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反俄,克里米亞入俄的消息《新聞輯錄》3


自由時報  2014-3-20

克里米亞的親俄羅斯民兵十九日和俄軍聯手,占領塞凡堡的烏克蘭海軍總部,並聲稱已將烏克蘭海軍司令蓋達克拘押審訊,海總也升起俄國國旗。(法新社)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數百名俄羅斯部隊和親俄自衛隊十九日衝進位於克里米亞的烏克蘭海軍總部,未發一彈就奪下總部控制權、升起俄羅斯旗,並拘押烏國海軍司令。這些行動顯示,西方制裁無法嚇阻莫斯科繼續加強控制克島,瓦解任何武裝反對勢力。

位於塞凡堡的烏國海軍總部失守後,數十名烏軍官兵帶著簡單行李,在俄羅斯和親俄自衛隊戒備下離開,同時,總部升起俄羅斯旗。烏軍個個表情顯得消沉,還有人掉淚。一名俄軍代表說,烏克蘭海軍司令蓋達克(Sergiy Gayduk)已被拘押審訊。蓋達克是在本月初前任海軍司令叛離,投入親俄當局後接任此職。之後,俄軍又占領位於克島西部諾伏則聶鎮(Novoozerne)的另一座烏克蘭海軍基地。

基輔臨時政府已派代理國防部長鄧宇赫、第一副總理亞雷瑪趕赴克島緊急磋商,但正在莫斯科訪問的克島總理阿克瑟諾夫說,不會允許他們入境。前一天在辛費羅波的烏軍遭俄軍開火後,烏國國防部首見授權駐克島官兵可開火自衛,並要求克島在三小時內釋放蓋達克。

俄羅斯總統普廷簽署克島加入俄國條約後,俄國憲法法庭十九日火速認定這份條約「符合俄羅斯憲法」。同時,已表明會報復西方制裁的莫斯科,十九日宣布不再開放歐洲安全合作組織根據雙方二○一一年簽訂的協議,進入俄國軍事設施檢查。

現在西方最擔心的是普廷進一步派軍進入烏克蘭東南部。普廷發言人帕斯柯夫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中,意有所指地說︰「俄羅斯會盡其所能……保護並幫助住在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人。」

美國前、現任國務卿希拉蕊、凱瑞分別警告俄羅斯不要入侵烏國東部。希拉蕊說,若任由普廷不為其在烏國行動付出代價,會有很多其他俄羅斯周邊國家「不是直接遭俄國入侵,就是政治體系臣服俄國」;普廷想「重劃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疆界」,她說希望能避免另一場沒有人願意見到的冷戰。

凱瑞表示,克島危機掀起的民族主義狂熱情緒,很像二戰前氛圍,若俄國入侵烏克蘭東部,「嚴重性將是我所能想像現代國家所作所為能達到的最高等級」,希望情況不會到那一步。

美國副總統拜登十八日訪問波蘭時說,「俄羅斯若持續這樣下去,只會在政治和經濟上更孤立,美國將有額外制裁。」拜登在立陶宛進一步表示,美國可能會派軍進駐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安撫這些因俄國兼併克里米亞而緊張的北約盟國。拜登說,美方正研究若干額外措施,擴大雙方軍事合作的速度與範圍,包括將美軍輪調到波羅的海地區,執行海陸演習與訓練任務等。

Gaiane Nuridzhanian
International Law Observer  20/03/2014 – 10:09 am

Gaiane Nuridzhanian is an LL.M. candid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specializing in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She has worked at the Registry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and was subsequently engaged in representing the applicants in cases against Ukraine before the ECtHR. She is also a student editor here at the International Law Observer.

The crisis in Ukraine started in November 2013 with the protests against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refuse to sign the association agreement with the EU. In January 2014 it was followed by violent clashes between protesters and governmental forces and finally lead to the removal of the President Yanukovych and formation of a new government. Recently, the crisis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the Crimea’s secession from Ukraine.

The situation in Ukraine and in particular in Crimea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in international blogosphere lately. A recent post in EJIL: Talk! by Christian Marxen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Crimea’s secession and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Professor Robert McCorquodale in his brief analysis in Opinio Juris discusses the Crimea’s situ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The present post will consider whether Crimea enjoys the right to secess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under the Ukrainian domestic legal framework and international law and will compare the situation in Crimea with the Kosovo precedent.

Factual background

On 6 March 2014 the Crimean parliament decided to hold a referendum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Crimea and its secession from Ukraine in order to jo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Given the strong Russian presence in Crimea at the moment – in the form of military forces and militia, pro-Russian propaganda and local authorities – the results of the referendum were not difficult to predict. At the referendum held on 16 March 2014 about 96,6 % of the Crimean population voted for joining Russia.

The Ukrainian central authorities have denounced the Crimean referendum. The acting President declared the resolution of the Crimean parliament of 6 March 2014 unlawful and void due to the Crimean authorities’ overstepping the limits of powers granted to it by the legislation. For the same reasons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 of Ukraine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referendum was contrary to the Constitution of Ukraine.

While the West has been struggling to compel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o let go of Crimea and cease its intervention with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overeignty of Ukraine, the Crimean parliament took another step towards its secession from Ukraine.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referendum, on 11 March 2014, Crimea adopte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e lawfulness of which was immediately recognized by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text of the declaration contains reference to the provis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entitling peoples to self-determination as well as to the advisory opin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 concerning Kosovo (Kosovo Advisory Opinion), according to which a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s not in contradiction with international law. According to the declaration, should the results of referendum favour the Crimea’s accession to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former is to be regarded as a sovereign and independent entity. Crimea in its capacity of a sovereign and independent republic will subsequently jo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on the basis of 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The Ukrainian central authorities have reacted to this move by a Presidential Decree suspending the effect of the declaration of 11 March 2014. Nonetheless, on 18 March 2014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Crimea concluded the agreement on the latter’s accession to Russia. The preamble of the agreement referred to the principle of self-determination as enshrined in the UN Charter.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Crimea and the city of Sebastopol were granted status of federal entities within Russia.

It must be reminded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ies in the process of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Crimea had in fact made an attempt to declare itself a sovereign state. In September 1991, it adopted a declaration on state sovereignty of Crimea. The adop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proclaiming Crimea a sovereign state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Ukraine followed in 1992. The relations with Ukraine were to be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a treaty. During the following years, the Ukrainian central government adopted a number of legislative acts which suspended and finally abolished the 1991 declaration of sovereignty and the 1992 constitution.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Crimea having a status of sovereign state within Ukraine and were aiming at assigning to Crimea the status of autonomy, which was eventually achieved in 1998.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Autonomous Republic of Crimea was approved by a legal act adop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t declared Crimea to be an integral part of Ukraine with its own authorities competent to act within the powers granted to it by the Constitution of Ukraine, the latter prevailing in case of discrepancies with the local acts adopted by the Crimean authorities.

No right to secede under the domestic legal framework

Crimea holds a status of an autonomous republic within Ukraine. Despite the existence of an autonomy in it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Ukraine, as proclaimed by its Constitution, is a unitary state with sovereign powers vested in the peoples of Ukraine and Crimea as an integral part of its territory.

In its decision announcing the intention to jo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o hold a referendum on the matter, the Crimean Parliament referred to the Constitution of Crimea, a document which regulates the status of the peninsula as an autonomous entity and the powers of its governing bodies. The Constitution of Crimea also touches on the issues of territorial changes. Any changes concerning the Crimean territory may be introduced with due regard to the local referendum and the decision of the Crimean parliament subject, however, to compliance with the Constitution of Ukraine. While this provision constitutes a doubtful basis for secession, a clear answer comes from the Constitution of Ukraine. It upholds the principle of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inviolability of its borders and proclaims that any changes with regard to the territory of Ukraine shall be made exclusively on the basis of a national referendum. It may be easily foreseen that according to both documents, the Constitutions of Ukraine and Crimea,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the two are to be resolved in favour of the former. Under the domestic legal framework, the Crimea thus does not possess a right to secede from Ukraine and any decision taken by its local authorities or by a local referendum to that effect are in violation of the Ukrainian Constitution.

No right to secede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 law will not be much of assistance to Crimea in its longings to leave Ukraine either. While it is true that there is no specific rule prohibiting such unilateral secession, international law recognizes no right to unilateral secession and tends to side with the protection of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tability of state borders.

The only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the sanctity of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a state may be trumped in favour of separation arises in the context of self-determination. It is now the prevailing view that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in and of itself does not amount to a right to secede. However, it may entitle the entity to leave the parent stat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se circumstances were articulated by the Supreme Court of Canada in Reference re Secession of Quebec (1998), an advisory opinion concern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right to unilateral secession unde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aw. Such right exists in the situation of former colonies and oppressed people (for instance, those under military occupation). It can also be exercised by a group which is denied meaningful access to government to pursue their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group seeking separation on these grounds may, however, resort to the secession as a remedy of last resort. This concept has been often referred to as ‘remedial secession’.

The issue of entitlement to secede in the context of self-determination came out about a decade late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by Kosovo. Although in its advisory opinion concerning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unilateral declaration in respect of Kosovo, the ICJ did not address the questions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 concept of remedial secession was readily invoked by many states in the proceedings before the Court. For instance, Russia argued in its submissions that self-determination can be exercised within the system of an existing state and only in extreme circumstances of continuing violence against a group and after exhaustion of all the other means to settle the conflict may an entity claim unilateral secession.

Neither of the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justifying the remedial secession are present in the case of Crimea. It is needless to say that a colonial context is inapplicable in this situation. Neither has there been any oppression, domination or large-scale and continuing breach of rights in respect of the Crimean population.

The only action which may be interpreted as encroaching on the rights of the Crimean people and which recently fueled aggravation of anti-Ukrainian sentiments is the central parliament’s decision to abolish the 2012 Language Act, a piece of legislation favouring and extending the scope of use of regional languages such as Russian. In any event, the alleged breach of rights resulting from limitations of the use of language may not be said to amount to continuing blocking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group or to gross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Furthermore, if the language issues were the genuine concern, these differences could have been settled internally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Crimean authorities, for example, by extending the Crimea’s autonomy. The more so, since the intention of the acting President to block abolishment of the 2012 Language Act evidences readiness of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to negotiate and make concessions.

However, the language issue is solely one aspect of the multi-facetted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a and the rest of Ukraine. The Crimea’s desire to join Russia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tinuing interplay of various factors, among them the historic background as well as longstanding Russian influence in the region. The situation is further complicated by the presence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ninsular of the Crimean Tatar minority who have clearly expressed their support for the newly formed Ukrainian government, who are citizens of Ukraine and are subject to protection by the Ukrainian State.

Kosovo precedent and Crimean secession

In their submission before the ICJ concerning the Kosovo case some states such as the 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went out of their way to stress that the Court was dealing with a sui generis situation. This was partly due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s that led to Kosovo being put under UN administration, and partly to avoid application of a Kosovo precedent in future cases.

The Kosovo case has, however, backfired in Crimea. As mentioned above, the Crimea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March 2014 refers, inter alia, to theICJ’s advisory opinion on Kosovo and its findings that a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as not contrary to international law. Recognition of the declaration as lawful by Russia only testifies to the double standards and inconsistency in the latter’s approach – Russia pleaded against the unilateral secession in the Kosovo case before the ICJ, it never recognize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Kosovo made in 2008 and remains strongly opposed to its independence. Notwithstanding its position on Kosovo, Russia readily accepts the Crimean secession.

It is not disputed that a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per se is not contrary to international law. The advisory opinion of the ICJ was largely limited to this specific issue and did not address the effects of such a declaration. However, in reality the act of a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ccompanied by the unilateral secession inevitably raises the question of the lawfulness of the latter. Despite the apparent ease with which the Kosovo opinion may be invoked to support the Crimea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t is proposed that one looks at the Kosovo precedent as a whole (beyond the scope of the ICJ findings) and identifies the features distinguishing the Kosovo precedent from the situation in Crimea.

Although the issue of self-determination was not considered by the ICJ in its advisory opinion, Kosovo essentially represents a case of remedial secession. The UN through its officials entrusted with developing a settlement plan for Kosovo eventually recognized that violence and gross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to which Kosovo was subjected during the time when it was a part of Serbia ruled out the option of putting Kosovo back under Serbia’s jurisdiction. A number of governments such as those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in their submissions to the ICJ in the Kosovo case also argued it is a right to secede due to inability to exercise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within the parent state.

The eventu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Crimea and its unilateral secession is the result of an alleged exercise by its people of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as claimed by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March 2014. It has already been shown above that Crimea is not entitled to self-determinationby way of secession either under the domestic legal framework or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It is also not a case of remedial secession.

In the Kosovo advisory opinion the ICJ mentioned that a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s considered illegal if it is connected to the use of force or other egregious violations of norms of general international law, in particular those of peremptory character. No such breach of jus cogens norms was attached to the act of the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Kosovo. If one is to take a formalistic approach to the Crimean situation, no breach of international law has been committed by the Crimean authorities seeking the secession. However, the fact that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as made with the specific purpose of joining the Russian Federation, which is ready to annex the territory of a foreign state despite the objection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fact that Russia has committed a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to the territory of Ukraine and is continuing to support the armed forces which have effectively occupied the peninsula suggest the contrary. It can be argued that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Crimea was not the expression of the will of the Crimean population (as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Kosovo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expression of free will of its peoples), but was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military intervention of a foreign state which has also instigated the separatist movement for the purpose of annexing the territory in question.

When comparing the Kosovo and Crimea situations, it is impossible to ignor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m. As it has already been mentioned, the longstanding conflict, including of violent nature, between Kosovo and Serbia caus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intervene and decide to put Kosovo under a special UN-administered regime. This conflict also rendered impossible settling the Kosovo situation by way of its reintegration into Serbia. Due to these circumstances together with the fact that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constituted a genuine expression of the will of the population of Kosov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eacted by according it a rather generous rate of recognitions (around 110 states).

The Crimean situation is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There has never been any violence or gross human rights abuses direc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wards the Crimean population. No attempts were made by Crimea to settle internally any claims with regards to its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inally, given the current military presence and support of the foreign state in whose favour the secession is actually purported, the genuineness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remains highly questionable.



In summary, under the present circumstances, Crimea is not entitled to unilateral secessionThe domestic constitutional framework does not confer such a right on the autonomy. The conditions justifying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by secession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are not present in the case of Crimea. Finally, although international law does not prohibit the act of declaring independence, there ar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oth of a legal and factualnature which distinguish the situation of Crimea from the case of Kosovo, whose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as considered to be in conformity with international law by the ICJ and triggered recognition of over one hundred states. Such factors as a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a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Ukraine as well as Russia’s military presence in Crimea following an intervention argue for regarding the process of Crimea’s secession as contrary to international law.

自由時報  2014-3-20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儘管大多數克里米亞人還沉浸在加入俄羅斯的喜悅之中,但若歷史可以借鏡,在黑海另一端原是喬治亞共和國自治州的南奧塞提亞(South Ossetia)的經驗,將可告訴克島人恐怕高興不了多久。

克里米亞脫烏入俄,有如二○○八年南奧塞提亞在俄軍支持下脫離喬治亞的翻版。紐約時報報導,當年南奧塞提亞人同樣歡欣鼓舞迎接即將成為俄羅斯聯邦一份子的未來,官員企盼比照摩納哥、安道爾般靠觀光發展經濟,但並未實現。官方也期待繼俄國之後,會獲得更多國家承認,但迄今僅有四國,其中兩國還是人口不到一萬五千人的太平洋島國。俄國考慮到對高加索地區的影響,也一直未將南奧塞提亞正式納入聯邦。

目前南奧塞提亞經濟、物資完全仰賴俄國,失業率、物價高昂,政治體系被親莫斯科的菁英派掌握;這些人一夕暴富,開著豪華黑頭車,但當地基礎建設依舊落後,一杯綠茶竟要價六美元。在首府茨辛瓦利主持非營利機構「社會經濟暨文化發展機構」的艾波洛瓦(Dina Alborova)說,她原本希望「全被一步步修正」,戰後第三年「一切都明白了」。

對莫斯科而言,承認南奧塞提亞獨立後,接踵而來的是一連串頭痛問題。近日經濟學家也一再警告,克里米亞的情況也會一樣。卡內基莫斯科中心分析家馬拉申科(Aleksei V. Malashenko)說,管理克里米亞的挑戰會讓俄國「震驚」,包括振興經濟、在各族裔間分配資金和影響力,以及控制貪污等。他估計,俄羅斯承諾援助南奧塞提亞的資金只有三十%到位,其他似乎多被中飽私囊。南奧塞提亞官員因貪污遭起訴案例達七十件,挪用金額總計兩千兩百萬美元。

國際危機組織(ICG)北高加索問題研究員帕霍門柯(Varvara Pakhomenko)說,俄羅斯大多數人都已忘記南奧塞提亞的經驗,克里米亞的悲劇也將在一年內被遺忘。

中央社  2014/03/20  20:38:58

(中央社柏林20日綜合外電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今天表示,歐洲聯盟(EU)將就烏克蘭危機,對更多人士實施入境禁令和資產凍結,並警告可能實施經濟制裁。

梅克爾告訴國會,俄羅斯兼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的行為,違反了國際法,歐洲及夥伴國必須予以「堅決和一致」回應。

梅克爾在布魯塞爾舉行為期2天的歐盟高峰會前說:「在今天登場的歐盟高峰會,各會員國元首和政府領導人將決定進一步實施第二階段制裁,這是我們兩週前就達成的協議。」

她表示,新制裁措施包括「擴大制裁名單,以實施入境限制和銀行帳戶凍結」。

36日舉行的危機高峰會,歐盟領袖商定對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實施三階段制裁,首先是中止俄國旅客入境歐洲的簽證放寬協商。

歐盟本週加強回應措施,對被視為幕後操控兼併克里米亞的21名俄國和烏克蘭官員實施資產凍結和入境禁令,其中包括3名軍事領導人。

梅克爾也警告莫斯科當局,倘若危機惡化,可能會祭出經濟制裁。

中廣 20140320 11:05謝佐人

美國與俄羅斯為烏克蘭危機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言語激烈交鋒,俄羅斯大使直指美國語帶侮辱,危及「莫斯科」當局願意與華府在外交事務上的合作意願。

這已是聯合國安理會在過去三個星期內,為了烏克蘭問題舉行的第八次會議,西方各國在會中表明要就「克里米亞」事件對俄羅斯進行外交孤立,即使安理會在實際行動上可能因為俄羅斯動用否決權而完全使不上力。

這次會議舉行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已經啟程前往俄羅斯及烏克蘭,設法尋求外交方式,解決危機。

而在紐約的安理會中,俄羅斯大使「邱爾金」再次孤軍作戰,為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行動辯護,他強調,俄羅斯總統「普丁」依循國際法,並尊重「克里米亞」民意將他們納入俄羅斯版圖。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鮑爾」隨即警告,如果俄羅斯的挑釁行動繼續,美國及所有盟國都準備對「莫斯科」採取進一步制裁。「鮑爾」還將俄羅斯佔據「克里米亞」的行為比喻為盜賊;這話立即引起「邱爾金」大聲反嗆說,絕不接受這種侮辱俄羅斯的言辭。他還說,如果美國代表還期望在安理會與俄羅斯就其他問題一起合作的話,應當清楚了解分際。「鮑爾」隨即離開,留下副手繼續開會。「邱爾金」沒有說明美俄合作事務,但兩國在調停敘利亞及伊朗核武問題上,顯然是主力。

另外,安理會還就「克里米亞」半島上的韃靼人及其他少數民族的安全及人權進行討論,聯合國將派遣34人的人權代表團前往烏克蘭進行觀察。

中央日報網路報  2014-03-20  08:04:41

美國星島日報19日社論--克里米亞公投?衝擊聯合國機制,全文如下:

……由於俄羅斯的作為,聯合國自成立以來,由某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通過干涉他國內政,將他國領土據為己有的零紀錄被打破。而從聯合國政治角度來看,也引發外界擔憂,以「承認並尊重成員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基石的聯合國憲章,以及由此一憲章型塑的戰後國際秩序,受到嚴重挑戰。

在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公投前一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美國提交的相關決議草案強行表決。身為常任理事國的俄羅斯,動用一票否決權,成功為己方的政治圖謀護航。

克里米亞「脫烏入俄」這一結果,促使成員國反思:由於新一輪全球利益格局重整行動的展開,運行多年的安理會投票機制,還能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新問題?而當未來可能遭遇更大挑戰之時,是否又會有其他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步俄羅斯的後塵,也以一票否決的形式,讓自己被認為違背法理的政治訴求順利闖關?

