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向國民黨靠攏的消息《新聞輯錄》7

傅雲欽   輯錄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向國民黨靠攏的消息《新聞輯錄》07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向國民黨靠攏的消息《新聞輯錄》08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向國民黨靠攏的消息《新聞輯錄》09
中國評論社  2013-06-28  11:26:57

中評社台北628日電(記者 鄒麗泳)民進黨前主席、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今天上午將率團赴香港與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合辦兩岸研討會,謝長廷在桃園機場舉行記者會。

謝長廷今天上午搭華航班機前往香港,這次隨行團員陣容浩大,成員含蓋學者、“國會”議員、地方議員及地方政府官員。包括,台灣長工之友會會長黃福氣、台灣維新基金會學術顧問謝敏捷童振源。“國會”議員有不分區“立委”陳節如許添財(前台南市長)、管碧玲李應元姚文智趙天麟許智杰邱志偉陳歐珀9位。不過,這次謝長廷的夫人游芳枝女士並未隨行,謝長廷辦公室昨天已有先部隊先抵達香港進行前置作業。

學者專家則有,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港灣城市交流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楊文全、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林文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郭正亮、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許惠峰、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曾建元。還有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富男、港灣城市交流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詹昭聰、嘉義縣政府新聞行銷處長許淑芬(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台北市議員阮昭雄、新北市議員李坤城及高雄市議員連立堅等。

中央社  2013.06.28  21:31:41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8日電)……大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民進黨如果不放棄「台獨」立場、「台獨」主張、「台獨」黨綱,大陸是絕對不會和它打交道的。至於民進黨裡面務實和支持兩岸關係發展的人,「我們樂於與他們交流」。……

余克禮又說,謝長廷早在20年前就去過大陸,去年也去了,他是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我們對任何支持兩岸關係發展的人或團體都是歡迎的,這個可以說是我們共同對話的基礎」。他說,這次研討會的議題是「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這就表明維新基金會和台研所有探討兩岸關係的基礎

中國評論社  2013-06-29  00:14:07

中評社香港629日電(記者 孫儀威)……已經抵達香港參與今次研討會的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杰,在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表示,2012年敗選以後,民進黨認識到如果兩岸政策不轉型,重新執政是不可能的。……

對於此次謝長廷率團赴港與內地進行“紅綠對話”,倪永杰認為,謝長廷此舉是比較務實的。同時,在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方面,謝長廷也先行者。

中國評論社  2013-06-29  00:20:12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長助理、台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嚴安28日在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稱,謝長廷主張民進黨兩岸政策需要調整,要務實面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謝長廷訪港一定會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產生影響,而且客觀上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調整產生不小的壓力,並促進民進黨兩岸政策繼續向和平兩岸的方向走。 “當然,最終能夠調整到什麼程度,我們可以再觀察,”嚴安林說。……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3629 00:16
記者林修卉/綜合報導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28日下午抵達香港,晚間由前香港特首董建華以地主身份,設宴歡迎謝長廷等人。謝長廷表示,雖然兩岸交流密切,但就政治交流來講,事實只有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黨對黨的交流,若一直持續下去就會有一種錯覺,以為兩岸關係是國共的關係,跟其他政黨無關。……

謝長廷指出,雖然民進黨與共產黨在政治主張上有歧異,但透過智慧、想像和創意,就能夠跨過這些歧異,融入現在世界的主流價值,大家來發展經濟,發揮同文同源的特長,然後來跟世界競爭。

謝長廷說,他認為兩岸的人民在文化、血緣上都有非常長遠的同源關係,而有這樣親密的同源關係的兩岸人民,不可能長遠選擇敵對;相反的,應該發揮優點,向世界證明兩岸可以多元共生,為世界樹立一個解決差異共生共贏的典範,如能這樣,強大就能升級成為偉大。……

● 傅雲欽評註《同文同種,下手更重》

謝長廷這次去對岸,為了拉關係攀交情,說兩岸的人民在文化、血緣上都有非常長遠的同源關係,而有這樣親密的同源關係的兩岸人民,不可能長遠選擇敵對云云。

「同文同種」等語向來是統派反台獨的套語,怎麼謝長廷也來這一套?!這使我想起那個投機政客陳水扁,他執政時也常這樣說。例如他2000年上台的第一天,在就職演說時就說:「海峽兩岸人民源自於相同的血緣、文化和歷史背景,我們相信雙方的領導人……以善意營造合作的條件,共同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低聲下氣,肉麻兮兮。

陳水扁這個出口閉口兩岸同文同種,頻頻向對岸示好的投機政客,現在被關在牢裡。他現在絕口不提「同文同種」,反而強調「一邊一國」,並指控對岸和國民黨聯手迫害他。原來對岸和國民黨不領他的「同文同種」之情。陳水扁「好心被雷斟」,真是活該啊!

這讓我想起作家楊逵的遭遇。他在異族日本人統治的時代當異議份子,每次被關都只有一、二十天,在同文同種的國民黨時代,則一關就是十幾年。哇!原來同文同種,下手更重啊!

謝長廷,你鸚鵡學舌,現在也在「同文同種,不能敵對」云云,唸唸有詞。小心有一天同文同種的共產黨把你當作非我族類,棄如蔽屣啊!

中國評論社  2013-06-29  10:04:46

中評社香港629日電(記者 廖梓達 林艷)629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出席由台灣維新基金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共同舉辦的“兩岸關係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並發表開幕致辭。以下是余克禮在開幕式上致辭的全文:

……作為大陸對台研究的專責機構,我們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凡是支持、贊成與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凡是有利於深化兩岸問題研究與交流的活動,我們都願意大力支持、積極參與。……

今天,我們和謝長廷董事長都是本著加強交流、增進了解、維護與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願望,共同舉辦這場兩岸關係研討會。我和謝長廷董事長相識已近二十年。雖然我們彼此的政治主張與立場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是也有溝通與討論兩岸問題的連結點。比如謝董事長主張高雄、廈門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憲法一中”、“憲法各表”不是分離主義“兩岸要以創意尋求特殊關係,如一個架構或特殊框架”,“兩岸和平基本架構要法制化”、“不能為意識形態不管兩岸緊張”等等。對於上述這些較具彈性的說法與務實的主張,我一直是持比較正面的看法。正因為如此,我們歡迎並支持台灣維新基金會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兩岸大交流的洪流之中,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兩岸同胞多做有益之事。……

【聯合晚報╱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2013.06.29 03:29 pm

謝長廷率台灣維新基金會,在香港主辦「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今天上午在香港開幕,對兩岸關係現狀是否失衡及國共壟斷,兩位致詞人台灣的謝長廷和大陸的余克禮,已火花初現。

謝長廷在會中第一個致詞,他認定兩岸關係江水滔滔,混而不清,有令人憂心的現象,且已經引起反彈,反彈會擴大,隨時可能引發隱患。謝長廷認為,這些令人憂心的現象,主要有五點,包括憂心台灣的主體性受到破壞;憂心民主機制受到扭曲,因為兩岸目前以國共兩黨共識為基礎;憂心出現政治的併吞;憂心差異會繼續擴大,兩岸關係密切後反出現衝突和意外;憂心社會出現對立,造成斷裂。他認為,有需要提出創新觀念,兼顧兩種平衡,讓兩岸關係回到原河道流動。

作為協辦單位代表,大陸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前所長余克禮,在登台致詞時,立刻作出回應。他反駁謝長廷認為兩岸關係由國共壟斷,指從兩岸關係歷上看,過去是國共關係,但由於大陸方面已將武力解決調整到一國兩制,國共談判已成歷史。現在各黨派共同參加兩岸關係發展討論,才能開始兩岸關係新工程。對堅持台獨立場的政黨團體,大陸不會與其打交道,因有違民族利益。

余克禮又說,和謝長廷相識二十多年,對他的憲法一中、兩岸要形成特殊務實主張、較有彈性的看法,持正面評價。但現在是兩岸大合作、大交流、大發展階段,不是國共兩黨所能做到,民進黨蘇貞昌不允許民進黨人參加兩岸交流,但大陸方面的大門是敝開的。

謝長廷其後再度登台回應,提出處理兩岸關係創新的四點主張,即積極態度處理差異實現全面交流,包括民間團體立基憲法,穩定和平尊重現狀,加強互信。……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今天以海研中心主任身分,參加「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他致詞時高度評價這次會議「獨樹一幟,別開生面」,但仍堅稱民進黨需放棄台獨主張,才能與之對談。

他又說,思考兩岸關係,看清主流,要以清醒的態度,面對差異,解決問題,這才是務實的態度。而不能利用差異,制造對立。他又肯定謝長廷出席這次研討會,可以尋求共識,創造條件,抱持努力,達成某種程度上的共識,是可以預期的。要在一中框架下,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實踐。

中國評論社  2013-06-29  0:06:49

……謝長廷今次與大陸專家的對話,不代表民進黨中央,也不代表主席蘇貞昌。所以,香港對話不是民共兩黨的對話,而是紅綠人士之間的對話。是民間的政策對話。但是,無可否認,謝長廷仍然是民進黨陣營中的代表人物,擁有一定的支持力量,能夠牽動民意,所以,具有十分重的分量,這是不可以低估的。

昨天晚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首董建華在香港設宴,宴請謝長廷以及台灣與大陸的官員、學者專家與企業界代表。謝長廷致詞時提到,兩岸人民在文化、血緣上有長遠的同源關係,有這樣親密關係,不可能長遠選擇敵對。我們知道,更加重要的是,謝長廷積極與中共互動、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能長遠選擇敵對這樣的政治理念,代表著民進黨未來的發展前景!

● 傅雲欽評註《謝長廷代表民進黨的未來?》

統派媒體「中國評論社」說:「謝長廷不代表民進黨,代表民進黨未來。」這話很妙。其意思是,謝長廷這種「一中派」現在不代表民進黨,但謝長廷媚共爭寵之舉,能夠牽動民意,導致民進黨未來放棄台獨立場。謝長廷代表未來那個沒有台獨立場的民進黨。這是一個對民進黨未來的預言,這個預言會實現嗎?

對岸的余克禮、孫亞夫金天當謝長廷的面,明言反對台獨,謝長廷沒有當場駁斥,說「要台獨(指法理台獨)!」或至少說「反統一」,只是講一些不著邊際的「公道話」,好像自己不是比賽的一方,而是裁判一樣。一葉知秋啊!「中國評論社」對民進黨未來的預言很可能實現啊!

中央社  2013-06-29  20:47:58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9日電)民主進步黨前主席、現任中常委謝長廷今天在香港說,兩岸現狀是由兩個憲法秩序分別治理,事實互不隸屬。他說,兩部憲法皆以中華為名,「以中華為名怎麼會是台獨?怎麼不承認這部憲法?」謝長廷在「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講時,作了以上表示。他說,但依中華民國憲法,兩岸確有一個特殊關係。

此外,謝長廷表示,20世紀以來,兩岸發展雖然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但兩岸人民在血緣上、文化上具有長遠的共源,也擁有對抗獨裁統治的共同歷史經驗。

而這些都是處理兩岸政治現實應該要有的瞭解和包容,長遠的和平和認同無法以打壓或戰爭取得,只能以瞭解和包容達成。

他指出,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是根源於歷史問題,面對歷史現實,要互相承認兩個憲法秩序分治的現狀,以智慧和創意詮釋特殊關係的連結,讓兩岸互信合作,共創繁榮,為世界樹立多元共生的典範。

此外,謝長廷認為,理論上,有差異的政黨,有敵意的團體,更需要交流溝通,透過交流溝通才可以降低敵意,增加瞭解,減少誤會,緩和衝突的發生。

在回應與會者的談話時,謝長廷引用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話,強調兩個不同個體一定有差異,兩岸也一樣,各別發展時間那麼漫長,一定有差異、有摩擦,有衝撞,問題是怎麼處理差異?

他表示,所謂「沖氣以為和」就是雖然有衝撞有摩擦,但要保持和諧,達成雙贏的目標。「所以兩岸儘管有差異,不同、對立,只要保持和平交流,就能找到共同的目標,為自己為亞洲甚至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由台灣維新基金會主辦、大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研討會,今天在九龍海逸君綽酒店舉行。

中國評論社  2013-06-29  13:25:52

中評社香港629日電(記者 鄒麗泳、黃筱筠)紅綠智庫在香港舉辦研討會,海峽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孫亞夫與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在貴賓致詞時強調,民進黨應放棄台獨,台獨不是主流謝長廷第二階段演講時客氣但意有所指反駁。他說,兩岸現狀是什麼?就是兩部“憲法”秩序、分別治理,事實互不隸屬,所以兩岸有特殊關係。

謝長廷說,兩部“憲法”都以“中華”為名,是現狀的一部分,他不理解以“中華為名怎麼會是台獨?為什麼不能承認?我們就是要實踐呀”,“中華民國憲法”源於中國大陸,兩岸有特殊關係,他不解為何要說成台獨?謝長廷強調,這些就是問題所在與實際有很大差距。

台灣維新基金會主辦、中國大陸社會科學研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今天上午在香港海逸君綽飯店舉行,兩岸學者、民代50多人參加。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與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先後致詞,兩人因兩岸交流失衡、反對台獨等議題,上演謝與餘隔空交火。謝長廷在第二階段演講時,面對余克禮與孫亞夫反對台獨說法,謝也提出反駁。

謝長廷說,這個研討會的方式很創新,有爭議的部分剛剛都已講了,接下來應該會比較和諧,他認為,因為對立與差異才要交流。尤其,兩岸同文同源,民進黨與共產黨沒有仇恨,不該給子孫留新負擔,他強調,和平與和諧是華人共同的價值,“和”字有無限生機,要保持和平交流就能為世界與亞洲帶來正面貢獻。

謝長廷在第二階段演講提到,兩岸交流不能只是特定政黨的交流,也要跟民間團體交流,過去都是菁英、都是博士自己在談,民眾沒有參與,人民講得很有道理,因此,未來的兩岸交流應該從經濟、社會交流拓展到民間與政治交流,這就是他所說的“萬物並育不相害”。

謝長廷強調,現在兩岸最重要的就是減少意識形態與內耗,確定共生合作的大方向,快速融入世界的主流價值,和平、繁榮的主流價值,另方面各自改善人民生活,落實各自“憲法”。

他認為,尊重現狀、增加互信是消除不安的具體作為,長久而言,還是要面對歷史的事實、承認現狀。也是對台灣人民長久努力的尊重,也是消除疑慮不安的最具體作為。兩岸“憲法”有特殊關係,雖然兩岸專家眾說紛紜,而兩岸內部、兩岸之間及國際情勢也瞬息萬變,兩岸該用哪一種模式才是對的,至今無解,因此,必須採用古人與現代人的智慧。

謝長廷也讚許中國大陸解放開放後,經濟成就舉世矚目,進步快速,而台灣經過民主化,自由奔放思想,成為華人社會的驕傲,兩岸應該有共同的價值。

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  2013.06.29

由台灣維新基金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今(29)日在香港九龍海逸君綽酒店開始為期一天半的研討會活動。來自台灣與大陸雙方的學者、專家、貴賓近百位齊聚一堂,進行面對面的意見交流。在上午的開幕致詞與主辦單位謝長廷董事長的專題演講後,將接著舉行五場的專題、分組討論,題目分別為「兩岸的差異與共識」、「兩岸社會發展的差異與共識」、「兩岸經濟交流的現況與展望」、「兩岸文化發展的差異與共識」以及「兩岸城市交流的現況與展望」。

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先生在開幕式致詞中,率先發表了他的「平衡交流 萬物並育」專題演講,並在隨後邀請協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余克禮所長上台致詞。

余克禮所長在致詞時回應謝長廷董事長的發言時表示,他期待台灣各界、各黨派共同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兩岸統一進行討論,參與這項偉大的世紀工程。余克禮指出他不諱言對台政策有其中的原則性,凡是主張贊成走向整合的,他們都歡迎支持,但是如果堅持分裂主張、台獨立場,不管任何政黨或政治團體,都難以和他交流、打交道。余克禮表示,任何個人團體只要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通過理性溝通協商,都歡迎和我們進行交流接觸,這也是這次能夠和謝長廷合辦研討會的根本原因,這是對謝主席做的幾點回應,若有不對的地方,再繼續做溝通交流。

余克禮表示,今天他和謝長廷都是本著加強交流、增進了解共同舉辦這場研討會,雖然彼此間的政治主張和立場存在很大的差異,很多地方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彼此也有溝通兩岸問題的連接點。基於如此他們非常歡迎及支持台灣維新基金會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兩岸交流的洪流之中。對於研討會中討論的五大議題,余克禮認為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開始進入深水區時,選擇這樣的議題是體現了彼此都能用務實的態度正視差異,同時用積極態度增進了解、化解分歧縮小差異尋求共識、共同面向未來。因此他認為這場研討會不僅耳目一新、獨樹一格,而且大家所要討論的問題也是很有意義的,期待這場研討會能創造一個典範。余克禮表示,雖然與會的是各方人士,彼此立場不盡相同甚至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但是大家都能本著理性務實的態度研究問題,認真思考兩岸政策的創新之道,造福兩岸人民。

在隨後的貴賓致詞中,李應元立委表示,他在謝董事長和余所長的談話中,看到了這個差異,也看到了要面對這個差異、及縮小這個差異的用心和苦心。李應元針對最近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台灣引起這麼大的風波,舉了新新聞與南方朔文章的例子,顯現兩岸的差異還是存在。李應元表示,兩邊的差異很大,大陸的人口是台灣的五十倍,經濟規模是台灣的十七倍,這差異若放在個小雜貨店和大賣場之間,在我們的系統,我們會認為要照顧這個小雜貨店,再怎麼小,它存在的本身就有它的價值,它存在的本身就受這個社會集體的照顧。李應元指出,因為這樣規模的差異,雙方在交流時難免會有些緊張,除了這樣的差異外,另外就是制度上的差異。這些差異透過不斷的研討,我們也經歷過這樣很艱辛的日子,我們知道這樣的事情慢慢的創新與發展,最後都會面對和解決,最後大家會越來越近而不是越來越遠。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孫亞夫主任在貴賓致詞時表示,參加這次研討會的許多人都經歷過1987年以來兩岸關係的歷程。二十多年以來,兩岸關係遭遇種種坎坷曲折,但潮流是發展,因此有了今天的澎拜壯闊,沛然莫之能御。二十多年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台獨」之路違背了人民的利益和願望,違背了歷史和現實,違背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潮流,是行不通的。要去推動兩岸關係前進的潮流,而不是站在這個潮流的對立面。這是思考兩岸關係問題,首先要看清的主流,首先要具有的態度

他們贊成謝長廷屢次表達的意見,兩岸許多方面存在的差異要面對差異、包容差異、解決差異,雙方不能永遠站在差異的兩邊、老死不相往來,更不能利用差異製造誤解、甚至挑起對抗,相反雙方應該縮小差異,逐步消彌差異,以期破解誤解,甚至結束對抗,共同改善並發展兩岸關係。他們歡迎謝長廷先生,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尋求共識,或者為尋求共識尋求條件。

謝長廷最後上台表示,其實我們今天的方式很創新,平常致詞完都比較呆版,聽演講後要做說明都沒有機會,今天其實有爭議的部份在剛剛彼此回應中都說到了,再來都沒有爭議了,這樣比較和諧。他也感謝協辦單位讓研討會能夠成功,也感謝相關單位的協助。謝長廷表示,他和余所長很熟,有很多共同的想法,基本上認為兩岸要和平發展,也認為兩岸人民同文同源,台灣人民和大陸人民沒有仇恨,民進黨和共產黨歷史上也沒有仇恨,不應該製造新的仇恨也不應該留給子孫新的負擔。

謝長廷進一步回應貴賓們的談話指出,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兩個不同個體,不論是夫妻、兄弟、同志、一定有差異,兩岸也一樣,各別發展時間那麼漫長,一定有差異、有摩擦,有衝撞,問題是怎麼處理差異?所謂「沖氣以為和」就是雖然有衝撞有摩擦,但要保持和諧。和平,反過來說,雖然和平,但卻容許有差異,有摩擦,有衝撞,利用這個"差異、衝撞、摩擦"的矛盾,產生向上發展的力量,產生更高的能量,創造新的和諧,達成雙贏的目標。所以兩岸儘管有差異,不同、對立,只要保持和平交流,就能找到共同的目標,為自己為亞洲甚至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謝長廷認為,談到和平交流,兩岸都存在有一種"守株待兔"的想法,這種想法或要求對方改變主張,放棄政治立場;或要求對方改變制度,採取直接民主,做為雙方交流的前提,但理論上,有差異的政黨,有敵意的團體,更需要交流溝通,透過交流溝通才可以降低敵意、增加了解,減少誤會,緩和衝突的發生。

謝長廷指出,兩岸現狀是由兩個憲法秩序分別治理,事實互不隸屬,但依中華民國憲法,兩岸確有一個特殊關係。兩憲皆以中華為名,剛才提到說台獨不行,我感到奇怪,以中華為名怎麼會是台獨?怎麼不承認這部憲法?

謝長廷表示,二十世紀以來,兩岸發展雖然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但兩岸人民在血緣文化上具有長遠的共源,兩岸人民也擁有對抗獨裁統治的共同歷史經驗;更抱有不讓子孫再重複過去痛苦的堅決心願。這些都是處理兩岸政治現實應該要有的了解和包容,長遠的和平和認同無法以打壓或爭戰取得,只能以了解和包容達成,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是根源於歷史問題,面對歷史現實,互相承認兩個憲法秩序分治的現狀,以智慧和創意詮釋特殊關係的連結,讓兩岸互信合作,共創繁榮,為世界樹立多元共生的典範,對人類文明發揮正面的貢獻,讓強大快速提昇為偉大,也才能贏得世界真誠的祝福!

中央社  2013-06-30  10:51:03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30日電)……由民進黨現任中常委謝長廷主持的維新基金會和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29日起在香港舉辦兩岸關係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上午展開總結,由雙方與會專家總結各分組討論和意見歧異。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特邀研究員黃嘉樹在談到兩岸政治問題上的差異時說,台灣有些人提出「一中各表」,大陸到現在都未正式接受,謝長廷所提的「憲法各表」,大陸方面也很難接受同意。

不過,也有些大陸與會代表表示,注意到大陸有些官員最近的談話中,對「憲法各表」有委婉的表述。一些大陸與會代表指出,「憲法各表」中提到中華民國憲法,這是1947年在南京由全體中國人民代表所制訂,與大陸有關連。

這些與會代表說,民進黨過去都宣稱中華民國憲法和他們沒有關係,但「憲法各表」中的中華民國憲法,拉近與大陸的距離,大陸雖然無法全然接受,但至少令雙方從中找到連結點。

此外,黃嘉樹指出,當前兩岸存在「一」(同屬一個中國)與「二」(兩岸互不隸屬)的矛盾;「大小」與「對等」的矛盾;「內」(兩岸關係領域)與「外」(國際領域)的矛盾。他說,上述矛盾中,無論大陸如何放大表述「一中」的寬容度,「兩岸在這個問題上的矛盾仍不會完全消除」。這個矛盾的本質就是統獨矛盾,台灣擔心「被統」和大陸擔心「和平分裂」這種各執一端的心理狀態如不調整,兩岸和平發展架構也就難以穩定。

中國評論社  2013-06-30  11:41:09

中評社香港630日電(記者 黃筱筠)台灣維新基金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研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進入第二天。謝長廷在上午圓桌會談結論致詞時表示,兩岸應該回到歷史現實,回到“憲法”,創造共同記憶變成命運共同體。……

謝長廷在圓桌會談最後致詞有感而發說,現在大家都說兩岸城市交流很重要,但他在2000年就提出高雄應該和廈門交流,這是南部城市交流,“現在發展增加我的惆悵。”謝長廷強調,“我在十幾年前就說過廈門和高雄交流,十幾前就講了,這十幾年經過,浪費我的生命。”他提到,那時候年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都還沒去大陸訪問。

謝長廷強調,兩岸確實有很多差異,這個東西就是很難說清楚,就像詩人蘇東坡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問他兩岸關係是一或是二,他回答,非一也非二,如果從“憲法”看就有關係,很多學者也提出很多理論,“有時候一或二講得清楚,也不清楚,但特殊關係是大家可以承認的。”

謝長廷也提到,兩岸共同體的概念,兩岸經驗是不一樣,但是其實有,就是獨裁統治的經驗,如果過去沒有相同經驗,未來可以有,記憶可以創造。如果兩岸合作迎向世界,就會有美好記憶,可以一起共同發揚什麼,“共同記憶和共同利害就是命運共同體。”

他也舉例說,他在中學時代或是大學時代,看到共產黨或是毛澤東是要刪掉的,但是現在人民幣上面印著毛澤東,要丟掉嗎?現在台幣上面還是有蔣中正就是“中華民國”,難道要撕掉嗎?

他認為,兩岸應該要融入世界主流價值,不要挑起破壞,和平、繁榮、共生,這才是世界主流價值。兩岸可以以生態觀念、愛護動物觀念等融入,慢慢投入這些差異就沒有了,這是對世界文明有貢獻。

中國評論社  2013-06-30  00:30:16

中評社香港630日電(記者 黃筱筠)  新系民進黨“立委”邱志偉昨天參與謝長廷在香港舉辦的研討會,他在會中砲火四射。……

邱志偉說,兩岸要了解、創新,要針對兩岸狀況去理解、描述、分析和判斷,才能知道怎麼創新。兩岸關係現狀是為兩岸帶來更多危機還是機會?應該要做機會和危機的分析。大家在這邊討論就是希望將機會擴大化,危機減少化,但前提是要夠接受創新,這樣兩岸發展才能討論出更有發展性。

他提到,目前兩岸問題有幾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在沒有主權共識下的發展不穩定,台灣和中國對主權主張強烈衝突,中國以“一個中國”談了60年,台灣則是“一個中國”,到“一中一台”,到“兩個中國”。台灣內部對主權看法分歧,有的認為應維持現狀,也有認為應該統一、獨立都有。

第二是沒有共識發展只是表像,國共共識不等於台灣共識,執政黨是一個變動概念,用國共共識代表台灣共識,是有變動性,量大不等於質優。

第三在沒有普世價值基礎下,兩岸關係也是分歧,台灣主張民主、自由、人權這是台灣人民共同概念,但中國式的人權和自由,和台灣也很大不同。

他說民進黨尊重共產黨對台灣主權追求統一的願望,但共產黨也應尊重台灣人想要追求獨立或是保持現狀的理想,不能因為理念不同就認為是破害兩岸關係的前提,以此做為兩岸關係的開展,這是不夠理性。

另外,邱志偉也提到,創新不足是因為中國著重在傳統主權概念上,這種情形下沒有新主權模式無法突破。他認為可以比照歐模盟式,消除歧見,甚至有人提到成立華人特色的邦聯主義,這都是主權論述的創新。

他說,民進黨對兩岸態度是開放,但為什麼中國只能接受一個中國、九二共識,這不夠創新,變成國共互相取暖,國共共識變成台灣共識會陷入迷思,畢竟執政黨不會永遠都是國民黨,應該要突破現在兩岸交流的模式,要主動溝通,不要預設前提,應跳脫主權糾葛。

邱志偉也說,兩岸關係要創新,應該要先解放思想,否則創新只是口號,不要用僵化思維做為新時代的兩岸關係,民進黨解放思想後,就像謝長廷提到“憲法共識”就是。

而這次他會參加研討會,也經過新系開會討論,後來決定出席,因為有第一步總比沒有第一不好,肯定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能夠承擔踏出第一步。在民進黨再度執政的可能下,兩岸關係是不可迴避,現在開始準備比以後準備好。

中國評論社  2013-06-30  11:24:37

中評社香港630日電(記者 鄒麗泳)台灣維新基金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今天上午進行圓桌會談。台灣環球科技大學教授謝敏捷進行專題討論“兩岸的差異與共識”總結報告時表示,兩岸交流要進入到深水區就要正視“中華民國”的問題,共產黨、國民黨及民進黨兩岸三黨都愈來愈正視現實,都不希望改變現狀。……

● 傅雲欽評註《共產黨不希望改變台海現狀嗎?胡說八道!》

跟謝長廷去香港的學者謝敏捷說,共產黨也和國民黨及民進黨一樣,都不希望改變現狀。這是一廂情願的胡說八道。

台灣事實上獨立,法理上屬中。國民黨、民進黨都沒什麼崇高的理想。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進一步實質上統一)是玩假的。民進黨的「台灣統獨公投、正名、制憲」(進一步法理上獨立)也是玩假的。這兩個爛黨都想兩岸目前這種不統不獨,半統半獨,不明不白的現狀能維持下去,台灣繼續偏安一隅,茍延殘喘,多混一天算一天。

但共產黨可不這麼墮落。共產黨朝思暮想,希望改變台灣事實上獨立的現狀。它的「一個中國,反對台獨,和平發展,促進統一」是玩真的。它的以商圍政、以民逼官、以經促統的政策已有豐碩的成果。台灣的生意人、藝人、文人學者大多已被中國大陸套牢,連所謂的獨派企業家許文龍都要公然表態反台獨了。二十年前陳婉真競選立委時喊「終結中華民國」有票,現在如有再喊這個,能當選嗎?民進黨,尤其謝長廷之流,現在反而在「捍衛中華民國」,不是嗎?!前幾年對岸的官員陳雲林張銘清來台,被圍嗆甚至被推倒在地。當時圍嗆他們或把他們推倒在地的人儼然成為綠營的英雄,有掌聲。這幾年還有誰這樣做?這樣做有票嗎?

再拿謝長廷這次去香港朝貢之事來說,共產黨人當著他和他跟班的面,說反對台獨(指法理台獨),他們也不敢嗆回去,說「我們要台獨」,只是支支唔唔地說「我們要維持現狀」。哎!朝貢也不能一副龜孫子的模樣啊!

