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民進黨要挺柯文哲,蔡英文頭腦壞掉!

──評蔡英文《反省,再出發,期許一個全新的2014》一文

傅雲欽 2014.01.02

▲ 20131117日,柯文哲說蔡英文所謂的「台灣共識」沒人懂,難怪被叫「空心蔡」。

蔡英文昨天發表《反省,再出發,期許一個全新的2014》一文。她要反省什麼?她說:「民間社會的力量走在我們政治人物的前面」、「政治人物在社會參與中缺席,變成眾多觀眾之一」。為何如此?她說:「我們把街頭讓給了公民團體。」天啊!她當了四年黨主席,居然好意思這樣說。民進黨有社運部,有社會運動綱領,誰准她把街頭讓給了公民團體的?

蔡英文本來就是不是典型的民進黨人,而是半路來到民進黨「割稻仔尾」的。她當民進黨主席之後,進一步把民進黨轉型為選舉機器,放棄街頭運動。其結果,就如她所說的,「現在是公民社會要不要接納民進黨,而不是民進黨能不能領導公民社會。」她居然把民進黨轉型到她所謂的「沒有遠見和行動力」的地步!

怎麼辦?蔡英文說:「我們就必須開始思考民進黨轉型的問題。」她的意思是民進黨必須再轉型。她又說:「我們必須有所改變,必須要有新的思維」如何改變?要有什麼新的思維?她想如老台獨吳澧培所說的那樣,主張民進黨重拾社運路線,「廣邀志士繫念蒼生,領導人民奮起強力抗爭」嗎?不是!她反其道而行。她認為不必「廣邀志士」入黨。她說:「把社會最優秀的人才納進民進黨是以往狹隘的政黨政治思維」。天啊!這種不要臉的屁話,她居然都放得出來!民進黨不必有最優秀的人才?難怪她這種三流貨色進入民進黨,把民進黨搞得越來越不入流。

蔡英文所謂的民進黨要再轉型、要再改變,並不是從選舉路線轉到社運路線,而是維持選舉路線,但改變選舉的策略。雖然她的文章是從「看見台灣」記錄影片的拍攝、白衫軍抗議軍人洪仲丘被虐死案等充滿活力的社運談起,但她後來說:「民進黨必須結合社會其他的力量」、「與台灣的進步勢力作結盟」、「把台灣社會正面的力量加以集結與盤整」等語,講的卻選舉,不是社運。那麼,在選舉方面,民進黨要如何結合「社會的正面的力量」呢?她前面說「政黨政治的思維是狹隘的」,後面接著又說:「民進黨不必堅守一成不變的政黨政治原則,必須展現更大的包容力。」原來蔡英文拐彎抹腳說了一大堆,其結論竟是,選舉時民進黨不要推派自己的人選,而是去支持代表「社會的正面力量」或屬於「社會最優秀的人才」的非民進黨人。為了挺黨外人士,蔡英文居然可以否定政黨政治,真是奇觀。

蔡英文是在講台中市長選舉?台南市長選舉?高雄市長選舉?當然不是,這些地方民進黨不必去支持黨外人士,因此政黨政治可以在這些地方「茍延殘喘」。她講的不必政黨政治的地方是台北市長選舉,因為台北市是民進黨的艱困選區。又她所謂「社會的正面力量」或屬於「社會最優秀的人才」的非民進黨人是誰,她雖沒指名,但可推斷應該就是指那個民調最高的柯文哲謝長廷最近力挺柯某。蔡英文和謝長廷一樣,都曾跟現任黨主席蘇貞昌結下樑子,兩人走得很親近。她大概和謝長廷講好了,要連手拉柯某去跟蘇貞昌的黨中央打對台。在今年的台北市長選舉,她和謝長廷要牽豬哥去捅民進黨,以便鬥臭蘇貞昌,又可「趁暢」。

