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乎正道,不重視民調

傅雲欽 2013.10.03

▲ 蘋果公司的賈伯斯愛引用的名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不滿現狀,埋頭傻幹。)
他也曾自信地說:「我們不會去做市場調查,只顧盡力做出最好的東西。」
(圖:取自網路)

民進黨人林濁水愛分析民調。他今天在面書上又提到民調,說:「當年陳水扁滿意度剩15%就夠拖垮民進黨了,現在大動作打9%的馬雖痛快,已經沒有效益。

陳水扁民調支持率低是因為貪腐。馬英九民調支持率低,不是因為貪腐,而是其他原因。陳水扁的貪腐是歪門斜道。馬英九反關說則是正道。陳水扁的低民調和馬英九的低民調不能混為一談。陳水扁無救而崩盤,馬英九則不一定。

民眾短視近利,「不可與慮始,祇可與樂成」(史記‧商君列傳)。民意不一定是正道。我在乎正道,不重視民調。民調只能供參考。孫中山若看民調辦事,不會棄醫從政。鄭南榕若看民調辦事,不會引火自焚。整天研究民調的,以民調為依歸的人只是政客,絕不是大師,更不是強人。

《商君書‧更法》說:「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蘋果公司的賈伯斯曾自信地說:「我們不會去做市場調查,只顧盡力做出最好的東西。」他愛引用的名句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我譯為「不滿現狀,埋頭傻幹。)這些話,那些雞腸鳥肚的民眾和唯利是圖的政客是聽不懂的。

台灣只有政客的譁眾取寵,亂搞一通。綜觀當今的政壇,台灣沒有大師,也缺乏強人。大師及強人是千山獨越的鴻鵠,民眾是芸芸眾生的燕雀,政客是燕雀中間的領班。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有遠見的大師及強人都是逆風而行,不爭一時,只爭千秋。今天民意不支持,明天可不一定。

台灣政客像黑道,只問立場,不問是非。我期待走正道的強人,撥亂反正。反關說之事現正被「利委」豬公及選輸不甘願的民進黨等邪惡勢力抹黑、醜化。台灣人好騙難教。「邪不勝正」這句話在台灣不一定講得通,但我偏要站在正道這邊。

馬英九為反關說而硬起來,我給予肯定。有人說,馬英九反關說只是藉口,主要目的是政治鬥爭。政治鬥爭是常態,不值得大驚小怪,不要不問是非,亂鬥一場就好。站在正道的政治鬥爭,師出有名,能塑造強人,又能剷奸除惡,大快人心,誰曰不宜?

● 相關拙作


-----------------------------
回應與答覆
-----------------------------

Greta Lee

不要隨便引用賈伯斯的名句,你的中譯和他的原意相去甚遠。

◇ 傅雲欽 >Greta Lee

多謝指教。妳認為「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原意是什麼?

Greta Lee

賈伯斯的這句名言出自他在2005年給Stanford University史丹佛大學的畢業生致詞,演講內容旨在鼓勵這些學生不要認為所學目前看起來不知用意為何而不學習,只要有興趣就可以去鑽研,在未來適當的時機都有機會學以致用。演講結束他送給這些畢業生這句「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中文較恰當的翻譯為「求知若飢,虛心若愚」。所以我才會在這裡提出此名言和傅先生的引用旨意有所出入,容易誤導其他沒看過或聽過此演講的朋友。

◇ 傅雲欽 > Greta Lee

我就知道妳會這麼說。妳不知道這句翻成「求知若飢,虛心若愚」被罵到臭頭嗎?請先看下面這一篇:

Jamie  2011.09.16

2005 年,Steve Jobs Stanford 畢業典禮上演講,最後送給了在場的年輕人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個演講後來被廣為流傳,各種中譯版也紛紛出現,有些人把這句話翻譯為「求知若飢,虛心若愚」,《Cheers 雜誌》則把這句話翻譯為「飢渴求知,虛懷若愚」。無論如何,我認為這些都是錯誤的解讀。

什麼叫 Hungry?美國人不會用 hungry 來形容對於知識的追求。對知識,他們用的是「好奇」(curious) 這個字。一個求知若渴的人,叫做「intellectually curious」或是「eager to learn」,但絕對不會是「intellectually hungry」,也極少是「hungry to learn」。

用到 hungry 的時候,針對的「成功」,也就是「hungry for success」。所以 Steve Jobs 的「Stay Hungry」,根本不是叫你去求「知」的意思,他真正想說的,是要你去不停的尋找成功,永遠不知道滿足。為什麼?因為創業者最常犯的錯誤,除了做出沒人要的東西之外,就是太快滿足於初期的成功,接著開始以為自己是神,再也不會失敗。

