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執政革命」和「在野革命」的若干問題

傅雲欽  2014.04.19

▲ 中國三國時代的「執政革命」者魏文帝曹丕
(圖:維基百科)

面友 Kakushinhan Dokuritsu(台獨確信犯)日前在我的面書留言提問:

傅先生很明確告訴我們如果是現行中華民國體制的話台灣屬中國,所以主張要從中國分離獨立,這是與傳統獨派不同的。傅先生主張,台獨強人在取得政權後宣布獨立。

在此想要請教傅先生,先走到體制內,取得政權後否定自己的立場(畢竟是中華民國體制下的政權),再宣布獨立是最有效方法嗎?若是體制外運動如公投等凝聚共識後,由臨時政府宣布獨立,此作法是否可行?請指教解惑。

茲答覆如下。

首先,先走到體制內,取得政權後否定自己的立場(畢竟是中華民國體制下的政權)再宣布獨立,這是最有效方法嗎?

先走到體制內,取得政權後,再宣布獨立,這就是我說的「執政革命」,合法取得政權,革命獨立建國,與「在野革命」不同。

提問的面友說「執政革命」表示執政者否定自己的立場云云。他的意思可能是,執政者既然進入體制參選,當選就職時又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怎麼可以事後翻臉反體制,這是自我否定、自打嘴巴,似乎於理有虧。的確,如果執政者在執政之前認同體制,執政之後,才想到要「執政革命」,那實施「執政革命」就是否定自己的立場。曹操專權,但終其一生,不敢篡位滅漢,大概就是顧慮這個吧!不過,事理不是一成不變,必須與時俱進。獨立建國既是今日的正道,丟棄昨日對「中華民國」的忠誠又何妨?!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終究還是實施了「執政革命」,篡漢建魏。曹魏既立,誰會在乎曹丕「否定自己的立場」呢?英國軍官出身的華盛頓領導美國革命,是美國的英雄人物。當時的英國政府以「否定自己的立場」相責,可說無傷大雅。

再說另一種「執政革命」情形。如果執政者執政之前,就不認同體制,想要進入體制反體制,執政者於執政之後實施「執政革命」,就沒有否定自己的立場的問題。提問的面友可能反問,想要進入體制反體制的執政者,他就職時的宣誓不是放屁,不是欺騙嗎?的確,他的宣誓是放屁,是欺騙。從體制上看,他構成「違背誓言」,也是一種「否定自己的立場」。但大義不拘小節。獨立建國是大義,假宣誓及「違背誓言」都是小節。小節何須掛齒?!

又「執政革命」這是獨立建國最有效方法嗎?效力分事實上的效力(實效)和法律上的效力(法效)。執政革命後能有效統治,就是有「實效」。有實效之後,加上事後追認性的公投或大選,就有「法效」(正當性)。「執政革命」是由有權勢的執政者發動,當然比在野者發動的「在野革命」較能控制場面,取得「實效」及「法效」。問題是執政者是既得利益者,往往在體制內食髓知味之後「樂不思獨」,不會想去顛覆現有體制。

其次,體制外運動如公投等凝聚共識後,由臨時政府宣布獨立,此作法是否可行?

1. 所謂的「臨時政府」如果是已經以體制外方法打倒舊政府的新政府,像最近的烏克蘭發生的情形,那是「在野革命」,與我說的「執政革命」不同。烏克蘭「在野革命」經過暴力及流血鬥爭,並不和平。

公投必須由政府辦,體制外運動應不包括在野人士辦公投這一項。故在野人士以公投成立統轄全台灣的「臨時政府」,並不可行。又現行體制不可能准許在體制內辦理可能顛覆體制的公投。故顛覆體制的獨立公投一定是體制外的行為,雖然是政府辦的。

政府如願辦、敢辦獨立公投,且公投結果贊成獨立,原政府就宣布獨立,成為台灣國新政府。這時就沒有什麼「臨時政府」。且這不是「在野革命」,而是一種「執政革命」──公投先行的「執政革命」。

2. 所謂的「臨時政府」如果是某地方首長,如屏東縣長,經公投後,宣布該地區獨立,並有效統治該地區,其他地區仍由原來的中華民區政府控制。這也是一種「執政革命」,但只是那個地區獨立而已,不是全台灣。

這種局部的「執政革命」會導致台灣內亂。獨立派會被中央政府鎮壓。這種獨立法不如上述取得中央政權後的「執政革命」好。中央政府的「執政革命」也可能會內亂,不過,不是獨立派被鎮壓,而是獨立派鎮壓在野的反動派。情形顛倒。執政的獨立派擁有行政資源,較有優勢。

