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民調」看民進黨的墮落

傅雲欽     2011.01.24

▲ 德國學者韋伯(Max Weber)著《政治作為一種志業》(Politik als Beruf)一書的封面
韋伯說政治家要有熱情﹑責任感和判斷力。
(圖:取自網路)

如果一個人生病有待治療,但有各種治療的方法。他因外行而難以選擇,就去問專科醫生。醫生反問他說:「我也不知道,請你告訴我。」這不是很荒謬嗎?

政治也是一種專業。隔行如隔山,一般民眾大多對政治外行,需要專業人士或團體提供意見。政黨是一種政治的專業團體。政黨的一項功能就是在選舉時推舉候選人,供民眾選擇。這是政黨作為一種專業團體的職責。民眾說:「誰適合當我們的總管或立法委員呢?我們外行,不知道要選誰。」此時,政黨站出來說:「我們內行。我們推薦人選給你們選擇。」這才是負責盡職的政黨。

現在民進黨卻不是這樣。他們剛通過總統和區域立委候選人的提名辦法,採用「全民調」方式進行提名。他們將來推舉總統和區域立委候選人,不是依他們的專業自行決定,而是反問外行的一般選民,說:「我也不知道誰適合當總管或立法委員,請你們告訴我們,我們再推薦給大家。」這樣的政黨不是無能嗎?不是失職嗎?

民進黨採用全民調,就是不讓黨員投票,參與提名程序。為什麼提名不讓黨員投票參與呢?主要理由是,因民進黨各派系擁兵自重,如讓黨員投票,會引起派系鬥爭。選舉的候選人還沒推舉出來,黨內已鬥得烏煙瘴氣。2008年總管大選的提名,謝長廷蘇貞昌為了爭取出線,幾乎撕破臉,就是一例。此外,民進黨人頭黨員充斥。黨員沒理念,只是豢養他們的派系頭人的投票機器。人頭黨員也參與投票,很不公平,只有加深內鬥,沒有正面的效應。有人甚至說讓黨員投票,派系惡鬥搞小動作,可能會搞到司法介入調查,影響民進黨的提名程序。因此,採用全民調可以避免黨內的惡鬥,也可避免司法介入的風險。

國家發生內亂,才要停止人民的基本權利,如選舉權。民進黨取消黨員的投票的基本權利,可見他們內鬥的激烈,如同國家進入內亂狀態。這樣紛亂的黨如何團結對外,如何帶領台灣?

不過,民進黨提名採用全民調,倒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為了勝選。也就是推舉民眾喜歡的人選,比較貼近民意,比較可能當選。謝長廷說:「最要緊的是打贏選戰,而不能提名辦法完美,卻不利於打贏選戰。」可見民進黨人滿腦子都在想選票、權位。

一個政黨以勝選執政作為目標,似乎也言之成理,沒什麼不對。但站在台獨運動的立場,全民調有利於勝選執政,卻不利於台獨建國。不利於台獨建國就是不利於台灣。

台灣只是事實上獨立,還不是國家,要宣佈獨立,才能脫離中國,成為國家,長治久安。台灣獨立建國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但台灣人不知台灣處境的惡劣和前途的艱難,並且對宣佈獨立建立國家一事,還有很多疑慮,尚待啟蒙和帶領。尤其,在目前兩岸交流,台商西進,陸客「氾」台,台灣人民見錢眼開,不管尊嚴的情況下,台獨氣勢低迷。從獨派的觀點,台灣現在正須要一個堅定而勇敢的台獨政黨,來啟蒙民眾,帶領民眾「出中國(Exodus)」。台獨政黨是理念取向的運動型政黨,不是民意取向的選舉型政黨。對一個台獨政黨而言,執政只是手段,台獨才是目標。