就此公投個案而言,美歐堅持認為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作為違背國際法。但俄國卻以科索沃車臣的例子反駁,痛批美歐早已開創惡例,實質上已掏空聯合國憲章中的國際法準則的核心。……

新唐人電視台  2014-03-20  02:25 AM

【新唐人2014321日訊】(新唐人記者唐音採訪報導)16號,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地區和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爾,舉行全民公投。俄羅斯媒體報導說,公投投票率超過80%93%的投票者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

17號,克里米亞議會宣佈從烏克蘭「獨立」,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承認克里米亞共和國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據新唐人駐烏克蘭記者報導,15%韃靼人拒絕參加公投,還有很多人在烏克蘭駐克里米亞的軍事基地裡,未參加公投,所以投票率不可能那麼高。更蹊蹺的是,在塞瓦斯托波爾,投票率竟然是123%

18號,美國白宮嚴厲譴責俄羅斯,稱其「吞併」了克里米亞。美國總統奧巴馬曾承諾,將對俄羅斯進行冷戰以來「最全面的」制裁。副總統拜登也譴責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無異是掠奪土地」。

同一天,英、法、德等主要西方國家都做出反應。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宣佈,英國暫停與俄羅斯的所有軍事合作,也暫時停發向俄羅斯出口軍備的許可。他還在英國議會說,普京選擇了「孤立之路」。法國總統奧朗德呼籲,在歐盟委員會的會議上,歐盟應對俄羅斯的行為做出「強有力的」的反應。德國總理默克爾措辭強硬的批評說,克里米亞的所謂公投和加入俄聯邦,以及俄羅斯接受克里米亞,都是「違反國際法」的

另外,工業化八國集團(G8)除俄羅斯外的其它七國,決定把6月集團首腦會議的地點由俄羅斯的索契改成英國的倫敦,同時把俄羅斯驅逐出G8集團。奧巴馬呼籲七國領導人會面,將商議解決克里米亞問題,和如何對待俄羅斯。

烏克蘭政府外交部發言人18號也說,烏克蘭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永遠不會承認克里米亞所謂的「獨立」並加入俄羅斯。

前一天,烏克蘭代總統、國會議長圖爾奇諾夫在電視演講中說,烏克蘭准備好就克里米亞問題與俄羅斯談判,但絕不會接受克里米亞被「吞並」。

旅德極權主義問題專家仲維光指出,克里米亞的這次公投違反了國際法。「公投實際上是有很多的條件的,首先它應該經過烏克蘭議會的同意,其次應該符合一個公正的原則,應該有國際社會、有其他的第三者這樣的監督來投票。但是在克林尼亞進行的公投,沒有任何這樣的先決的前提條件。」

如果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可以進行公投的話,那麼實際上,在俄國現在有很多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也都應該可以進行公投。仲維光從另一個方面舉例說明。

普京政府在過去二十年中,多次使用暴力手段,鎮壓俄羅斯聯邦境內的少數民族要求維護傳統、文化和生存權的抗議活動。

「也就是說普京他並不是利用協商討論,在聯合國,在國際的監督底下,來進行這一切的,而是利用自己的武力,在武力脅迫底下來進行這一切,違背了國際法。」

烏克蘭近期通過民眾抗議,推翻了原親俄羅斯的獨裁政權。就在國家尚處於過渡階段時,也是在所謂克里米亞全民公投前,各國從克里米亞發出的電視報導上,都可以看到俄羅斯頻頻向克里米亞地區及其周邊調集軍隊,有大量沒有番號的軍人在克里米亞出現。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引述北約圈內人的消息說,已有2萬俄羅斯軍隊駐紮在克里米亞。

大陸時政觀察人士華頗分析:「毋需諱言,這個就是一個民主的形式,是在俄羅斯的軍事壓力之下所謂的公投,可以說是赤裸裸的俄羅斯的侵略,吞併烏克蘭領土。」

「那些所謂的民兵組織是誰?我看他們絕對不是一個普通的民兵,雖然他們已經沒有帶任何標識,但是他們的姿態、眼神,都是一個訓練有素的軍人。」華頗觀察後判斷。

原山東大學教授孫文廣也認為:「在他公投之前,俄羅斯的軍車都開到克里米亞去了。克里米亞公投完全是在俄羅斯的操控之下,或者是威脅之下,是應該否定。」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公投,不能夠在外國軍隊入侵的情況來公投。那麼,在這種背景下面的公投,當然不會是公正的了。」孫文廣認為,威脅之下的投票不代表民意。

「這樣一個公投,沒有任何真實的意義,一定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反對。」仲維光說:「對於公投來說,首先是價值問題,然後是法律問題,但是在於共產黨,他們永遠不會遵守這兩個問題的規範的。」

「共產黨永遠首先的考慮的是共產黨的權力。」這是仲維光研究極權體制多年後最深刻的印象。

「在領土方面,他們考慮的也首先是自己的權力,在維護自己的權力的時候,江澤民就可以把大片的領土,割給俄羅斯,送給越南、東南亞某些個國家。所以今天普京在領土問題上所玩弄的這些個技倆,實際上也是他權欲的一種表現。」仲維光總結。

北京新浪網  2014.03.20  11:26

中新社布宜諾斯艾利斯319日電 (裘征宇)  據阿根廷《新大陸》周刊19日消息,正在法國訪問的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日前在個人社交網頁上連連發帖,批評美國和英國在克里米亞衝突和馬爾維納斯群島 (福克蘭群島主權問題上持雙重標准。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位於阿根廷南端以東的南大西洋水域,距阿根廷約500公里,距英國本土約1.3萬公里,阿根廷和英國對該群島存有主權爭議,目前處於英國實際管轄之下,島上90%以上居民為英國移民或其後裔。在英國支持下,該島行政當局20133舉行全民公投,結果絕大多數投票者支持繼續保留該島作為英國海外屬地的地位,此舉被阿根廷視為挑釁。阿方拒絕承認該公投結果。

克里斯蒂娜表示,希望大國在談及主權問題時應一視同仁。她說,“阿根廷領土馬爾維納斯群島被英國侵占,但英國和美國卻贊成前不久馬爾維納斯群島居民舉行的公投,這是毫無價值的。”

克里斯蒂娜強調,為了世界和平和尊重國際法各國政府在作出決定時不應該使用雙重標准,如果距離俄羅斯咫尺之遙的克里米亞的公投無效,那麼在海外1.3萬公里之遙的一個殖民地的公投更不可能具備效力。

她最後表示,應該贊同所有的領土完整,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和歷史,不能在克里米亞與馬爾維納斯群島領土完整上採取不同標准。

本月16日,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以及塞瓦斯托波爾市舉行全民公投,超過九成投票者支持加入俄羅斯聯邦。17日,克里米亞宣布成為主權國家,並申請加入俄羅斯。18日,俄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同克里米亞及塞瓦斯托波爾代表簽署條約,允許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以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美國及歐盟國家均宣布不承認本次公投,並指責俄羅斯對克里米亞軍事干預,紛紛出台針對俄羅斯部分制裁措施。()

彭濤(作者為大陸旅德國學者,曾任官媒編採)
世界新聞網   2014.03.20  06:00 AM

克里米亞(包括塞瓦斯托波爾)317日舉行全民公投後宣布獨立,並決定「脫烏入俄」。緊接著,普亭發表講話,要求俄羅斯國會通過使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領土的決議。克里米亞決定公投併入俄國,引起烏克蘭和美歐等西方國家強烈抵制,紛紛表示不承認公投,並宣布對俄採取不同程度制裁,指莫斯科此舉是公然違反國際法的侵略行為。俄國不顧西方制裁,斷然將克里米亞納入自己版圖,讓烏克蘭危機和美歐俄對峙進一步升級,歐洲大有要重回冷戰時代的趨勢。烏克蘭是否會出現東西分裂?普亭到底能走得多遠?美歐俄關係及其利益劃分的前景又將如何?

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公投,是美歐與俄國爭奪勢力範圍和資源的結果。烏克蘭危機爆發的起因,是親歐的反對派不滿和抗議亞努科維奇政府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反而宣布加強與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的經貿關係。之後,烏克蘭反對派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和宣布入歐等舉動,被俄國視為美歐繼2004年的「橙色革命」後,在烏克蘭的再次「過度插手」、「跨越紅線」和試圖將俄國「逼入牆角」的行為。

為阻止西方「逼近」,普亭決定出兵克里米亞,且迅速促成該半島「脫烏入俄」公投。烏克蘭危機是美歐俄爭奪「新歐洲國家」博弈的又一個回合。2008年美歐欲將喬治亞(格魯吉亞)納入北約,導致俄國對喬治亞的武裝進犯,致使其境內的阿布哈茲南奧塞梯獨立。

美歐與俄國爭奪烏克蘭,除了其在戰略上遏制俄國在歐洲坐大的考量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烏克蘭在地域和自然資源上的重要性。所有從俄國通往西歐的天然氣管道,都得經過烏克蘭,所以烏「脫俄入歐」,對大量需要天然氣的歐洲來說意義重大(烏曾多次關停俄歐天然氣管道)。而美國則試圖打破俄國對歐洲實行「天然氣訛詐」的格局,入主歐亞天然氣市場,加大對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天然氣出口。

另外,由於土地肥沃和金屬礦產豐富,烏克蘭也是美歐農業和礦產等托拉斯集團覬覦的地方。烏克蘭地處歐盟與俄國之間的要衝,是兵家必爭之地。

然而,美歐俄這場爭奪戰,大體上不會導致新冷戰和西方與俄國之間的武裝衝突。因為美歐雖然在口頭上不承認克里米亞獨立和併入俄國,但在行動上卻沒有任何過激表現。除了實施其三個級次的經濟制裁和小規模軍事動作外,美歐各個均表示側重以外交和政治手段來處理克里米亞獨立問題。美歐與俄國就克里米亞問題徹底決裂和對立,不符合各方經濟、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利益。

西方需要與俄國在伊朗核武問題、敘利亞和阿富汗等事務上密切合作,故與俄國絕交並不合算。而歐洲如果與俄國對抗,不僅將面對失去最大經貿夥伴之一的經濟風險,還有遭受俄國關停天然氣管道的威脅。也就是說,懲罰俄國,就等於懲罰西方自己。

因此,解決克里米亞危機的最大可能是:美歐最終接受克里米亞併入俄國的事實,不考慮將烏克蘭納入北約;而普亭則保證不繼續分裂烏克蘭,並承認基輔新政權。這樣美歐俄既保住了各自的面子,也防止危機升級和冷戰再發生。大家都各有所得:烏克蘭得以入歐,俄國收回克里米亞,歐洲不至於失去與俄國的經貿關係,美國也會從中獲得不小好處。

從美歐俄目前作態來看,可以說,西方與俄國「已經做成了」這筆交易,而烏克蘭則將繼續成為美歐俄三強較勁爭雄的擂台。

洛城新語
世界新聞網  2014.03.20  06:30 AM

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居民公投獨立,要求回歸俄羅斯,後者正式合併前者。俄羅斯被西方國家痛批侵犯鳥克蘭主權,違反國際法俄羅斯總統普亭則回應克里米亞住民自決,完全合乎國際法他更強調,克里米亞和當年的科索伏情勢相似,俄羅斯只是複製西方國家創造的遊戲規則。

十多年前,科索伏與母國南斯拉夫從衝突對立、戰爭,進而西方介入到自行獨立的整個過程,被形容是冷戰後的特例,能否成為克里米亞公投獨立、回歸俄國的正當理由,仍值得爭議。

尋求獨立,基本涉及住民自決是否侵犯原母國憲法主權領土完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一位專家分析,克里米亞自決是否合國際法,端看從那個角度,沒有絕對的錯對。西方認為,克里米亞未得原母國烏克蘭同意,在俄羅斯軍管撐腰公投,事屬違憲,侵犯烏國主權普亭卻認為,烏克蘭推翻原合法選出總統,已經毀憲。另外聯合國本就支持住民自決,克里米亞自然有權決定未來。況且60年前,蘇聯總理赫魯雪夫把原屬俄羅斯的克里米亞畫規烏克蘭已經違背歷史。

至於科索伏模式,同樣至今仍有爭議。科索伏位處中南歐,人口200萬,和如今克里米亞相當。它原是南斯拉夫的自治省,地位和克里米亞在烏克蘭統治下類似。當地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和原母國信奉東正教塞爾維亞人不同,就像克里米亞居民是俄羅斯人和原母國烏克蘭人不同。

塞爾維亞人和俄羅斯人同為斯拉夫人,國際上長期站在同一陣線。科索伏被塞族視為民族發源地,更是當年塞族和信奉伊斯蘭的鄂圖曼帝國決勝戰場。被塞族視為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冷戰時代,在東西意識對決下,被塞族維繫在南斯拉夫名下,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民族和文化紛雜的南斯拉夫也分崩離析,在大塞爾維亞主義抗拒下,先發生波士尼亞種族清洗的慘劇,後發生科索伏爭取獨立,阿人組成游擊隊,不時襲擊當地少數的塞族居民和軍警,雙方相互殺戮。最後形成嚴重的難民潮,西方插手,要求塞人放手,雙方條件沒談攏。北約開始發動數月空襲的科索伏戰爭,俄羅斯堅決反對。最後塞軍撤走,聯合國接管,科索伏雖自行宣布獨立,塞國仍不放棄主權

2010國際法院才判決科索伏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但這一由西方扶植的新國家至今仍有許多國家不承認。普亭拿科索伏模式當藉口,主要是當年西方以人道為名、用武力擊退塞爾維亞,解放科索伏。現在俄國干涉克里米亞,讓其自決回歸俄國,有何不可。俄國人甚至會私下認為,西方手段更血腥。

其實俄國和西方都是強權心態,碰到不利對手的民族獨立問題,儘力支持,有害己的,則盡力打壓。國際政治從來只有強權,少有公理。

中央社  2014-03-20  02:37:34

(中央社基輔19日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國家安全暨國防委員會(NSDC)首長帕魯比(Andriy Parubiy)今天說,基府當局決定退出俄羅斯為首的獨立國協(CIS)。

帕魯比在電視記者會說:「(烏克蘭)決定展開退出獨立國協的程序。」

他還說,外交部將建立制度,以後俄羅斯人入境烏克蘭,都必須申請簽證。

另外,帕魯比(Andriy Parubiy)表示,烏克蘭將尋求聯合國支持,將克里米亞劃為非軍事區,並將派駐克里米亞的部隊撤回烏克蘭本土。

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之後,人數非常屈居劣勢的烏克蘭部隊承受愈來愈大的壓力。

說俄語的蒙面部隊今天稍早控制塞凡堡(Sevastopol)的烏克蘭海軍總部,1名烏克蘭海軍指揮官遭到拘禁。(譯者:中央社何世煌)

北京新浪網 (2014-03-20  20:35)

中新社柏林320日電 歐盟布魯塞爾峰會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20日上午在國會發表陳述,宣佈歐盟成員國將對俄羅斯實行進一步制裁,擴大對該國公民限制入境以及凍結賬戶的名單。在俄羅斯宣佈接收克里米亞之後,歐盟已對21位俄國及烏克蘭公民實行上述制裁。

默克爾強調,如果烏克蘭局勢進一步惡化,歐盟已做好對俄國進行經濟制裁準備。當日下午舉行的歐盟峰會中,各國首腦將討論克里米亞危機帶來的後果。

默克爾說,G8峰會首先將俄羅斯排除之外,該國還會被所有國際機構隔離。默克爾並再次強調,克里米亞公投單方改變了一國邊界線,西方不承認這一結果。

在如何對待俄羅斯問題上,德國政界並非上下一致。在國會的討論中,在野黨左派黨對默克爾的對俄政策提出了尖銳批評。該黨主席吉斯表示,政府在對待國際法問題上有明顯的偏向性。雖然俄國處理克里米亞危機違反國際法,但科索沃獨立也是違反國際法後帶來的結果。

吉斯還稱,烏克蘭過渡政府不合法,並且其成員中還有法西斯分子。吉斯還將矛頭指向默克爾,認為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將為歐洲帶來損害,而默克爾卻不能拒絕,其表現就像遭到美國國家安全局竊聽之後毫無辦法一樣。

最新民調顯示,在俄羅斯宣佈接收克里米亞之後,大部分德國公民表示並不清楚克里米亞之前歸屬烏克蘭而非俄羅斯,並且不願政府像對待阿富汗那樣參與克里米亞衝突。只有四分之一的德國公民表示支持對俄國實行經濟制裁

目前,德國已先行停止了一些與俄國的合作項目。該國經濟部日前叫停了一項對俄軍備交易。()

文匯網(香港)  [2014-03-20]

【文匯網訊】烏克蘭政府的安全和防務負責人帕魯比說,烏克蘭正在制定計劃,從克里米亞將烏克蘭的士兵及其家屬撤走。

據中新網援引英國媒體19日報道,在新聞發佈會上,帕魯比表示,烏克蘭政府制定了一個計劃,使他們不僅能夠撤出在克里米亞的軍人,還能撤出他們的家屬,並使他們能夠「盡快有效」地到達烏克蘭大陸。

帕魯比還說,烏克蘭政府正在制定有關措施,開始要求到烏克蘭旅行的俄羅斯人持有簽證。

另外,基輔也在尋求聯合國的支持,「宣佈克里米亞為非軍事區」。這將意味俄國從克里米亞撤離其部隊、烏克蘭將其軍隊撤回烏克蘭大陸以及「使那些不願留在被佔領土的平民從那裡撤出」。

帕魯比表示,烏克蘭將脫離由莫斯科主導的獨聯體,還準備同美國和英國舉行軍事演習。

此前,親俄的武裝力量佔據了克里米亞的兩個海軍基地,包括烏克蘭海軍的總部。
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根據100%選票的結果表明,96.77%參加投票的選民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投票率為83.1%

克里米亞議會17日宣佈從烏克蘭「獨立」,申請加入俄羅斯。18日,俄羅斯正式與克里米亞簽署加入俄聯邦的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講話,稱克里米亞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烏克蘭宣佈今年不再擔任獨聯體主席國

據中新社基輔319日電 烏克蘭國家安全與防務委員會秘書巴魯比19日表示,烏正在啟動退出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的程序,同時中止2014年獨聯體輪值主席國任期。
另據新華網基輔電 烏克蘭外交部19日發表聲明說,烏克蘭決定今年不再擔任獨聯體主席國,而且目前正在研究繼續參加獨聯體是否合理的問題。

烏克蘭自今年11日起擔任獨聯體主席國。在烏克蘭外交部網站上刊登的這份聲明說,基輔這樣做的理由是,大多數獨聯體國家未履行成立獨聯體的協議中所規定的義務,其中包括互相尊重領土完整、邊界不可侵犯、在保障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進行合作的義務。

此外,烏克蘭外交部還指出,獨聯體框架內現有的合作形式存在政治干預和沒有效率的問題。

奧巴馬:不會軍事干預烏克蘭局勢

奧巴馬稱,「我認為即便烏克蘭方面同意我們軍事介入,但與俄羅斯發生衝突是不合適的,而且對烏克蘭也沒有好處。」奧巴馬強調美方認為存在更好的解決方案。奧巴馬稱普京的做法暴露出其內心的弱點而不是力量。「普京對那些試圖與克里姆林宮疏遠關係的國家感到不舒服。」

普京冷對西方制裁 沒有妥協跡象

英國首相卡梅倫則表示,普京要麼讓緊張局勢緩解,要麼被進一步孤立並接受更嚴厲制裁。卡梅倫19日表示,如果俄羅斯在「破壞烏克蘭穩定」上採取進一步行動,下星期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必須討論將俄羅斯永久驅逐出八國集團。

法國、德國及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也均對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表示反對,宣佈展開制裁。

然而,俄羅斯沒有任何妥協的跡象。普京在18日的講話中嘲笑西方國家的批評,指責美國及其盟友選擇性利用國際法他表示,俄羅斯對西方的制裁「不屑一顧」。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19日說,如果歐盟與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俄將轉向其它合作夥伴。

俄駐日使館主頁發佈「熊」照:等著你們來制裁

俄羅斯駐日本大使館「推特」主頁上一張名為《我等著你們的制裁》的照片引發網友關注。畫面上一隻熊倚著桌子站著,桌子上放著一瓶伏特加,桌旁立著樂器和來復槍,根據表情來看還在不停地喊:「喂!這就完了嗎?