3. 所謂的「臨時政府」如果只是一個組織,沒有有效統治任何地區,像廖文毅沈建德搞的那樣。這種空殼的「臨時政府」不可能辦公投。它即使宣布獨立,也沒有法律上意義,不會形成新國家。也就是說,宣布獨立之前必須一部或全部地區處於「事實獨立」的狀態,由獨派有效統治才可,這是新國家成立的「事實上要件」之一(參見拙作《笨蛋,關鍵在宣佈獨立!》一文)。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杜謙遜 整理(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西螺教會牧師)
海洋台灣網站  2003/10/16

▲ 廖文毅

……在台灣獨立的訴求推動下,台獨人士認為有必要成立臨時議會和臨時政府組織流亡政府。 1955 9 1 日,台灣臨時國民議會成立,推舉廖文毅為名譽議長,吳振南為議長,鄭萬福為副議長。同年 12 7 日,臨時國民議會通過《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組織條例》。根據這個條例, 1956 1 15 日,台灣臨時國民議會改為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國民議會,選出廖文毅為大統領,吳振南為副大統領,議長改由郭泰成擔任。同年 2 28 日, 228 事件九週年時,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大統領、副大統領和閣員也於同日就任,並發表台灣獨立宣言。同年 8 1 日,發表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廖文毅在他的著作《台灣民本主義》一書中提到:台灣共和國是繼承鄭氏王朝台灣民主國之後,台灣民族的第三次建國運動。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向國際社會宣揚台灣獨立建國的主張,頗獲迴響。 1957 8 31 日,馬來亞聯邦總理拉曼,邀請廖文毅以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身分,與各國元首並列,出席參加該國獨立慶典。拉曼領導馬來亞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以其奮鬥經驗,極易了解台灣人民反抗蔣氏獨裁統治,深願獨立建國的心聲。這項消息頓成熱門新聞消息,引起日本人的關注,也促成在日台灣人紛紛加入臨時政府。……

廖文毅在日本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活動,曾經盛況一時,但在 1960 年代逐漸問題陸續浮現:內部異見日大,同志間互相批鬥,產生裂痕。新生代的王育德結合新生代留日學生於 1960 年組織「台灣青年社」,發行《台灣青年》雜誌,形成另一股台獨新勢力。雙方雖然有意重組,實際運作上卻有困難。加上國民黨趁機介入,運用收買分化,製造內鬨,使得臨時政府同志間互不信任,互相牽制,甚至出走,力量日漸分散與衰退。……

中國評論社(香港) 2009-03-20  13:03:08

自稱是台灣國臨時政府總召的獨派人士沈建德說,扁答應出來帶台灣國臨時政府並擔任主席。(中評社 鄒麗泳攝)

中評社台北320日電(記者 鄒麗泳) 自稱是台灣國臨時政府總召集人的獨派人士沈建德上午會晤陳水扁後轉述,懇請扁擔任台灣國臨時政府領導人。據轉述,扁二度客氣表示,假如沒有人要領導台灣國臨時政府,我會出來領導

沈建德很高興指出,“台灣國臨時政府”已經在高雄市成立8年,一直以理念宣傳為主,扁答應出來領導,未來將擔任台灣國臨時政府的主席、不是總統

有關“台灣獨立黨”,高雄金聲電台創辦人莊宏裕指出,扁很擔心此刻成立“台獨黨”會被打成破壞團結的惡名,也擔心民進黨選舉選不好,因此確定在年底縣市長選舉過後再宣布組黨事宜。

沈建德與莊宏裕強調,年底選舉過後,正式籌組“台獨黨”,“台獨黨”成立宗旨是要“建國”,不是選舉,這段時間,民間可以先籌備、號召民眾先加入。等到“台獨黨”組成後,再慢慢運作“台灣國臨時政府”。

不過,沈建德與莊宏裕在轉述陳水扁的談話時,卻出現落差,沈認為,扁只說當“台灣國臨時政府”領導人,但沒有提到是否擔任“台獨黨”領導人。不過,莊宏裕卻強調,扁有說,假如“台獨黨”沒有人領導,扁會出來領導。經過媒體多次確認,二人最後終於統一口徑表示,若“台獨黨”及“台灣國臨時政府”沒有人出來領導,扁會出來帶(擔任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