然而,長久以來,台獨被污名化,背著黑鍋。強烈獨派色彩的人物被視為極端,不可能在全民調中出線。君不見,很多民進黨頭人不都在往統獨光譜的中間地帶靠嗎?陳水扁以前提倡所謂的「新中間路線」,固不待言,前一陣子呂秀蓮提倡的「藍天綠地」、「九六共識」,謝長廷提倡的「和解共生」、「憲法共識」,亦復如此。一言以蔽之,民進黨政客就是:勝選考量,樂不思獨。

民進黨的提名制度採用全民調,是進一步往中間靠。他們擺明著不是要宣揚台獨理念,啟蒙民眾,帶領民眾,而是要迎合民眾,討好民眾,只求勝選,進入中華民區體制內鬼混。以前他們提名藝人余天選立法委員,擠掉較有台獨理念的劉一德(台聯),殘害忠良,不以為意。採用全民調後,將來推出林志玲梁朝偉出來選總管,也不足為奇。這樣搞,勝選是有可能,但勝選又如何?他們要把台灣帶到哪理去?

民進黨一直口口聲聲說:「我們不預設立場,一切以民意為依歸。」先前把公投當萬靈丹或避風港,現在連候選人的提名都「不預設立場,一切以民意為依歸」。民進黨樣樣事情都丟給民眾去決定。表面上,這似乎符合民主的普世價值,沒有什麼不對。但其實這不是真民主。這是對民意政治的濫用、對政黨政治的曲解和對責任政治的踐踏。民進黨簡直只是一個假民主、不負責任的民意調查公司而已,哪裡稱得上是政黨?

如果追求台灣獨立是一種理想,那民進黨1991年在台獨黨綱加上公民投票的條件,是一種墮落,1999年在「台灣前途決議文」說民主化就是台獨,也是一種墮落,現在提名制度改為全民調,更是的一種墮落。獨派還不快覺醒,還要繼續當民進黨的跟屁蟲嗎

● 後記  2019.06.10  (民進黨的蔡英文賴清德爭初選,全民調開始之日)

全民調,就是綠營推派候選人的事也讓藍營的人參與決定。

全民調,就是出線的人都適合大眾口味,不可能有強烈的獨派色彩,如蔡,又如賴。

全民調,就是要封殺獨派參選的資格,不讓他們進入體制,獲得資源去反體制

全民調,就是民進黨腐敗的象徵、罪惡的象徵。

民進黨是台獨的殺手,爛透了!獨派要認清!

相關拙

 


-----------------------------
考資料
-----------------------------

酥餅  2011013

回到台灣已經三年多了,我依然覺得台灣許多爭議都源於台灣社會不肯花時間好好的把某個名詞的定義弄清楚,這次的問題出在何謂「政黨」。

政黨的英文是Party,根據劍橋字典,Party的定義是:

An organization of people with particular political beliefs which competes in elections to try to win positions in local or national government
(一群有特定政治信仰的人組織成的團體,透過競選贏得地方或中央政府的職位。)

英文版的維基百科寫得更清楚:

A political party is a political organization that typically seeks to influence government policy, usually by nominating their own candidates and trying to seat them in political office. Parties participate in electoral campaigns, educational outreach or protest actions. Parties often espouse an expressed ideology or vision bolstered by a written platform with specific goals, forming a coalition among disparate interests.
(政黨是為了影響政府政策的政治組織,影響的方法通常是透過提名他們自己的候選人,然後設法讓這些人當選政府職位。政黨的參與者參與競選、教育推廣、抗議活動。政黨通常透過白紙黑字並有具體目標的政綱,擁護一個清楚表達的意識型態或是理想,並試著跟各種不同利益的團體結盟。)

我來整理一下,根據上面的定義,政黨之所以可以稱做政黨有一定的步驟與條件,首先這群人要有特定的政治信仰以及明確的政治目標與理想。為了達到這些目標與理想所以參選並取得政治職位。

