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韓國棟著《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一書出版。
該書寫杜正勝於2004年至2008年擔任教育部長的心路歷程。
(圖:時報出版)
教育部從「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觀點,將中小學教科書中涉及台灣屬於中國的用語,當作不當用語,建議各教科書出版社、編纂者加以修改。
教育部說這只是建議而已,並沒有強制。但在一中憲法之下,說台灣屬於中國,並無不當。教育部把涉及台灣屬於中國的用語,當作不當用語,顯有違憲之嫌。如監察院正常運作,教育部長杜正勝此舉有可能被監察院彈劾。杜正勝部長帶頭違憲,可說「勇氣可嘉」。
將中小學教科書中涉及台灣屬於中國的用語,當作不當用語,這是超越憲法的台灣自決獨立的立場。這是具有理想性、革命性的立場。這事本來理應由民間的各教科書出版社、編纂者主動來做,怎麼是由一中憲法之下有護憲之責的教育部來以身試法呢?杜正勝是行政官,還是革命者?
台灣社等獨派社團呼籲總管陳水扁、行政院長張俊雄,還有游錫堃、謝長廷表態,不能讓教育部長杜正勝孤軍應戰云云。游錫堃、謝長廷二人非公務員,固可表態支持。但要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長張俊雄表態支持杜正勝的違法行為,這簡是強人所難。
如果獨派社團要強陳水扁、張俊雄所難,應乾脆要求他們搞大一點的──廢除一中憲法才對。
要解決杜正勝違法且可能被彈劾的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廢除一中憲法。要廢除一中憲法,用制定新憲的民主程序,緩不濟急,且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由陳水扁率同張俊雄宣佈獨立,建立台灣國。
宣佈獨立是廢除一中憲法的革命行為,革命成功,違法變成合法。這也是為杜正勝建議修改教科書「不當用語」的行為解套,使它合法化、正當化的唯一方法。
泛藍立委洪秀柱嘲諷說,教育部有種就代替民進黨政府宣佈台灣獨立。她已抓到宣佈獨立的關鍵性,但她不知道杜正勝沒有資格代替陳水扁做這事。
陳水扁政府不敢宣佈獨立,從根本上廢除一中憲法,但卻常常要在一中憲法之下,做一些違憲的小動作,如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建議修改教科書中的一中用語等,可說避重就輕,本末倒置,最後弄到左支右絀,慘遭「圍毆被扁」的窘境,可以想見。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聯合報 2007.07.22 03:19 am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委託台灣歷史學會所做的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報告最近出爐,提出修改五千個不適合用詞,包括國劇改為中國京劇、明代改為中國明代等,外界認為這是教科書去中國化,更擔心會引發更多不必要的爭議。
教育部昨天表示,這份委託的研究報告,六月初已提供各教科書出版社、編纂者未來編輯時參考,方便學生學習。國立編譯館強調,沒有約束力。
教科書業者則不以為然,有人不客氣指出,台灣歷史學會憑什麼做出這一套參考用詞,也有人表示,教育部雖說是「參考」,但如果不照此來修改,審書時就不會通過。
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指出,教科書開放民編後,各版本教科書有關地區、地名等稱呼、用語等,非常多元化,容易造成混淆,且這些混淆多是歷史造成,教育部才會委託台灣歷史學會進行用語檢核研究報告。
這項研究報告共建議修正五千個小學、國中到高中教科書中的不適合用詞,六月初由國立編譯館將報告轉給各教科書業者,作為編書時的參考,由於內容非常多,還用電子檔轉寄。
這項由台灣歷史學會所做的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報告,只要有自我矮化為地區或主體意識不清,或對中國的稱呼未反應歷史事實與政治現況等,都建議要修改。
包括台灣地區、全省各地、兩岸等,如「海峽兩岸」在軍事上的緊張情勢句中的海峽兩岸改成兩國;「國父孫中山 先生」改為孫中山 先生;「國字」改為中國文字。
國劇改為中國京劇;聞名中外改成國內外知名;我國改成中國;「古人說」句字中的古人改成中國古人;中法戰爭改成清法戰爭;中外遊客應改成國內外遊客。