共產黨步步進逼,台灣步步撤退。陸生開放,人民幣開放、媒體開放、服貿業務開放等等,共產黨的勢力已深入台灣。台灣已經漸漸沒有人敢對共產黨說「不」了。謝長廷的跟班謝敏捷還在說共產黨不想改變現狀。他是瞎眼,還是閉眼裝作沒看見?!

中國評論社  2013-06-30  12:50:15

中評社香港630日電(記者 鄒麗泳、黃筱筠)台灣維新基金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研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今天中午閉幕。民進黨前主席、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在閉幕致詞時強調,互信很重要,尤其民進黨與共產黨互信不足,未來應該持續加強調互信。他也指出,大陸不必因為交了新朋友就忘了舊朋友,只要平衡就好,未來共同命運可以創造,要跟社會主流價值和解共生。……

謝長廷指出,最近中國大陸領導人提到亞洲命運共同體。他很贊同這個觀念,這也跟社會主義理想很接近,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生存,中國大陸、台灣與其他國家都是命運共同體,要創造利害與共,兩岸也要累積互信。

謝長廷說,這次座談最大的收獲是聽到服貿協議的談判過程,雙方共進行60場工作會議,大陸對台灣讓利比WTO更優惠30%,這些過程我們都不知,本來應該要放鞭炮才對;但為何台灣反彈那麼大,可能是資訊不足、利益被誰拿走或故意誤導,問題出在交流偏聽偏頗,這樣的結果對談判人員會很挫折。

謝長廷在閉幕致時表示,他很同意余克禮所說的研討會很成功。謝讚許大陸學者專家的底子深厚、台灣學者專家與民代反應都很好,來這裡不是要表達歧異的立場

謝長廷說,他也很感謝跟他來的民代與專家,尤其是民代在第一線很敏感,因為他的想法在綠營內部不是很多贊同,這些民代很勇敢。但他相信這會是未來的方向,身為開拓者每一步都要很謹慎。……

● 傅雲欽評註《沒有殺敵的炮火,只有感謝朋友的鞭炮火花》

謝長廷說:「大陸不必因為交了新朋友就忘了舊朋友,只要平衡就好。」這句話更是驚天動地,令人暈眩。你謝長廷能給共產黨多大的讓步、多大的利頭,以至於你相信你已是共產黨的新朋友、好朋友,而且好到你擔心共產黨會忘了他的舊朋友國民黨的地步呢?你是真的神通廣大,還是膨風的水雞?!還有,你爭寵勝利之餘,不敢獨享寵愛,還願讓國民黨分享,以免它失寵可憐。你真是宅心仁厚啊!

總之,謝長廷這趟香港之行,是去跟共產黨交朋友,不是去「打共匪」的。因此,我們看不到他放殺敵的炮火,只看到他射向台灣的炮火,還有為了感謝新朋友共產黨,而放的鞭炮火花。

TWIMITV  2013.06.30


謝長廷:「整個座談,台灣這邊最大的收穫,對民意代表來講就是聽到在這個服務貿易協定的這個過程。你看2年的準備,很多人都不知道。

這都是民意代表對台灣媒體的60場座談,談判,讓利給我們優沃WTO(剛才我聽沒有錯的話)多了30%這要感謝,要慶祝、要放鞭炮、要擁抱,但是結果為什麼會反彈那麼大?剛才余克禮所長也有講,這有認知和不了解,這就是差異。

就像播種,怎麼會種豆會生出來米。跟我們期待那麼差,這給我很大、真的講是意外,原來,談判的人員有這麼多的努力,有那麼大的利益,那個利益是誰拿去?如果有真的有那個利益。為什麼大街小巷,這是情緒嗎?這是理性嗎?還是說明不夠嗎?還是說評估錯誤嗎?還是偏頗的資訊、偏頗的資訊來源?這個就是,我們就是很大的,我認為非常重要。也是給我們證明說,交流失衡會有這個問題,偏聽偏頗,資訊不足會有這個問題。

你看事務人員那麼辛苦談了60場,每一個單位出來的結果是這樣,你看,很多挫折,這個,也是我們必須去。剛才余所長提到的這些問題,有的,大部分我都能了解……」

新頭殼newtalk  2013.06.30 林朝億/綜合報導

謝長廷的維新基金會與對岸智庫在香港合辦研討會今(30)日落幕。謝長廷致詞時表示,服貿協議談判過程,很多外界都不知道,剛聽對方說,讓利給台灣比WTO多了30%;他則以諷刺口氣說,「算起來要感謝,要慶祝、要放鞭炮,要擁抱」。隨後,謝辦針對新頭殼報導標題「簽服貿協議 謝長廷:應該放鞭炮才對」,發出聲明指出,謝早已以理髮業反彈為例說明,大陸認為善意,但台灣有反彈。「如果講說我是肯定服務貿易協定應該放鞭炮,這是惡意的扭曲。」

對於兩岸簽訂服貿協議,謝長廷表示,「來到這邊最大的收穫,就很多民意代表來講,聽到在這個服務貿易協定這個過程,你看,兩年,對,很多都不知道,這都是民意代表及媒體的,60場座談,讓利給我們優穫WTO,剛才有聽沒有錯多了30%。算起來要感謝,要慶祝、要放鞭炮,要擁抱。但是結果為什麼會反彈那麼大?

謝長廷說,「剛才余(克禮)所長所講的,這裡有認知的、也有不瞭解,這就是差異」。「雙方期待上有落差,真的講是意外」。談判的人做了這麼大的努力,若有這麼大的利益那是誰受益?為什麼大街小巷反彈這麼大?是情緒、理性還是說明不夠,或評估錯誤,或只是偏頗資訊?這也證明了交流失衡就會有產生這樣的問題。

謝長廷表示,他可以理解余克禮所長必須要表達態度,但他並非要對方放棄國民黨這個舊朋友然後要交民進黨這個新朋友,但交流要平衡才不會造成偏聽。

由於新頭殼先前報導標題:「簽服貿協議 謝長廷:應該放鞭炮才對」,謝辦認為,將造成誤解。他們除了強調謝長廷談到「放鞭炮」等用語,是帶有嘲諷口氣外,隨後也以謝長廷身份發出聲明表示,「昨天我有舉理髮業者小姐的例子談服務貿易協定引起的反彈,證明說兩邊有差異,大陸認為善意,但台灣有反彈。今天我的演講也是一樣,如果像他們講的讓利這麼多,兩年這麼多會議,為何反彈會這麼大?這就是認知的差異、或是資訊的錯誤、偏聽,如果講說我是肯定服務貿易協定應該放鞭炮,這是惡意的扭曲。」

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  2013.06.30

由台灣維新基金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今(30)日在香港九龍海逸君綽酒店進行第二天的議程。在圓桌會議由各分組代表報告各組會議內容後,隨即進行閉幕式。閉幕式由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童振源發表本次「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所達成的共同結論:

1. 兩岸共源同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到兩岸主流民意的支持。台灣各政黨、政團及民間團體的參與,有助於全面反映台灣民意,穩健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政黨均應認識到,擺脫對立衝突、開展平等協商、推進雙方交流,為兩岸人民及國際社會所樂見。

2. 兩岸交流應讓廣大人民受益。任何協議應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符合人民需求,特別需要重視基層民眾的利益與合理關切,以利於維持兩岸關係長期穩定發展。

3. 迄今兩岸兩會已簽訂19項協議。目前兩岸協商已進入深水區,彼此差異仍未解決。兩岸應面對歷史、正視現實,尊重民意與增進人民福祉,推進政策創新,促進兩岸共同繁榮發展。

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先生在閉幕式中表示他非常同意余克禮所長剛剛所說的,本次研討會非常圓滿成功,不但有創新也有突破,這就是研討會中最大的共識。而研討會的成功首先要感謝大家的辛勞,也非常感謝香港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及雙方工作人員的協助。……

……謝長廷認為,”今天最主要談的不是差異,最重要的是要看到共識”,他認為互信是十分重要的,現在民進黨和大陸方面雙方沒有互信基礎,若接觸太過親密也不行,因為雙方沒有互信,你要親他,他卻以為你要咬他,所以適當的距離是最好的。

謝長廷提到,他最近看到大陸領導人有提到亞洲命運共同體以及憲法貴在實施兩個觀念,他認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就是利害關係以及連帶感,而命運是連帶的,沒有人可以有能力獨自生存,必須要靠很多人的努力;沒有連帶感,是無法成為命運共同體。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就是要創造利害與共的感覺,而非創造傷痛的記憶。所以兩岸在對談、演講中有產生一些火花,但他也很小心不要創造大家不愉快的記憶,他認為這就是累積互信。

謝長廷表示,在座談中聽到關於服務貿易協定的制訂過程,如果大陸所述經過兩年的準備,舉辦將近60場的座談與談判,光讓利就比WTO多了30%,若為事實為何台灣基層會反彈這麼大,誠如余克禮所長所說的,這就是認知上的差異。但雙方期待上有落差,如談判的人做了這麼大的努力,若有這麼大的利益那是誰受益?大街小巷反彈這麼大是否為情緒或評估資訊有誤呢?這也證明了,交流失衡就會有產生這樣的問題,謝長廷也特別表示,他可以理解余克禮所長必須要表達態度,但他並非要對方放棄國民黨這個舊朋友然後要交民進黨這個新朋友,但交流要平衡才不會造成偏聽。…

中國時報  2013-07-01  01:39 【朱真楷/香港報導】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主張以「憲法各表」作為兩岸互動基礎。但昨日,被視為北京對台重要智囊的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在香港的紅綠學術研討會上明白表示,在沒有經過政治談判前,要大陸公開承認接受這項主張,並不太切實。

中共智囊、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昨日受余克禮邀請在閉幕發言時也強調,謝長廷願意以新的認知出發,這點值得肯定;但是,憲法各表有很強烈的主權意識,大陸很難正式同意或接受。……

昨日上午,余克禮在研討會閉幕致詞時表示,一個民進黨人士,能夠明確表示堅守憲法,要以憲法作為兩岸互動基礎,這是一大進步,「我是肯定的」。但是,未來兩岸整合也好、統一也好,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五十年,兩岸總是要整合、統一的!」

因此,余克禮強調,既然要處理整合、統一問題,必然不可能有兩部憲法、兩個國號或兩面國旗;且這些問題既是民進黨的問題,也不是民進黨的問題,而是須經過政治談判才能解決,只是時機還不成熟。他還說,在沒有政治談判前,大陸沒有一個領導人敢公開承認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憲法》。

蘋果日報  20130701

【吳家翔、黃揚明╱台北報導】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晚在中國國台辦安排下,在廣東深圳首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見面。張強調,歡迎台灣各黨派積極參與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和平發展的進程,「只要共同維護一中框架,和平發展,大陸都願意積極交流。」謝則說,有差異的政黨、有敵意的團體,更需要交流,透過交流才可以降低敵意、增加了解,減少誤會。……

綠委林淑芬質疑,從謝長廷此行可看出共產黨和民進黨交流仍是「各自表述」,過去國民黨也是「一路走來,各自表述」,但中國始終堅持一中,根本沒辦法各自表述,「到底謝長廷要表現什麼?可能還是被中共玩弄在股掌之間,有溝沒有通,真的看不清楚!」

【聯合報】2013.07.01  04:18 am
╱特派記者賴錦宏、記者黃驛淵/廣州—台北連線報導

中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昨天在深圳與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見面,並共進晚餐。消息人士指出,這場由國台辦主導的會面,主要談及民進黨現況,以及如何加強民進黨人士與大陸間的交流互動。……

新華社晚間發出的新聞稿,指張志軍歡迎和鼓勵台灣各黨派、各團體、各界別人士積極參與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他表示,只要認同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贊成和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都願同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增進相互瞭解,共同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兩岸民眾福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中央社  2013-07-01  16:25:24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日電)獨派大老、前考試院長姚嘉文今天說,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在香港的言論,已經背叛民進黨,「謝長廷離開民進黨,我就放鞭炮」。

謝長廷的台灣維新基金會在香港舉辦「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發言,經部分媒體報導,引起民進黨內反彈。

儘管謝長廷昨晚發聲明澄清媒體報導是「惡意的扭曲」,但此事已在綠營發酵;民進黨中央今天湧進許多抗議電話,有人要求謝長廷「退黨」,有人質疑謝長廷立場到底為何,黨中央有必要說清楚。

姚嘉文接受電子媒體訪問時也表示,「很多人在講,民進黨應該要清黨」。姚嘉文指出,謝長廷為民進黨黨員、中常委,講的話和立場與民進黨不一樣,傷害到台灣人民利益;「謝長廷離開民進黨,我就放鞭炮」。他進一步說,謝長廷整個活動性質、全部言論加起來,已經背叛民主進步黨;不論以後怎麼修改,謝長廷講服貿協議對台灣有利、或者應該放鞭炮這一類的話,是完全背叛民進黨。

前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則在臉書表示,「誰人不知,人家『讓利』,目的是要『奪本』?」

轉往中國大陸深圳拜訪台商的謝長廷,澄清服貿協議談話爭議表示,他的原文是說「如果這個協議對台灣這麼好,那應該是要放鞭炮才對,怎麼是會有這麼大的反彈?所以這其中一定有資訊的誤差,而這就是交流失衡的結果」。謝長廷說,他講的是問句,媒體報導的顯然不是他的意思;被斷章取義。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371 18:45
記者林修卉/台北報導

……姚嘉文還說,他無法接受謝長廷提及的「兩岸共源同文」,兩岸不是共源,而且共不共源與一國或兩國沒有關係,像美國與英國關係就是如此。他認為,謝長廷講話的口氣,很像共產黨在講話一樣!

中國評論社  2013-07-01 17:06:40

中評社台北71日電(記者 黃筱筠) 針對謝長廷與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共同在香港舉辦“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今天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謝長廷這次表現可圈可點,有守住原則,也也表達立場。中國大陸派出的智庫也相當具有代表性,民共雙方要習慣彼此的差異性,而這些差異性是代表台灣相當部份的聲音。

曾於6月中旬赴大陸出席“北京會談”的洪智坤表示,香港研討會雙方達成三點共識,這三點共識中共要的和平發展,增進交流;謝長廷要的兩岸人民共同的利益,三點共識融合這些原則,但進展不大。……

中國評論社  2013-07-01 15:16:07

中評社台中71日電(記者 鄧木卿) 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在香港與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合辦研討會,有關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說法受矚目。深綠的台灣中社社長、逢甲大學都市計劃與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劉曜華今天砲火猛烈,抨擊謝長廷曾擔任過重要黨公職,卻沒有經過查證,就草率提出所謂的30%讓利,他要問謝,數據誰提供?如果屬實如何算出?如果謝不說清楚,算失格,會嚴重影響基層對謝的支持度。……

劉說,謝長廷說,兩岸兩會簽署服貿協議前進行過560次工作會議,台聯和民進黨“立委”怎都不知道,謝怎麼會知道?他說,即使知道是誰提供這數據,謝長廷是不是該更具體的解釋,既然那麼明確的讓利,是哪些行業會讓利?哪些行業被衝擊?政府又該提供哪些配套措施去彌補?

劉曜華說,最令他不解的是,謝長廷為何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說過“亞洲命運共同體”再說一遍,而且把這句話捧得好像是多麼了不得的事,劉曜華認為,大陸還未放棄武力攻台,在外交上也處處打壓台灣,這算是所謂的亞洲命運共同體嗎?……

中國評論社  2013-07-01  16:22:19

中評社台北71日電(記者 鄒麗泳)  針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談話在綠營內部引發爭議,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今天在深圳受訪時表示,他講得很清楚,他的原文是說“如果這個協議對台灣這麼好,那應該是要放鞭炮才對,怎麼是會有這麼大的反彈?所以這其中一定是有資訊的誤差,而這就是交流失衡的結果。

謝長廷辦公室發布新聞稿指出,談及放鞭炮說,謝長廷表示,他講的是問句,媒體報道的顯然不是他的意思,但沒有關係,當資訊太快,就被斷章取義,他也特別感謝在場媒體有正確的報道。……

台聯青年網(Tsu Youth)  2013.07.01

馬政府偷偷摸摸與中國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一旦服貿協議生效,正如木馬屠城,中國將加速吞噬台灣!

主辦單位:台灣社
引言人:張炎憲 (台灣社社長)
與談人:黃天麟 (台日文化經濟協會會長)
林向愷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時間:77 (下午200 ~ 430
地點:台灣國際會館(台北市南京東路21254樓,近松江南京站7號出口)

● 傅雲欽評註《林向愷一面放鞭炮,一面乘木馬》

剛看到學者兼政客林向愷跟著謝長廷去對岸參加「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轉眼又看到林向愷過幾天要在台灣參加台灣社主辦的「服貿協議,木馬屠城」座談會的消息。座談會的通知上說:「馬政府偷偷摸摸與中國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一旦服貿協議生效,正如木馬屠城,中國將加速吞噬台灣!」一副準備向木馬開戰,慷慨激昂的樣子。

奇怪!謝長廷為服貿協議,向中共老大哥放鞭炮時,林向愷就在旁邊。林向愷怎麼還敢加入台灣社對抗「木馬屠城」的戰場呢?台灣社的社長張炎憲,你眼睛被屎糊住了嗎?你請來對抗「木馬屠城」的戰將林向愷,只是分身,他的本尊和謝長廷的本尊也都在木馬裡面啊!林向愷當謝長廷跟班,一面放鞭炮,一面乘木馬,游走兩岸啊!

請問張炎憲,辦這個座談會的,是你的本尊,還是分身,你的本尊在哪裡?

中央社  2013.07.02  19:49:52

(中央社記者卞金峰桃園機場2日電)……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結束香港及深圳行程返台。他說,這次有創新及突破,是相當成功圓滿的一次論壇,協辦單位的中國社科院的台灣研究所所長公開說這次很成功,且在媒體前再次肯定。

謝長廷指出,像昨天去看台商,這20年來,沒有民進黨的黨職人員可以去公開關心台商,因此,中間存在很多誤會,不能服務選民,也不能服務選民的家屬,這次堂堂正正去台商的協會座談,聽取他們的聲音,由大陸官方陪同安排,這是很大突破。

謝長廷說,自信積極跟對岸交換意見,雖然不是一下子有共識,但說出自己的主張想法,像以前說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都是在台灣講,這次是去大陸跟對方講,兩岸政治分治現實,是根源歷史問題,應回到歷史的現實,承認兩岸的憲法現狀,是最自然,變動最少的方法。

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  2013-07-02

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一行今(2)日下午結束香港、深圳行程返回桃園國際機場,立法委員陳歐珀、趙天麟、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莊瑞雄議員、台北市議員阮昭雄、新北市議員江永昌、前議員廖筱清、桃園縣議員廖輝星、邱素芬、梁新武等,以及許多熱情支持的民眾到機場歡迎謝長廷一行返台。……

總結此行,他認為有三個突破:第一、過去民進黨的黨職人員要去見台商,台商其實是緊張猶豫的,雖然在感情上有交流,但被政治所阻礙,台商也是我們的選民,我們卻不能服務我們的選民。而這次可以在陸方官方人員安排下,與台商協會交談,這是一個突破,證明我們也可以處理問題。

第二,自信積極和對方交換意見。就敏感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來談,這些在過去是禁忌,但這次在演講中或私下都可以正式來談。……。

第三、表達台灣民間的意見。這次也有向對方表達台灣的人民對「政治一中」是相當的焦慮,認為「政治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會併吞台灣。……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201372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37

蘇貞昌謝長廷很早就告訴他會有這趟香港行,他也肯定此行是台灣以積極、自信態度與中國交流的具體展現,相信中國這次也聽到來自台灣的不同聲音。

他說謝長廷有關兩岸的主張在該黨內有不同意見,而他做為黨主席希望不同意見都能在黨內討論。

謝長廷除了受中共認可的"憲法一中"立場在民進黨內未獲廣泛支持外,其此行有關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一段說法,也引起了黨內的批評。……

謝長廷在其說法受民進黨內部批評後則說他有關放鞭炮的說法是問號,是反諷
蘇貞昌對此一"放鞭炮"說法則為謝長廷緩頰說,謝長廷已多次聲明不是這個意思,希望大家不要在這句話上面打轉。……

李蔚
想想論壇  2013.07.03

……如果謝長廷廈門、北京的「調酒之旅」,還是中方對他「聽其言、觀其行」的「資格考」的話,這一次的香港研討會,意味著謝長廷已經得到中方的許可認證,成為中方和民進黨至少一部分人在檯面上被認可的溝通對口;當然在中共研究的語境裡,這樣的「對口」,也意味著輸送統戰利益的渠道。……

在謝長廷「搶先」發言的內容裡,有一段話直接點出了在現今「國共架構」下的兩岸交流方式所產生的問題:「所謂一中各表,在實踐的過程中往往只有一中,各表往往消失......民眾看在眼裡,這樣的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國和國。」

接著上台的余克禮,一開始並沒有按照準備好的稿子演講,而是先脫稿回應了謝長廷的講話。最讓余克禮不得說的,是中方「協辦」這場會議的大原則:「贊同兩岸通過溝通,最終走向統一......這是我們這一次能和謝長廷董事長共同舉辦研討會的根本原因。

在現場聽到這裡,筆者一度有些迷惑:謝長廷一開始就宣示「接受一中原則等同台灣被併吞」;但中方卻也旗幟鮮明的,一開始就揭示原則:促成兩岸最終的統一,是支持這場會議的根本動機;對於謝長廷再三闡釋的「憲法各表」,余克禮和另一位中國涉台學者黃嘉樹也再三回應中方不可能接受。兩造堅持的原則南轅北轍,這場會議還要怎麼「研討」下去?所謂的「中國/維新平台」,將來要怎麼運作下去?……

中共的目的都在於讓對手「上桌談判」,因此願意在原則問題上暫時略向後退。只求先和對手接觸,打開統戰的破口,先逐步滲透,等到時機成熟,布局完成,佔上優勢後再收網,並且回到向來的強硬原則,要求對手屈從他的意志。

「九二共識」就是最好的例子:黃嘉樹在圓桌論壇上說得清楚,中方從來就沒有承認「一中」可以被「各表」。但兩岸政府最終還是達成了某種諒解,讓會談可以進行下去,從李登輝時期跳接到馬英九政府,雙方簽署了二十項協議。但在達成二十項協議之後的今天,中共的言談從原本忍耐國民黨「一中各表」,到現在要求「一中框架」,口徑統一的背後,代表的就是「政治收網」。

在中共這個成立了超過一甲子的政黨裡,不難找到更多這樣的歷史案例。比「一中各表」更著名的,就是國共內戰期間,毛澤東用「新民主主義」吸引了大批被稱為「第三勢力」的知識份子站到共產黨這邊來。第一屆全國政協參加者也確實都是當時中國一時之選。但一屆政協設計的體制持續了多久呢?「人民民主專政」不旋踵就完全取代了「新民主主義」。更重要的是,當年站到共產黨這邊的知識分子下場如何?

有這麼多歷史教訓在前頭,如果還要想像自已能夠僅僅施些巧勁就轉動中共,或許要先惦量惦量自己的聲望,是不是超過當年如張東蓀等一派民主人士;或者自身擁有的政治實力,有沒有超過當年的李登輝領導的台灣中華民國政府?……

但為了求香港論壇成局,身為一個民進黨員,謝長廷仍然做出重大退讓。也就是「台灣前途決議文」中關於「住民自決」的部分,在整個兩天的議程中,至少在公開發言的部分筆者完全沒有聽到。

也就是說,謝長廷陣營只取了決議的前段承認「中華民國憲法和體制」的部分,而它有意無意略去的部分,就是中國面對台灣、香港、圖博和東突問題時最不願意面對的部分:住民自決。……謝長廷無可迴避的問題是:為了成就「中國/維新平台」,是不是要放棄台灣前途決議文中「住民自決 」主張?

或者可以再認真思考下一個問題:如果放棄了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後段,而只取前段。這樣一來,如果把謝長廷和馬英九連戰吳伯雄擺到一起,前者還有可以清晰可辨認的面貌嗎?或者,面對台灣人民,說的就是全文;面對共產黨,就只剩前一半?一隻蝙蝠,你問它究竟是鼠還是鳥,它會怎麼回答?……

● 傅雲欽評註《政治蝙蝠謝長廷的兩面性》

政治蝙蝠如謝長廷之流,有兩面性。在鳥與鼠的爭戰中,它遇鳥裝鳥,遇鼠裝鼠。

對政治蝙蝠而言,生存第一,尊嚴不重要。利益優先,理想擺一邊。

政治蝙蝠遊走兩邊,通常能左右逢源,但也可能因投機過度,變成過街老鼠。

中國評論社  2013-07-03  00:34:37

中評社高雄73日電(記者 周敏煌)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和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共同在香港舉辦論壇,黨內同志評價不一。民進黨創黨黨員、前“立委”尤宏2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他實在想不出反對謝長廷的理由,謝與中國接觸為民進黨試水溫,是個先驅者。“先驅者”有可能變成“犧牲者”,等於在為民進黨重返執政盡一分力。

尤宏表示,台灣與大陸靠這麼近,不接觸行嗎?不接觸就會讓國民黨專美於前,變成它的專利。謝長廷願意挺身而出,到香港去試試水溫,雖然部分政治議題還是各說各話、各自表述,但已經踏出第一步,一方面了解對方的想法,一方面讓共產黨了解民進黨不是國民黨口中講得那麼可怕,爭取以後民共可以對談的空間,算有正面效果。……

他強調,台灣經過這幾十年的民主選舉,國民黨和民進黨支持者相差無幾,最關鍵的是中間百分之廿幾的中間選民,裡面也包含了幾十萬名的台商。謝長廷到深圳和台商座談,讓台商知道民進黨也關心他們的權益,也在經營台商這一區塊,將一面倒的頽勢扳過來,這算是一個突破。

尤宏說,中國崛起,台商到大陸爭取經濟利益,天經地義。兩岸接觸促進大陸的經濟發展,也對台灣有利。但在爭取經濟利益的同時,台灣也在反饋民主、自由、人權。很多陸客到台灣旅遊時,晚上9點就是要趕回旅舍看政論節目,享受台灣言論自由的氛圍,顯見台灣和大陸在經濟發展與民主體制上發生了互補作用。

童振源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373 10:37

在大陸國台辦的協助下,前行政院院長謝長廷所屬的維新基金會在香港與大陸智庫舉辦研討會,並到深圳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及台商見面,其意義絕對不僅是鋪陳民共對話與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嘗試建構兩岸長期穩定互動的新模式。謝長廷路線不僅獲得大陸官方的祝福,民進黨蘇貞昌主席也肯定謝長廷展現積極自信與中國交流,國民黨籍的台北市長郝龍斌也跟進論述。謝長廷路線有機會成為紅綠藍三方都可能接受的兩岸共識。……

【聯合報╱社論】2013.07.03 02:04 am

謝長廷像是一名正在拔牙的牙醫,台獨這個蛀牙已經被他的鐵鉗搖得鬆動起來;現在,這顆蛀牙已然失去了功能,只是仍然佔著牙床的一隅,但已可預見它遲早必將脫落。

謝長廷繼在去年十月的「開展之旅」中會見當時的國台辦主任王毅後,又借香港座談赴深圳會見現任的張志軍民進黨內雖然對他頗有批評的聲音,卻顯然已無可能將謝長廷步步升高與拉大的動作當作黨紀事件來處理謝長廷不太可能如當年主張「大膽西進」而遭民進黨逐出的許信良,他儼然希望將自己塑造成民進黨的連戰

就國際、兩岸及台灣內部的大勢來看,台獨皆已是「不能再走的回頭路」(蘇貞昌語);因此,台獨議題在台灣也愈來愈成為民進黨內部鬥爭的「溢出效應」,已是一個假議題。

其實,真正在拔牙的是北京當局,謝長廷則是北京手中的那一把鉗子。只要謝長廷能維持他的轉型議題不致熄火,而民進黨也無法逐出謝長廷,那顆台獨牙就必將愈來愈鬆動。接下來,如果那顆台獨牙脫落了,民進黨尚有重植新牙的機會;但如果那顆台獨牙只是愈來愈搖得厲害,卻始終佔著牙床不肯脫落,那就連重植新牙的機會都會喪失,這才將是民進黨的惡夢。

台獨議題當下成為民進黨的內鬥題材,可分兩個層次:一、是基本教義派與轉型派的鬥爭;二、是二○一六總統大選,蘇、蔡二人的鬥爭。基本教義派如姚嘉文等的見解,其實對內外大局已無關痛癢,倒是蘇蔡二人的總統候選人之爭若阻礙了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則必將是蘇蔡兩敗俱傷的下場。而若因此轉型失敗,民進黨倘不是二○一六無法勝選,就是即使僥倖勝選亦沒有主政治國的憑藉。這應是民進黨內所有派系的共同見解,而謝長廷也正因如此才能愈搞愈火熱,黨內迄今無人能叫他閉嘴或逐他出黨。

謝長廷此行不但公開倡議中華民國憲法,且在與張志軍的閉門會談中再提「憲法一中」;這應是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根本基準。謝長廷的「憲法一中」迄今尚無穩定的論述。試撿拾拼湊起謝長廷一再變動的說法,他目前的看法似乎可以說是「主權相互涵蓋/治權互不隸屬」;這應可視為回到「憲法一中」的基準,已與馬政府主張的「一中各表」沒有區隔。

謝長廷面臨的困境,正在於他的「憲法一中」必定會走上「一中各表」的結論,無論他承不承認。倘係如此,他一方面仍會遭遇獨派的反對,而這種「抄襲國民黨」的格局也不易贏得中間選民的讚賞。在這樣的困境中,其實謝長廷應當運用他目前較其他人更大的自由揮灑空間,根據「憲法一中」,將兩岸關係提升至本報所倡的「大屋頂中國」之高度;這樣的論述體系,就可超越「一中各表」(升級版的一中各表),亦即可以超越國民黨,將兩岸論述推向一個更高更大的新境界。

