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讓台獨更無力

傅雲欽 2011.04.24

▲ 台灣建國烈士鄭南榕自焚現場
(圖:鄭南榕基金會網站)

民進黨的氣質越來越像國民黨了。國民黨出了一個馬英九,一副帥氣斯文,理性溫和的模樣,贏得2008年的總管選舉。民進黨出了一個蔡英文,也是一副帥氣斯文,理性溫和的模樣。她為了參加2012年總管選舉的黨內初選,強調理性問政,說「理性讓民主更有力」。

理性溫和的氣質符合台灣選民的口味,因此每一個政客都要裝出一副理性溫和的模樣。在台灣被一片理性浪潮淹沒的情形下,我要在此力挽狂瀾,為「非理性」(感性)辯護,說聲:「台灣危急,理性個屁!」

做人處世要有理性,要冷靜,不要感情用事,衝動而為,這話似乎沒有不對。但感性、熱情和衝動也不是罪大惡極,有時甚至是必要的、優先的、不可或缺的。

就個人而言,人如果太理性,就會冷靜如冰,變成沒血沒目屎的人,甚至在性方面變成性冷感。太理性的少男、少女就不會思春,不敢去招風引蝶,羞於結交異性。太理性的閨中少婦獨上高樓,看到陌頭楊柳色,也不會春情蕩漾,悔教夫婿覓封侯。

人類的繁衍,不是靠理性,而是靠人的血肉之軀發出的基本的欲求、情緒和衝動,尤其是性衝動,去情場角逐,爭取交配權。早發情,早生子。語云:「敢緊做媽(女孩敢於結交男友就會早當祖母)。」人生的趣味在於浪漫率性,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而不是一本正經,古井無波,麻木不仁。

就社會而言,人如果太理性,就會精打細算,斤斤計較,安於現狀,不做不利於己或「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事。理性至上,世間就沒有冒險犯難的事跡,也不會有犧牲奉獻的義行。因為冒險犯難、犧牲奉獻不利於己,一個理性至上的人不為也。

不過,社會的進步其實是一些不顧個人利害榮辱,「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者,基於感性、熱情和衝動,冒險犯難,犧牲奉獻闖出來的。如果沒有這些感情用事,不知理性精算的「笨蛋」去衝破傳統的藩籬,抗拒保守的勢力,怎麼會有今日的進步?有人說:「仗義每多屠狗輩,中流砥柱不知退。負心都是讀書人,船過總待水無痕。」大概屠狗輩比較憨直無私,讀書人比較理性為己吧!

單憑理性1492哥倫布會去航向未知領域,終於發現新大陸嗎?單憑理性1789年巴黎會有「暴民」攻破巴斯底監獄,引發法國大革命嗎?單憑理性,1911年中國會有廣州起義,黃花崗烈士的犧牲嗎?妻嬌子小的林覺民會拋妻棄子去拋頭顱灑熱血嗎?單憑理性1989鄭南榕會拋妻棄女自焚殉道嗎?

中國學者梁啟超18731929)在「論宗教家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一文(1902年撰)說宗教家有「至誠」之心。他說:「至誠與發狂二者之界線,相去一杪黍耳。故其舉動之奇警也,猛烈也,堅忍也,銳入也,常有為他人之所不能喻者。以為彼何苦如是。其至誠之惡焉者,如至誠於色而為情死,至誠於貨而攫市金。其善焉者,如至誠於孝而割股,如至誠於忠而漆身,至誠於國,至誠於道而流血成仁。若此者皆不誠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者也。」梁啟超所謂的「至誠」,其實就是感性。

對於哲學家的理性,梁啟超頗有微詞。他說:「哲學家其用算學也極精,其用名學也極精,目前利害,剖析毫釐。夫天下安有純利而無害之事?千鈞之機,閣以一沙,則不能動焉。哲學家往往持此說,三思四思五六思,而天下無一可辦之事矣。」

太平盛世時,強調理性、冷靜,尚無問題。紛擾的亂世就不能如此。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是紛擾的亂世,是革命的年代。毛澤東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可見革命不是溫和理性的事。中國在那個年代需要毛澤東這種敢冒險的梟雄。但革命動亂的年代已過,現在的中國是文質彬彬、溫良恭儉的胡錦濤擅場的時代。