日本某軍事網站對圖片評論稱:「俄羅斯大使館的公共主頁上上傳這種圖片,其與歐美的對抗究竟會走向何方?」甚至有留言稱,「熊後面的車上還裝有核導彈」。

中央社  2014-03-20  02:18:34

(中央社基輔19日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政府說,正在擬定計畫,撤離克里米亞的烏克蘭部隊。

國家安全暨國防委員會(NSDC)首長帕魯比(Andriy Parubiy)今天說,烏克蘭將尋求聯合國支持,將克里米亞劃為非軍事區,並將派駐克里米亞的部隊撤回烏克蘭本土。

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之後,人數非常屈居劣勢的烏克蘭部隊承受愈來愈大的壓力。

說俄語的蒙面部隊今天稍早控制塞凡堡(Sevastopol)的烏克蘭海軍總部,1名烏克蘭海軍指揮官遭到拘禁。(譯者:中央社何世煌)

中央社  2014-03-21  01:47:04

(中央社烏克蘭塞凡堡20日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今天表示,大約20名武裝分子進入克里米亞塞凡堡的港口,硬闖上遭圍困的一艘烏克蘭軍艦。法新社報導,他說:「攻擊已經開始。」

路透社則報導,塞凡堡(Sevastopol)一處泊有兩艘烏克蘭海軍護衛艦的碼頭今天升起俄羅斯國旗,還有俄國海軍軍旗,顯示這兩艘軍艦已經易手。

這兩艘軍艦的船尾都沒有掛旗子。克里米亞的烏克蘭軍方發言人說:「似乎是俄國人取下了兩艘軍艦上的旗子,但並沒有掛上他們的旗子。」

他又說,俄國部隊也想登上停泊在塞凡堡另一地點的兩艘烏克蘭護衛艦。

中央社  2014-03-21  04:04:04

(中央社華盛頓2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防部表示,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今天與美國國防部長黑格(Chuck Hagel)通電話時承諾,俄國在納入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後,不會攻擊烏克蘭東部。

國防部發言人海軍少將柯比(John Kirby)表示,黑格告訴蕭依古,俄軍要為克里米亞發生的事情負責,他並對俄國的動作表示憂慮。

但蕭依古向黑格保證,俄國「部署在邊界沿線的部隊只是前往進行演習,他們無意越過邊界進入烏克蘭,也不會採取侵略行動」。

烏克蘭臨時總理耶森尤克(Arseniy Yatsenyuk)今天表示,如果俄羅斯意圖併吞烏克蘭東部主要說俄語的地區,烏克蘭將採取軍事行動回應。

中央社  2014-03-21  19:54:24

(中央社布魯塞爾21日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臨時政府今天不顧俄羅斯反對,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聯合協定,使烏克蘭穩固地加入西方陣營。

見證簽署儀式的官員對路透社說,歐盟28國領袖趁在布魯塞爾舉行高峰會之便,和烏克蘭臨時總理耶森尤克(Arseniy Yatsenyuk)簽署歐洲聯盟聯合協定(AA)的核心章節。

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范宏畢(Herman Van Rompuy)發推文說:「簽署歐盟烏克蘭聯合協定的政治部份,象徵雙邊關係的重要性,並將使雙方關係進一步發展。」

今天簽署的部份,是歐盟烏克蘭聯合協定1200頁文件中7個章節的3個章節,加上前言。

這項協定將使烏克蘭和歐盟在政治和經濟上更緊密合作,不過聯合協定有關自由貿易的主要部份,要等到烏克蘭5月總統大選後才簽署。

在歐盟和美國對親近俄羅斯總統蒲亭的眾多俄國人士實施制裁,以做為對俄國兼併克里米亞的懲罰後,烏克蘭採取這項行動向歐盟靠攏。

中央社  2014-03-21  22:18:28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21日專電)制裁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美國宣布凍結與俄羅斯高層官員關係密切的「俄羅斯銀行」美元資產;專家表示,回顧歷史的經驗,經濟制裁俄羅斯未必能成功。

英國媒體報導,俄羅斯銀行(Bank Rossiya)是超過12名俄羅斯高層官員及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的私人銀行,他們都和俄羅斯總統蒲亭有密切關係。

俄羅斯銀行總裁及最大持股人科瓦丘克(Yuri Kovalchuk),根據美國「富比世」雜誌估算,個人財富高達14億美元,他成功將俄羅斯銀行從1家共產黨支持的企業,轉型為與中央高層關係良好的銀行,他被外界指為蒲亭的提款機。

蒲亭今天簽署法案,完成兼併克里米亞的程序,不理會西方國家領袖堅稱克里米亞半島隸屬烏克蘭的主張。

歐洲聯盟對俄羅斯的制裁,仍集中在蒲亭權力核心官員的資產凍結及旅行限制,雖然2家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和惠譽(Fitch),都將俄羅斯的信評展望調降到「負向」,俄羅斯的股市和盧布也都走跌,但專家認為,俄羅斯未必因此就範,俄羅斯已揚言將對西方國家採取同等的報復措施。

專家指出,以2012年對伊朗的制裁為例,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下跌6%,通貨膨脹飆到39%,但造成2012年每桶原油油價衝破110美元,迫使歐洲煉油廠必須從其它管道每天進口50萬桶原油。

專家表示,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能源供應國,也是全球3大能源出口國之一,經濟制裁不僅傷害俄羅斯,歐洲也會自己受害。

自由時報  2014-3-21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在俄羅斯總統普廷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後,俄國國會下議院二十日投票批准該條約,預料上議院也將於二十一日跟進,克里米亞併入俄國的法律程序可望於本週完成。另一方面,由於克島的烏克蘭部隊被困在基地,或在俄國武裝部隊及親俄民兵環伺下投降,基輔當局已草擬將克島部隊及軍眷撤回本土的計畫,並將尋求聯合國支持將克島劃為非軍事區。

儘管十九日遭俄軍拘押的烏國海軍司令蓋達克已獲釋,但克島情勢依然緊張。德國總理梅克爾二十日在歐盟高峰會前表示,當前情勢使八國集團(G8)實際上已不存在,歐盟領袖對俄制裁將進入「第二階段」,包括擴大資產凍結、旅遊禁令名單等;若俄國一意孤行,歐盟將隨時準備實施「第三階段」制裁措施,包括經濟制裁。

美國總統歐巴馬二十日宣布,對二十名俄國國會議員和政府官員,及俄國Rossiya銀行實施制裁,據悉Rossiya掌握部分俄國政府高層和接近普廷人士的資產。俄國隨後也反擊,宣布限制九名美國官員和國會議員進入俄國。華盛頓郵報引述多名現任與前任官員的話報導,除凍結多名俄國官員和機構的資產外,美方也考慮比照伊朗,採取包括限制金融交易與商品出口的全面制裁行動。不過,歐巴馬先前已表示,排除派兵介入烏克蘭危機的選項,強調將以外交手段解決美俄因克島危機而引發的緊張對峙。

儘管面對歐美制裁,但莫斯科仍無退縮跡象。俄國副國防部長波里索夫(Yuri Borisov)表示,俄國將強化其在克島的軍事部署,以制衡來自外部的威脅。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則說,克里米亞與克島港市塞凡堡的入俄法律程序,將於本週內完成。克島入俄條約經俄國國會上下議院批准後正式生效,克島在明年一月底的過渡期後,將完全成為俄國一部份。俄國也將動用聯邦預算,彌補克島約五百五十億盧布(約台幣四百六十七億元)的預算赤字,確保克島電力供應。

克島塞凡堡的烏克蘭海軍基地十九日遭親俄武裝民兵和俄軍部隊佔領,烏國海軍司令蓋達克被拘押數小時,稍後在莫斯科要求下獲釋。為反制俄軍可能入侵,烏克蘭表示,將與美國與德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此外,基輔已草擬將克島部隊撤回本土的計畫,預計撤離的官兵及其家眷約兩萬五千人,並決定退出莫斯科主導的獨立國協(CIS)。

烏議會:永不停止“解放克里米亞”
(澳門日報) 20140321 06:07

澳門日報  20140321 06:07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中央社基輔二十日消息: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當地時間二十日通過了為烏克蘭解放進行鬥爭的宣言,稱烏克蘭人民永遠不會停止解放克里米亞

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道,該份宣言提到,烏克蘭永遠不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的佔領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停止為解放克里米亞而進行鬥爭,不管鬥爭有多麼艱難和長久。

據《烏克蘭真理報》報道,當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還發表聲明稱,將保障克里米亞韃靼人加入烏克蘭的自主選擇權,並承認克里米亞韃靼人議會是克里米亞韃靼人的最高機構代表。克里米亞韃靼人議會此前曾呼籲克里米亞人抵制本次公投,並稱其為在武裝士兵掩護下的滑稽表演

烏克蘭駐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大使克里蒙科二十日向聯合國簡報烏克蘭人權情勢時表示,俄羅斯可能準備進一步軍事入侵烏克蘭領土。克里蒙科說:跡象顯示,俄羅斯正準備對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展開全面軍事干預。

克里蒙科這項看法,獲得各國大使廣泛支持,不過俄羅斯外交官以一篇事先備妥的聲明,為俄羅斯截至目前為止的行動辯護。

烏克蘭國家安全與防務委員會秘書巴魯比十九日表示,烏正在啟動退出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的程序,同時中止二一四年獨聯體輪值主席國任期。巴魯比當天在烏最高拉達(議會)通報,烏國家安防委已經作出了上述決定,另據烏國家安防委公佈的信息,巴魯比當天還透露,正計劃由烏克蘭軍隊在烏境內與安全保障合作國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安全保障合作國的相關聲明已擬定完成。

十八日,俄總統普京與克里米亞共和國、塞瓦斯托波爾市簽署條約稱,克里米亞共和國(包括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聯邦,並組建新的聯邦主體,克里米亞共和國的陸地邊境線作為俄聯邦領土國境線,與烏克蘭接壤;黑海與亞速海的海洋邊界則依據俄羅斯聯邦已簽署的國際條約及國際法準則。

獨聯體是蘇聯解體時由多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地區性組織,成員國在國際安全、裁軍、軍備監督和軍隊建設方面實行協調的政策。現有十一個成員國: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

文匯網(香港)  [2014-03-21]

【文匯網訊】……奧巴馬此前一天表示,美國不會派兵軍事介入烏克蘭危機。他說,美國將以外交手段對俄羅斯施壓,讓莫斯科當局不要「緊緊抓住克里米亞不放」。

奧巴馬17日下令制裁7名俄羅斯高官後,又宣佈擴大制裁範圍,將俄軍納入其中,並會在訪問歐洲時與盟友密切磋商,動員進一步「孤立俄羅斯」。

另一方面,俄羅斯國家杜馬20日批准了克里米亞及塞瓦斯托波爾市作為新主體,加入俄聯邦的國家間條約。克里米亞地區「脫烏入俄」對烏克蘭局勢造成的震盪20日繼續。西方多國加入對俄「制裁戰」,但俄羅斯態度強硬,毫不讓步。普京在18日的講話中嘲笑西方國家的批評,指責美國及其盟友選擇性利用國際法。他表示,俄羅斯對西方的制裁「不屑一顧」。

文匯網(香港)  [2014-03-21]

【文匯網訊】俄羅斯外交部20日宣佈對9名美國官員和議員實施報復性制裁。據新華網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當天發表聲明說,作為對美國17日宣佈就克里米亞公投制裁俄羅斯的回應,俄羅斯將對美國官員和議員實施相應的制裁。被列入制裁名單的9名美國官員包括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裡德、眾議長博納、資深參議員麥凱恩以及數名總統助理和顧問。俄外交部的這份聲明再次強調,克里米亞公投完全符合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

美國總統奧巴馬17日宣佈對7俄羅斯官員和4烏克蘭官員實施簽證禁令和資產凍結等制裁措施。受到美國制裁的俄方官員有俄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副總理羅戈津以及總統普京的兩名顧問弗拉季斯拉夫·蘇爾科夫謝爾蓋·格拉濟耶夫等人。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0日在與美國國務卿克裡通電話時表示,俄方不會重新考慮克里米亞公投問題,公投加入俄羅斯的決定反映了克里米亞絕大多數民眾的意願,應當得到尊重。雙方在電話交談中還討論了向烏克蘭派遣國際監察團問題,希望能促進解決該國政治危機,並保護當地少數族群權利。

俄新網/俄新網-20140321日 下午14:22

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321日電 俄羅斯外交部20日表示,烏克蘭當局企圖侵吞俄羅斯的財產將被視為是嚴重違反國際法。莫斯科保留自己採取同等措施的權利。

俄羅斯信息與出版司在評論烏克蘭對俄羅斯和克里米亞提出財產要求一事時說:“烏克蘭當局企圖侵吞包括海外財產在內的一切俄羅斯財產的任何行為都將被視為是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家主權原則。自然,在此情況下,我們保留採取適當同等反制措施的權利。”

俄羅斯外交部指出,烏克蘭司法部部長此前威脅沒收俄羅斯在烏境內財產以彌補克里米亞脫離後造成的損失,包括俄天然氣工業公司財產。

新浪網(香港)  2014.03.21  15:11

中新網321日電  據俄新網報道,俄羅斯外交部20日表示,烏克蘭當局企圖侵吞俄羅斯的財產,將被視為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莫斯科保留自己採取同等措施的權利。

俄羅斯信息與出版司在評論烏克蘭對俄羅斯和克里米亞提出財產要求一事時說:“烏克蘭當局企圖侵吞包括海外財產在內的一切俄羅斯財產的任何行為,都將被視為是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家主權原則。自然,在此情況下,我們保留採取適當同等反制措施的權利。”

俄羅斯外交部指出,烏克蘭司法部部長此前威脅沒收俄羅斯在烏境內財產,以彌補克里米亞脫離後造成的損失,包括俄天然氣工業公司財產。

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16日就地位問題舉行了全民公投。根據100%選票的結果表明,96.77%參加投票的選民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投票率為83.1%

俄羅斯與克里米亞18日簽署了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入俄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19日向國家杜馬提交了有關克里米亞加入俄聯邦的法案。俄國家杜馬20日批准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條約。

中央社  2014/03/21  22:55:29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新加坡21日專電)俄羅斯國會今天批准克里米亞入俄條約,新加坡外交部表示,反對任何牴觸國際法的併吞行為,因此反對克里米亞入俄。

克里米亞半島16日舉行公投,有96.6%的選民支持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

新加坡外交部今晚發表聲明,對於俄羅斯國會今天稍早批准克里米亞入俄條約,新加坡外長尚穆根(K. Shanmugam5日在國會時已經清楚表達新加坡的立場。

聲明說,新加坡反對任何牴觸國際法的併吞行為,且不管有任何前提,新加坡也反對任何主權國家在未被挑釁的狀況下發動侵略行為。

新加坡確認領土完整、不干涉主權國家國內事務、對主權和法律治理的尊重等原則。因此新加坡反對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

聲明表示,各方應尊重國際法,並採取行為逐步降低緊張情勢,和平解決危機。

中國評論社(香港)  2014-03-21  19:08:01

中評社北京321日電/克里米亞公投事件使全球聚焦於這個小小的半島。據俄新社21日報道,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爾茨在同歐盟領導人會晤後表示,克里米亞入俄已是既定事實。潘基文於20日開始對俄烏兩國的訪問,以促成和平解決危機。據最新消息顯示,克里米亞70多支烏軍部隊決定加入俄羅斯軍隊。

據克里米亞領導層的一名發言人稱,20日駐扎在克里米亞的70多支烏克蘭軍隊以及烏海軍的6艘戰艦和25艘輔助船只已經決定加入俄羅斯軍隊,並在當天還舉行了升俄羅斯國旗儀式。這位代表稱,所有上述烏克蘭部隊機關、艦船的指揮官和參謀長都是自願轉入俄羅斯武裝力量序列,繼續服役。

另外,當天位於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市的烏克蘭納希莫夫海軍學院也宣布加入俄羅斯,同時也舉行了升掛俄國旗儀式。在烏克蘭國歌聲中,烏克蘭國旗和海軍軍旗慢慢降落,隨後在俄羅斯國歌聲中,俄羅斯國旗和俄羅斯海軍軍旗緩緩升起,該學院不同年齡段的畢業生參加了此次儀式。

在當天的儀式上,烏海軍學院代理院長對軍校學員們表現出的克制、冷靜和對公共秩序的維護表示感謝,他稱這表明全體學員與塞瓦斯托波爾人感同身受,同心同德。而俄黑海艦隊副司令費多堅科夫中將表示,烏海軍學院歷史與俄海軍歷史密不可分,這項傳統今後將會得以延續。

另外,根據國防部長紹伊古的建議,俄羅斯總統普京20日簽署了法令,決定承認那些願意在俄聯邦武裝力量和聯邦安全局、內務部等的其他強力機構服役的烏克蘭軍官的軍銜和軍事教育學歷。

在結束俄羅斯站的行程後,潘基文21日抵達基輔,繼續就當前的烏克蘭危機展開斡旋。另一方面,根據法律程序,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當天對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的兩份法律文件進行審議,得到全票通過。

按照計劃潘基文將在當天與烏克蘭代總統圖爾奇諾夫、臨時政府總理亞采紐科等官方領導人和社會代表舉行會晤。此外,由34名成員組成的聯合國觀察使團將在當天抵達烏克蘭,對東部地區的局勢和人權狀況進行評估。另外據最新得到的消息,應克里米亞方面的邀請,聯合國秘書長人權事務助理當天也將率團前往克里米亞。

潘基文是在20日結束對俄羅斯的訪問以後,飛赴烏克蘭的。在當天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後,潘基文強調,自己非常理解普京對在烏克蘭生活的俄羅斯族人利益的合法關注,但同時莫斯科與基輔之間應該展開開放性的、具有建設性的對話。可以說潘基文此行願望是良好的,但現實是複雜的。因為從目前俄烏雙方的表態和行動來看,任何一方都不打算做出讓步和妥協。俄羅斯方面仍在積極推進克里米亞融入俄羅斯的法律進程,當天國家杜馬更是以445贊成1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普京提交的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協定,並在21日交由議會上院進行審議和表決。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與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最近一次通話重申,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是當地人民的共同意願,俄方不會重新做出決定。基輔方面則繼續對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立場進行激烈的抗議和回應,包括拒絕擔任2014年獨聯體主席國並準備退出獨聯體,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提出要求開始與俄羅斯實施簽證制度等。烏克蘭總理亞采紐科21日將在布魯塞爾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的政治部分。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21日將對有關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的兩份文件進行審議,當地時間中午12點,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就國家杜馬在前一天通過的兩份法律文件,即關於批准克里米亞地區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聯邦條約以及規定了新聯邦主體地位和邊界等細節問題的聯邦憲法進行審議和表決。按照程序,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受總統委托首先在大會上發言,介紹了當前烏克蘭局勢的最新發展,俄方在解決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以及與國際社會進行接觸的情況,並回答有關提問。他在發言中表示,在克里米亞問題上使用吞並這樣的言論是對克里米亞人民權利的侮辱。

