涵。民進黨應強調台灣是一個事實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不再推動更改中華民國國號或建立台灣共和國,藉此化解統獨爭議與減緩朝野內耗,同時建立民共全面性交往的政治基礎。

第二,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要建立與強化朝野的兩岸政策共識與政治互信,朝野必須建構制度性的互動機制。二○○四年初,陳水扁前總統也曾建議在總統府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為了執政準備與強化台灣人民的信任,民進黨應該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和發會),建構朝野互動與互信的平台,有助於凝聚台灣國內共識及加速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和發會應該透過立法方式在總統府成立,組成方式應該包括政府代表、政黨代表、企業與勞工,及社會賢達。讓朝野互動更具有法律保障的基礎及政治的互信。和發會可以研擬「兩岸和平發展綱領」,作為兩岸關係互動與發展的台灣內部基本共識,藉此終止國內的統獨爭議及強化台灣在兩岸談判的籌碼。

第三,推動「憲法各表」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兩岸共識。「憲法各表」是指:兩岸存在兩部憲法、兩個憲政制度,彼此的憲法領土主張有重疊,中華民國憲法與憲政制度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憲政制度治理大陸。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憲政制度,兩岸是管轄境內與境外的特殊關係,但是兩岸不是國內關係,而且對等分治與互不隸屬。這樣的兩岸政治定位既符合兩岸的現狀,具有台灣民意的支持,也是台灣憲法的規範,更是兩岸穩定互動的制度化基礎。

陳芳明(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聯合報2014.01.08  04:11 am

台獨黨綱是民進黨的歷史,柯文哲是民進黨的現實。面對這兩個問題,黨內的決策高層,到今天仍然進退失據,舉棋不定。因為耽溺於種種算計,使得這個從民間崛起的政黨,陷於前所未有的困境。當柯建銘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之說,立即遭到黨內大老的圍剿。各種說法都有,說什麼「台灣前途決議文」早就超越台獨黨綱,又說什麼不能偏離建黨的精神。只要對這個黨綱有任何意見,就是最大的褻瀆。華山會議召開無數次,就是沒有人敢於觸動這塊崇高的神主牌。

黨外人士柯文哲,還未正式宣布參選台北市長,民調數字便一直高居不下。對照過去民進黨的候選人,從來沒有任何政治明星可以與他相互比並。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都無法望其項背。即使是現在的呂秀蓮與顧立雄,也簡直不可同日而言。他的出現,使民進黨備受威脅,已經有人稱之為「柯文哲現象」。他們千方百計要求柯文哲入黨,但未曾得到積極回應。這個現象,只會持續發酵。

夾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民進黨顯得越來越狼狽。逃避兩岸議題長達廿年,似乎許多既成的事實,已經遠遠超出黨的智慧範圍。華山會議提出的言論,恰好證明民進黨早已淪為歷史的囚犯。對國共兩黨會商的任何指控,顯然已不能幫助自己向前移動。一個要解決台灣問題的政黨,到今天也無法解決自己的落伍。

真正的問題,並非是所謂黨綱的取捨。處理兩岸現實之前,民進黨應該有勇氣面對中華民國的現實。無論是黨綱或決議文,都是在吃中華民國的豆腐。那種輕佻、蔑視的態度,可能在十餘年前有其政治效益。但是客觀條件發生變化之後,民進黨反而遠遠落在時代之後。如果有一天兩岸開始啟動和平協議的談判,都必須從各自的現實出發,而雙方的現實是以憲法為基礎,請問民進黨要端出什麼?從九二共識到ECFA可以持續缺席,若兩岸和平時機出現時,還要執意缺席嗎?

這種以拖待變的怠惰思考,在民主政治成熟的今天,已經非常不得人心。同樣的,在台北參選市長的黨外人士,為什麼必須入黨?柯文哲從來沒有參加黨內派系,也從來沒有豢養人頭黨員,一旦入黨,注定是要任人宰割。在派系結構那樣嚴密的文化裡,已經完全不存在任何人情義理。他還未入黨,就已經遭到不堪想像的羞辱。如果入黨,下場自是可以想像。

對於九二共識,民進黨的意見很多,就是不願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對於蔡英文曾經提出的「台灣共識」,柯文哲說他完全不懂。真正的台灣共識,他說,不就是「民主、自由、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他的思考內容,完全與民進黨南轅北轍。他站在公民社會的立場,無論是政治視野或人格,都比黨還要開闊。獅子為什麼必須關在籠子裡?柯文哲不考慮入黨,正好意味著民進黨既不能趕上時代,也不能趕上社會。

國民黨的執政確實是千瘡百孔,但是民進黨更不可能帶來任何希望。明明中華民國是政治現實,卻還是迷戀著上世紀的歷史文件。明明是可以勝選的候選人,竟不能創造聯合反對力量的策略,卻要求他必須就範於黨的繁瑣規定。這個黨已經背叛大開大闔的氣派,也違背了廣大的草根民意。老態龍鍾的民進黨,果然是歷史棄兒,也是社會的孤兒。

張百達(政治評論者)
今日導報  2014-01-09  23:17:33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今(9)日通過「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而非原先的「總結報告」,也沒決議文。據報導,柯建銘原先的凍獨案不僅沒有提,連謝長廷的「憲法各表」還是「憲政共識」也意外被蔡英文提議的「台灣內部共識」所「和諧」掉。至於什麼是「台灣內部共識」,這和之前的「台灣共識」除了字數差異,內容究竟有何區別?恐怕沒有人瞭解。

儘管這份報告可能被外界認為了無新意,但若仔細審視,除了北京可能會認為雙方分歧的「負面」表列外,其中也並非沒有「正面」表述部分。至於這是否有助實現民共關係正常化,依目前情況看來顯然有困難,姑且將此事擱置一旁。

在此先將幾個具有善意的表述整理如下:

首先,在稱謂上,報告刻意以陸生、陸配、陸客取代中生、中配、中客,一方面符合台灣社會通俗用法,但顯然更是想藉此向北京方面釋出某種政治訊息。

此外,不僅稱謂改變,報告也強調民進黨將逐步檢討修正相關法令,以營造一個讓前者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不再採取以往容易被外界認為具有敵意或歧視的態度與政策,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其次,在有關兩岸交流部分,則採正面立場。報告指出「兩岸交流是必然的趨勢,本黨應該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這不僅展現積極態度,也等於公開替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對岸開展城市交流背書。

此外,具黨職的吳釗燮、游盈隆均曾參與前(2012)年「台北會談」,而去(2013)年新台灣國策及台灣智庫亦曾參與兩岸交流甚至民間政治對話。「新境界」雖隸屬黨部但卻不等於中國部,具白手套性質。在民共黨際交往條件未臻成熟情況下,北京是否願意考慮適度放寬以利彼此展開全方位對話交流,端視北京態度而定。

第三,在凍結台獨黨綱議題上,雖未正式提案討論,但實質上等同再次凍結。怎麼說?因為這份新出爐的「檢討紀要」仍是以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作為主要論述基礎(頁3)。至於北京所高度關切的1991年《台獨黨綱》以及之後更具爭議的2007年《正常國家決議文》,則是全文均未提及。

正如民進黨已相當一段時間不再主動提及「正名」、「制憲」等議題,在「提」與「不提」之間,實具相當重要政治意涵,一如日本首相「是」「否」參拜靖國神社。如果連民進黨自己都已不再主動提及,北京當局又何苦屢屢主動挑起?

最後,在兩岸對話基礎部分,原本「憲政共識」除被改成「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外,值得關注者,乃「前言」中所揭橥的「兩岸人民之間本無相互敵意,更有語言與文化上的淵源;雙方政府理應在各自體制之下,努力解決人民切身問題,提昇人民權利與福祉,並且謀求兩岸關係可長可久之道。」

兩岸因循「各自體制」不論是否有意,卻與胡錦濤任內所提「兩岸各自現行規定」論述形成某種對應關係;而「可長可久」必然是要能「合情合理」。然這一切,終須經由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透過政治對話及協商才有實現可能。

當然,除了上述部分,有些內容顯非北京喜歡或能夠接受的,但這些應屬雙方爭議部分,或容暫予擱置以待雙方未來共同努力,不必因此急於「全盤否定」。

蘋果日報  2014011012:56

【張麗娜/台北報導】民進黨昨通過「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中國國台辦上午迅速回應,批這份檢討紀要依然頑固堅持「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上午說,檢討紀要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民進黨價值立更堅定,政策相對靈活,「堅定的更堅定、靈活的更靈活」,是與時俱進的務實作法;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也說,「不能說國台辦反對什麼、喜歡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但是如果我們的民意基礎很強,他們的反應也會不一樣」。

謝長廷上午透露民進黨中央有一份未公開民調,民進黨兩岸政策滿意度只有27%,國民黨是35%。謝說,「如果我們的兩岸政策有90%的民意基礎,他們會這樣反應嗎?他們也知道我們是很弱脆的,才會說罔顧民意」。

民進黨昨通過「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認為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毋須改變,中國國台辦上午回答媒體時說,民進黨現階段對中政策依然頑固堅持「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以所謂「國家安全」阻礙兩岸正常交流,以所謂「核心價值」煽動敵意和對抗。

旺報 20140110 04:10
特派員郭玫君、張雅雲/北京─上海連線報導

民進黨《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出爐,在兩岸對話基礎上,決定採取前黨主席蔡英文提出的「凝聚台灣內部共識」折衷版本。對此,大陸學者表示「遺憾、失望」,認為民進黨僅是「玩文字遊戲」,對大陸政策仍不願大幅改革,關閉對話的機會。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表示,民進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經過多次會議討論卻得出這個結論,令人難以理解;民進黨想真正打開和大陸交流的大門,第一步是凍獨,第二步是摒棄台獨。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說,「凍結台獨黨綱」本來是民進黨很好的機會,但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不願冒險改革;謝長廷的「憲法共識」也是非常好的議題,但蘇貞昌也不願妥協,最終通過的版本僅是玩文字遊戲,沒有實質意義。

對於民進黨表示,將積極鼓勵智庫、地方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分析,只要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沒有改變,不論是民進黨的智庫還是機構,要和大陸做正式的交流都是「沒有可能」。

周志懷也說,過去已有縣市長登陸,並非新政策,且這不是說禁止就能禁止,說鼓勵就能鼓勵;此外,兩岸智庫交流也必須先摒棄對立對抗的思維,否則目前情況下兩岸智庫交流仍有困難。

對於民進黨對中政策結果,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9日表示,「將適時做回應」。

郭正亮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4 01 10  10:57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19日討論《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各種試圖改變兩岸核心論述的新嘗試都未過關,包括蘇貞昌主席「憲政共識」、謝長廷「憲法各表」、柯建銘「凍結台獨黨綱」,民進黨仍固守在「台灣前途決議文」進退兩難。較大意外,是「對中政策總結報告」最後改稱「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文件位階大幅降低,既不具有路線總結性質,也不能取代黨綱或《十年政綱》,充其量只是九場擴大對中政策會議(華山會議)的摘要記錄,只能作為政策補充參考。

沒有定位的交流,難以累積交流成果

《檢討紀要》的主要成果,並非在兩岸定位問題尋求突破,而是對兩岸交流表達正面態度,例如「本黨應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另如「營造一個讓陸配、陸生、與陸客,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使其成為支持民主台灣的最佳夥伴」。

但此處所提到的城市交流或智庫交流並無新意,都是行之有年的既有模式。例如民進黨縣市長推動城市交流,早已絡繹於途,包括促銷水果、促銷觀光、城市比賽等等。2013810日高雄市長陳菊還在天津會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顯見兩岸交流只要不涉及統獨矛盾,大陸並不排斥與民進黨縣市長接觸。

至於兩岸智庫交流,泛綠智庫參訪大陸也早已屢見不鮮。例如民進黨立委林佳龍即曾以台灣智庫董事長身份訪陸;20138月立委蕭美琴也曾以民主基金會董事身份參加上海兩岸會議。201310月,獨派色彩濃厚的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還曾作為朱立倫岳父高育仁的協辦單位,在上海舉辦高度敏感、具有兩岸民間政治對話性質的和平論壇。

顯而易見,不管是城市交流或智庫交流,民進黨早已落實推動,並不需要《檢討紀要》特別強調。真正攸關民進黨兩岸交流困境的核心問題,是民共兩黨仍然缺乏兩岸對話基礎,因此即使民進黨表示將「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但這種「沒有定位的交流」,充其量只限於不涉及統獨矛盾的地方執政縣市,或只限於不直接代表政黨的泛綠智庫。

沒有定位的交流,缺乏正式的制度化架構,都是以個別事件發生,既不能累積交流成果,也無法推動政策共識,更不可能推動更高層次的兩岸交流,例如民共兩黨高峰會、國會黨團互訪等等。就此而言,不管是謝長廷推動「憲法各表」,積極建立民共交流平台;或是柯建銘主張「凍結台獨黨綱」,消極化解民共交流疑慮,都是希望突破現有的民共交流困境,使民共交流得以建立正式架構,得以不斷累積交流成果。但謝柯兩人的努力,顯然都被蘇主席否定。

憲政共識受阻,蘇保守路線受挫

謝長廷從201210月啟動破冰之旅,到20136月推動香港紅綠對話,持續數月宣傳「憲法各表」,最後在926日民進黨擴大對中政策會議上,因為新潮流強烈反對遭到重大挫折,被迫改為「以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儘管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針對「憲政共識」能否作為兩岸對話基礎,在1128日明確表達反對立場,但蘇主席和新潮流不為所動,擺出一副將與中國大陸對著幹姿態,執意將「憲政共識」納入《對中政策總結報告》。

1226日柯建銘突然拋出「凍結台獨黨綱」,試圖做出最後制衡,也立刻遭到黨中央駁斥,吳釗燮還特別在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開前兩天,20141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凍獨」案未納入議程。201311月下旬草擬的《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甚至出現2011年蔡英文版《十年政綱》不曾出現的兩岸對抗路線,例如「以美日等友邦為主的民主同盟,必須明顯深化與擴大」、「與兩地庶民站在一起,對抗兩岸權貴資本主義」等等。19日開會前夕,熟悉內情者不但對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調整不表樂觀,甚至還認為很可能通過比《十年政綱》更保守倒退、更突顯政治對抗的版本,莫不感到憂心忡忡。

在最後三天,民進黨交流派決定力挽狂瀾:「美麗島電子報」連續刊登郭正亮〈跨不過最後一哩的蘇版對中政策〉(17日)、陳淞山〈華山列車的絕命終點站嗎?〉(18日)、吳子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華山會議〉(18日),童振源教授也在聯合報發表〈兩岸政策破冰:民進黨也要三支箭〉(18日),對蘇主席所代表的保守派做出最後忠告。

爲了化解衝突,民進黨中央迅速針對批評做出善意回應,19日送到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最後定稿,已經刪除「以美日等友邦為主的民主同盟」、「對抗兩岸權貴資本主義」等過激字眼,全文寫作也更加精準,避免造成不必要誤會。

最關鍵的是,19日開會當天,謝長廷決定為自己的兩岸信念辯護,批評《總結報告》內容與《十年政綱》重複很多,「兩岸政策不太明確」、「沒有讓人很有感」,質疑「憲政共識能否有加分效果,具有達到目的的功能性」。柯建銘也呼應謝主張,認為大陸國台辦既已公開反對「憲政共識」,民進黨何必徒然增加兩岸誤會?蔡英文也委婉表示,相較於「憲政共識」,「台灣內部共識」的內涵更精準,不容易遭到誤解。

