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亞中(左一持麥克風者)致力於兩岸統一
鼓吹兩岸和平統一的高級外省人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日前在《慎防台灣的納粹危險》一文中,說台灣社會目前充斥了「納粹」氛圍。這很危險,會把台灣燒毀。
張亞中所謂的「納粹」是指什麼?他說,「納粹」這個字出於德國,它的原文是「Nationalsozialist」,「納」字指的是「國家主義」或「民族主義」,「粹」指的是「社會主義」。
「納粹」一詞從字形結構看,包含國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沒錯,但張亞中說「納」指國族主義,而「粹」指社會主義,這就錯了。
德文 Nationalsozialist 簡寫成 Nazi (納粹)。 Nationalsozialist 是由 National 和 Sozialist 兩字結合而成的複合字,相當於英文的
National Socialist(國族社會主義者)。但 Nazi 的zi,發音 [tsi],不是 Sozialist
中的 zi,而是 Nationalsozialist (發音 [natsionalzotsialist])的前兩個音節 [natsi] 的文字寫法。所以不寫成Nati,是如果這樣寫,音就要發
[nati],不是 [natsi]。這就像英文的 national
要取前兩個音節,簡寫成4個字母,不能寫成「Nati」,要寫成「Nash」,形和音才相配一樣。
如果把德文 Nationalsozialis 當作兩個字看待,要取每個字的第一個音節來拼成一個簡寫字,也要寫成 Naso,而不是Nazi。也就是,第二個字Sozialist要取第一個音節 so [zo],沒有取第二個音節 zi [tsi] 之理。再者,Nazi 也有與 Sozi 押韻對稱的功能。Sozi 是 Sozialdemokratie(social democracy,社會民主主義)的簡稱。
換言之,「納粹(Nazi)」包含國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層意義,固然沒錯,但不能說「納(Na)」指國族主義,而「粹(zi)」指社會主義。張亞中不懂德文,才會胡說八道。
張亞中的文章用「納粹」一詞,只是想用拆字的方式,批判台灣的「國族主義」及「社會主義」而已,並沒有涉及「納粹」一詞的其他意涵,如極權統治。有人反駁該文,專取「納粹」一詞的極權統治方面的意義,說台灣在過去的為威權時代才有「納粹」氛圍,現在已經沒有了云云。這是攻擊稻草人,因為張亞中的文章沒說台灣現在在極權統治之中。
張亞中認為「納粹」是洪水猛獸,反駁他的人也認為這樣。我的看法和他們雙方不同。所謂納粹氛圍,如指台灣國族主義及社會主義,沒什麼不好。台灣國族主義是抵禦性、防衛性的國族主義,與納粹的國族主義的攻擊性、侵略性,有所不同。它是台灣抵抗中華民族主義,以求獨立建國的基礎。統派的張亞中當然不喜歡它。至於社會主義,那可以用來打倒權貴壟斷,降低貧富不均,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張亞中硬把它說成是用來階級鬥爭,會撕裂社會,這是欲加之罪,不值一哂。
所謂納粹氛圍,如指極權統治,那要看時空背景及實施程度,不能完全否定。希特勒的極權統治是做得太過火了,造成天怒人怨。但台灣在對岸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單靠民主很難獨立建國。台灣獨立建國如女人生子,難免疼痛。在台灣獨立建國之初的非常時期,為了壓制反動派,實現轉型正義,台灣由強人領導,限縮人民自由,是有必要的。我主張台灣宣布獨立,要同時宣布戒嚴,以應付非常。陣痛過後,台灣就能新生。
因此,台灣如有所謂的「納粹」氛圍,那就危險嗎?未必。如果是獨派的納粹擅場,那是求之不得,不是危險。又如果獨派的納粹是危險的,張亞中也不必擔心,因為「偉大的台灣人民」(得意的政客常用語)不可能讓我傅雲欽執政。 ^_^
參考資料
-----------------------------
張亞中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7日 04:10
心驚嗎?曾幾何時,台灣社會目前充斥了納粹氛圍,民進黨原本並不是這個氛圍的起火者,但是現在民進黨與台灣卻被這個納粹的黑煙所籠罩,無法自拔。
「納粹」這個字出於德國,它的原文是「Nationalsozialist」,「納」字指的是「國家主義」或「民族主義」,「粹」指的是「社會主義」。國家或民族主義,其實就是一種「我執」的「我群主義」,屬政治光譜的右側。社會主義較凸顯大我,屬政治光譜的左側。這個一左一右的意識形態混雜在一起。納粹黨用悲情喚起德意志民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屈辱,將猶太人做為社會不公平正義的代罪羔羊,既得到了右翼的支持,也得到左翼的默許。「納粹」的訴求終於讓德國人找回了自信,但也造成了自大的心態;點亮了德國,也燒毀了德國。
民進黨出現在台灣政壇並不是以「我群主義」為出發點,正如同許信良所說,台獨不是民進黨的創黨精神。成立之初的民進黨,關心的是老兵去大陸探親的問題,在意的是打破威權主義。但是它目前卻成為台灣黑煙納粹的助燃器。