中國評論社(香港)  2014-03-21  16:30:22

中評社香港321日電/普亭的支持度或許扶搖直上,但是俄國的股匯市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CNNMoney報道,投資人開始從俄國撤資,是因為擔憂該國併吞克里米亞的行為將引發西方的經濟制裁。此外,俄國的舉動只是拖累自身經濟,畢竟克里米亞只有一個海軍基地以及較暖的氣候可以提供。

換句話說,失去克里米亞對烏克蘭及西方來說,並不是個太大的損失,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我們不必期待歐美會頒布什麼強烈影響貿易及資金流向的措施,儘管歐美領袖話說的很滿。

據今日新聞網援引報道,以下是三個歐美不會大舉制裁俄國的原因。

1.克里米亞的被併吞,讓西方在烏克蘭其他地區的影響更大。

西方想要拉攏烏克蘭,是這次危機的成因。歐亞集團分析師 Mujtaba Rahman 表示,歐盟及新烏克蘭政府有新的協定,指向烏克蘭最後加入歐盟,這比任何經濟制裁的威力都還要大。

“退一步來看,整齣戲的重點在於烏克蘭將加入歐盟,或是莫斯科是否甘願放它入西方,而歐洲很明顯的希望加入歐盟一事發生。而現在克里米亞投向俄國懷抱,這讓俄國在烏克蘭其他地區的勢力降低。能夠影響烏國政局的百萬親俄人士,其影響力現在已消失。這讓基輔有很大機會有個親西方的總統。”Rahman表示。

2.強力制裁對於西方的傷害,並不亞於對俄國的傷害。

拉脫維亞經濟學 家Andris Strazds 指出,俄國經濟體對於出口油品至歐洲依賴甚深。這可能讓人以為歐洲對俄國有優勢,事實上傷害是兩面的。

西方對俄國油品的禁運,將導致油價大幅度上揚。此外,有許多歐洲國家也對俄國的天然氣仰賴甚深。除了能源外,德國及其他許多歐盟企業也與俄國牽連甚深,這些都會受到制裁影響。除了貿易外,歐洲及俄國企業也有許多其他投資會受到影響。

歐美對於俄國能採用政治手段,因此要他們施行經濟手段自傷有點不大可能。

3.制裁通常沒什麼用。

制裁並不是常收到成效。根據芝加哥大學政治學者 Robert Pape 橫跨1914-1990年的研究,發現 115 次制裁中,僅有5次達成原先的目標。事實上制裁會讓被制裁國群情激憤,更加擁護原先遭到引來制裁的舉動。

中國評論社(香港)  2014-03-21  10:26:07

中評社香港321日電/據美聯社319日電,普京證明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並被俄羅斯吞並具有正當性的關鍵論據是,西方國家接受了科索沃2008年宣布獨立建國的決定。

科索沃和克里米亞都違背各自中央政府的意願尋求獨立,但這兩種情況存在許多不同之處。

在美國的強烈支持下,阿爾巴尼亞族人占支配地位的科索沃不顧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對,正式脫離塞爾維亞。俄羅斯這一塞爾維亞人歷史上重要的斯拉夫盟友當時表示,科索沃宣布獨立嚴重違反國際法

克里米亞民眾以壓倒性多數投票支持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此後,普京援引科索沃獨立的先例以證明此次公投的正當性,而西方國家堅稱此次投票是無效的。西方國家領導人表示,南斯拉夫解體期間,於20世紀90年代爆發的巴爾幹半島戰爭令大量當地民眾成為受害者,科索沃問題具有獨特性。

克里米亞和科索沃有哪些相似之處?

科索沃和克里米亞的大多數民眾都屬於某個少數民族。正如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擔心在總統米洛舍維奇的統治下遭到鎮壓一樣,克里米亞的俄羅斯族人也對2月在基輔取得政權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心存畏懼。

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和克里米亞的俄羅斯族人都以壓倒性投票結果支持脫離原所在國家。而在科索沃占少數派的塞爾維亞族人以及在克里米亞占少數派的烏克蘭族人和韃靼人則大部分都對投票加以抵制。

兩個地區都遭到外國軍事干預。北約出兵插手解決科索沃問題。而親俄部隊則在投票前奪取了克里米亞的控制權。
克里米亞和科索沃主要區別何在?

北約在獲得有關塞爾維亞大規模屠殺阿爾巴尼亞族人等行為的重要證據後才於1999年對其實施軍事干預。而支持俄羅斯的部隊在沒有針對俄羅斯族人的重大暴力行徑得到報道的情況下就介入了克里米亞事件。

科索沃宣布獨立但並未加入其同族兄弟國家鄰國阿爾巴尼亞。而俄羅斯族人占大多數的克里米亞則在舉行公投兩天後簽署了加入俄羅斯的協議。

中國評論社(香港)  2014-03-21  10:16:57

中評社香港321日電/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20日審議通過了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聯邦的相關法案。針對美國方面的制裁升級,俄羅斯作出強硬回應,宣布對9名美國官員和議員實施制裁。

20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批准了兩天前簽署的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聯邦的條約並規定了新聯邦主體地位及邊界等細節的憲法草案。最終,國家杜馬以壓倒性優勢投票通過了這兩份重要法案。俄羅斯國內最大的反對黨——俄羅斯共產黨主席久加諾夫和他領導的俄共議員們也堅定地支持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法案。他說:我們非常贊同普京總統前兩天的這句話:克里米亞將會屬於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韃靼人,但絕對不會屬於民族主義分子。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將盡一切可能,阻止納粹分子、法西斯分子出現在我們神聖的土地上。”

依照俄羅斯法律程序,在國家杜馬通過的兩份法案將被提交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進行審議。據悉,聯邦委員會21日就將對兩份法案進行審議,法案順利通過的可能極大。隨後,經俄羅斯總統簽署後,這兩份法案就將正式生效,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就將正式成為俄羅斯新的聯邦主體。

面對不斷變化的烏克蘭局勢,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緊急前往莫斯科展開政治斡旋。20日,他分別和普京以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會談。潘基文表示,自己與普京的對話富有成效。雙方詳細討論了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所有可能。潘基文強調,自己非常理解普京對在烏克蘭生活的俄羅斯族人利益的合法關注,但同時莫斯科與基輔之間應該展開開放性的、具有建設性的對話。

雖然表達了與俄羅斯方面展開對話的意願,但基輔方面仍然對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立場進行了激烈的抗議,並表示拒絕擔任2014年獨聯體主席國並準備退出獨聯體。對此,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這只是基輔當局進行反俄宣傳的一個手段:當然,我們不會把任何國家強留在獨聯體。不過基輔政府做出退出獨聯體這一步並不是出於對烏克蘭根本利益的考慮,也不是出於對烏克蘭經濟、社會根本利益的考慮,而只是出於宣傳目的,採取又一項反對俄羅斯的行動而已。我對此毫不懷疑!

當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則宣布了新的對俄制裁措施,並擴大了制裁人員名單。對此,克林姆林宮表達了不滿並表示不能接受,而俄羅斯外交部則迅速作出回應,宣布對9名美國政府官員和議員進行制裁,禁止他們入境俄羅斯。俄羅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盧卡舍維奇表示:我們多次警告過美國,制裁工具是柄雙刃劍,使用它也會對美國自己造成傷害。美國已經多次使用這樣的語言和我們交流,但是這樣的語言是不恰當的而且只會適得其反。然而,美國方面似乎仍然相信使用以前的這種鬥爭手段可以取得成效。

此外,俄羅斯總統普京20日還簽署了一份命令。根據命令,俄羅斯將可以開始接受那些仍在烏克蘭部隊服役但是希望加入俄軍的烏克蘭士兵。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透露,已經有大量烏克蘭士兵表達了希望加入俄軍的願望。

中國評論社(香港)  2014-03-21  20:08:33

中評社北京321日電/央視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天在克里姆林宮正式簽署了克里米亞入俄條約。相關法律文件將在22日俄官方報紙俄羅斯報上公布,並正式產生法律效力。

21日下午,俄羅斯上議院正式通過克里米亞入俄條約。20日下午,俄羅斯下議院投票通過克里米亞入俄條約,並商議克里米亞地位和邊界等細節。

中央社  2014-03-21  20:44:26

(中央社莫斯科21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蒲亭今天簽署法案,完成兼併克里米亞的程序,不理會西方國家領袖堅稱克里米亞半島隸屬烏克蘭的主張。

國營電視台實況轉播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的儀式,蒲亭(Vladimir Putin)簽署國會批准兼併克里米亞條約的法案,及創設兩個新行政區法案,即克里米亞及港市塞凡堡(Sevastopol)。

蒲亭於簽署法案前,稱許納入克里米亞為俄羅斯一部分是「了不起事件」。

中國評論社(香港)  2014-03-21  17:07:25

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320日報道,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日前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克里米亞問題木已成舟,北約已無力改變。而與之相比,他更擔心俄羅斯可能占領烏克蘭東部地區。拉斯穆森還將當前俄羅斯與冷戰時期的蘇聯相對比,稱俄羅斯的修正主義行為不可接受

據報道,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日前接受了《外交政策》獨家專訪。在採訪中,拉斯穆森表示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吞並”已成為“難以改變的既成事實”,現在阻止克里米亞加入俄聯邦為時已晚。相較克里米亞而言,北約更加擔心俄羅斯會繼而“入侵”烏克蘭東部地區。拉斯穆森警告稱,若俄羅斯試圖向烏東部擴張,其必將承擔嚴重後果,但拉斯穆森拒絕透露其所謂“嚴重後果”具體是什麼。

拉斯穆森同時表示,北約正努力採取強有力措施確保波蘭及波羅的海沿岸國家不會成為“侵略性和領土野心日益增長”的俄羅斯下一個“吞並”的目標。但許多波蘭民眾卻指責西方在反對普京問題上做的還不夠。此外,拉斯穆森還強調稱,北約國家尚未商討對俄動武事宜,北約希望緩解烏克蘭緊張局勢,而非與俄羅斯進行武裝對抗。

而在應對此次烏克蘭危機問題上,北約成員國內部也出現分化,美國與其歐洲盟國互相指責對方背棄盟友。美國方面,奧巴馬政府及布什政府執政時高官均私下質疑北約中的歐洲盟國削減國防開支的行為,稱此舉將維護歐洲大陸安全的責任推給了美國。而歐洲國家則指責奧巴馬政府,稱美國削減國防預算並實施“重返亞太”戰略,未能如其前幾任總統一樣堅守對歐洲盟友的承諾。

報道稱,拉斯穆森承認近期發生的烏克蘭危機是北約數十年來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尤其是聯想到該組織最初組建的目的時,更是不免使人感慨。拉斯穆森希望北約各成員國以此次危機為教訓,大幅增加各自國防開支。否則,北約將失去其威懾力及履行共同防衛職責的能力。拉斯穆森還將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與其冷戰時期的行為做了對比,稱:“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冷戰已經結束,儘管我還不準備將最近發生的事件稱為‘新冷戰’,但俄方的態度與其冷戰時期相比,確有相似之處。”

最後,拉斯穆森還就烏克蘭問題發表了其個人觀點,稱烏克蘭危機“不可思議”。拉斯穆森還講述了自己在冷戰背景下的成長經歷,並同時警告稱,“世界格局目前面臨再次變化的危機,但這次是變壞而不是變好”。最終,拉斯穆森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俄羅斯當前的行為是一種‘修正主義’,而這在21世紀的今天是不可接受的。”

蕭瀚(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2014/03/2109:23:25

群星輝映的俄羅斯作家筆下,克里米亞向來是個風光旖旎搖曳生姿的避暑天堂,它讓人想到契訶夫克里米亞蘋果克里米亞香檳,也讓人想到帕烏斯托夫斯基克里米亞山坡上矮口樹叢的葉子,然而,近來的烏克蘭民主危機卻使得克里米亞的群山仍然雲霧繚繞

克里米亞和塞瓦史托波爾316日的公投表明,在83.1%的投票率下,96.77%的投票選民讚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不到兩天,克里米亞閃電匯入俄羅斯版圖,成為俄羅斯聯邦的第22個成員共和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雖然對此次公投的各個法律程序細節提出各種質疑,但畢竟缺乏更具中立性和公信力且証據確鑿的指控,因此難成定論。烏克蘭至此大勢已去,什麼也無法阻止克里米亞如此高漲的入俄民意--武力和道理似乎都做不到,黯然撤軍看來只能是烏克蘭的唯一選擇了。歐美國家除了揚言制裁俄羅斯之外,似乎也沒什麼可做的。

聯合國《民權公約》將人民自決權寫入第一條,但現代人權觀念是一種建立在個人主義基礎上的自由和權利,而人民自決權卻是一種集體權利,因此,它與人權觀念在邏輯上的衝突是與生俱來的,這導致了人民自決權永遠無法在道理上完全自洽,而常常自相矛盾,邏輯壅塞。為此,有學者就認為人民自決權不是一種政治權利,而是一種政治原則。人民自決權看似保護少數者的權利,然一旦涉及某個地區,還會涉及少數者之中的少數者的權利。多數和少數向來是相對概念,它的衍生問題是,那些更少數者是否按理也應當獲得獨立地位?譬如獨立後的克里米亞共和國裡的近30韃靼人是否也有權獨立出來--畢竟他們一直是親烏反俄的。政治領袖在涉及領土爭端時有沒有可能做到不雙重標準?譬如蒲亭會讓車臣獨立嗎?就在318日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之際,蒲亭發表電視演講,慷慨陳詞,痛斥西方國家反對克里米亞入俄是採取雙重標準。像所有主張領土的統治者一樣,蒲亭也求助於自古以來這種陳詞濫調:克里米亞自古以來就是俄羅斯的土地,而塞瓦史托波爾是俄羅斯的城市。

在歷史的變遷中,很不幸,多數還是少數常常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屠戮的倖存方式,並沒有什麼“自古以來便如何如何”的神話。譬如今天的克里米亞半島,“220萬居民中,有近150萬的俄羅斯人35萬以俄語為母語的烏克蘭人,還有29-30萬克里米亞韃靼人,而1944年以前,韃靼人才是克里米亞的主體民族,它是怎樣失去主體地位的?

韃靼人從主體民族變成少數者這一過程在蒲亭的演講中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然而,正如美國記者安妮阿普爾鮑姆在《古拉格--一部歷史》中尖銳指出的:自從葉卡捷琳娜二世將克里米亞半島並入俄羅斯帝國的版圖之後,歷代沙皇一直夢想擁有一個清除了韃靼人的克里米亞。目前克里米亞的150萬俄羅斯人和35萬以俄語為母語的烏克蘭人正是這個歷代沙皇夢想的產物,只是實現這個夢想的是蘇聯時代的超級沙皇史達林

史達林以叛國通德為由,下令將20萬克里米亞韃靼人不分男女老幼集體流放到中亞,那是19445月,31000名內務部官兵,動用100輛吉普車、250輛卡車和67列火車,在三天之內全面完成了20萬韃靼人的流放...限制每個家庭可以攜帶的行李數量...1520分鐘收拾行李的時間,大多數人攜帶的行李甚至不到允許的一半。大部分韃靼人男人、女人、孩子和老人被塞進火車運往烏茲別克。60008000人在到達之前死亡”(阿普爾鮑姆:《古拉格》,關於此事索忍尼欣在《古拉格群島》中更為文學性的描寫尤其令人震撼)

正是如此令人髮指的種族流放,以及直到戈巴契夫時代韃靼人才獲准返回故地,1994年才獲得公民權,才使得俄羅斯人成為了克里米亞半島的主體民族。全族性的種族流放不僅僅針對韃靼人,120萬日耳曼人、9萬卡爾梅克人、7萬卡拉恰伊人、39萬車臣人、9萬印古什人也遭集體流放,而加上非全族性的種族流放則更多,包括烏克蘭人、白烏克蘭人、亞美尼亞人、希臘人、保加利亞人、華人、朝鮮人、庫德人、土耳其人、英約爾曼蘭人、芬蘭人,其中烏克蘭和白烏克蘭人、朝鮮人都各達數十萬人。

史達林時代的種族流放政策不僅僅給俄羅斯人帶來巨大地理空間,也為後來的蘇聯解體埋下炸彈,並且將車臣問題鎖死在勢不兩立的敵對位置上,迄今硝煙未停,此次克里米亞公投也給蒲亭自己在車臣問題上下了套。

領土爭端向來不僅僅是當時當地的人權問題,也常包含著沉重深遠的歷史包袱,這些包袱或破爛不堪,或裝滿血債,甚至拖著長長的血跡,永遠也幹不了。領土問題不僅僅沾滿了血淚,更是弱肉強食毫無公義可言的,在這一筆筆的歷史糊塗賬中,那些死去的冤魂通常空氣一樣消失,就連希特勒集中營裡的煙囪式表達都不可得。爭奪地盤唯一管用的兩樣東西,是武力和生育,沙俄當年對高加索地區的數十年征服史所顯示的不僅僅是佔領的意志,還有超級的臉皮,到了史達林時代,超級的臉皮都不夠用,還需要一副鋼鐵心臟。

自決權的悖論在於,一筆筆亡魂聚集的歷史血賬,並不能也沒有理由阻止當地當下人們的幸福,甚至可以說,以前的苦難更是現在人們理應自決的理由--再沒有什麼比這樣的悖論更加無解的了。好比說,一塊土地上,甲民族將乙民族盡數滅絕,你用什麼方法來懲罰甲民族呢?難道不是只能由它全民族自決幸福生活在一起嗎?歷史仿佛確實沒什麼道理可講,所謂歷史是公平的,其實是最大的謊言,歷史從來是不公平的,它只是活埋無辜受難者苦難的超級墳場,就像上述提及的那些被史達林集體流放的較小民族,有多少人會記得他們的苦難呢?