在謝柯蔡反對下,蘇主席+新潮流也不再堅持「憲政共識」。發展至此,儘管「憲法各表」和「凍結台獨黨綱」先前已經被黨中央排除,但「憲政共識」最後也無法成為黨內共識。由於討論結果幾乎毫無亮眼成果可言,蘇主席也不再堅持建立民進黨的兩岸新路線,最後連《對中政策總結報告》也降格為不具路線總結性質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正可看出蘇主席意興闌珊的挫敗無奈。

結果民進黨交流派和保守派糾纏半年多,兩岸論述竟然原地打轉,進退兩難回到原點。民進黨的兩岸關鍵文件,還是只有四大件:1991台獨黨綱、1999台灣前途決議文、2007正常國家決議文、2011十年政綱。

交流派蓄勢再攻,未來仍有交鋒

蘇主席主導兩岸路線受挫,等於中國事務委員會從20135月成立至今,幾乎毫無成就,這必然將對20145月蘇參選黨主席連任構成強大阻礙。蘇版對中政策以《檢討紀要》草草收場,凸顯出民進黨交流派具有方興未艾的社會能量,只要時機成熟,仍有捲土重來的機會。蘇主席的保守路線受挫之後,放眼9名中國事務委員,未來恐怕難有人能一意孤行,畢竟不管是最主張正名制憲的游錫堃、或是新潮流賴清德,今年11月都將參選市長,不可能逆勢高舉保守旗幟。其他如陳菊、吳乃仁、邱義仁等新潮流代表,對兩岸都持開明立場,也不可能走兩岸回頭路。反倒是剩下三位委員,未來都有可能成為推動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的關鍵人物:謝長廷、柯建銘、蔡英文。

其中最關鍵的領導人物,無疑是2016總統熱門人選蔡英文,身為民進黨公認的兩岸專家,又曾在2012年深刻感受過「最後一哩」的遺憾,蔡必然樂見民進黨的兩岸路線更能被國際主流社會接受。謝長廷對兩岸轉型深具使命感,今年很有可能參選民進黨主席,更不可能放棄「憲法各表」和「整合三大黨綱」的兩岸轉型主張。柯建銘剛連任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未來也隨時可能在每兩個月舉行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中,重新提出「凍結台獨黨綱」要求再議。

綜上所述,蘇主席的保守路線受挫,使民進黨的兩岸轉型留下曙光。可預期的是,隨著黨主席改選逐步啟動,隨著七合一選舉逐步逼近,隨著兩岸經貿需求更加擴大,民進黨交流派的改革呼聲必將再起,交流派蓄勢再攻,與保守派重新交鋒,今年必將在黨內重現。

民進黨新聞稿  2014-01-09

民主進步黨今(9)日舉辦第五次中國事務委員會,會後由蘇貞昌主席親自召開記者會公佈「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並發表談話如下:

國人同胞、黨內同志、各位媒體朋友:

面對中國,是台灣不分政黨、跨越藍綠的共同課題。我要特別感謝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們的支持,以及來自學界、公民團體,包括不同政黨朋友的參與及建言,在經歷半年,600多人廣泛、深入討論後,我們提出了扎實而具體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

這是民進黨第一次嘗試建立常設性的黨內平台,透過邀集領導幹部,且藉由擴大會議,由下而上,廣納意見,並讓公民團體參與黨內對中國政策的形成過程。做為黨主席,我希望藉由這樣的形式,讓民進黨的中國政策不是黨內關起門討論,不是選前才來因應,而是藉由長期的意見溝通,引進社會力量,讓思考更周延穩健,也讓政策更貼近民意的期待。

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是集合黨內幹部、學界精英、公民團體等眾人努力的共同成果,或許無法滿足所有人,但可以看出民進黨面對問題的認真、回應社會的努力,以及與時調整的態度;我們清楚認知本黨的核心價值與基本立場已是當前台灣主流民意,又深刻體認,民進黨對兩岸之間的各項新生事務,必須有靈活的政策因應,讓兩岸交流的不利因素降低,互利因素增加。

與以往相較,此次紀要顯示了幾個特點:

更自信:我們要更自信積極的參與,鼓勵本黨的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與對岸進行智庫與城市交流。

更周延:我們認為在既有的現實基礎上,兩岸經濟應該持續往來,更要保持差異與技術領先的經濟發展策略,以確保台灣經濟的主體與優勢性;針對不同的利益,政府要平衡兼顧,要為台商與本地企業爭取公平的競爭環境,更要保護兩岸經貿往來下的受害者。

更安全:要讓兩岸和平發展,就要維持區域和平,在外交上,應強化與周邊國家及民主夥伴的連結,在國防上,要確保擁有維持現狀的自我防衛能力。
更善意:重視兩岸公民社會的交流,增進、擴大對「庶民中國」的理解與交往,透過法令的逐步檢討與修正,塑造讓陸配、陸生、陸客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

面對中國,我始終相信「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讓兩岸穩定發展,讓台灣經濟繁榮,把台灣建設好,把台灣的民主鞏固好,才能保護台灣的存在,才符合人民的期待。未來,民進黨將持續透過中國事務委員會,針對各個面向、日新又新的議題進行討論,這次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常設性會議,定期成果報告的開始,民進黨會繼續努力,謝謝大家。

蘇主席接受現場媒體提問,新頭殼林朝億提問今天沒有通過憲法或憲政共識的主張,會中謝長廷院長的意見似乎與主席不同,主席是否會覺得這是一個沉重的政治責任,以及您如何處理與謝院長的歧見?蘇主席表示,今天針對這個問題有很多委員都有發表意見,而今天的結論就是大家最後的共識,這不是他個人和謝院長的相對。蘇主席說,他一直認為這些可以繼續深入討論,這也是中國事務委員會繼續要做的事。

中評社鄒麗泳提問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中,除了憲政共識沒有達成共識之外,委員會最後對中國的政策是否已有雛型?蘇主席表示,整個今天通過包括現狀的分析、共同問題的看法,以及最後提出的策略和主張,針對所有相關問題都有清楚的紀錄。

聯合報鄭宏斌提問,今日馬英九總統在台南公開宣示支持讓陸生納入健保,因為陸生都很年輕所以對健保財務有幫助,中國事務委員會今日是否有討論到這一點?蘇主席表示,中國事務委員會支持給來台的中國陸生更善意的對待,這是今天的決議,而不是從對財務有幫助的小角度來看事情。

中央社蘇龍麒提問今日聯合晚報報導蘇主席要派駐美代表吳釗燮以及陳明通老師赴美、中溝通意見,請問主席有這樣的規劃嗎?蘇主席表示,我們從沒有說要跟中國任何溝通意見,也沒有要派誰去跟中國溝通,並沒有這種事,但他相信中國對今天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共識每個字都很關心。而吳釗燮本身就是本黨的駐美代表,今天通過的共識各方都非常關切,吳駐美代表也會把今天通過的會議等等傳遞給美方,讓美國第一時間了解本黨今天的共識,這本就是吳駐美代表的職責。

蘋果日報記者提問今天的結論並沒有出現凍結台獨黨綱,或新的決議文,黨內因此出現結論過於保守的質疑,請問主席的看法?蘇主席表示,我們當年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現狀的改變都需經過全體台灣人民公民投票同意,現今國號為中華民國等等,這些決議都是經過時間的淬煉所產生。而現在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以及擴大會議的目的,就是要在過程中納入各方的聲音與意見,其中包括國民黨人士與中國各方面的意見。蘇主席強調,我們不是關起門來開會,而是廣納各方意見,這一路走來我們獲得更多數民意的支持,讓我們對今天的結論更加堅定而且更有自信,但是兩岸關係日新月異且與以往不同,包括兩岸之間人民往來交流數量更大、而且經貿活動更多,新衍生的事物也增加許多,這都讓民進黨必須更靈活的應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得到的結論:堅定的更堅定、靈活的更靈活。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
201419

前言

在過去20年間,東亞地區形勢發生權力格局重整,中國崛起對既存區域秩序與台灣軍事外交構成挑戰。同時,兩岸之間也發生了實質的變化,交通便捷,經濟關係密切,人員往來頻繁,交流深入各階層,兩岸之間也簽訂了多項協議,這些發展都已不可同日而語。

兩岸人民之間本無相互敵意,更有語言與文化上的淵源,雙方政府理應在各自體制之下,努力解決人民切身問題,提升人民權利與福祉,並且謀求兩岸關係可長可久之道。
民主進步黨一向承擔台灣人民期待,也必然要對台灣未來承擔更重大的責任。「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民主進步黨必須嚴肅回應台灣人民所期盼的兩岸穩定與經濟發展之國家課題,也須堅持兩岸未來關係發展須經台灣人民同意的核心價值,對於台灣所面對的區域形勢與兩岸關係更要有所掌握與主張。

在此背景之下,民主進步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檢視過去並策劃未來。經過近卅位諮詢委員的共同商議,在201359日,召開第一次委員會議,並提出台灣的中國議程,作為委員會議的討論綱本。至20131114日止,共召開了四次委員會議。在委員及社會各界建議之下,也在201374日召開了第一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邀請黨公職人員、黨內意見領袖、社會團體領袖及學者專家參與。到20131226日止,共召開了九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

對中政策擴大會議曾就台灣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台灣的經濟戰略、如何處理「九二共識」、「中國因素」在台灣、兩岸公民社會交流、中國民主化以及區域安全情勢進行深入討論,由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分別主持。在九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中,共有629人次出席,57篇引言報告,15篇書面意見,227人次發言,對各不同議題進行討論。這是台灣有史以來對於兩岸關係最全面、最深入的探討。

本紀要針對歷次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會議與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及書面報告重要論點、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共同意見及主席結論進行整合。紀要本文依照台灣核心價值與願景、政治層面、經濟層面、社會文化層面、國家安全進行整理,盼能為台灣提出一個更為深入、更為全面的研析與政策主張,作為台灣的中國議程。

壹、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

檢視台灣民眾對中國政策的立場與態度,顯示當前台灣民眾的國族認同及統獨態度已經穩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主張獨立的比例,從近年的民調來看都是當前的主流民意,而台灣與中國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岸定位,並不被台灣民眾接受。

現今,台灣民眾的國族認同、統獨態度,以及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與本黨在1999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的立場已趨於一致,顯示經歷多年來的民意檢驗,本黨的基本立場已被多數的台灣人民接受。

要守護國家主權,我們認為唯有堅持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確保台灣人民對於未來前途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在兩岸未來的關係上,本黨主張的「任何有關(國家)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沒有改變的必要。

本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雖然毋須改變,但鑑於兩岸的交流已更形密切,政府之間也簽訂多項協議,經濟、社會的往來深入各階層,本黨對中政策的策略必須與時調整,以更務實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讓台灣民眾相信本黨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才能回應民意,守護台灣。

貳、確保台灣自由民主的兩岸政治定位與交流

〔基本情勢評估〕
21世紀以來,台灣已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人民的政治意識更加鞏固,特別是在國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上,多數民眾漸趨一致,明顯有穩定的主流民意:我們是台灣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未來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的2,300萬人自行決定,此乃現階段台灣人民的最大共識。但相對於台灣的政治變化,對岸的中國仍維持威權體制的國家機器,甚至憑藉著高成長的經濟力,中共政權更形穩固,也更有實力威脅、影響台灣。兩岸相互開放交流以來,進展快速,尤其是中國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後,台灣與中國的各式交流更加密切,在中國對台灣有企圖的情況下,台灣與中國的政治關係必然也會愈趨複雜。

〔當前問題〕
儘管台灣人民對於兩岸政治定位有明顯的主流態度,認定台灣與中國分別為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當前執政者明知,卻意圖扭轉,一再宣示兩岸為一個國家兩個地區,對岸的中共也無視台灣民意,要把台灣鎖進一個中國的框架中。然而,台灣的憲政民主成就有目共睹,珍惜並捍衛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已是最大的台灣共識,兩岸交流也應以民主為基石。因此,台灣人民對兩岸定位的主流民意,如何免於中共的威脅,如何在台灣的民主體制下獲得確保,是當前最嚴肅的課題。進一步,台灣與中國的交流,如何擺脫少數人的操控,創造正面、健康的互動關係,台灣的對中政策,如何避免與主流民意脫鉤,如何能符合台灣最多數人的最大利益,都是迫切需要克服的問題。

〔主張與對策〕
一、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定位,必須尊重台灣全體住民的意志與民主決定,任何個人、政黨或其他國家的片面主張都無權否定。
二、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兩岸交流是必然的趨勢,本黨應該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
三、兩岸的交流,不得傷害台灣的主權與安全,必須能確保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應該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
四、兩岸協商應謹守民主程序與資訊透明原則,應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除納入風險評估及利益迴避機制外,更應有公民聽證程序,以確保任何兩岸協議均能符合台灣的最大利益。
五、兩岸交流必須有更進步的思維,尤其是促成雙方在自由民主、人權保障、生態維護、公民社會的提升等,應該有積極的作為。

參、強化優勢、共享利益與平衡發展的經濟戰略

〔基本情勢評估〕
當前台灣同時面臨全球化、區域主義盛行,以及中國經濟崛起三大衝擊,對中經濟戰略必須放在台灣對外總體戰略下來思考,目的在確保台灣主體性並促進經濟產業的平衡發展。中國經濟逐漸轉型,從藉由大量投資與出口導向的成長模式,轉為倚重國內消費市場,此一趨勢正深刻影響兩岸經貿的型態與內容。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的演變,雙向投資將成為關鍵,如何與台灣的產業政策相容,並且妥善規範資本所衍生的政商關係,將是台灣無可迴避的挑戰。

〔當前問題〕
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不佳,主要病灶在於國內投資動能不足,以代工出口為主的經濟成長模式面臨瓶頸。早期兩岸的產業垂直分工體系,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逐步瓦解,目前兩岸產業競爭已明顯大過互補程度。過去台灣一再期待根留台灣,現在卻演變成產業空洞化、GDP與國內生產活動脫節、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水準倒退、貧富差距擴大等後遺症,特別是中國透過國家力量補貼與扶植包括面板等特定產業,更讓台灣企業受到嚴重衝擊。

1990年代以來,台灣不具比較利益的部分傳統產業,以及適合做跨國佈局的電子資訊高科技產業,陸續大舉外移到中國,並由投資帶動貿易,導致中國從2000年起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市場過度集中與電子資訊產業一枝獨秀同時發生,台灣對外經貿傾斜其實與內部產業的失衡密切相關。

隨著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談判陷入困境,區域主義與自由貿易協定(FTA)盛行,台灣卻由於中國刻意杯葛而被排除在外。台灣以往在政治與外交領域方面被孤立,但FTA風潮則進一步讓台灣的對外經貿拓展也處於不利的局面。尤其是,在台灣只能與中國發展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卻不能與重要經貿夥伴簽訂FTA的情況下,台灣經濟將加速邊緣化,並且日益以中國為核心。

近來,中國政府的影響力已經有系統、有組織的深入台灣社會各階層,尤其是以國營企業為主的中資來台,往往並非純粹商業考量,除了國安問題之外,台灣也必須慎防日積月累的商業文明與社會基礎受到侵蝕。