所以今天如果有一群人與團體,他的目標只是取得政治職位,而為了取得政治職位,無論是政治信仰、政治的目標與理想、提名的候選人都是請人民跟社會大眾先討論好,等社會大眾決定了,這群人才靠過去,如果人民跟社會大眾還有爭議,他們就先不主張,這樣的一群人要叫做什麼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根據定義,他不叫政黨。

政黨在民主國家存在的意義就是提出主張讓人民選擇,政治人物的責任就是運用他們的專業幫人民找出更好的選項,推舉更好的人才,當各個不同的政黨基於他們自己的政治信仰,努力提出更好的選項,推舉更好的人才時,人民就可以在一堆更好的選項與人才中做選擇,國家就會進步,這才是政黨與政治人物存在的價值。

假設我今天要買房子,有一個經紀人不提出選項也不找案件來讓我看,只說要是我有喜歡的案件,價格也決定了就跟他講,他相信我的選擇,看起來這個經紀人是很尊重我,但是我實在很難不懷疑,他其實是想什麼都不做,混水摸魚欺騙佣金。

因此,如果有一個政黨遇到爭議只會主張讓人民公投決定,對我來說是很奇怪的,一個政黨可以主張最後解決爭議的方法是公投,但是在那之前他也必須清楚的告訴人民,他的主張是什麼,為什麼他要那樣主張;同理,一個政黨如果沒有自己判斷候選人良莠的能力,只會要不分政治信仰的所有社會大眾告訴他該提名誰,那也是很奇怪的,因此,進步民主國家的政黨不可能用所謂的全民調來挑選自己的候選人,因為提名候選人的過程與結果,其實就是展現這個政黨價值最重要的一環,什麼樣的黨提名什麼樣的人,而提名什麼樣的人也彰顯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黨。

提名候選人本身就是黨意的展現,政黨該努力的是說服社會大部分的民意支持他們的理想與人選,而不是打著相信人民的口號,模糊政治主張,放棄提名權力,只想接收對當權者不滿的選票以獲得政治利益。話說回來,如果台灣人愛的就是這種沒有主張所以看似溫文儒雅的政治人物,那真的只有傻瓜才會在意政黨與政治人物存在的價值與該負的責任為何,輕輕鬆鬆就能得來的權力與好處,何樂而不為?

NowNews  2011/01/17  20:16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進黨中執會上週通過總統提名採用「全民調」,決議內容將送臨時全代會討論。前副總統呂秀蓮依然主張總統初選須納入「黨員投票」,她在1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若採用全民調,很多人會用盡心機在媒體作秀,爭取曝光機會,「林志玲最有可能出線」。

呂秀蓮認為,若總統初選採全民調決定提名人選,將衍生想像不到的後遺症,她力推巡迴縣市辯論、黨員投票、民調「三部曲」,對民進黨贏得勝選才有幫助。

呂秀蓮指出,總統初選採全民調是世界少有,也漠視黨員意見、偏離政黨政治、疏離基層黨員,將弱化民進黨發展。

呂秀蓮強調,如果初選只採用民調,很多人會用盡心機在媒體作秀,爭取曝光機會,但錢從哪裡來?她說,對家財萬貫的人很簡單,但對一般民進黨員來講是不可承受之重。她說,全民調能看出某個人對民進黨的犧牲奉獻?能看出治國能力與領導統御能力嗎?沒有經過辯論,重要公職提名採全民調,「林志玲最有可能出線」。

中央社 2011/01/21  18:23:41

(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21日電)……謝長廷下午在高市議員康裕成、張豐藤、陳信瑜、前市議員趙天麟等人陪同下,參觀停泊在高雄港漁人碼頭的綠色和平組織彩虹勇士號。

對民進黨2012初選制度,謝長廷說,他沒什麼堅持,態度開放,大家講好就好,最要緊的是團結打贏選戰,而不是程序很完美,到最後卻不利選戰。

中央社 2011/01/22  18:44:13

(中央社記者何孟奎、溫貴香台北22日電)民主進步黨臨全會今天通過總統與區域立委候選人提名辦法採取全民調方式進行,在311名黨代表出席情況下,有227人贊成中執會的全民調提案。