台灣目前的情形如何呢?亂世還是治世?需要毛澤東還是胡錦濤?從經濟方面看,台灣欣欣向榮,富足安逸,似乎是治世,需要胡錦濤這種文質彬彬、溫良恭儉的政治人物。但從政治方面看,台灣無國格,在中國的陰影籠罩之下,走不出國際社會,面臨被中國併吞的危機。站在台灣亟待對抗統派,以獨立建國的立場,台灣目前是亂世,不能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和理性。台灣獨立建國需要冒險犯難,犧牲奉獻的勇者及雄才大略的政治強人。因此,從台灣的處境來看,目前不是台灣應該強調溫和理性的時代。

理性是保守派的最愛,是統治者的護身符。國民黨是統治者、既得利益者,當然強調社會要安定,民眾要理性,以維持政權。在野人士批評政府的聲調稍高、抗爭的動作稍大,就會引起國民黨人的撻伐,說在野人士意氣用事,不夠理性。在朝的國民黨強調理性,不足為奇。但在野的民進黨現在也強調理性溫和,想跟馬英九比理性,比溫和。這不是落入國民黨「理性的陷阱」嗎?因此,從在野的立場來看,目前不是民進黨應該強調溫和理性的時候。

但民進黨人蔡英文卻一再強調理性,這簡直是不明台灣處境及在野身分的胡言亂語。台灣獨立建國是非主流,理性的政客不為也。因此,台灣獨立建國需要傻勁,需要衝動,需要熱情,不必太溫和理性。蔡英文強調理性,擺明她是保守派、維持現狀派,不是革命者,不會從事不夠理性的台獨運動。

蔡英文說理性讓民主更有力。理性會不會讓民主更有力,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強調理性會削弱台灣的冒險犯難、犧牲奉獻的精神,降低台灣的生命力,讓台灣獨立建國更無力。

● 相關拙作

蔡英文準備流亡 2011.04.27

-----------------------------
附錄
-----------------------------

寄件者: 洪惟仁
收件者: 傅雲欽
傳送日期: 2011118日 下午 22:11
主旨: Re: 再答覆洪惟仁教授 -《建國廣場通告》嘴罵18趴,手拿18趴的無恥政客

傅律師

我當公立學校教授只有七年,今年就要退休了,
所以沒有月退。當然也沒有18%。所以18%問題跟我無關。
我關心的不是我個人的問題,也不是公務員是否活得下去
的問題。

我關心的是這個社會所以這樣紛紛擾擾,完全是藍綠各持己
見,各走偏鋒,即使是綠營內部,因為路線不同,鬧得比
藍綠惡鬥還兇。爭的無非是芝麻小事,猶如明朝的士大夫。
一方面覺得無聊,一方面覺得憂心。

為什麼不理性一點,中庸一點。風雨飄搖,台灣都快沉下去了,
還自相殘殺,徒然叫中共好笑。

台灣不公平的事,多得很。大部分是國民黨留下來的,陳水扁
時代舊的沒有掃除,又加了一些新的。嘴巴裡說一些偏激的
言論,舊的不公掃不掉,新的公義建立不起來,徒然表現色厲
內荏而已。

所以我認為政治人物要念一點哲學,不要只會耍嘴皮子,打口水戰。
心存中道,設身處地為敵對的雙方思考,把公道明白的講出來,
勇敢地向惡勢力挑戰,才能得到民心。

陳水扁時代我做了一幅對聯,後來杜正勝引用來寫給全國教師當作
新春對聯。現在把這幅對聯送給你:

心正萬川歸大海
志堅千指不目逃

祝你新春快樂!

洪惟仁

-----------------------------

寄件者: 傅雲欽
收件者: 洪惟仁
傳送日期: 2011119日 上午 00:28
主旨: Re: 再答覆洪惟仁教授 -《建國廣場通告》嘴罵18趴,手拿18趴的無恥政客

洪老師:

多謝你再給我回信。

你說要走中道,又說要勇敢地向惡勢力挑戰,「志堅千指不目逃」。但當一個人要勇敢地向惡勢力挑戰的時候,常常會被惡勢力,甚至中道人士說他偏激、不走中道。中道與勇敢地向惡勢力挑戰,很難兩全,不是嗎?