〔主張與對策〕
一、台灣的最高經濟戰略應以發揮制度優勢,以及提高就業與創新能力為目標。保持差異與技術領先,才能確保台灣在兩岸經濟整合中的主體性與優勢地位。
二、因應中國經濟轉型與內需市場快速成長,台灣應積極發展自有品牌與消費產品,以提升商品及勞務的附加價值、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分散,並提高台灣因應中國景氣循環的調整能力。
三、兩岸經貿交流的成果應由全民共享,政府尤應扮演「共同價值的守護者,不同利益的平衡者」,透過社會安全體制扶持經貿自由化的弱勢者,加大台灣面對自由化與外部衝擊的緩衝空間。
四、台灣應持續檢視兩岸各項經濟協議的內容與成效,尤其是ECFA及包括服務貿易、貨品貿易與爭端解決等後續協議的洽簽,更應符合互惠與透明等國際規範,降低台灣企業因兩岸規模與制度差異所面臨的不利因素。兩岸協議應納入規範不公平貿易行為與國營企業的專章,並要求中國強化對台灣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以促進公平競爭。
五、ECFA已讓兩岸經貿關係遠離多邊體系,而往更緊密的雙邊關係發展,台灣應以既有的經濟協議為基礎,積極尋求與重要經貿夥伴洽簽FTA,尤其是跨太平洋夥伴(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RCEP)兩大區域貿易協定,以維持對外經貿關係平衡發展。

肆、自由人權與經濟發展並重的兩岸公民社會交流

〔基本情勢評估〕
隨著全球化經濟秩序的成形,兩岸經貿、社會、文化交流日漸密切,雙方人員往來也日趨頻繁。以兩岸旅遊為例,台灣每年到中國旅遊人數已超過530萬人,中國人到台灣觀光、從事交流的人數,去年也達250萬人,因兩岸通婚在台定居的陸配人數也已超過30萬人;兩岸貿易金額,則從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制定時的71億美元,大幅成長為2012年的1,216億美元。

另一方面,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在經濟發展上取得重大進展,但相應的政治改革並未出現,以至於中國的公民社會雖已隱然成形,但在中共當局高壓維穩之下,生存空間受到相當大的侷限。影響所及,兩岸之間的交流也在中共當局有系統、有組織、有目的主導下,不但被扭曲,並限縮在政治及經濟領域,而且在缺乏兩岸公民社會之間有意義的連結與互動下,反過來侵蝕、破壞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

〔當前問題〕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核心是權貴資本主義,其仰賴政治權力壟斷,將經濟利益分配到少數權貴集團,目前也與國民黨舊有的威權國家資本主義相結合,也因此兩岸經濟越整合,越將呈現出國民黨威權復辟與中國權貴資本主義同時發生的現象,包括:系統性貪污與尋租、貧富差距加劇、社會階層擴大而流動減緩、勞動人權惡化、自然環境破壞等。

自由與人權是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是本黨創黨以來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也是我們能領導台灣社會的力量所在。然而,在自由人權已經成為台灣共識的時候,台灣人民的自由生活卻因為中國透過經濟力量滲透進台灣社會,逐步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限縮台灣人民的政治選擇,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因素」。香港被逐步滲透吸收的經驗,為這個中國因素下了最好的註腳。為了防止中國因素對台灣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侵蝕,改善當前兩岸交流失衡的缺失,並在與中國互動的同時,確保台灣的自由、民主,已經成為現階段兩岸公民社會交流與互動最迫切的課題。

〔主張與對策〕
一、為避免兩岸經貿往來被少數人壟斷,台灣應努力建構一個強調自由民主與分配正義的台灣新公民社會。為達成此一目標,台灣應進一步深化民主理念,並以此跟中國政府,特別是中國庶民社會交流;在經濟上,台灣應該以積極提升庶民的福祉為主要考量。
二、台灣應從根本上建構更平等的普及式社會權。本黨更應在台灣民主深化過程中與台灣公民社會發展更具深層意義的夥伴關係,將自由、人權與分配正義從政治層面貫徹到社會各層面,有效改革台灣社會,才能在進一步的實質交流中,創造兩岸三地的新格局。
三、台灣應透過對香港及中國公民社會的關注,積極與各類型非政府組織或個人,以平等、開放的態度,彼此多方面理解與交流,分享台灣的民主歷程、轉型正義、環境保護、社區營造、宗教組織等經驗,並積極關心中國民主與人權發展,讓兩岸三地公民社會的力量匯聚,以發揮台灣對促進中國民主化的「燈塔效應」。
四、兩岸交流與協議洽簽,應以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為原則,以打破國共平台與兩岸政商集團對兩岸關係的壟斷,確保基本人權、就業及勞動條件、公共衛生與環境保護、農工及中產階層的權益。
五、台灣應在國家安全、社會承載無虞以及制度完善配套的前提下,透過對法令的逐步檢討與修正,營造一個讓陸配、陸生、與陸客,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使其成為支持民主台灣的最佳夥伴。

伍、外交、國防與兩岸關係均衡並重的國家安全戰略

〔基本情勢評估〕
中國整體國力大幅提昇,在經濟成長支撐下,外交與軍事實力逐漸強大,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在亞太地區,隨著美中兩國國力差距日漸拉近,區域權力結構正浮現美中雙重領導體系。歐巴馬政府提出「再平衡」戰略,強化與亞太各國在政治、軍事與經濟上的合作,共構和平穩定的安全環境,以降低朝鮮半島、東海、台海與南海各可能衝突熱點的緊張情勢。中國則針對釣魚台與南海,加強周邊海空域的軍事活動與演訓,201311月更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引發區域緊張,中國顯不再韜光養晦。目前,中國正積極推動和美國建構新型大國關係,並劃定包括台灣在內的核心利益勢力範圍,要求美方不得介入,並停止對台軍售。無論中國國力是否能持續成長,均將對區域與台海安全環境帶來嚴重衝擊。

台灣位處第一島鏈樞紐,地緣戰略重要性自不待言。201310月,美國國務院更期許台灣在跨國議題上能扮演區域領導者的角色,更凸顯台灣在美國再平衡戰略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因此,強化與周邊民主國家的連結,維持台海兩岸的和平良性互動,善盡維護區域安全穩定的責任,是台灣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

〔當前問題〕
當前政府國家安全戰略最大問題在於過度依賴與中國關係,造成國安戰略失衡。馬政府的兩岸關係高於對外關係位階,呼應中國的「一中框架」,漠視國防外交使兩岸軍力失衡擴大,讓中國對台戰略由反獨轉為促統。而當前政府多次表態兩岸關係非國際關係,將使台灣自絕於國際大戰略棋盤之外,排除友邦支援的正當性;推行外交休兵,以期待中國善意的外交以及與中國協商的國際參與,也弱化了台灣主權與台灣人民的國際參與權利,並逐步讓台灣的國際參與兩岸化。

〔主張與對策〕
一、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應建立在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認同上,並從全球與區域的視野來看待中國議題,兩岸關係發展不應妨礙台灣的國際地位,兩岸關係應以國防外交為後盾。台灣應與中國發展和平穩定、共存共榮關係,雙方都負有維持區域和平的責任。
二、台灣是新興民主國家的榜樣,應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強化與邦交國的關係,並深化與民主先進國家的夥伴關係。台灣對外關係應以價值外交為主軸,結合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與台灣在良善治理方面的經驗,透過軟性國力、跨國組織、城市外交、災難救助等多元彈性方式,積極與國際接軌,讓台灣的永續存在成為國際社會與中國民眾有所期待的正面資產。
三、台灣追求和平與安全的環境,積極建構區域性危機預防機制,維持區域穩定。台灣必須強化自我防衛的決心與能力,以避免中國的誤判與軍事冒進。台灣無意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但中國迄今仍不斷加強犯台的軍事準備,因此台灣的國防預算必須提高,以建置不對稱戰力為優先,重建人民、國軍與友邦對台灣國防的信心。

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  2014.01.10

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今(10)日於長工辦公室針對昨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會議接受媒體訪問。謝長廷表示,人民對民進黨滿意度比國民黨低,主因就是政策不明確。民進黨黨內有一個民調沒對外公布,就是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滿意度只有27%,根據黨中央的調查,國民黨是35%。謝長廷指出,為何民進黨站在主流價值上,但滿意度卻僅有27?當人民對民進黨滿意度低,社會各界包括對岸就會批判民進黨,所以民進黨應該尋找一個60%以上民意支持的政策。謝長廷表示,今天正好是他提出「憲法各表(TWO SIDE,TWO CONSTITUTIONS)」的三周年,這三年來「憲法各表」經過美、英、日等智庫的檢驗,也和大陸相關智庫、學者舉辦研討會,經過實證證明「憲法各表」是可能讓台灣人民支持、美國接受、中國忍受的具體政策。

謝長廷表示,他認為昨天中國事務委員會不管是做出決議或是紀要也好,全篇總共有6000多字,雖然有講到憲法、憲政共識,但提到中華民國憲法就只有一次,且是在講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時候提到的,所以這部份反而被認為在迴避,反而暴露弱點。謝長廷表示,在民進黨執政的縣市長都在主持升旗典禮,現在的年輕人超過70%都能接受國旗,難道民進黨還在迴避這部憲法、迴避中華民國?在他看來,這其實就是沒有站在主流價值上面,這就是問題。

謝長廷指出,憲政其實是指台灣內部的問題,他主張「憲法共識」,也就是內部要用憲法團結,而「憲法各表」是他的兩岸政策。但後來「憲法共識」在會議中被改成「憲政共識」,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憲政就是憲法的落實,但這應是台灣內部共識的問題,不能拿這個來要求對岸跟我們有憲政共識,經過解釋後,就無法成立。所以後來他主張對內用「憲法共識」或「憲政共識」,對外則是用「憲法各表」。不過會中有不同意見,謝長廷表示,他一個人也沒辦法阻止紀要的改變,昨天會中多數人也都不同意通過,後來大家才折衷通過紀要。

針對記者提問會中最後憲政共識才變成凝聚台灣共識,是否有更具體的方式?謝長廷表示,這個大家可以提出來討論,不斷討論甚至辯論,而他昨天是要求說把「憲政共識」、「憲法各表」或是其他對案拿來民意調查,對黨要有加分才提出來,若沒有加分,提出來做什麼呢?謝長廷指出,他所提的「憲法各表」是經過實證過的,他到香港、大陸都講過「憲法各表」,大陸是不滿意但可忍受,到美國智庫也講過。其他理論是還沒講過的,但最重要是台灣人民要滿意,其次是要中國能忍受,再來是美國能接受。謝長廷表示,因為台灣問題基本上是冷戰留下的問題,當然也有國共內戰的問題,美國也有台灣關係法,所以美國的接受是很重要的,然後中國至少要在忍受範圍內。

針對記者提問,是否在會議中質疑蘇貞昌主席預設立場嗎?謝長廷表示,並非質疑蘇貞昌主席,而是質疑報告整理的部分。華山會議各場引言人的部分很重要,但在報告中連個摘要都沒有;另外像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在他所主持的會議中提到凍結台獨黨綱的部分,在報告中也都沒有。但是報告內有批評他的部分,可是柯總召講什麼,我們卻找不到。後來黨中央解釋是因為柯建銘那天提出的並非當日主題,所以就沒寫入報告內,但是罵柯、批評柯的,就不好意思將它刪掉。

謝長廷表示,他沒有質疑蘇貞昌,只是當時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有提到要他來主持,說有一個大方向要一起來推動改革。如果蘇主席只要有明確的意志及方向,那不管講台獨或是建國也可以,就不會只有27%的支持度,可能就會有35%

謝長廷認為,現在的問題是沒有具體的政策來討論,他有提出「憲法各表」的政策,希望大家提出政策,也希望「憲法各表」的政策可以討論。他認為一定要提政策出來比較,有民意基礎。他提出「憲法各表」就講得很清楚,兩岸兩部憲法都合法,互不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

媒體詢問如何看待蘇貞昌主席路線挫敗的說法。謝長廷表示,我們不談挫敗,因為大家都有包袱,所以無法邁開腳步。但是變化很快,民進黨曾調查接受國旗的民意有73~75%,在年輕人的部分可能更高,張懸的事件看得出年輕人都接受,國旗來自於憲法,所以這個社會不了解民進黨的想法,好像不承認又好像承認,謝長廷認為,民進黨應該要明確帶領台灣,反映民意,引導民意,這點很重要。

媒體提問,兩岸的定位問題再以及對外關係,是否等黨主席或是總統候選人產生之後再來討論較適當?謝長廷表示,這個問題好像會涉及特定人士,基本上就是大家放不開。謝長廷認為,這樣說起來其實他是有矛盾的,因為現在外傳他要選黨主席,但是選黨主席就不應該去得罪黨員,或是違背一些人。謝長廷表示,他還沒有決定是否參選黨主席,但是若有任何可能性,也要把這個包袱放開,這樣才有辦法去談改革。他認為,改革不是遊山玩水,改革是要站在浪頭上,頂住風浪,就算萬箭穿心也繼續走下去,雖然挫敗但是熱情不減。謝長廷指出,台灣不能再撕裂,這是大家了解但卻不知從何做起,因此,他提出「憲法共識」,對內可以凝聚台灣的共識,憲法是最大公約數。再提到他未來要做什麼,這樣就太複雜了。

針對記者詢問在昨天會議之前有無和其他委員交換意見,謝長廷表示,他沒有和其他九位委員談過,畢竟大家都有一定輩分。昨天其實很自然,委員們對於要通過都有猶豫,有意見,本來還說備查就好。

針對媒體詢問對於國台辦對於民進黨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的回應還是很強烈的看法,謝長廷表示,當然不能因為國台辦反對或喜歡什麼就做什麼,但是如果民進黨的民意基礎很脆弱就沒辦法,如果民意基礎很強,他們的批判和反應就會不一樣。如果民進黨有90%的民意基礎,他們會這樣反應嗎?因為他們也知道很脆弱。

謝長廷表示,民進黨應該要有一個基本立場,他也沒有違背任何黨的立場,其實大家都是在民進黨的立場下尋求選票最大化,獲得民意最大的支持。但是他認為民進黨的黨綱、決議文有些矛盾,因此他建議要整理一下。謝長廷指出,現在都談台灣前途決議文,但是國家正常化決議文在其之後,所以民進黨要開誠佈公坦然去面對。任何朝代、政黨的中興和衰敗都其實是想改革,只是快慢而已,民進黨要快,要能跟得上時代的改變。

蘋果日報  2014011012:50

【張麗娜/台北報導】民進黨昨通過「民進黨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但挨批沒有亮點,黨內人士認為與黨主席選舉有關。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上午被問及是否參選黨主席時表示,「我現在還沒有決定」,也認為自己提出的「憲法各表」與選黨主席是有矛盾的,因為會得罪一些人,但他強調「改革就是要站在浪頭上,要去頂住風浪,即便萬箭穿心,也要繼續走下去」。

被問及兩岸定位是否等黨主席產生後再討論?謝說,「這樣講下去好像涉及指特定人,基本上就是大家放不太開啦」。謝說,「我是有矛盾,外傳我要選黨主席,選黨主席不應該去得罪一些黨員或是得罪一些人,要人人好嘛,每個都要爭取,但我覺得我還沒有決定,但有任何可能性,也要把這個放開才能去談改革,不然改革就走不動」。

謝說,「改革不是遊山玩水,改革就是要站在浪頭上,要去頂住風浪,即便萬箭穿心,也要繼續走下去,熱情不減」。記者追問「過年後決定站在浪頭上、萬箭穿心,選黨主席?」謝說,「我現在還沒有決定,我希望台灣不能再撕裂。」

聯合報  2014.01.10  12:51 pm╱記者鄭宏斌╱即時報導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提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文中刪去「憲政共識」,改為「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今天上午出面說明,批評中國事務委員會沒有討論具體政策,政策方向不明確。