在艱困選區台北市,民進黨不推派自己的人選,而是去支持代表「社會的正面力量」或屬於「社會最優秀的人才」的非民進黨人,不是不可以。問題是代表「社會的正面力量」或屬於「社會最優秀的人才」的非民進黨人不少,例如陳師孟陳南天陳玉峰楊碧川李筱峰葉博文葉國興吳叡人等是。蔡英文的文章中提到的「看見台灣」的導演齊柏林也是。蔡英文怎麼看中那個只會耍嘴皮譁眾取寵的柯某呢?因為柯某民調高?柯某民調真的高,還是統派媒體製造出來的高?呂秀蓮已有質疑。又民調高的人就是代表「社會的正面力量」或屬於「社會最優秀的人才」嗎?陳水扁馬英九以前民調都很高啊!

柯某代表什麼樣的社會正面力量?挺貪污犯陳水扁出獄,這是社會的正面力量嗎?把愛滋器官拿來移植,這是社會的正面力量嗎?因愛滋器官誤植,不認錯,砲打衛生署、台大醫院,又推卸責任給部屬,這是社會的正面力量嗎?冒領研究費,這是社會的正面力量嗎?冒領研究費,不認錯,砲打台大醫院,又推卸責任給部屬,這是社會的正面力量嗎?一個因醫療疏失被法官議決懲戒的醫師是社會最優秀的人才嗎?一個因冒領研究費涉嫌貪污的教授是社會最優秀的人才嗎?一個出紕漏不認錯,怪東怪西,把自己塑造成「政治受害者」的無恥政客是社會最優秀的人才嗎?蔡英文真是「目睭糊著屎」,識人不明。

民進黨要支持非民進黨人參選台北市長,也要找一個認同民進黨或尊重民進黨的社會人士吧!柯某不屑民進黨、輕蔑民進黨、常出言不遜,公開蹧蹋民進黨。他是白目的自走砲,如讓他僥倖得逞,鐵定是民進黨的負債,甚至是禍患。這是蔡英文認為民進黨可以包容、結合的對象嗎?一個多月前,柯某批民進黨時,連蔡英文也被他批進去。他說蔡英文的「台灣共識」沒人懂,才被稱為「空心蔡」。蔡英文是不是覺得柯某講得有道理,心悅誠服,才出面相挺呢?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蔡英文
想想論壇  2014.01.01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把自己過去這一年對台灣的觀察寫出來跟大家分享,然後期許自己也期許台灣,在未來的一年之中能做出一點成績。特別是身為民進黨的政治工作者,我們所無法迴避的課題是:過去一年來,自己的每一份努力是否都合乎人民的期待?而接下來我們要踏出的每一步,是否能把這個國家推回正確的航道上?因此,今年我決定要用一個比較不一樣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想法,以深切的反省來做為這一年的開始。

過去這一年,有幾件事情撼動了台灣的人心:

兩部最賣座也喚醒最多人注意的紀錄片,一部是「看見台灣」,一部是「十二夜」。這兩部片子都用他們的方式感動了台灣人民。他們來自民間,都在政治之外,可是他們都點出了台灣社會迫切而嚴重的問題。兩位導演的成就令人動容,但是,我從這兩部片子看到的卻是我們的缺席。畢竟,點出問題並提出對策本來是身為政治人物的責任,但現在民間社會的力量卻走在我們的前面。曾幾何時,身為民進黨人的我們,也變成眾多觀眾之一,跟大家一起喟嘆國土的遍體鱗傷,以及流浪狗的悲慘結局。我們似乎忘了,作為政治人物必須更有遠見與行動力,要肩負起責任,對社會投注更多關心並且追求問題的改善和解決。

更令人不捨地,在冷冽的寒冬中,有人為了讓久病的妻子可以洗個熱水澡,寧願冒著竊盜的不名譽去扛走街上的瓦斯桶。儘管最後這件事在來自社會的溫暖協助中告一段落,但人民困頓至此,不也正是對矢志造福公眾的我們當頭棒喝嗎?