你如果認為兩者沒有矛盾,可以兩全,可能在於你說要走中道的情形不是一切情形,而是特某些情形,而要勇敢地向惡勢力挑戰的情形,也是如此。也就是說,人有時要走中道,有時要勇敢地向惡勢力挑戰,看情形而定。對嗎?

如果是這樣,我就知道我們爭論的不是中道不中道、要不要勇敢地向惡勢力挑戰的問題,而是另一個問題:對民進黨或蔡英文還有沒有期待,以及對選舉是否重視的問題。

我們間的基本差別可能是,你對民進黨或蔡英文還有期待,我沒有。我認為包括民進黨在內的綠營人士,很多越來越像國民黨,不可期待。國民黨讓台灣風雨飄搖,快沉下去,民進黨也差不多。民進黨八年執政讓台灣的經濟變成依附中國,不可自拔。此外,你關心藍綠對抗、選舉輸贏,我不關心。我只關心統獨對抗,而藍綠對抗不等於統獨對抗,只是「中華民國」體制內,「真統」與「假獨」的對抗而已。我鬥假獨的民進黨,不是內鬥,是外鬥。

我認為站在台獨的立場,民進黨也是一種惡勢力。我不計毀譽拆穿民進黨人的偽善或「假獨」的面目,以正視聽。我的心態,正如你說的,是「心正萬川歸大海,志堅千指不目逃」。

不遜之言,尚祈見諒。也祝你新年愉快!

傅雲欽  2011.01.19

-----------------------------
參考資料
-----------------------------

蔡英文競選廣告


中央社 2011.03.21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臺北21日電)民進黨2012總統初選,今天起開始領表登記。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公佈首波電視廣告「理性讓民主更有力」,要向台灣人民訴求,也盼獲19歲到23歲的總統選舉「首投族」支持。……

蔡英文在廣告旁白訴求,2008年民進黨遭遇重大挫折,很多人從此不看好未來,「但是民主的信念讓我無法退縮,更不能逃避」,真正的反省是勇敢地面對人民,一步一步找回根本價值,重新贏得人民的信任,理性讓民主更有力,強韌的台灣一定能站穩根基,「台灣的未來值得更好的期待」。……

蔡英文競選廣告


Taiwan, Where are you?
Taiwan, What do you want?
Taiwan, Where are you going
What's next?

1980年代 我在倫敦政經學院
我的老師 不斷啟發我們
社會中有一條理性的道路
有一個扛起責任的政府
打造一個均富、永續的國家
台灣要走向世界
我是台灣人 我是蔡英文

中央社 2011.04.05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臺北5日電)……蔡英文說,中國若只靠「一中」或「九二共識」維持兩岸關係就很脆弱,應理解民進黨現在面對中國是理性、尋求相互理解、願花時間坐下來好好處理問題。……

她說,雙方可持續對話,縮小差距,瞭解對方想法,就不會誤判與錯誤理解,發生衝突可能性會降低,進到較理性、成熟、多邊、多元處理中國問題的態度方法。……

媒體詢問,若中國不願與民進黨談?她說,若中國一直不與民進黨談,不是最聰明的辦法。若民進黨執政,代表獲得過半選票,中國須面對這些選票,中國以前覺得處理政府就好,現在中國知道,其實台灣人民意見最重要。1000405

中央社 2011.04.09

(中央社記者曾依璿、溫貴香臺北9日電)民進黨總統初選首場電視政見今天登場。……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回答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提問表示,台灣最大資產是民主、人權與自由,這也是台灣共同形塑與中國關係的資產,對中國問題的思考不是領導人自己可決定,兩岸決策必須透明,兩岸協商必須經過理性討論與對話,總統必須主導理性對話並形成共識。……

中央社 2011.04.15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臺北15日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接受電台專訪時被問到,2025非核家園是否把支票開死了?蔡英文2025非核家園計畫是經過很多專家一起幫忙、構思出來的;她答應的事,都會做得到。……

主持人問到2025非核家園計畫是不是太過明確,把支票開死了,反而有風險?蔡英文說,2025非核家園計畫是經過很多專家一起幫忙、構思出來的,可行性很高,而有時間表才能下決心,才有動力往前走,如果沒有時間表,日復一日時間就拖過去了。……