其實,「憲法一中」與「大屋頂中國」,是同一命題的兩個層次。以謝長廷的處境,他不論是主張「憲法一中」或「大屋頂中國」,在黨內遭遇的攻擊都是一樣的;但是,若能將兩岸論述提升至「大屋頂中國」的高度,這就不是抄襲國民黨,而是一舉超越了國民黨,將有重劃藍綠政治版圖的可能性。

「大屋頂中國」這一個主張,正是馬政府不敢輕易碰觸的命題,也是北京不願輕易開啟的空間,卻正是謝長廷這樣具有較大自由度的新入局者可以領導倡議的題材。謝長廷只要不脫離「一中框架」或「憲法一中」,且能說得「合情合理」,他其實可以將黨內獨派留做最後一個嘗試說服的對象,只要讓兩岸有心人都覺得「合情合理」,他即不無可能操持了兩岸「議題設定」的主導權。

「憲法一中」及「一中框架」均苦無「連結點」,而「大屋頂中國」正是謝長廷能對現行架構提出補正的元素;倘若如此,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轉型,或許就能找到一條超越國民黨──青出於藍勝於藍──的道路,引領兩岸所有「非台獨」的勢力進入新思維。

謝長廷若以「大屋頂中國」為取代的新牙,則台獨這顆蛀牙的動搖與脫落將更是順理成章。

【聯合晚報╱記者林敬殷/專訪】2013.07.04 02:58 pm

已退黨的前立委沈富雄下午將參加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他直言,民進黨新的中國政策,既要「人民能接受、對岸能忍受、要和國民黨有區隔」,根本不存在。……

他認為,台灣人民的選擇是很清楚,即是要「獨立自主」,或說是「台灣意識」。他直言,不明講台灣獨立的台灣主體性,國民黨其實也有,民進黨不應汙衊國民黨沒有這一塊。台灣民眾知道法理台獨是做不到,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維持現狀,就這一點,國民黨的理論基礎是背離民意的,相反的,民進黨主張是符合主流民意的。

不過,沈富雄強調,「用國民黨處理兩岸關係的方法,老共才會跟你談,用民進黨的(方法)老共不會理」。因此,國民黨應該跟人民坦白,這也是中共的底線,也就是92共識、一中各表,而且中共現在也勉強同意,只是說,這是處理兩岸關係,不是對外關係。

「民進黨的空間很少」,沈富雄用一個平面幾何解釋,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就像是相切圓,92共識就好比相交圓,從相切到相交中間沒有模糊空間,因此,他認為,何妨民進黨對中政策「向國民黨靠攏」,兩個黨來比內政,誰比較得民心,讓獨立黨去當黑臉面對老共。

沈富雄說,民進黨要想清楚,是要以執政為目標,還是追求人民長遠利益為目標,這兩者是矛盾的,這也是為什麼他認為民進黨要回答「本黨(民進黨)的存在價值是什麼?本人的從政目的是什麼?」而不是台灣的對中政策,因為兩岸的核心價值從來沒改變。……

新頭殼newtalk 2013.07.04 符芳碩/台北報導

……新頭殼《星期話題》節目今(4)天邀請董立文曾建元兩位教授,一同討論謝長廷舉辦座談會後對民共兩黨的影響,以及綠營接下來應如何面對中國。董立文說,民進黨此行最大的收穫,應該是了解了北京對民進黨的底線,即是中國社科院台研所長余克禮所說的「憲法各表既不足夠、也不現實」,讓民進黨了解到中共的想法是要民進黨「更進一步」。

董立文說,謝長廷身為民進黨重要人士,香港會談自然具有重要意義,而謝長廷目前要面對的兩大問題,一是面對中國要求的「更進一步」,是否要接受「一個中國」的框架,二則是目前民進黨內雖然不反對與中國交流,但兩岸政策仍莫衷一是,「黨內不缺主張,但缺共識」,謝長廷已走出與中國交流的第一步,如何整合黨內主張成一個共識,將是接下來的問題。

對於謝長廷與中國交流的底線,曾建元指出,就是中華民國憲法,讓兩岸都正視彼此既有的憲法秩序。雖然余克禮隨後回應,中共從來沒有承認九二共識意涵,「一中從來沒有各表」,自然憲法也不存在各表問題,但謝長廷的見解很有創意,若民進黨願意,未來可以有空間在這個基礎上對話,這個說法也承認了台灣的法律秩序是確實存在的。

主持人詢問,若跟中國交流都需要有「一中」的框架,台灣主體性會不會受到模糊?董立文認為,任何主張都要有所目的,當初謝長廷的「憲法一中」是為了勝選,「我不贊成這種出發點」,兩岸關係應該以台灣全體的利益出發,再和勝選的概念取得平衡,再者而言,「若台灣兩大政黨都在爭取中共的信任,這對台灣的整體利益是相當不利的」。

曾建元透露,謝長廷曾向與會團員表示,中國「不希望謝長廷71日出現在香港」、「不要與本地民主派接觸」,最後謝長廷也確實在71日前往深圳,而其餘一些團員在71日參與遊行時,態度也較低調。

不過,這次座談會謝長廷也在建議下邀請了華人民主書院校長、徵普選總召鄭宇碩教授與會,期間遭受到中共極大反彈,「甚至想降級、取消本次會議」,雖然這在謝長廷意料之外,但他仍力爭讓鄭宇碩出席、發言,鄭宇碩也在會議上從中港台三方表示香港的立場,要台灣支持香港民主化、要中國落實一國兩制,這樣台灣人才能相信中共的政治承諾。

董立文說,這就是和中國交往需要付出的代價,無論台港、甚至外國,都必須遵守「不准干涉中國內政」、「不准接觸中共不歡迎的人物」等規定,民進黨必須要弄清楚與中國交流的目的,而不是一味迎合共產黨,因為迎合是沒有回頭路的。他強調,和中共交流並非一定得言聽計從,而應討價還價、想清楚怎樣打交道。

最後主持人詢問,若要跟中國交流,可以將台灣主體性讓步到什麼程度?董立文說,不應該有這樣的思維,如果交流是雙方都需要的,就應該要互相尊重、對等,應思考「我讓步到什麼程度、對方也應該讓步到什麼程度」。

曾建元則認為,在主體性上,台灣可以保有的底線就是台灣既有的、由人民決定的憲法秩序,這點雙方都應該要相互尊重。

富權
澳門-新華澳報  2013.07.05

作為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的「華山會議」,在因為必須配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攻防戰」而曾作延期之後,終在昨日開幕,並舉行其主題為「台灣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的首場會議。由於是閉門會議,民進黨中央總部文宣部只是發出蘇貞昌主席的開幕詞,中國事務部則發出一則簡單的新聞稿,「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的會後發言也只是對會議情況進行概括性的介紹,而會後幾位與會者的談話也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並未全面表述會議的情況,因而很難看對昨日的首場會議作出全面的分析,但畢竟也可「管中窺豹」看出一點端倪。

本來,在五月二十五日的民進黨全代會上,有高志鵬、蕭美琴、林佳龍、吳秉叡、陳亭妃等中青代「立委」黨代表提案,建請黨中央舉行「中國政策辯論」,籍由擴大黨內參與,廣納各方意見,以凝聚黨內對大陸政策的共識,就像一九九八年那樣,經過「中國政策大辯論」,在各種意見中求同存異,達成「強本西進」的共識,調整黨的大陸政策,為民進黨執政打好基礎。但受到會場租借時間已到的客觀因素限制,及黨主席蘇貞昌「未有準備好」的客觀因素制約,而裁示將之交友中執會處理。不過,可能是面對黨內強大的意向壓力,蘇貞昌不得不正視並面對「中國政策辯論」的黨內訴求,因而決定由「中國事務委員會」出面,對大陸政策進行黨內討論,並吸收黨內其他人士甚至是邀請藍營人士參加。因為會議舉辦地點的中央黨部位於華山商務大樓,因而將之命名為「華山會議」。

「華山會議」的性質和舉行方式,與「中國事務委員會」十分相似。實際上,本來謝長廷等人當時建議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是一個推動及執行民共交流的平臺,及對大陸政策進行討論並達成共識,為民進黨中央調整大陸政策提供決策參考的具實質權力的合議機構,但後來卻蘇貞昌弄成了一個「清談神仙會」。而引發這個「華山會議」的「中國政策辯論」黨代表提議,本來也是主張通過辯論取得共識,作為民進黨調整大陸政策的依據,但「華山會議」卻變成了「清談會」。這從「中國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的定位就可看出,只不過是將「中國事務委員會」幾名委員的清談,「擴大」為有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諮詢委員、中常執委、「立委」、前政務官、專家學者、黨內各界意見領袖、中央黨部幕僚等參與的「清談」而已。

實際上,鄭文燦昨日的會後說明就表示,「會議雖無辯論之名,但由於採閉門會議,每位與會者都能暢所欲言,效果比辯論還好,每場會議將不預做結論,而是將各界寶貴的意見完整的提供給中國事務委員會參考。」由於不是辯論,就難以在各種觀點中進行比較分析,更無法透過求同存異而取得共識。

更值得注意的是,蘇貞昌的開幕詞,也為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定了位。住就是《台灣前途決議文》仍然是民進黨的核心思維,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必須要和國民黨有所區隔,不必和國民黨去競爭北京的支持。這將可能會令希望調整帶來政策的黨內中生代失望

其實,蘇貞昌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仍然是民進黨的核心思維之說,也不符合事實。本來,民進黨當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就是希望能以「後法優於前法」的原則,以承認「中華民國國號」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來凍結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台獨黨綱」。這一來是為陳水扁參選「中華民國總統」提供正當性,二來是為了消除部份選民對「台獨黨綱」的疑慮。這個策略調整是成功的,再加上國民黨陣營分裂參選的原因,而實現了民進黨夢寐以求的「政黨輪替」。

但在後來,在游錫堃擔任黨主席時,堅持要制訂《正常國家決議文》。盡管此舉遭到擔心將會影響其「總統」選情的謝長廷的反對,而陳水扁也因擔心將會令民進黨失去政權而作出協調,「拿」掉了其中一些「獨」味更為濃重的文字,但在經全代會通過之後,按照「後法優於前法」的原則,及《台灣前途決議文》凍結「台獨黨綱」的前例,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及「國家」定位,已由不再提「中華民國」,而是通篇都是「台灣」,並主張「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及「台灣應廣泛參與國際社會,並以尋求國際承認、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為奮鬥努力的目標」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取代了《台灣前途決議文》。因此,蘇貞昌嘮嘮叨叨地聲稱民進黨的核心價值是《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有違事實的,也是對游錫堃的不尊重。

民進黨內中生代正因為是看到了這一點,認為必須掙脫《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束縛,並趁勢調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一些論述,希望能透過大辯論方式凝聚黨內對大陸政策的共識,並制定《台海人權決議文》,再依據「後法優於前法」的原則,以較為中性的「人權」議題來作為推動民共以至是兩岸交流的前提條件的《台海人權決議文》,來「凍結」《正常國家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和「台獨黨綱」。

既然蘇貞昌堅持《台灣前途決議文》,也既然蘇貞昌所倚重的邱義仁堅持「台獨神主牌」,更既然「華山會議」只是討論不搞「辯論」,更不會尋求共識,那麼,「華山會議」就只不過是一次「擴大」了的「清談會」,難以推動民進黨調整大陸政策。

但世事無絕對。正如台灣輿論所指,「華山會議」存在著蘇貞昌所代表的「台獨」派,蔡英文所代表的中間派,及謝長廷所代表的務實派三條路線,在討論深入之後,難免會引發「蝴蝶效應」,擴大為全黨的爭論,並因為蘇貞昌的「台獨派」和謝長廷的「務實派」對立情況嚴重,而被廣大黨員認為皆不可取,因而寧願取納蔡英文的中間派觀點。既在理論上守住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又在實務上採取一些調整措施。就像古今中外的一些具有里程碑式或轉折性意義的重要會議那樣,從開頭的固守既有目標或保守傾向,經過激辯而有所突破那樣。

其實,即使是蘇貞昌自己,也已有所鬆動。實際上,在對待謝長廷在香港舉辦「紅綠論壇」一事的態度上,他就經歷了從批評到肯定,甚至還為謝長廷的「燒鞭炮說」緩頰的調整過程。而他現在的堅守「台獨」立場,只不過是在爭取連任黨主席及勝選「總統」黨內初選時,因為遭遇謝長廷和蔡英文的狙擊,而必須爭取黨內「獨」派及「扁系」等各派系的支持的自然反應而已。一旦闖過黨內的這兩大關口,而必須面向全體選民之時,可能還是會調整其大陸政策的。畢竟,他在二零零六年擔任「行政院長」時,在蔡英文副院長的配合下,推出了一系列調整大陸政策的措施,因而被人喻為「蘇修路線」。這個「修」字,就是「修正」民進黨尤其是陳水扁的大陸政策之謂也。

林濁水
【鄉巴佬異藝錄】二十五
想想論壇  2013.07.05

雖然謝長廷難以接受,但在香港「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閉幕會中,謝的核心主張「兩岸憲法各表」還是不意外地被與會的中國學者嚴格批評,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甚至說憲法各表是在「製造問題」,這使得謝希望香港會談達到憲法各表的的共識以「創造歷史」的期待幻滅了。

拒絕憲法各表,中方的解釋是憲法各表就是在搞「兩個中國」,中國絶對不能接受。非常湊巧,才上個月中,施明德透過紀念泰源烈士也拋出了兩個中國議題並引起一番爭論;謝香港會後的74日,民進黨舉辦華山會談,討論中國政策,自然也觸及了兩個中國問題。事實上被拿來做當前政策主軸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目前國號是中華民國」,實際上就是兩個中國的色彩。

目前在台灣,台獨的支持者已經到達6成,而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目前國號是中華民國」的還要更多。台灣,很多人堅信兩個中國比台獨可行真的嗎?得好好探討一下。

兩個中國比台獨可行的說法,恐怕是受了<維基百科><兩個中國>條目的影響。

1950年代後,美國的確就有人提到「兩個中國」,維基也舉了一些1950年代中國毛周反對兩個中國的言論,但維基就據以進一步認為「1950年代,新的國際形勢下,美國出於對亞太安全的考慮,肯定了兩個中國的概念」,這是錯的。

自杜魯門發表<韓戰聲明>後,1950年代,基本上,美國的政策一直是「台灣地位未定論」而不是兩個中國。

1951美國主管聯合國事務助理國務卿希克森備忘錄說「能被各國接受的永遠解決台灣問題的辦法目前沒有可能,美國立即目標是拖延時間」。同年國務院說帖認為,在確認台灣是中國一部份;聯合國託管;台灣獨立;交還日本;公民投票,美國難以在五種方案中選擇,所以維持未定論最保險。值得注意的是五個方案之中沒有兩個中國。

國民政府要求美國放棄未定論,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他說,美國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份將使中國代表權問題須立刻解決,而「美國也將失去協防台灣的依據」____美國在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情形下,何來兩個中國?

此後簽訂的舊金和約日華和約台美共同防禦條約都同樣立基於未定論的精神。

怎麼樣處理地位未定的台灣,1950年代美國大抵只在摸索期,也因此解決方案的用詞並不精確,例如杜勒斯兩個中國雙重承認都曾提過,但依魯斯克回憶錄,杜勒斯所謂雙重代表兩個中國,其具體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和設置台灣共和國」。

經過摸索,到了1950年代末,美國民間智庫明顯傾向一中一台,1959人才濟濟的「康隆學社」應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之請提出<康隆報告>,建議公民投票和一中一台。此後美國和國際社會都受到這報告影響。

國際這一個態度明朗化的趨向,從<維基百科><兩個中國>條目上也看得出來:這條目例舉出的1960年代各國主張差不多清一色是一中一台而不是兩個中國。

直到1970年因為蔣介石堅持不可能放棄中華民國國號,美國才不得放棄一中一台,很短暫地正式推動兩個中國政策,但失敗了。此後,在國際上兩個中國策略遭遇嚴厲的封殺。

1970年底,<中加建交公報>中,加正式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此後,日、美等國全部在跟中國簽的建交公報中跟進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兩中的門就這樣被國際社會共同關閉起來了。

幸運的是由於加,美,日等國並未向中國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留下了台灣人民在兩個中國以外的選擇空間。

在這樣的條件下,美國雖面對了中共壓力,但直到2003從不把台灣的空間講死,從來守住只說不支持台獨而不說反對台獨的底線。

由於各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法上兩個中國己經沒有空間,而公投獨立機會則法理上卻仍未被堵死

然而就如同1971年美國為顧慮到台灣內部蔣介石的認同立場,推動的是兩個中國而不是更有利的台灣獨立一樣;1999民進黨也是顧慮到島內統派的反彈,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接受兩個中國策略

得注意的是,雖然公投獨立機會在法理上仍未被,卻一點也不表示台灣隨時宣布獨立,美國隨時跟著承認,正好相反,在目前的國際條件下,美國對台灣的基本策略是「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1970年之後直到未來相當久的期間內台獨和兩個中國,被國際社會承認的機會同樣不好2003208年間美國被台灣強烈的激進制憲,公投,正名訴求不斷刺激便公開反對台獨。(但幸好後來又回到不說反對台灣獨立的慣例。)

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是1999面臨黨內強大的廢除<台獨黨綱>並承認中華民國國號的壓力,而折衷出來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我恰巧是起草小組成員,堅持縱使國號讓步成「目前為中華民國」,但「台灣主權獨立」立場絕不能放棄,同時,在國際上如死守中華民國國號,將直接對沖一個中國原則,駐外機構非全被趕回來下可,因此我堅持加上國號「在國際上應該彈性使用」的規定。

無論如何,當多數國家挺住,不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份,又都挺住,不願「反對」台獨時,民進黨縱使為內部和諧而接受中華民國國號,也不必搶到國際社會前面去反對台獨廢黨綱。

中國評論社  2013-07-05 00:38:26 

中評社台中75日電(記者 鄧木卿)民進黨新潮流系前台中縣黨部主委沈國榮4日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兩岸不論在經貿、觀光和文化交流,往來愈來愈密切,尤其台灣在經濟上非常依賴中國,民進黨不但不能自外於中國,更應加強雙邊交流互訪。

沈國榮,擔任過2屆民進黨原台中縣黨部主委,屬新潮流系,和陳水扁是台南一中校友,和馬英九是建國中學同班同學,曾擔任陳水扁中部“總統”競選總部主任委員,陳當選時,辦公室曾擺放與扁合照,如今辦公室內卻是擺放和馬英九的合照。……

郭正亮(民進黨前立委)
蘋果日報  20130705  蘋中信

民進黨首場華山會議終於熱鬧登場,黨內大老加上立委踴躍參與,全場座無虛席,長達兩個半小時無人早退,結束時還爭相發言意猶未盡。民進黨將連續辦九場,開場題目「民進黨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原本以為只是討論政黨理想,誰知光是四位引言人的報告,就凸顯出民進黨的基本矛盾:有人強調價值優先,認為不能為了執政,導致價值模糊;有人強調執政優先,認為如果不能執政,理想只是空談。

價值與執政的優先順位之爭,長期以來始終是民進黨內的主要鬥爭。早期有「雞兔不能同籠」之爭,強調民進黨候選人都要具備某些特質,否則寧可落選也不能提名;後來有「議會路線與群眾路線」之爭,群眾派反對公職掛帥,強調街頭抗爭,公職即使在議會表現再好,只要與群眾路線背離,也要鬥爭到底。……

長期以來,民進黨是由兩種人組成,一種人堅信台獨優先,另一種人堅信執政優先,但在中國崛起和美中共管台海之後,「制憲正名」式的台獨,分明已經不可能實現,但民進黨卻始終不曾把台海現實坦白告訴這些獨派選民,結果當年自己教育出來的獨派選民,如今卻成為自己推動兩岸路線轉型的阻力。

連謝長廷都可能挨批,可以想見如果華山會議沒先做好黨內大辯論的氣氛鋪陳,與會者恐怕只是來交差了事而已。即使蘇主席再誠意,表示願意提供舞台讓大家暢所欲言,但因為會議目標不明確、如何結論不清楚、處理差異沒程序,最後當然大家會感到發言結果不安全。

華山拔劍,兩岸茫茫,如何避免茫茫,讓民進黨找出劍指的方向?首要課題,就是先釐清華山會議的性質:到底只是盍各言爾志,聊聊天而已?或者將朝向黨內共識會議,最後將凝聚出黨內共識文件?或者是作為黨內大辯論的準備會議,先整理出主要爭議,然後才舉行正式大辯論?只要蘇主席不給華山會議一個明確定位,恐怕接下來的八場會議,還是會繼續各說各話下去。

中央社  2013.07.08  20:33:03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8日電)……謝長廷傍晚接受廣播專訪,主持人問到,中國大陸社科院台研所長余克禮認為,憲法各表不現實,中國大陸沒領導人敢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各表有被中國大陸忍受嗎?

謝長廷表示,去年10月登陸就已提出憲法各表主張,相關論述早已出書,這次中國大陸派出四大研究台灣機構參與研討會,這樣就是忍受,不忍受就不用來了。

他指出,余克禮是說,不能一說中華民國憲法,中國大陸就立刻接受,這樣想不切實際。謝長廷表示,兩岸需要不斷會談,才可能談是否承認憲法、國號與國歌等問題。……

新頭殼newtalk 2013.07.08 林朝億/台北報導

對於對岸是否「接受」或「忍受」了「憲法各表」,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今(8)日表示,去年10月他訪中時就提「憲法各表」;這次在香港舉辦會議,對岸研究台灣的4大智庫都出席,「這樣就是忍受了」,「如果不忍受,那就不必再來了」。……

自由時報  2013-7-8

〔記者梁偉銘/綜合報導〕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女雙冠軍賽後記者會狀況不斷,除了烏龍火警讓所有人虛驚一場外,中國女將彭帥當眾打斷日本記者的提問,甚至講出「我不能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的說法」,強硬姿態令場面相當尷尬。

日媒首先稱讚謝淑薇,說她是「第一個拿到大滿貫冠軍的台灣人」,並請她談談:「這對自己的國家有何意義?」當兩人交談時,一旁聆聽的彭帥忍不住舉手示意,「對不起,我還坐在這裡,我不能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的說法。」彭帥還表示,雖然網球是體育運動,她們並不想被牽扯進政治,因為運動和政治是兩碼事。……

日前謝、彭接受法新社記者採訪時,謝淑薇認為她與從小相識的彭帥並無「政治歧見」,當時彭帥也回答:「我認為兩岸是否為兩個國家的問題太敏感了,對我們來說,我們不是為政府部門做事,我們之間很單純,我們是好朋友,一起打球,在場上全力以赴,不會去在意國家問題。」……

謝淑薇認為,民主就是要互相尊重,她尊重彭帥的言論自由,「大家應保持開明態度,我不論到日本或中國,都很受當地球迷照顧,希望網球純淨,不受政治影響。」

蘋果日報  2013070818:28

【吳家翔/台北報導】我女網好手謝淑薇與中國女將彭帥搭檔拿下溫布頓女雙冠軍,彭帥在賽後記者會上嗆說不接受台灣是國家,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下午接受鄭弘儀的廣播節目專訪時被問及如他是謝淑薇,該如何回應?謝建議可說:「我是台灣,國名叫中華民國!」謝說,如跟對岸的人說台灣會被吃下去他們會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如說中華民國,他們不會說「中華民國是中國的一部分」

鄭弘儀再問謝長廷,假如他在那國際場合,他會說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嗎?謝長廷說:「台灣是不是主權國家有爭議,因國家未正常化,這東西有爭議」,鄭追問,那這話如何與彭帥的話區隔,因為彭帥也說台灣不是國家,謝回答:「說台灣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就好了。

謝長廷說,兩岸選手合作拿到冠軍是好事情,若兩岸多一點正面的消息可以改變兩岸很多人的觀感,最後卻變成政治討論,讓他覺得遺憾。謝強調,兩岸有一原則就是對等,因此有很多方法可以回答,如「我們若不是國家,你的也不是國家,你們的若是國家,我們的也是國家,兩岸不是對等了嗎?」也可回答:「我們的國家叫中華民國,已建國100年,哪不是國家?」

自由時報  2013/7/8 21:03

〔本報訊〕謝淑薇溫網女雙封后,中國搭檔彭帥卻直言,「不能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對此表示,若他是謝淑薇,會說「我是台灣,國名叫中華民國」!

謝長廷今接受鄭弘儀廣播節目訪問,針對台灣的主權問題,他說,「我們的國家叫中華民國,已建國100年,哪不是國家?」,如跟對岸的人說台灣,會被吃下去對岸會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如說中華民國,他們不會說「中華民國是中國的一部分」。

鄭弘儀又問到,中國社科院台研所長余克禮認為,謝的「憲法各表」不現實,中國沒領導人敢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各表」有被中國大陸忍受嗎?

謝長廷表示,去年10月訪問中國,就已提出「憲法各表」主張,相關論述早已出書,這次中國派出四大研究台灣機構參與研討會,「這樣就是忍受,不忍受就不用來了」。

謝長廷表示,兩岸需要不斷會談,才可能談是否承認憲法、國號與國歌等問題。兩岸有特殊關係、互不隸屬,面對現實,未來下一代才能理解兩岸間的關係。

新頭殼newtalk  2013.07.08 林朝億/台北報導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今(8)日下午接受寶島新聲電台主持人鄭弘儀訪問。對於謝淑薇球伴彭帥嗆聲「台灣不是一個國家」,謝則說,他會說「我的國家叫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但若說「台灣」,台灣是中國一部分會被吃掉

台灣網球一姐謝淑薇與中國球伴彭帥拿下溫布頓女網雙打冠軍,會後面對日本記者提問時,彭帥搶先嗆說,「在我面前,台灣絕對不是一個國家」。

謝長廷今天在接受電台訪問時,對於彭帥嗆說台灣不是一個國家,他說,本來得到冠軍是好事,多點合作、正面的消息,大家就不會那麼對立、猜忌;但轉到政治議題,意識型態、國家、「你是我的一部分」等,整個氣氛就破壞了。……

而主持人鄭弘儀訪問時詢問,為什麼彭帥講這種話時,謝淑薇一時沒有反應,如果換成了謝長廷會如何說呢?謝指出,兩岸應該對等,「我如果不是國家,你就也不是國家」。可以回歸到憲法、現實面說,「我們就是中華民國」,「但我們不代表中國」,因為「代表中國在國際社會會被(嘲)笑」。

主持人追問,「你在這個國際場合會說台灣是個主權國家嗎?」謝長廷答說,「台灣是個主權國家有爭議,因為我們台灣國家還沒有正常化」,「我們台灣國家名字就叫中華民國」。

但鄭弘儀又問,當別人問你從哪來時,你不是說 「I come from Taiwan」,會說「I come from ROC?」謝長廷則說,「是問你從哪裡來,不是問你的國籍。我就說,我是來自台灣」。護照就是寫「中華民國(台灣)」。因為跟彭帥說「台灣」時,會被吃掉,「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但說中華民國時,難道中華民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嗎?

中國評論社  2013-07-09  01:00:10

中評社台北79日電(記者 鄒麗泳)  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8日接受寶島新聲電台主持人鄭弘儀專訪時,被問到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認為“憲法各表”不現實,大陸沒有領導人敢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各表”能被中國大陸忍受嗎?謝長廷回應表示,去年10月第一次訪中時就已提出“憲法各表”主張,相關論述也早已出書。這次在香港舉辦研討會,大陸願意派出四大研究台灣的機構參與,這樣應該也能算是忍受他的論述,如果不忍受就不用來了。

另外,台灣網球選手謝淑薇在溫布頓女網雙打奪冠後,其大陸籍搭檔彭帥受訪時表示不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謝長廷認為,海峽兩岸選手應多一點合作、正面的消息,大家就不會這麼對立和猜忌。本來得到冠軍是很好的事,但是一轉到政治議題或是意識形態,政治就把整個氣氛就破壞了,這樣是很可惜的。

鄭弘儀進一步詢問,如果換作是謝長廷在現場,會如何回應?謝長廷建議說“我是台灣,國家的正式名稱叫“中華民國”

謝長廷強調,如跟對岸的人說台灣會被吃下去對岸會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如說“中華民國”,他們不會說“中華民國是中國的一部分”。他指出,我們就是“中華民國”,在國際場合,“一中各表”會有衝突,應該說兩個都合法,分別治理,互不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我們要面對現實,我們的下一代才會了解兩岸關係的問題。

中國時報 20130709 05:40朱真楷/台北報導

謝長廷昨日接受廣播專訪時,對於彭帥一席「不接受台灣是國家」的說法表示,海峽兩岸的選手多一點合作、正面的消息,大家就不會這麼對立、猜忌。尤其,得到冠軍本來是很好的事,但是一轉到政治議題或是意識形態,就會把整個氣氛都破壞掉,這是很可惜的事。

主持人進一步追問,如果換作是謝本人在現場會如何回應?謝長廷說,他會強調「我是台灣,國家的正式名稱叫中華民國!」因為,如果說台灣是中華民國,對方就不會說「中華民國是中國的一部分」

謝長廷解釋,在國際場合中,「一中各表」的說法會有衝突,所以應該說兩個都合法,只是分別治理、互不隸屬,依照憲法則有特殊關係。

但主持人進一步詢問,日前謝長廷前往香港舉辦論壇時,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明確表示大陸沒領導人敢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換言之,謝主張的「憲法各表」是否無法被中方「忍受」?