民進黨臨時全國黨員代表大會(簡稱臨全會)下午討論總統候選人提名辦法,前副總統呂秀蓮主張總統初選應舉辦「政見辯論、黨員投票、民調」3部曲,與中執會通過的全民調案,在臨全會對決,雙方激烈攻防,最後全民調案過半數通過。

呂秀蓮在會中表示,2012年台灣面臨空前挑戰,相信民進黨有這樣的人才,她發起的總統初選應納「黨員投票」提案已獲160名黨代表連署,她不是為特定政治人物提出此案,而是為了台灣提案,希望產生一個有能力的領導人。

呂秀蓮說,中執會通過的總統候選人提名採全民調令人非常不安,一方面採取民調方式,另方面還是「全部」民調,她質疑,黨中央為何排除其他的方式,為何不能制定出一個更周全、更公平的提名方式?

她強調,許多黨內人士反對採取黨員投票是因為怕碰觸黨員問題,但是不能因噎廢食,「要黨員卻不要黨員意見,這個黨會泡沫化的」。她認為,民調也可能被操控,2012年台灣面臨新挑戰,用全民調壞處實在太多。

討論過程中,包括林佳龍王定宇江志銘等多名黨代表都發言指出,黨員投票雖然可能產生一些弊病,但是應該研擬配套防弊,而不是防堵黨員投票,讓黨員參與提名過程,才是民主的政黨,毀棄黨員投票,對歷史不能負責。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立委陳明文等人則反駁沒有黨員投票就是不民主的說法。柯建銘指出,呂秀蓮說2012年要選出真正能治理國家的人,但這由兩個因素決定,亦即民進黨團結與司法風險;他強調,民調結果與黨員投票結果差不多,而且並非沒舉行黨員投票就是不尊重黨員,5都選舉就沒黨員投票。

蔡英文則表示,黨員和支持者都很重要,但當前是2012要選得好,希望不要重蹈2007年提名的覆轍,她承認全民調不是最好方式,但黨員投票的確有司法風險,這23年民進黨被司法調查追殺陷入很大壓力,希望不要在候選人產生過程中造成打擊。

蔡英文說,黨內規章研修小組也曾考慮讓黨員投票,但從過去歷史在單一候選人來看,黨員投票和民調結果都差不多,因此選擇全民調;她強調,只要制度得當,應該可以避免再發生類似2007年的紛擾,「在這件事情上,我沒有預設立場」。1000122

2011 0123日 蘋果日報

……昨臨全會,天王互動微妙,謝長廷和蘇貞昌系統都挺蔡英文,呂秀蓮則拉攏游錫堃,還不忘暗酸蘇、謝。討論總統初選案時,呂發言前故意問蔡英文:「有無時間限制?」蔡說:「沒,請精簡點。」但呂一講就快20分鐘,她稱非為某派系,而是為黨的未來,黨內質疑競爭會衍生內鬥,但上屆總統初選,「我不得不退出初選,當時游錫堃也在這,我們倆都沒攻擊對手。」

蘇貞昌在出席開幕式後就離場,但蘇系黨代表都挺總統初選全民調案,倒是黨內規章研修小組成員的游系林佳龍倒戈,發言猛批小組推出的全民調案。謝長廷暗批林身兼小組成員和中執委,程序上不應反對全民調,謝也回敬呂:「剛剛說呂、游沒問題,不就剩我們兩個,蘇貞昌現在不在,對他不公平。」表決時謝系、蘇系都表態挺全民調,游錫堃挺呂沒舉手。記者顏振凱、張麗娜、吳家翔