另外,被詢及她的個性比較理性與自製,蔡英文說,這與父親的基因有關,她父親是很冷靜的人,再加上職業訓練,法律、談判的訓練讓她隨時保持腦袋清醒,她以前很有個性,而身為領導者要面對不同的人、不同情境下的反應,她認為保持理性冷靜、找出方法來解決最重要,現在很多人看到她都覺得不像她以前那樣有個性、比較不酷。……

中央社 2011.04.16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臺北16日電)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說,他不會呼籲支持者對他「唯一支持」,因為這樣會變成對抗,對團結不好,「如果每一個都喊唯一,就會變成1/3」;許信良則呼籲支持者「3個都支持」。……

蔡英文則呼籲黨內,選舉是一時的,同志還要繼續相處下去,對於選舉事務不同意見,要維持理性與團結。媒體追問她,是否要拿掉「唯一支持」的訴求?蔡英文說,一切按規則進行,如果有不同意見,大家可以坐下來理性討論。……

中央社 2011.04.16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臺北16日電)蔡英文說,她不擅表達情感,也不喜歡辯駁各種對她毫無來由的人身攻擊、影射與指控,她遺傳父親冷靜理性的基因,父親告訴她「要與人無爭,別人不做的,或做不來的,妳再去做」,就是因為這個緣故,3年前她走上政治道路,帶領民進黨重新出發。……

蔡英文指出,選舉競爭難免有波波折折,也引來很多不同解讀與有心人操弄,但她心中始終有個不變的天秤,讓她能保持理性冷靜,面對這次競爭,「蔡英文就是蔡英文,蔡英文不會因為選舉的競爭改變自我」,政治人物必須有讓人民長期信賴,以及不變的政治人格,這也是她的政治信仰。……

中央社 2011/04/30 14:10:02

......對於媒體追問是否考慮推動修憲或制憲?蔡英文說,當選後,會讓社會討論,等到人民有足夠共識時,再進行下一階段進程;憲政體制是國家大事,需要人民理性討論及社會對話、共識凝聚的過程,不是主政者主觀意識可決定的,主政者的責任是促成社會對話與討論,凝聚共同意志。

-----------------------------

自由時報 2010-5-27

〔記者王寓中、陳慧萍、彭顯鈞、施曉光/臺北報導〕針對「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的說法,總統府、行政院、國民黨昨天全力圍剿,並譴責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批判蔡向深綠靠攏,「是選舉操弄的手法」,呼籲她承認嚴重失言,向社會道歉。

行政院長吳敦義意有所指地說,蔡英文在雙英辯論失利後,某些言行改變了外界對她一貫的印象,希望蔡英文不要因為挫折、內心不平靜,就產生一些令人驚訝的言論。……

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表示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逢選舉就會操弄國家認同問題,難道蔡英文成為參選人後就忘了自己的理性溫和訴求,決定走陳水扁路線,再次以炒作族群、操弄認同作為選舉主軸嗎?……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鴻池表示,對於「流亡政府」說出自一向理性的蔡英文口中,他感到驚訝且失望,如果蔡英文認為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過去陳水扁政權是否也是流亡政府和流亡總統?

中央社 2010.12.19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臺北19日電)……自由時報報導,民主進步黨黨主席蔡英文昨天出席台教會募款餐會時批評馬總統的傾中帶來許多不安。

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指出,如果馬總統的兩岸政策是「傾中」、「帶來不安」,那麼蔡英文過去在接受蘋果日報專訪時曾表示,民進黨如果重新執政,將延續馬總統的兩岸政策。那蔡英文的意思是,她要「傾中」,要「帶來不安」嗎?「蔡主席要不要好好的向深綠群眾解釋,她為什麼要拿香跟拜馬總統的兩岸政策?」

羅智強認為,不管蔡英文支持或反對馬總統的兩岸政策,在民主社會都可以理性思辨。他指出,根據去年425日自由時報報導,蔡英文還不斷批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指「ECFA對台灣衝擊很大,如果再不站出來,台灣產業就完了,屆時將有400萬人生計受影響。」

但是,羅智強說,在今年4月的「雙英辯論」後,蔡英文就從「很少談ECFA」變成「不談ECFA」。

羅智強表示,回到總體的兩岸政策,蔡英文卻顯得相當不誠實,立場搖擺反覆。面對中間選民,蔡英文選擇說「重新執政後延續前政府的兩岸政策」,到深綠的募款餐會則批評馬總統的兩岸政策「傾中」、「帶來不安」,這種「跳躍反覆」、「輕率扣帽」的政治語言,離蔡英文標榜的理性中道,會不會落差太大?

