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白俄羅斯聯中,謝長廷媚中

傅雲欽 2007.11.07

2007115日,民進黨總管參選人謝長廷(左)拜會證交所董事長吳榮義(中)、101董事長陳敏薰(右)。
謝長廷承諾將開放台商赴大陸的投資上限,大赦偷跑的台商。
(圖:聯合報

古今台外,凡是國家,不論其人民或其政府都具有堅強的愛國意識,不容他國侵犯、侮辱。如受他國侵犯、侮辱,必有抗議、抵制、抗戰等反應,以維持國家尊嚴。

1938年英國、法國、義大利及德國簽立「幕尼黑協定」將捷克的德語區出賣給德國,捷克雖無力抵抗,被逼屈從,但至少也舉國憤慨,對德國咬牙切齒,在德軍進駐時怒目相視。

如果美國政府和英國政府現在發表聯合公報,說英國承認墨西哥是美國的一部分,預料墨西哥政府應該會向美、英兩國抗議或採取降低外交關係等措施,墨西哥人民也應該會群情激憤。

台灣的情形則不同。雖然民進黨政府及其支持者口口聲聲說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115中國與白俄羅斯在聯合公報中,明載白俄羅斯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台獨,反對包括入聯公投在內的任何形式的法理台獨等語時,民進黨政府及其支持者則見怪不怪,視為平常,一副「笑罵、侮辱由人,好官、好民我自為之」的態度。他們照樣忙著為下次選舉作秀、造勢,高喊:「凍蒜!凍蒜!」。他們不會向中國抗議,更不會向白俄羅斯抗議。

有些政客如謝長廷之流,在115這一天還反其道而行,主張要與中國加強來往,說:「對於過去偷跑登陸,沒有回台灣登記申報的台商,宣布在他當選總統後予以十八到二十四個月的大赦期,既往不咎;企業赴中國四十%投資上限不要用呆板的同一數字管理,應改個案審查;歡迎中資來台投資。」(2007116自由時報「棄積極管理?謝主張大赦偷跑台商」報導)

獨派人士聽到謝長廷這種賣台言論,理應嗤之以鼻,潑之以糞,把他拉下台,另推適合人選才對。可是,獨派人士對謝長廷的賣台言論也見怪不怪,視為平常,當作沒聽到,甚至還體諒、容忍謝長廷這些主張,說:「無可奈何,還是要含淚投給他,他當選總比讓他馬的當選好」。這是一群被民進當套牢,不可自拔的選舉奴隸。

奴隸怎麼可能有自己的國家?國際認為台灣不是國家,並沒有看走眼。台灣人民尤其獨派人士對中國、對台奸沒有敵我意識、戰鬥意識,只有「和解共生」的意識。這是台灣無法獨立建國的問題所在。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7 11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網明斯克115日電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白俄羅斯共和國政府5日發表聯合公報。公報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白俄羅斯共和國政府聯合公報

應白俄羅斯共和國總統盧卡申科的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2007114日至5日對白俄羅斯共和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訪問期間,溫家寶總理分別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代總理謝馬什科舉行會談、會見。雙方在親切、友好和建設性的氣氛中就雙邊關係現狀和前景及地區和國際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其中包括:

一、雙方回顧了中白建交15年來雙邊關係的發展歷程,對中白關係保持快速穩定、富有成效的發展勢頭表示滿意。雙方重申,兩國簽署的所有雙邊文件是確保中白全面友好合作關係順利發展的堅實基礎。

雙方一致認為,200512月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聯合聲明》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標志中白關係進入全面發展和戰略合作的新階段。雙方決心本著世代友好、真誠互信的精神,進一步擴大各領域互利合作,大力充實中白關係的實質內容,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

雙方強調,兩國高層交往對推動雙邊關係各領域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雙方將繼續保持高層和其他級別的經常性交往。

二、雙方滿意地指出,在涉及兩國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是中白關係的突出特點。中方重申支持白方為維護國家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及保持國內穩定、發展民族經濟所做的努力,反對任何國家以"人權"為借口幹涉白內政。

白方重申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白方反對"台獨",反對包括"入聯公投"在內的任何形式的"法理台獨",反對台灣加入任何必須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和地區組織,承諾不與台灣進行任何官方往來。白方支持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統一所做的一切努力,認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外部勢力無權幹涉。

白方認為,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利用達賴問題幹涉中國內政。

三、雙方商定,將共同採取切實措施,進一步挖掘潛力,擴大和深化兩國經貿合作,並將為此創造必要條件。

中方重申支持白盡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雙方認為,兩國簽署關于白俄羅斯加入WTO的雙邊市場準入協議,就相互承認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達成諒解,為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雙方認為,應充分發揮中白經貿混委會機制的作用,探索新的合作思路,擴大貿易規模。雙方支持兩國大項目合作,提高經濟技術合作水平。

