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者在反對陣營製造「政治瓶塞」,例如柯文哲

傅雲欽       2014.04.22

201773日柯屁與對岸的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
(圖:聯合報取自台北市府)

統派老頑童李敖曾說一句「廢話」──不以人而廢其言的話,那就是統治者在反對陣營中製造「政治瓶塞」。其目的是塞住其他反對陣營的人,讓他們困在「瓶」中,無法冒出頭。

反對陣營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激進派,有溫和派。統治者製造「政治瓶塞」時,當然會挑選其中較溫和的反對者來賦與光環,讓他們在反對陣營中一言九鼎,名氣響亮,威風凜凜,能吸光反對陣營中的資源,讓激進派苦哈哈,又能夠震懾激進派,讓他們不敢造次。這樣他們才能發揮「政治瓶塞」的功能。

「政治瓶塞」的微妙處是他們不會完全賭死反對陣營中的反對能量。它像快鍋(壓力鍋)上的「疏壓閥門」一樣,會適當地讓鍋內壓力疏解,以免鍋子爆炸,不可收拾。

投機政客柯文哲就是「政治瓶塞」最好的例子。他有阻絕綠營真正的人才出線的功能。他近兩、三年來涉嫌冒領研究費公款,被以貪污罪偵辦,又在器官移植的制度設計及執行上,出了將有愛滋病的器官拿來移植紕漏。他雖不致身敗名裂,也應羞於見人才對。再說,他沒有選舉過,沒有當過議員及首長,政治見解粗淺又白目。更重要的是,他對民進黨不屑,不懷好意,常常公開胡亂貶損民進黨。這種有問題的人居然被吹捧成好像綠營的「救世主」一般,有不合常理的高民調。近三十年的老店民進黨竟被柯文哲推擠到邊緣。藍營在背後的操弄的痕跡斑斑可見。說柯文哲是被藍營所從綠營挑選出來的「政治瓶塞」,誰曰不宜?!

以前威權時代的黨外人士如高玉樹之流也是「政治瓶塞」,他們成為買辦,讓反對運動「消風」。現在民進黨的檯面人物謝長廷蔡英文等號稱「溫和理性」之輩也是。他讓較激進的人出不了頭。尤其,那個不善言詞,但長袖善舞,廣結人緣,跟藍營的王金平哥倆好的「利委」黨鞭柯建銘更是標準的「政治瓶塞」,把民進黨作為一個反對黨的活力、生命、正義的怒吼都塞住了,剩下的只有立法院議場上虛假的表演。民進黨人普遍被體制馴化,成為「政治瓶塞」,導致連民進黨本身也成為「政治瓶塞」。它讓第三勢力爬不起來,台獨運動沒落。

就最近發生的事情來說,前幾天,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一分局驅離抗議的民眾時處置失當,不滿的民眾包圍中正一分局,形成對峙,讓人連想到四十年前「中壢事件」的場景是否再現。結果警方「挑選」綠營的「大姊頭」黃越綏出來「綏靖」。她站在警察局大門口,「塞」住大門,發揮「政治瓶塞」的作用,兩三下就解除警方的危機,讓「暴民」們解散,各自回家去了。

至於林飛帆陳為廷等學運明星,是「政治瓶塞」嗎?不無爭議,但大家可以省思一下。如果沒有其他較激進的學生,例如衝行政院的「暴民」、在「踐民解放區」開「大腸花論壇」幹撟(kàn-kiāu)的「踐民」,林飛帆、陳為廷等主張「溫柔」理性的學運明星當然就不是「政治瓶塞」。但有較激進的對照組出現,林飛帆、陳為廷等學運明星就是。馬政府用他們來「塞」住激進者。

電影「教父」(The Godfather)中,老教父跟接班的兒子邁可說:「我們這邊如有人建議你停止報復廝殺,跟敵人和解,他就是叛徒。」老教父辨認叛徒的開示滿準確的。邁可果然憑此抓出叛徒。這讓我想到1995年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和藍營喝「大和解」咖啡的故事。施明德的「大和解」舉動獲得藍營的極度肯定,說他是「台灣的曼德拉」,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云云。但從台獨建國的立場看,施明德從那時成為綠營的叛徒,或者說客氣一點,成為綠營的「政治瓶塞」。

可笑的是2006年施明德領導「倒扁運動」時竟搖身一變成為藍營的「政治瓶塞」。當時倒扁陣營人多勢大,有些人很激進,想衝進總管府。但施明德主張非暴力,最後決定不衝進總管府。他「老革命」的威望「塞」住了激進派的衝動。倒扁運動終究不了了之。

至於今天要開始為反核四電廠而禁食抗議的林義雄是「政治瓶塞」嗎?他也主張非暴力抗爭,對主張暴力抗爭的人而言,他可說是「政治瓶塞」。問題是台灣目前有主張暴力抗爭的人嗎?沒有啊!我看到的都是聽到林義雄禁食就如喪考妣、婆婆媽媽之輩。因為林義雄沒有主張暴力抗爭的對照組可「塞」,因此林義雄不是「政治瓶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