謝長廷透露,民進黨內有一份不公開的民調,民眾對於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支持度是27%,但國民黨兩岸政策卻有35%;民進黨應尋求60%以上的共識,因此他主張「憲法各表」,不過黨內卻沒有其他對案。

謝長廷說,檢討紀要有6千字,雖講到憲法、憲政共識,但提到憲法只有一次,人家覺得說在迴避,反而暴露弱點;根據黨內民調,國旗接受度超過70%,民進黨卻還迴避憲法、迴避中華民國,其實沒有站在主流價值上面。

謝長廷表示,他在會議中質疑報告內容,但非質疑蘇貞昌本人。不過主席要說出明確方向,講台獨、建國都可以,必須明確,民意才不會只有27%

謝長廷說,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問題出在沒有討論具體政策,他提出具體的「憲法共識」,兩岸兩憲都合法,互不隸屬,但有特別關係,但大家也應提出其他的具體政策,檢討紀要有6千字,但具體政策是什麼,大家也不太清楚。

謝長廷表示,民進黨黨綱有一些矛盾,他才提議要整理一下決議文,民進黨要開誠布公、坦然面對;任何朝代和政黨的中興或衰敗,都需要改革,只是快慢而已,民進黨要快跟上時代的改變。

聯合報2014.01.10  05:48 am╱記者林河名、鄭宏斌/台北報導

民進黨通過「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謝長廷說,這分報告不明確,「沒有讓人很有感」。
記者邱德祥/攝影
民進黨昨天通過「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據指出,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在會中質疑黨主席蘇貞昌「有意識地在影響會議結論」、「有預設前提」;最後蘇貞昌服從多數意見,將原擬的「總結報告」改為「檢討紀要」。

據轉述,謝長廷在會中數度挑戰蘇貞昌,除了質疑蘇貞昌在作方向指導,違背原先宣稱中國事務委員會只是一個討論平台的說法,暴露自己的心態;謝還聲援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批評黨中央未充分尊重「凍結台獨黨綱」的意見表達。

與會者形容,謝長廷有備而來說,「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直指黨中央的總結報告草稿是有前提在處理。

謝長廷批評,「凍獨」新聞鬧這麼大,但幕僚整理的總結報告裡,竟然沒有柯建銘的書面聲明,僅有批判柯的意見紀錄;高雄市長陳菊也附和說,柯建銘的意見表達,不應被設限。

謝也說,整篇報告中,「中華民國憲法」字眼,竟然只出現一次,且是出現在「台灣前途決議文」裡頭,讓他難以接受。

指轉述,柯建銘發言時,除了闡述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對於謝長廷質疑蘇貞昌作方向指導,他也建議蘇,不必太過堅持個人意見,應該中立一點、更有彈性。

台南市長賴清德提議將「憲政共識」改為「台灣共識」,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建議,將文字修改為「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蘇貞昌裁示將此寫入結論。

蔡英文表示,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有多大發言分量,取決於民意支持度有多高,發言才有力量,因此須先凝聚台灣內部共識。

至於昨通過的檢討紀要重點,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民進黨前秘書長吳乃仁也在會中說:「這個不是已經在做了嗎?」

與會人士透露,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凍結台獨黨綱」與「憲政共識」都有爭議,不宜放入結論,下階段還可再討論。謝長廷則說,他主張的是「憲法各表」,而非「憲政共識」,「憲政共識」是之前會議妥協的產物。

會中反倒是蔡英文沒有太給蘇貞昌難堪。據轉述,蔡指出,這分報告既然是對中政策階段性整理,就應慎重,不宜輕下決定。

在委員們輪番發言後,蘇貞昌說,他沒有方向指導,只希望大家形成共識。

自由時報  2014-1-11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究竟要以何種方案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前黨主席蔡英文昨表示,民進黨的主張,必須反映台灣主流民意,必須是大多數台灣人可以接受的「台灣共識」;她在前年總統大選時提出的「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是迄今為止大多數台灣人民可以接受的主張,也可以和國民黨做出明確區隔。

民進黨「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前天在蔡英文的建議下,達成要以「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

蔡英文昨在臉書表示,如果能以此做為基礎,凝聚台灣內部最大的共識,也就是「台灣共識」,就可以和國民黨做出明確區隔,不致被曲解成傷害台灣或中華民國的主權。

她並強調,黨內不同的意見都可以納入充分討論,先建立黨內共識後,再進一步追求台灣共識,一旦形成台灣共識,即可強化台灣和中國互動的民意基礎。「因為,有多少主流民意的支持,決定我們對中國有多少籌碼」,而中國的對台政策也必須關注台灣民意的走向。所以,民進黨若跟著台灣的主流民意走,重返執政之後,北京也必須要面對台灣的民意。

「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我們不必急於一時,但我們必須要走這最後一哩路」,蔡英文說,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意志,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往前走。

自由時報  2014-1-11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前天通過「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昨質疑,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滿意度民調只有二十七%,國民黨則有三十五%,這份紀要僅提到中華民國憲法一次,讓人覺得迴避,暴露了民進黨的弱點,執政縣市長都在主持升旗典禮,七成多的年輕人都能接受國旗,民進黨還迴避憲法、迴避中華民國,沒有站在主流價值上!

對於謝長廷的批評,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表示,民進黨在台灣前途決議文中提到憲法,黨沒有迴避中華民國憲法,民進黨確有這份民調,但民調顯示民眾對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兩岸政策都不滿。

謝長廷昨在長工辦公室樓下受訪表示,民進黨有一份沒有公布的民調,兩岸政策的滿意度只有二十七%,「為什麼我們站在主流的價值,但是滿意度卻是二十七%」,滿意度低包括社會各界與對岸就會批判你,所以要尋找六十%以上的共識,他因此提出「憲法各表」,但黨沒有對案,這份紀要六千多字,只提到中華民國憲法一次,且是在講台灣前途決議文,反而讓人覺得在迴避。

被詢及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如何改?謝長廷說,由黨內大家不斷討論、甚至辯論,他的憲法各表主張兩岸兩憲,互不隸屬但有特殊關係,從民調顯示,國人認同中華民國國旗的比例至少有七十三%,國旗從哪裡來,就是憲法來的嘛,社會在看民進黨到底在想什麼?「你好像不承認,又好像承認」。他認為民進黨應該很明確帶領台灣,一方面反映民意,但也要引導民意,這點很重要。

自由時報  2014-1-11

〔記者楊芙宜、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現階段對中政策定調,以積極凝聚台灣內部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中國國台辦昨仍批民進黨繼續堅持「台獨」立場,並煽動敵意和對抗。對此,民進黨認為中方不該動輒以制式態度回應,強調民進黨的對中政策與時調整,「堅定的更堅定,靈活的更靈活!」

中國官媒新華社昨引述國台辦發言人談話表示,近年來民進黨一直聲稱自己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尋求建立與大陸正常交流基礎,但這份檢討紀要顯然與此背道而馳。依然頑固堅持「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無視台灣各界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張和呼聲,以所謂「國家安全」阻礙兩岸正常交流,以所謂「核心價值」煽動敵意和對抗。

國台辦發言人並稱,民進黨主事者的所作所為既違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和台灣的主流民意,也不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以僵化的思維檢討政策,是找不到出路的。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也表示,民進黨若不能順應時代潮流與民心,要尋找出路,會比較困難。

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回應表示,民進黨的基本價值與立場禁得起檢驗,也被多數台灣人民接受,鑑於兩岸交流更形密切,加上政府之間簽訂多項協議,經濟、社會往來深入各階層,民進黨的對中政策有必要與時調整,從檢討紀要的多項對策和主張可清楚看出我們是「堅定的更堅定,靈活的更靈活!」

張惇涵表示,這份紀要是民進黨首次搭建平台,由下而上、廣納意見,凝聚眾人的共識,共同討論與努力的結果,也是回應二○一二年大選後,社會期待民進黨檢討對中政策的一項負責任作為,相關工作只是第一階段,未來還會針對不同主張進行討論,若對岸動輒以制式的態度回應,無助於民進黨改善兩岸關係的努力。

自由時報  2014-1-11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一度對舉辦「中國政策大辯論」持保留態度的民進黨,態度出現微妙轉變,民進黨幹部昨透露,黨主席蘇貞昌認為,黨內要辯論中國政策也可以,黨中央將視黨內及外界的反應,再決定下一階段是否舉行中國政策大辯論。

前立委林濁水昨表示,贊成黨內就中國政策舉行辯論,他並肯定民進黨「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在黨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的情況下,進行中國政策的鬆綁,認為這是很大的逆轉。

林質疑謝想拿掉「台獨黨綱」

林濁水也質疑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的態度指出,謝認為這份紀要讓人「無感」,可見謝長廷的眼中只有意識形態,對民進黨的政策調整無感,謝是想要拿掉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把「憲法各表」放進黨的共識裡!

林濁水表示,謝長廷主張兩岸憲法各表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但謝先前赴中國大陸,與中方的人來往,對方也沒有搬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要跟人家來往就要講憲法,這是人類歷史上的怪胎,美國與日本交往,有說要講憲法再來交往嗎?

前天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包括謝長廷、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高雄市長陳菊等人都對黨中央要通過以「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表達反對或疑慮。

黨內人士透露,未來到底是要以兄弟之邦、憲法各表、台灣共識或凍結台獨黨綱等其他方案做為民進黨解套的方式,將保留到未來的中國事務委員會進行討論。

前年總統大選敗選後,部分人士將敗選原因指向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內部因此有要求舉辦中國政策大辯論的聲浪,蘇貞昌擔任黨主席後,包括謝系立委趙天麟等人即多次要求黨中央舉辦辯論,蘇擔心爭論過大而持保留態度。

不過,黨中央近期態度逐漸轉變。發言人張惇涵表示,要不要舉行中國政策辯論,黨中央是持開放態度,就黨內有爭議或沒有共識的部分,可以辯論。

中央社  2014/01/14  11:09:00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14日電)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今天表示,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早已獨立,台獨黨綱在整個歷史過程中已經過去。

民進黨公布「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後,蘇貞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就選對中國大陸聽眾廣播的中央廣播電台。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日前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主持人問到蘇貞昌相關問題時,蘇貞昌表示,戒嚴時,民進黨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與主權在民,經多年努力,台灣選出國會議員與總統並凍省。

他說,民進黨1999年發表台灣前途決議文,說明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前途要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這就是民主。

蘇貞昌表示,台獨黨綱在整個歷史過程中已經過去,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早已獨立,就像「我是個男人,不需要天天說我是男人」,台灣已走過這一段。

主持人追問,是否要廢除台獨黨綱?他說,去講廢除做什麼?這是一個過程,就像「你能廢除13歲的你什麼嗎?廢除20歲的你什麼嗎?這不是怪怪的嗎?

蘇貞昌表示,外界總認為要看民進黨宣布統一、放棄台獨才是新意,「省點心思吧,不要老是在這邊打轉」。

九二共識部分,他說,本來就只是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發明的符號,過去台灣都要喊口號,但現在人民最討厭口號。台灣與中國關係重要且複雜,不要想用幾個字就解決。

自由時報  2014/1/14  10:15

〔本報訊〕民進黨「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引發諸多討論,主席蘇貞昌今接受媒體訪問,首度暢談他對兩岸政策的看法,直言「台灣已經獨立」,台獨黨綱也已是歷史上的事,不必去談廢不廢除。

外界質疑民進黨為何不廢除台獨黨綱?蘇貞昌說,當年台灣人民不能選舉,總統不是直選,因此民進黨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並寫在黨綱中,如今台灣已是自由民選、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獨黨綱已在歷史的進程中過去了,因此不用去談廢不廢除,「你能廢除13歲與20歲的什麼嗎?沒有必要,長得這麼大了,現在就是這個樣子」。

蘇貞昌強調,不必再提獨立這件事,因為台灣早已獨立,現在最重要的是建設國家、造福人民;外界認為民進黨對中政策沒新意,蘇貞昌說這是特定媒體操弄的,其實黨內為此花了半年、開會開了8次,對中國各方面有深入分析。

蘇貞昌說,台灣就像「海灘之鷗」,中國想抓牠,海鷗就會飛走,中國整天限制台灣的國際空間,強勢圍堵台灣,反而讓國際上看到中國不夠有自信、很封閉,失去泱泱大國的風範。

ETtoday 東森新聞雲  20140114 17:47
記者陳弘修/台北報導

相較於期勉民進黨前後任主席蘇貞昌與蔡英文要心胸寬大,前總統李登輝14日談到另一位前黨主席謝長廷時則不以為然。對於謝長廷登陸祭祖,李登輝表示,「你不必去中國大陸去拜祖先,又要流眼淚,在那裡說中華民族,這個觀念,我不同意」。

李登輝強調,台灣是個移民社會,這裡已經有一個新國家成立,要有新的方向,不必喊台灣獨立。

對於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表示台獨已經是過去了,李登輝不表認同,他強調,他不知道所謂台獨是過去式,何必要這樣(指凍獨)?台灣如果沒有獨立,那要做什麼事情?新時代的台灣人不管外省、客家、原住民,都是為了台灣,只要照顧台灣,以台灣為中心,只要把台灣這個地方做好就好。

中央社  2014.01.14  20:58:37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14日電)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今天表示,追求台灣共識,不可能完全沒有國民黨色彩,如果沒有國民黨的共識,就只是民進黨的共識。

謝長廷傍晚主持廣播節目時指出,馬總統施政滿意度不佳,在滿意度低迷時,和中國大陸的領導者見面其實不太妥當,因為會再將民調拉低。

謝長廷表示,很多人認同「我們是台灣人,是個獨立國家,兩岸互不隸屬」,這是主流民意,馬總統也這樣說,但日前他提出民進黨兩岸政策滿意度只有27%,他認為民進黨還要去找一個有超過60%民意的支持作為基礎,才有辦法爭取人民的權利,和台灣人民的尊嚴。

謝長廷說,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結論,是希望可以凝聚台灣的共識,有人說他提出中華民國憲法,是向國民黨靠攏,但追求台灣共識,不可能完全沒有國民黨色彩,如果沒有國民黨的共識,就只是民進黨的共識,要有加入國民黨的色彩,才是台灣的共識,這樣民調才會超過60%

針對媒體報導民進黨中央表示中國政策可以進行辯論,謝長廷說,中國事務委員會成立前,就主張可先辯論出基本方向,最後結論會比較快出來,黨中央當時沒有採用他的建議,現在沒辦法有結論,所以有人認為浪費這麼多時間及人力,非常可惜。

他說,並不認為辯論或是討論不同的政策,會破壞團結。

中國時報  20140115 04:09朱真楷、楊舒媚、林佩怡/台北報導

民進黨上周拋出黨版兩岸對策,退守至「凝聚共識」。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直言,蘇貞昌就任主席時的宣示讓他很感動,全黨原有機會創造民共交流基礎。但是,政治看結果,打球姿勢再漂亮,投不進就是零分,「我真的是恨鐵不成鋼」。他強調,民進黨若想穩定執政,就不能再把兩岸政策「工具化」。

不僅如此,謝長廷更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有逾6成滿意度才能叫台灣共識。換言之,這種共識不可能沒有國民黨的影子,否則就只是「民進黨共識」。他強調,憲法既然是目前台灣最大共識,當然就會有重疊,「如果你說這樣就是走國民黨的路,那結果就是繼續對立,政策滿意度不到30%。」