同樣地,在2013年,兩次參與人數最多的公民運動,一次是309的反核遊行,一次是洪仲丘事件而組織的白衫軍。這兩個運動各自感召了二十多萬人上街頭,之所以會這麼成功,是因為他們站出來捍衛了我們所珍惜的價值。我看到了人民的熱情與憤怒,也看到了社會正在自我保護,正在用他們的方式來抗議政府,或是抵抗那些企圖摧毀他們的價值的入侵者。在一波波社會自我保護的運動中,我們固然可以為台灣自主性公民社會的成長與茁壯感到高興;但是,身為一個政治工作者,尤其是民進黨的政治工作者,看到這一幅景象,我們恐怕更要好好深思的是:我們是不是做得不夠?面對新的一年,我們現在是不是就該好好的來反省、思索,我們該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國人做些什麼?

所以,在2014年,我認為我們有幾件事情必須做出共同的抉擇。而且,我相信,我們在2014年所做的抉擇將會影響整個民進黨的未來,也必將影響整個台灣民主體制的發展。

第一、我們與公民社會的關係必須做出抉擇。當我們把街頭讓給了公民團體,我們就必須開始思考民進黨轉型的問題。很可惜地,這個思考一直沒有被啟動。現在,我們必須調整腳步,然後想清楚自己角色的轉換。在某些議題上,我們必須展現黨的態度與立場,透過清楚的立場來與台灣的進步勢力作結盟。民進黨和公民社會雖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在近來社會關心的公眾議題上,我們必須認清,現在是公民社會要不要接納民進黨,而不是民進黨能不能領導公民社會。有了這一點認知,我們才能透過我們的誠意,逐漸強化社會對我們的信任。換言之,現階段,我們要努力讓社會相信並且願意和我們一起努力改變這個國家。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堅持社會正義與良善的過程中奮鬥不懈,公民社會自然會與我們站在一起。找回正義,找回創黨的初衷,同時也就找回了人民的信任。

第二、我們必須抉擇,過去的政治慣習是否要與時俱進,有所改變以往,在狹隘的政黨政治思維下,我們總是希望把社會最優秀的人才納進民進黨,讓她或他來代表民進黨參選。但在特殊社會環境及政黨結構下,我們必須思考,是否這個模式仍然是唯一的選項?民進黨必須好好想想,為追求一個更健全、長遠的政黨政治發展,是否應展現更大的包容力,結合社會其他的力量,共同打破當前國民黨一黨壟斷的政經結構。這個問題是現階段民進黨必須縝密思考的核心課題,也關乎未來台灣民主政治的走向。社會正在快速改變當中,面對社會的巨變,我們可以選擇堅守一成不變的政黨政治原則,和國民黨力拚到底;但我們也可以走出過去的城牆,創造有利條件,把台灣社會正面的力量加以集結與盤整,擴大民進黨未來發展的社會基礎。2014年我們如何作出最適的抉擇,將會深深影響我們的黨和台灣的未來命運。

政治就是一種選擇!而且是一種在外在環境變動迅速情況下所做的選擇,只不過有些選擇輕如鴻毛,有些選擇則重如泰山。在某些關鍵的時刻,必須要有新的思維

我說過,歷史從來都不是直線前進的,一個政黨與社會的關係常常在變動,絕對沒有一勞永逸的答案。今天,執著用過去的思維來面對全新的社會氛圍,是一種偷懶,也是一種自私。我們在今年必須要有徹底的改變,因為回不去社會,就等著被這個社會淘汰。

這是我的反省,而且我不會只有反省,2014年我會與大家一起努力,在這關鍵的一年幫民進黨也幫這個國家做出正確的抉擇。

-----------------------------

中國時報  20131118 04:09  朱真楷/台北報導

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被視為下屆熱門總統候選人,但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醫師柯文哲昨日直言,當前台灣最大問題,就是不曉得國家價值的底線在哪,而這條底線也就是所謂「台灣共識」;問題是,提出這四個字的蔡英文,卻沒人搞得懂裏頭的內容是什麼,大家才會叫她「空心蔡。……