他呼籲,蔡英文如果認同馬總統的兩岸政策要延續,就不要經常性的在深綠場合「跳針」扣馬總統紅帽子,就算要批評馬總統的兩岸政策,那也該有憑有據。……

2011-01-24 中時電子報 旺報社評

台灣社會過去最讓人擔心的是在政治極度的競爭之下,幾乎快要變成類似美國已故政治學大師杭廷頓在他所寫的《我們是誰: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一書中,所指出因為拉丁美洲移民大量移入,而使美國社會幾乎要變成一個「兩種語言、兩個文化、兩個國家」的困境。如今在民進黨全民調制度的改革之下,這種極端對立的情形或可望緩解。……

採取全民調方式產生候選人,未來對民進黨和台灣社會將可能產生怎樣的衝擊呢?首先是,採取全民調方式提名,那麼個人的社會聲望變成關鍵的因素,所以一些偏向極端主義的參選者就很難勝出,民進黨向中間靠攏的情況,就會越加顯著,台灣社會的政治分歧也有可能更為緩和。

其次是,台灣政治分歧減少,那麼前述類似「兩種語言、兩個文化、兩個國家」的困境,就會跟著緩解。畢竟,民進黨和國民黨在語言的使用、對中華文化的認知,以及對國家認同都有高度的分歧之下,民進黨採用全民調來產生總統、立委候選人,參選者為了符合社會大多數人的期望,只有向中間靠攏才有希望出線。這對台灣政治分歧的拉近,必然有它的功能存在。

第三是,馬英九執政兩年多來,兩岸政策大幅的進展,已經改變台灣人對大陸價值上的認知,民進黨若想要重新贏回執政權,也只能「延續前朝政策」,不可能再以極端的台獨主義徹底翻盤,這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將有正面的功能。我們更期待未來兩岸議題將變成國、民兩黨在政策上的辯論,而不是「親中、反中」兩種不同價值的對立,更不再是互扣帽子的政治鬥爭戲碼。

第四,此次民進黨全民調改革的成功,必然會加速民進黨「革命世代」退出政治舞臺,一些不再擁抱極端台獨主義的新世代,或將主導民進黨未來的發展,在沒有革命的包袱,也沒有建立新國家的價值意識的重擔之下,台灣社會走向理性化的發展,應該比較能有所期待。就像這次五都選舉,民進黨不談統獨,只談治理能力,雖然還是只贏得兩都,但選票卻能大幅成長,這代表民進黨的中間路線可以找回選民的信心,往後民進黨若能持續重視選民的這種意向,那麼台灣社會政治對立的現象就有可能化解。……

民進黨提名方式的改變,對民進黨來說是一種改革,而對台灣社會來說,卻可能意謂著一種革命,有這種革命性的力量存在,「否認九二共識」的聲浪以及「極端反中」的情緒,有可能越來越邊緣化,越來越得不到多數選民的支持,若然,台灣社會進入「理性化」的時代,應該很快就會到來。

中央社 2011.02.19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臺北19日電)……媒體報導,蔡英文昨天批評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是將台灣經濟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中國大陸,不但讓台灣經濟的風險增加,主權立場也顯得軟弱。

對此,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上午在臉書專頁刊出文章回擊,認為蔡英文總是用空洞的話術,去扣馬總統紅帽子;但檢視蔡英文以及她領導的民進黨過去在兩岸問題的立場上,卻經常出現「搬石頭砸自己腳」的荒謬邏輯。

他說,民進黨過去不斷抹黑馬總統上任會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但事實是民進黨執政8年開放936項大陸農產品來台,雙方比數是「0936」,「這叫不叫對中國大陸的一再讓步?」

羅智強指出,馬總統依憲要求公文書應稱對岸為「中國大陸、大陸」,而不應稱為「中國」,民進黨又罵馬總統矮化主權;但蔡英文卻忘了,她當過「大陸」委員會主委4年,也沒主張過要將「大陸委員會」改為「中國委員會」,難道蔡英文也是矮化主權嗎?