對此,謝長廷強調,去年十月他首次訪中時就已提出「憲法各表」主張,相關論述也早就集結出書;如今,他在香港舉辦研討會時,大陸也願意派出四大研究台灣的機構參與,「這樣應該也能算是忍受我的論述,如果不忍受,就不用來了嘛!」

蘋果日報  2013070912:25

【張麗娜/台北報導】台灣網球好手謝淑薇與中國選手彭帥搭檔贏得女網冠軍,也掀起中國與台灣主權定義問題。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今在噗浪上表示,「海峽組合溫布頓得冠,本是好事,彭帥一句政治化語言激起公憤,謝淑薇要如何反應才對?恐怕各派又有一番爭執,這就是我們這一代留給年輕人的包袱,講台灣怕被罵台獨,講中華民國又怕被台獨罵,其實,我來自台灣,正式國名叫中華民國,但不是代表中國的政府,國名的英文可音譯或解釋是中華,只要照現狀教育也沒問題,讓年輕人有國旗可拿有國家可以愛。

謝淑薇與搭檔彭帥勇奪溫布頓女網雙打冠軍,但在賽後記者會時,當一名日本記者問謝,「這對自己的『國家』有何意義?」沒想到竟遭彭帥當場打斷,甚至直言「我不能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的說法」,意外引發兩岸政治議題。謝淑薇事後則在臉書聲明,自己不跟大家玩政治遊戲,「運動歸運動」。

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  2013-07-09

影子政府召集人謝長廷今(9)主持廣播節目「有影上大聲-長仔限時批」時表示上週前往香港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合辦「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目的就是要為民進黨、為台灣找到出路,打破一般人對民進黨執政保守、鎖國以及逢中必反的刻板印象。謝長廷表示,要去找到一條路、一種政策能讓人民安心,也能保護台灣主體性,同時讓經濟和平發展,他認為對台灣最好的兩岸政策就是要讓台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以及中國忍受。

謝長廷指出,他是為了找出路、要解決問題所舉辦的政策論壇,並提出憲法各表作為共同基礎,有人質疑對岸是否有接受,謝長廷認為對岸不需要接受,只要忍受就好。他去年訪中提出「憲法各表」,今年還到香港舉辦論壇,對方就是有忍受才會來參加,所以代表這是在可忍受的範圍內。謝長廷表示,其他的前輩若有更好的政策能帶領民進黨、帶領台灣走得出去,而對岸也能忍受的話,並不一定要用他的主張,他的行動是讓台灣以及民進黨多一種選擇。

針對昨日謝長廷接受電台專訪,主持人詢問關於台灣的謝淑薇跟來自大陸的彭帥拿到雙打冠軍,但彭帥一句政治話語言激起公憤,謝淑薇要如何反應才對?謝長廷表示,這就是我們這一代留給年輕人的包袱。謝長廷認為,對於台灣目前的愛國教育,我們應該教育下一代國家觀念要從現狀出發無論統獨都無法離開中華民國,因為台灣的現狀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秩序下維持,這樣才可以讓年輕人有一個愛國的目標,加油的時候有一面國旗可以拿。當年輕人了解現狀,並發現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困境的時候,自然就會思考國家要如何走出去,這樣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

● 傅雲欽評註

參見拙作「愛護中華民國,謝長廷不落人後」一文(2013.07.10)。

原文出處: 未來事件交易所
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  2013-07-11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所屬維新基金會與中國政府智庫在香港舉辦「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隨後到深圳參訪,會見中國官員及與台商進行座談。未來事件交易所今(11)日公佈「民共交流成功嗎?」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民眾認同謝長廷參訪深圳成功的程度為68.8%,認同香港研討會成功的程度為61.4%

對於民共交流的民意趨向,未來事件交易所在627日已發表「民共對話與互動」調查,當時的調查結果為民意對民進黨智庫與大陸學術界智庫共同舉辦兩岸關係論壇的支持度為56.7%,民意對謝長廷訪問中國大陸的支持度為63.5%,是民進黨主要政治人物當中最高。

儘管民進黨內對於謝長廷訪中成果存有不小疑慮、甚至有反對意見,但從未來事件交易所調查結果來看,民眾對台灣維新基金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院在香港合辦研討會成功的認同程度為61.4%,比出發前的支持度56.7%還要高。這顯示,民眾認為香港會議的實際成效比預期成果來得好。

研討會結束後,謝長廷轉往廣東深圳探訪台商及與台商協會幹部進行座談,並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深圳市長見面。根據未來事件交易所的「謝長廷拜訪深圳是否成功?」事件期貨交易結果,認同謝長廷參訪深圳成功的程度為68.8%,也比出發前民意對謝長廷訪問中國大陸的支持度為63.5%還要高。

交易結果顯示,大部分民眾支持謝長廷前往中國,並對民共交流普遍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而且對於香港會議與參訪深圳的相關成果都抱持肯定的態度。儘管維新基金會與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在香港會議僅僅達成雙方交流與正視差異的三項結論,並沒有達成實質的政治諒解或共識,但是紅綠雙方的實質對話與交流,有助打破兩岸過往交流侷限國共互動的情勢。民進黨也許能趁此情勢凝聚黨內共識,找尋與對岸的互動路徑

╱童振源/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
聯合報  2013.07.17  01:30 am

中經院評估報告指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台灣總體經濟、服務貿易、服務產業及就業的影響,「均為正面效益,但效益幅度不甚顯著」,因為「兩岸目前相互開放之程度仍相對有限,特別是我國對中國大陸的開放程度,仍有相當多部門尚未給予等同於外資之待遇」。兩岸辛苦談判兩年半,卻得到這樣的評估結果,問題出在哪裡?

整份評估報告都是正面利益,沒有負面利益。馬政府總是說,兩岸服貿協議是利大於弊,但是「弊」在何處?如果沒有「弊」,何以政府不願對大陸服務貿易適用最惠國待遇,甚至廣泛對大陸服務業開放,以增加台灣經濟效益?

政府應說清楚為何不願擴大兩岸經濟開放以提振台灣經濟活力的理由。也就是說,這份評估報告只是經濟評估的一部分,還須評估經濟安全、經濟轉型成本及國際談判的外溢效應。……

台灣服務貿易的出口競爭力節節衰退,二千年世界排名為第十八位,二○一二年衰退到第廿八位。不僅中國、印度、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等國遙遙領先台灣,泰國也超過台灣,澳門更是緊隨在後。如何透過區域貿易協議的開放發揮台灣服務業的競爭優勢,非常重要。

台灣主要競爭對手韓國已與美、歐、東協、印度等主要貿易夥伴簽署服貿協議,開放程度非常顯著。運用世貿組織計算方法,韓國美國服務貿易開放程度從最惠國待遇的四十八‧八%,大幅增加到雙邊服貿協議的六十七%,遠超過兩岸服貿協議。

台灣至今沒有與美、歐、印、東協等主要貿易夥伴談判服貿協議,台灣企業在國際上受到韓商的排擠壓力不言可喻。因此,如何運用兩岸共源同文的優勢發展台灣的服務業,是台灣的契機。顯然,台灣已經錯失利用兩岸服貿協議擴展台灣服務業的契機。中國商務部的談判代表還透露,中國本來願意再對台灣開放十至廿項,但是台灣不接受,中國也無可奈何。

ECFA簽署至今三年成效不彰,兩岸服貿協議評估的效益也不甚顯著。至今台灣出口可享有免關稅待遇的比重只有六‧九%,遠低於韓國的卅六‧二%。這些都凸顯馬政府沒有開放經濟的決心,缺乏有效的全球經濟整合戰略,在兩岸談判上缺乏完善策略,對內缺乏溝通與配套措施。馬政府應儘速檢討經濟自由化政策,以免台灣經濟繼續邊緣化

● 傅雲欽評註

童振源:「如何運用兩岸共源同文的優勢發展台灣的服務業,是台灣的契機。」、「何以政府不願對大陸服務貿易適用最惠國待遇,甚至廣泛對大陸服務業開放,以增加台灣經濟效益?」

咦?這是綠營對兩岸服貿的論調嗎?謝長廷跟這種人在一起,嘖嘖!

中國評論社  2013-07-19  00:34:08 

中評社台北719日電(記者 黃筱筠)民進黨籍台南市長賴清德昨天與台南“立委”、市議員等熱鬧搭上台南往香港的首航班機。民進黨台南“立委”黃偉哲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台南、香港兩地直航,對於台南民眾增加便利性,也會因為香港進入中國大陸的便利性,增加兩岸交流的機會。但黃偉哲說,賴清德目前民調高,不需要主動去搶兩岸發言權,只需要穩穩做,未來前途看好。

黃偉哲認為,賴清德目前民調很高,是否有意願參選2016年大位,賴目前的意願不清楚,但如果民進黨2016有執政機會,賴很可能會被延攬入閣。而2016蔡英文和賴清德是否有搭配可能,他表示,目前不知道。

台南香港定期航班下午首航,市府方面成員包括賴清德、市府秘書長陳美伶、衛生局長林聖哲、觀光旅遊局長陳俊安、農業局長許漢卿、新聞及國際關係處長趙卿惠等8人。兩位民進黨委葉宜津、陳亭妃。台南市議會方面有議長賴美惠、副議長郭信良、議員唐碧娥、陳怡珍、郭國文、蔡蘇秋金、楊麗玉、蔡玉枝、蔡淑惠、賴惠員、謝財旺、李退之、林宜瑾、邱莉莉、王定宇、陳文賢等16人隨團赴港參訪。

黃偉哲說,這對台南民眾來說,要去香港很方便,不用再到桃園或是高雄搭成飛機。加上香港進入中國大陸行程方便,可能造成去中國大陸旅遊,或是洽公的人數會增加,對於兩岸交流是正向。

黃偉哲說,賴只是代替台南市民爭取便利,賴原本民調就很高,這對他來說,只會加分不會減分。他也認為,賴清德並沒有主動去搶兩岸的發言權,只要穩穩得做,加上民調滿意度高,賴不須要炒做兩岸議題,增加支持度,也不需要主動去碰觸兩岸政治議題。

黃偉哲也說,台南對香港首航,可以帶動觀光活絡,至於對經濟產業,是否有活絡他認為目前不知道。三通以來,台灣經濟真的活絡了嗎?台南產業目前還是以中小企業居多,但要去中國大陸投資,需要中大型企業比較多,因此對台南產業來說是否帶動產業活絡,他持保留態度。

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  2013.07.20

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20)日應邀參加台灣民主基金會與遠見雜誌共同舉辦的「見證台灣民主」系列論壇,發表「憲法在台灣民主化的多重角色」專題演講。……

謝長廷表示,台灣早期惡鬥時代,講「和解共生」好像講髒話罵人一樣,被批得一無是處,但世界潮流就是走向和解共生。例如像明年美國將邀請中國參加軍事演習,去年俄羅斯已參加過美國的軍事演習,證明了和解共生已經是世界主流。

謝長廷認為,今天的題目是憲法在台灣民主化的多重角色,有人告訴他台灣現在應該要談有關陸軍下士洪仲丘案件、苗栗大埔房屋被拆或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這些每天新聞都在關心的事才對,好像他講憲法就跟不上社會脈動,謝長廷表示,這些社會上重大的新聞都與憲法息息相關。不管是世界盃棒球賽年輕人拿著國旗加油,還是服務貿易協議是否該送立法院審議,又或者要求對於軍中人權的真相、核四預算案、大埔徵收案等,這些大法官事實上都有做過解釋,這就證明了生活與憲法關係密切,但大家卻不重視,不重視憲法對誰有好處?謝長廷認為,第一個得利的就是行政機關,如果人民不承認憲法,對統治者的統治是最好的,就算政府違憲人民也不會關心。承認憲法才能證明我們是憲政主義的國家,憲法在台灣修改七次,台灣民主的歷史都記錄在憲法當中,要宣揚台灣民主的價值,就要先承認這部憲法。

謝長廷表示,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不被承認有其歷史背景,不管是美國或是法國都是經由革命成功才有憲法,日本憲法則是戰敗的代價,中華民國憲法有人就批評說是逃跑才帶來台灣的,對憲法沒有感情,也認為憲法只有一部分在台灣製造,對台灣沒有代表性。謝長廷認為,雖然台灣朝野對於憲法有不同看法,卻對憲法制度、福利、民主、自由或人權保障等理念均有共識。經過七次修憲,已經賦予憲法更多台灣成分,而民主化的過程與價值也都記錄在憲法裡。

謝長廷認為,再高尚的理想還是要從現實出發,不是從真空中找尋理想,而是從殘缺中追求完美,所以憲法就是一切根本,不僅朝野對話要依靠憲法,兩岸互動也要基於憲法,兩岸像齒輪一樣,要有一個咬合點,憲法就是咬合點,只要有一方不動,另一方面就動不了,經過國際、社會及現實情勢的變遷,憲法角色從剝奪人權、妨礙正常化的角色轉變為保護人權也維護兩岸的和平,以及成為朝野最大的共識。……

自由時報  2013-7-21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台灣民主基金會昨天舉辦第五場「見證台灣民主」系列論壇,邀請謝長廷發表演說。

二度訪中、提出「憲法各表」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昨天表示,中華民國憲法的存在讓對岸很頭痛,這部憲法在大陸制定、也短暫實行過,歷史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還要久;如果中國想要否認中華民國存在,台灣就有必要制定一部新憲法,「責任他們要承擔」。

謝長廷強調,他與國民黨「一中各表」最大不同,在於他主張兩岸兩部憲法都合法,中華民國憲法只代表台灣,無法代表中國。

他說,兩岸政治最理想的狀態,應是「台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中國忍受」。謝長廷表示,中華民國憲法歷經七次修憲,以及數百次大法官解釋,憲法本身就是台灣的民主紀錄。憲法對內可做為朝野共識的基礎,對兩岸可主張「憲法各表」,雖然中國不可能完全接受,但有可能逐漸忍受。

中國評論社  2013-07-22  00:38:58 

中評社香港722日電(記者 趙家麟 林艷)民進黨明日之星、台南市長賴清德結束4天熱鬧的訪港行程,隨行的台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返回台灣後接受了中評社記者電話專訪。她說,這次行銷台南非常成功。非常佩服賴市長,看到了台南的農產品以及如何更好地行銷,把台南國際化,是一個很有遠見的做法。

20日下午在香港最後的一個台南推介會上,賴清德接受採訪說,此行受到了香港各界的支持,不管是新聞界、旅遊界還是一些台商同鄉會。他說,“同鄉會,為了歡迎我們,自行出資數百萬元在香港各大報社刊登廣告,令人非常感動。”這樣熱烈的反響,也增加了賴清德回台之後的信心。他認為,這條航線未來一定可以飛得很穩,帶動香港和台南兩個城市彼此間的交流。台商回家的路更近了,經濟的發展也一定會更繁榮。

● 傅雲欽評註

「台商回家的路更近了」?是啊!台商回家搬資金、技術到對岸的路更近了。台灣快要被搬空了,還要讓他們更方便搬,真是不知死活的綠營政客。

「香港和台南兩個城市經濟的發展也一定會更繁榮」?瞎說!看看以往的這幾年的三通直航的結果就知道了。台灣快要被搬空。台灣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找到的只有22K(政客則油肭肭)。賴清德這個不知死活的綠營政客還在幻想兩岸越交流,台灣會越繁榮。

宜津說,“我們對台南很有信心。”她認為,台南直飛香港這條航線,不擔心客運量,因為台南有足夠魅力吸引觀光人潮。但是只有人是不夠的,希望將來還會增加運輸貨品的直航。在香港,幾乎大部份的東西都是靠進口。台灣有這麼好的農業、養殖產品,如果可以把這些東西運輸到香港,也會非常有競爭力,因為物美價廉。

當然,葉宜津也指出,台南如果想發展更多的境外航線,甚至是包括直飛大陸的都市,還需要在檢疫速度、海關、倉儲、對外交通等方面加強努力。…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3 07 23  19:26
記者林修卉/台北報導

……蔡英文今日下午以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身份,在前國安會副祕書長江春男與基金會執行長林全的陪同下,在基金會辦公室與媒體茶敘。

蔡英文表示,無論是賴清德或陳菊都是職務的需求,而這很正常,也有助於市政的處理,具有正面意義。至於自己是否有去大陸的計畫,蔡英文回答說,要看登陸目的是什麼,對台灣、對民進黨有沒有好處,以及對改善兩岸關係能否有效益,這個沒有絕對性的答案,她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蘋果日報  20130723

行政院前院長、民進黨大老謝長廷前天在台灣民主基金會論壇演說時指出,《憲法》是台灣朝野對立的最大公約數,同時也是兩岸互動的基礎。兩岸《憲法》是互動齒輪的咬合點,都應該正視雙方的《憲法》。

謝認為台灣朝野可依賴《憲法》進行對話,促成社會團結;對外也可維持兩岸和平。他說他提出的「《憲法》各表」與國民黨的「一中各表」有2點不同:1,兩岸兩憲都合法;2,中華民國僅代表台灣,不代表中國,也不是台獨。謝表示,我們應該透過《憲法》來團結爭取中華民國的生存空間,若中國不承認中華民國和我們的《憲法》,台灣只好制訂另一部《憲法》。

這是一廂情願。我們回頭看看毛澤東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制訂後,在黨中央會議上粗率地講話:「我們有不少同志就是迷信《憲法》,以為《憲法》是治國安邦的靈丹妙藥,企圖把黨置於《憲法》約束之下。我從來不相信法律,更不相信《憲法》,我就是要破除這種《憲法》迷信。國民黨有《憲法》,也挺當一回事,還不是被我們趕到了台灣?我們黨沒有《憲法》,無法無天,結果不是勝利了嗎?……我們偉大光榮正確的黨,也是歷來不主張制訂《憲法》的。可是,建國後考慮到洋人國家大多制訂了《憲法》,以及中國知識份子還沒有完全成為黨的馴服工具的情況,為了改造和教育人民群眾,鞏固黨的領導,還是要制訂《憲法》的嘛。制訂《憲法》,本質上就是否定黨的領導,在政治上是極其有害的。當然啦,憲法制訂是制訂了,執行不執行、執行到什麼程度,還要以黨的指示為準。只有傻瓜和反黨份子才會脫離黨的領導,執行《憲法》。」因此,毛的繼承人沒有一個尊重《憲法》。

習近平呢?牟傳珩在《開放》雜誌中寫道「習執政以來,一面高捧人民,一面神化中共;一面高談憲法,一面禁言憲政;一面高調反腐,一面維護專制;高言權力監督,卻不權力分立;高聲「權力籠子」,卻不黨政分開」。其中以禁止憲政最為明火執仗。這樣的政權我們怎麼跟他們「憲法咬合」?恐怕不是咬合而是咬死。謝先生足智多謀,恐怕在這憲政的觀點上要栽觔斗了。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

中央社  2013.07.25  21:55:03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25日電)  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今天在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表示,九二共識是他發明的名詞,共識關鍵在「互信」。他期盼民進黨能尋求全黨「不獨」共識。

民進黨下午召開第二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主持,主題為「如何處理九二共識」,邀蘇起、前立法委員沈富雄、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明通及前海峽交流基金會秘書長陳榮傑等人引言。

蘇起會前表示,1998年民進黨首次討論兩岸政策,他就曾參與民進黨會議,這不是他第一次參加。

他在書面引言報告中說,九二共識是他20004月,民進黨執政前發明的名詞,動機只是希望民進黨與中國共產黨繼續溝通。

蘇起表示,九二共識關鍵在互信,而不是在名詞本身。雖然許多人情感難以接受,但理性層面已越來越清楚認識到不再可能台灣獨立。如果民進黨讓理性超越感性,尋求全黨不獨共識,「說不定可再為台灣帶來長時期的安全繁榮」。

不過,民進黨向來否定九二共識,蘇起的論述,引起許多挑戰。前民進黨籍立委林濁水說,蘇起提出九二共識,原本打算掩護「一中各表」,但發展至今變成「九二共識把一中各表埋葬掉了,對台灣怎麼會有利」?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表示,民進黨處理九二共識前,九二共識就已被中國國民黨與中共處理掉了,國共互信基礎已變成一中框架。

蘇起說,目前不只國民黨,而是各國都接受一中各表;至於綠營認為國民黨已放棄九二共識,他說,目前沒這種感覺,政府沒放棄九二共識。他說,一中各表不會不見,台灣常過度解讀一些很小的現象,應看潮流,而不是看浪花。

陳明通在引言報告中指出,常有人提到民進黨可拒絕九二共識,但有什麼替代方案可建立兩岸互信基礎,讓兩岸可交流、對話及協商?他會後說,替代方案就是維護現行國家體制,建立合情合理的兩岸關係。會議中,陳明通拋「憲法一台」、民進黨籍立委趙天麟則提出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主張的「憲法各表」。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轉述邱義仁會中結論表示,民進黨追求兩岸和平、堅持民主價值,如何找出九二共識替代方案,與會者雖提出各種方式,但都不夠全面,仍待討論。

新頭殼newtalk 2013.07.25 林朝億/台北報導

國民黨執政的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今(25)日參加民進黨華山會議時,在他的發言稿表示,「92共識」的確是他在20004月「發明」的名詞;他動機單純,希望讓執政的民共兩黨能繼續和解溝通;沒料到中共接受、民進黨不接受。他說,「沒料到92共識被痛罵多年,而且越被罵,越有名」;「沒料到92共識成為國共200508談判和解基礎」。

蘇起引言強調,92共識只是個名詞,沒有壞到賣台的程度,也沒有好到可以獨攬兩岸和解功勞的程度。所以對於辱罵或讚譽,他都「愧不敢當」。他說,關鍵在於「互信」,不在於名詞。如有互信,用「92共識」或其他名詞都可以;如沒有互信或失掉互信,唸幾次92共識,恐怕也沒有用。

蘇起指出,兩岸的大環境與2000年已全然不同,兩岸力量對比日益懸殊。台灣與大陸的GDP比例從1992年的1:2,到2000年的1:4,到2012年的1:17。而以大陸現在的實力,加上內部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共現在對台獨的容忍度恐低於2000年。

蘇起說,由於大陸實力上升及意志堅定,國際社會願意支持台獨的可能性也大幅降低。台灣內部認同的轉變,雖然有國內政治意義,但對部分國際人士來說,反而覺得台灣製造麻煩的可能性因此增加。「棄台論」部分論述,即由此而來。

蘇起認為,蔣經國當年痛苦認識到「反攻大陸」不再可能,所以決定推動政治、經濟、大陸政策改革。現在台灣許多人雖然情感上仍難接受,但理性層面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台獨」不再可能。如果民進黨也能讓理性超越感性,說不定可再為台灣帶來長期的安定與繁榮。

聯合報  2013.07.26  04:40 am
╱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

民進黨「華山會議」昨天討論「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據轉述,擔任主持人的國安會前秘書長邱義仁特別提醒與會者,必須解決民進黨被國人認為「逢中必反」的印象,例如兩岸經濟協議(ECFA)與服務貿易協議,是否真的一無是處?

據轉述,邱義仁提到,民進黨追求兩岸和平,以及為台灣走出更開闊的空間,除要考慮中國、美國的因素,更要考慮台灣人民的看法,特別是說服台灣人民信賴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這是民進黨處理各種問題上最需要著力的地方。……

中國評論社  2013-07-26  00:41:25 

中評社台北726日電(記者 鄒麗泳)民進黨25日舉行中國事務委員會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第二場次“如何處理九二共識”,主持人、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指出,如何找出“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黨內提出“憲法”各表、歷史文化的感情、新決議文及強化“中華民國”地位的認知等不同說法,這都是努力的方向、但還不夠全面,民進黨可以有待更多討論。

中委會發言人鄭文燦會後轉述,邱義仁下兩點結論,包括,第一,民進黨追求兩岸的和平,民進黨守護台灣的主權,民進黨也堅持民主的價值。如何能夠找出“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與會黨內先進有提出“憲法”各表、歷史文化的感情、新決議文提出及強化“中華民國”地位的認知等不同說法,都是努力的方向但還不夠全面,有待更多討論。

第二,追求兩岸和平以及追求台灣走出一條更開闊的空間,要考慮美國因素與中國因素,更要考慮台灣人民的看法,特別要說服台灣人民能相信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這是民進黨未來最須著力的,台灣人民信賴。……

中國時報 2013-07-26  01:26【朱真楷/台北報導】

民進黨「華山會議」昨日登場,邀請創造「九二共識」的國安會前祕書長蘇起進行交鋒。蘇起強調,九二共識本質是互信,而非文字本身,綠營若能從台獨走向「不獨」,就可替兩岸創造平衡鐵三角。但綠營群起堅持「九二共識已不存在」,更首度達成「未來無須處理九二共識」的共識。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號召舉行的「華山會議」昨日進行第二次會,蘇起及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陳榮傑、前綠營大老沈富雄負責引言。儘管綠營天王僅有游錫堃參加,但因主持人是國安會前祕書長邱義仁,兩位前祕書長唇槍舌劍、炮火隆隆,引發高度關注。

儘管會議主題訂為「如何處理兩岸共識」,包括陳明通在內的綠營與會人士,幾乎一面倒的認為九二共識不存在

邱義仁開場時表示,民進黨必須撕掉「逢中必反」標籤,擬定策略面對北京,讓人民相信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問題。目前黨內從歷史、文化、感情層面切入的政策,都不夠全面;因此,黨應在追求和平、民主基礎上,找出九二共識替代方案。至於替代方案為何,邱義仁未明白解釋。

陳明通接著表示,九二共識本來就是虛構的,馬英九總統日前發給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信函,就以「一個中國」取代「一中各表」,如果國民黨還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不僅荒謬,更是欺騙世人。

面對綠營猛烈炮火,蘇起強調,九二共識只是政治名詞,辯論有無共識意義不大。因為,九二共識絕非「芝麻芝麻開門來」的密碼,只要隨便唸唸就能打開兩岸和解之門;相反的,該共識的關鍵在於互信,「如果有互信,就算改用其他名詞也可以,如果沒互信,唸幾次都沒用!」

儘管蘇起一再論述「九二共識」的重點不在文字內容,前綠委林濁水、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等人,仍接連砲轟九二共識已經消失,只剩一中框架。

「我們不應該看浪花,而是要看潮流!」蘇起認為,文字只是浪花,看看就好,互信才是水下看不見的冰山,而九二共識則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國共先有互信,才有這個名詞;所以,民進黨與其思考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或創造新名詞,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民共互信。

蘇起表示,前總統蔣經國了解反攻大陸已無機會,毅然推動政治、經濟、大陸政策改革,為台灣帶來繁榮;民進黨也應讓理性超過感性,走出台獨尋求「不獨」,嘗試與馬政府的「不獨」尋求平衡,才可能創造國、民、共鐵三角的穩固關係。

儘管如此,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會後強調,追求和平、減少衝突是民進黨追求的價值,但面對已被放棄的九二共識,民進黨不會再回頭處理。

聯合報  2013.07.26  04:40 am
╱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

民進黨昨舉行華山會議討論「如何處理九二共識」;受邀擔任引言人的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說,「九二共識」確是他發明,當時希望民共兩黨能溝通和解,「沒料到中共接受,民進黨不接受」。

蘇起在書面引言中表示,他在二○○○年四月發明「九二共識」,動機相當單純,因為當時民進黨就快執政了,他希望讓民共兩黨繼續溝通和解;「九二共識」的模糊性,或可掩蓋「一中」與「台獨」間不易調節的矛盾。

但他有「三個沒料到」:沒料到中共接受,民進黨不接受;沒料到「九二共識」被痛罵多年,而且越被罵,越有名;沒料到「九二共識」成為國共二○○五年及二○○八年談判與和解基礎。

蘇起說,民進黨與其思考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或創造新名詞,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民共互信,並尋求全黨「不獨」的共識。

工商時報  2013-07-26  01:26【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蘇起原本提出九二共識是要掩護「一中各表」,但發展到最後,變成「把一中各表埋葬掉了」,九二共識是「國民黨做錯事,我們幹嘛學」。

擔任引言人的蘇起則反駁,他沒有聽過馬英九總統「消滅掉九二共識,沒有各表只剩一中」的說法,強調台灣常常過度解讀一些「很小很小的現象」「我們應該要去看潮流,不要去看這些浪花」,因為外界對浪花的解釋可能每天都不一樣,卻會因此錯失大潮流。

他強調,兩岸和解的關鍵在於互信,「九二共識」只是個名詞「沒有壞到賣台的地步,也沒有好到能獨攬兩岸和解的功勞」。台灣民眾已普遍意識到「台獨」不可能,民進黨應讓理性超越感性,或許可為台灣帶來長期的安全繁榮。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3726 13:19

……民進黨第二場華山會議在25日下午舉行,討論主題為「如何處理九二共識」。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提及,台灣經過民主化的成果,與7次修憲,在憲法增修條文上呈現「憲法一台」的內涵,也把民主程序寫在憲法當中,認為現狀應該被保護,不應該被破壞。……

姚嘉文強調,《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已一改再改,包括總統直選等,都已是台灣製造。至於能否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姚嘉文表示,《憲法增修條文》是台灣製造,當然可以接受,而《中華民國憲法》有一些條款,像人民保障事務、國家組織法,以及男女平等、宗教平等觀念可接受,但非接受《中華民國憲法》。

陳明通主張「現狀應該被保護,不應該被破壞。」對此,姚嘉文說,「我們的現狀,台灣的領土就是台澎金馬,國家的名稱要改。」

郭正亮(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大學教授)
美麗島電子報  2013.07.29

725日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主題是「如何處理九二共識」,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發言稿,以及林濁水略家蘇起失算連連」的批評長文,頗能代表國、民兩黨完全相反的兩岸思維,值得進一步分析。