不僅僅是自決權實現之前的道路常常血污泥濘,就是專門開往自決權的專列也是如此。北愛爾蘭獲得公投自決權之前,共和軍製造了多少恐怖事件!而由於公投時機的錯誤,參與公投人數代表性不足使得北愛爾蘭留在大英帝國內合法性受損,此後的恐怖事件也依然層出不窮,以炸彈換取蝸牛速度擴展的自治權,無奈、殘忍卻有效--蘇格蘭公投在即,大英帝國再繼續丟失領土,那真離解體不遠了,然而,北愛爾蘭存在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增加別國的榮耀。

除了當下的人權和沉重的歷史,影響人民自決權的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緣政治,它常常幾乎成為地區自決權的起因以及成敗的關鍵。無論1921年的唐努烏樑海的公投(即今日圖瓦),還是1945外蒙的公投,抑或今日克里米亞的自決公投,究其實質,都是俄羅斯與中國或烏克蘭背後角力勝負的產物。很難想像沒有俄羅斯的支持,克里米亞能從烏克蘭和平公投而出,甚至可以說是俄羅斯選擇了克里米亞,而不是克里米亞選擇了俄羅斯,與俄羅斯和烏克蘭相比,克里米亞只能扮演結果這個角色。

克里米亞半島無論從1783年附屬沙俄之後,還是當年史達林種族流放的目的,向來被視為俄羅斯最重要的戰略重地之一。160年前的克里米亞戰爭早已申述過這個問題,黑海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也是在那個時候就被清晰地描述過:俄羅斯沒有任何放棄克里米亞半島的可能,那是鎮守黑海北岸必不可少的戰略要衝。數百年來,俄羅斯為了尋求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盡可能多的出海口,向來不遺餘力、不管死活、不擇手段,由此成為歐亞禍害,製造了無窮戰事,帶來無盡災難。正如俄國19世紀大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所坦陳的,移民和國土的開拓是我國歷史中的主要事情,所有其餘的事情都和它們有或近或遠的關係”。

隨著時代的變遷,影響人民自決權的除了人權歷史地緣政治等傳統因素外,似乎還應該再增加一項,即觀念的演進1905年當挪威決意要從瑞典獨立時,大劇作家史特林堡專門製作了一面旗幟,上書親愛的,讓我們分離,以勸誡同胞們不要和挪威做仇敵。此次克里米亞自決公投並沒有引發嚴重的軍事衝突,或許一定程度上說明上述觀念已為更多人接受。克里米亞公投很難讓人得出太多確定性的是非答案,這是詭譎的歷史慣有的把戲,人民自決權彷如神秘霧霾吞沒一切的百慕大海域,唯一能夠倖免不觸礁而沒的只有武力勝場,無論這種武力優勢是公然口嚇還是暗中施壓。不過,無論讚成還是反對公投結果,至少克里米亞和平過渡加入了俄羅斯,在這個人權觀念日益突破民族國家藩籬的時代,和平分離總比流血死人好--只要它不是法理意義上可以一眼洞穿的綏靖政策。

160年前,26歲的炮兵上尉托爾斯泰以塞瓦史托波爾四號棱堡炮兵連長身份,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這位後來譽滿全球的大文豪浴血沙場、遍觀屍體與炮火,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那壯麗的太陽冉冉升起,把歡樂、愛情和幸福許諾給正在蘇醒的整個世界。倘若今日和明日的克里米亞們無論分還是合,至少不再與戰爭為伍,且確乎出自自由意志,自決公投的邏輯缺陷似乎也就不藥而癒了。

中央社  2014/03/22  08:48:33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21日專電)配合美國政府對俄羅斯非法併吞克里米亞的制裁,全球兩大信用卡公司威士(Visa)及萬事達卡(MasterCard)停止對4家俄羅斯金融機構服務,俄國業者批評兩家信用卡公司違法

懲罰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美國祭出金融制裁,被列入黑名單的4家銀行都與俄羅斯政府關係密切,包括總部位在聖彼得堡的俄羅斯銀行(Bank Rossiya),SMP銀行,SobinbankInvestKapitalBank

俄羅斯銀行資產約120億美元,是俄羅斯排名第15大銀行,俄羅斯總統蒲亭表示,俄羅斯銀行和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事件無關,他承諾將會保護這家銀行,下週一將開設個人帳戶,將薪水轉移到這裡。

資產達50億美元,俄羅斯排名第39SMP銀行也被兩家信用公司凍結交易。SMP銀行指出,銀行持有人羅登柏兄弟(Arkady and Boris Rotenberg)是美國制裁的目標,但矛頭不應轉到銀行,貿然中止信用卡交易是非法的行為。

美國政府發布對俄羅斯的制裁,國內相關企業必須遵循。Visa公司表示,99%在俄羅斯的業務並沒有受到制裁影響。

雖然蒲亭對西方國家的制裁毫不在意,但俄羅斯金融市場已受波及,MICEX指數今天大跌3%,盧布匯價疲弱。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揚言,如果俄羅斯再對烏克蘭採取進一步行動,將會擴大對俄羅斯經濟的主要產業發動制裁。專家預估可能包括礦業、國防、天然資源等重要產業。

中央社  2014/03/22  07:46:32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21日專電)克里米亞公投入俄與俄羅斯派軍駐守當地,西方國家擔憂,世界面臨俄羅斯帝國主義的新階段。

有分析家指出,俄羅斯總統蒲亭的攻勢不會在克里米亞停下來,烏克蘭與前蘇聯地區國家可能是他下一個覬覦的目標。

蒲亭最近的動作基本違反了二次大戰後,聯合國為避免再度發生衝突所制定的國際法2條第4節規定,禁止以武力侵犯他國之領土。

歷史學家指出,二次大戰基本是帝國主義為擴張領土與權勢造成的結果。二次大戰後,1967年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發動「6日戰爭」,1975年印尼介入東帝汶,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都被指為違反國際法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Rasmussen)擔心俄羅斯帝國主義重返歷史舞台,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也將蒲亭比喻為希特勒,但蒲亭絲毫不以為意,只是強調克里米亞公投完全符合民主程序與國際法

澳門日報  20140322 06:04

【本報綜合報道】據美聯社、中新社、新華網二十一日消息:二十日,美國防長哈格爾與俄羅斯防長紹伊古通電話,俄方向美方保證,俄國陳兵烏克蘭邊境只是為了軍演,不會越境進入烏克蘭。

五角大樓發言人約翰‧科比在記者會上表示,應美方要求,哈格爾與紹伊古通電話約一小時。哈格爾在電話中稱,俄軍控制克里米亞後,應為克里米亞局勢負責,呼籲俄羅斯立即努力緩和當地緊張局勢,恢復烏克蘭主權。此外,哈格爾又對俄羅斯陳兵烏克蘭東部和南部邊境表示關切,敦促紹伊古解釋俄軍意圖。

紹伊古回應稱,俄軍在靠近烏邊境的地區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軍事活動的透明度,且根據開放領空的條約及相關國際法,烏軍得以能夠在俄西部、南部軍區觀看俄軍事設施及飛行偵查,俄方同樣向西方巡視組提供了這種機會。在上述情況下,國際核查人員沒有錄得任何俄軍威脅烏克蘭的不明軍事行為。他敦促美方客觀評價俄羅斯在俄烏邊境的軍事活動,勿令緊張局勢升級。紹伊古又保證,俄軍在邊境集結只是為了舉行軍演,無意越境入侵烏克蘭,也不會採取侵略行動。

科比證實,烏克蘭問題已波及美俄軍火貿易。美國空軍正在評估衛星運載火箭的俄製發動機,研究一旦供貨中斷對美軍運載火箭項目造成的影響。科比還透露,烏克蘭過渡政府請求美國提供軍事援助,包括殺傷性和非殺傷性援助,目前五角大樓正在考慮此事,但僅會提供食品、醫療、軍服裝備等非殺傷性援助。

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局勢持續緊張,烏克蘭一名海軍軍官證實,烏克蘭政府軍三艘停泊在克里米亞港口內的戰艦,已被俄軍佔領,而烏軍已開始從克里米亞半島撤回烏克蘭本土。

派駐克里米亞的烏軍發言人謝列茲尼奧夫說,一批俄軍在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港口內,出動暈眩彈攻上烏軍輕武裝戰艦泰諾波爾號上,並已佔領該艦。期間,有人報稱聽到槍聲。另外兩艘停泊在該個港口內的烏克蘭海軍戰艦魯特斯克號和赫梅利尼茨基號同樣被佔領。其中一個碼頭懸掛起俄羅斯三色國旗和俄羅斯海軍的旗幟。

正如傳媒先前報道,烏克蘭已開始從克里米亞半島,把烏克蘭士兵和他們的家人撤回烏克蘭本土。有評論指烏克蘭這樣做,形同棄守克里米亞,但臨時總理亞采紐克周四發表講話時,仍擺出一副堅強不屈的態度,警告俄羅斯不要企圖吞併烏克蘭東部,否則烏克蘭會作出軍事回應。

澳門日報  20140322 06:05

【本報綜合報道】據新華社、中通社莫斯科廿一日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廿一日簽署了經聯邦議會批准的克里米亞入俄條約,以及規定其地位及邊界等細節的憲法條例。這標誌着克里米亞入俄的法律程序全部完成。

普京簽署的兩份文件此前分別由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和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批准通過。至此,兩份文件正式生效。俄方認定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直轄市正式成為俄羅斯兩個新的聯邦主體。

俄羅斯總統普京廿一日在俄安全委員會會議上表示,俄羅斯暫時不對美國作出回應制裁,也不會與烏克蘭實行簽證制度。

當天稍早前,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卡拉辛稱,俄羅斯外交部將建議總統對美國和歐盟因烏克蘭事件採取的制裁措施進行報復。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普京廿一日主持召開了俄安全委員會常委會會議,詳細討論了烏克蘭局勢,同時討論了與國際組織協作的問題,並談及了制裁問題。

普京稱:若我們與烏克蘭實行簽證制度遭殃的是完全無辜的數百萬烏克蘭人,他們本來生活不富裕,在俄羅斯工作賺點錢養活家庭,沒有必要這樣做。

與此同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會上匯報說,基輔繼續針對俄羅斯發表相互矛盾的聲明。拉夫羅夫對普京說:烏克蘭聲明稱他們可能終止參與獨聯體,並打算與俄羅斯實施簽證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發生以上事情,我們將向您提出相應的建議。

此外,拉夫羅夫在當天的俄聯邦委員會特別會議上指出,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是人為設置對話障礙的行為,但俄羅斯將一如既往地參與到政治調解烏克蘭危機的工作中。……

中央社  2014-03-22  10:12:33

(中央社記者張若霆多倫多21日專電)加拿大總理哈珀明天將成為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7大工業國(G7)中第1位訪問烏克蘭的領袖。

哈珀的專機今晚抵達荷蘭鹿特丹。22日晨,他將前往烏克蘭首都基輔。哈珀將會晤烏克蘭臨時總理耶森尤克(Arseniy Yatsenyuk,進一步表達加拿大對烏克蘭的基本立場。

哈珀將再次表達加拿大不滿俄羅斯「非法占領克里米亞」的立場,及支持烏克蘭525日民選總統的民主進程。

加拿大外交部長貝爾德(John Baird也將陪同哈珀訪問烏克蘭,但反對黨領袖並未獲邀同行。

自從烏克蘭政局動盪以來,7大工業國中還沒有一國領袖訪問過烏克蘭。烏克蘭駐加拿大大使普萊斯塔可(Vadym Prystaiko表示,哈珀訪問烏克蘭意義非凡,這顯示在支持烏克蘭方面,加拿大領先群倫。

加拿大已宣布提供烏克蘭22000萬美元經援,其中2億美元將經由國際貨幣基金貸予。加拿大政府同時也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並限制45位克里米亞及俄羅斯官員訪加。普萊斯塔可表示,他希望哈珀訪問基輔時,還會宣布新的制裁行動。普萊斯塔可表示,除經援外,加拿大還可在民主選舉、重建警務、醫療系統等方面協助烏克蘭。

渥太華大學政治學教授迪巴第萊班(Joan DeBardeleben)表示,在協助烏克蘭恢復穩定一事上,加拿大可助之處的確很多。迪巴第萊班有許多有關俄羅斯政治的著作。

俄羅斯新聞網  2014-03-22  16:39

俄新網RUSNEWS.CN布魯塞爾322日電 俄羅斯常駐北約代表格魯什科表示,俄羅斯在圍繞克里米亞局勢的合法行動上不需要北約和歐盟的許可。

格魯什科回應北約秘書長拉斯姆斯在布魯塞爾國際會議發言稿時表示,“俄羅斯不需要為了按照國際法行動獲得北約和歐盟的許可。而且克里米亞的問題完全合法。我認為北約應當承認這一事實,而且由于北約是一個民主國家的俱樂部,它應當承認克里米亞人民的民主選擇”

222日烏克蘭發生有政變跡象的政權更迭。烏克蘭議會罷黜了總統亞努科維奇,修改了憲法,將總統大選定于525日。莫斯科認為,烏克蘭議會決定的合法性令人質疑。烏克蘭東部和南部一系列地區以及克里米亞不承認烏克蘭議會決定的合法性,聲稱罷黜亞努科亞採紐克維奇非法,決定就各自地區的進一步命運舉行全民公投。

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16日就地位問題舉行了全民公投。根據100%選票的結果表明,96.77%參加投票的選民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投票率為83.1%。俄羅斯與克里米亞18日簽署了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入俄條約。俄總統普京319日向議會提交審議兩項法案:一項為批准克里米亞加入俄聯邦的條約的法案;另一項為接受克里米亞和在俄組建新主體的聯邦法案,即組建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聯邦級城市。條約自簽署日期臨時適用,批准後正式生效。俄羅斯國家杜馬20日、俄聯邦委員會21日投票批准了這兩項文件。

中央社  2014/03/23  07:41:00

(中央社克里米亞貝爾貝克22日綜合外電報導)在裝甲車支援下的俄羅斯武裝部隊今天攻入克里米亞半島貝爾貝克(Belbek)的烏克蘭空軍基地,並對空鳴槍。

1輛俄軍裝甲車撞開了基地大門,還有1輛救護車鳴笛駛近,這時俄軍入內,用槍指著烏克蘭軍人。

1名穿戴迷彩軍服和太陽眼鏡的俄軍拆除了拍攝基地大門的監視器,記者目擊,至少有3輛裝甲運兵車駛入基地。

在俄軍攻入後,這座空軍基地的烏克蘭指揮官曼朱爾(Juliy Mamchur)上校說,俄軍將把他押走談判。

曼朱爾說,俄軍接管行動造成1名烏克蘭軍人受傷。這原本是克里米亞半島在烏克蘭控制下的最後1座軍事設施。

記者詢問曼朱爾,是否認為,在被押往不明地點談判後,還能安全返回,他答稱,「等著看吧,目前我們把所有武器存放在基地內」。

中央社  2014/03/23  06:42:48

(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22日專電)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啟程訪歐。德國媒體指出,烏克蘭問題將會是習近平與歐美元首會談時觸及的重要議題,針對克里米亞的公投,北京必須為其立場自圓其說。

「法蘭克福廣訊報」(FAZ)駐北京特派員可倫可(Petra Kolonko)指出,烏克蘭問題令北京陷入兩難。

尊重所有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大陸的外交政策的基調。基於這點,北京必須不承認克里米亞的公投結果,並強調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此外,北京也一再強調不應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然而,北京與莫斯科關係密切,所以,也不能對俄羅斯有所批判。

可倫可指出,北京最不能接受的民主政治工具就是透過公投的民意自決。它絕不能接受包括西藏人、維吾爾人和內蒙人等有這樣的傾向。也因此,北京不可能對於俄羅斯的立場無條件的支持。

「南德日報」的評論也指出,莫斯科處理克里米亞問題的方式,對於北京猶如噩夢。中國大陸一直反對任何國家發生分裂狀況,而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引發北京長久以來的恐懼。

評論指出,克里米亞的公投和俄羅斯總統蒲亭在整個事件發展所扮演的角色令北京的外交政策陷入兩難。

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針對克蘭問題投票表決時,北京以棄權來明顯表達它對此保持距離。評論指出,北京與莫斯科之間不只經貿關係緊密,雙方在去年夏天還舉行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

評論指出,將訪問荷蘭、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的習近平,在與歐洲各國元首會面時,勢必要能對其「從複雜的歷史和實際因素」考量立場有所說明。

/ 劉大可
香港成报  2014-03-24  03:33:00

核心提示:很多人談到科索沃和克里米亞,認為兩者相同。作為一個普通人,抱有這樣的觀點沒有關係,但假如持以這樣的認知去探討問題,就會有很大的謬誤了。

很多人談到科索沃和克里米亞,認為兩者相同。作為一個普通人,抱有這樣的觀點沒有關係,但假如持以這樣的認知去探討問題,就會有很大的謬誤了。

首先這涉及被一個人稱為「鹽水命題」的國際法概念,也就是聯合國憲章規定的「所有民族都有自決權」,但聯合國並未對這裏的「民族」一詞進行限定,民族的概念是指在併入(自願或佔領)一個大國之前就已存在的完整運作的社會群體。但聯合國憲章裏的「民族」卻並非這個定義下的民族,對憲章規定的「民族」的通行的權威解釋,就是海外殖民地地區的民族,而非一國內的少數民族。這是二戰之後各個殖民地得以獨立的最重要的法律依據,所有認為「強權即真理」的,其實是在否認亞非拉民族獨立的正當性。

也就是說,最普遍的看法是:「只有殖民地地區的民族自決,是聯合國憲章所支持的。」當然也有意外,雙方協商後決定各自獨立的領土也受聯合國承認,比如捷克和斯洛伐在 1993年正式分離。這就類似魁北克,魁北克並非加拿大強制佔領,而是自願併入聯邦,因而不是海外殖民地。所以它的自決,就不受聯合國憲章的保護,魁北克如想獨立,就需要完成兩個步驟:第一,公投,公投結果表明願意獨立後再與加拿大協商。只有這樣,獨立才被承認。也就是說,一個民族如果想獲得獨立,它只有兩個方案,方案一:1、證明其是殖民地;2、公投。方案二:1、公投,證明地區有獨立意向;2、通過協商解決。

1918年,南斯拉夫王國成立,1920年,議會通過《南方殖民法令》,也就是說,南斯拉夫歷史上曾在該地區實行過殖民統治,且法律也承認科索沃地區的殖民地位。

隨着殖民獨立運動的發展,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一個新現象,即佔領國試圖通過移民來減少所佔殖民地原住民的人口比例,為此在1967年,聯合國通過2189號決議,譴責通過移民佔領殖民地的現象——這個決議的間接影響就是後來的波羅的海三國民族獨立運動。

決議對科索沃的影響到了波黑戰爭期間才顯現出來,1989年塞爾維亞修改憲法,限制了科索沃的自治權利,接着開始動員塞爾維亞人移民至科索沃——直接違反聯合國2189號決議。阿族起來抗爭,1998年,南斯拉夫介入協助塞爾維亞政府進行軍事行動,大約有20萬阿族人淪為難民。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在1994年發生的盧旺達大屠殺,由於聯合國並沒介入這場屠殺中,導致最少80萬人的死亡悲劇,美國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批評。因而1998年科索沃危機爆發時,西方社會立刻介入,但由於米洛舍維奇拒絕聯合國的協調方案,於是1999年,安理會通過1244號決定,隨後又通過《關於臨時自治的憲法框架》,決議重申「科索沃地區的實質性自治權」,並由聯合國特派團進行管理,北約領導的國際維和部隊提供安全保障,這個決議得到了包括俄羅斯在內國家的同意(中國同樣棄權)。

2008年,科索沃宣布獨立,2010年,聯合國國際法庭裁定科索沃獨立合法,而這個裁定,正是在賽爾維利亞的請求下才得以做出的。

因而我們看科索沃的獨立所具有的幾個條件:1、該地區民族歷史上曾經處於殖民地位;2、賽爾維利亞的移民政策違反2189號決議;3、其間發生的大規模針對阿族人的軍事行動;4、賽爾維利亞拒絕科索沃地區的自治權利。5、公投結果表明阿族人願意獨立。

對於克里米亞地區來說,方案一顯然是不適應的,因假如想要證明其是殖民地的話,俄羅斯顯然是殖民者,韃靼族及地區內其他被迫遷徙的民族才有權請求動用聯合國2189號決議(雖然不一定能獲得聯合國的支持),留給克里米亞地區的只有第二條路,和烏克蘭政府進行協商,烏克蘭政府同意(或默許)克里米亞獨立,克里米亞獨立才具有合法性。

也就是說,公投不能保證克里米亞獨立的合法性,它的下一步就是和烏克蘭政府進行協商,從而迫使烏克蘭承認,進一步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

所以現在來看,公投不是合法的,除非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地區的獨立。

彭濤(作者為大陸旅德國學者,曾任官媒編採)
新唐人電視台  2014-03-24  10:43 AM

【新唐人2014324日訊】克里米亞(包括塞瓦斯托波爾)317日舉行全民公投後宣布獨立,並決定「脫烏入俄」。緊接著,普亭發表講話,要求俄羅斯國會通過使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領土的決議。克里米亞決定公投併入俄國,引起烏克蘭和美歐等西方國家強烈抵制,紛紛表示不承認公投,並宣布對俄採取不同程度制裁,指莫斯科此舉是公然違反國際法的侵略行為。俄國不顧西方制裁,斷然將克里米亞納入自己版圖,讓烏克蘭危機和美歐俄對峙進一步升級,歐洲大有要重回冷戰時代的趨勢。烏克蘭是否會出現東西分裂?普亭到底能走得多遠?美歐俄關係及其利益劃分的前景又將如何?