中方鼓勵和支持本國企業到白俄羅斯進行投資和貿易合作。白方將為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進入白俄羅斯市場提供便利。中方歡迎白方更多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歡迎白方企業積極參與中國西部大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項目。

四、雙方認為,人文合作對促進雙邊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雙方將努力擴大兩國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和旅遊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支持民間交往和拓展地方合作,為兩國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雙方高度評價中白政府間科技合作委員會在加強高新技術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所做的共同努力。中方將于2008年在白俄羅斯共和國舉辦"中國科技日"暨科技成果展。白方願給予積極配合與協助。

雙方決心在兩國教育合作協議的框架內,進一步擴大兩國高校合作,促進兩國語言教學交流,繼續互派語言專家到對方任教。中方表示願為白方漢語教師來華培訓提供便利。雙方認為,應加強雙方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爭取在現有基礎上逐步拓寬合作領域。雙方商定,將繼續支持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的運作和發展。

雙方強調,應繼續互辦文化日和文化節活動,進一步加強文化主管部門的合作,積極拓展民間文化交流,鼓勵兩國文化機構,如作家協會、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地方文化部門建立聯係,開展交流合作。中方歡迎白俄羅斯文化團體參加中國文化演出活動。

五、雙方確認,兩國在一係列重大國際問題上立場相同或相似。雙方認為,《聯合國憲章》確定的宗旨和原則已成為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必須得到切實遵循。雙方認為,國際社會應徹底摒棄對抗和結盟的思維,反對將自己意志強加于人的做法。各國的事情應由各國人民自己做主,國際問題應在國際法框架內談判解決。

雙方主張聯合國及其安理會進行公正的改革,以加強其應對國際形勢新變化的能力,但聯合國主要機構改革應在所有成員國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進行,不應人為設定時限或強行表決。雙方認為,聯合國改革進程必須照顧發展中國家的特殊需求,嚴格根據《聯合國憲章》基本宗旨和原則進行。

雙方商定將加強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框架內的緊密合作,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雙方將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建設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白俄羅斯共和國政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白俄羅斯共和國政府提供無償援助的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白俄羅斯共和國政府關于中國向白俄羅斯提供優惠貸款的框架協議》、《關于中國政府援助白俄羅斯戈梅利州醫院外科手術中心大樓項目的立項換文》、《中國進出口銀行支持中信國際合作公司白俄羅斯水泥生產線項目貸款框架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白俄羅斯共和國文化部2007年至2011年合作議定書》、《白俄羅斯電信-華為公司骨幹網和城域網合同》等合作文件。

2007115日于明斯克

自由時報  2007/11/06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為吸引台商資金回流,強化台灣資本市場,昨天提出四項主張,包括對於過去偷跑登陸,沒有回台灣登記申報的台商,宣布在他當選總統後予以十八到二十四個月的大赦期,既往不咎;企業赴中國四十%投資上限不要用呆板的同一數字管理,應改個案審查;歡迎世界資金包括中資來台投資;遺產稅及贈與稅應降至十%以下。

謝長廷昨天拜訪證交所董事長吳榮義與一○一董事長陳敏薰,提出上述重要財經政策,不過由於他鬆綁企業登陸投資上限等主張與行政院的政策牴觸,引發媒體詢問是否曾與陳水扁總統溝通?他說,有很多政策,他拜訪很多專家,不會憑空自己想像,會考慮利弊。

謝長廷指出,要吸引世界資金來台,法令要鬆綁與世界同步,台灣海內外資金若能加以管理與運用,市值就會增加。他當選後將宣布十八至二十四個月的大赦期,讓過去因為管制沒有檯面化卻流出去的資金,以及賺的錢可自由回來;過去因三不、戒急用忍政策,大家都去投資,有很多沒有登記、申報,現在回來有違法、稅金的問題,應把資金留在台灣,企業的總部若設在外國,台灣將無法成為亞洲區域金融中心。

其次,他說,歡迎世界資金、包含中資來台,台商對中國的投資保障,應建立在互利上,中資可來台投資,如果只片面要求中國怎樣,是在講空話,我們要主體性及開放性並重。

有關鬆綁登陸投資上限,謝長廷說,以四十%投資上限來管理是不合理的,應以自有資金比例等因素進行個案審查,王永慶的登陸投資案與一般中小企業的投資案的規模是不一樣的,但我們也要避免企業掏空,過去有個錯誤的政策,就是無限制鼓勵登陸,造成製造業流失太快,所以還是要管理,應改採個別審查。

謝長廷也表示,過去的租稅環境是以公平性為基礎,未來應加入競爭力的考量,包括遺產稅、贈與稅應降至十%以下,這樣才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