中央社 2011/01/23  20:43:32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3日電)民進黨員從執政時期的高峰達40萬人,現在僅剩十多萬人。總統和區域立委提名採取全民調後,黨內傳出會再爆退黨潮,但黨內人士研判,黨員關乎派系實力,應不致再減少太多。

民主進步黨臨全會昨天敲定提名規則,總統與區域立委提名採全民調、不分區立委提名由社會賢達組成79人的提名委員會,經中執會2/3同意通過生效。由於排除黨員投票,不少人擔心會有退黨潮。

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莊瑞雄說,這兩天他接到很多黨員揚言退黨的電話,抱怨過去可以投票選總統提名人,現在為什麼不可以,為什麼黨員盡義務卻不能享受權利?「北市黨部變成中央黨部的客服中心」,「支持者現在發洩怒氣,黨中央有必要出來講清楚」。

揚言退黨的還包括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他日前表示如果民進黨總統初選採用全民調,不惜退黨。辜寬敏辦公室執行長林宜正今天受訪指出,原先辜寬敏的用意是要黨珍惜民主價值、保留黨員投票權利,但沒成功,現在基層很多聲音都希望辜留在民進黨內,辜會很嚴肅思考此問題。

民進黨內幕僚透露,黨員數歷經多次變化,1986年創黨時黨員有千餘人,早期黨費每年新台幣1000元,很多年都維持45萬黨員的規模。後來黨費降到100元,大家拚命拉黨員,扁執政時期黨員數曾突破40萬;不過,隨著民進黨在野、再加上提名制度民調比例上升、黨員投票比例下降,黨員數也下滑。

黨內幕僚說,現在黨費是300元,有繳黨費人數約16萬到20萬人,黨費有9成是供地方黨部運作之用。

民進黨內派系成員指出,公職提名改全民調後,黨員只剩下黨代表、黨主席等黨職選舉可以投票,代繳黨費的人意願會降低。黨內應該要有配套,擴大社會參與,包括黨費再減少、加強募款、提高公職分攤金等黨財務來源。

不過,也有派系成員表示,黨員可以選黨代表,黨代表可以選中執委,中執委可以選中常委,「黨員還是關乎派系的實力,不會少這麼多」;如果民進黨回歸到比較正常、沒有人頭黨員的狀況,對黨未嘗不好。1000123

2011-01-24【中廣新聞/黃悅嬌】

……未來民進黨的總統、立委、直轄市長等公職選舉黨內提名將排除黨員投票,黨內最大考慮就是人頭黨員問題,擔心因此觸及法務部去年發布代繳黨費等行為涉及賄選規範而遭到查辦,衝擊選情。對此爭議,立委王幸男批評,黨中央放寬代繳黨費制度污名化其他自主繳費黨員,應該道歉。

黨主席蔡英文說明,兩度放寬代繳黨費及地方黨部可補單,都是因為基層抗議親自繳交黨費規定太嚴格,因此適度放寬也非全無限制,幫忙親人繳費也不能全以人頭黨員認定。

面對藍營執政下的司法檢調體系,綠營充滿不信任,內部又無法根除人頭黨員風險,在提名方式上只好另作思考,改採全民調,獲得主流派系支持。前副總統呂秀蓮痛批,這是劣幣驅逐良幣,權力核心有袒護不法之虞。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緩頰表示,黨員確實委屈,但司法風險問題無法克服,最後也只能選擇一案。

游錫坤會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公開表示支持黨員投票,但在全代會中則未有任何發言,蘇貞昌則不願表態,更在表決前提前離開。蔡英文會前會後始終迴避媒體採訪。

比起總統與區域立委人選,不分區立委的產生方式應考慮「黨意」,原本獲得跨派系支持,但黨員參與的正當性,終究不敵人頭黨員疑慮及派系相互猜忌,研商階段從未被提起過的「提名委員會」機制意外在討論僵局中取得黨內最大公約數,蔡英文被賦予主導不分區提名重任,在派系角力下獲得相對信賴,派系互放亂箭情勢暫可避免,但一旦萬箭齊發恐怕只會射向一人。