聯合報  2013.12.31  04:49 am  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

民進黨台北市長初選競爭激烈,民進黨系立委姚文智昨天請辭北市提名徵召小組成員並宣布「有條件參選」。他建議黨中央以兩階段民調提出候選人,促成「在野大團結」,若採此機制,他就會加入北市戰局、宣布參選。不過,此舉也被解讀是替台大醫師柯文哲入黨問題解套。

姚文智拋出兩階段民調,柯文哲表示,不反對姚文智的提議,但兩人沒有串通;他也形容他與民進黨就像在跳「政治華爾滋」,彼此「進兩步退一步」,待時間磨合。呂秀蓮、顧立雄則持保留態度,不認同兩階段民調。

姚文智坦言,加入戰局對他很不利,有點像「割肉餵鷹」,但他並非替任何人解套,而是讓所有人心服口服;民進黨人才濟濟,不見得會輸給無黨人士,若屆時參選「我也要想辦法爭第一」。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說,尊重個別黨員意見,但中執會通過的提名辦法並無兩階段,僅有「黨員」徵召。

謝長廷發言人林鶴明昨晚轉述謝看法說,姚的建議是善意,民進黨有識之士都擔心在野會有分裂狀況,但這是支持者期待的嗎?民進黨推的人選民調勝出沒問題,若輸了就應以打破藍綠政治結構僵局為目標。

林鶴明轉述說,兩階段是種解決方法,或民進黨也可提一個「超強候選人」,期待黨中央能積極、有智慧的處理北市初選爭議。

新系重量級人士表示,無論採一階段或兩階段民調都可討論,過去立委段宜康就曾與黃適卓跨黨協調以民調決勝負,但跨黨合作的機制應經中常會討論、決定,黨應在追求勝選方程式以及公平遊戲規則取得平衡。

綠營北市選舉混戰,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日前率先建議採兩階段民調;包括前主席許信良、前立委林濁水等也表示,柯文哲不見得要入黨。

姚文智說,作為民進黨在北市唯一的區域立委,他不是替某個大老、某個派系出來講話或代言,而是與中生代討論後發現,大家對北市選情憂慮,才決定站出來。

姚文智說,他的主張與柯文哲「在野大聯盟」有別,首先須由最大在野黨民進黨主導整個作業,另參與聯盟的人須經民進黨機制同意。

蘋果日報  20140102

【吳家翔、邱俊吉╱台北報導】泛綠北市長人選整合陷困局,繼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建議民進黨「成功不必在我」外,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昨在臉書發文,雖未點名北市長選舉,但意有所指說,在狹隘的政黨政治思維下,總希望把社會最優秀的人才納進民進黨,並代表黨參選;「但在特殊社會環境及政黨結構下,我們必須思考,是否這個模式仍是唯一選項?」

對此,黨內人士解讀,「蔡英文終於出手,蔡的談話明顯針對柯文哲入黨的僵局而來」。但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黃重諺說,蔡是希望將所有台灣進步力量集結起來,爭取正面力量,談話是整體性,非針對個人。

黨內蘇系立委吳秉叡昨在臉書暗批柯文哲:「入黨是個人選擇,但請不要踐踏民進黨來博取媒體青睞,以求民調維持高檔。」

柯文哲昨參加民進黨立委姚文智和台北市議員陳碧峰舉辦的捐血義賣活動時說,入黨仍是考慮選項,但退選也是,若他參選會破壞在野團結,他會選擇退選,如他退選,雙北可能都會大敗,台中也會淪陷。現場許多民眾不斷稱呼柯「市長」,他們自稱是民進黨的支持者,但認為柯不一定要入黨才能選,不入民進黨,選舉勝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