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德認為蔣介石是台灣國的國父嗎?

傅雲欽 2013.06.24

▲   本文寫成之後4年,即20176月,汪浩出版《意外的國父》一書。
把蔣介石當成「意外的台灣國國父」,如果不是反諷,就是犯了跟施明德同樣的錯誤。

施明德日前在追思泰源事件的烈士時被吐臭。自由時報623日刊出林濁水嗆施明德台獨人士有理」一文。施明德馬上寫了一篇回覆林濁水的文,經自由時報刪減後今天刊出,題目就叫「回覆林濁水先生」。讀者對此文紛紛回應,林濁水也回應。施明德的老婆陳嘉君於是把施明德的原文刊出(見下面「參考資料」),似有自由時報的刪減版本讓人誤會,看原文才清楚之意。但看了施明德的原文,我更覺得驚訝。

施明德在文章中重提他在1980年美麗島軍法大審時的老話:「台灣事實上台灣已經獨立三十年了,她現在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但他又說「四十三年來,國家不曾向泰源烈士致敬。陳水扁政權甚至拒絕」等語。這兩句話是不應該同時為真的。如台灣已獨立建國,國家應會向泰源烈士致敬。哪有新獨立國家不向烈士致敬的?因此,由施明德說「四十三年來,國家不曾向泰源烈士致敬。陳水扁政權甚至拒絕」等語,可證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體制不是有別於中國的新國家,不是泰源烈士所期盼的新國家。泰源烈士所期盼的新國家根本尚未建立。

其次,施明德1980年說「台灣事實上台灣已經獨立三十年了」,算一算獨立的年份,那就是1950年,蔣介石來台重掌政權的時候。哇!施明德的意思是,蔣介石割據台灣,造成兩岸分離,台灣獨立。蔣介石是台灣獨立的締造者。如果施明德的說法成立,蔣介石就是台灣國的國父啊!台灣國的國父是蔣介石,大家怎麼一直不知道?!甚至連蔣介石自己都不知道,還一天到晚抓台獨份子去殺去關。如果台灣1950年就獨立,有自己國家了,那台灣人包括施明德,就效忠這個國家好了,還搞什麼獨立?!1970年的泰源烈士搞獨立搞到送掉性命。他們的腦筋秀斗了嗎?請問施明德,1970年泰源烈士採取行動時,你是不是躲在牢房裡罵他們蠢?

泰源烈士的腦筋當然沒有秀斗,施明德的才秀斗。施明德關於台獨問題,用了「事實上」三個字。他的盲點就出在三個字。他誤把「事實上國家」當作國家。他不知道「事實上國家」不是國家,就像1917孫中山的廣州軍政體制也只是「事實上國家」,不是國家一樣。他把「事實上國家」跟有法理基礎的正式國家混為一談,因此才會說了一些互相矛盾,牛頭不對馬嘴,令人竊笑不已的蠢話。

從而,事實上(de facto)獨立的台灣,不宣佈獨立,是沒有法理上(de jure)名分的。因此,一直嚷說「不必也不會宣佈台獨」的獨派,可說笨到「有賰(ū-tshun,有剩餘也)」(註:如果說這句話不是因為笨,那他就不是獨派)。希望台灣乖乖的美國愛聽這句話,北京當然更愛聽。

施明德在文章中拿民進黨的執政經驗來證明自己的論點,說:「事實證明,民進黨執政過,確實不必也不會宣告台獨」。民進黨執政有什麼碗糕「事實」可以證明?!民進黨人陳水扁執政八年,對於建立台灣的國格名分,說「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他沒宣佈台獨的結果,讓台灣到現在還處於沒有國格名分的狀態,以致繼任的馬英九政府還一直說「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陳水扁執政八年展現的事實是台灣沒有國格名分,這個事實當然不能證明施明德所謂「不必也不會宣佈獨立」是對的。