「九二共識」的三個「沒料到」

蘇起表示,他在20004月扁上任前發明「九二共識」,是「希望讓執政的民共兩黨能繼續溝通和解,從而保護台灣的利益」、「希望它的模糊性可以掩蓋一中與台獨間不易調節的矛盾」,但後續的歷史發展,卻意外發生三個「沒料到」:沒料到「中共接受、民進黨不接受」;沒料到「九二共識被痛駡多年,而且越被罵,越有名」;沒料到「九二共識成為國共20052008談判與和解基礎」。

其中,第一個「沒料到」最關鍵,後續兩個「沒料到」,其實只是「中共接受、民進黨不接受」之後的必然延伸。蘇起的失算有二:首先是以為民進黨在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接受「目前國號為中華民國」之後,應可在中華民國憲法上找到台獨論述轉型的迴旋空間,但沒料到民進黨的台獨理念仍然如此堅定,拒絕接受帶有「模糊一中」內涵的「九二共識」。

其次是以為中共會繼續堅持1992年以來要求兩岸論述明確化的傳統,不容許有各說各話的模糊空間,除非兩岸共同接受「一中原則」,否則兩岸關係就難以走向正常化。但沒料到中共在歷經1999李登輝的兩國論衝擊,以及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之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重新評估兩岸現實,更急於在兩岸論述上與在野的國民黨先建立共識,寧可接受模糊的「九二共識」作為國共聯手反台獨的共同起點。

民進黨既然在2000年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接下來當然只能「痛駡多年」,但「九二共識」卻因此「越被罵,越有名」,後來成為2005連戰破冰建立國共平台的互信基礎,並成為2008年馬政府上台之後兩岸陸續簽署18項協議的核心論述,最後還在201211月中共十八大首度納入黨代表大會報告,正式成為中國大陸的決策文件。

「九二共識」:政治虛構轉化為兩岸互信符號

林濁水對「九二共識」提出三點批評:一、台灣人民普遍不知道「九二共識」內涵。二、「九二共識」只是國共共識,並非台灣共識,仍然反映出藍綠分歧,例如民進黨民調顯示,68.4%泛藍支持、63.7%泛綠反對「九二共識」。三、「九二共識」是「中共鎖定國民黨的國家定位,以便進一步消滅『一中各表』的通關密碼」,尤其在20136月吳習會上,吳首度提出「一中架構」,習不再提「九二共識」,蘇起顯然「誤判了國民黨的抗壓力」。

三點批評,主要也在第一點,亦即有關「九二共識」的歷史真實性。民進黨認為儘管1992年發生過香港會談,但並不存在「九二共識」的史實,當事人也否認有口頭共識存在。陳水扁總統曾試圖以「九二精神」取代「九二共識」,正是「承認有會談、否認有共識」的典型作為。2012蔡英文參選總統,也公開指出「九二共識不存在」,是「虛構的產物」。連最熟悉兩岸事務的扁英都如此主張,也難怪台灣人民普遍不了解「九二共識」內涵。

正因為1992年國共兩黨並未在「一中原則」或「一中各表」取得共識,「九二共識」既然無法提出正面內容,國共兩黨只好轉向負面表列,共同改以「反台獨」作為「九二共識」的主要內涵。這種明顯的政治操作,當然會引起獨派政黨的反彈,因此凸顯出「九二共識」的藍綠分歧本質。

問題是,即使「九二共識」起初只是國共兩黨爲了聯手反台獨、方便兩岸建立互信的政治虛構,但政治虛構與政治現實相生,只要執政的國共兩黨都願意以此為促進兩岸合作的方便前提,「九二共識」就會產生兩岸互信的效果。誠如蘇起所言,關鍵在兩岸如何產生互信,而不在「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互信是水下看不見的冰山,而『九二共識』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先有互信,才有名詞」。對民進黨來說,關鍵不在是否接受「九二共識」,而在如何與中共建立互信,才有可能提升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

換言之,即使林濁水批評「九二共識」純屬虛構、內涵不明、藍綠分歧、即將失去作用全部為真,並無礙「九二共識」在2005-12年這關鍵的8年期間,從政治虛構轉化為政治現實,成為國共建立兩岸互信的關鍵符號,成為推動兩岸關係迅速發展的論述力量。

反觀民進黨,至今還停留在「痛駡九二共識」的受挫情緒之中,始終無法正視自己在2005-12年的兩岸邊緣化過程。在「九二共識」即將大功告成、行將告退的歷史當口,民進黨仍深陷「九二共識不誠實」、「九二共識害台灣」的義憤填膺。但「痛駡九二共識」,並無助於改變民進黨在兩岸事務上遙遙落後國民黨的現實,也無助於扭轉民進黨淪為兩岸局外人的現實。

放棄「法理台獨」,站穩中華民國憲法

蘇起作為萬綠叢中一點藍的外賓,最後仍不改學者本色,諫言民進黨要建立兩岸互信,最好轉向不獨」,亦即公開放棄「法理台獨」。他說:「不獨是大陸底線,也是國際紅線」,並認為民進黨要凸顯「不獨」,「只有個別領導人或派系立場是不夠的,如不是全黨共識,這個共識就不穩定,說變就會變,大陸沒有領導人願接受這樣的豪賭」。

蘇起並以當年蔣經國痛苦認識到「反攻大陸」不再可能,毅然轉向本土化和國內建設,「他的偉大正在於他能讓他的理性超過感性,重視台灣福祉超過個人信仰」。同樣,很多民進黨人也痛苦認識到「法理台獨」不再可能,陳水扁總統也在任內表示:「我不能騙自己,不能騙別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在我總統任內要把國號改成台灣共和國,我做不到」。如今在金融海嘯之後,中國崛起已經更加成為國際現實,兩岸國力差距也越拉越大,民進黨如果還不聲明放棄「法理台獨」,只會讓台灣人民和國際社會認為脫離現實。

華山會議當天,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曾為「台灣前途決議文」辯護,認為民進黨並未追求「法理台獨」,只是希望維持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現狀,主訴求是台灣人民的民主拒統問題是,民進黨至今仍然選擇性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只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人民+政府」要素,卻刻意忽視中華民國與中國大陸在「主權+領土」的特殊關係和歷史聯結。

積極推動民共交流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即誠實指出至今為止的幾次修憲,都只限於憲法增修條文,中華民國憲法本文並未修改,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仍有「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字眼,領土依照固有疆域並未變更,政府仍把陸委會設在外交部之外,凡此種種,都凸顯出兩岸具有憲法上的特殊關係。但謝長廷勇於面對中華民國憲法現實的「憲法各表」論述,卻立刻在民進黨內飽受批判。

林濁水說,民進黨只要轉向「不獨」,就會立刻崩盤。問題是民進黨如果繼續與「法理台獨」糾纏不清,卻會使民進黨始終無法跳脫中國大陸+國際紅線,使民進黨根本難以穩住兩岸局面,更不要說如何處理兩岸事務。反之,如果民進黨轉向「不獨」,指的是民進黨「放棄法理台獨」,改以「鞏固中華民國在台灣」+「民主保台」作為基本訴求,民進黨就會提升務實形象,更有機會營造穩住兩岸局面的能力,爭取更多中間選民的認同。

725日華山會議當天,謝系子弟兵、立委趙天麟即建議回歸200011月扁政府召開的跨黨派小組「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第一條就是「確立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回應對岸『一個中國』的主張,並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與互不代表的現狀,若欲更動現狀,必須經由民主程序取得人民同意」。這種回歸中華民國憲法的主張,就會產生「放棄法理台獨」的論述效果。

事實上,早在20121蔡英文敗選之初,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即坦承民進黨必須積極改變兩岸論述,否則根本難以因應美中聯合支持的「九二共識」框架。邱指出國民黨不管是「九二共識」或「一中各表」,都是典型的「沒有統一的統一」路線,邱因此建議民進黨改採「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其中最大關鍵,就是公開放棄「法理台獨」,回歸中華民國憲法。

新時代對民進黨的召喚,已經重新定義了「保衛主權、民主保台」的內涵。民進黨必須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納入國際主流的政黨,才可能走出長期淪為兩岸局外人的執政困境。

中國評論社  2013-08-01  00:47:28

[圖片] 2013.08.01-1
1993年姚嘉文、劉文慶、柯建銘、侯海雄、李慶雄、蔡同榮和謝長廷(由左至右)七名民進黨“立委”參訪大陸。其中,姚嘉文、李慶雄、蔡同榮都是鐵桿台獨。這張照片距今正好20年。(照片:劉文慶提供)

[圖片] 2013.08.02-2
劉文慶(後排左二)等人1993首次訪問大陸與台聯會人員合影。後排左四為謝長廷,前右三為獨派大老姚嘉文。(照片:劉文慶提供)

中評社台中81日電(記者 鄧木卿專訪)民進黨前“立委”劉文慶接受中評社專訪回憶,1993年他和謝長廷等黨內“立委”公開且第一次訪問大陸,引起黨內一陣討論,正反意見都有,如今過了20年,謝長廷和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合辦香港論壇,黨內意見還是有岐異,他希望民進黨趕緊訂定出一套對中政策,不然2016年大選時,大陸一定又會拿兩岸議題作文章。

劉文慶,擔任過2屆台中市議員、1屆“立法委員”,早期算是福利國連線成員,後來出任過公營事業高雄硫酸錏公司董事長3年、中殼潤滑油公司董事長5年,目前還是中殼董事長。……

他回憶說,1993年,時任“立委”的謝長廷、蔡同榮姚嘉文柯建銘李慶雄侯海雄和他組成“立委”參訪團,團長是謝長廷,是黨內公開且層級最高的參訪團體,當時受到黨內一陣批評聲浪。因為當時沒有直航,他們先搭機到香港,再到深圳、廈門、北京、上海,然後再回到香港,搭機返台,每個城市都待上23天,印象最深刻是飛機常常不準時,行程總共12天。

劉說,當時登陸時,心理其實很緊張,畢竟是踏上陌生國土,全程由台聯會接待,雖然政治立場不一,台聯會開口閉口必言祖國統一,他們也適時表達主權獨立立場,台聯會也肩負重要任務,將他們的談話,一五一十回報給北京,不過氣氛也還好,彼此尊重政治立場。

他說,當時大陸真是百廢待舉,經濟正準備起飛,不過也常有令人感到突兀的景象,例如五星級飯店旁就有貧民窟;因為工作關係,中殼將基礎油賣給大陸中石化,因此也多次往返大陸,而如今的大陸和20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經濟成長非常快速,雖然大陸硬體設施令人刮目相看,當然在公民素養上有待加強。……

陳淞山(作者為專欄作家)
旺報  20130801 05:40

民進黨的「華山會議」原本就不是為解決該黨的兩岸罩門而進行的,縱使曾激起「如何處理九二共識」的激辯浪花,與會來賓也是「九二共識」名詞創造者的國安會前祕書長蘇起,表示「九二共識是政治問題,不是學術或科學問題」、「九二共識不是通關密碼,念念,和解之門就打開」、「關鍵在互信,不在名詞」,因此,蘇起對民進黨善意的提出建議,「貴黨與其思考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或創造新名詞,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民共互信」。一語道破民進黨目前的兩岸困境,是逢中必反心態所造成,並不是接不接受、承不承認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名詞的政治問題,這才是民、共互信難以建立的根本癥結點。

也誠如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會中拿出了當年的歷史文件影本資料証實了「九二共識」的確是2000428日才創造的詞句,但不可否認這個虛構的「九二共識」有效地恢復了兩岸的協商,但是它的有效期也在今年6月的「吳習會」以及7月馬英九回函習近平的賀電中終結了,虛構的「九二共識」已經被實質的「一中架構」所取代了。

換言之,陳明通前主委其實也承認縱使「九二共識」是虛構的政治產物,但也確實發揮了兩岸恢復協商的政治效用,可是目前已經因為馬政府的政治退讓而功成身退。國、共之間正朝著如何打造「一中架構」的方向展開新一波的政治對話與協商,此時的民進黨不必也不用再對「九二共識」問題再作處理,而是必須找到「替代方案」,可以建立兩岸互信的基礎,讓兩岸可以進行交流、對話及協商。

其實,蘇起與陳明通的說法是有異曲同工之處,雙方都認為「九二共識」已經不是問題,毋須再做無謂的政治爭辯,「九二共識」的政治價值在2012大選中已經消耗殆盡,民進黨應該去找到如何建立民、共互信的替代方案,來面對國、共之間「一中架構」新一輪的可能發展與變化。

民進黨的華山會議與中國事務委員會往後會議該聚焦的兩岸問題應該在「如何建立民、共互信」方向上去下工夫。

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及陳明通的「憲法一台」主張,以及其他與會來賓提出的中華民國認知論、歷史文化論與中華民國前途決議文等等,基本上都是從正視中華民國與憲法的存在為出發點,試圖找到可以連接兩岸特殊關係的「政治對接口」來處理兩岸問題,是相當務實理性的新思維,或許因此可以對建立民、共互信的政治基礎累積更大的政治能量與機會,民進黨更應好好加以把握。

改變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思維、心態與作法是長期的政治工作,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理性審查,對「三限六不」陸生政策的部分鬆綁,對大陸配偶參政與服公職年限管制的適度開放……等等,以及用「中華民國」與「憲法」的台灣共識政治基礎展現與中國大陸適當連結的政治特殊關係,都是民進黨可以維持台灣主體性又兼具開放性精神的務實做法。倘若民進黨可以藉由華山會議與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黨內共識形成機制,採取正確且務實開放的「對中政策」,勇敢踏出理性開明的第一步,讓外界對民進黨有耳目一新的改觀與信任,則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至少也是近在咫尺的不遠之處了!

中國評論社  2013-08-09 00:38:34 

中評社桃園89日電(記者 黃文傑)  曾任民進黨“立委”、“行政院”簡任14職等顧問的民進黨桃園縣議員陳宗義表示,賴清德陳菊兩位民進黨籍市長,相繼出訪香港及中國大陸,為了城市發展進行交流,他持正面肯定態度。陳宗義也建議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應該不排除任何可能形式,與中國大陸交流或往來。

1959年次的陳宗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當過第8屆桃園市長、第5屆“立委”,期間也接掌民進黨中央青年部,與卓榮泰、蕭美琴一起工作,後來“立委”連任失利後,出任法務部簡任11職等秘書,還擔任“行政院”簡任12職等秘書與14職等顧問。……

1989年就加入民進黨的陳宗義說,算起來他的黨齡已經25年,民進黨的兩岸路線,仍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主,縱使民進黨內開始嚴肅面對“九二共識”,或許也慢慢向“九二共識”靠攏,加上蔡英文敗選,處處顯示,確實需要調整對中國大陸的政策。陳宗義說,問題是,民進黨的黨綱黨章,說法仍相當硬,根本沒有彈性,反觀台灣團結聯盟的黨章黨章,說法比較軟,只是行動上態度上比較硬,這讓民進黨沒有轉圜空間。他建議民進黨內,50歲左右的中壯代可以針對黨綱黨章修改,提出屬於中壯世代的說法,再要求進一步修改,這樣才能看到,民進黨在處理兩岸政策上,形式上與實質上的改變。……

陳宗義指出,如果蘇貞昌的政治理念,始終堅持不願與中國大陸互訪交流,那就為理念而戰,他也會全力支持,問題是,如果主席眼光還放在2016年,那就不要害怕失去深綠的選票。……

中國評論社  2013-08-12  00:19:14

中評社香港812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說,近期,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持續熱絡,異彩紛呈。首屆兩岸現代農業產業項目交流對接會810日在大連開幕,300多位兩岸農業專家、農業企業負責人、農漁民將就兩岸農業項目合作、科技合作、人才培訓等進行探討,促進兩岸在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加強合作。812日至15日,以傳承客家精神、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交流合作為主題的第6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暨第11屆贛台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將在江西贛州舉行,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600多位台灣客家鄉親出席。813日至18日,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將率台灣媒體高層參訪團來訪,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和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將會見參訪團。林中森一行還將到遼寧、吉林參訪,出席815日在遼寧錦州開幕的第12屆遼寧台灣周相關活動。此外,第2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第22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將於814日至15日、19日至22日分別在北京和遼寧沈陽舉行。

針對台灣高雄市長陳菊來天津、深圳、福州、廈門4城市參訪,楊毅表示,我們支持兩岸城市交流,願與贊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台灣各界人士接觸溝通,歡迎他們來大陸交流訪問。

在回答關於大陸對民進黨的政策問題時,楊毅指出,大陸對民進黨的政策沒有變化。民進黨不改變“台獨”立場,我們就不會與其進行黨際交流。

在仔細通讀上述談話之後,我們認為要注意幾點:

第一,楊毅列舉這麼多的近期兩岸交流的項目,意在平衡,要表明陳菊訪問大陸不過是眾多交流中的一項,沒有什麼格外特別的問題。各項活動中,民進黨人參與的是極為少數的。

第二,楊毅對陳菊訪問大陸表達了明確的善意。當然,我們知道,善意是雙方的。陳菊的善意從她的言談中已經看的清清楚楚了。對於帶著善意來的客人,當然要以善意對待。

第三,最重要的是,我們注意到,楊毅嚴格區分陳菊訪問大陸與中共對民進黨政策,可以斷定,陳菊得以訪問大陸與中共對民進黨政策是否變化沒有關係。中共與民進黨之間,也就是黨與黨之間,沒有黨際交往,但是,中共不排斥民進黨人士與大陸來往。陳菊此行不代表民進黨,而是代表促進兩岸城市交流的非黨力量,而且是率先表達了充分的善意,因此大陸是歡迎陳菊來大陸的。由此可以看到大陸對台政策的原則性與靈活性。

民進黨人與大陸常來常往,但是,民進黨與中共的政治距離還有千里之遙。

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  2013-09-05

前行政院長、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今(5)日上午在台灣維新基金會與前來拜會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兩岸關係研究小組會談。……

謝長廷向來訪學者介紹他的兩岸政策「憲法各表」的主張時表示,他認為政黨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執政,民進黨身為最大的在野黨,應努力在2016年重返執政,唯有執政才能實現理念,真正解決人民的問題。

謝長廷表示,他思考後認為,為了重返執政,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有所調整,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達到「台灣人民滿意、美國(包括日本等友邦)能接受、中國能忍受」的目標。謝長廷指出,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立場如都能向中間靠攏,台灣凝聚力量一致對外,這樣對人民是有利的。他認為兩黨間差異的爭點應該放在內政問題(如:核四、分配正義、財政、治水等),而非在國家認同意識型態上打轉。但是,謝長廷強調他的兩岸政策與國民黨還是有差異,最大的不同在於他主張由憲法出發,兩岸兩部憲法都合法,中華民國憲法只代表台灣,無法代表全中國。謝長廷表示,台灣兩黨在兩岸問題上,也要避免讓台灣陷入賽局理論競相加碼的困境。……

中國評論社  2013-09-16  00:40:08

他認為,建立軍事互信可以先從簡單的事情先做起,當軍事互信的效果出來以後,政治互信就會得到積累,當政治互信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後,兩岸方可進行政治對話、簽署和平協議等,而且在那之後,兩岸之間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整個動線讓台海的和平發展得到鞏固、得到確保、得到制度化的運作。台海和平發展不是一個單純的口號,如果沒有制度化的保障,台海和平發展只是一種‘情境’,並不能完全保障台灣的和平,”蘇進強說。

蘇進強認為,政治互信與軍事互信是一體兩面,但建立兩岸的軍事互信機制可以從許多具體的措施做起,除了兩岸建立軍事熱線、相互通報、劃分演習區、共同進行海上救援之外,“甚至更遠一點,就南海、南沙附近的互動,大家都可以來談,”蘇進強說,“甚至過去大陸不讓台灣參加東協(大陸稱東盟)的‘南海會議’,現在兩岸可否一起參加?可以的話,這個就是軍事互信,就是政治互信。”

台灣當局應儘快恢復適用《國統綱領》

蘇進強說,他在與一些大陸的學者交流的時候提到,如果馬英九在執政期間恢復適用《國統綱領》,他們會如何怎麼看?“他們告訴我,太好了,樂觀其成。”

“民進黨執政時最大的戰略錯誤就是終止適用《國統綱領》。但反過來說,在李登輝執政的時代,大陸的一個比較大的失誤就是沒有重視《國統綱領》,假如那時大陸接受《國通綱領》的話,兩岸的關係應該已經進入了中程階段,”蘇進強說。

《國統綱領》是由台灣“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於1991223日“國統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並於同年314日獲“行政院”2223次會議通過,民進黨和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亦參加了決議過程。後來,由於陳水扁當選“總統”後的政策,缺乏民意基礎與“國會”參與的《國統綱領》失去了最高指導原則的作用,成為一紙空文,最終於2006227日由陳水扁宣布“終止適用”。而從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馬英九就任“總統”至今,《國統綱領》始終尚未恢復實施。

他認為,建立軍事互信可以先從簡單的事情先做起,當軍事互信的效果出來以後,政治互信就會得到積累,當政治互信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後,兩岸方可進行政治對話、簽署和平協議等,而且在那之後,兩岸之間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整個動線讓台海的和平發展得到鞏固、得到確保、得到制度化的運作。台海和平發展不是一個單純的口號,如果沒有制度化的保障,台海和平發展只是一種‘情境’,並不能完全保障台灣的和平,”蘇進強說。

蘇進強認為,政治互信與軍事互信是一體兩面,但建立兩岸的軍事互信機制可以從許多具體的措施做起,除了兩岸建立軍事熱線、相互通報、劃分演習區、共同進行海上救援之外,“甚至更遠一點,就南海、南沙附近的互動,大家都可以來談,”蘇進強說,“甚至過去大陸不讓台灣參加東協(大陸稱東盟)的‘南海會議’,現在兩岸可否一起參加?可以的話,這個就是軍事互信,就是政治互信。”

台灣當局應儘快恢復適用《國統綱領》

蘇進強說,他在與一些大陸的學者交流的時候提到,如果馬英九在執政期間恢復適用《國統綱領》,他們會如何怎麼看?“他們告訴我,太好了,樂觀其成。”

“民進黨執政時最大的戰略錯誤就是終止適用《國統綱領》。但反過來說,在李登輝執政的時代,大陸的一個比較大的失誤就是沒有重視《國統綱領》,假如那時大陸接受《國通綱領》的話,兩岸的關係應該已經進入了中程階段,”蘇進強說。

《國統綱領》是由台灣“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於1991223日“國統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並於同年314日獲“行政院”2223次會議通過,民進黨和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亦參加了決議過程。後來,由於陳水扁當選“總統”後的政策,缺乏民意基礎與“國會”參與的《國統綱領》失去了最高指導原則的作用,成為一紙空文,最終於2006227日由陳水扁宣布“終止適用”。而從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馬英九就任“總統”至今,《國統綱領》始終尚未恢復實施。

《國統綱領》為兩岸的交流、交往設定了三個階段的進程:近程,互惠交流階段;中程,互信合作階段;遠程,協商統一階段。

蘇進強指出,現在兩岸的交流仍停留在“交流互惠”的近程階段。“當時北京之所以沒有對《國統綱領》持有一個比較正面的態度,正是因為那時兩岸之間仍缺乏互信。李登輝在1999年發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同樣是沒有互信的表現。”

“假如李登輝時代的《國統綱領》能夠延續到現在,兩岸已經進入中程階段了,兩岸和平發展也會得到更好地發展,”蘇進強說到,“我同大陸的許多智庫專家,甚至在職的官員談論《國統綱領》時,他們大都表示願樂觀其成,《國統綱領》如果恢復,兩岸的政治互信就可以累積。”

恢復適用《國統綱領》就在馬英九的一念之間

台灣“國防部”網站刊載台灣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研究教官吳國中中校文章,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的過程進行了一番梳理:李登輝總統執政時期,1991年台灣單邊宣布終止兩岸敵對關係,並依《國統綱領》達成統一的三階段聲明。19954月台灣“國統會”提出兩岸建立交流與互信機制之聲明;1997年台灣“中華搜救協會”與大陸海上搜救中心設立非軍事熱線,執行台灣海峽海上救援。19984月“行政院前副院長”蕭萬長曾公開表示,為避免因誤判引發戰爭,兩岸應交換軍演資訊,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陳水扁亦曾表示,為避免因彼此隔閡導致對軍事資訊誤解與誤判,兩岸有必要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在2002年台灣“國防”報告書中,呼籲兩岸在不拘形式、不預設立場、相互尊重情形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2004年的“國防”報告書中,軍事互信機制的建議,亦延續2002年“國防”報告書的精神。大陸為回應台灣呼籲,曾在2004517日發表《五一七聲明》,以及20053月的“胡四點”,均聲稱在“一個中國”原則與摒棄台獨主張下,兩岸可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但因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與“公投入憲”等議題,兩岸緊張情勢再度升高,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議僅淪為紙上談兵。

2008年馬英九競選期間,曾將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列入其兩岸政策,當選初期亦多次呼籲兩岸應建立此機制。然大陸於20081231日發表“胡六點”中,提及為有利於穩定台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顧慮,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但馬政府態度卻轉趨保守。

蘇進強指出,目前阻礙台灣恢復《國統綱領》的最大障礙就“在馬英九的一念之間,”蘇進強說,“馬英九不敢做(恢復《國通綱領》)的原因是因為他民調太低了。如果馬英九和國民黨在執政期間內,民調支持率如果一直不見起色,兩岸的政治互信或者軍事互信同樣也‘起不來’,可謂‘水落船低’”

蘇進強在當日上午的小組討論中亦發言稱,如果台灣領導人的民意支持率低於50%,則兩岸政治互信道阻且長。台灣民眾對於自己領袖都不完全支持,還怎麼談兩岸軍事互信?

