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車臣(Chechnya)獨立運動的消息《新聞輯錄》首頁

◎  傅雲欽   輯錄     2012.01.27更新

‧俄羅斯-車臣(Chechnya)獨立運動的消息《新聞輯錄》首頁
羅斯-車臣(Chechnya)獨立運動的消息《新聞輯錄》1999
dili

[圖片] 車臣1

[圖片] 車臣2

[圖片] 車臣3


[圖片] 車臣4

[圖片] 車臣5

[圖片] 車臣6

「車臣共和國」是屬於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山北麓。它的土地面積約為15,000平方公里,首府名「格羅斯尼」(Grozny)。1994年至1996年的「車臣戰爭」前,人口數約為110萬。在車臣共和國居民中,車臣人約占三分之二,俄羅斯人約占四分之一。車臣人的宗教信仰為伊斯蘭教,屬遜尼派;而俄羅斯人則信仰東方正教。……

車臣是俄羅斯重要的石油產地和煉油工業的所在,俄羅斯有二大輸油管線路經車臣,車臣共和國首府「格羅斯尼」是其樞紐,掌控亞塞拜然通往黑海「諾弗羅斯克」(Novorossijsk)港的石油輸運。

車臣民族與俄羅斯民族由於宗教與文化傳統相異,矛盾與衝突不斷。帝俄沙皇時代,為了將高加索地區納入版圖,與當地民族展開長期征戰,史上著名的「高加索戰爭」延續將近半個世紀,車臣是北高加索地區各民族反抗沙皇俄軍的主戰場。1859年,車臣終於被征服,併入俄羅斯帝國。

1941年至1945年間,納粹德國入侵蘇聯,俄羅斯當局擔心車臣居民為求獨立而與敵人合作,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強制集體遷往哈薩克等中亞地區。在每戶只准攜帶廿公斤行李的規定下,許多車臣人流落異鄉,過著困頓飽受歧視的生活。1957年車臣人得以重返故里,但當地早已遷入俄羅斯與其他民族,家園已非。

蘇聯解體後,民族問題愈演愈烈,尤其俄羅斯之經濟改革失敗,民生凋敝,各共和國更亟思分離。1994年爆發車臣獨立戰爭,歷時三年,至1996年雙方達成協議,將問題延至2001年再決定,然而1999年烽煙又起。

在短暫的和平期間(1996~99 年),當政的「馬斯哈多夫」政府無法控制國內局勢,因而犯罪猖獗,腐敗叢生,軍閥割據,而且伊斯蘭革命向臨近的其他俄羅斯共和國蔓延,最後甚至擴散至俄羅斯的心臟莫斯科。俄羅斯於是再次發動入侵行動,第二次車臣戰爭的爆發與惡化,演變成一系列恐怖攻擊事件,包括兩架俄羅斯客機受自殺炸彈攻擊後的墜機事件和俄羅斯「北奧塞提亞共和國」一所中學師生被劫持事件,死傷多達數百人。

莫斯科一直試圖以武力征服車臣並在那裏扶持服從中央的地方領導人,同時拒絕與車臣反對派談判解決問題。對政府應該以軍事途徑還是外交談判解決車臣問題,俄羅斯國內意見未能取得一致。批評者認為普亭總統頑固地走軍事路線是導致車臣問題無法解決的原因,不過普亭這麼做看來有他自己的理由,因為車臣在政治上四分五裂,俄羅斯能否與它達成協定都成問題。車臣的抵抗力量分裂為民族主義者和毫不妥協的伊斯蘭軍閥兩部分。即使莫斯科能將一些車臣民族主義者爭取過來,這也不能保證車臣的和平與安全。

俄羅斯維持領土完整和壓制少數民族的共和國,尤其是高加索山北麓的共和國,是出於至關重要的國家安全。例如與車臣有民族和宗教關連的「印古什共和國」已叛亂四起;「達吉斯坦共和國」也已爆發宗派的衝突。莫斯科如慷慨地准許車臣自治,不一定會導致其他共和國的群起效尤,但很可能使地區不穩定因素增多很多。

此外,俄羅斯還有一個重大的戰略利益:維持對北高加索地區的控制並將影響力深入擴展到南高加索地區,以打破美國通過聯合「喬治亞」和「亞塞拜然」對俄羅斯構成的包圍圈,並防止美國操控裡海的石油生產。車臣如果獨立,對俄羅斯的核心戰略利益將是重創。

由於俄羅斯一直拿不出有效解決辦法,車臣的衝突很可能妨礙它在高加索地區的地緣戰略利益的實現。由於車臣人反對俄羅斯的統治,並且遲遲無法建立起有效的政府,再加上外部大國想削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普亭政府現在正陷入進退維穀中。車臣長期動蕩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普亭的威信掃地,俄羅斯在高加索其他地區的影響力下降,而北約組織大國將坐享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