2011-01-24 中時電子報 旺報社評

台灣社會過去最讓人擔心的是在政治極度的競爭之下,幾乎快要變成類似美國已故政治學大師杭廷頓在他所寫的《我們是誰: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一書中,所指出因為拉丁美洲移民大量移入,而使美國社會幾乎要變成一個「兩種語言、兩個文化、兩個國家」的困境。如今在民進黨全民調制度的改革之下,這種極端對立的情形或可望緩解。……

採取全民調方式產生候選人,未來對民進黨和台灣社會將可能產生怎樣的衝擊呢?首先是,採取全民調方式提名,那麼個人的社會聲望變成關鍵的因素,所以一些偏向極端主義的參選者就很難勝出,民進黨向中間靠攏的情況,就會越加顯著,台灣社會的政治分歧也有可能更為緩和

其次是,台灣政治分歧減少,那麼前述類似「兩種語言、兩個文化、兩個國家」的困境,就會跟著緩解。畢竟,民進黨和國民黨在語言的使用、對中華文化的認知,以及對國家認同都有高度的分歧之下,民進黨採用全民調來產生總統、立委候選人,參選者為了符合社會大多數人的期望,只有向中間靠攏才有希望出線。這對台灣政治分歧的拉近,必然有它的功能存在。

第三是,馬英九執政兩年多來,兩岸政策大幅的進展,已經改變台灣人對大陸價值上的認知,民進黨若想要重新贏回執政權,也只能「延續前朝政策」,不可能再以極端的台獨主義徹底翻盤,這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將有正面的功能。我們更期待未來兩岸議題將變成國、民兩黨在政策上的辯論,而不是「親中、反中」兩種不同價值的對立,更不再是互扣帽子的政治鬥爭戲碼。

第四,此次民進黨全民調改革的成功,必然會加速民進黨「革命世代」退出政治舞台,一些不再擁抱極端台獨主義的新世代,或將主導民進黨未來的發展,在沒有革命的包袱,也沒有建立新國家的價值意識的重擔之下,台灣社會走向理性化的發展,應該比較能有所期待。就像這次五都選舉,民進黨不談統獨,只談治理能力,雖然還是只贏得兩都,但選票卻能大幅成長,這代表民進黨的中間路線可以找回選民的信心,往後民進黨若能持續重視選民的這種意向,那麼台灣社會政治對立的現象就有可能化解。……

民進黨提名方式的改變,對民進黨來說是一種改革,而對台灣社會來說,卻可能意謂著一種革命,有這種革命性的力量存在,「否認九二共識」的聲浪以及極端反中」的情緒,有可能越來越邊緣化,越來越得不到多數選民的支持,若然,台灣社會進入「理性化」的時代,應該很快就會到來。

◎ 林洽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
自由時報  2011-1-29

即使總統全民調前可以舉辦形式上的辯論,其理念的陳述也將是浮面的,這等於是實質的避開理念與政策論辯,所以候選人之間的理念與政策的鑑別度就低;綠色支持者不容易辨別誰理念清楚、承諾扎實,誰模稜兩可、混水摸魚。另一方面,不談理念的競爭,反而容易淪為深沉的人格廝殺與放話,破壞同志的感情與社會的觀感,更甚於理念的君子之爭。

我擔心黨員與實質理念論辯可以被忽略,正代表本土理念在民進黨內的不受重視。一個關心勝選甚於理念、不趁選舉期間宣揚理念的政黨,是不是只願意追逐選票、被選民領導,而不是要在理念上領導選民?這種政黨和利益團體會越來越相似。

經由這種制度選出來的所謂總統候選人,當然也不能期望他和國民黨候選人有多大的不同;他或她當選總統以後是不是能帶領台灣人民做與國民黨不同的選擇,就很難寄予厚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