他進一步說,蔡英文過去批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傾中,若簽訂就會讓台灣產業完蛋;但當各界支持ECFA聲浪高漲,蔡英文就改口表示,若民進黨重新執政,她要延續馬總統的兩岸政策。

羅智強認為,蔡英文要「拿香跟拜」也不是不可以,但起碼該向馬總統道個歉,對在ECFA議題上不斷的抹黑抹紅,說聲不好意思。

他表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蔡英文長期標榜理性問政,卻是不斷用雙重標準,甚至抹黑攻擊不同政治立場者,這就是蔡英文所謂的「理性」嗎?

中央社 2011.02.23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臺北23日電)……外交部長楊進添希望民眾理性看待台嫌遣陸的後續處理,「這次是司法管轄競合問題,不要弄成很嚴重的主權問題」,希望大家看清楚問題再討論,有時情緒化會失去焦點,也希望台灣各界把問題往寬一點看,「不要用12個字來看問題」。

中央社 2011.02.28

(中央社記者林紳旭、李淑華臺北28日電)台灣國家聯盟今天主辦的二二八遊行,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要求黨產支付二二八賠償金。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蘇俊賓對此呼籲勿藉歷史事件操弄政治議題。……

蘇俊賓認為,今天如果還有少數政黨人士,藉由歷史事件來操作政治議題,不斷挑起矛盾與製造衝突,相信多數理性的民眾不會接受。

中央社 2011.03.11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臺北11日電)下屆總統、立法委員選舉是否合併,民主進步黨指總統馬英九政治算計,府黨今天駁斥。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說,馬總統沒有預設立場,是否合併由中央選舉委員會決定,馬總統尊重。

下屆總統與立委選舉是否合併舉行,媒體報導,民進黨質疑馬總統政治算計。中國國民黨秘書長廖了以表示,重點不是合併選舉對哪一個政黨有利,合併與否對總統與立委選舉影響不明確,「大家要討論的是合併或不合併,哪一個對國家民主發展有利」。

他說,國民黨徵詢國民黨籍立委意見,雖然多數贊成合併選舉,但也有立委不贊成;「請民進黨不要為了選舉,自己充滿政治算計,卻出來貼國民黨政治算計的標籤」。

羅智強表示,馬總統沒有預設立場,合併與否,中選會會徵詢朝野政黨意見做決定,馬總統尊重。

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說,行政院態度是尊重中選會,全案還未定案。

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蘇俊賓表示,民進黨這種「先打先贏」做法,才是政治算計。

他說,國民黨堅持就事論事、理性討論,總統與立委是否合併選舉是中選會職權;這件事本就有兩面利弊,不合併,國庫將多支出新台幣數億元選舉經費,及耗費龐大社會資源。合併選舉,也有論者擔心出現總統看守期過長問題。

蘇俊賓表示,這是可理性論辯的公共議題,如果民進黨有意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應表態,是否反對合併?理由何在?這麼重大的公共議題,蔡英文也要閃躲逃避嗎?「滿腦子用政治算計去扣別人政治算計,這不是負責任的政黨主席該有的態度」。

中央社 2011.03.19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臺北19日電)綠營批評總統馬英九指示核一廠防海嘯閘門全關,欺騙民眾。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今天說,總統是依據台電專業分析,請民主進步黨「不要自己耍烏龍,還指控別人欺騙。」……

羅智強表示,311日日本震災發生後3小時,總統即進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坐鎮指揮,因應可能的海嘯威脅,並安定民心;從311至今,已召開4次國安會議,針對最新情勢,迅速統合各部會意見,以快速因應變局;政府全體總動員,不敢有一絲鬆懈。民進黨身為在野黨,當然可以監督,提出理性的建議,不要粗口亂罵人。

中央社 2011.03.20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臺北20日電)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若總統馬英九繼續執政,台灣就會變成中國的。總統府今天指出,難道「扣紅帽」與「爆粗口」,已經是民主進步黨的問政公式?