楊致遠就是最好的例子,90 年代末期 Yahoo 叱吒網路圈後,他開始陶醉於成功之中,成天打高爾夫球、旅行,結果呢?快轉十年之後,Yahoo 現在的市值等於他們手中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也就是說這家母公司是一毛不值。為什麼?因為他失去了 hungry

回頭看 Steve Jobs,過去 14 年來,他像一頭肌餓的猛獸,永遠不會滿足,MaciPodiPhoneiPad 一招接一招,不停直搗對手的心臟,如果不是因為健康狀況,他大概永遠沒有停歇的一天,這,就是 hungry,這,就是 Fox 寫的「稀有的豬」。

什麼叫 Foolish?美國人也不會用 foolish 來形容虛心,虛心叫做「humble」、叫做「be a good listener」、叫做「be open to new ideas」。而 fool,根本不是「虛心的人」,fool 是「笨蛋」的意思。

You gotta be a fool to believe that will work.(你一定是個白癡才會相信那東西會成功) 是所有的創業者最常聽到的,而 Steve Jobs 想告訴你的,就是別理他們,繼續當你的傻瓜。因為要革命,你就註定要在眾人的誤會中孤獨的前進。

所以各位創業者,記住 Steve Job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然後一輩子都不要停止戰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People!

◇ 傅雲欽 > Greta Lee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翻譯問題,請再看這一篇:

◎昆蟲 2011.10.15

昨天寫史提夫 . 賈伯 演講中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保持飢餓,保持愚蠢)。今天收到商業週刊 (Business Week)。其中,這句話被放在兩整頁的圖上面。他們對於這兩句話的解釋和我相去不遠 。這四個字,因為 Steve Jobs ,將成為不朽的名言。

當我看到它被翻譯成「求知若渴、虛懷若愚」時,那種厭惡的感覺實在難以形容(英文叫 “to my horror"?)。沒想到後來更有人將這個翻譯拿來感動或勉勵一番。那一套東方式、儒家式的教條,被亂套到 Steve Jobs 上,完全是莫名奇妙。真他媽的「求知個頭、虛懷個屁」。

《史提夫 . 賈伯 (Steve Jobs)
◎昆蟲 2011.10.14

蘋果公司大頭目的過世,我不覺得悲傷。這種人、這種人生、這種境遇,我們應該慶祝。有人說這是沒有英雄的時代。他們都錯了。

Steve Jobs 創立 Apple 公司,被逐出 Apple, 救回 Apple,讓 Apple 成為全美國最有價值的公司。以下是 Steve Jobs 的演講 :



這段影片最後一段是 Steve Jobs 要大家「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保持飢餓,保持愚蠢)。結果被翻成不倫不類的「求知若渴、虛懷若愚」。Steve Jobs 整篇演講沒有真正提到知識和謙虛的重要,這種翻譯破壞了想像、詩意、以及解釋的空間。根本就是翻譯者強將自己的價值感和道德觀硬塞到 Steve Jobs 的嘴巴中,實在是非常沒有水準。

大家給 Steve Jobs 的定位其實很不相同 — 工程師、管理者、溝通者、演說家、追求完美者、visionary (趨勢專家?) . . .

我覺得他是狂熱的藝術家及詩人。他狂傲又謙卑地說要「在宇宙留下一個凹痕。」(Were 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 Otherwise why else even be here?” )他辦到了。讓我們放鞭炮慶祝他的一生。

Greta Lee

各自解讀,各取所需。目前還沒有看到對這8個字有完美的翻譯。

◇ 王芝方

各自解讀,各取所需?那還能一上來就「請不要隨便引用賈伯斯的名句,你的中譯和他的原意相去甚遠。」?

◇ 傅雲欽 > 王芝方

多謝高見。人總是先入為主,Greta Lee 以流行的翻譯版本為據,而勇敢「糾錯」,也算精神可嘉。她有賈伯斯的精神。 😎

-----------------------------
參考資料
-----------------------------

Sting Tao  
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  2011/09/02 

……Jobs 談設計:

我們認為可賣出無以數計的麥金塔電腦。不過我們不是為我們以外的人來設計賣金塔。我們就是決定這產品偉不偉大的那群人。我們不會走進人群,做市場調查。我們只想盡吾所能地做出最好的東西。

We think the Mac will sell zillions, but we didn’t build the Mac for anybody else. We built it for ourselves. We were the group of people who were going to judge whether it was great or not. We weren’t going to go out and do market research. We just wanted to build the best thing we could bu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