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6、7月黃華在基隆開麵店,自己當跑堂。(圖/自由時報)
老政治犯黃華今天在自由時報發表《人民要行動 行動才有力》一文。該文內容卑之無甚高論,但令我覺得有意思的是,自由時報在文末加上「作者為前國策顧問」這樣的介紹。哪一國的「國策顧問」?當然是「中華民國」的!
黃華這一生當政治犯被關了二十幾年,不是受盡「中華民國」的殘害嗎?怎麼後來變成「中華民國」的「國策顧問」呢?那是2000年國民黨下野,民進黨的陳水扁當上「中華民國總統」之後的事。那時像黃華這樣反國民黨的政治異議人士都誤認國民黨下台就等於台灣人出頭天了,甚至等於台灣獨立建國了,因此都紛紛接受陳水扁政府的榮寵,一個個加官晉爵,不亦樂乎。黃華當「中華民國」的「國策顧問」,坐享部長級的待遇,總共當了5年(或6年?)。
其實,國民黨下台,兩岸一中的「中華民國」體制仍在,因此國民黨下台不等於台灣人出頭天了,更不等於台灣獨立建國了。在兩岸一中的「中華民國」體制下,台灣還是中國的一省,台灣人仍然是中國人。黃華當「中華民國」的「國策顧問」,就像史明當「中華民國」的「總統府資政」一樣,都是被「中華民國」收編、招安,有什麼光彩可言呢?
自由時報用「前國策顧問」這樣介紹黃華,表示「中華民國」體制的官銜有榮耀、有價值,而「中華民國的政治犯」、「台獨運動者」等頭銜沒價值或不夠風光。難怪長久以來綠營政客(包括葉菊蘭)喜歡說鄭南榕是「言論自由的鬥士」,不說他是「台獨的鬥士」。一般人介紹當過「中華民國」體制首長的綠營政客時,都喜歡給他們戴上官銜,稱他們為「前院長(或前X長)」、「前主委」、「前駐X代表」等,有時甚至連「前」字都省略,好像「一日為官就終身為官,終身榮華高貴」一樣。被介紹、被稱呼的綠營過氣政客也都甘之如飴。但是,這些不是有台灣主體性的、台灣獨立建國的心態,而是奴才的、被殖民的心態。
照自由時報這種心態,相信史明百年之後,不,一百二十年之後,自由時報介紹史明時,會說「死者為前總統府資政」。哀哉!
連被認為是獨派媒體的自由時報都這樣,一般民眾的心態如何,可想而知。哀哉!哀哉!
▲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後的總管府資政的名單,「永遠的革命者」史明在列。
(圖/總管府網站)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
黃華(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自由時報
2017-08-11 06:00
全世界及中共政府都不可能承認「中華民國」是個國家,但是,我們的政府,不論哪一黨執政,都不得不使用「中華民國」。我看,主要是因為,台灣人民自小使用「中華民國身分證」,已經非常習慣做「中華民國人」,甚至還有人自認是「大中國人」。執政當局害怕不改沒有事,改了恐怕會出大亂子?
二十幾年前的民調,「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確實只有十%以下,但最近的民調大多數已六十%以上了。只是當政的,甚至美國當局,還是擔心公投會失敗或害怕鬧出亂子,所以一直要「維持現狀」。
可是,目前中共當局已在不斷改變現狀,不但繼續各種文攻武嚇,且加強運用雙方民間交流活絡,「統戰」直接深入台灣基層,滲透、利誘、拉攏,無所不在!尤其,最近更大量運用他們可以操控的媒體與網路製造假新聞、假訊息,不但製造政府無能假象,更要製造台灣社會亂象(這是中共出兵的一項藉口)。
如果政府當局不能做,我們民間也不做甚麼,那豈非要坐以待斃?
須知台灣現在是民主社會,已不是蔣治時代,樣樣要看政府,而是以人民為主的時代了!政府只是少數人,不可能樣樣顧得到、管得到!許多事情,現在應該由人民自己起頭來做。譬如「台灣人民自決建國運動」,一定要由人民自發自動起頭來做!絕不可期待政府!
「正名制憲」、「改國名」都是運動,都應該由人民自動自發去做;且需要許多人鍥而不捨地努力去溝通、整合不同意見、看法、做法,然後又經過民主程序的開會討論,表決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去進行,才有可能。
目前可以看到許多個人或小團體、或政黨在提倡「台灣獨立建國」或「自決建國」。但是,如何做?如何進行?幾乎各唱各個調,好像還沒有努力進行溝通?更未整合?好像都在期待政府或救世主出現來帶頭?所以會如此?也許就因為太長期生活在蔣治時代,養成樣樣仰賴政府或救星的毛病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