可見曾執政的民進黨人陳水扁不宣佈獨立,不代表施明德講得對,而是和施明德一樣「有賰」。因此,施明德所謂「事實證明,民進黨執政過,確實不必也不會宣告台獨」這句贊同民進黨的話應改一改,就是後面加上「以致台灣還不成國,和我一樣有賰」等語,這樣就可以轉為譴責民進黨兼譴責自己。當然,再加上「我和陳水扁耽誤法理獨立,愧對泰源烈士」等語,意思更清楚。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 黃招榮(作者為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所碩士、現任國小教師)
自由時報  2013-6-19

據報導,施明德等人將於本週五(6/21)在立法院大禮堂舉行「泰源革命五烈士」禮敬儀式。讓泰源起義事件再度受矚目。然根據施明德於五月三十日在蘋果日報發表〈敬泰源五烈士〉一文,提及:「他們決心採取武裝革命佔領電台,向全世界宣布中華民國可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共存,也可宣告台灣獨立」。之後又在其個人臉書表示:「堅信只有採取非常手段的行動,攻佔電台,向全世界宣佈:中華民國可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共存....或宣佈台灣獨立」,媒體多所引述。施明德提及泰源五烈士的訴求,與該事件其它當事人的敘述以及史料的呈現,有所出入。殷盼施先生進一步說明。

一、在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到五月之間,陳儀深教授對泰源事件十三位當事人做過口述歷史(中研院近史所《口述歷史》第11期:泰源監獄事件專輯),內容敘述五烈士當時冒死要攻佔台東富岡電台,就是要宣揚台灣獨立的理念,完全沒有提到「中華民國」,也從無提及施明德文章中的「向全世界宣布中華民國可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共處」這句話。五烈士中的鄭金河謝東榮臨行刑前,都高喊「台灣獨立萬歲」。鄭金河烈士最後的遺言:「台灣如果沒有獨立,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恥辱!」可見五烈士堅定不二追求台灣獨立的心,顯與中華民國扞格不入。最近筆者走訪陳教授,他亦強調以1970年的政治氣氛,台灣獨立運動者與中華民國根本完全敵對,不可能有人提及如施明德的說法。

二、當時五烈士所準備的〈台灣獨立宣言〉錄音帶部份共四卷,有英語、日語、河洛語、北京話。據未被槍決的活口鄭正成說:鄭金河將錄製好的錄音帶用塑膠袋包裹住,埋在養豬場旁,至今下落不明。這些錄音、文告的工作,都是外役鄭金河在負責,在押房內的人(包括施明德)沒有機會親自聽到錄音帶及親眼看到文告的內容。「中華民國可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共處」此一訴求不知從何而來?

三、2013617日,筆者和蔡寬裕鄭正成陳明發陳三興林明永高金郎電話訪談,提及五烈士是否有主張如上述施明德所言「中華民國可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共存」之事,六個人都異口同聲堅決否定施的說法。並表示:當時在泰源監獄中「紅、白」鬥爭非常激烈,紅是指左派思想的人,白是指有台灣獨立思想的人;當時泰源五烈士屬白,與紅的共產左傾思想根本就水火不容。而且當時蔣政權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岌岌可危,大家擔心台灣將陷於被中共併吞的險境中,所以絕不可能有兩個中國和平共存的想法。

總之,泰源起義的烈士們訴求簡單明確,就是追求「台灣獨立」。施明德現在的說法,反而是兩個中國和平共存在前,台灣獨立在後,前所未見,與其他當事人說法完全不同。不知道施先生是否願意提出相關資料,供歷史研究者參考?