呂秀蓮昨天在台東演說表示,下一屆總統很重要,選錯了會很慘,「如果馬總統繼續執政,台灣就會變成中國的」。對此,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上午表示,政府歡迎理性監督,但民進黨難道是「紅帽黨」嗎?除了用空話不負責任的扣別人紅帽,什麼時候才能就事論事?……

中央社 2011.04.04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4日電)總統馬英九今天前往彰化大城濕地瞭解當地生態後表示,會在2012總統選舉前決定是否推動國光石化開發案,政府也會對環境永續發展及產業未來做出最好安排。……

馬總統表示,來就是要聽在地心聲,在臺北雖聽到不少正反兩面意見,他還是希望聽在地人心聲,但「我們是個民主國家」,決策要理性、和平,希望大家都遵守遊戲規則,才能保障決策品質。

被問到是否停止推動國光石化案,馬總統說,政府一定會做出適當決定,對台灣永續發展及產業未來等做出最好安排,至於決定時間會比2012總統選舉前更早。

中央社 2011.04.13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臺北13日電)……吳敦義回應,民進黨8年也有加薪,「為何以前不這樣想」?他說,「當年對老農津貼增加額度時候,現在活躍中的民進黨重要領導人居然是反對,還說如果多給老農津貼要帶領抗稅」。

吳敦義反問,「難道民進黨常常忘掉他們做什麼嗎」?「國光石化也是他們定案,地點也是他們選的,現在完全不理性反對」。

-----------------------------

吳乃德
新新聞出版,2002

……理性考慮當然是人類行為的重要動機之一。用理性抉擇理論來解釋人類行為,有其強力的一面。可是只看到人類行為的理性面,而忽略了其價值面和道德面,將使得我們的解釋殘缺不全。更嚴重的是,將使我們無能處理較重要的政治行為和政治現象;因為推動這些行為和現象的,大多是人類的價值理念和道德動機。理性抉擇對政治行為固有其解釋力,可是卻只能解釋那些較瑣碎、較浮面的行為。理性選擇理論在社會科學界的流行,導致了政治學研究變得愈來愈繁瑣,愈來愈沒有想像力和生命力,也愈來愈無法吸引活潑、深刻的心靈投入這項工作。……

◎ 李知言(作者現任大學副教授,台南市民)
自由時報  2012.02.01

昨日自由廣場刊出「沒有悲情與憤怒的反對運動必敗」,我認為作者說得很正確。這幾年民進黨大談溫和理性的執政新風格,所以悲情與憤怒似乎都可以束之高閣了。溫和理性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但是如果溫和變成是對國民黨不公不義的姑息;理性變成是對國民黨惡形惡狀的縱容,那麼這樣的溫和理性就走入偏門了。

民進黨二○○八年失去政權後,新領導團隊產生,強調溫和理性的路線。響亮口號的背後,我們所看到的實際成果,是不管國民黨如何勾結中國,犧牲台灣的主權與利益;不管國民黨如何濫用民脂民膏來鋪張浪費,甚至圖利特定人士與團體,民進黨的制衡方式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找幾位黨籍立委寫個大字報或看板,接著找來記者進行一些沒有實質成效的軟弱控訴,就算已經完成在野黨的制衡責任了(真的可以這麼輕鬆嗎?)結果就是讓國民黨為所欲為,讓台灣百姓的利益與尊嚴不斷流失。

即使最近剛落幕的總統與立委選舉,也是黑幕重重,國民黨利用司法迫害政敵與異己;讓政務官公然變造文件以誣陷對手;藍營立委的樁腳選前就有人承認買票;以及中選會官網在公佈總統票數的過程中存在著票數異常調整的問題。但民進黨選後並未針對上述不公不義的事情進行追究,反而又是展現所謂「溫和理性」,找幾名立委與黨發言人召開記者會,進行軟弱無力的控訴,事情似乎就結束了,所以在真相都未查明之前,就已經忙著進行敗選的內部檢討。這等美其名為溫和理性,其實是一種軟弱無力、姑息縱容,最後的結果就是讓國民黨更加肆無忌憚的胡作非為,讓民進黨淪為永遠的在野黨,也辜負台灣選民對民進黨的支持與付託。

真正的溫和理性,應該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但這幾年民進黨的表現只停留在「有所不為」的層次,筆者期待民進黨的下一位領導者是一位「有所為」的強力領導人,能夠針對國民黨的惡形惡狀做出強而有力的反制與抗衡,能夠成為守住台灣利益與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堅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