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公投,是美歐與俄國爭奪勢力範圍和資源的結果。烏克蘭危機爆發的起因,是親歐的反對派不滿和抗議亞努科維奇政府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反而宣布加強與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的經貿關係。之後,烏克蘭反對派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和宣布入歐等舉動,被俄國視為美歐繼2004年的「橙色革命」後,在烏克蘭的再次「過度插手」、「跨越紅線」和試圖將俄國「逼入牆角」的行為。

為阻止西方「逼近」,普亭決定出兵克里米亞,且迅速促成該半島「脫烏入俄」公投。烏克蘭危機是美歐俄爭奪「新歐洲國家」博弈的又一個回合。2008年美歐欲將喬治亞(格魯吉亞)納入北約,導致俄國對喬治亞的武裝進犯,致使其境內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獨立。

美歐與俄國爭奪烏克蘭,除了其在戰略上遏制俄國在歐洲坐大的考量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烏克蘭在地域和自然資源上的重要性。所有從俄國通往西歐的天然氣管道,都得經過烏克蘭,所以烏「脫俄入歐」,對大量需要天然氣的歐洲來說意義重大(烏曾多次關停俄歐天然氣管道)。而美國則試圖打破俄國對歐洲實行「天然氣訛詐」的格局,入主歐亞天然氣市場,加大對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天然氣出口。

另外,由於土地肥沃和金屬礦產豐富,烏克蘭也是美歐農業和礦產等托拉斯集團覬覦的地方。烏克蘭地處歐盟與俄國之間的要衝,是兵家必爭之地。

然而,美歐俄這場爭奪戰,大體上不會導致新冷戰和西方與俄國之間的武裝衝突。因為美歐雖然在口頭上不承認克里米亞獨立和併入俄國,但在行動上卻沒有任何過激表現。除了實施其三個級次的經濟制裁和小規模軍事動作外,美歐各個均表示側重以外交和政治手段來處理克里米亞獨立問題。美歐與俄國就克里米亞問題徹底決裂和對立,不符合各方經濟、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利益。

西方需要與俄國在伊朗核武問題、敘利亞和阿富汗等事務上密切合作,故與俄國絕交並不合算。而歐洲如果與俄國對抗,不僅將面對失去最大經貿夥伴之一的經濟風險,還有遭受俄國關停天然氣管道的威脅。也就是說,懲罰俄國,就等於懲罰西方自己。

因此,解決克里米亞危機的最大可能是:美歐最終接受克里米亞併入俄國的事實,不考慮將烏克蘭納入北約;而普亭則保證不繼續分裂烏克蘭,並承認基輔新政權。這樣美歐俄既保住了各自的面子,也防止危機升級和冷戰再發生。大家都各有所得:烏克蘭得以入歐,俄國收回克里米亞,歐洲不至於失去與俄國的經貿關係,美國也會從中獲得不小好處。

從美歐俄目前作態來看,可以說,西方與俄國「已經做成了」這筆交易,而烏克蘭則將繼續成為美歐俄三強較勁爭雄的擂台。

中國評論社(香港)  2014-03-25  00:17:27

中評社香港325日電(記者 陳承編譯報道)俄羅斯21日完成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的法律程序,普京於當日簽署了經聯邦議會批准的克里米亞入俄條約,以及規定其地位及邊界等細節的憲法條例。

針對此事,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於近日刊發曾在1977年至1979年擔任英國外交大臣、現任英國上議院中立議員大衛歐文(David Owen的評論文章,對此事作出分析。文章表示,雖然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招致西方社會批評,但西方亦應注意到克里米亞與俄羅斯在歷史上由來已久的聯繫,俄羅斯和西方社會現在所展開的針鋒相對的制裁亦不能從本質上解決關於克里米亞的爭端問題。文章認為,西方不能對俄羅斯的歷史聲張置之不理,可以參照美軍關塔那摩海軍基地的方法回租克里米亞半島。文章編譯如下:

在克里米亞進行的全民公投在國際法上是沒有法理依據的,但是並不能忽視其背後的歷史來由。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黑海艦隊以塞瓦斯托波爾市(Sevastopol,克里米亞半島西南岸港口城市)作為基地,在過去20年則是在特殊的協定之下——最近的一項協定則是烏克蘭和俄羅斯聯邦政府在2012簽訂的——來租賃塞瓦斯托波爾市為基地的。

如今,俄羅斯不會去惹怒烏克蘭過渡政府,烏克蘭過渡政府管控著克里米亞如此多的地區,以至於它能夠癱瘓塞瓦斯托波爾的海軍基地。不僅僅是俄羅斯,很多國家腦海中都有烏克蘭的影響勢力範圖圖,即使烏克蘭的這一影響力範圍並沒有在法律上被予以正式承認。

歷史還教會了我們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當心潛在敵人的軍事包圍行動。1907年,當英國與法國和俄國簽訂同盟國協約時,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三盟友國感覺遭受到包圍。如今,俄羅斯也有同樣的感覺,因為北約的邊界正步步逼的更近。

一般來說,當民族自決權與領土主張發生衝突時,就只能通過協商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克里米亞,美國和英國在維護“烏克蘭獨立、主權以及現有邊界”——1994125日,在烏克蘭把核武器歸還給俄羅斯後,英國、美國、烏克蘭以及俄羅斯聯邦在布達佩斯簽訂的《安全保障備忘錄》當中規定了這一點——方面有著特殊的地位。

俄羅斯仍然拒絕直接與烏克蘭政府談判。俄羅斯之所以心存疑慮是因為在二月,時任烏克蘭總統的亞努科維奇與反對派領導人簽署了由德國、法國、波蘭三國外長達成的和解協議。在奧巴馬總統的堅持下,俄羅斯見證了這一協議的簽訂,但是在歐盟就烏克蘭問題軟弱推行外交政策時,俄羅斯很快就把此和解協議擱置在了一邊。美國以及某種程度上英國在該協議上的缺席是一個非常大的錯

但是美國國務卿克里和英國外交大臣黑格仍然可以做一些事情:建議《安全保障備忘錄》的各簽署國把目光集中在克里米亞上,歐盟則把目光集中在烏克蘭東部上。在這方面,美國應該向在古巴關塔那摩灣建立美軍基地的協議取經,19世紀晚期,在美國與西班牙戰爭結束之後,美國與古巴簽署了《普拉特修正案》。《普拉特修正案》承認古巴仍然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該修正案使美國獲得了租借關塔那摩灣部分土地的永久性租契,允許美國對古巴有完全的司法管轄權力和控制。給克里米亞一個像關塔那摩這樣的選擇應該被納入議程。

俄羅斯現在軍事上控制著克里米亞,克里和黑格應該讓俄羅斯回顧一下它2008年軍事干預格魯吉亞(Georgia)的後果。俄羅斯的行徑讓格魯吉亞分裂成了南奧賽梯(South Ossetia)和阿布哈茲(Abkhazia)兩個政治實體,直到現在,也只有幾個國家對南奧賽梯和阿布哈茲予以承認。事實上,北約對塞爾維亞的轟炸同樣同樣如此——在未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北約對塞爾維亞的轟炸被認定是對科索沃進行的緊急人道主義干涉——這導致在15年後,聯合國193個成員國當中只有108個國家表示承認科索沃的地位。

今天,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會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在商用空域以及其它議題上會有著無修止的爭論。因此,美國必須要拿出像對待關塔那摩軍事基地一樣的決心,或者在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Moldova)的爭端上作出讓步來以作為交換。

通常,領土爭端都是在長期努力談判後才解決的。針鋒相對的制裁手段並不能代替本質上的談判和妥協。如果所有這些邊界爭端最終都得到了解決,那麼北約不再向格魯吉亞、摩爾多瓦、烏克蘭擴張——這一被俄羅斯看作軍事包圍的行動——的協定才會成為可能。同時,現在歐盟已經提升對這些國家的支持度,北約也已經在波羅的海諸國展開信任部署行動。

中國評論社(香港)  2014-03-25  00:22:24

中評社香港325日電(記者 廖梓達編譯報道)  克里米亞本月脫離烏克蘭,通過公投成立共和國並在隨後完成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律程序,引發國際社會強烈爭議。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多個國家對公投效力表示懷疑,以美國為首的美歐多國更就克里米亞爭議對俄實施制裁。對此,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法及憲法專家尤金甘多洛維奇(Eugene Kontorovich在《洛杉磯時報》發表評論文章,對國際社會的反應表示不解,他認為,克里米亞以和平方式通過法律程序加入俄羅斯,俄羅斯何罪之有?一些國家之所以反對,或许只是因為當事國是俄羅斯而已。全文編譯如下:

在二戰以後的國際秩序中,一個國家一般不會通過武力來改變其國土範圍,即便它真的這樣做了,也很少會面對多個國家的強烈反對——在對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討論中,這算是段老生常談的內容了。美國國務卿克里更是直言,這是“19世紀的行為

但是,以上論述忽略了歷史中難以忽視的真相。現在對21世紀立下定論固然言之尚早,但在上世紀後期,國家吞併周邊領土的事例卻是屢見不鮮。事實上,這種現象在歐洲大陸也時有發生。這類行動有時也的確會遭到國際社會的堅決反對,但在更多時候,事實卻正好相反,當下表達的反對,很多也便不了了之。二戰以後的歷史記錄證明,在過去的同類事件中,遭到聯合國譴責的比例還遠不及一半。

實際上,俄羅斯的黑海鄰國土耳其就是一個很好的事例。在1974年入侵塞浦路斯北部之後,土耳其至今仍以只有它自己承認的傀儡政權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控制當地。塞浦路斯是北約也是歐盟的成員國,但這卻不能阻擋歐盟與土耳其構建更加緊密關係。

與土耳其相似,摩洛哥也在一次迅速的行動中,不費一槍一彈地搶走了資源豐富的西撒哈拉大片地區。這場侵略遭到聯合國安理會的譴責,但摩洛哥對此並未理睬。即便沒有一個國家承認其對佔領地區的主權,摩洛哥同樣與美國及歐盟保持著緊密的盟友關係。實際上,美國現在還支持摩洛哥通過建立地方自治繼續保有佔領地區的方案。更甚的是,歐洲公司正樂此不疲地協助摩洛哥開採地區資源,歐洲甚至通過最近達成的條約承認或參與摩洛哥對地區的控制。

或許,通過流血行動達成的征服才最讓人震驚。1975年,南越(南越南共和國)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從地圖上抹去,印度尼西亞強佔東帝汶。現在,世界已公認河內對越南的完全控制;雖然安理會早已通過決議,西方國家卻在其後數十年繼續悄然支持印尼對東帝汶的控制,直至雅加達的暴行難以掩蓋,事態才得到控制。

在更近的上世紀90年代,亞美尼亞成功佔領阿塞拜疆部份地區,雖然遭到歐盟的譴責,局勢卻似乎已無可挽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俄羅斯格魯吉亞開戰,飽受爭議,今年,俄羅斯舉辦的索契冬奧會遭到多國抵制。

總體而言,目標國家的奮起反抗往往是侵略或佔領失敗的原因,如同阿根廷1982年敗走福克蘭群島(英屬,阿根廷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利比亞1987年兵敗乍得,及伊拉克1988年難奪伊朗等。相比之下,國際上的反對和同情收效甚微甚至毫無效果,薩達姆侯賽因遭到多國部隊圍攻而敗走科威特的例子不是範例,而是一次例外。

即便侵入國的控制引發長期爭議,該國的國際關係也不見得會受到影響。1967年發動六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的以色列是例外: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佔領已經持續超過45年,國際社會也對以色列批評了超過45年。放在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身上,簡直不可想像,國際社會能不能批評夠45天都難說。

在過去四十多年中,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存在吸引了國際社會長期而熱烈的關注,也很好地轉移世界對其它侵佔行為的注意。普京深諳於此。值得注意的是,在入侵格魯吉亞之後,俄羅斯依舊是美國、歐盟及聯合國之外的“第四方”,依舊致力於推進以色列的退軍。

值得肯定的是,在冷戰之後的世界裡,領土擴張的事例已經明顯減少。但是,這一現象的原因並不在於國際風俗秩序出現了多麼根本的轉變,而在於一個更為現實的變化:21世紀的戰爭主題更多的是分裂和解體,而不是擴張和吞併。強化與分離,自成平衡。

更重要的是原因也在於,總體而言,領土控制對一個國家而言已不再像以往那麼重要。在當今世界,由土地和自然資源而生的價值已經只占很小比例,通過控制領土可得的利益已較以往大為減少。同時,通訊技術和交通運輸技術的革新,也讓建立和控制一個溫順的傀儡政權更為容易。

今天,侵佔與征服也已不像以前那樣直抵國家利益。但是,一旦國家利益涉及領土吞併,法律壁壘也已沒有多大約束。實際上,從西方國家一直願意承認土耳其及摩洛哥的侵佔行為就可得知,除非事關特殊,西方國家在未來也同樣不會對類似行為多做干涉。

自由時報  2014-3-25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俄羅斯二十二日奪取克里米亞兩座烏克蘭空軍基地後,二十四日又接管烏克蘭在克島的一座海軍基地。眼見大勢已去,烏克蘭臨時政府下令克島官兵與眷屬全數撤離。俄國防部長紹伊古(Shoigu二十四日也造訪克島,成為俄國兼併克島後第一位到訪的高層官員。烏克蘭代理總統圖奇諾夫在國會表示,下此命令是因為俄國軍隊「威脅到烏克蘭軍人」及其眷屬的生命與健康。

美國總統歐巴馬二十四日抵達海牙,準備參加核子安全高峰會前告訴記者:「歐洲與美國團結一致,要讓俄羅斯的行動付出代價。」美國也已加緊監控俄國,擴大衛星覆蓋範圍及通訊攔截,希望在俄總統普廷行動前先一步了解其意圖。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二十三日表示,北約正密切關注俄軍在烏克蘭東部邊界的動態,並警告俄軍可能入侵有分離意識的外聶斯特地區。外聶斯特為摩爾多瓦共和國領土,但尋求出走,並獲莫斯科支持。俄國軍方二十一日宣布,將在外聶斯特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並獲北約證實。

美歐國家擔心,克里姆林宮的野心不僅止於克里米亞。路透報導,支持普廷的俄國自由民主黨黨魁、國會下議院副議長吉里諾夫斯基(Zhirinovsky,在一封致波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政府的信函中提議,仿照聲名狼藉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Nazi-Soviet pact)劃分烏克蘭,西烏克蘭地區也可就是否脫離基輔當局舉行公投,甚至還建議前述國家針對是否將西烏克蘭地區納入領土舉行公投。

冷新宇(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北京新浪網 (2014-03-25  00:20)

黑海邊上小小的克里米亞歷來是個充滿火藥味的地方。看看地圖就會知道,地緣政治決定了克里米亞半島對於俄羅斯安全局勢的重要性。在戈爾什科夫將軍執掌蘇聯海軍的時代,從莫斯科級航母到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母,從光榮級導彈驅逐艦到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蘇聯海軍由此形成對北約國家的震懾和對地中海的覬覦。

全球最大的、能夠背負暴風雪號太空梭的安-225運輸機是在這裡組裝的,中國航母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是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下水的,著名的艦載戰鬥機蘇-33在這裡試飛的,用來培訓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尼特卡訓練基地也坐落於此,甚至震驚海內外的直接導致蘇聯解體的“8·19”政變,也發生在這裡的一幢別墅里。

在克里米亞,俄羅斯有太多太多的國家秘密和技術秘密不想讓西方知曉。一個跟隨烏克蘭完全倒向美歐的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次軍工秘密系統性暴露,國家安全將變得毫無優勢可言。因此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理解,我們就可以知道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北極熊總是給人咄咄逼人的感覺,但毋庸諱言,如今的凶悍只是被美歐逼到牆角的報復性反抗。如果東歐的那些衛星國還在的話,烏克蘭的局勢也許不會擺上桌面。

美國政府開始執著於從國際法中尋找攻訐的依據,關於保護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觀點,讓人既熟悉又陌生。克里米亞公投的結果,與俄羅斯是否出兵是兩個問題。俄羅斯是否出兵,是國際法上的使用武力合法性的問題;公投之後宣佈獨立,國際法對此的歸納是民族自決原則的問題,即一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上的居民,能否在不經過其他國民同意的條件下就單方面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這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命題,英國政府可以容忍蘇格蘭進行全民公投,但加拿大最高法院的判決卻宣告了魁北克省付出所有努力的無效性。

20082月之前科索沃還是塞爾維亞的領土,安理會1244號決議在給1999年科索沃戰爭做後續安排,但決議表示需要通過政治磋商為科索沃的未來做出各方可以接受的政治安排。然而,當聯合國特別代表告訴秘書長和安理會政治安排難以達成、科索沃獨立是唯一選項的時候,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2008217日,一群甚至不是科索沃臨時議會成員的人簽署並公佈了一份名為《科索沃獨立宣言》的文件,美歐甚至沒有等到安理會開會再次討論這個問題,就迅速宣佈承認科索沃。

2010年筆者在瑞士小城Fribourg遇見一個瑞士外交部官員時詢問,歐盟為何不等待安理會再次開會討論這個問題時再採取行動。對方的回答是:安理會開會做一個決定太慢了,況且我們瑞士在那裡已經有很多的投資。

現實主義的立場在國際關係中經常會扮演推動性的作用,小國政壇“城頭變幻大王旗”,背後涌動的是大國的利益。

2009年憤怒的塞爾維亞開始外交努力,換來的是聯合國大會決議,此決議要求國際法院就科索沃單方面宣佈獨立是否違反國際法發表咨詢意見。於是法律領域的爭鬥裹挾著政治私利在海牙展開,隨後一年多的審理中,大小國家紛紛粉墨登場。

英法兩國當初如此積極地推動科索沃獨立,如果當初立場是正確的,那麼現在他們針對烏克蘭的主張就一定是錯的。美國政府的立場則充分體現了超級大國對國際規則的把控和玩味,美國政府不認為支持科索沃單方面獨立的國際法規則已經產生,但認為應把科索沃的情勢作為一個特例來看待,基於現實情況的考慮而允許科索沃獨立。現在看來這個“擦邊球”立場為後來政策的調整預留了充分的空間。

國際法院審理的結果體現在2010722日發表的咨詢意見中。國際法院把科索沃有沒有權利獨立宣佈獨立是否違法做了切割。這個文字遊戲使得法官們繼續迴避實質性問題。咨詢意見的邏輯是,因為安理會1244號決議以及其他國際法規則對於單方面宣佈獨立沒有明確的規定,由此國際法院根據法無禁止即為可行的一般法理認為科索沃單方面宣告獨立不違反國際法。

國際法院的文字遊戲實質上體現了迴避大國利益激烈衝突的策略,並沒有觸及任何實質性問題。但毫無疑問,這個咨詢意見產生了更深遠的政治後果。科索沃開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的承認,國際司法對國際政治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歷史是如此弔詭和諷刺,拖了10年之久的科索沃問題對於俄羅斯來說仿佛一場夢魘,昔日大國的榮光在美歐打壓之下連僅剩的遮羞布也沒有保留。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俗語似乎正在應驗。

科索沃問題的根源在於阿爾巴尼亞族居民與塞爾維亞之間的矛盾,而克里米亞也存在俄羅斯族與烏克蘭族之間的相互敵視。用法律標準來衡量,二者之間的差異僅在於前者的衝突異常激烈而且外化,而後者的衝突潛伏在萌芽狀態。

說出去的話是潑出去的水,國際法的禁止反言原則封堵了美歐的退路,美歐在兩個問題上的立場前後矛盾,一定有一個是錯的。此次如此強調主權原則,從側面驗證了美歐外交政策的偽善面。或者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理解——美歐的外交政策都把地緣政治實際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法律和政策都是選項,美歐的選擇已經是“哪個好用用哪個”的實用主義表現。

至於俄羅斯,失去親俄的烏克蘭,它將會是什麼樣子?回顧一下蘇德戰爭中希特勒的三個集團軍群如何在蘇聯西部長驅直入就知道了。從這個角度觀察,理解俄羅斯的立場和手段其實並不困難。一方面我們需要知道國際法秩序的追求應該成為一個崇高的目標,但另一方面,大國的安全環境的構建,更多的是依靠實力。

俄羅斯處理烏克蘭危機的手法再一次給中國的戰略家們上了一課,地緣政治的相關概念長期以來在中國似乎沒有市場,但問題是這種現實主義的路徑從來沒有被大國放棄過。

中央社  2014-03-25  09:54:30

(中央社荷蘭海牙2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其他經濟強國今天取消原定6月在俄國素溪舉行的G8高峰會,進一步懲戒俄國兼併克里米亞;俄國則表示G8開不開會,沒什麼大不了。