曾在2012年登陸破冰的謝長廷,昨日接受本報專訪。他說,2012敗選後,黨中央曾做民調分析原因,其中不信任民進黨處理兩岸經濟能力的人高達65,至於其它原因則只有23成,「無論黨認為敗選原因是什麼,這就是人民的意見。」

謝長廷說,他認為他提出的「憲法各表」,在歷經3年多摸著石頭過河後,因有助維持現狀,所以可以成為台灣滿意、美國接受、大陸忍受的兩岸對話共識。若有不同意見都可提出討論,但至今沒人提出具體對案。

他說,或許有人認為今年要處理的是地方選舉,非中央問題。但若等到總統選前再談,人民就會認為你的兩岸政策「太工具化」。況且,黨的目標若是追求穩定執政,相關政策就非改不可,而且是愈早愈好。

謝長廷扼腕地說,蘇貞昌曾說面對中國不能以不變應萬變,這讓他很感動,期待黨能創造兩岸對話基礎。但現在卻一個結果也沒有,「你說他認真不認真、在乎不在乎?但是,耕作看收穫、政治看結果。」就像打籃球,姿勢多漂亮、閃人運球多好看,投不進就是沒結果,「不能說動機很好,但是零分。」

面對《台獨黨綱》,謝長廷認為,有人把台獨視為黨的靈魂,但目前黨內對它的討論其實都沒超過1990年代,從民進黨分裂出的建國黨理論。換言之,當時未跟著出走、並參加「國是會議」的民進黨人,就是決定接受時任總統李登輝的修憲路線了,大家應釐清這段歷史。

不過,他強調,就算如今的「凍結《台獨黨綱》」也可以拿來討論,不能只有回說「現在沒有凍結問題」,而導致大家各自解讀。

「你如果清楚地堅持台獨立場,兩岸政策支持度也不會只有27%!」謝長廷直言,未來無論政策為何,都必須讓人民有感。如果繼續不明確,滿意度就只能維持現在的27%。

「我真的是恨鐵不成鋼…」,謝長廷說,兩岸問題應盡快解決。他強調,因為人民有期待,黨就要反映民意、創造新願景,「我們過去不都是這樣嗎?」

自由時報  2014-1-15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有關台灣主權論述的論辯,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表示,「台獨黨綱」在整個歷史進程中已經過去了,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早已經獨立,就像「我是個男人,不需要天天說我是男人」一樣,台灣已經走過這一段。民進黨誠懇提出「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外界說沒有新意,總認為要看民進黨宣布統一、放棄台獨才是新意,「省點心思吧!不要老是在這邊打轉」。

蘇貞昌並提出兩岸關係新見解,拋出「中國加一」的概念。他表示,兩岸關係就像「海灘之鷗」,海灘有一隻鳥在走,人不要去抓鳥,牠就不會飛;牠走牠的、你走你的,你欣賞牠、牠欣賞你,兩個都很好,你要去抓牠,牠就會飛走。他認為,中國要抓住台灣的心,不要去抓他、不要去礙他,多給一點鼓勵與空間,一點都不礙事。

民進黨日前公布「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黨內對中國政策仍爭論不斷。蘇貞昌昨接受中央廣播電台專訪時,做了以上表示。

對於民進黨團立院總召柯建銘建議凍結「台獨黨綱」,蘇貞昌表示,當初戒嚴時,民進黨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與主權在民,經過多年努力,台灣選出國會議員與總統、並且凍省;民進黨一九九九年發表「台灣前途決議文」,說明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前途要由兩千三百萬人共同決定,這就是民主。

被問到是否要廢除「台獨黨綱」?蘇貞昌說,去講廢除做什麼,這是一個過程,就像「你能廢除十三歲的你什麼嗎?廢除二十歲的你什麼嗎?這不是怪怪的嗎?」

蘇貞昌表示,兩岸簽署協議應該對等互惠,對互相都有利益,兩岸交流應該善意不要加前提,多點對話與互動;中國不要限制住台灣的國際空間,台灣與中國一起在世界上,就是「中國加一」。不要讓世界看到中國在國際上,沒有自信地打壓台灣,或是看到中國很封閉,這樣並不好。

有中國網友問到,蘇貞昌願不願意破冰登陸中國?他說,沒有冰就不用破了,強調目前沒有計畫訪問中國。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4 01 15  14:39
記者邱明玉/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昨天在與記者尾牙餐會上,暗批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登陸祭祖流眼淚,並表示他不贊同謝說「中華民族」的觀念。對此,謝長廷今(15)日下午出席民進黨中執會受訪時表示,他尊重李前總統的說法,但他也強調,「開路的人,一定會受傷」。

謝長廷說,李前總統也贊成兩岸要交流,但兩岸要怎麼交流?「我是第一個開路的人,一定會受傷」,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寫的很清楚,要從兩岸長遠的歷史和血緣出發,他是執行這樣的決議,台灣要影響要大陸人民,如果什麼東西都沒有關係,什麼東西都切割,不利於兩岸的交流,也不利於對大陸的民主影響,大陸民主化對兩岸和平是有幫助的。

至於他之前提到,民進黨2012總統敗選最主要是輸在兩岸政策,李前總統也不以為然,認為是輸在民進黨內部不團結。對此,謝長廷也說,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一個看法,他也尊重每一個看法。他以出口民調證明,有5%都的人是因為兩岸經濟問題改投國民黨;第二個民進黨選後一個月有一個檢討報告,裡面講的很清楚,馬英九當選是什麼原因,不投民進黨是什麼原因?以兩岸經濟問題為例,分別有56%的人因此投給馬英九,和64.5%的人因此不投給民進黨,其他原因,人才、貪污、馬英九有經驗,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僅30%40%

新頭殼newtalk  2014.01.15 林朝億/台北報導

針對前總統李登輝昨日批評謝長廷赴中國祭祖、流淚又喊「中華民族」,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今(15)日出席民進黨中執會時表示,他尊重李登輝;但李登輝也支持兩岸要交流,他是第一個開路的人,一定會受傷的。

對於李登輝批評祭祖又喊「中華民族」,謝長廷辯護說,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寫的很清楚,要從兩岸長遠的歷史和血緣出發,他是執行這樣的決議,要影響大陸人民,如果什麼東西都沒有關係,什麼東西都切割,不利於兩岸的交流,也不利於台灣要對大陸的民主有影響,而大陸民主化對兩岸和平是有幫助的。

媒體詢問中國政策是民進黨2012年敗選的原因嗎?謝長廷則表示,選後民調曾指出,5%認為是因兩岸經濟問題,改投國民黨;而民進黨在1個月後檢討報告裡面講的很清楚,兩岸政策和經濟問題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是根據這個來談。

謝長廷過去曾提到兩岸「同源共文」,遭到黨內批評。不過,隨後謝長廷則指出,他的主張是根據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該決議提到,「民主進步黨更希望,在即將到來的新世紀中,台、中雙方能拋棄猜疑與對立,從雙方在歷史上、文化上、血緣上的長遠關係出發,從地緣政治、區域穩定、經濟利益著眼,創造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中國時報 20140115 04:09林佩怡、朱真楷、楊舒媚/台北報導

馬政府施政滿意度屢創新低,但民進黨似也未見被民意大舉託付之勢。昨天謝長廷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當前民進黨的最大困境,就是什麼事情都反對,但每一件事情都阻止不了。

謝長廷說,照理講,有這樣低迷的政府,在野黨選舉時應能「秋風掃落葉」。結果今年底選舉黨中央卻僅設定標準不高的拿下3都。他呼籲民進黨應設法凝聚人民的信心與希望,設定更高的企圖。

謝長廷以「凍結台獨黨綱」為例,指台獨黨綱是可以討論的,但就會有人直接反應,說「沒有凍結問題、或說怎麼可以凍結」,他認為這不是很好,因無法繼續談下去。謝長廷說,政黨應要大開大闔,回應社會變化。

謝長廷表示,無法隨時代演進的民進黨,已經無法代表全部在野黨。他說,「民進黨久了有包袱,且是每個人有不同包袱,應放開一些,無欲則剛。」

他另指,社運團體追求的公道、正義,跟以前民進黨的信念吻合,但以7次修憲的結果,目前要出現第三黨較為困難,因此要實現公道、正義,得從民進黨本身改變做起。

謝長廷又說,民進黨可以做的絕對不止眼前之事。他舉例,憲法制度有很多問題,例如軍中人權是《憲法》第9條、文林苑案是《憲法》的保護人民財產,很多問題都是《憲法》,光是進行釋憲就是民進黨做得到的。

謝長廷認為民進黨應該改變,卻也承認包袱很大,尤其是意識形態。他說,民進黨可以有意識形態,但不能無限上綱。如有些人反對讓中國統治,就因此認為從中國來的配偶、就學的人,都是要來併吞台灣,這就很不好。謝長廷強調,民進黨要能對話,也要有互信。他說,民進黨要改變,但要立即看見成效較不容易,「要看壓力有多大,決心有多強,改革才有多深。」

陳淞山(美麗島電子報專欄作家)
美麗島電子報  2014.01.15  10:40

經歷九次華山會議、五次中國事務委員會討論研商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終於出爐,原本充滿極度對中挑釁意味的「民主同盟」圍堵中國的主張刪除了,但凍獨與憲政共識的政治提議也沒有通過,民進黨務實開放的對中路線也形同腰斬。原地踏步的民進黨對中政策結果,說到底就是宣告蘇貞昌已經淘汰出局的不及格成績單,「蘇下蔡上」新局已經成形,雙太陽領導權之爭終於落幕了。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發展與走向一直以來就是黨內派系鬥爭的政治工具與產物,從四個如果、事實主權定位、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以及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演變,那一次不是民進黨派系角力的結果,此次出爐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也如出一轍,從類似「綱領性文件」的總結報告變成比會議記錄政治層次還低的「檢討紀要」,是蔡英文的政治傑作,等於狠狠地甩了蘇貞昌主席一巴掌,就是不要讓蘇主席在兩岸政策上自有主導權、有成績單,「然後呢?」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新定位,由蔡英文說了才算數。

蘇主席空忙一場的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與中國事務委員會,其實就是敗在蘇主席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的政治領導性格身上,忽左忽右讓人摸不著頭緒也無從協助幫忙,最後還聽從幕僚建議想搞民主同盟圍堵中國做為「亮點」,卻不知這原本就是大陸當局把蘇主席「定調」為台獨頑固分子的引火燒身導火線,黨內很多政治領袖與派系本來就嗤之以鼻的荒謬之舉,蘇主席卻反而視如珍寶,難怪一端上中國事務委員會討論便被加以否決摒棄,也因此被蔡英文趁機拉攏其他成員一起「反蘇」,終於破了蘇主席的局,把蘇主席擋在連任黨主席的門外!

弄巧成拙的蘇主席雖然錯估形勢、錯失良機,敗在對中政策的政治論劍,其對蔡英文的政治牽制作用還在,也未必從此便消失在政壇之外,但必須痛定思痛、徹底反省自己到底錯在哪裡?從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名稱爭議、自任委員會召集人到提出民主同盟主張,甚至故意忽視凍結台獨黨綱與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的主張,都是蘇主席的政治敗筆。殊不知,他的這些作為不僅讓民進黨證明兩岸事務處理能力的「最後一哩路」成為寬廣的長河,同時,也讓對岸的中國大陸對他的政治期待完全落空,甚且視之為政治「異類」,無法開門迎接他試圖登陸的政治佈局。蘇主席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政治操作至此已種下敗因,與黨主席連任之路及問鼎總統寶座漸行漸遠。

然而,蔡英文雖然在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決戰中把蘇主席淘汰出局,但同時也意味著他參選總統的兩岸罩門政治障礙的「石頭」還在,若不在未來時日中加以移除,恐怕獲勝當選的機會也不高!

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在於「中國因素」,凍獨或重新通過「去獨」的新決議文是好的方向與策略,但必須面對黨內反彈力最大的基本教義派新潮流系游系的政治勢力,蔡英文若再任黨主席之後,能不能夠對此黨內爭議加以有效排除確實是未知數,這是蔡英文的政治考驗與挑戰,畢竟她是即將成為2016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政治領袖,她必須有義務也有責任承擔民進黨最難解的政治習題,如何「去台獨化」解開民、共交流的政治罩門,以爭取台灣多數選民與大陸當局的支持與信任,是他無法迴避的政治挑戰!

塵封已久的台獨黨綱有其階段性的歷史任務,是該功成身退走進歷史塵埃,不該繼續當作「神主牌」加以供奉;歷經十四年多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無法面對兩岸和平發展新局的新變化,必須與時俱進適時調整新的精神與內涵,創造具備兩岸融合未來前景的政治輪廓與圖像來處理新時代的兩岸關係變化,以帶領臺灣民進黨結合「臺灣夢」與「中國夢」迎向新世界局勢的兩岸關係發展新未來。就如同蘇主席的政治浮沉一樣,緬懷過去的政治貢獻甩脫不了民進黨沉重的歷史包袱,就應該體察政治現實環境急流勇退順利交棒,讓民進黨更多的政治菁英可以接下重擔,為民進黨,為台灣找到更具務實開放的「臺灣共識」,尋求兩岸政治、經濟與社會對接及融合的新中國政策,來共同面對兩岸互利雙贏、共存共榮的政治新局,拆除舊有的政治堡壘,打造兩岸和平共榮的「新萬里長城」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中國評論社  2014-01-16 16:37:26

中評社台北116日電(記者 劉冠廷)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16日接受接受寶島新聲電台主持人鄭弘儀專訪表示,對中政策開了九場會議,最終又回到原點,因為結論就是2012年時提出的結論,就是“中國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個基礎,他感到相當的可惜。

為何會回到原點,謝長廷表示,因為沒有具體政策,他提出具體的政策是,對內用“憲法共識”,對外用“憲法各表”,而不是抽象的“台灣共識”。他在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委員會要成立時就曾建議,先以辯論或討論一個方向出來,鎖定一個方向,再來討論跟凝聚政策,可惜沒有。

謝長廷認為,民進黨兩岸政策要調整,不能等到2015再改,否則會讓人覺得是為了選舉在騙選票,民進黨現在是在跟時間賽跑,必需要加快調整。至於是否競選黨主席,謝長廷表示,有人說他拉弓不射箭,拉功不射箭也是很累的,他希望他的動作可以給現在黨內有權力的人一些壓力,要趕快回應社會的期待以及人民的焦慮,所以不否認也不承認,要選什麼都有可能性。

鄭弘儀問道,是否同意民進黨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謝長廷說,他在成立民進黨要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前就要求過了,其實這都說過了,因為辯論才會團結,如果不辯論,整天在說什麼天王、幾顆太陽、派系,這都是負面的。民進黨就是一直在說些負面的,民進黨應該要引導政策與引導民意。

對於凍結台獨黨綱的議題,謝長廷則認為,台獨黨綱已經走過階段變成歷史文件,還是因為後面有ㄧ個《台灣前途決議文》把台獨黨綱凍結,到底現在是怎麼樣,這麼大的事情,其實民進黨內部要進行討論,如果可以討論出一個結論,人民就能夠清楚了解了,現在變成一人說一套,民進黨要有ㄧ個統一的說法。

而台獨黨綱應該要怎麼處理?是要凍結還是廢除,謝長廷表示,他沒辦法去說,因為這件事情,都有矛盾,要說後法優前法也說的通,但是也說不通,因為《台灣前途決議文》跟台獨黨綱裡的文字,不是每一句都剛好可以覆蓋。