“軍事互信是一個綜合性的政治工程,其中既包括台灣人民對於台灣執政黨的信任與支持,也包括台灣人民對於大陸領導人的印象,習近平就任以來,時間相對較短,目前來說島內民眾對習近平的印象不錯,但長遠情況仍有不確定,”蘇進強說到。

談軍事互信兩岸應尊重彼此 大陸對台需耐心

蘇進強指出,軍事互信絕對不能單方面來主導或者一廂情願,軍事互信需要尊重、包容、欣賞、分享。“如果兩岸之間不能就尊重彼此的不同意見,那就“雞同鴨講,頻道就‘連不上了’,”蘇進強說。“無論軍事互信還是政治互信,在兩岸重大的結構性差異之下,大陸大、台灣小、大陸強、台灣弱、如果大陸仍講“不放棄武力犯台”,先前累積的互信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害。”

同時,蘇進強也對常萬全部長赴美就對台軍售問題進行協商、表示“如果美國停止對台軍售,大陸可以調整對台軍事部署”一事指出,大陸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會讓台灣陷入一種不安全感中,就這一點,大陸恐怕需要去更深入瞭解台灣人民的內心,在兩岸巨大的結構性差異下,台灣人民會欠缺自信與安全感。”

“而在這種情況下大陸如果再提‘不放棄武力犯台’,‘讓美國停止對台軍售’,台灣會覺得更加沒有安全感,而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談論軍事互信,許多台灣人就認為是要向大陸‘投降’,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即為簽署‘投降協議’,”蘇進強說到。

蘇進強指出,台灣島內長期以來都在進行“反共、恐共”的教育,使得台灣人民處於一種“戰爭恐怖主義”的陰影之中,正因如此,“就會讓台灣人民無法信任共產黨,不能信任所謂的‘政治互信’,也不能講‘軍事互信’,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就是‘一種投降’,”蘇進強說。

蘇進強認為,兩岸在談軍事互信的時候懷有不同的目的。大陸的目的在於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而和平協議目的的則是為了兩岸的和平統一。“但一聽到‘統一’,許多台灣人民的‘恐共癥’就出來了。而對台灣來說,建立兩岸軍事互信則是為了保證台灣的‘主體性’與維持現行的政治制度,在與大陸相親相愛的同時互利雙贏,進而增進台海的和平,”蘇進強說。

蘇進強表示,大陸應該正視台灣人民缺乏安全感這一現實問題,在兩岸巨大的結構性差異面前,大陸應該展現出老大哥的泱泱氣度,站在台灣人民的角度考慮問題,對台灣要有耐心,要顧忌台灣人民對於安全感的需求。“(從美國購買的)那些武器可能沒什麼用,但對於台灣人民來說是一種心理上保障,安全感的提升,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兩岸的軍事互信根本無從談起,”蘇進強說。

“第七屆兩岸發展論壇——亞太戰略格局與兩岸關係發展”是由浙江大學台灣研究所、中國評論通訊社、浙江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與台灣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

聯合晚報  2013.09.26  03:13 pm╱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

民進黨華山會議下午將上演「謝系、新系大戰」,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相當倚重的政大國發所所長童振源和環科大公管所所長謝敏捷,將對上素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的新系大將林濁水及立委段宜康。據指出,童振源將在會上,建議民進黨就「台獨立場與規定做出調整」,藉以建立民共全面性交往的政治基礎。

關於童振源所指涉的,是否是調整台獨黨綱,或甚至以新的決議文取代先前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童振源不願證實,僅表示,他的報告下午才提出,他現在不方便多說。

關於謝長廷是否支持他的論點,他則表示「不清楚他 (指謝)知不知道」。不過,童的論述,是否作為謝試水溫之舉,值得進一步觀察。

此外,據了解,民進黨中央目前正研擬一份新的決議文,以彰顯民進黨調整後的兩岸及對中政策,足以供黨內依循的路線主張,消息人士指出,新的決議文極可能在年底前提出,具體的內容還在構思中。

俗稱華山會議的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下午舉行第五場,由去年與今年都曾登陸訪問的謝長廷主持,據了解,先前在謝長廷建議下,題目稍做更動,改為今天所討論的「如何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今天會議引言人除童、謝、林、段四人,另有前立委郭正亮及國民黨兩岸政策智囊趙春山。

一般預料,以往在華山會議踴躍出席並發言捍衛憲法一中的謝系子弟兵,今天將與兩岸主張南轅北轍的新潮流系兩大將對壘。

針對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童振源提出調整台獨黨綱及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的建議,同為引言人的段宜康認為,民進黨的正式文件沒有台灣共和國的字眼,也不用去調整或不要什麼,民進黨要做的是,「重新釐清黨的基本路線和主張」。

段宜康說,如果民共交流的目的是以贏回2016年政權為目標,民進黨有必要檢討如何爭取2012年大選中來回差距3%的選民,即如何讓選民增加對民進黨的信任,認為民進黨是可預測且穩定的政黨,但又不失其扮演防火牆的功能。一旦為了3%而去翻掉什麼,恐怕是得不償失,太屈就了。

他表示,對民進黨來說,政策上「選擇性、比例性」的處理,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

新頭殼newtalk  2013.09.26  林朝億/台北報導

民進黨今(26)日舉辦中國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會中,當挺謝的學者謝敏捷教授建議,可以將謝長廷的「憲法各表」、「憲政共識」納入結論時,謝長廷表示,今天他主持會議,不必將他每個主張都納入結論裡。

民進黨第5場華山會議今日下午2時舉行,由謝長廷主持,討論「如何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會議除由民調中心主任吳祥榮就「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的態度」進行民調背景分析外,另邀請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立委段宜康、環球科技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所長謝敏捷、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郭正亮,及中國事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林濁水擔任引言。此外,包括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等貴賓也將與會。

郭正亮引言稿指出,從20121月敗選至今,民進黨仍未徹底反省自己所面臨的兩岸困境,從未回答「為何美國會不放心民進黨執政」?直到今天,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並未超越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和2012年「十年政綱」,但這兩份文件既然無法在2012年證明民進黨足以穩住兩岸局面,進而贏得美國與台灣人民信任,隨著美中兩國關係越來越深化,2016年民進黨更不可能只憑這兩份文件過關。

郭正亮報告指出,民進黨不但從未正面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在反對「九二共識」同時,至今也還沒提出「美國可以滿意、中國可以忍受」的兩岸法律定位論述,美中兩大國仍然不信任民進黨可以穩住兩岸局面。民進黨必須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改以民主保台為基調、爭取國際主流支持」的政黨,才可能走出長期淪為兩岸局外人的執政困境。

前陸委會副主委、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童振源會中提出的引言報告主張,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需要,1、調整「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建立正式的民共對話平台;2、運用維新基金會的紅綠對話平台,進行民共實質對話與交流;3、運用智庫或學術平台,逐步建立民共對話平台。不過,會中他並沒有具體提出需調整台獨黨綱等主張。

但童振源在口頭報告時,只提到2012年總統大選輸了6%,來回3%。民進黨應該調整新形象,有利於兩岸交流,並沒有提到「中華民國決議文」。

但許信良則說,童振源的引言報告建議民進黨應該提出新的「中華民國決議文」。許信良強調,會中有很多人也主張要有新的決議文。

許信良說,民進黨每次出現新決議文就取代了舊的決議文,真正的問題並不是台獨黨綱,而是2007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這會在兩岸關係造成困擾。如果有新的務實、正確表達民進黨立場,考慮兩岸關係可被接受的新的決議文,那就會取代過去所有的決議文。

有趣的是,當挺謝的謝敏捷教授討論時建議,這場會議可以將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納入會議結論,作為兩岸交流的基礎時,主持會議的謝長廷則說,今天是他主持會議,聽取大家的意見,但不必將他的每個主張都納入成為會議結論。

一位與謝接近人士分析,謝長廷的動作相當有趣。他認為,謝長廷是採取兩階段作法。第一階段是在年底前,讓黨內對於跟中國積極交流的論述成為主流;第二階段則於2014年以後,讓他的憲法共識成為黨內新的對中國政策基礎。因此,不急於將「憲法共識」這個主張馬上提到檯面對決。

中國評論社  2013-09-26  15:08:29 

中評社台北926日電(記者 鄒麗泳)民進黨下午舉行“華山會議”,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擔任引言人,他在“民共交流的必要性與建議途徑”具體提出三點建議。童振源主張,要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首先要調整“台獨黨綱”並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建立正式的民共對話平台;其次,運用維新基金會的紅綠對話平台,進行民共實質對話與交流;最後,運用智庫或學術平台,逐步建立民共對話平台。 

童振源曾經擔任台灣“陸委會副主委”,是親綠青壯派學者,現為政大國發所教授兼所長。他指出,兩岸關係複雜,更需要兩岸政黨互動。大陸政府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兩岸領導人與高階官員無法直接互動,雙方無法建立正常的互動與互信,不容易建立彼此的默契、共識與諒解,難以推動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而雙方高階領導人或高階官員缺乏正常管道進行緊急事件的溝通,容易導致彼此的誤判而造成兩岸關係發展的風險。因此,兩岸政黨互動可以規避兩岸政府承認問題,有助於台灣政黨與大陸高階官員及領導人建立互信與互諒。 

童振源在引言報告指出,儘管海基會與海協會已規避兩岸政府承認的問題、作為兩岸正常互動的管道,但兩會經常會因為政治因素而停止互動。因此,如果兩岸沒有互信與政治諒解,雙方高層領導人或高階官員便難以互動,甚至兩會互動會被中斷;兩會沒有互動,兩岸便更難以建立互信與政治諒解,兩岸關係要和解與進一步互動,便更加難上加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不只有台灣會面對這個困境,大陸也會面對這個困境,也會深受其害。 

他認為,短期內,中共在民共互動上佔上風,因為大陸國力的快速擴張及國共兩黨已建立互動平台,中共可透過大陸、美國及國民黨的“大美國三邊結盟”,壓制民進黨未來執政的可能性與政策空間。他在20122月上旬參與民調結果顯示,兩岸關係因素讓5.7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英九連任,特別是兩岸經濟因素讓4.2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英九連任。對大陸而言,兩岸關係最壞時期就是陳水扁執政時期,未來民進黨再度執政,大陸不認為兩岸關係會更加惡化。

童振源說,中共設定與民進黨進行黨對黨互動的前提,企圖施壓民進黨放棄法理台獨,以便民進黨執政後的政策比較符合大陸的利益。然而,中共未必能成功逼迫民進黨在民共互動的政治前提上讓步,卻會衝擊民進黨執政的可能性與持續未來民進黨執政後的兩岸實質互動困境。

他指出,民共對話與交流持續陷入僵局,中共對台灣的理解將是片面而偏頗的,民進黨對大陸的理解也是片面而偏頗的,都不利於捍衛台灣的“國家”利益,甚至會危害台灣人民的利益。

他認為,長期而言,大陸不與民進黨互動,也承擔重大政治風險。首先,國民黨政府與大陸政府已經進行九次兩會高層會談,簽署十九項協議,國共論壇已進行八屆, 但是國民黨政府至今仍不願意就兩岸主權或政治爭議與大陸政府進行協商,甚至不願意進行比較敏感性議題的協商,包括教育與文化協議等議題。這使得所謂兩岸和平發展建築在非常脆弱的國共默契(九二共識、各自表述)基礎上,即使國民黨繼續執政,缺乏兩岸政治協議的制度化保障,兩岸和平發展將難以鞏固與持續。

其次,只有55%選民支持的國民黨,是不可能單獨與大陸達成兩岸政治協議解決兩岸主權衝突與政治問題。馬英九已公開表示,兩岸和平協議需要全民公投同意。至少,也需要45%選民支持的民進黨不反對,才能達成兩岸政治協議的全面性方案。 

第三,2016年的“總統”大選,當前馬政府執政績效低迷,民進黨有不小機會贏得大選。如果在民進黨當選前,民進黨與中共未能達成一定的互信與默契,固然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的施政會受到“大美國三邊結盟”的制約,但是民進黨執政將標誌胡錦濤所建立兩岸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終結,形成對大陸穩定發展的不利因素,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將面臨內部嚴重責難,衝擊習李體制的政權穩定。 

童振源表示,短期內,中共在民共交流上佔上風,設定條件與民進黨互動;長期上,民共面對的困境是一致的,必須建立雙方的互信與默契,以便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基礎上,大陸已經與謝院長主持的維新基金會於今年6月底在香港進行初階的實質對話。雖然大陸出席官員層次只有到副部級,但是大陸政府很明顯地支持這個紅綠對話平台,可能持續推動與升級未來紅綠對話與交流活動。 

目前民進黨已有不少個別從政黨員到大陸交流,但缺乏民共對話平台的積累性與持續性,交流層次相當有限。這種個別式而無系統的交流無法建立民共高層的互信與互諒,難以解決當前民共互動的困境,無法化解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這種交流方式可能成為大陸分化民進黨力量的方式,造成民共交流派與反民共交流派之間的爭議。

童振源提出如何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的三種建議: 

首先,在捍衛台灣事實“主權獨立”與台灣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的基礎上,民進黨推動在全代會調整“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落實“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台灣共識內涵,強調台灣是一個事實“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不再將推動更改“中華民國國號”或建立台灣共和國作為民進黨的政黨目標,藉此建立民共全面性交往的政治基礎。 

目前,中共仍以“台獨黨綱”(透過公民投票建立台灣共和國)來定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立場。這應該是中共對民進黨的誤解,民進黨執政不會推動、也無法推動建立台灣共和國。除了“四不一沒有”(包括不更改國號)的宣示之外,20053月,陳水扁“總統”公開表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叫做“中華民國”,當然沒有宣布獨立的問題。他任期內要將台灣的國號更改為為台灣共和國,他做不到。蘇貞昌主席在今年五月底也對外公開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立場是“台灣前途決議文”。因此,調整“台獨黨綱”不是調整民進黨的立場與價值,而是消除民共政治誤解,以便促進民進黨與大陸的全面交往。 

其次,如果民進黨全代會無法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民進黨應該善加利用維新基金會的紅綠對話平台,進行民共實質對話與交流,逐步建立雙方的互信、默契、共識與諒解。在今年六月底維新基金會舉辦的香港論壇中,在大陸國台辦的協助下,包括大陸五個部會、一個副部長、六個局長出席,紅綠雙方已經透過這個平台進行實質的對話與交流。民共對話與交流的議題應該政經並進,同時針對政治議題與經貿議題進行對話,以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架構與制度,例如兩岸政治定位、兩岸和平協議、兩岸軍事互信、兩岸國際事務合作、人權保障與民主促進、服務貿易協議、貨品貿易協議、台灣參與亞太經濟整合體制等問題。  

第三,如果民進黨無法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也不願意利用維新基金會的對話平台,或者大陸反對民進黨黨政要員擴大參與維新基金會的對話平台,則民進黨應該與適當的智庫或學術單位合作,透過較不敏感的智庫與學術單位搭建初階的、持續性的民共對話與交流平台,再逐步擴大參與的層面與議題,最後提昇參與層級與建立正式的民共對話平台。

中國評論社  2013-09-27  00:56:22 

中評社台北927日電(記者 鄒麗泳)民進黨26日舉行中國事務委員會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出席成員熱烈討論達成三點結論。最受矚目的是,民進黨應積極推動憲政、落實“國民主權”的精神,提升“國民的憲政意識”,以台灣“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

民進黨第5場華山會議26日舉行,由前主席謝長廷主持,討論“如何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會議由民調中心主任吳祥榮就“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的態度”進行民調背景分析,邀請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立委”段宜康、環球科技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所長謝敏捷、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郭正亮,及中國事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林濁水擔任引言。此外,包括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等人與會。

會後謝長廷親自召開記者會說明三項共識,包括一、兩岸交流由特定政黨寡占,對台灣不利,民進黨應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二、民進黨應重視兩岸交流的失衡問題,調整具體政策,爭取人民的支持,以保護台灣的利益;三、民進黨應積極推動憲政,落實國民主權的精神,提升國民的憲政意識,並以台灣的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

謝長廷釋,憲政共識是“動態”,“憲法共識”是靜態的,兩者是有差異的,“憲法”有提到國民主權,也就是現狀變更,應該由台灣人民決定,這是最大的共識。憲政共識的含蓋範圍又比“憲法各表”大,舉凡憲政體制、人權價值都包含在內。

詢及民進黨會不會提出新的決議文,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說,中國事務委員會一定會有成果發表,但是不是以決議文的形式,還沒有確定。

歷時3小時討論後,謝長廷親自召開記者會。謝長廷表示,不管喜不喜歡中國,贊成或反對,都要處理中國崛起的問題。現在基本上兩岸交流等同於國共交流,產生很多弊端;民進黨民調顯示大部分民眾認為民進黨應該擴大交流,國民兩黨在兩岸共識上有共識,對台灣人民是有利的。

詢及“憲法各表”、“憲法共識”與“憲政共識”有何差別?謝長廷說,“有一點差異,“憲法”是靜態,憲政是動態”,“憲法”有提到國民主權,也就是現狀變更,應該由台灣人民決定,這是最大的共識。不過,他也說,如果把“憲政共識”理解成“憲法共識”也沒有什麼差,因為這是動態與靜態的差別而已。

鄭文燦指出,這是守護民主平台學者邱文聰在會中拋出的。他以“憲政主義”概念指出,民進黨應以憲政主義、民主價值來彰顯兩岸不同,兩岸交流的議題必須涵蓋民主、公民、人權的面向。會中並引起許多討論。

媒體報道,謝系要在華山會議中,拋出調整台獨立場的風向球,謝長廷說,“沒有某媒體所稱派系問題,也沒有討論調整台獨立場”。

中國評論社  2013-09-27  00:50:00 

中評社台北927日電(記者 鄒麗泳)主張大膽西進的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26日在華山會議做壓軸發言,他會後受訪指出,台獨黨綱未必是造成兩岸關係的最大困擾,“正常國家決議文”更是必須處理。

民進黨第五場華山會議下午2時舉行,由謝長廷主持,討論“如何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民調中心主任吳祥榮就“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的態度”進行民調背景分析,邀請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立委”段宜康、環球科技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所長謝敏捷、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郭正亮,及中國事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林濁水擔任引言。另外,包括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等貴賓與會。

許信良說,不少人主張以新的決議取代過去的決議文,如果這個新的決議文是很務實、很正確表達民進黨立場,並考慮到兩岸關係。民進黨每次全代會都有新的決議文,新決議文有取代前面決議文的作用,位階都是一樣的。

他認為,民進黨真正的問題不是台獨黨綱,而是2007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正名制憲),這才是民進黨真正的問題。而謝系“立委”趙天麟在會中主張,應該整合四個決議文,重新檢視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等

許信良說,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各表”,用“憲法各表”作為政治對話的基礎,這比國民黨的“一中各表”更好,很清楚中國根本不接受“一中各表”,在國民黨的“一中各表”,“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這樣的立場很明顯中國是不接受的。

他認為,“憲法各表”提供了兩岸政治對話更寬廣的空間,國民黨的立場已經從“一中各表”調整到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吳伯雄在北京說,我們按照“憲法”運作的政府,我們的“憲法”架構就是一中架構,很清楚不是“一中各表”,而是“憲法各表”。

許信良說,民進黨決議文既然都是歷史文獻,取消也沒有任何意義,當初民進黨很多決議文都是互相矛盾的,所以沒有什麼取消過去決議文的問題。他說,政大國發所所長童振源在引言報告建議“中華民國”決議文”,但是大家沒有共識。

另外,彰化師範大學李毓峰教授則認為,1990年代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應該升級為2.0版。

中國評論社  2013-09-27 00:59:31 

中評社台北927日電(記者 鄒麗泳)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26日討論“如何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指出,這次華山會議有不少針鋒相對之處,包括“憲法”各表、台獨黨綱、新訂決議文及爭取5%選票,激起激辯浪花。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在“民共交流的必要性與建議途徑”具體提出三點建議,首先要調整“台獨黨綱”並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建立正式的民共對話平台;其次,運用維新基金會的紅綠對話平台,進行民共實質對話與交流;最後,運用智庫或學術平台,逐步建立民共對話平台。會後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指出,童振源教授在口頭報告中並沒有提出三點具體建議(書面報告)

據了解,童振源口頭未提出三點建議,但不少人都圍繞著童的主張進行探討,熱鬧程度僅次於討論九二共識。賴怡忠說,他臨時參了華山會議一腳,大多是針對幾位引言人的主張表達不同看法,但還沒到反對的程度。

台獨理論大師、前“立委”林濁水接受媒體訪時強調,兩岸交流不應該黨先於政,也不應當黨先於國民共論壇,他在會中建議應該譴責國民黨,運用以黨領政方式進行“國共論壇”。他也反對民共交流要設置民共論壇。

賴怡忠指出,民共是否一定要透過辦黨對黨論壇才能處理對中關係,他對此持保留意見。國共論壇對馬政府帶來的困擾就可以知道,如果民共論壇是好事,問題在於沒有民共黨對黨交流是誰造成?民進黨不反對與共產黨交流,也表示不預設前提,願意在任何地點與時間,就任何題目與共產黨對談。

他說,共產黨一直堅持民進黨一定要作出合中方意願的調整,中方才願意與民進黨談。共產黨預設前提不與民進黨談,不是民進黨基於對中國的意識型態不願與共黨談。

林濁水也說,國共論壇是人類外交史上找不到的怪胎,這是黨政先於政、黨先於國,那是共產國際推動世界革命的時候做的事情,我們不應當學習。他比較遺憾的是,對國民黨黨先於政、黨先於國,黨跑到國家前面去談一談,回來要國家背書的行為沒有表示態度,這恐怕國民黨會很高興,將來社會也會質疑。

另外,前“立委”郭正亮與“立委”段宜康為如何爭取6%選票,有不同看法,也有小火花。

郭正亮
美麗島電子報  2013.09.27  10:53

2012年總統大選,美中聯手公開力挺國民黨馬英九,美國首度對民進黨勝選表達憂心,對國共「九二共識」所帶來的兩岸和平發展公開表達肯定。這在台灣選舉史上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台灣每逢總統大選,就會有候選人打出「兩岸安定牌」,1996-2004年三次總統大選,兩岸安定牌是「台獨會引發戰爭」,選舉效果卻適得其反:不但美國未必支持北京,台灣企業也不便表態,台灣人民更容易反彈。結果是1996年李登輝大勝,2000-04年兩次陳水扁勝選。

但從2012年起,兩岸安定牌開始變成經貿牌,轉為「否定九二共識會引發兩岸經貿倒退」,選舉效果開始浮現:不但美國表態支持北京,台灣企業也競相表態,台灣人民也因為擔心利益受損而跟進。

問題是,從20121月敗選至今,民進黨仍未徹底反省自己所面臨的兩岸困境,從未回答「為何美國會不放心民進黨執政」?直到今天,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並未超越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和2012年《十年政綱》,但這兩份文件既然無法在2012年證明民進黨足以穩住兩岸局面,進而贏得美國+台灣人民信任,隨著美中兩國關係越來越深化,2016年民進黨更不可能只憑這兩份文件過關。

民進黨所面對的兩岸困境,都是源自兩岸政治交流失衡,三種失衡環環相扣,導致三種兩岸邊緣化困境:

一、政黨交流邊緣化困境:

國共交流已經發展到黨對黨交流,民共交流只限於個別黨公職交流,不但無法累積兩岸交流成果,也無法把兩岸互動制度化。除非民進黨執政,否則根本無法進行具有制度約束和政策意義的兩岸交流。

二、兩岸議題邊緣化困境:

國民黨主導所有兩岸議題,包括已經簽署落實的18項兩岸協議,以及各種中國惠台措施,包括對台採購、投資、觀光,民進黨除了表達反對批判意見之外,很少提出積極具體主張。

三、美中架構邊緣化困境:

隨著中國崛起,美中共管台海,不讓兩岸出現破壞現狀變數,已經成為美中共識,美國也對「九二共識」所帶來的兩岸和平發展表示肯定。反觀民進黨,不但從未正面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在反對「九二共識」同時,至今也還沒提出「美國可以滿意、中國可以忍受」的兩岸法律定位論述,美中兩大國仍然不信任民進黨可以穩住兩岸局面。

其中最大關鍵,在於民進黨始終不願正視中華民國憲法現實,進而從內涵兩岸特殊關係的中華民國憲法,找出與中國搭建兩岸法理平台的積極成份。推動民共交流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即誠實指出:至今為止的幾次修憲,都只限於憲法增修條文,中華民國憲法本文並未修改,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仍有「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字眼,領土依照固有疆域並未變更,政府仍把陸委會設在外交部之外,凡此種種,都凸顯出兩岸具有憲法上的特殊關係。但謝長廷勇於面對中華民國憲法現狀的說法,民進黨至今仍然拒絕正視。

民進黨拒絕接受中華民國憲法,拒絕正視中華民國憲法本文未經修改的法理事實,拒絕正視民進黨執政仍在繼續沿用的「陸委會+兩會模式+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法理內涵,如此不面對法理現實,如此繼續和法理台獨糾纏不清,如何跳脫美中兩大國的兩岸政治紅線?如何讓台灣人民相信民進黨可以穩住兩岸交往?如何讓美國相信民進黨可以穩住兩岸法理現狀?

事實上,200011月扁執政初期,即曾爲了穩住兩岸局面召開跨黨派小組會議,會後提出「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第一條就是「確立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回應對岸『一個中國』的主張,並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與互不代表的現狀,若欲更動現狀,必須經由民主程序取得人民同意」。但這個尊重憲法現狀的主張,至今仍然無法取代並未放棄正名制憲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成為民進黨黨綱。

20121月蔡英文敗選之初,邱義仁坦承民進黨必須積極改變兩岸論述,否則根本難以因應美中聯合支持的「九二共識」框架。邱指出國民黨不管是「九二共識」或「一中各表」,都是典型的「沒有統一的統一」路線,邱因此建議民進黨改採「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其中最大關鍵,就是公開放棄「法理台獨」,回歸中華民國憲法。

新時代對民進黨的召喚,已經重新定義了「保衛主權、民主保台」的內涵。民進黨必須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改以民主保台為基調、爭取國際主流支持」的政黨,才可能走出長期淪為兩岸局外人的執政困境。

富權
澳門-新華澳報  2013.09.27

盡管謝長廷提出的成立具有決策權及作為民共交流平臺的「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建議,被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閹割為清談式的黨內兩岸政策諮詢機構,但謝長廷仍不死心,「將計就計」地利用「中國事務委員會」所舉行的「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又稱「華山會議」)這個平臺,發動其嫡系人馬發表政見式的論文,大肆製造輿論,意圖以「溫水煮蛙」式的漸進手法,逐布影響黨內的兩岸事務政策思維。在昨日由他主持的第五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上,就安排其嫡系、曾任「扁朝」「陸委會」副主委的台灣大學台灣發展研究所所長的童振源,拋出「調整台獨黨綱」的試探氣球,並由其盟友「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郭正亮作側翼支援,提出「民進黨面臨兩岸事務邊緣化」的忠告,以佐證「調整台獨黨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昨午舉行的第五場「華山會議」,主題為「如何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本來,就字面上解讀,「失衡」所指,並非是兩岸之間,也非是民共之間,而是國、民兩黨之間,亦即不要再讓國民黨「獨霸」台灣地區在兩岸交流中的主導地位的現象繼續下去了,民進黨也應該搶占在兩岸交流議題中的主導權。實際上,昨日「華山會議」作出的「三點結論」中的第一點,就是「兩岸交流由特定政黨寡佔,對台灣不利,民進黨應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就是「失衡的內涵所指。因此,「三點結論」的第二點,就是強調「民進黨應重視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調整具體政策,爭取人民的支持,以保護台灣的利益。」並進而在第三點中,對「調整具體政策」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引:「民進黨應積極推動憲政,落實國民主權的精神,提升國民的憲政意識,並以台灣的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

被稱為「黨內小諸葛」、聰明如許的謝長廷,就是緊緊抓住「調整具體政策」的期許,及「積極推動憲政」、「以台灣的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的方向指引,將這次「華山會議」的討論重點,引導到「調整台灣黨綱」上去,並由其嫡系弟子童振源放出試探氣球,在自己以往「憲法一中」、「憲法共識」的基礎上,提出了「調整台獨黨綱」、制定《中華民國決議文》;善加利用「維新基金會」的紅綠對話平臺,進行民共實質對話與交流;與適當的智庫或學術單位合作,透過較不敏感的智庫與學術單位搭建初階的、持續性的民共對話與交流平臺的「上、中、下三策」,供民進黨中央參考。由於童振源已確定十月十一、十二日在上海舉行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並將擔任小組討論的主持人和引言人,估計他也將會在「兩岸和平論壇」上推出自己的這個觀點,以試探北京的態度,甚至是爭取北京的贊同和支持。倘此,「謝系」就將能牢牢掌握民進黨兩岸事務政策的主導權,因為畢竟是「大勢所趨」,及有利於民進黨能圓其「二零一六大夢」也。

童振源在「華山會議」發表題為《民共交流的必要性的建議途徑》引言報告中指出,短期內,中共在民共互動上佔上風,因為大陸國力的快速擴張及國共兩黨已建立互動平臺,中共可透過大陸、美國及國民黨的「大美國三邊結盟」,壓制民進黨未來執政的可能性與政策空間。中共設定與民進黨進行黨對黨互動的前提,企圖施壓民進黨放棄「法理台獨」,以便民進黨執政後的政策比較符合大陸的利益。然而,中共未必能成功逼迫民進黨在民共互動的政治前提上讓步,卻會衝擊民進黨執政的可能性與持續未來民進黨執政後的兩岸實質互動困境。但在長期上,民共面對的困境是一致的,必須建立雙方的互信與默契,以便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目前民進黨已有不少個別從政黨員到大陸交流,但缺乏民共對話平臺的積累性與持續性,交流層次相當有限。這種個別式而無系統的交流無法建立民共高層的互信與互諒,難以解決當前民共互動的困境,無法化解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這種交流方式可能成為大陸分化民進黨力量的方式,造成民共交流派與反民共交流派之間的爭議。

為瞭解開這個「死結」,童振源提出了「上、中、下策」三種建議。其一「上策」是民進黨推動在全代會調整「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落實「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台灣共識內涵,不再將推動更改「中華民國國號」或建立台灣共和國作為民進黨的政黨目標,藉此建立民共全面性交往的政治基礎;「中策」是倘民進黨全代會無法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就應該善加利用「維新基金會」的紅綠對話平臺,進行民共實質對話與交流,逐步建立雙方的互信、默契、共識與諒解,並針對政治議題與經貿議題進行對話,以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架構與制度,例如兩岸政治定位、兩岸和平協議、兩岸軍事互信、兩岸國際事務合作、人權保障與民主促進、服務貿易協議、貨品貿易協議、台灣參與亞太經濟整合體制等問題;「下策」是如果民進黨中央無法接納以上兩策,則應該與適當的智庫或學術單位合作,透過較不敏感的智庫與學術單位搭建初階的、持續性的民共對話與交流平臺,再逐步擴大參與的層面與議題,最後提昇參與層級與建立正式的民共對話平臺。

而作為「謝系」在民共交流領域中的盟友的郭正亮,則在題為《民進黨面臨三種兩岸邊緣化危機》的引言報告,指出民進黨所面對的兩岸困境,都是源自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三種失衡環環相扣,導致三種兩岸邊緣化困境:一是政黨交流邊緣化困境,二是兩岸議題邊緣化困境,三是美中架構邊緣化困境。其中最大的關鍵,是在於民進黨始終不願正視《中華民國憲法》現實,進而從內涵兩岸特殊關係的《中華民國憲法》,找出與中國大陸搭建兩岸法理平臺的積極成份。因此,民進黨必須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改以民主保台為基調、爭取國際主流支持」的政黨,才可能走出長期淪為兩岸局外人的執政困境。從而為童振源的「上策」猛敲邊鼓。

童振源的「上策」建議,顯然是正面回應了北京關於進行民共黨際交流最基本要求:廢除「台獨黨綱」。然而,所謂《中華民國決議文》的內涵,仍然與《台灣前途決議文》中所主張的「中華民國是台灣」,相差無幾,亦即是將「中華民國」與整個中國割裂了開來,因此,雖然是「凍結」了「台獨黨綱」,但並不等於是從根本上廢除了「台獨黨綱」,可能北京將不會「收貨」。

何況,「台獨」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之一,也是民進黨的主流價值。一名民進黨內「獨派」人士就曾說過,要民進黨廢除「台獨黨綱」,不如乾脆把民進黨解散算了。不過,倘民進黨內有足夠的力量促成廢除「台獨黨綱」,就將會導致黨內的「原教旨主義派」拉隊出走,另行成立奉行「台獨黨綱」的新政黨,留在黨內的「交流派」倒是成了主流價值。這當然是具備了進行民共黨際交流的條件,但似乎仍然存在著「失衡」的問題,因為還有另一個主要政黨,因其受意識形態所限而自外於兩岸黨際交流的大潮。

旺報 20130927 04:10記者盧素梅/台北報導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將於101112日在上海舉行,民進黨執政時的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前外交部長田弘茂,以及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等都將出席,這也是繼今年6月舉行的「北京會談」後,再有綠營人士登陸,且是具獨派色彩人士,也讓民共交流持續加溫。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25日在記者會宣布,首屆「兩岸和平論壇」討論項目包括兩岸政治關係、涉外事務、安全互信、和平架構等4大議題。論壇主辦單位包括大陸全國台研會、台灣21世紀基金會等民間組織和學術機構。

吳榮義26日指出,他是應21世紀基金會邀請出席兩岸和平論壇,預計擔任論壇主持人,他主要考量是以新台灣國策智庫身分到對岸去,參加正常的交流與論壇,他並強調這次是代表個人,預計下周才會做出是否出席的決定。

也受邀擔任「兩岸和平論壇」引言人的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指出,這次也邀請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官員出席,這樣的過程對未來建立兩岸共識會有幫助。