歐巴馬召開緊急會談後,會議宣布以同一時間在布魯塞爾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取代原定6月在俄國素溪舉行的八大工業國集團(G8)峰會,排除俄羅斯。

G7也揚言對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一事施加更嚴厲制裁。俄羅斯介入烏克蘭事務已讓西方國家與俄羅斯關係重挫至冷戰以來的新低點。

不過,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分別與美國國務卿凱瑞和烏克蘭臨時外長德希茨亞(Andriy Deshchytsya)舉行會談後表示,七大工業國集團的作法不會對俄國「造成大悲劇」。

拉夫羅夫告訴記者:「如果我們的西方夥伴認為G8已經衰竭,我們也不會巴著這個集團不放。俄國不認為G8不開會,會有什麼大問題。」他也堅稱,克里米亞有「自決權」。

拉夫羅夫說,俄羅斯接管該地區不是出於「惡意」,而是「保護生活在當地數百年的俄羅斯人」。

七大工業國集團成員美國、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和英國為獎勵俄國在共產主義崩塌後,選擇民主之路,1999年讓莫斯科當局加入該集團。(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中國時報 20140326 04:10江靜玲/倫敦25日電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七大工業國集團(G7)其他領導人24日決定,無限期暫停俄羅斯在八大工業國集團(G8)成員國的地位,並宣布今年6月在布魯塞爾召開G7峰會,取代原定同一時間在俄國索契舉行的G8峰會。遭到排除和孤立的俄羅斯則揚言,「沒什麼了不起」。

G7領袖在荷蘭海牙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克里米亞局勢,最後發表聲明說:「我們,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美國、歐洲理事會主席與歐盟執委會主席,今天一致譴責俄羅斯明顯侵犯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性的舉動」,「我們決定暫停參與6月預定在索契召開G8峰會的準備活動。」

G7領袖重申對烏克蘭的主權、領土完整性及獨立性的支持,強烈譴責俄國非法併吞克里米亞的行為,違反國際法及國際義務,表示G7絕不會承認其合法性,並指出,若烏克蘭局勢惡化,G7領袖同意將對俄羅斯採取經濟制裁等更嚴厲制裁措施。

白宮隨後也發表聲明,譴責克里米亞在違反烏克蘭憲法情況下,舉行入俄公投,以及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的企圖。

然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分別與美國國務卿凱瑞和烏克蘭臨時政府外長德希茨亞進行會談後表示,G8不開會,不會對俄國「造成多大的悲劇」。

拉夫羅夫說,G8不是一個會員俱樂部,也未發放會員卡,「無所謂誰踢出誰的問題存在」,而如果G8已走到了盡頭,不如就讓它走到盡頭,「我們也不會巴著這個集團不放」。

拉夫羅夫並表示,俄國不認為G8不開會,會有什麼大問題,強調俄國還有廿國集團(G20)和聯合國管道可參與國際事務,不會被孤立在國際社會之外。

烏克蘭政府24日已被迫下令駐守克里米亞的軍隊全部撤出,代國防部長鄧宇赫25日請辭負責,國會隨後表決通過撤換他,由邊防部隊司令柯瓦爾中將繼任。

ROBERT M. GATES(美前國防部長)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2014 03 26 19:01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長期以來都有一份積怨:他深深怨恨西方贏了冷戰。普京尤其責怪美國導致他所熱愛的蘇聯解體,這一歷史事件曾被他形容為“20世紀最糟糕的地緣政治災難。普京的種種不滿在他318日宣布克里米亞入俄的講話中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在他看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經濟危機令俄羅斯蒙羞;他記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東擴,把前蘇聯盟友、華沙條約(Warsaw Pact)前成員國拉攏入其中;他將俄羅斯簽訂的《歐洲常規裁軍條約》稱作殖民條約;他怨恨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在塞爾維亞等地的利益視而不見;將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攬入北約和歐盟的企圖令他憤慨;并且他指責西方政府、商界和學者對俄羅斯國內外政策的指手畫腳。

普京志在復興俄羅斯的全球影響力,并把曾是蘇聯加盟國的獨立國家重新納入俄羅斯的勢力范圍中。盡管普京未曾明確表現出重建蘇聯的意圖(這將使俄羅斯肩負起振興多個經濟體的重任),但他決意打造一個由俄羅斯主導的,涉及政治、經濟及安全層面的影響圈。這一目標的實現沒有什么宏偉計劃或策略可言,需要的只是瞅準機會、絕不手軟,以及保持耐心。

普京實際上在放長線釣大魚,他也有資本這么做。在2008年卸任總統后,普京于2012年開始了他的第三屆總統任期,而他根據俄羅斯憲法可繼續擔任總統直至2024年。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內亂后,普京毫不留情地重建了國家秩序,他對尚處萌芽的俄羅斯民主及政治自由的打擊引發了國內外一片抗議之聲,然而他對此充耳不聞。

近年來,普京把他的強權之手放在了俄羅斯的近鄰上。2008年普京下令進軍格魯吉亞,西方幾乎沒有就此采取什么行動。其軍隊現今仍占領著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地區。亞美尼亞在普京的施壓下放棄與歐盟簽署協議,而摩爾多瓦也正面臨著同樣的壓力。

去年11月份﹐藉助經濟手段和政治勢力﹐普京迫使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放棄與歐盟達成協議﹐該協議可能會使烏克蘭進一步向西方國家靠攏。亞努科維奇因此事被驅逐後﹐普京吞并了克里米亞﹐現在又針對烏克蘭東部所有地區發起不利主張和軍事行動。

烏克蘭在普京希望建立的親俄集團中處於核心位置﹐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烏克蘭規模較大;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千多年前基輔是俄羅斯帝國的誕生地。在基輔建立親俄政府前﹐普京不會善罷甘休。

普京的世界觀也和歐美等國領導人有很大差別。他并不像西方國家領導人那樣尊重國際法、認為國界不可侵犯﹐而西方人認為只能通過談判、正常程序和法律規定來調整國界。普京對人權和政治權利毫無顧忌。更重要的是﹐普京堅持零和的世界觀。與西方國家相信國家間存在雙贏關系的看法相反﹐普京認為每筆交易都有輸有贏;一方獲益﹐另一方必然受損。對他來說﹐獲得、維持和積累權力是最重要的事情。

對西方國家而言﹐對抗普京掌控俄羅斯周邊國家野心的唯一途徑就是﹐打一場戰略性持久戰。這意味著采取行動讓俄羅斯人明白﹐普京的世界觀和目標、以及他為達到目標所采用的手段﹐久而久之將大大削弱并孤立俄羅斯。

歐洲必須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依賴﹐必須實施真正有意義的經濟制裁﹐同時也要明白西方國家也可能要付出代價。與俄羅斯接壤的北約同盟國必須加強軍事實力﹐并且強化聯盟力量;必須減少波羅的海國家容易受到俄羅斯舉措影響的經濟和網絡漏洞(尤其是考慮到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俄羅斯人和說俄語的人數眾多)。

西方國家在俄羅斯的投資應受到限制;俄羅斯應當被逐出八國集團(G-8)和其他承認俄羅斯權威和合法地位的論壇。美國國防預算應當恢復至一年前奧巴馬政府2014年預算案中提出的水平﹐美國國防部應大幅裁減日常開支﹐節省資金用於增強軍事實力﹐如增加海軍艦艇;美國軍隊應暫停撤出歐洲;應敦促歐盟批準與摩爾多瓦、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達成聯合協議。

不過,到目前為止,西方的反應并不強烈。普京的親信或寡頭們的個人資產被沒收,或旅行受到限制,這些對普京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美國單方面的制裁措施除了對俄羅斯的銀行能起到一定作用外,如果沒有歐洲的合作,不會產生什么效果。西方在回應俄羅斯徹頭徹尾的侵略行為時,說的和做的相差很遠。西方發出的訊息似乎是,如果普京的部隊不進入烏克蘭東部地區,西方將不會實施進一步的制裁或讓俄羅斯付出代價。事實上,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將成為既定事實,除一些俄羅斯官員外,一切將照常。

誰都不愿再爆發一次冷戰,也不愿再發生軍事對抗。我們希望俄羅斯成為我們的伙伴,但在普京的領導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已經發起了挑戰,挑戰的對象不只限于克里米亞甚至是烏克蘭。他的行為對整個后冷戰時期的秩序構成了挑戰,尤其是獨立國家選擇與誰交好、與誰打交道的權利。

無論是在歐洲、亞洲或其他地方,默默接受用武力解決舊仇的行為都會引發危機和潛在的武裝沖突。從在東中國海(中國稱東海)和南中國海(中國稱南海)表現越來越強勢的中國,到擁有核抱負、在中東實施干預政策的伊朗,再到動蕩難料的朝鮮,這些國家都在密切關注歐洲的局勢。他們已經目睹了西方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不作為。我擔心,在回應俄羅斯最近的侵略行為時,類似的分歧和軟弱將給今后埋下禍患。

普京的挑戰對西方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歐洲經濟復蘇疲弱,與俄羅斯經濟往來密切。美國正在走出十多年戰爭的陰影,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領袖都在選民中都面臨日益孤立的處境,海外的又一重大挑戰可能破壞當前的政治生態。克里米亞和烏克蘭距離美國很遠,公眾幾乎不明白它們對歐洲和美國的重要性。

因此,與以往一樣,解釋有必要發起有力行動的重任落在了我們的領導人的身上。正如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曾經說的,政府的工作包括制定政策,還包括經常的說服、領導、犧牲和教導,因為政治家最大的責任是教育。普京好斗、自負的行動需要西方領導人的戰略性思考、有魄力的領導以及堅定的決心來應對,而且現在就必須行動。

2006-2011年,小布什和奧巴馬擔任總統期間,蓋茨曾擔任國防部長,1991-1993年老布什擔任總統期間,蓋茨曾任中央情報局局長。)

中國評論社(香港)  2014-03-26  00:15:37

中評社北京326日電(記者 張迎春分析報道)烏克蘭局勢迎來關鍵節點。317日,烏克蘭克里米亞共和國公投塵埃落定,參與投票的選民壓倒性地選擇加入俄羅斯。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京321日正式簽署批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條約的法律,克里米亞正式完成脫烏入俄的法律程序,成為俄羅斯一個聯邦區。美國和歐盟還來不及質疑公投結果,普京就將生米煮成了熟飯,速度之快,出人意料,不過輿論認為,這並不意味著普京就此贏得了這場烏克蘭危機的勝利。

3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其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羅斯。由於親俄力量占據大多數,這次公投的結果沒有懸念。英國路透社報道即稱,公投票上沒有對俄羅斯說的空間,議題有兩個,一是是否同意加入俄羅斯聯邦,二是是否同意恢復1992年憲法,在烏主權下享有最高自治權,包括擁有自己的軍隊。因此西方國家認為,公投是迫於俄方壓力,結果並不可信。而烏克蘭雖然聲稱堅決不接受、不承認這一結果,卻於19日宣布從克里米亞撤出本國軍隊,此舉被外界解讀為烏克蘭無奈吞咽了克里米亞入俄這枚苦果。

回想從2月下旬開始,烏克蘭危機雲譎波詭,從民主抗議到俄烏對峙,最終演變為克里米亞公投獨立,其局勢發展的每一步背後都有著俄羅斯與美歐博弈的影子。雙方已經較量了兩個回合,先是西方獲勝,烏克蘭亞努科維奇親俄政權被扳倒,第二個回合則以俄羅斯兵不血刃地得到了克里米亞這個戰略要地而結束。

但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最大的輸家無疑是烏克蘭。因克里米亞此舉恐將加重烏東部親俄地區的分離傾向,而烏克蘭卻沒有有效手段制止這場公投。這幾天,連鎖效應已經顯現,已有不少東部城市的民眾走上街頭遊行,表達與克里米亞同樣的訴求。如果處理不好這個問題,烏克蘭將面臨進一步分裂的風險。

反觀普京,由於在烏克蘭危機上態度強硬,國內民眾支持率一路飈升,已達75.7%,創下5年來新高,而在此前,其支持率因俄羅斯經濟疲軟和腐敗蔓延已持續走低。所以,現在很難判斷普京會不會挾超高人氣,得隴望蜀。很多烏克蘭人已經開始擔心,對於普京來說,克里米亞恐怕只是一道開胃菜,東烏克蘭地區才是其想望的正餐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克里米亞公投結果將導致本已緊張的烏俄關係進一步對立,而克里米亞其實不是俄羅斯在烏克蘭利益的全部,一個完整、穩定、走親俄路線的烏克蘭,才最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而現在,在公投之後,俄羅斯立即迫不及待地接納克里米亞,的確讓烏克蘭徹底寒心,勢必是將其直接推向歐美懷抱。如果烏克蘭因為克里米亞公投的示範效應而進一步分裂,俄羅斯更會被烏視為引發該國分裂危機的始作俑者。

《華盛頓郵報》還指出,單從經濟角度來看,俄羅斯就要為克里米亞的加入付出“昂貴的代價”,克里米亞所需要的90%的水、80%的電、大約65%的天然氣以及每年預算的70%都來自烏克蘭本土,而這一切以後都將成為俄羅斯的負擔。有論者認為,克里米亞其實在戰前就被俄羅斯所控制,亞努科維奇更將黑海艦隊的駐扎權一口氣延續到2042年,可以說,除了俄羅斯領土這個虛名,俄方本就在克里米亞擁有一切實利,如今克里米亞脫烏入俄,俄羅斯等於是付出重大代價、背上沉重的財政包袱,去收回一塊原本已咬在自己嘴裡的肥肉。

更何況,俄羅斯為克里米亞公投“背書”,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戰後世界格局是由聯合國憲章來維持的,這一憲章的最根本基礎之一,就是承認並尊重成員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故此專家指出,俄羅斯不論以任何理由,都無法為公然介入鄰國事務、並將鄰國的一部分據為己有找到法理依據,也不可能得到幾乎任何一個聯合國重要成員的贊同。

當下一般認為,雖然克里米亞“脫烏入俄”短時間內難以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可是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實力加上當地民意的支持,使得西方除了“抗議”和“譴責”之外,並無改變克里米亞現狀的良策;美歐制裁最終能產生多大效果,還有待觀察,但就目前而言,俄羅斯接受克里米亞,卻以徹底失去烏克蘭為代價,著實有些得不償失。

/ 劉瑋哲(皮維)
PNN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2014.03.26

克里米亞公投結果出爐,高達95.5%的克里米亞人贊同回歸俄羅斯聯邦,民眾集聚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首都辛菲洛普的列寧廣場(Simferopol’s Lenin Square) ,彼此擁抱高呼口號慶祝,俄羅斯國旗處處飄揚,不少人熱淚盈眶,表示等待這一刻的到來等了23年。同時間,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卻表明不承認克里米亞的公投結果,強調這一切都是因俄軍脅迫下產生加上分離公投本質違反國際法的不公正結果。

關於克里米亞獨立公投

究竟為什麼克里米亞人民在超過八成的投票率且高達九成五支持回歸俄羅斯的民意基礎下,公投結果不被承認呢?又違犯了什麼國際法?是真的如英美主流媒體描述的有強迫的成份在內,還是如法新社今日俄羅斯電視台(Russia Today)半島電視台(Aljazeera)報導,群眾自願到投票所投下神聖一票?這個問題很關鍵,牽涉到人民意志的展現是否正當、公投結果是否有合法性的問題。

就目前國際媒體和輿論看來,沒有證據顯示有武力脅迫或作票的情況發生,機率也微乎其微。實際上,克里米亞自治當局為了這次公投,廣邀國際觀選團參與監票、開票的作業,只是美國和歐盟諸國置之不理,抵制都來不及了,更遑論派出觀選團為人作嫁。

是否觀選團一定要西方國家參與監選公投才有合法性呢?這又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而本文的基本假設是,這次公投是公正的,人民完全依其意志做出了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決定。如此才能接續討論這次公投有沒有違反國際法的問題,也就是人民自決原則(People’s Self-determination)和領土完整原則(the principle of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法益相衝突取捨的問題。

什麼是人民自決?

人民自決到目前仍是動態變化中的概念,從早期殖民地的自決運動到現在保護「集體人權」(Collective rights)的概念,隨著時間而有所演進。Self-determination一詞起先出現於二十世紀初葉列寧(Vladimir Ilyich Lenin)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的論述中,核心概念吸納了啟蒙運動時代洛克(John Locke)的天賦人權和抵抗權(right to resistance)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國民主權(popular sovereignty)後加以發揚。
當時威爾遜所提的民族自決權(The right of nations to self-determination)的行使主體函攝的範圍設定較寬,傾向採取英美傳統意義上的民族,即基於同一生活組織、傳統的共同社區,而非以血統、家族根源為基礎的民族,目的是希望推動殖民地自決運動,但其構想最終未納入國際聯盟盟約中。

而二戰後的《聯合國憲章》則將人民自決的用語明文納入第1[1]和第55[2]中,但起初憲章中關於人民自決原則的主體範圍定義模糊,後隨時代嬗遞,「人民」在定義上的解釋逐漸放寬,從聯合國637(VII)號決議中的非自治領土、託管地人民到1514(XV)號決議中擴大增加一國內受異族奴役、統治和剝削的人民,再擴大到2625號決議一國或一領土內的所有人民,而最終在1966年通過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定於一尊,人民自決原則主體適用應涵蓋所有國家及領土中之人民,以最普遍的概念來理解,換句話說,人民自決權的行使主體不再限於國界內的群體。

科索沃獨立公投的啟示

2010年國際法院針對「關於科索沃之片面宣布獨立是否符合國際法」(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respect of Kosovo)諮詢意見至關重要,可以看出自決的主體已拋離早期限於殖民地、非自治領土、託管地或受外族奴役與統治的人民,轉向更接近現代保護普遍人權的概念,即當相關人民無法獲得政府平等對待且不歧視的對待與代表、遭到大規模及系統性的人權侵害,致對內自決權無法有意義的被行使時在沒有其他管道可資救濟的情況下,才能透過分離建國的方式行使對外自決權。

而科索沃一案中,國際法院針對領土完整原則做出了突破性的限縮解釋,領土完整原則只限於國家與國家間的關係而已,不採納”非”國家行為者亦須尊重國家領土完整的見解 [3]。換句話說,人民自決原則在特定情勢下不必然與領土完整原則相衝突。
人民自決在型態上有兩種實行模式,一是對內自決(internal self-determination)、二是對外自決權(external self-determination)。對內自決就是人民有選擇社會體制和政府的權利,與個人自由和政治參與等基本人權有密切相關,而對外自決是指一國人民有權不受外國的支配而自由選擇自己的制度。就國際實踐上必須無法行使對內自決權後才有主張對外自決權的可能。

就自決的手段而言,從早期的革命權、抵抗權的行使到近代強調政治參與的公民投票都是人民展現自決的選項之一。儘管目前世界各國少有憲法明文保障國內特定人民行使獨立公投(對外自決)的權利,但不影響人民行使自決的權利,呈前文脈絡,自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普世皆然,觀念發軔於自然法(Nature Law),而國內憲法是人為的實證法(Positive Law),依自然法法學派觀點來看,實證法與自然法的是下位法與上位法的關係,如果人類制定的法律有悖於自然法的精神,就成了惡法,因而不具備合法性。而當一國憲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禁止進行所謂的分離獨立公投或明文禁止,照自然法的推論,人民自決都沒有違反國內憲法的問題。

美俄論述的差距

若進一步將上述法理分析結合克里米亞獨立公投事件,會發現歐盟和美國就克里米亞公投違反國際法的論述是有盲點的。在這之前,事件脈絡推導是必要的,是什麼動機促成這次克里米亞人民萌生獨立公投的念頭?若單純以俄羅斯國家戰略為出發點解釋則過於簡化,無法瞭解事件的全貌。

事件起於2013年底的烏克蘭首都基輔(Kiev)示威活動,肇因是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Fedorovych Yanukovych)中止和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轉而強化和俄羅斯的經貿關係,後示威失控導致大規模警民流血衝突,基輔獨立廣場(Independence Square)成為親歐派抗爭的根據地,汽油彈石塊齊飛、烽火遍野的影像傳遍世界,後烏克蘭總理亞努科維奇終究不耐國際壓力出逃俄羅斯,英美媒體把相關人士標榜成革命英雄,塑造烏克蘭民主勝利的形象。

但烏克蘭東部、克里米亞半島上不少俄裔民眾不這麼以為,長期觀察可以發現,親俄媒體把所謂的革命英雄汙名為新納粹份子(Neo-Nazi)法西斯黨人(Fascist)復辟,對事件的闡述也從所謂的革命定調為「軍事政變」。

克里米亞獨立公投是否違法,在判斷烏克蘭基輔發生的大規模抗議導致總統離職究竟是代表烏克蘭普遍人民意志的「革命」還是親俄觀點中的非法「軍事政變」就成了關鍵,亞努科維奇前總統是經由合法民選程序上台,就親俄勢力或克里米亞一方而言,總統選舉代表人民政治參與權利的行使,也是人權實踐的一環,而當前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統圖奇諾夫(Alexander Turchinov是沒有民意基礎的,沒有執政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包括之後撤回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承諾在內,都損及烏克蘭親俄民眾有關集體人權中強調社會經濟發展的層面,更間接貶抑了人民平等政治參與的價值。再回顧國際法院對科索沃一案中的見解,不難想像為什麼俄羅斯要趕在烏克蘭修憲和總統重新大選前急急忙忙鼓吹克里米亞公投回歸了,在國際法層次的攻防不見得吃虧。

註解:

[*1]Article 1:The Purpos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are:
2.To develop friendly relations among nations based on respect for the principle of equal rights and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 and to take other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universal peace;

[*2]Article 55:With a view to the creation of conditions of stability and well-being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peaceful and friendly relations among nations based on respect for the principle of equal rights and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promote:

1.higher standards of living, full employment, and condition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2.solution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oci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blems;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and

3.universal respect for, and observance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for all without distinction as to race, sex, language, or religion.