至於今年的七合一選舉,謝長廷認為,國民黨現在支持度那麼低,所以應該在六都以及十六縣市全贏下來才對,但是要全贏還要考慮很多因素,所以至少要設定高的目標,六都至少過半,或是十六縣市要拿下十席,要設定高一點的標準,大家才有力量。

另外對於今年的民進黨主席選舉、七合一縣市長選舉、以及民進黨“總統”初選有人建議併選才可以團結民進黨,對此,謝長廷認為,這是因為怕年底選舉造成兩顆太陽各有一對,但是這種事情是需要協調,民進黨現在很多事情都沒有協調,所以沒辦法成就任何事,如果真的要追求成功,大家就要溝通。

謝長廷並表示,併選不會成功,大家都會有各自的立場,他不反對,但是不會成功,因為這只有現在最強的人、日正當中那個人比較有利,所以剩下要挑戰的人都會感覺到這會有陰謀化或有算計,所以不會成功。

中國評論社   2014-01-20  00:09:17

中評社台北120日電(記者 羅祥喜)日前,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邀請綠營專家學者,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辦“民進黨的凍獨與民共交流及執政前景”論壇,探討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的可能與空間,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論壇由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主持;評論員有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高雄市政府顧問、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國城,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鍾鎮宇,民調機構未來事件交易所執行長洪耀南。

與會者認為,民進黨的台獨黨綱不符合台灣現在的情勢,民進黨其實也沒有意願和能力推動台獨;民進黨要重返執政,必須務實面對並處理台獨黨綱問題,凍結台獨黨綱也是開啟民共交流的第一步。與會者論認為,雖然民進黨有凍結台獨黨綱的可能與空間,但現階段要處理這個問題並不容易。

未來事件交易所執行長洪耀南說,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在1226日最後一場華山會議提議凍結台獨黨綱,有點突然,事前沒有與各系統溝通,有點可惜。

洪耀南說,若要凍獨或廢獨,基本上要先溝通;台獨黨綱是民進黨歷史的一部分,民進黨要有歷史觀,但不能拘泥於歷史;往前走也要不時回頭看,否則容易走上岔路,但頻頻回頭也走不了路。民進黨不能再用屁股面對大陸,但是黨內領導人也不能走太快,用屁股對著自己的支持者。如果要成功凍獨,應該加強宣導,並且要由下而上地宣導。

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前“立委”郭正亮說,柯建銘去年1226日提案,今年19日就要處理,從技術上來講根本不可能,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民進黨要不要面對這個問題,因為台獨黨綱有一個要素很容易造成誤解,就是“公投要推動成立台灣共和國”。台獨黨綱的意涵是,民進黨本質上不接受“中華民國”,是要改變“中華民國”主權現狀,就是要制憲建國。民進黨必須要承認台獨黨綱的內涵就是如此。但在現實上,台灣不可能獨立,民進黨也沒有要推動台獨的意願和能力。

郭正亮說,民進黨不處理台獨黨綱的問題,也就不可能開啟民共交流,因為沒有開啟交流的政治基礎。但是,如果民共不交流,民進黨要說服人民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是不容易的;如果沒有辦法證明民進黨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要重返執政,難度不言自明,這是在2012年大選時印證過的事。

民進黨中執委鍾鎮宇認為,民進黨應該研擬一個新的黨綱,歷史就讓它成為歷史;民進黨要有一個新的決議文,讓新的政治領導者來做新的事。

鍾鎮宇認為,台灣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民進黨要稍微向中間靠攏,才有再次執政的機會。民進黨往中間靠攏,可能會失去10%的深綠支持者,但那10%的選票,八九成還是會投給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

高雄市政府顧問、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國城也認為,雖然凍結台獨黨綱最近才被公開提出來,但其實台獨黨綱從制定到現在,民進黨從來沒有任何實施的時程表,民進黨的歷次選舉幾乎也不提台獨黨綱,沒有一次選舉時提過要落實或實踐台獨黨綱。

張國城說,凍結台獨黨綱,雖然過去沒有明白宣示,但早就已經是事實。從以前到現在,沒有落實台獨黨綱的作為;也沒有任何一次選舉,包括黨主席的選舉,沒有任何一個參選人曾表示當選後要落實台獨黨綱。也就是說,對外選舉不提、黨內選舉也不提,這是現況,因此“凍結”的名詞雖然現在才出現,但民進黨老早就朝著這個方向在走。

張國城說,民進黨有凍結台獨黨綱的可能與空間,但是民進黨事實上並不清楚修改台獨黨綱到底什麼人會支持、什麼人會反對;什麼人會因為修改了台獨黨綱而從原先的不支持民進黨轉為支持民進黨,什麼人會從支持轉為不支持民進黨;以及什麼地方的人比較支持、什麼地方的人比較不支持。民進黨對這些問題並沒有做一個很精確、詳細的了解,處於一個比較迷惘的狀態,因此,很難去具體面對、檢討、凍結所謂的台獨黨綱。

論壇主持人、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認為,台獨黨綱不符合民進黨現在的情勢,也不符合台灣的利益,民進黨其實也沒有意願和能力推動台獨,也沒有民意的支持;處理台獨黨綱問題,雖然不能解決民進黨所有問題,但不邁出這一步,民進黨不可能執政。

童振源說,目前看起來,台獨黨綱是妨礙民進黨執政的關鍵因素。20122月的民調顯示,兩岸因素讓5.75%的選民,本來對馬英九不滿意,但是卻轉向支持馬連任;有4.2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連任,是因為兩岸經濟因素;在過程中,有2.8%的選民,投票給蔡英文,但是卻擔心蔡當選會讓台灣經濟受到負面衝擊。從這個角度來看,在2012年選舉,兩岸的因素是關鍵。

但是凍結台獨黨綱不是全部,只是第一步而已;這一步跨出去,不代表問題解決,甚至會有更多東西要去處理。但是這一步沒有跨出去,後面的問題更加多。因此,民進黨不僅要跨出第一步,更要穩定、多數執政,這需要贏得60%的民意,才會鞏固。以目前的政策基礎,民進黨要贏得60%恐怕蠻困難的。

論壇整理稿全文將在《中國評論》月刊和中國評論新聞網刊發。

陳杉榮
自由時報  2014-1-22

為鞏固馬英九的親中政策,中共以資金控制台灣的經濟和輿論,而為對付天王派系紛亂不斷的民進黨,中共正以拉攏和分化並行的手法,揪住派系頭領和失意政客,「尚未統一中國政策」的民進黨遭逢裂解的重大危機。

由於權力慾望作祟,民進黨的天王和派系之亂,並未隨著阿扁下台而止息,反因馬英九的政績不佳而猖獗;這些派系頭領,東施效顰地學起阿扁執政期間連戰和宋楚瑜的作為,無知到誤以為「中國政策」是他們的致勝之道,這剛好正中北京炰製「民進黨新連戰」的下懷。

曾幾何時,民進黨的密使、智囊穿梭兩岸,「大愚若智」地為派系頭領獻策,美其名為「民共交流」,實際上卻是為中共統戰民進黨擦脂抹粉。「凍結台獨黨綱」之說,提供統派敲鑼打鼓,藉此要求馬英九進一步拿掉「不統」的競選政見;「憲法各表」推進台灣與中國連結,為馬英九的「一國兩府」增柴添火;當頭領們忙著呼喊「愛台灣」的選舉口號時,北京已如八爪章魚伸出它的吸盤,民進黨早晚動彈不得。

民進黨可以參與兩岸交流,但不該出現「黑箱作業」;目前派系頭領卻是權力薰心,短視地奢探二○一六,這些北京嘴巴上的「座上賓」,若不盡快回頭,頂多只是朱一貴、林爽文者流,也就是台灣話說的「鴨母寮、豬哥窟」,作夢做皇帝,必敗無疑。

民進黨和國民黨拚進京,將會氣血敗盡,無力監督馬英九;當他們開始稱讚天天都想併吞台灣的中共當局招待周到,台灣人民必將自覺,還有什麼義務去支持這樣的在野黨!

新頭殼newtalk  2014.01.22  林雨佑/台北報導

[圖片] 2014.01.22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左三)、港灣城市基金會執行長詹昭聰(左二)、比得利民調公司策略長余家哲(左四),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兩岸政策民調結果。圖:林雨佑/

一份針對馬政府兩岸論述「92共識」與民進黨中常委謝長廷提出「憲法各表」的民調結果顯示,「憲法各表」的認同度為57.9%,高於「92共識」的45.4%。另外,泛綠民眾有將近9成支持「憲法各表」作為民進黨兩岸政策。民進黨立委趙天麟希望黨中央能參考;而國民黨立委吳育昇則覺得提「憲法各表」是多此一舉。

港灣城市文教基金會與民進黨立委趙天麟今(22)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對於兩岸論述的民意認同度調查結果,該調查是委託比得利民調公司進行。

民調中針對「92共識」與「憲法各表」的問法分別為:「有人認為兩岸關係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請問您認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及「有人認為兩岸關係是「兩岸兩部憲法,中華民國憲法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兩岸對等,互不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請問您認不認同這樣的說法?」。而其中對「憲法各表」的認同度為57.9%,高於「92共識」的45.4%

趙天麟指出,「92共識」雖開展了兩岸關係的基礎,但支持度在台灣有南北、藍綠的嚴重落差;但憲法各表卻不論藍綠都有超過6成的支持度,如果92共識是舊款兩岸政策1.0版,那憲法各表就是兼具台灣主體性和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新2.0版。

另外,民調也顯示53.6%泛藍民眾支持憲法各表作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泛綠的民眾則有高達84.9%支持度。

趙天麟說,會將此報告提供給民進黨中央參考,希望民進黨能建立起讓台灣人民可以滿意、美國可以接受、中國可以忍受的兩岸新論述。

對此,國民黨立委吳育昇表示,「92共識」已經是兩岸互動的主流原則,民進黨想要改變兩岸路線的話,先從民進黨內部自己做起,把台獨黨綱拿掉。他批評民進黨又不喜歡「92共識」,現在又提出「憲法各表」,其實是多此一舉。

吳育昇強調,即便公布這項民調數據,「92共識」仍高度被台灣社會所接受,這點並沒有改變。

此次兩岸政策民意調查進行時間自2014116日至119日,成功訪問1071人,拒訪223人,加權後有效樣本1063 95%信心水準,誤差在正負3.01%之內。

中央社  2014/01/22  22:48:32

(中央社記者曾盈瑜台北22日電)民進黨籍立委趙天麟今天說,九二共識開展兩岸關係基礎,可說是兩岸政策的是1.0版,但如今支持度低於5成,憲法各表有機會成為兩岸政策2.0版。

港灣城市交流文教基金會上午在立法院舉行兩岸論述民意認同度調查記者會,接受委託的比得利民意調查公司策略長余家哲公布民調結果表示,九二共識認同度45.4%,憲法各表認同度57.9%

此外,民眾對憲法各表做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支持度超過6成,不支持度19.9%

「憲法各表」是民主進步黨籍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的主張,被視為謝長廷子弟兵的趙天麟說,這是「憲法各表」第一次接受民調,結果顯示泛綠內部支持度很高,且相較於九二共識在藍綠間的支持度落差極大,憲法各表不分藍綠支持度都超過6成。

在這份民調當中,用「兩岸兩部憲法,中華民國憲法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兩岸對等,互不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來詮釋憲法各表概念。

這份民調是在今年116日到119日進行,有效樣本1063份。在95%信心程度下,誤差在正負3.01個百分點之內。

蘋果日報  2014012211:19 
(黃揚明/台北報導)

港灣城市文教基金會日前委託比得利民調公司,針對馬政府兩岸論述「九二共識」與民進黨中常委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各表」進行民調,結果「憲法各表」的認同度為57.9%,高於「九二共識」的45.4%

民調還顯示,不論泛藍、泛綠民眾都有超過6成認同「憲法各表」。此外,有61%民眾支持「憲法各表」做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不支持的僅19.9%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說,「憲法各表」兼具台灣主體性與兩岸和平發展,不分藍綠都獲得6成支持,如果「九二共識」是兩岸政策1.0版,「憲法各表」就是台灣新兩岸政策2.0版。他還說,會將民調結果送給民進黨中央參考,並期待黨中央能舉辦中國政策辯論。

聯合報  2014.01.23  03:06 am╱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爆料,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曾向他坦言,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領導深感失望,若蘇有意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一定讓他痛苦到底」;謝長廷昨未直接否認,僅呼籲外界不要做文章,他還批評,蘇貞昌跟人民、黨員的期待有落差。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表示,尊重謝長廷的說法,黨中央對各界意見都虛心接受。

郭正亮昨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指出,他去年十二月卅日與謝長廷長談兩個多小時。當時謝坦言,對蘇貞昌領導民進黨兩年深感失望,決定參選黨主席。謝還有點生氣地說:「蘇最好宣布不參選總統,如果不願意宣布,還好意思繼續參選黨主席,我一定讓他痛苦到底」。

謝長廷昨天下午出席中常會,對於「讓蘇痛苦到底」的說法,他受訪時未正面否認,僅表示「這個講法太片段了,不要在這些片段上做文章」。他自己也有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的經驗,非常痛苦,也很不好。

被問到是否不滿蘇貞昌的領導?謝長廷則直批蘇貞昌,「人民的期待有落差,黨員的期待也有落差」。

郭正亮在文章中指出,謝長廷告訴他,已和蔡英文兩度談過黨主席選舉的事,但蔡尚未做出最後決定;五月黨魁改選,是否謝蘇蔡三人競逐?謝說,要好好談一談,必須協調,他有他的想法。

謝長廷昨天表示,他確實與郭正亮談過,對於黨主席選舉一事,他認為要先談理念、再談意願。選黨主席就是希望黨大開大闔、有改進,兩岸要提出好一點的政策。記者追問,是否與蔡英文談過?謝長廷表示,確實與蔡見面,但他跟郭正亮不一樣,「我跟別人談話,沒有得到別人同意我不會講」。

謝長廷說,關於二○一四年黨主席選舉、二○一六年總統大選,不只蔡英文,全部都要協調。民進黨之大、台灣之大,非一人所能治,因此黨內要協調。對於何時才會決定選主席?謝長廷語帶保留地說,「當然是登記前要決定」。

民進黨新聞稿 
民進黨網站  2014-01-25

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台北時間25日凌晨(倫敦時間24日傍晚)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表英文演說後,開放在座來自各國的學者專家及青年學生問答。現場問答內容如下。……

第三位提問學者稱,他認為台灣已是事實上獨立的國家,因此詢問民進黨是不是應在憲法上進一步採取作為,讓台灣的憲法更貼近獨立的現狀和事實?

蘇主席回應,台灣有自己的軍隊、選自己的國會議員和總統,也發自己的護照,確實已是獨立國家。至於台灣的憲法,由於現行的憲法運作上沒有太大困難,修改憲法反而很困難,需要國會四分之三的席次,即需要整個社會很大的共識,這反而非常難。他說,事實上民進黨目前沒有修改憲法的規畫,現在是希望世界各國來重視和承認台灣,這點才重要。同時,民進黨現在更關心如何提升政府效能、如何增進人民的幸福,既然憲法沒有妨害台灣是主權國家的運作,而民進黨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清楚說明,就是我們是主權國家,依憲法國號叫中華民國,「政黨競爭現在要比較誰最能幹,誰能創造人民幸福,這點最重要!」……

第八個提問的名中國學生說,按他的理解台灣確是主權國家,希望民進黨把過去推翻國民黨專政發揚擴大,是不是可以把追求台灣共和國的黨綱換成促進整個大中華的民主化?讓1989在中國沒成功做到的事,由民進黨在整個大中華廣泛推廣民主自由,讓更多人享受到民主自由?