中共考量到2016年民進黨可能執政,需要加強與民進黨的關係,所以過去2年來,民共交流逐漸升溫,這可以從大陸官員過去率團來台總是待在北部,到這12年開始勤跑中南部,深入民進黨執政縣市高雄、台南等來印證。其中又以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勤跑各地最積極。

另一方面,民進黨登陸人士也愈來愈多。前行政院長謝長廷201210月登陸、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今年6月也參加「北京會談」。另外,陳菊在8月登陸,賴清德也曾登陸推廣農漁產、醫療觀光,都有助於增進民共交流與認識。

中央社  2013-10-11  21:43:08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上海11日電)標榜民間政治對話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讓藍、綠、紅三大陣營學者齊聚一堂討論問題。不過,從下午的發言來看,正如許多與會者事前所言,眾人仍處於各表立場、尋求共識的階段。

不過,儘管各表立場,甚至各說各話,但兩岸主辦單位原則上倒是取得共識,讓這場和平論壇每年繼續辦下去,而且輪流在兩岸舉行。短時間內,繼續讓藍、綠、紅三方「聚在一起,各說各話」。

從主辦單位提供的120餘名與會者名單來看,陣容可謂堅強。其中,台灣與會者包括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前國防部長孫震、前外交部長程建人、前陸委會主委張京育、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前外交部政次高英茂、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江春男、前立法院副院長鍾榮吉等人。

上述與會者不但橫跨藍綠,且曾任副閣揆及涵蓋兩岸、外交、國防、國安、國會等政府單位的正副首長,各具專業及背景。有大陸官員直言,在藍綠人士前往大陸參加的各場兩岸議題研討會中,參加這場論壇的陣容可說「最整齊、最堅強」。

大陸方面的與會陣容同樣堅強,包括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成思危、執行副會長周志懷、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北大台灣研究所所長李義虎、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廈大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兼任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的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等人。

可以說,與會的藍、綠、紅三方人士,雖不能說是「精銳盡出」,但可以算是「一時之選」。看得出,三方都希望在這場被定位為「民間政治對話」的論壇中,表達自己的立場,包括綠營在內,誰也不願缺席。

畢竟,兩岸分治超過60年,三個陣營的立場又南轅北轍,以至於下午一開始討論議題,分別代表綠、紅陣營的童振源和劉國深,就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民調對象,該不該包括大陸民眾而交鋒。至於其它與會者,各表立場、相互質疑的發言,就更不在話下。

此外,代表大陸官方的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今天更把紅方的立場講得一清二楚。他直言,兩岸政治爭議儘管可以暫時擱置,但不可能完全及長期迴避,「只經不政」的作法,無法持續。

他還說,兩岸之間無論有多大的政治分歧,都不能動搖及損害「一個中國」的架構,「這是一條不可鬆動的底限」;而推動兩岸關係「最終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大陸「有堅定的決心,也有必要的耐心」,但並非意味著「消極等待無所作為」。

既然各表清晰立場,就如同吳榮義在參加論壇前所說,兩岸存在這麼久的爭議,要在短期間內解決「蠻困難的」。但「先接觸、先見面」是解決兩岸爭議的第一步,總需要大家探知彼此想法,然後再「一步一步來」。

所以,這場首度舉辦的兩岸和平論壇,可說仍然處於各表立場、尋求共識的階段。至於如何尋求共識,就有待藍、綠、紅三方日後繼續見面,從分歧中找方法、找答案了。

中央社  2013-10-11  12:42:55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上海11日電)政大教授童振源今天表示,兩岸若能先找到政治基礎,未來在外交、軍事及和平協議上就比較容易突破,但目前的基礎並不穩固。兩岸必須坦率地面對差異及現實,尋找共識。

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上午在上海東郊賓館登場,出席論壇的童振源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作上述表示。

童振源指出,從這場論壇討論的兩岸政治關係、涉外事務、安全互信、和平架構等4項議題來看,如果兩岸先找到政治基礎,未來在外交,軍事,和平協議上就比較容易突破,但目前的基礎並不穩固。

他指出,總統馬英九昨天在國慶談話中,兩岸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對話。但事實上,大陸從來沒有承認過一中各表,所以兩岸必須坦率地面對差異及現實,並尋找共識。

童振源說,兩岸尋找的共識不應只是國共的共識,而是能尋找國、共、民三黨的共識,這樣才能突破目前兩岸的僵局。

對於「兩岸和平論壇」的舉辦,童振源說,這場論壇不會這麼快就提出突破性建議,畢竟兩岸的差異仍然很大,但卻是兩岸一項初步的互動,能讓兩岸有機會真正面對這些差異,提出建議方案。

他指出,台灣與會者以個別學者為主,但大陸與會者則由官方主導。所以,台灣與會者至少能提出建議,讓大陸方面有「正式的、官方的回應」,可作為未來兩岸討論的基礎,對未來兩岸政治對話有正面幫助。

中央社  2013-10-12  20:44:24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上海12日電)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今天閉幕,在相互妥協中發表論壇紀要,內含政治、外交、軍事等方面的10項共同認知及7項癥結問題。

1屆兩岸和平論壇紀要中的10項共同認知,要點包括:兩岸應本著相互尊重體諒、務實面向未來的精神,積極創造兩岸領導人會晤的條件,就會晤形式和內容等安排,努力促成雙方均可接受的方案。

兩岸需透過平等協商,對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故雙方應積極考慮從實際出發,妥善處理兩岸「公務機關人員」互動的相關問題。

兩岸宜考慮開展軍事領域接觸交流,可先從人道救援、災害應對處理等合作出發,探討洽簽海事安全相關協定,透過合辦研討會等形式推動軍中醫療、藝文等交流,逐步增進軍事安全互信,為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創造條件。

至於7項癥結問題的要點則包括,如何就雙方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如何釐清「一個中國」架構與兩岸各自現行規定之間的法理關係?兩岸如何就涉外事務開展平等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政治意涵及相應措施為何?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為何?如何尋求洽商兩岸和平協定之道等。

◎ 童振源 /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美麗島電子報  2013.10.15  14:53

兩岸政治定位是非常敏感而複雜,但是兩岸終究要坦率與誠實地面對彼此的差異、民意與法理,才能建構穩固的兩岸和平發展架構。本文先分析台灣的民意,探索合情合理的兩岸政治定位方式,再以台灣憲法來說明當前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尋求制度化與廣泛台灣民意支持的兩岸政治定位。

首先,台灣人民對於兩岸現狀認知的主流民意是兩岸為兩個不同國家。根據遠見雜誌民意調查中心發佈的調查結果,20086月,73.7%的受訪者認為兩岸是兩個各自發展的國家,7.4%認為兩岸同屬一個分裂的中華民國,2.4%認為兩岸同屬一個分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097月的調查結果顯示,82.8%的受訪者認為兩岸是兩個各自發展的國家,4.9%認為兩岸同屬一個分裂的中華民國,0.7%認為兩岸同屬一個分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隔一年,認為兩岸為兩個不同國家的民意比例顯著增加9.1個百分點。(見圖1)

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去(2012)年3月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見面時提出「一國兩區」的兩岸政治定位。不過,回台灣之後,他便稱「一國兩區」的一國是指「中華民國」,還說馬英九總統也贊同他的看法。但是,吳主席卻不敢在胡主席的面前公開表述「中華民國」,只敢回到台灣才說,顯示「一國兩區」存在台灣無法接受的元素。因此,可能因為台灣人民的疑慮與反對,馬總統在連任總統的就職演說中將「一國兩區」改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

根據民進黨在吳伯雄主席回台灣後公布的民意調查,只有23.7%的受訪者同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67.3%不同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在泛藍選民當中,剛好50.0%不同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在泛綠選民當中,高達89.5%不同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此外,如果不提「一個中國」的模糊概念,77.9%的受訪者不同意「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在泛藍選民當中,65.8%不同意「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在泛綠選民當中,更高達93.6%不同意「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很明顯,「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定位不被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接受。(見表1

今年4月底,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發佈民調,台灣人民認為台灣與大陸是國與國的關係之比例高達56.2%,不認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之比例為26.4%。交叉分析顯示,愈年輕或教育程度愈高者,認為目前兩岸是「國與國關係」的比率也愈高,2029歲民眾持此看法的比率甚至達到76.2%。再者,39.1%的受訪者同意台灣與大陸都是一個中國的一部分,但是48.1%的受訪者反對。儘管39.1%的受訪者同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是25.2%的受訪者認為「一個中國」是指中華民國。 因此,當大陸在國際上要求「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時,勢必無法被這些受訪者接受。

今年六月中旬,吳伯雄主席在北京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主張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架構來定位兩岸關係」。根據趨勢民調公司發佈的民意調查,79.9%的受訪者反對吳主席的說法,認為台灣與大陸是兩個國家,只有12.1%同意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而且不分藍綠,絕大部分受訪者都同意兩岸是兩個國家,愈年輕的受訪者愈認同兩岸是兩個國家。66.4%的泛藍的受訪者、95.0%的泛綠受訪者、77.7%的不偏任何政黨受訪者都認為兩岸是兩個國家。在20-39歲的受訪者當中,超過87%認為兩岸是兩個國家。(見圖2

以下進一步分析台灣人民對於未來的國家選擇偏好。根據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除了維持現狀再決定及永遠維持現狀的民意支持度之外,將支持盡快統一、偏向統一的民意支持度減去盡快獨立與偏向獨立的民意支持度,得出「兩岸統獨指數」,此指數為正數表示台灣人民比較偏向支持統一,此數為負數表示台灣人民比較偏向支持獨立。兩岸統獨指數在1995年達到10.1%的最高點,其後便一路下滑到1999年的負0.9%2000年陳水扁總統上台後,兩岸統獨指數迅速攀升,2001年升高到7.9%,隨後便持續下跌到2004年的低點負7.5%2007年為陳水扁政府時期的最低點負9.6%

馬總統在2008年上台後,兩岸統獨指數立刻惡化到負12.9%的歷史最低點,此後三年維持在負10%以下,都比陳水扁政府時期要低,也是歷年來兩岸統獨指數最低的時期,去(2012)年的兩岸統獨指數為負9.5%,今(2013)年6月的兩岸統獨指數為負11.8%。1994-1999年的李登輝政府時期,兩岸統獨指數每年平均為5.1%2000-2007年的陳水扁政府時期為負2.9%2008-2013年的馬英九政府時期為負11.2%。這顯示,馬總統執政後,台灣人民支持台獨與反對統一的比例大幅增加。(見圖3

進一步分析,將偏向獨立、儘快獨立與永遠維持現狀 的民意支持度加總,得出「台灣拒統指數」,此指數表示台灣人民堅定拒絕統一的比例。1994年,台灣拒統指數為20.9%,持續增加到1999年的37.1%,1994-1999年的平均為30.1%。陳水扁總統上台後,台灣拒統指數一度下跌到2001年的29.7%,此後大致維持在40%,2000-2007年平均為36.9%。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台灣拒統指數顯著增加,2008年為44.6%,2009年後便持續維持在47%以上,今(2013)年6月再創新高達到48.9%,2008-20136月平均為47.2%。很顯然,台灣人民在馬總統上台後堅定拒絕統一的比例顯著增加。(圖4

從台灣民意的調查結果來看,兩岸政治關係的合情合理定位是兩個國家,兩岸不屬於一個中國,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而且台灣主流民意拒絕兩岸統一。不過,儘管大陸政府宣稱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大陸政府與人民應該不會同意台灣的主流民意,兩岸衝突仍然無法化解。反過來說,如果逼迫台灣人民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或一個國家,兩岸是國內關係,兩岸一定要統一,台灣人民也斷然無法接受,兩岸只會繼續對峙下去。

再者,這些台灣民意缺乏制度性或明文規範,任由台灣國家領導人或政黨進行不同詮釋,例如李登輝總統的特殊兩國論、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說法、馬英九總統的一國兩區,使得兩岸關係的發展起伏不定。要尋求合情合理的兩岸政治定位,應該尋求合憲的兩岸政治定位,才能符合台灣主流民意,又具有制度性的規範,讓兩岸關係的發展可長可久。

坦率地說,兩岸在政治定位與立場上有顯著差異,但如何將這項差異控制在穩定與制度化的基礎上,同時讓雙方政府與人民都能坦然接受?這個答案恐怕非「憲法各表」莫屬。中華民國憲法兼具台灣主體性與模糊一中的概念,具有整合台灣內部共識與奠定兩岸互動基礎的雙重可能性,同時以中華民國憲法維持兩岸現狀應該可以被國際社會接受。

從台灣的主體性而言,1991年以後,中華民國憲法由台灣人民完成七次修憲,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代表台灣人民的總意志。從1992年以後,中華民國國會議員與總統皆由台灣人民選舉產生,執行台灣人民賦予的憲法權力,中華民國國家體制就是台灣的國家體制。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2000114日,台灣立法院修正「國籍法」,明確規定中華民國國籍之取得方式,必須個人的父母為中華民國國民、在中華民國領域的無國籍者、或歸化者,顯然大陸人民並非中華民國國民。

1991年台灣民主化以後,中華民國與台灣已經密切合為一體。民進黨在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便是陳述這個認知,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依目前的憲法稱為中華民國。20021月,中華民國護照開始加註台灣,馬英九總統在2008年執政後也沒有改變這項作法。20057月,陳水扁總統將總統府網站的中華民國加註括弧台灣。從2007年以後,包括國民黨、馬英九總統與參選2012年總統的蔡英文前主席都接受「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國家定位論述。

2007年總統大選期間,國民黨推動「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其他國際組織」公投,國民黨公開表示:「不管是以台灣或中華民國名義申請,只要有助於加入聯合國都不設限」,「國民黨講的台灣就是指中華民國!」 2007916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聲明「台灣就是中華民國」。2008322日剛當選不久,接受CNN訪問,馬英九強調:「台灣不是西藏,也不是香港,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是一個民主國家。」

20085月以後,馬英九總統取消總統府網站的中華民國加註括弧台灣,但是英文名稱仍延續民進黨執政時的「Republic of China (Taiwan)」,表示中華民國等同於台灣。(見圖52009531日,馬總統在薩爾瓦多參加國宴向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自我介紹,他是「台灣的總統」(President of Taiwan);他解釋,台灣是指中華民國。

2012年民進黨籍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在2011108日正式提出民進黨的國家定位論述新說法:「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在123日的總統辯論會上,馬英九總統表示「台灣是我們的國家」,會後記者會上,馬總統強調,「當我們說台灣的時候,很多時候就是指中華民國」,台灣是我們的家園,也是我們的國家,但正式國名是中華民國,通稱是台灣。馬總統解釋,荷蘭的正式名稱是尼德蘭,但是因為「荷蘭」這個名字比較出名,所以大家都叫荷蘭。

馬英九總統在201337日回覆外賓他是「中華民國總統」或「台灣總統」的提問時指出:「我是中華民國的總統,但中華民國也廣為周知是台灣,兩者無需刻意區別、、、就像外界對荷蘭有「Holland」和「Netherlands」兩種稱法一樣。」 從2007年選舉到第二任任期,馬總統很明顯接受「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國家定位。

然而,從憲法領土、起源與條文來看,中華民國憲法具有模糊一中的概念或架構。中華民國的領土分成兩部分,有效管轄領土為台澎金馬,但是憲法固有疆域還包括大陸與外蒙古,為中華民國之管轄境外領土。除了領土之外,中華民國的憲法起源於中國大陸,而且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之制定是「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表示兩岸存在未統一前的特殊關係。不過,「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不必然意味著國家一定要走向統一,反而確立兩岸當前是處於「未統一」的分立狀態。這些事實都說明中華民國憲法具有模糊一中的概念或架構,但中華民國並不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中國」,只是法理上與「一個中國」的概念或架構有些模糊連結。

基於台灣的民意與法理,兩岸關係的定位應該是中華民國憲法下的特殊關係,但不是國內關係,而是中華民國管轄境內與境外之特殊關係(special inter-jurisdiction relationship),兩岸對等分治、互不隸屬。在20078月,兩岸針對奧運聖火來台談判時,台灣政府反對經過台灣的聖火傳遞路線定位為「國內路線」,最後大陸方面妥協,同意此路線定位為「境外路線」(overseas route),即體現兩岸定位是管轄境內與境外之特殊關係,而非國內關係。事實上,兩岸對於彼此的航線都定位為兩岸航線,而且與國際航線並列,並不是國內航線,正凸顯兩岸是境內與境外之特殊關係,而不是國內關係。

中華民國憲法將中華民國領土區分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大陸地區不是中華民國所管轄,並以《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範兩地人民之交流與權利義務關係。憲法與法律的「大陸地區」與「自由地區」僅僅說明中華民國的憲法領土範圍,而「自由地區」是中華民國的管轄範圍。然而,憲法並沒有規範如何定位中華民國政府管轄權(jurisdiction)與大陸地區存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管轄權(jurisdiction)、甚至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一個主權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互動關係。

由於兩岸的憲法領土主張絕大部分重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不包括外蒙古及部分周邊領土,圖6說明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及領土糾紛),但是在治權上完全分立,因此兩岸關係是一種特殊關係。兩岸關係並非國內關係,因為在大陸地區(不包括外蒙古)實存另外一個國家與政府,中華民國的憲法、法律與統治權均無法適用到大陸,大陸為中華民國之管轄境外領土。兩岸關係是在中華民國領土內的兩套憲法秩序與兩個政府管轄權(不包括外蒙古)之互動關係,兩岸是對等分治、互不隸屬。

總而言之,兩岸關係的發展應該建立在「憲法各表」的基礎上,亦即兩岸存在兩部憲法、對彼此的憲法領土主張有重疊,中華民國憲法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是管轄境內與境外的特殊關係,但是兩岸不是國內關係,而且對等分治與互不隸屬。這樣的兩岸政治定位既符合兩岸的現狀,具有台灣民意的支持,也是台灣憲法的規範,更是兩岸穩定互動的制度化基礎。

中國評論社  2013-10-18  00:40:36

中評社上海1018日電(記者 楊犇堯 林艷 孫儀威)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日前在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發表意見指出,首屆和平論壇的四大議題是兩岸關係中最頂端的問題,是自己從事兩岸關係研究20多年都基本不敢碰的問題,“我只能用震撼來描述我現在的心情。”

章念馳說,“我非常珍視現在的兩岸關係,這是60年來最好的時期,所以我非常保留地支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觀點,認為這個階段是越長越好,我身怕兩岸關係會碰到政治的問題,因為它太敏感,很容易傷了兩岸的感情。”

章念馳接著說,這次論壇讓他感到自己落伍了,原來不光要有“先經後政”,還要有“有經有政”,對深層複雜的問題,就算它難,也要努力為之創造解決的條件。他認為,這次論壇在短時間達成多項共識非常不容易,“今天是一小步,今後在兩岸關係歷史上則是一大步。”

他認為,這次論壇“兩岸和平,共同發展”的八字主題,非常貼切實際,“雖然沒有和台灣每個顏色的陣營都取得共識,但這八個字,就是最起碼的共識,彌足珍貴,兩岸關係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從淺往深地在發展。”

章念馳表示,兩岸關係的發展不能不提到連戰,在他2005年提出的五個遠景中,有一條就是和平發展。“和平發展的理論具有深遠的意義。”他說,“我們今天不是討論如何統一,而是討論在和平發展的漫長歷史時期做到如何定位,如何交流,如何發展。”

他同時談到,想不到蘇進強會提出恢復“國統會”的觀點,“對於這樣一位綠營的學者提出這樣的觀點,在過去真是不能想象。”

章念馳最後說,“我對這次論壇本來抱有猶豫,但是親身參加以後,我切身的感到了震撼”。

中國評論社  2013-10-29  01:08:27 

中評社高雄1029日電(記者 周敏煌)馬英九在今年雙十文告指出,“兩岸不是國際關係”。民進黨前黨主席謝長廷28日在高雄演講指出,馬英九的這種說法很挑釁,他認為兩岸應是特殊關係,既不是國內關係,也不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是“非一也非一,是一也非一”的政治禪宗。

高雄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和台灣維新基金會29日下午410分起在海科院綜合大樓舉辦台灣維新校園巡迴講座,由謝長廷主講“謝長廷的平衡哲學:人生不歪腰”,由通識中心助理教授陳世岳主持,現場座無虛席,晚到的學子只好席坐而坐。

謝長廷表示,馬英九說兩岸不是國際關係,他的意思是說兩岸互不承認主權,當然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所以兩岸不是國際關係。這種說法很挑釁的,其實兩岸是特殊關係,既不是國內關係,也不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所以講什麼都對,就像扯鈴或是葫蘆,中間那條線很細,是二還是一,很難講。香港學者問他說兩岸只有兩個問題,是二還是一,是內還是外,他認為這是概念論,非一也非一,非二也非二;是一非一,是二也非二,說政治禪宗也對。

他同時表示,兩岸在政治現實上是兩個國家,台灣要去大陸要拿台胞證,大陸要來台灣得拿大陸通行證,互有軍隊、新台幣,習近平無法指揮高雄旗津區的一個工友,馬英九也無法叫得動福建省某個公務員,現實上互不隸屬,地位平等,只是“憲法”上的爭議還沒解決問題。馬英九的兩岸只有一個中國,說法是含糊的,他認為兩岸兩憲都合法,只是目前“憲法”還有些問題沒解決,相當明確,完全沒有閃躲。

謝長廷又說,他將兩岸兩憲,互不隸屬的概念講給美國人聽,美方認為很有邏輯。他理想中的“憲法”追求目標就是台灣人民能滿意、美國能接受、大陸能忍受。大陸已和平崛起,外交就是要處理和強國的關係,不是要搞零和或搞對抗,應全力避開戰爭。

蘋果日報  2013111315:35   

【張麗娜/台北報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昨天閉幕,通過將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並全面深化改革。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下午出席民進黨中常會前受訪時表示,基本上三中全會是總結中國的發展策略,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講的思想,就是深化改革,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五個部分去深化。

謝說,他比較有印象的是他們再提到治理體制跟治理能力,他覺得台灣跟大陸20世紀以來,分別走向不同的道路,但現在都面臨憲政的問題,他們也說要重視憲法、法律的權威,也就是最後統治者到都會面臨統治正當性的問題,還有治理體制怎麼能夠法制的問題。

謝說,他覺得台灣在憲政經驗這方面可以作為交流依據,兩岸各有《憲法》,落實《憲法》經驗可以作為共同聲音和互動基礎。

中國評論社  2013-11-14  16:44:23

中評社台北1114日電(記者 鄒麗泳)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今天針對對中政策進行初步總結,外界關切台獨黨綱與《正常國家決議文》是否調整。前主席謝長廷下午受訪時表示,民進黨在重大議題方面,過去都是以新的決議文取代舊的決議文,有些舊的可以保留,但有矛盾的決議文應該處理,例如《正常國家決議文》有矛盾應該處理。

不過,前主席游錫堃稍後隨即語詞尖銳並很有針對性地說,“如果民進黨放棄台灣國家正常化,就能讓中共捨KD,這太天真了

謝長廷認同,對中政策應該用新的決議文取代舊的決議文,這個會議就是要討論新的決議。如果大家對初稿有共識就可以成為決議文。新的初稿昨天才拿到,還沒有看完,因為內容很多,很多主張到現在還沒有消化。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下午開會,蘇貞昌親自主持,除蔡英文與邱義仁請假外,其他7位委員全部出席。會中由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國安組諮詢委員召集人陳文政對中交流所涉的國家安全問題進行引言,這場會議將就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進行討論。

民進黨對中政策即將進入攤牌之際,兩岸主張南轅北轍的謝長廷與游錫堃兩大天王在場外交鋒。

先進場的謝長廷受訪表示,民進黨在重大議題的一貫方式就是會有決議文,不斷有決議文出來,以因應新的經濟情勢,過去有國家正常化決議文、有《台灣前途決議文》、 國家一體文化多元決議文。

是否以新決議文取代舊決議文,謝長廷說,這可以整理一下,內容如何是一回事,有些舊的決議文可以保留,部分舊的決議文有矛盾,現在大家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主,但我們還有《正常國家決議文》有矛盾,這部分應該處理,到底是文字問題?還是主客觀變化問題。

另外,謝長廷也強調,不是與中國交流就是向中靠攏。美韓都與中國交流是否就是向中靠攏,這樣會變成大家會有抵抗,我們是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在務實與國際現實及國際力量的主客觀下,追求人民最大幸福是最正確的,沒有什麼要交流就是向中國靠攏,或者是檢討對中政策就是向中靠攏,不是沒有檢討就是最堅定或最有理想,這樣的話就沒有辦法再談。

ETtoday 新聞雲  20131114 17:46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民進黨14日下午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討論對中政策初稿,媒體報導綠營黨內初步共識將「向中間靠攏」、「放棄法理台獨」。對此,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上午否認此說法,出席委員會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會前受訪也表示「沒有什麼向中靠攏」,交流、檢討不代表要靠攏。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14日召開第4次會議,會中將就「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進行討論。今日出刊的《聯合報》報導,民進黨內初步共識定調「向中間靠攏」,具體主張包括維持事實主權、放棄法理台獨、台獨黨綱沒有存廢的問題、不改國旗和國號。

對於所謂的初步共識,謝長廷表示,若交流就是向中靠攏,「那美、韓交流是否也是向中靠攏?」這樣說大家都會有抵抗,大家在務實、國際現實和國際力量的主客觀條件下,追求自己最大利益、人民最大幸福是「最正確的」,沒有什麼檢討政策、要交流就是向中靠攏。

至於黨內台獨黨綱或「正常國家決議文」是否會調整討論?謝長廷則說,民進黨的一貫方式就是不斷有決議出來,新的經濟情勢、國家正常化、台灣前途、國家一體文化多元決議文等,沒有要針對哪個特別去調整,新的出來就會取代舊的,可以整理保留,現有的幾個決議文多少有矛盾,這矛盾應該要處理。

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則說,若變更民進黨國家認同、變更價值觀就能讓選票增加,並讓台灣國家正常化、讓中共捨國民黨就民進黨,「我認為這太天真了」,「中間」指的應該是追求台灣認同,民進黨要與認同台灣的民眾站在一起,「才有希望」。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3 11 14  18:32
記者邱明玉/台北報導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今(14)日下午討論對中政策初稿,針對有媒體報導黨內初步共識「向中間靠攏」、「放棄法理台獨」,出席會議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澄清,報告中完全沒有這些字眼。

謝長廷表示,今天的會議並沒有結論,媒體追問,報告中有寫到「向中靠攏」的字眼嗎?謝長廷反問是「向中間」還是「向中國」靠攏?他說,若中間指的是主流民意的話,以一個政黨來講是應該的,民進黨現在基本的,像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主張,跟主流民意是一致的,比如說應該確保台灣價值、我們是台灣人這些,都沒有問題,但為什麼在民調上,對國民黨兩岸政策的民意度其實很低,但是對民進黨也很低,都只有20%左右,應該去尋找問題在哪裡。

至於被問及是否有必要調整台獨黨綱或「正常國家決議文」?謝長廷說,民進黨一貫方式就是有決議,民進黨不斷有決議出來,有新的經濟情勢決議、國家正常化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國家一體文化多元決議文,沒有特別要針對以前哪個特別去修改,新的出來就會取代舊的。

謝長廷說,有的內容可以保留,但幾個決議文中多少有些矛盾,應該處理一下,看看到底是文字問題還是主客觀環境已經變化。

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則表示,變更民進黨的國家認同對選票沒有幫助。他說,如果認為放棄民進黨一向追求的國家正常化的目標就能讓中共「捨K(國民黨)遷就D(民進黨)」,「這太天真了」;不論民進黨怎麼修正,中共跟國民黨還是兄弟黨,還是會支持國民黨。

自由時報  2013-11-15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昨提出「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強調黨依據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雖然無須改變,但對中政策必須與時調整,以更務實的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而兩岸交流不能傷害台灣的主權與安全,應以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

這是黨主席蘇貞昌任內,民進黨首度擬以內部文件點出在黨的基本立場不變為前提下,民進黨對中政策必須與時調整。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說,例如中生議題及中資來台議題,民進黨要有更好的處理,要以更務實的態度處理新生議題,讓人民相信民進黨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

一九九九年訂定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中主張,「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

民進黨昨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提出「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預計在明年一月九日拍板定案。初稿內容包括五大部分,分別是︰一、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二、兩岸的政治定位與交流;三、經濟戰略;四、兩岸公民社會如何交流;五、國家安全戰略。

初稿提及「以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高雄市長陳菊質疑憲政共識如何詮釋?前主席蔡英文參選總統時提出的「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是否也是詮釋的一種?對此,會中沒有結論,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則說,憲政是憲法的實踐,歷經七次修憲,已展現人民意志,談憲政也要尊重人民意志。

陳菊與台南市長賴清德也強調兩岸城市交流的重要性,蘇貞昌說,城市交流不影響民進黨核心價值,「民進黨是支持的」。

自由時報  2013-11-15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的中國政策立場與相關決議文是否應調整,前行政院長游錫堃謝長廷昨言辭交鋒,游主張民進黨應多論述他在黨主席任內訂定的正常國家決議文,若以為放棄追求國家正常化,就可讓中國「捨K(國民黨)就D(民進黨)」,「這太天真了!」謝則認為該決議文與黨的主流基調台灣前途決議文有矛盾,黨的論述應一致。

游錫堃會後強調,民進黨的政策不管怎麼修正,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還是兄弟黨,北京還是會支持國民黨,他不認為放棄民進黨一向追求的國家正常化的目標,就能讓中共捨K就D。

民進黨昨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游錫堃表示,民進黨訂定的正常國家決議文是國家發展的願景,理應多論述;但謝長廷說,這與一九九九年台灣前途決議文(指認同中華民國體制)的基調矛盾,民進黨的論述要讓美國及友邦能理解,了解到黨的論述是一致的,並讓人民接受。

謝長廷會後也說,民進黨幾個決議文多少有矛盾,應該整理一下,看到底是文字問題或主客觀變化的問題。

謝長廷說,台灣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在務實、國際現實與國際力量等主客觀情勢下,追求人民最大幸福,這才是最正確的,沒有什麼要交流、要檢討政策就說是向中靠攏,若民進黨對中國政策總結報告初稿有共識,也可以有決議文。

游錫堃則表示,變更民進黨的國家認同,對選票沒有幫助,當民進黨放棄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反而離所謂的中間路線更遠,因為台灣認同的支持率已達七成以上,中間應該指追求台灣認同,主張台灣認同是多數,民進黨要與認同台灣的民眾一起,才有希望。

中央社  2013.11.27  11:22:13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27日電)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今天說,民進黨企圖在不放棄「台獨」立場和「一邊一國」主張前提下,用一些模糊概念做為與大陸交往的政治基礎,「大陸不可能接受」。

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有陸媒詢問,民進黨將在12月初的華山會議提出對大陸政策的總結報告,據稱民進黨可能提出以「憲政共識」作為兩岸政治的對話基礎,大陸是否會接受?