潘文忠強調,出版業者可依據專業決定要不要改,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書組主任楊國揚表示,民編版教科書由審定委員會審查,審查時會考量文意,不會逐字逐句來審,國立編譯館也會尊重委員專業。
即使教育部和國立編譯館一再強調只是參考,並不強制一定要改,教科書商卻抱怨,如果不依照「參考」的修正,教科書送審時不易過關,甚至會被刁難,或者找別的理由一再退件,讓業者也很無奈,不知到底要遵守法規,還是要尊重專業,有書商說,新送審的教科書出爐後,答案就會揭曉了。
中國時報 2007.07.21 韓國棟/台北報導
中小學教科書全面去中國化!國父、國畫、國字、國劇、古人、水平、中日(甲午)戰爭、兩岸、台灣地區……等詞,都被教育部列為「不適合用詞」,應當的用詞,是孫中山、中國水墨畫、中國文字、中國京劇、中國古人、水準、日治、清日戰爭、兩國、我國(或台灣)……等詞。
「台灣僻處我國東南海域」的課文敘述,更不行,因為這種說法是以中國大陸為核心、以台灣為邊陲,明顯貶低台灣地位。「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所以後人尊其為民族英雄。」這也不行,因為「收復」和「民族英雄」都是有爭議性的價值判斷用詞,必須修改或刪除。
教部半年前委託「台灣歷史學會」進行一項「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計畫,檢核對象含括國小、國中及高中各版本教科書。這項檢核計畫日前完成,教部隨即函轉各教科書出版社「參考」。
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表示,中小學教科書開放民編後,用詞混淆,對中小學生造成困擾,部長杜正勝發現這項問題後,才指示委託學者專家進行檢核。幾經琢磨,教育部決定委託「台灣歷史學會」進行這項研究,因為較混淆的用詞,幾乎都是歷史造成的。他強調此舉是專業的研究,和意識形態無關,也無強制修改之意。
這份厚約三百頁的檢核報告,是教育部廢除「統編本」實施「審定本」教材以來,首度發函各教科書出版社,統一規範攸關國家認同的相關用詞。現行的中小學各版本教科書,被檢核出來的不當用詞,總計不下五千詞。
這份報告檢核檢核標準不外乎以下幾項:
第一、不客觀的歷史價值判斷,刻意褒揚或貶抑的非中性詞彙。例如「國父孫中山 先生說……」,應改為「孫中山 先生……」。
第二、自我矮化為地區或主體意識不清。例如,「台灣地區」、「全省各地」、「兩岸」等,都是不適合用詞。
第三、對中國的稱呼未反應歷史事實與政治現況。例如,應稱「中國」卻稱「我國」,如:「王羲之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這段課文中的「我國」應改成「中國」。
第四、臺灣與中國大陸分屬不同政權時期的敘述,對中國的地名、歷史朝代、特定人物等,未加註國名。例如,「余光中,福建省永春縣人……」,應當改為,「余光中,原籍中國福建省永春縣……」。
第五、敘述日治時期臺灣的人、事、物,卻用大清帝國、中華民國紀年;如應把日治時代的民國廿三年,改為西元一九三五年。
第六、對於特定詞彙的使用不夠精確。例如,指稱中國特有的文物、書畫等,卻使用「國字」、「國畫」、「國劇」、「京劇」、「古典詩詞」等詞彙。
第七、敘述時間或對象泛指中國古代或是古代之人,卻用「歷史上」、「古時候」、「古代」、「上古時代」、「老祖宗」、「古人」等詞彙,應都改為「中國古人」。
檢核報告指出,在近現代「中華民族」一詞未出現前,應用「華夏民族」;「外省人」也應改成「中國各省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人士或新住民」;「國曆」應改為「陽曆」;「中外遊客」應改成「國內外遊客」。
報告檢核出來的不適合用詞中,以中國地名前未加註「我國」用詞最多,逾二千個。
東森新聞報 2007/07/21
13:18 記者李韻晨、柯俊丞/綜合報導
中小學教科書全面去中國化!國父、國字、國劇……只要跟「國」有關的,幾乎被教育部列為不適合用詞。像是「海峽兩岸」以後要改成「兩國」,5000種用詞全部被改,家長大力反彈,甚至還說,不希望小孩未來變成三隻小豬其中的一隻。
但,對於中小學教科書全面去中國化一事,教育部長杜正勝21日則是嚴正駁斥,強調「教科書沒有去中國化」。
21日教育部長杜正勝臉色超級難看,因為國中、國小的教科書內容又要改。將近5000多種用詞一改再改,翻開國中教科書,五千年的歷史夏商周...到清朝,前面都必須要加一個中國,換句話說,梁啟超必須介紹成「原籍中國」廣東人,「外省籍人士」也要改成「中國各省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人士或新住民」,當家長的簡直傻眼。