對此蘇主席表示,台灣已是主權國家,現在最重要的是建設國家而不是再喊獨立,就像我是男人已經是個事實,不用一天到晚喊我是男人,或因為別人的看法來懷疑自己是不是男人。畢竟別人對我的看法並不影響我是個男人的事實,別人有別人的看法,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自信!

蘇主席說,我們不會去修改台獨黨綱,既然不需要,那一天到晚來逼我們去談那件事,這樣有比較好嗎?他說,我們希望得到其他更多人的承認,但在此之前他們也沒有說我們是中國的一部分。確實,因為我們的存在,給中國、給香港,或您所說的大中華,「這樣少的人口及那樣的小,台灣可以建立這樣的民主與幸福」、「台灣可以,您應該也可以!」蘇主席以戒嚴時許多台灣人出國汲取民主自由的例子說,現在中國很多人出來,相信他們也把吸收到的東西都裝到頭腦裡,帶回中國,「人沒吃飽時求溫飽,吃飽想要更自由和民主,想可以決定自己的前途」,(中國和香港)有台灣可以做對照,可以替大中華留一個對照的希望和櫥窗;也許他們覺得台灣立法院打架不好,「你可以發明更好的民主,我們尊重,但台灣至少不像某些一黨專制的國家,突然國家的第二號人物消失不見,到底被機關槍打死或狗咬死都沒人知道」,「或者昨天還是最富有的人,今天突然財產不見」、「台灣絕對不會有這樣的事情」。雖然台灣在地理上是個小國,但我們不侵略、不折騰別人,只想好好存活;我們希望有國際的朋友,也希望朋友們敢承認我們是個國家。……

自由時報  2014/1/25 09:37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台北時間今天凌晨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表英文演說,一名中國學生在提問時詢問,民進黨是否可把追求台灣共和國的台獨黨綱換成促進整個大中華的民主化?蘇貞昌明確表示,「我們不會去修改台獨黨綱,既然不需要,那一天到晚來逼我們去談那件事,這樣有比較好嗎?」,這是蘇貞昌任內首度明確表明不會更動台獨黨綱。

蘇貞昌強調,「台灣可以建立這樣的民主與幸福」、「台灣可以,您應該也可以!」,他以戒嚴時許多台灣人出國汲取民主自由的例子說,現在中國很多人出來,相信他們也把吸收到的東西都裝到頭腦裡,帶回中國。

蘇貞昌指出,(中國和香港)有台灣可以做對照,可以替大中華留一個對照的希望和櫥窗,也許中國人覺得台灣立法院打架不好,「你可以發明更好的民主,我們尊重,但台灣至少不像某些一黨專制的國家,突然國家的第二號人物消失不見,到底被機關槍打死或狗咬死都沒人知道」,或者昨天還是最富有的人,今天突然財產不見、台灣絕對不會有這樣的事情!

蘇貞昌演講時指出,民主台灣雖小,卻是中國和香港民主人士的希望,我們對他們也有責任。我們準備好捍衛我們的民主生活方式,我們不會放棄。「在這裡,我要套用邱吉爾在194110月所說的:絕不放棄,絕不、絕不、絕不!」。

演講後開放來自各國的學者專家及青年學生提問。一名中國學生提問,,按他的理解台灣確是主權國家,希望民進黨把過去推翻國民黨專政發揚擴大,是不是可以把追求台灣共和國的黨綱換成促進整個大中華的民主化?讓1989在中國沒成功做到的事,由民進黨在整個大中華廣泛推廣民主自由,讓更多人享受到民主自由?

蘇貞昌表示,台灣已是主權國家,現在最重要的是建設國家而不是再喊獨立,「就像我是男人已經是個事實,不用一天到晚喊我是男人,或因為別人的看法來懷疑自己是不是男人。畢竟別人對我的看法並不影響我是個男人的事實」,別人有別人的看法,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自信!

蘇貞昌強調,民進黨不會去修改台獨黨綱,台灣希望得到其他更多人的承認。

蘋果日報  2014012511:10  (張麗娜/連線報導)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於凌晨(倫敦時間24日傍晚)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表英文演說。蘇談及兩岸關係時說,對台灣來說,中國不只是一個做生意的機會而已,而是對外關係的最重要因素。中國在涉及台灣的事情都廣泛運用「一中原則」,強調對台的主權主張,其結果是台灣人是全世界唯一無法正常參與主要國際組織的,「在這方面,台灣人所受的煎熬,遠超出你們的想像」。

蘇說,實際上台灣的地位很清楚,我們有公開選舉產生的總統,有公開選舉產生的國會,政府在領土範圍內行使排他性管轄權,「事實上台灣就是獨立的」;現在民進黨的主張已經成為台灣的共識,「民主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會隨時捍衛之,而若這沒受到尊重,兩岸很難有真正的和平」。

蘇也說,民進黨對於香港的發展也很關注。香港在97移交之後,不斷的有龐大數目的居民湧上街頭,他們只是很謙卑的要求能夠有直選政治首長的機會,現在有許多香港民主人士來台灣告訴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不要放棄而成為中國的一部份,他們有些人甚至在台灣報紙上刊登廣告來表達訴求,「雖然國際社會大體上很難對香港的民主人士提供實幫助,但台灣漸漸的已經被他們視為救生衣,或希望與力量的燈塔」。

蘇說,台灣是中國對外擴張的前線,而台灣就是礦坑裡的金絲雀,可以作為那些和中國有爭議的國家的例子;民主台灣雖小,卻是中國和香港民主人士的希望,「我們對他們也有責任,我們準備好捍衛我們的民主生活方式,我們不會放棄」。

蘋果日報  2014012512:12  (張麗娜/連線報導)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凌晨(倫敦時間24日傍晚)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表英文演說後,開放在座來自各國的學者專家及青年學生問答。被問及修憲及台獨黨綱問題,蘇說,民進黨目前沒有修改憲法的規畫,也不會去修改台獨黨綱。

對於學者提問,台灣已是事實上獨立的國家,是不是應在憲法上進一步採取作為,讓台灣的憲法更貼近獨立的現狀和事實?蘇說,現行的憲法運作上沒有太大困難,修改憲法反而很困難,需要國會四分之三的席次,即需要整個社會很大的共識,這反而非常難;民進黨目前沒有修改憲法的規畫,現在是希望世界各國來重視和承認台灣,這點才重要。

也有中國學生提及,他的理解台灣確是主權國家,希望民進黨把過去推翻國民黨專政發揚擴大,是不是可以把追求台灣共和國的黨綱換成促進整個大中華的民主化?蘇則說,「我們不會去修改台獨黨綱,既然不需要,那一天到晚來逼我們去談那件事,這樣有比較好嗎?」

對於是否參選黨主席,蘇則說,現在全黨贏得2014最重要,光是提名作業就忙不完,所以他沒空、沒時間想黨主席選舉的事。

中時即時 20140127 09:38  王銘義

大陸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上午表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任何勢力和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事實,民進黨主事者出於一已私利,日前跑到國際上去推銷台獨主張,執意抱持與大陸對抗的思維,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而動,不僅是徒勞之舉,相反再次將其台獨本質清清楚楚地暴露世人面前,必將以徹底失敗告終。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天上午係針對台灣媒體詢問有關「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歐洲議會和倫敦大學發表演講,強調台灣是主權國家,中國大陸意圖改變現狀」,作出前述回應。

旺報  20140128 04:09  特派員郭玫君/北京報導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7日表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並指民進黨在國際間推銷「台獨」主張,是違逆兩岸和平發展歷史潮流的做法。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近期訪歐期間,曾在歐洲議會議員舉辦的歡迎酒會及倫敦大學發表演講,提及台灣是主權國家、中國大陸意圖改變現狀等論述。

馬曉光在接受台灣媒體詢問時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任何勢力和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事實。」

他並說,民進黨主事者出於一己私利,日前跑到國際上去推銷「台獨」主張,執意抱持與大陸對抗的思維,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而動,不僅是徒勞之舉,相反再次將其「台獨」本質清清楚楚地暴露在世人面前,必將以徹底失敗告終。

自由時報  2014-1-28

〔記者楊芙宜、李欣芳/台北報導〕兩岸官方將展開正式互動,中國國台辦則抓緊基調,在昨天重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無法改變,並且重批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歐洲推銷「台灣主權獨立」主張;民進黨回應,台灣人民選出自己的民代、首長、總統,也有自己的軍隊,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蘇貞昌日前出訪歐洲,對歐洲議員談話以及在英國倫敦大學演講時指出,台灣主權獨立,未獲人民透過民主程序同意前不能被改變;中國引「一個中國」政策,以凸顯其對台主權,造成台灣無法參與主要國際機構,台灣人民的痛苦,非外人所能想像。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在例行記者會表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任何勢力和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事實」,他砲轟蘇上述言論是「出於一己私利」,跑到國際上去推銷「台獨」,違逆兩岸和平發展潮流的做法,必將以失敗告終。

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表示,可以理解國台辦系統的制式反應,但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張惇涵指出,任何對於現狀的改變,都必須經過台灣人民的民主程序,這不僅是事實,也是主流民意,蘇貞昌的演講就是在陳述這些事實。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另在該機構「兩岸關係」雜誌發表新春賀詞,指新的一年希望兩岸繼續鞏固增進政治互信,維護「一個中國框架」。

政治評論員林保華認為,國台辦明顯針對執政國民黨與在野民進黨一拉一打,中方打壓民進黨台獨主張,也為春節後的「王張會」設下「一中」框架前提,建議王郁琦在此情況下不要訪中。中國若能像台灣一樣釋放政治犯,才算是真正符合人權發展與歷史潮流。

陳芳明  2014.2.3  於聖荷西
民報  2014-02-05 15:54

當執政黨陷於混亂狀態,而反對黨全然束手無策之際,柯文哲適時登場。他的出現,絕非偶然。當台灣民主亟需進一步向前發展時,很明顯已經遇到瓶頸。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兩黨政治與政黨輪替的形式次第宣告完成,卻反而證明了一個事實:台灣民主運動再也無路可走。在執政黨治國無方、反對黨制衡無力的情況下,是否台灣社會將忍受這種停滯現狀?柯文哲在最短時間內,成為社會矚目焦點,似乎在他身上投射了某種高度的期待。

台灣兩個政黨都是屬於右派,而且是極右派。獲得權力之後的民進黨,急劇向右轉,毅然背離了過去建黨初期的精神。民進黨崛起時,依賴農民、工人、女性、原住民所匯集起來的力量,不僅使黨站起來,也使黨帶有左派性格。在那鍛時期,民主運動充滿了理想色彩。因此,上世紀政黨的左右分立,多少帶給台灣社會一些改革的希望。但是嘗到權力的滋味後,民進黨便拒絕進步了。它背叛了所有的理想,也背叛了所有的族群、性別、階級。兩黨之間唯一的區隔,就只剩下統獨的議題。國民黨也許可以墮落,但仰賴草根力量而起的民進黨則萬萬不可。然而不然,民進黨腐化之快,已經超過了歷史紀錄。面對腐化,非但不覺有任何羞慚,竟還想盡辦法試圖合理化。

如果把統獨問題拿掉,請問兩黨還有什麼值得期待?這正是台灣社會的民主困境。如果沒有反國光石化運動的怒潮,如果沒有聲援洪仲丘案的二十五萬人靜坐,台灣社會恐怕看不見民主的出路。公民運動的形成,便是在既有的兩個政黨之外另闢蹊徑,讓社會底層的憤怒聲音釋放出來。尤其是「1985行動聯盟」的有效號召,僅是藉由網路互通信息,就相當卓越地超越了政黨的動員能力。柯文哲是這個行動聯盟的成員之一,他們沒有任何政治目的,也沒有任何權力的考量,而是從維護人權的基本尊嚴出發。

柯文哲能夠獲得民調的支持,並非他先天具有政治魅力。恰恰相反,他就像是鄰居的尋常人物,從不擺出姿態,也不耍弄身段,話家常那般說出百姓的生活鬱悶。他甚至沒有所謂的政策白皮書,卻能夠尖銳指出市政的毛病。他不像政黨高高在上,每個政策都要經過選票的評估。他自己就是社區生活的一分子,頗知市民所碰到的困難與問題。他發言時,完全沒有花腔與花招,與政治人物喜歡說漂亮話的習性,截然不同。

更重要的是,他從不依賴政黨的力量。如果政黨越來越官僚化、派系化、私利化,柯文哲正好最厭惡這種顢頇的派閥政治。民進黨千方百計要拉他入黨,顯然不是看重他是個人才,而是想要接收他的民調支持度。一旦入黨,就必須聽命於黨內派系與大老的支配。民意與黨意之間的落差,距離越拉越大,柯文哲豈能捨去廣大民意,而屈就於窄化而萎縮的黨意?二十年來,民進黨已經失去培養年輕世代的能力,美麗島世代仍然持續掌控黨內最高權力,思維方式仍然是建黨大老的心態。柯文哲如果受到收編,就再也不是柯文哲了。

柯文哲意味著什麼?過去的運動形式是藉用草根力量,以訴諸受難的悲情來號召民眾。但是新世紀的運動方向已不再悲情,而是提出公共政策來對抗無能的

政府。真正的民主生活,並非一定透過政黨來實現。政黨政治往往把選民視為黨的囊中物,選後用完即丟,這正是台灣民主無法進步的原因。讓選民力量向公民社會運動靠攏,自主地提出公民的願望,也自主地支持恰當候選人。完全擺脫政黨的壟斷與操作。柯文哲是否一舉成功?這可能是太早的預測,但是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創造了全新的想像力。他的登場,意味著公民運動的日趨成熟,也代表了台灣公民意識的穩健發展。至少可以預見,下一個民主階段即將展開,絕對不是現在兩個政黨所能阻撓。

 黃天麟(作者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自由時報  2014-2-6

新春伊始,朝野都捎來了震撼。馬政府大筆一揮,去年經濟成長率保二成功,竅門是出口數字統計有誤,年增率由○.七%變成一.四%,全年經濟成長率隨而推高至二.一七%。魔術之高超,大家無不叫「好」。反正二○一三年的代表字是「假」,高興就好。

另一震撼則是,一位民進黨派系大老宣布逐鹿五月的黨主席改選。選主席當然就是為實現抱負,他的抱負就寫在他出版的「未來…不一樣的台灣」,大意是「遵守、勵行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在國內尋求『憲法共識』,對外以『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建設未來不一樣的台灣。」依藍媒分析,這位派系大老若能與民進黨的另一派縱橫捭闔,主席大位似已在握。若是,帶來的是民進黨的大質變,也會帶來如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台灣。

一、馬政府「微調」的高中課綱,將在「憲法共識」的大命題下獲得正當性。因為這部憲法基本上是基於中國史觀的憲法。將來中小學大學的歷史、地理課綱終將大翻修。

二、馬政府「與中國談判、簽署的協議依憲法屬行政權,非國會權」的主張,亦得到合理性。因在一國兩區的憲法架構下,兩岸談判非國與國之條約。以恪守憲法為至上的新民進黨必亦將配合不再杯葛。

三、這位「新主席」在擔任高雄市長時就主張「一國兩市」,是積極的交流派,去年七月還在與中國學者共同舉辦的研討會時拋出「兩岸命運共同體」命題,並對兩岸服貿協議表示,「應該是要放鞭炮慶祝,人民的反彈只是因資訊的錯誤與偏聽」,是以新民進黨對服貿將不再反對且將會是積極的推動者。

四、這位「新主席」過去一直憂慮國共兩黨壟斷兩岸關係,力主民進黨調整立場積極參與,擔任主席後必將與國民黨成競標關係,「兩岸互設辦事處」、「媒體常駐」及ECFA的後續談判等必會在「屬行政權」的憲法架構下快速進行火速通關。民進黨快速國民黨化,台灣即加速中國化,展現一幅完全不一樣的台灣。

五、不再反對「Taiwan, A province of China」之標題或敘述。因反對就會違反憲法。

六、中國將會因台灣兩大政黨均認為依憲法台灣是中國的一省(A province of China),要求美國廢止「台灣關係法」。美國及聯合國過去所持「台灣非中國之一部分」之立場亦將受到挑戰。

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台灣被清朝所出賣。二○一四的甲午,台灣是否會再度被出賣,關鍵在於民進黨黨員五月的選擇。

 謝長廷(作者為前民進黨主席)
自由時報  2014-2-7

昨日貴報自由廣場,刊登黃天麟先生「不一樣的主席 不一樣的台灣」一文,對「未來…不一樣的台灣」的作者即本人諸多指教,但文中充滿誤會及曲解,請貴報給我一個小角落來澄清。

本人公開定義的「憲法各表」為:「兩岸兩部憲法,中華民國憲法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兩岸對等,互不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本人對憲法的態度在「未來…不一樣的台灣」書中也已經明確說明。歡迎黃先生就政策的具體缺失提出指正。但是對於黃先生在文中指出的諸多問題,本人在此澄清。

一、黃先生說本人將接受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此說法不知從何而來,跟我主張的兩岸地位對等,互不隸屬說法完全相反,更何況本人已經有講過兩岸不是中央和地方關係。另外,黃先生認為我將要求美國廢止「台灣關係法」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因為我已經多次強調好的兩岸政策應考慮美國的接受度,不知黃先生的指控所據為何?