台灣民主發展第一個重大的困境就是「納」以不健康的方式出現。李登輝自1994年起,以「台灣人的悲哀」為名,開始了台灣的「我群主義」。初期以「外省人」做為「本省人」異己的他者,後來以「中國人」做為「台灣人」社會的敵人。在一些學者的推波助瀾下,建立台灣國族主義的理論基礎。歷史教科書也在兩岸為異己關係的思維脈絡下撰寫。台灣這個「納」的「我群主義」思維,並沒有因為全球化,或兩岸關係愈來愈密切而改變,台灣因而變得愈來愈內縮我執。「愛台灣」與「台灣優先」成為不可動搖的意識形態。
台灣民主第二個重大的轉折就是「粹」的思維出現。隨著台灣經濟發展步伐的放慢,以及社會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公平正義」逐漸成為一種社會主流聲音,更是一種思潮,甚而連推動者背後的動機也無人敢於質疑。目前在台灣,不僅大財團與富人,甚而連依法享有較完整福利待遇的軍公教階層也成為眾矢之的的特權階層。社會和諧氣氛消失殆盡,不同群體與階層之間的矛盾日益增大。
由於台灣社會充斥著「納粹」氛圍,只要批評國民黨是「傾中賣台」,就可以否定馬英九的所有成果,只要批評候選人是「權貴階級」就可以獲得勝利。國民黨的大陸政策的確需要檢討,但是「我群主義」的極度放大,反而使得台灣變得自以為是,自信變質為夜郎自大。貧富不均的問題的確需要改善,社會公平正義也的確需要加強,但是如果不能把「為富」與「不仁」做出區隔,不能把台灣這個餅做大,搶食現有愈來愈小的餅的結果就是階級鬥爭、社會撕裂。
台灣現在的困局與危機,就是「納粹」思潮的蔓延。納粹的氛圍是用麻醉與迷幻來讓人民興奮,沉醉在自以為是的世界。德國的納粹歷史已經證明,它不僅帶給德國人痛苦,也給世界帶來災難。台灣能力有限,它的納粹意識形態不會給世界帶來災難,只會讓台灣不停地自殘。
現在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全球化世界,如果不能處理好兩岸關係,不能大膽地對外開放,台灣的「我群主義」不會有正面的意義,而是淪為孤芳自賞、顧影自憐。如果台灣不能夠把餅做大,再多公平正義的口號也是徒然,而是淪為發洩情緒、民粹鬥爭。
如果不願改變台灣已有的納粹氛圍,只會讓台灣傲慢自大,那時將不是把台灣點亮,而是把台灣燒毀了。(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吳崢
自由時報 2015-04-20 11:00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於日前撰文指出,台灣社會現在正充斥著納粹氛圍,恐面臨自我毀滅的危險,他並進一步闡述,當初德國納粹便是藉由結合左的社會主義和右的國家主義,將兩者混合在一起取得德國人民的支持,點亮但也毀了德國,最後則大膽斷言,台灣現在正走向納粹的老路。張教授如此關心社會現況固然令人敬佩,但台灣恐淪納粹化這樣擔憂只怕是杞人憂天了,或者說,根本是無稽之談。
如果要檢驗台灣社會現在究竟是否充滿「納粹氛圍」,那我們首先應該回顧一下當初納粹到底做了哪些事,才能知道台灣現在是不是走在納粹的路上,本文並不想變成德國歷史回顧,所以我們就簡單舉一些納粹最廣為人知的特徵好了,像是:極權統治、領袖崇拜、對國內進行洗腦教育和宣傳、宣稱要實現社會主義但卻行法西斯之實、黨國一體、言論管制、祕密警察、反對共產主義、迫害異議人士、共產黨與研讀左派思想的知識分子、強調單一民族的神聖性、全國上下都要為了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咦?怎麼好像越講越熟悉,這根本就是在說國民黨嘛!搞了半天原來台灣最像納粹德國的時候不是現在,而是在國民黨統治之下的白色恐怖時期,相反的,隨著台灣民主運動的發展,黨外組黨、國大改選、總統直選、政黨輪替一直到近來蓬勃成長的公民運動,台灣不僅沒有靠近,反而是離「納粹氛圍」越來越遠才對,張教授根本從最一開始的觀察就大錯特錯。……
隨著中國實力成長、經濟觸角不斷向外延伸,其「中國模式」輸出的同時也一併將威權價值輸出,連帶對周邊國家民主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加劇「民主退潮」現象,而台灣正是在中國影響下面臨民主退潮危機的國家之一,所幸台灣社會及時反彈,並透過民主機制反饋回體制內遏止這樣的趨勢,台灣最寶貴的資產不是別的,正是前人流血流汗深耕於社會中的民主價值和日益茁壯的社會力,這是台灣之所以獨特的原因,也是政府面臨國外壓力時最有力的後盾。
回顧歷史發展,其實台灣社會具有非常強的韌性和可塑性,威權時期一路走來,每每在關鍵時刻總有運動誕生把社會推向下一階段,從戒嚴到解嚴,沒民主到有民主,如今又到了社會需要再往前進的時候,我很喜歡高中數學補習班老師的一句話,他說:「覺得痛苦的時候就是成長的時候」。……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e full
name of Adolf Hitler's party was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 NSDAP). The shorthand Nazi was formed from the first two syllables of the
German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 "national"
(IPA: [na-tsi̯-o-ˈnaː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