范麗青回答說:「民進黨與大陸交往的根本障礙是其仍堅持『台獨』立場。從民進黨舉辦的幾場『華山會議』情況看,民進黨還沒能真正認清問題本質之所在,企圖在不放棄『台獨』立場和『一邊一國』主張前提下,用一些模糊的概念作為與大陸交往的政治基礎。大陸不可能接受。

她表示:「民進黨應認清現實,痛下決心,真正放棄不切實際的『台獨』主張。

旺報 20131202 04:10特派員洪肇君/  廈門報導

「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1日於廈門大學登場,大陸學者普遍對華山會議的結論感到不滿,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則力挺謝長廷的「憲政共識」說,認為如此台獨黨綱自然無法存在,不解大陸為何急於否認這個概念。

研討會從華山會議評估談到民進黨在兩岸角色的未來願景。廈大台研院院長劉國深等長期觀察台灣的學者認為,民進黨舉行華山會議的用心讓大陸肯定,但目前為止提出的結論或會議發言,似仍未跳脫格局,否認九二共識等語,就無法讓大陸信任。

許信良則指出,謝長廷提的憲政共識是比九二共識更高的共識,以憲法來解決對內對外的問題,兩岸就不必互相否認治權,這是很大的突破。有了憲政共識,台獨黨綱跟台灣前途決議文就自然無法存在,許信良無法理解,為何大陸要急著否認這個概念。

泛綠時政評論員陳淞山對大陸國台辦在新聞發布會表明無法接受謝長廷憲政共識一事,認為「這是打了謝長廷一巴掌,讓謝長廷很難走下去!」大陸不該急於表達這麼強硬的語意,讓民進黨內有意跟中共和平發展的人,難以為繼。

廈大台研院政治所所長張文生則指出,民進黨的政策調整必須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地方選舉、2016大選都獲勝,要用什麼態度來跟大陸打交道?如果不準備打交道,要如何繼續執政。

上海社科院教授倪永杰強調民進黨輸掉選舉的原因就是大陸政策,現在仍跨不出這最後一里路。他觀察到,民進黨黨內派系衝突愈形激烈,世代交替沒有進展,黨員素質沒有結構性變化。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前中國事務部副主任賴怡忠則表示,憲政共識只是華山會議其中的一場,謝長廷主持會議時提出來總結的語言,跟憲政共識或大陸政策無關。如果被兩岸升高到這樣一個程度,顯然太沉重。

最後的民進黨兩岸角色未來願景討論會中,在現場人士的追問下,許信良也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兩岸可以合組中國議會,台灣的議員用民選,大陸的議員自己決定產生方式,議會的決議沒有拘束力。但如此一來,就沒有互不承認或互不否認的一中問題,「即使大陸的國家主席來當議長都可以。」

「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是由大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共同舉辦。

聯合報2013.12.02  10:12 pm╱記者雷光涵╱即時報導

前行政院長、民進黨謝長廷2日到東京大學演講,講題是「台灣憲政之爭與東亞和平」。會後有日本學生問他,謝的憲法主張是否為民進黨內共識,他說:「黨內意見不同、但下個月會有結論。」承認「現在我的想法,不是多數」。

另有學生問謝,若是一中各表、這部中華民國憲法繼續延用下去,大陸會「繼續吃台灣的豆腐」,該怎麼解決?謝說,他不贊成一中各表,而是主張用中華民國憲法代表台灣,「但要中國不在國際上吃我們豆腐,是有困難。」

有人關心2016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的選情,是否會受國民黨以「台海危機」為要脅?謝說,民進黨有主張,也要提出令人民安心的政策,表達會考慮國際秩序、企業投資環境等。他說,不能只有理想,流完最後一滴血,「或許有人認為我是妥協,但民進黨不是一個社會運動,是一個政黨。有執政,理想才能實現。

聯合報  2013.12.03  06:48 pm╱記者鄭宏斌╱即時報導

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前院長長謝長廷周一在日本東京大學演講,題目為「台灣憲政爭論與東亞區域和平」。會中謝長廷表示,民進黨應正視憲法,有助於團結台灣、穩定東亞。

台灣維新基金會發出新聞稿表示,謝長廷在東京大學台灣留學生會的邀請下,前往日本演講。現場除了有許多台灣留學生外,自民黨參議員三宅伸吾與多位教授也都出席。現場擠進超過380位聽眾。

謝長廷在演說中表示,台灣今年九月發生重大憲法爭議事件,這次憲法爭議事件導致三個結果:台灣第一大在野黨民進黨對行政院長提出倒閣、最高法院檢察長黃世銘被起訴洩密罪、馬總統民調創下9.2%歷史新低。

謝長廷說,這次憲法爭議中,民進黨明確站在憲法正當性這一邊,指責執政的國民黨違憲亂政、破壤憲法體制。這次爭議事件是由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衝突所引起,非由在野黨發動,輿論界和公法學者都以違憲或破壞憲法的角度來評論此事。民進黨也順勢高舉護憲大旗,批判執政的國民黨破壞憲法。

謝長廷說,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實施60餘年,經過7次修改,社會越來越多人接受,民進黨也不會逆勢堅持,違背民意。此外,軍中人權、土地徵收、核電、違法監聽等問題,其實都和憲法有關,人民若不善用憲法權利,許多民生和制度的問題無法解決,民進黨將逐漸了解其中利弊,而扮演正面護憲的角色。

謝長廷表示,若民進黨重新檢討對中華民國憲法的態度,與國民黨在「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看法可能形成共識,台灣競爭力必然增加、對兩岸和平發展是正面的、201年民進黨再次執政的機會很大。

謝長廷說,台灣適合做中日衝突的安全閥角色,全世界只有台灣能深入影響中國,這點是無可取代的。

中央社  2013.12.05  19:44:36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5日專電)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民進黨籍前行政院長謝長廷2日應邀在東京演講,今天他在離日記者會上被問到有關民進黨「兩個太陽」的問題時說:「1個太陽剛好,3個太陽會燙死了。」

有關台大醫師柯文哲指民進黨目前面對主席蘇貞昌及前主席蔡英文這「兩個太陽」的問題,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今天在東京羽田國際機場開記者會時說:「我不會成為太陽,兩個太陽已太熱,不需要第3個太陽。」

他表示,盼2016年民進黨能團結拿到政權,這樣理想才有可能實現,否則只能一直反對。

他說,自己的動向尚未做最後決定,要看民進黨「華山會議」是否有積極討論中國事務等。另外,他認為現在有很多問題是要用憲法的層次才能解決。譬如選票差距、核四抗爭等問題,都與憲法有關。

他說,民進黨目前沒實力推台灣憲法,但又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最後人民吃虧。結果,別說主權,就連治權都沒有,現狀也會很危險。他認為,現行憲法30年前可能是阻礙民主化、本土化,但現在能保護台灣、團結台灣。

他指出,台灣人民堅持2個價值,1是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能維持現狀,有民主、自由;2是不要發生戰爭、不要族群分裂、經濟和平發展。他認為,總統馬英九可以滿足第2個價值,民進黨基本上滿足了第1個價值。台灣人民對國民黨的中國大陸政策滿意度約是30%40%,但對民進黨更低。

謝長廷指出,他在思考,從「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個想法去研議中國大陸政策,應可獲60%的支持。

有關公民社會力量的崛起,他認為目前這股力量逾1/3,類似柯文哲的出現,是給民進黨的1個警訊。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候選人的民調如果顯然低於柯文哲,那民進黨應謙虛地去整合。

謝長廷2日應日本東京大學台灣留學生會之邀,在東大以「台灣憲政爭論與東亞區域和平」為題演講。現場擠進將近400名人,氣氛熱絡。

中央日報網路報  2013-12-19  10:44:09閻光濤/整理

中評社台北1219電,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將在明年一月九日討論對中政策與民共對話基礎,長期關心兩岸議題的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受訪時表示,憲政共識是一個很好的結論,它是台灣社會最大的政治共識,所有政黨都應該遵守憲政體制。對外部分,民進黨與共產黨可以用憲法各表做為對話基礎與平台。

他說,憲政共識是台灣內部尋求台灣社會的最大政治共識,所有政黨都應該在憲政體製作下運作,而且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許信良主張,民進黨應重新制訂新決議文取代或蓋過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正常國家決議文,新決議文的名稱可以稱為憲政共識決議文

許信良與平面媒體茶敘時,回答中評社提問時,作了上述表示。

許信良指出,2014七合一選舉是地方選舉,但民進黨不能迴避兩岸議題,不能一直等到2016再處理。尤其,2012年敗選後,民進黨的政治菁英有高度共識,就是非調整兩岸立場與政策不可。他說,民進黨中央不希望讓兩岸議題成為黨內的重大爭議,但又非調整不可。

他說,如果憲政共識能成為結論的話,這是好的現象,但民進黨應該好好解釋憲政共識是什麼,如果好好解釋內涵的話,他不認為中國大陸完全不能接受,而中共在還不了解民進黨憲政共識的內涵之前就隨便出面評論,太草率了。

許信良提醒,中國大陸反對憲政共識是沒有道理的,台灣是民主政治體制,政黨隨時會輪替,中共也了解到這一點,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難道一切要重新歸零,中共也要嚴肅面對並接受民進黨。他呼籲中共當局要嚴肅看待民進黨的憲政共識。

許信良指出,目前民進黨有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三個決議文,很多人常常忘掉2007年正常國家決議文,因為有正常國家決議文,因此,很難回到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所以應該經由黨代表大會提出並通過新決議文,在不想要有太大爭論下,憲政共識是一個很好的結論。

他說,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只不過是一個會議結論,是香港會談的記錄,這樣沒有法理基礎都可以成為國共對話基礎以及兩岸往來的權宜之計,如果一中問題有憲法做為基礎,會比九二共識更強而有力。

至於,綠營對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框架很反彈,許信良指出,那民進黨就不要講一中框架,就以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的政治問題”。

● 傅雲欽評註

許信良說:「民進黨就不要講一中框架,就以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的政治問題。」但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中框架,講中華民國憲法就是講一中框架啊!想騙誰啊?!

台海網 2013/12/21  7:20:36

台海網(微博)1221日訊 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今天在台海網發表獨家評論指出:近年來,臺灣島內綠營的“憲法論述”熱潮不斷,雖然旨在尋求解決兩岸政治癥結尤其是綠營與大陸互動之道,有其進步性與積極性,但綠營的“憲法論述”不是要維護“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一中”核心精神內涵以及臺灣與大陸的主權連接,而是試圖將“中華民國憲法”“去中國化”、“臺灣化”、空洞化、虛無化,這是非常危險的政治論述,需要高度警惕其危害性。

早期,臺灣內部對包含“兩岸一中”法理與精神的“中華民國憲法”認知差別不大,但後來“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的認知、解讀逐步發生變化,出現重大差異,甚至出現嚴重異化現象。1999年民進黨發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提出:“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綠營最早對“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進行“違憲”政治論述與扭曲的政治文件。後來,民進黨的謝長廷曾提出“憲法一中”、“憲法各表”、“憲法共識”的概念,但未能獲得民進黨的普遍認同與肯定。

近年來,隨著島內政治格局與兩岸關係形勢的巨大變化,民進黨為了重新奪取政權,解決所謂的“最後一里路”這一重要的兩岸關係問題,綠營內部出現新一波的“憲法論述熱”,但其論述卻偏離了“中華民國憲法”所包含的“兩岸一中”法理精神,離原本的“中華民國憲法”越來越遠。不久前,在民進黨召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上,綠營學者提出民進黨應通過新的“中華民國憲法決議文”,作為民進黨的新政綱,但未能獲得共識而流產。不過,民進黨卻初步達成以“憲政共識”作為兩岸政治定位與兩岸政治對話的基礎。“憲政共識”概念更為抽象與模糊,距離“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一中”法理精神越來越遠,顯然不可能獲得大陸的認可與認同。

日前,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又倡議以“憲法各表”作為民共對話基礎。許信良表示,民進黨達成的“憲政共識”是一個很好的結論,它是臺灣社會最大的政治共識,所有政黨都應遵守“憲政體制”;對外部分,民進黨與共產黨可以用“憲法各表”作為對話基礎與平臺。然而,現在綠營的“憲法論述”離“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一中”法理精神越來越遠,變為“中華民國憲法”(或“中華民國”)“臺灣化”、“去中國化”,即“中華民國是臺灣”或“臺灣是中華民國”。這已是嚴重的“違憲”論述與政治認知。

綠營要建立與大陸互動的政治基礎,首先必須真正回到遵守具“兩岸一中”法理精神的“中華民國憲法”這一正確道路上來,還“中華民國憲法”的本來面目,而不是扭曲“中華民國憲法”,不能將“中華民國憲法臺灣化”,更不能以“中華民國憲法”之名行“台獨”之實。

解決兩岸政治問題的核心或化解民進黨與大陸政治互動的關鍵是,綠營必須遵守與承認“中華民國憲法”,維持“兩岸同屬一中”的法律框架,可先從承認“九二共識”開始,共同維護兩岸“中國主權共有共享”這一共同核心利益,而不是玩弄“中華民國憲法”,不是將“中華民國憲法”“去中國化”、“臺灣化”與“空洞化”,否則,任何形式的“憲法論述”也無濟於事,解決不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困境。

需要警惕的是,綠營的“憲法論述”,對臺灣普通老百姓有很大的欺騙性與迷惑性,可能會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障礙。我們需要綠營對這些錯誤論述進行必要的揭露與批判,以維持“兩岸一中”的法理基礎與政治框架。

蘋果日報  2013122617:56

【黃揚明/台北報導】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在民進黨華山會議中建議民進黨應凍結台獨黨綱。柯建銘稍早接受訪問時說,在去年總統大選民進黨敗選後,他就一直在思考民進黨應如何重返執政,「得想一個有幫助的方法」。他和黨內許多人都有共同想法,但台獨黨綱沒人敢廢,不如就先凍結,改變民進黨給民眾的刻板印象。

柯建銘在華山會議發給與會者一篇「新世界觀的民進黨兩岸政策」,並強調「本文謹代表柯建銘委員個人意見」。柯建銘在內文提及:「我也認為在今天的國際、兩岸和台灣社會主流民意大環境下,本黨堅持台灣主體性與社會核心價值不變,沒有必要再回過頭去搞台獨。台獨黨綱既然已經完成階段性的歷史任務,我也建議本黨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本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

柯建銘文中還強調,重返執政是本黨最大目標,欲達此目標,本黨必須向選民、對岸和國際社會展現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

對凍結台獨黨綱構想是否有人授意提出?柯建銘回到立法院國會研究室後堅稱:「這是我個人意見,不要扯到別人!」至於為何選擇在華山會議中提出?柯建銘僅說:「剛好是我主持啊!可以只代表我個人意見。」

柯建銘強調,只要民進黨堅持台灣主體性與社會核心價值不變,就應勇於面對、處理,「怕什麼?我的反共立場不必懷疑,我會搞統一嗎?」柯也強調,這只是凍結黨綱,不是廢除,大不了就解凍,希望黨內「盡量討論」。

蘋果日報  2013122618:47

【張麗娜/台北報導】民進黨下午舉行第九次、也是最後一次華山會議,討論「新世界觀與台灣對中政策」。會議主持人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在會中突然提出凍結台獨黨綱提案,引發論戰。與會者包括前立委林濁水、學者施正鋒都表達反對,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表示,「這純粹是柯建銘個人意見,他在會議中也有提出,不過與這次會議主題沒有關係性,所以也沒有做成任何結論」。

張惇涵說,討論過程恢諧、熱鬧,正反意見都有。由於柯在文中有一句話,「台獨黨綱是要打倒國民黨的產物」,持反對意見要凍結的人認為,「打倒國民黨的目標還沒達成,所以不能凍結」;也有人認為,台獨黨綱是時代性產物,有其價值;有人認為要更冷靜、客觀,有人認為可以坐不來討論,不要變成禁忌。

張惇涵也說,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在會中也再次轉述強調黨主席的蘇貞昌一貫的看法。張重申蘇認為,當年在戒嚴中,我們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這也明載在黨綱中,但歷經這些年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包括凍省後,台灣落實主權在民,台灣早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歷史早已走過那一頁,所以「台獨黨綱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台灣既然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那麼我們就應該努力建設國家,這是蘇長期一貫的主張。

媒體詢問蘇貞昌不認同柯建銘主張?張僅說,「就是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對於柯在此時提出遭質疑時機敏感?張說,「無法代替柯回答,這純屬他個人意見,也尊重他個人意見」。

張強調,「柯建銘純屬他個人意見,絕不代表蘇主席意思」。被問及柯事先與蘇溝通過?張說「包括我在內都是今天柯提出才看到的」。

自由時報  2013/12/26  19:08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為替民進黨與中國的交流障礙問題解套,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日下午在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中建議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網,會中引發正反意見的爭論,不過多數意見反對,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則轉述黨主席蘇貞昌的態度指出,台獨黨綱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言下之意,蘇貞昌對柯建銘這項建議也持保留態度。

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晚間表示,有關柯建銘的上述建議,會中並未做成結論,柯建銘也表示,這僅代表他的個人發言。

開會時,柯建銘一開始即向與會人士發表「新世界觀下的民進黨兩岸政策」一文,其下還註明「本文僅代表柯建銘委員個人意見」。柯建銘指出,就中、美雙方及國際社會的認知而言,台獨黨綱才是民、共雙方往來的障礙台獨黨綱是當年特定歷史時期為反對國民黨專制而提出的當台灣已經民主化,台獨不再是一種禁忌而是可以公開倡議的政治立場時,是否有必要再將台獨黨綱視為緊抱不放的教條,確實是可以討論與商榷的。

柯建銘還引用蘇貞昌說「現階段最重要事件是建設國家,不是回頭搞台獨」,蔡英文在新加坡演講也指出「必須致力維持兩岸的和平與共榮發展」。柯建銘認為,民進黨堅持台灣主體性與社會核心價值不變,沒有必要再回頭去搞台獨。台獨黨綱既然已經完成階段性的歷史任務,他建議應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民進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

不過,柯建銘談話完後,立委鄭麗君則質疑這並非今天議程;民進黨仲裁委員會主委陳繼盛也說,既然這不是會議主題,無須繼續討論,主張予以跳過。

據轉述,資深媒體人楊憲宏傾向贊成柯建銘的建議,認為民進黨未來會與中共坐下來談,但這件事的主動權在國民黨,民進黨要以民主、人權等價值與中國互動。

前立委林濁水也反對柯建銘的提議,他表示,台獨是立場,不是政策,既然是立場,就不必調整,何況台灣主權獨立是優勢主張。

吳釗燮則轉述黨主席蘇貞昌的態度指出,在當年戒嚴中,民進黨主張建立台灣民主共和國,但歷經這些年國會改選、總統直選,台灣早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歷史早已走過那一頁,台獨黨綱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

美麗島電子報  2013.12.26  17:38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柯建銘昨天於華山會議時提出「凍結台獨黨綱」,全文如下:

柯建銘「新世界觀下的民進黨兩岸政策」

本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已運作多時,其核心課題就在於本黨的兩岸政策,尤其是對中國大陸交往政策究竟為何?我認為必須產生有意義且有實質效果的共識決議,以利本黨重返執政南方朔先生出席本黨華山論壇時曾提及期待本黨兩岸政策應講求多方折衷、可執行、拿得出去、講得通,才叫做政策,而不是只拿出正義感,可為參考座標。是以本黨兩岸政策調整應著重如何有效說服中國、美國暨國際社會,以及台灣內部主流民意為何?以此為基礎形塑整合黨內及台灣內部共識。

回顧歷史,本黨執政時期並非沒有尋求過兩岸和解方案。前總統剛上任即提出四不一沒有主張,第一任期內嘗試成立跨黨派兩岸小組,提出「共同處理未來一中」、「兩岸政治統合」、「不排除未來與中國大陸發展任何形式的關係」等,第二任期後嘗試與宋楚瑜先生推動扁宋會,進行民進黨與親民黨合作,欲委託宋先生擔任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主委,代表陳前總統與大陸方面談判尋求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陳前總統當時甚至說出「法理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但是為何皆樧羽而歸?當然我們可能必須回過頭來檢討,問題可能出在民、共之間並無所謂互信存在,這當然是本黨若要再尋求執政必須加以重視與化解的課題。

就中、美雙方及國際社會的認知而言,本黨台獨黨綱才是民、共雙方來往的障礙蘇起沈富雄出席本黨華山論壇時都曾經提醒民、共互信關鍵點在於「不獨」,當時我回應蘇起先生:「民進黨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在講台獨了」。我以為台獨黨綱是當年特定歷史時期為反對國民黨專制統治而提出的,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將黨外人士、共產主義者與台獨人士列為「三合一」敵人共同打壓,而在黨外運動時期主張台獨其實是主張言論自由的表現與延伸,當台灣已經民主化,台獨不再是一種禁忌而是可以公開倡議的政治立場之時,是否有必要再將台獨黨綱視為緊抱不放的教條,確實是可以討論與商榷的。

誠如本黨蘇貞昌主席日前所言:「現階段最重要是建設國家,不是回頭搞台獨」蔡英文前主席近日於新加坡演講也指出:「必須致力維持兩岸的和平及共榮發展」,美國也多次公開表示反對海峽兩岸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兩岸現狀。我也認為在今天的國際、兩岸和台灣社會主流民意大環境下,本黨堅持台灣主體性與社會核心價值不變,沒有必要再回過頭去搞台獨。台獨黨綱既然已經完成階段性的歷史任務,我也建議本黨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本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

重返執政是本黨最大目標,欲達此目標,本黨必須向選民、對岸和國際社會展現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我們要積極塑造和平、與時俱進、理想務實的形象,我們也贊成、樂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肯定和鼓勵兩岸交流對話,並深切期待建立兩岸共同價值觀,為引領下一世代開創新思維與新模式。

中央社  2013.12.26  21:59:30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6日電)國民黨籍立委紀國棟今天表示,民進黨籍立委柯建銘籲凍台獨黨綱有助民進黨發展和選情;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也說,有助選情。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下午舉行第9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會議主持人柯建銘發表書面意見表示,台獨黨綱既已完成階段性的歷史任務,建議民進黨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民進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

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紀國棟晚間受訪表示,柯建銘的說法是體認大局的真情告白,在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代就已知台獨不可行,絕大部分的民進黨支持者也默認這個狀況,柯建銘提出「凍結說」,雖可能得罪台獨基本教義派,但只是點出現實。

他說,台獨黨綱對民進黨發展不利,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支持台獨,凍結台獨黨綱有助民進黨走出去,也對民進黨謀取2016總統大位有幫助,這是顧及現實、非常聰明的做法。

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受訪時也說,柯建銘的建議有助民進黨發展兩岸關係,且對選情有正面加分作用,降低支持者對台獨主張疑慮,他肯定柯建銘的說法。

國民黨籍立委吳育昇則說,凍結台獨黨綱的建議代表民進黨內部意識形態鬥爭已經開始,民進黨沒辦法停留在台獨黨綱的舊時代,必須求變,但後續發展如何難以預期。

他也說,民進黨在過去2次總統大選敗陣,代表台獨沒辦法爭取台灣人民認同,中國國民黨以不統、不獨、不武經營兩岸關係才是康莊大道,歡迎民進黨靠攏。

自由時報  2013-12-27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昨召開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建議」凍結台獨黨綱,引發討論,絕大多數意見表達反對,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也轉述黨主席蘇貞昌「台獨黨綱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表達保留態度。

民進黨在一九九一年訂定台獨黨綱,主張「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的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當時通過該黨綱是認為民進黨應對台灣前途要有基本的立場與態度,但中國多年來要求民進黨必須廢除。

柯建銘昨在會中提出一份題為「新世界觀下的民進黨兩岸政策」書面資料,柯發言指出,就中、美雙方及國際社會的認知而言,台獨黨綱才是民、共雙方往來的障礙。台獨黨綱是當年特定歷史時期為反對國民黨專制而提出,當台灣已經民主化,台獨不再是一種禁忌而是可以公開倡議的政治立場時,是否有必要再將台獨黨綱視為緊抱不放的教條,確實是可討論與商榷的。

柯建銘還引用蘇貞昌說「現階段最重要事件是建設國家,不是回頭搞台獨」,蔡英文在新加坡演講也指出「必須致力維持兩岸的和平與共榮發展」。柯建銘認為,民進黨堅持台灣主體性與社會核心價值不變,台獨黨綱既然已經完成階段性的歷史任務,他建議「應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民進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

不過,立委鄭麗君當場質疑這並非會議的議程;仲裁委員會主委陳繼盛也說,既然這不是議程,無須繼續討論。前立委林濁水與學者施正鋒等人也反對柯建銘的提議。林濁水表示,台獨是立場,不是政策,既然是立場,就不必調整,何況台灣主權獨立是優勢主張。

吳釗燮轉述蘇貞昌的態度指出,在當年戒嚴中,民進黨主張建立台灣民主共和國,但歷經這些年國會改選、總統直選,台灣早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歷史早已走過那一頁,台獨黨綱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

中國評論社  2013-12-27 10:06:23

中評社台北1227日電(記者 鄒麗泳)民進黨26日舉行最後一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會議主持人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突然提出凍結台獨黨綱提案,引起論戰。包括台獨理論大師、前立委林濁水、學者施正鋒都表達反對,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表示,這純粹是柯建銘個人意見,他在會議中也有提出,但與這次會議主題沒有關係性,沒有做成任何結論

這次華山會議的主題是“新世界觀與台灣對中政策”,但是,黨內要角柯建銘突然拋出凍結台獨黨綱,迸出黨內的火花。

黨發言人張惇涵表示,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在會中轉述強調黨主席的蘇貞昌一貫的看法。蘇認為,當年在戒嚴中,我們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也明載在黨綱中,歷經“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凍省後,台灣落實主權在民,台灣早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歷史早已走過那一頁,所以“台獨黨綱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台灣既然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我們就應該努力建設“國家”,這是蘇貞昌主席長期一貫的主張。

張惇涵說,討論過程恢諧、熱鬧,正反意見都有。但因柯建銘在文中有一句話,“台獨黨綱是要打倒國民黨的產物”,持反對意見要凍結的人認為,“打倒國民黨的目標還沒達成,所以不能凍結”。也有人認為,台獨黨綱是時代性產物,有其價值,有人認為要更冷靜、客觀,有人認為可以坐不來討論,不要變成禁忌。

至於,蘇貞昌不認同柯建銘主張?張說,“就是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柯在此時提出遭質疑時機敏感?他表示,“無法代替柯回答,這純屬他個人意見,也尊重他個人意見”。

民進黨強調,“柯建銘純屬他個人意見,絕不代表蘇主席意思”。

中國評論社  2013-12-27 10:28:38

中評社台北1227日電(記者 鄒麗泳)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明通在26日民進黨最後一場華山會議新世界觀與台灣對中政策擔任引言人。陳明通在會中表示,面對全新的情勢,他提出五項台灣對中政策主張,包括堅持自由民主的基本價值、決策應以台灣主流民意為依歸、兩岸應避免民族主義衝突、在區域安全議題上必須清楚敵我之分、以及在經貿議題上必須環顧東亞、放眼世界,避免過度傾中。

陳明通指出,許多專家學者預估2030年的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將在亞洲,亞洲開發銀行(ADB)估計,2011年亞洲GDP約佔全球GDP32%2050年將超過50%,屆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其武器裝備日益壯大,美中爭霸的歧異也將集中在亞洲地區。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26日召開第九次、也是最後一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討論主題是新世界觀與台灣對中政策(系列總結),由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主持。

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說,總計9場的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規劃非常到位,參與者很踴躍,他感謝9個場次以來所有的引言人與參與者,為民進黨的對中政策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這些意見未來將會反映在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當中,並提交明年19日召開的第五次中國事務委員會議討論。

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轉述柯建銘總召會後結論時指出,無論是守護民主平台所提的“自由人宣言”,還是“立委”鄭麗君所提“台海人權決議文”,都與民進黨創黨以來長期堅持的自由、民主、人權等核心價值相符,會中高度共識,未來將把本次會議結論提交給中國事務委員會。

張惇涵表示,該會議邀請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協會會長徐偉群、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明通、民進黨“立委”鄭麗君,專欄作家平路、及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人多等人擔任引言。

綜合討論時,“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提出“兄弟之邦”的說法,認為此一說法淺顯易懂,既彰顯兩岸對等,向對岸展現善意,也易為人民接受。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楊聰榮則主張以周邊多元的世界觀作為與中國交流的態度。周邊多元有兩層意義,一是避免與中國交往被特殊化、走向多元化;一是在台灣凝聚共識的過程中,可以多元的態度做為與中國交往的策略。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向國民黨靠攏的消息《新聞輯錄》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