二、本人在香港會談對服貿協議簽訂表示:「如果服貿那麼好的話,不是應該要放鞭炮慶祝才對?為什麼會引起人民反對?」內容都有錄音為證。但是黃先生將本人的說法扭曲為「服貿簽訂應該要放鞭炮慶祝」。這個說法顯然是以訛傳訛,有失嚴謹。

三、關於近日高中歷史教科書微調的爭議,本人認為其程序與內容不妥,不僅在一月二十二日的民進黨中常會提案要求教育部更正內容,更在本週二月五日的中常會提議黨中央動員支援民間團體的抗爭行動。黃先生所說的本人接受課綱微調的內容,不知所據為何?

處理兩岸的問題本來就需要更多的智慧,外柔內剛的態度,一方面堅持我們的主體性,保護台灣基本價值,但也要維持和平繁榮。如果老是硬碰硬,國民黨就可以操縱兩岸的槓桿,讓中、美助藍貶綠,民進黨其實已經吃盡大虧。我是想為民進黨找一條出路,也希望為台灣找一條活路,看法也許有不同,但希望民進黨主席的選舉過程可以有多一點的政策辯論,可以為台灣的民主樹立榜樣。


新頭殼newtalk2014.02.08 張永安/綜合報導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昨(7)天接受香港鳳凰衛視專訪時表示,他決定參選民進黨主席,是因為認為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必須突破。他說,未來若順利當選,有信心讓民進黨重返執政,同時也不排除以黨主席的身份訪問中國。

謝長廷是接受鳳凰衛視台北站「臺灣名嘴匯」節目專訪。

謝長廷在訪問中表示,下屆主席就是要馬上面對兩岸政策,不能逃避。明年只剩一年,2016年的年初就要選舉,「我是這幾年投入最多的,付出代價也最大,我認為我應該來講,我應該來做。」

對於前往中國訪問,謝長廷表示,「對台灣人民有利、有需要,包括到大陸、美國、日本都應該去。如果台灣人民有需要,我怕被批評、怕名譽受損不去,也是一種私心。」

他說,日前宣布參選下一任民進黨主席,在於認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有所突破。「現在大家都避而不談,選黨主席就要辯論,就要講具體政策。」

謝長廷表示,「民進黨必須執政,才能實現理念。要取得執政權,必須處理兩岸問題。過去民進黨逃避、隱晦的態度,一定要改變。」

他也說,民進黨雖然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開多次會議,可惜並沒有做出更明確的兩岸論述;曾經擔任過黨主席的他有信心,一旦再次當選,將帶領民進黨,重新執政

風傳媒  20140208 13:06 謝賀潔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昨(7日)接受香港鳳凰衛視台北站專訪時表示,解決兩岸問題為民進黨的當務之急,若由他當選下一任黨主席,不排除再次訪問中國。

謝長廷曾在去年6月經中國國台辦的安排下,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深圳會面,當時謝長廷表示,有差異的政黨、有敵意的團體,更需要交流溝通,透過交流溝通才可以降低敵意、增加了解、減少誤會、緩和衝突的發生。

根據鳳凰衛視播出的專訪內容,謝長廷表示,民進黨若想取得執政權,就必須處理兩岸問題,民進黨雖然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開多次會議,但卻未有明確的兩岸論述,如此逃避、隱晦的態度,一定要改變。

謝長廷日前宣布參選民進黨主席,他認為,下一任主席必須馬上面對兩岸問題,不能逃避,但目前大家都避而不談,沒有提出具體政策,而這幾年他投入最多,付出的代價也最大,應該由他來說,由他來做。

謝長廷表示,只要是對台灣人民有利、有需要,包括中國、美國、日本都應該去,不能害怕被批評、怕名譽受損就不去,這樣太自私了。

自由時報  2014-2-8
 鄭正煜(作者為台灣南社前社長)

已逐漸受寵於「聯合」、「中國」的謝長廷以高度謝氏的手腕變相宣布參選民進黨主席,然後又發揮他所擅長的一些詭辯、巧辯的風格。難怪大約兩年前「聯合報」的社論也批評他:「謝長廷似乎是在向台獨車手發言。他用含含糊糊、極盡曲繞、欲言又止,甚至自相矛盾的語法,希望在綠營能夠建立一個『憲法共識』」。

謝長廷認為他所提出的「憲法各表」可以取代馬英九的「一中各表」。他批馬:在國際上「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一中各表」在國際上沒有人接受,「只是我們自己講爽的」。只是謝長廷幾度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來也不曾「憲法各表」表述中華民國憲法,所以他的「憲法各表」也像批馬一樣,「自己講爽的」。我們臆測,在可預見的未來,謝長廷也不敢在中國表述「台灣」的「主權」或「中華民國」的「主權」。

謝長廷要人看他「未來…不一樣的台灣」那本黃皮書。其實用黃皮書中謝長廷批馬的一些論點來批謝也都適用,用謝氏邏輯,「憲法一中」、「一中各表」串聯起來正好「憲法一中各表」,謝、馬語法有異,本質相通,兄弟性很強,黃皮書中到處都是形跡顯然。

另外謝在「回應黃天麟先生」的文中表示他反對高中歷史教科書微調的立場。謝不妨回憶,當年他當行政院長時,對台灣主體立場甚為堅持的杜正勝部長並不友善,有一次謝在行政院會中當眾表示我們行政院士氣所以這麼低落,是因有人民調支持度太低,而杜正勝當時的民調正好在所有閣員中墊底。杜正勝皮薄不甘受辱,遂決意向阿扁總統報告請辭,幸虧阿扁總統堅決慰留,否則杜正勝早被謝長廷逼退。

謝說他也支持本土教育,當年他當高雄市長後一年,本人看不下去他對本土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記者會上順帶提起對他不夠重視本土教育的失望。謝馬上反擊本人「狀況外」。其實本人對高雄市的本土教育是否「狀況外」,謝那麼會講話,倒要看看他怎麼說。

 謝長廷(作者為前民進黨主席)
自由時報  2014-2-9

對於鄭正煜先生在貴報投書指稱「謝長廷幾度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來不曾『憲法各表』表述中華民國憲法」乙節,並非事實,希再借個角落澄清:

本人於二○一二年十月訪問北京,也至世界盃調酒比賽會場為台灣選手打氣,並與選手一同高呼台灣加油,言行並無失格或自我矮化,全程媒體採訪,任何人都可上網搜尋完整畫面(民視新聞)。在北京與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先生會談時,更明確表示「憲法各表」的主張,在當時即對媒體轉述,對方也未否認,這皆有新聞紀錄可查。而去年六月的香港研討會,本人也公開提出中華民國憲法,建議以「憲法各表」來詮釋香港九二年會談的精神。也提出兩岸現狀由兩個憲法秩序分別治理,事實互不隸屬,但依中華民國憲法有特殊關係,這些都是對現狀的精確描述,證明本人就算面對中國官員和學者,依然當面論述主張。

至於鄭先生指稱本人不敢在中國表述「中華民國」的「主權」一節,本人主張兩岸兩憲皆合法,中華民國只代表台灣,這點與國民黨的一中各表不同,自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的大陸,主張主權屬於中華民國的道理。本人認為只有憲法能建立跨越藍綠的共識,團結、保護台灣,讓台灣前進再創高峰。根據日前港灣城市文教基金會的民調,以「憲法各表」作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有六十一%的支持度,交叉比對後泛綠民眾有八十四.九%支持。

鄭先生在五十年前和我一樣投入青年自覺運動,推動青年的覺醒和社會改革,雖然現在兩人實踐方法和主客觀環境判斷各有不同,但始終欽佩鄭先生長年擁抱改革的熱情。鄭先生過去即對高雄市政貢獻智慧甚多,本人念茲在茲,也心存感謝。鄭先生投書提到其批評高雄市府不重視本土教育一節,本人確已無印象。當時本人任命的教育局長鄭英耀也是南社重要幹部,完全授權,市府應不致不重視本土,但讓鄭先生深記迄今,當時一定言語有失禮之處,願意在此致歉。本人投入兩岸政策的探討是想為民進黨、為台灣找一條活路,希望在黨主席選舉過程中可以帶動政策辯論的文化,如就個人細節回應,易誤導為個人恩怨,盼能回歸事實,勿演變為口水或人格攻擊。

聯合報  2014.02.20  02:35 am
╱記者黃驛淵、林河名、鄭宏斌、李昭安/專訪

民進黨主席改選,兩岸政策成焦點。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民進黨應處理「台獨黨綱」爭議,並釐清黨內「三個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多元族群決議文)」定位,「不能打混、不必迴避」,清楚告訴人民要走的方向。

謝長廷認為,自己提出的「憲法各表」,是對兩岸現況最精確的描述。只要當選黨主席,他有信心憲法各表會獲得七成民意的支持,如此一來,未來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就不用背負太大的包袱,活動及發言的範圍就會廣、也比較有彈性。

他還說,目前沒規劃訪問中國大陸,也不會為了訪中而訪中,但只要有需要,「該去就去」。對於「王張會」互稱官銜,謝長廷說,符合他主張的憲法各表。

至於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連習會」提到「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謝說,「對連戰的說法,我沒反對」。不過,謝長廷也感慨說,如果民進黨早點接受憲法各表,「現在就是國民黨跟進民進黨了」。

謝長廷說,參選黨主席談兩岸政策會吃虧,但已有心理準備,「站在浪頭上,浪頭來就要頂一頂」;有人對他紮稻草人、吐痰,但不能不談理念、不去開拓,這是他參選意義之一,要把理念說清楚。

謝長廷還自嘲,若他的主張違背基本教義或決議文,「早就被送黨紀處分了」。

他說,有人說二○一六民進黨不該談兩岸議題,這樣會上了國民黨的當,國民黨雖壞卻不笨,「你不談,他就愈會談,這點正好是我們最弱的」。兩岸政策要讓台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中國忍受,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台灣人民不能接受,「民進黨卻三個都沒有」。

謝長廷也說,既然稱「台灣共識」,就是要找出兩黨共識,怎麼可能沒有國民黨的色彩?台灣對外要有向心力,若離心就是內耗、分裂,會被世界淘汰,淪為民主內戰。

謝長廷表示,憲法各表提出後,經三年辯論及實證,民意支持度已達百分之六十一,但民進黨目前的兩岸政策支持度僅百分之廿七,輸給國民黨的百分之卅五,為何要「棄六十一取廿七」?

他說,有人主張台灣人要有志氣、走自己的路,不該管中國、美國,但小國外交就是要處理好大國關係,若連美國都處理不好,如何走出去?

中國評論社  2012-12-21  17:13:02

中評社台北1221日電(記者 黃筱筠)台資企業聯誼會下午透過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在“立法院”舉行《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修法公聽會。除多位國民黨“立委”出席外,民進黨“立委”李俊俋、高志鵬也出席參與。高志鵬致詞提到,民進當除了立場堅持外,也會持續和台商交流、照顧台商的需求。主席國民黨賴士葆聞言,對台企聯總會長郭山輝說,“你們這趟不虛此行”。

台企聯今天在“立法院”舉行《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修改交流會,藍營出席者包括“立法副院長”洪秀柱,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呂學樟、羅明才、呂玉玲、徐耀昌、賴士葆、蔣乃辛、廖正井、張慶忠、盧秀燕、江啟臣等,並發表對修法的看法。

台企聯常務副會長張文潭表示,昨晚是他們主動邀請民進黨“立委”晚宴,昨晚有高志鵬、李俊俋、陳亭妃、林佳龍等人到場。他表示,主動宴請民進黨只是希望與多個政黨交流,讓政黨了解台商在大陸的需求。

高志鵬則巧妙的說,“剛剛致詞的國民黨“立委”和在座台商有些親戚關係,但他看過去有舉目無親的感覺”,“民進過去和大家比較生疏,過去做得還不夠,現階段只是在趕進度,補以前的不足,現在和大家交換意見都是應該做的,但也有點來不及。”

但高志鵬也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橫跨了兩黨執政,主管機關都認為有很多要考量,“並非只是民進黨“立委”不滿的結果”。有關台商擔任政協,主管機關都發表過意見,台商除遊說“立委”,也應該要遊說主管單位,這也非常重要。

李俊俋表示,因為他是內政委員會,黨內指派他來聽聽台商的意見,“總算是開始、第一步了解大家想法”。民進黨會開放聽取各方意見,但民進黨有自己的堅持和原則,會秉持他們的專業。

自由時報  2014/2/21 12:34

〔本報訊〕民進黨5月將進行黨主席改選,台灣指標民調今(21)日發表最新民調,在民進黨支持者中,認為最有能力帶領民進黨者,以蔡英文的60.9%最高,遙遙領先現任主席蘇貞昌的21.8%與已宣布角逐的謝長廷的7.2%。

調查指出,民眾被問到誰比較有能力帶領民進黨改善和中國的關係時,回答蔡英文的有41.3%、蘇貞昌21.1%、謝長廷9.3%,有8.9%認為差不多,另有19.4%未明確表態。

民調交叉分析結果,指民進黨支持者認為是蔡英文的有60.9%、蘇貞昌21.8%、謝長廷7.2%。顯示不論對於社會大眾或是民進黨支持者而言,現任黨主席蘇貞昌的中國政策或路線皆未獲青睞,連任之路面臨挑戰。


這項調查是TISR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在本月17日至18日進行,以隨機跳號抽樣及電腦輔助人員電話訪問,完訪1004位居住在台澎金馬、年滿20歲的民眾,在95%信賴水準時抽樣誤差±3.1%。上述各項結果已對受訪者性別、居住縣市、年齡、教育程度,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與加權處理。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向國民黨靠攏的消息《新聞輯錄》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