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 台北《柯神》(THE SHITTING) . [右] 電影《鬼店》(THE SHINING)
柯神(字「經病」)高票當選台北市長,即將就任。這讓我聯想到有名的恐怖電影《鬼店(The Shining)》的安魂曲。
《鬼店》是美國的導演史丹利・庫伯力克(Stanley
Kubrick, 1928-1999)的作品,1980年發行,被公認為是一部高水準、有份量的恐怖片。男主角傑克・尼可遜(Jack Nicholson, 1937-)飾演的傑克・托倫斯(Jack Torrance)是一名作家,為了擺脫工作上的失意(不是因失職案被公懲會法官議決懲戒,也不是貪污案被調查局調查),接受了一份在冬天看管科羅拉多州一家奢華的山間飯店的工作。
傑克・尼可遜擅於演有點邪門的人物。在更早的電影《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他因為演一個的「精神病患」,得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但他在那部電影演的角色是裝瘋,不是真瘋。在《鬼店》中,他演的傑克是真瘋了。
《鬼店》中的傑克第一次從事看管飯店的工作。他自以為可以勝任,不會有問題。但那家飯店早已有一些牛鬼蛇神在那邊。進入飯店之後,不同的孤絕的環境加上那些牛鬼蛇神的干擾,慢慢使傑克陷入瘋狂,翻起三白眼,想要砍人。於是一場驚悚、恐怖的災難就發生了。
這部電影的片頭是傑克開車載著老婆、孩子上山往飯店行駛的情形。導演庫伯力克從直昇機上俯拍傑克的車子,像是上帝在俯視人間。其配樂是一首安魂曲(Requiem)「憤怒之日(Dies Irae / Day of Wrath)」。其中夾雜著怪異如鬼魂般的叫聲。
這段片頭音樂是庫伯力克獻給即將發瘋的傑克的安魂曲。它暗示傑克上任新職將是一場悲劇。請看: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He came as the caretaker, but this hotel
had its own guardians - who'd been there a long time.
直譯:他來當管理員,但這家飯店有自己的警衛,他們在那邊很久了。
意譯:他想去看管那家飯店,但那裡早已有一堆牛鬼蛇神。
(傅雲欽譯)
傅雲欽註:這是一部「鬼店」粉絲討論「鬼店」的紀錄片。其中有人指出「鬼店」的片頭音樂是安魂曲(Requiem)「憤怒之日(Dies Irae / Day of Wrath)」(見60分50秒以下)。
傅雲欽註:這是古老的天主教的格列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的一種。歌詞是拉丁文經文「憤怒之日(Dies Irae
/ Day of Wrath)」,描述末日來臨,天上降下神火,世界被毀滅,地上的人們在絕望中哀嚎哭泣,請求上天寬恕救贖的場面。這段經文,在中文又稱為「最後審判日」或「末日經」。
「憤怒之日(Dies Irae / Day of Wrath)」的經文常成為作曲家所譜的安魂曲(Requiem)的一部分。這首格列高利聖詠也是安魂曲的一種。「鬼店」的片頭音樂是這首安魂曲所改編。
傅雲欽註:這是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的《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tique / Fantastic Symphony)》的第5樂章《女巫沙柏特的夜夢(Songe d'une nuit de sabbat /
Dream of a Witches' Sabbath)》。其中從3分16秒起就有「憤怒之日」的格列高利聖詠的旋律。「鬼店」的片頭音樂可能參考這段的表現方式。
傅雲欽註:這是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的《死之舞(Totentanz / Dance of the Dead)》銏琴與管弦樂的變奏曲。其中也有「憤怒之日」的格列高利聖詠的旋律。
傅雲欽註:這是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版的安魂曲的一小段。合唱的歌詞用「憤怒之日」的經文,但旋律與格列高利聖詠不同。
傅雲欽註:日本電影「大逃殺」(バトル・ロワイアル / Battle Royale)也以威爾第的安魂曲當主題曲,電影開始時也是一群人搭車要去殺戮之島,被逼當瘋狂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