[*3]”Whether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s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aw.No prohibition of declarations of independence according to State practice
Contention that prohibition of unilateral declarations of independence is implicit in the principle of territorial integrity
Scope of the principle of territorial integrity is confined to the sphere of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
No general prohibition may be inferred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with regard to declarations of independenc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REPORTS OF JUDGMENTS,ADVISORY OPINIONS AND ORDERS

參考資料:


本文作者為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時事評析員。
本文原刊登於「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insight-post」。

世界新聞網  2014.03.27  01:25 PM記者陳韻涵報導

美聯社報導,聯合國大會27日以100票同意、11票反對、58票棄權,通過認可烏克蘭領土完整的決議,認為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公投違法。

聯合國大會共有193個會員國,此投票結果比許多外交官員預期的結果好得多。聯大不同於安理會,不受特定國家否決權的限制,法律效力也有限,但能反映各會員國意見。

新頭殼newtalk2014.03.28 柯昱安/綜合報導

聯合國大會27日針對《烏克蘭領土完整》一案進行表決,最後以100票贊成比11票反對通過決議,認定克里米亞「脫烏入俄」公投案違法。顯示國際社會並不認同俄羅斯透過該次公投案結果,兼併克里米亞。

聯合國大會於27日審理《烏克蘭領土完整》決議案,而該項決議的表決結果,在193個會員國中,有100國贊成、俄羅斯、古巴、朝鮮在內的11國反對,中國、印度在內的58國投下棄權票,另有以色列、伊朗等24國沒有參與表決。

儘管這項表決結果與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不同,對於聯合國會員國沒有太多約束力,但仍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和象徵意義,反映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期間的做法,缺乏國際社會的公開支持。

這項決議是由烏克蘭、波蘭、立陶宛、德國、哥斯大黎加及加拿大聯合提出,決議中引述聯合國憲章第2:「各國有義務在國際關係中,不進行武力侵害任何國家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藉此強調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的公投是違法的,希望國際社會能支持這項決議文,來阻止俄羅斯進一步採取干涉行動。

決議文中表示,希望所有國家不要試圖以威脅或武力等非法手段,來改變烏克蘭邊境。不過,烏克蘭當局在起草決議文時,隻字未提及俄羅斯,就是希望在大會表決時,能夠爭取更多成員國的支持。

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於316日舉行全民公投,有近97%投票者贊成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統治,加入俄羅斯聯邦。而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也立即於18日和克里米亞代表簽署條約,允許克里米亞以聯邦主體加入俄國。

大紀元電子報  20140329

【記者萬平/編譯】聯合國大會27日通過一項決議,否決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半島。烏克蘭前總理提摩申科(Yulia Tymoshenko)表示,她準備參選5月舉行的烏克蘭總統大選。

這項得到北約和西方大國支持的決議,宣稱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的公投是非法的,並拒絕承認俄國對克里米亞半島的兼併。

聯合國的193個成員國中有100個國家投票支持這項決議,11票反對和58票棄權,另有20幾個國家沒有投票。與安理會不同的是,大會決議不能被否決,但沒有法律約束力。

起草這項決議的烏克蘭敦促國際社會支持這一決議,希望國際社會能阻止俄國對其領土採取進一步干涉行動。

決議呼籲所有國家不要試圖通過威脅或使用武力或其他非法手段改變烏克蘭邊境,並呼籲通過對話解決這場危機。

在投票前,烏克蘭外長德希茨亞在大會上說,他的國家的領土完整和統一已被俄羅斯「無情踐踏」,這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直接破壞了聯合國憲章。

在投票表決前,莫斯科駐聯合國大使朱爾金,則要聯大尊重克里米亞全民公投結果。不過,據了解在16日舉行的公投中,在槍口下的克島,俄裔人口只占58.5%,卻有97%的人贊成加入俄羅斯;尤有甚者,塞凡堡的贊成率竟達總人口的123%

烏克蘭定於525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過渡政府任期將在那時結束。

除了提摩申科之外,烏克蘭前世界重量級拳王、民主改革聯盟領袖克里契科和烏克蘭首富波若申科也預料會參選。民意調查顯示,波若申科是目前支持率最高的候選人。

社論
世界新聞網  2014.03.29  06:00 AM

台灣反服貿占領立院進入第13天,30日將在凱達格蘭大道示威,而贊成服貿民眾也決定走上街頭表達態度,雙方群眾比拚對決,比誰的人多、誰的氣勢壯。之前有媒體形容「台灣將烏克蘭化」,而美國前國務院官員科恩談烏克蘭問題時妙喻,指「俄羅斯看待烏克蘭,就像北京看待台灣一樣」,意指俄中各有「紅線」不能踰越。《經濟學人》指出,反服貿就是民眾不信任馬英九,反對兩岸經濟整合掛鉤,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已進退兩難。

兩個月前,極少人能預料烏克蘭問題會急劇惡化,造成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半島,重啟東()西(歐美)「準冷戰」對抗,扭轉21世紀美俄中戰略格局。半個月前,也很少人能預料,台灣反服貿學生運動,居然迅速燃燒到占領立院、衝闖行政院,擴大成社會分裂,不知如何收場。世事果真難料,只要國際地緣結構或國內民主結構存有政治斷層,就可能被突發事件引爆,政治危機讓人措手不及。

仔細探究,烏克蘭和台灣有不少可相互比較的國際地緣宿命,和住民自決前途的無解矛盾。台、烏都因民眾對強鄰恐懼,而示威抗議領導者的路線開其端。烏克蘭是「恐俄反俄」甚至「仇俄」;台灣則是「恐中」、「反共」甚至有「仇中」心理。但兩者差異亦甚大,烏克蘭經濟疲弱,政治敗壞,深賴俄國,又想脫離俄國控制;台灣政治經濟情況都不錯,但民眾對愈來愈依賴大陸恐懼徬徨。

去年底烏克蘭民眾得知亞努科維奇總統在俄國普亭總統誘惑和施壓下,放棄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憤而占領基輔市中心廣場示威。烏克蘭人受不了獨立以來民主選舉的政府墮落腐敗,人民嚮往歐洲政治清明和富裕生活,但俄國和烏克蘭依存深厚歷史文化和地緣關係,俄國不可能容忍烏克蘭投向西方。失去烏克蘭,意味俄國再不能成為有影響力大國,普亭的雪恥復興帝國夢將破碎。

烏克蘭東西分裂,與外在的東西方地緣爭奪相激相盪,形成複雜政治斷層。廣場群眾與警察流血衝突,趕走總統,擁立親西方政府,導致普亭以迅雷不及掩耳手段併吞克里米亞作為報復。而烏克蘭信任西方、借用民主或民粹力量,以為可改變地緣政治,反而導致攤牌,喪失克里米亞半島,如今前途未卜。

台灣在東亞地緣政治也處於東(中國)西(美日)戰略較勁區域。台灣沒有國際承認的國際法地位,但台海分隔的事實已擁有準國際默認的效力。雖然北京聲稱不放棄武力,但除非絕不得已,應不致用武力統一。世人皆知,中國「以商圍政」、「以經促統」,希望達成統一目標,台灣朝野其實也心知肚明。中國崛起強大,更加深台灣民眾陰影和提防心態。即使客觀上服貿協議的執行結果,對台灣利大於弊,卻遭遇阻力及反抗,成為匯集普通百姓「恐中」、民進黨「反中」和少數人「仇中」三種力量的支點。台灣民眾有廣泛被中國併吞的恐懼感,不信任中國,導致政治上依靠美國、但經濟上依賴大陸的政經矛盾。民意分裂,且感性壓過理性,反服貿民意就是類似情境的產物。可是台灣理性思考也不能永遠被恐懼壓過,如果懼怕和拒絕大陸,又繞不過大陸,經濟上只有死路一條,並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台灣如缺乏經濟實力,不再富裕,民主亦難保;而政治上能沿用的國際可靠力量,台灣比烏克蘭還不如,美國「重返亞洲」幾乎未提過對台灣的承諾,反而有「棄台論」在美國政學界流傳。而反服貿背後的「愛台」和「反中抗中」情緒,最終會變成「害台禍台」源由,其實不難推論。

反服貿對馬英九的「不獨、不統、不武」敲響警鐘,平衡策略如今進退兩難、內外交逼。反服貿所表現的「拒中」意識,可能讓北京警惕,加大對台施壓力度,可能傷害台灣。季辛吉曾勸告烏克蘭,「未來在做好東西橋樑。烏克蘭人民要建立負責的民主,懂得節制,外交不冒犯俄國,以達內政自主自由」。這番話有台灣可借鏡之處。朝野和服貿爭議的正反兩方都應克制妥協,勿使爭議釀成烏克蘭式的悲劇,導致民主崩潰,否則大陸損失有限,台灣則必然得不償失。

自由時報  2014-4-3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倫敦─布魯塞爾二日報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各國及烏克蘭外交部長,一日在布魯塞爾首度針對克里米亞危機舉行會談,會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將密切合作,通過訓練跟其他計畫促進烏克蘭的國防改革。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對媒體表示,無法證實俄羅斯正在撤軍,北約將中止與俄羅斯的所有軍事及民事合作,並考慮加強在東歐的軍事部署。北約歐洲盟軍最高統帥布里德羅佛(Philip Breedlove)警告,俄國已在烏克蘭邊境集結足以入侵烏國的軍力,可在三到五天內達成目標。

北約二十八國外長在聲明中嚴厲譴責俄羅斯非法兼併克里米亞,嚴重威脅歐洲安全,北約希望莫斯科在尊重國際法和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的基礎上,為烏克蘭危機提供解決方案。在制裁俄羅斯的同時,北約仍將和俄國保持政治對話,為解決烏克蘭危機持續努力。聲明並未具體指出將停止哪些軍事合作,北約和俄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與掃毒合作則將繼續。北約將在六月的外長會議上再次審議北約與俄羅斯的關係。

北約成員國一致同意採取系列措施反制俄羅斯,除向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外,也考慮在波羅的海國家建立永久性軍事基地,以確保東歐成員國的安全。北約各國外長還要求布里德羅佛在十五日前擬定應變方案,包括加強對波蘭等東歐成員國的軍事部署、強化訓練和演習、提高多國快速反應部隊的部署速度等。

511月 北約將與烏克蘭聯合軍演

烏克蘭國會稍早也無異議通過允許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約部隊進入烏國,舉行一系列聯合軍演。演習將從五月持續到十一月,地點位於烏國南部、西部和黑海海域,估計將有七千多名官兵參加演習。美國國防官員還透露,美國可能派遣一艘軍艦到黑海,或採取其他行動以安撫東歐盟邦。

俄羅斯以兼併克里米亞報復烏克蘭西進,不僅讓烏克蘭和美歐緊張,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也感受到安全威脅。至於莫斯科聲稱已自烏國邊界撤回部分部隊,北約官員指出,俄軍僅撤回約一千名官兵,但克里姆林宮在烏國邊界部署三萬五千到四萬人,俄軍撤離看似只是正常調動,而非大規模撤離,況且俄軍裝備精良,包括機械化步兵、裝甲車、攻擊直升機及特種部隊等,足以入侵烏國。

在此同時,繼參議院後,美國眾議院一日也通過援助烏克蘭和制裁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法案,支持提供基輔政府十億美元貸款保證,並提供烏克蘭和其周邊國家一.五億美元金援。

周舵
(作者是獨立學者,自由撰稿人,原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北京四通集團公司高管、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2014/04/03  07:15:45

今年1月我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發表《戰後秩序崩盤正常國家登台》時,恐怕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言過其實。那篇文章談的是東亞局勢,沒有提到俄羅斯,但剛剛過了兩個月,普京猛然跳出來在烏克蘭投出一枚巨型震撼彈。我不得不再次指出,戰後秩序已經無法再維持,一個大動盪的新時代已經露出了猙獰面孔。

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問題錯綜復雜,用任何一種黑白、正邪二分標準(最常見的是專制/民主二分)去解釋都是片面的,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烏克蘭的亂局也不僅僅是西方與俄羅斯爭奪地緣政治優勢的問題,或誰贏誰輸的大國零和博弈問題;問題的根源是,全球治理出現了系統性的差錯。

為什麼出現系統性差錯?由於冷戰後秩序是西方主導的,那麼,一個合邏輯的推論就是:西方國家對於冷戰後秩序、特別是對於中俄兩個後極權主義大國處置不當。

蘇聯東歐陣營解體,西方掉進因過度樂觀而導致的全球治理盲區,以為天下從此太平,只剩下幾個“流氓政權”需要修理。於是,一方面在改進全球治理秩序上無所作為,另一方面,卻在局部熱點問題上輕舉妄動、濫用武力。

簡單說來,冷戰後秩序是由兩個“國際警察”維持的:聯合國的授權提供合法性,美國及其西方盟國提供軍事實力,兩者缺一不可,但這種安排漏洞百出。首先,聯合國的制度設計只不過是二戰後幾大戰勝國之間的權宜性安排:五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果一票否決,聯合國便整體癱瘓;聯合國大會100多個國家無分大小,幾萬人口的太平洋島國和13億人口的中國都是一國一票──這種制度如同兒戲;美國承擔著國際警察的重責,對維護世界秩序貢獻巨大,但卻聲稱美國國家利益至上,公信力大打折扣。

其次,從北約轟炸南聯盟、承認科索沃獨立開始,美國和西方國家沒有聯合國的授權或密切合作,更沒有對冷戰後的國際秩序框架進行必不可少的修補或重建,就輕率、武斷地對多國進行武力幹預,既帶頭破壞現有國際秩序,又沒有代之以獲得國際共識支持的新國際秩序,原本應該是秩序維護者的西方聯盟,成了秩序的破壞者。現在俄羅斯和中國的一肚子不滿,恐怕很難用“專制獨裁的中俄反對民主的西方”這種意識形態黑白二分視角,把西方的責任一筆勾銷。烏克蘭危機固然是一心留戀蘇聯紅色大帝國“輝煌歷史”的普京一手挑起的,但是,北約違背德國前總理科爾對戈爾巴喬夫的承諾不斷東擴、不經聯合國授權轟炸南聯盟、承認科索沃獨立,毫無疑問給普京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借口。

那麼,西方國家究竟應該如何對待中俄這兩個後極權大國?

冷戰後的中俄和冷戰期間的中俄雖然有其歷史繼承性,但性質上卻大不相同。現在的中俄是兩個在專制和民主之間搖擺的轉型中國家,未來走向哪裡是不確定的,過去那種“徹底埋葬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狂妄早已煙消雲散,因此,西方拉一拉可以往民主走,推一推可以往專制倒退。這就需要有超越專制/民主黑白二分的新思維、新分析工具;尤其是,需要以硬實力為威懾、但不到萬不得已不用硬實力,而以軟實力的運用發揮為主導。但我們看到的景象卻恰好相反,西方國家大大低估了自己的軟實力,大大高估了自己的硬實力,急於用武力幹預解決問題,不但中俄兩國的執政者,也包括越來越多的精英和民眾認定,要想有國家安全,就只能依靠硬實力甚至核武器與西方對抗,別無選擇。

於是,反美、反西方的極端民族主義趁勢崛起。“民族主義”歷來是許多西方學者的意識形態盲點,英國、法國二戰後在其前殖民地,美國在朝鮮和越南的戰爭失敗,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後重建中遭遇的重重困難,以及在處理與中俄兩大國關系時的屢屢失誤,都和聚焦於專制/民主意識形態二分,低估民族主義的強大感情力量密切相關。

事實上,如果我們能超越意識形態二分的狹隘視角,客觀公正看待中俄兩國的實際情況,不難看到,這兩個國家當中熱衷自由民主的國民迄今為止只限於少數、甚至極少數西方化的精英,絕大多數國民心心念念關注的是國家富強和生活改善。而恰恰是在這些地方,西方國家對之不屑一顧,不但不去設法削弱反西方反美的民族情緒,反而極其簡單化地把民族主義看作僅僅是專制政府的操弄,以為只要把專制政府搞垮,自由民主自然就會從天而降。實際效果怎樣呢?越來越多的兩國民眾被西方的錯誤政策驅趕到政府一邊,促成了專制政府和極端民族主義民眾之間的反西方大聯盟,令自由民主派越來越勢單力薄。

在西方學界和媒體上,黑白二分法泛濫成災。二分法從古希臘柏拉圖時期就開始滲入西方文明,兩千多年來被不斷強化,早已成為西方文明的基因之一。國際關系學說領域也一樣,西方總是在現實主義/理想主義、遏制/接觸、硬實力/軟實力等等二分性的極端之間搖擺,現實主義者熱衷於和專制政府做買賣,理想主義者只愛聽和自己意識形態一致的意見,雙方全都由短視的機會主義政策主導,整體上既沒有長期一貫的戰略戰術,更不考慮言行一致的國際規則創新和踐行,於是,全球變得越來越無序、越來越混亂,就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西方在對烏克蘭問題的理解上至今依然是就事論事:誰正誰邪、誰輸誰贏,幾乎沒有看到從“國際關系遊戲規則的公平正義”角度看問題的人,似乎規則沒問題,只是普京之輩破壞規則,然後如何懲罰違規者的問題。我的觀點與此恰好相反。我們現在面臨著新一輪大國之間劇烈沖突的零和博弈局面,冷戰後秩序已經風雨飄零,出路只能是:把零和博弈的惡性循環,改換為合作共贏的良性循環;而這就必須創建新遊戲規則──創建足以遏制惡性循環、保障良性循環的新遊戲規則。顯而易見,冷戰後由聯合國和美國及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已經無法維系,新的公平正義的國際規則亟待建立。但中俄兩國官方提倡的所謂“多極世界”是個壞主意,那是國際關系外行一廂情願的胡思亂想。多極世界等於混亂無序世界,那比現行冷戰後秩序還要壞得多。必須另想辦法。

也許應該創建一個類似美國最高法院那樣的國際憲法法院?由聯合國主導,全體會員國協商修改國際法、制定國際憲法,由國際憲法法院裁決國際糾紛,各國按比例出資成立國際警察部隊,執行國際憲法法院的裁決。當然還可以有其它辦法,但全球治理不動大手術恐怕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