學生家長表示,他覺得此舉根本沒有必要,現在把去中國化的感覺,講的這麼明確,可是對現在的小孩子而言,其實是不需要的,還是注重經濟吧,不要再搞這些了拜託拜託,現在已經夠慘了。
當媽媽的無奈苦笑,因為這跟過去的歷史,完全不搭嘎,「台灣地區」必須全部改成「台灣」,國民政府得改成中華民國政府,共產黨要改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甚至「海峽兩岸」則要改為兩國,中外遊客以後則是要稱為國內外遊客,就連國曆都要改成陽曆,甚至不能用成語「聞名中外」來形容故宮,只能用「國內外知名」來形容,接下來課文當中提到「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所以後人尊其為民族英雄。」,因為收復和民族英雄,是「爭議性的價值判斷用詞」所以也要改。
還有,以後也不能寫「國父孫中山 先生」因為國父是不客觀的歷史價值判斷,是刻意褒揚或貶抑的辭彙。
部分家長不滿表示,教育部此舉是漸漸給孩子一個叛逆的想法,一個竄改的想法,所以他們很不認同,家長們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將來未來是三隻小豬其中的一隻。
多維新聞網 2007年7月21日
(中央社記者王家俊臺北二十一日電)報載教育部推動國中小教科書「去中國化」,中國國民黨籍立委洪秀柱、雷倩今天表示,教育部長杜正勝應該為此下臺。洪秀柱嘲諷,民主進步黨搞臺獨不成,拿教科書開刀「自我安慰」,乾脆把二十幾萬教師送去思想改造算了。
中國時報報導,教育部委托臺灣歷史學會「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計畫,將國父、國畫、國劇等五千個列不適合用詞,應改為孫中山、中國水墨畫、中國京劇等,但杜正勝否認這是國中小教科書「去中國化」。
長期關注教育政策的洪秀柱下午受訪時說,教育部配合民進黨政府政治操作,正經事不做,都是意識形態作祟,無視于臺灣整體競爭力下降,學生素質逐年降低,杜正勝到底愛臺灣還是害臺灣?
她說,總統陳水扁主政七年多來,教育部以強烈臺獨色彩,干預國中小教材,脅迫出版商、害大家敢怒不敢言,讓以多元化為傲的臺灣社會蒙塵。「杜正勝再不下臺,臺灣將災難連連、終將被邊緣化」。
洪秀柱嘲諷說,教育部有種就代替民進黨政府宣布臺灣獨立,不要只敢在教科書上「自我安慰」,否則也可以把二十多萬教師送去思想改造,以免老師們都陽奉陰違,沒有把民進黨的教條傳達給學生知道。
雷倩也說,教育政策是百年大計,教育部並未獲得人民的空白授權,如果要搞教科書去中國化,最低限度也得以公民投票決定,相信多數人民會否決掉這個意識形態掛帥的教育政策。
她認為,民進黨一系列推動中正紀念堂改名、國營事業更名案等「去中國化」政策,一意孤行的做法,跟獨裁政權沒兩樣,此次又以教科書修訂為由,行文化革命之實,應受人民譴責。
多維新聞網 2007年7月22日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二十二日電)臺灣社等社團今天發表聲明,主張教育部更改教科書「不當用詞」,應從歷史擴展到其他人文課程,並吁請陳水扁總統、行政院長張俊雄、民進黨主席游錫堃、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對這項教育政策表態,力挺教育部。
臺灣社、臺灣北社、臺灣中社、臺灣南社、臺灣東社、臺灣櫻社、臺灣教師聯盟等發表共同聲明。
聲明指出,教育部委托臺灣歷史學會所做五千個「不當用詞」公布後,引起中國媒體與中國政客強力抨擊,泛藍十八執政縣市並揚言自編教科書全面杯葛。呼籲陳總統、張俊雄、游錫堃、謝長廷表態,不能讓教育部長杜正勝孤軍應戰,而且「不當用詞」應在所有人文課程全面檢核,不能局限于歷史領域。
聲明指出,教育部委托臺灣歷史學會所做五千個「不當用詞」檢核,是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三年半來又一個令人鼓掌贊賞的歷史鉅作,臺灣人民與綠營政治人物都應該強力奧援,綠營領袖豈可無聲,讓杜正勝慘遭「圍毆被扁」。
這些社團認為,綠營領袖具體切實表態,不要只談教育臺灣化的原則性問題,只談建構臺灣主體性教育的泛泛之論,卻不敢就五千個「不當用詞」做堂堂正正的表態,就是缺乏臺灣主體立場的堅持。
聲明指出,教育部應鼓起勇氣,堅守五千個「不當用詞」的約束原則,並且擴大范圍,進一步做國文、地理、公民、音樂、美術等等課程「不當用詞」的檢核。
南社等本土社團強調,密切觀察臺灣綠營政治人物對教育部的支持態度。南社等本土社團更希望臺灣主體教育未具體提出實踐方案的謝長廷,公開呈現明確的立場與方案,以求與臺灣人民「和解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