為感念泰源五烈士的壯烈犧牲,十幾年來,每逢五月三十日在台北市義光教會都有舉辦紀念會,也歡迎施先生參加。

◎ 林濁水(作者為民進黨籍前立法委員)
自由時報 2013-6-23

「泰源事件五烈士」並不是「沒有人紀念」,相反的,在義光教會年年舉辦追思會已經廿二年了。只是每次都只有三、四十名以政治犯為主的人參加而不被社會注意而已。因此這次施明德廣邀前總統李登輝和跨黨派政要出席在立法院舉行的追思儀式,追求藍綠和解,非常值得肯定,但典禮中,卻有台獨人士高分貝嗆聲施明德說謊,場面十分尷尬,但台獨人士的指控卻也是事實,因為施在邀請函中說五烈士決心採取武裝革命佔領電台,「向全世界宣布中華民國可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存,也可以宣告台灣獨立。」完全不符合事實。

施和主辦方面說明是,電台要宣讀的宣言是施起草的,他那樣主張的依據是一、南北韓、東西德都分別採取兩德、兩韓方式共存在聯合國中,所以模式可行;二、在聯合國憲章上簽署的迄今是「中華民國」,未被更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中華民國有空間。

這些論點全不成立。因一、東西德在一九七四年、南北韓在一九九一年因為分別簽了和約,才一齊進聯合國的。在一九七○年五烈士革命的時候,根本沒有人能預知有所謂的兩德模式可以模仿。

二、聯合國憲章上簽的「中華民國」不予修改,是聯合國認為中華民國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因此不改,反而完全杜絕了台灣以中華民國參加聯合國的空間。

三、提出宣言草案的施只是其中之一,最後由江炳興完成,其要旨有三:一、宣告台灣獨立;二、四族共和;三、體制三權分立。

「兩中模式」不只江炳興完成的宣言中沒有,連施明德自己的建議案中也沒有。因此宣言中有兩中模式恐怕是施把出獄後相當久時間的國內外已經大變的新情境誤湊到自己的泰源事件記憶中的緣故。

辦跨黨派追思會,屬追求和解的轉型正義。而轉型正義的核心原則是「真相及和解」。換句話說,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企圖透過誤解建立和解,完全不符轉型正義的精神。因此施辦追思會是好意,但可惜記憶錯了,恐成為壞事,也因此造成台獨人士嗆聲有理的局面。

◎ 施明德(作者曾為政治犯)
自由時報  2013-6-24

從一九五○年代,美國就肯定「兩個中國」概念,聯合國也有加拿大、法國、義大利等主張中國的「雙重代表權」。然而,蔣介石卻死硬地堅持「漢賊不兩立」,還在國內大肆逮捕槍決了不少主張「容毛不排蔣」的青年,一九六二年台灣獨立聯盟案即與此有關。一九六四年,日本政府訪台提出「一中一台」,蔣介石卻對其表示「反攻大陸、統一中國」的強硬態度,還稱「隨時準備退出聯合國」,而拒絕了日本的方案,讓有意識的政治犯心痛不已。

泰源監獄政治犯對當時國際政治高度注目,當時訂閱TimeNewsweek周刊是被允許的,國家獨裁暴政和外交艱難處境是政治犯最關心的議題。根據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五日出刊的新潮流雜誌第二期報導,標題即是:「我們是復國,不是台灣獨立!一頁驚心動魄的革命—泰源事件」。要知道,「復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宣告台灣獨立」,都是清清楚楚地反對「統一」的「台獨」行動方案。江炳興等五烈士,就是在這樣的信念下起義行動的,這就是事實。

我在戒嚴時代的美麗島軍法大審面對死刑時,向世界宣示:「台灣應該獨立,事實上台灣已經獨立三十年了,她現在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也是基於同樣的思維和行動,在鞏固台灣主權獨立的大目標。我深知,國家的定義,就是人民、政府、領土、主權四要素,國名與國旗,在國際法上都不是國家的要素,沒那麼重要。

林濁水
林濁水的面冊(facebook2013.06.24
〔自由時報2013.06.24登載施明德「回覆林濁水先生」一文下面的「留言」〕

對施先生答覆如下:

一、美國由杜勒斯開始所謂「雙重代表」,依魯斯克回憶錄是「設置台灣共和國」,施所說的日本建議也是「一中一台」,一九五九最廣為人知的康隆報告,建議的也是台灣獨立。

二、一九七一年四月,墨菲奉尼克森總統之命,到台北,與蔣介石建議雙重代表權方式說「中共可能不接受此方案,並拒絕進入聯合國。」。同年季辛吉還選在聯大雙重代表親投票前訪問北京,向盟國暗示美國的雙重代表權案只是應付性質,以免尼克森受到背棄中華民國之攻擊。

可見美國認真留台灣席位時推台獨,推兩中是應付。無論如何,法理上獨立是由台灣人民自行決定,兩中則要兩岸同意,必不可行。如今民進黨接受中華民國國號,目的在國內安定,是在安內,安兩岸,對於對外界定主權獲國際承認毫無正面。

陳嘉君(施明德妻)
陳嘉君的面冊(facebook2013.06.24
〔自由時報2013.06.24登載施明德「回覆林濁水先生」一文下面的「留言」〕

這才是原文:

歷史沒有那麼神秘,「兩個中國」是那個時代的封閉的台灣社會和國際社會的重要議題。從一九五O年代,美國就肯定「兩個中國」概念,聯合國也有加拿大、法國、義大利等主張中國的「雙重代表權」。然而蔣介石卻死硬地堅持「漢賊不兩立」,還在國內大肆逮捕槍決了不少主張「容毛不排蔣」的青年,一九六二年台灣獨立聯盟案即與此有關。一九六四年,日本政府訪台提出「一中一台」,蔣介石卻對其表示「反攻大陸統一中國」的強硬態度,還稱「隨時準備退出聯合國」,而拒絕了日本的方案,讓有意識的政治犯心痛不已。

泰源監獄政治犯對當時國際政治高度注目,當時訂閱TimeNewsweek周刊是被允許的。國家獨裁暴政和外交艱難處境是政治犯最關心的議題。根據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五日出刊的新潮流雜誌第二期的報導,標題即是:「我們是復國,不是台灣獨立!一頁驚心動魄的革命—泰源事件」。要知道,「復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宣告台灣獨立」,都是清清楚楚的反對「統一」的「台獨」行動方案。江炳興等五烈士,就是在這樣的信念下,起義行動的,這就是事實。現在的人,以現在的思維,狹隘化他們的行動為一句台獨口號,實在沒有必要。

心中懷有國家理想的人,思考國家問題時絕對是周延而有彈性的,因為國家主權存在的目的,終究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尊嚴與自由。若是空喊「台灣獨立」,與蔣介石的「漢賊不兩立」又何異?

我在戒嚴時代的美麗島軍法大審面對死刑時向世界宣示:「台灣應該獨立,事實上台灣已經獨立三十年了,她現在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也是基於同樣的思維和行動,在鞏固台灣主權獨立的大目標。我深知,國家的定義,就是人民、政府、領土、主權四要素,國名與國旗,在國際法上都不是國家的要素,沒那麼重要。

四十三年來,國家不曾向泰源烈士致敬。陳水扁政權甚至拒絕。

烈士是國家的尊嚴,國家的體制會改變、時代的處境會改變,但烈士的精神是永恆的。法國的聖女貞德,死於539年前的530日,與泰源烈士同一天。當年她聽見上帝的聲音,她信了,便高舉旗幟向前衝,為法國而死,世世代代在法國成為推動時代的象徵,從法國大革命到二次大戰永不停歇。泰源烈士之於台灣也應是如此。

事實證明,民進黨執政過,確實不必也不會宣告台獨

事實證明,喊口號不能成就任何事,唯有行動可以。

林濁水
林濁水的面冊(facebook2013.06.24
〔自由時報2013.06.24登載施明德「回覆林濁水先生」一文下面的「留言」〕

唯一嘗試兩個中國的是法國,1964127中法簽建交公報,29日法政府聲明,「建交未附任何條件,法國沒有和中華民國斷交的理由」。但在壓力下,到了28日總理終於宣布「從法律觀點看,兩個中國概念站不住腳很明顯的台北的代表不能代表中國,如果有一個台灣共和國,問題可能有所不同,但這問題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