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垂亮對蔡英文自作多情

——評邱垂亮《彭教授和小英──50年的傳承》一文

傅雲欽      2014.09.21

▲ 彭明敏(右)和蔡英文(左)。(圖:民報取自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十幾歲的老台獨邱垂亮教授昨天發表《彭教授和小英──50年的傳承》一文,寫他和彭明敏蔡英文三人之間交往的過程。他說蔡英文913日出席彭明敏的《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五十週年》的紀念研討會,看到九十幾歲的彭明敏和五十幾歲的蔡英文老少兩代台灣風雲人物會面握手,他感到很感動,很高興,並希望彭明敏50年前的建國願景能在蔡英文有生之年完成云云。

邱垂亮對蔡英文的期許,我看是空思妄想、自作多情!蔡英文的腦袋裡有台灣獨立建國的願景嗎?看她領導的民進黨如何主張。民進黨認為台灣已經獨立建國了。台灣已經獨立建國了,還需要什麼「台灣獨立建國的願景」嗎?蔡英文的腦袋裡怎麼會有這樣的願景呢?

不過,民進黨有《正常國家決議文》,說台灣是不正常的國家,要正名、制憲才能正常。正名、制憲其實就是很多主張台灣尚未獨立建國的人所主張的台獨方法。如果蔡英文的腦袋裡有正名、制憲,也可以說有「台灣獨立建國的願景」。但她腦袋裡有正名、制憲嗎?如果有,應會表現在她的言行中。但我從來沒聽到她提過「正名制憲」,遑論「獨立建國」。

舉例言之。先看看913日蔡英文出席上述《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五十週年》研討會的演講內容。她演講的題目叫做「傳承與超越:邁向台灣民主的第三條路」。從題目就可看出她的願景是民主。在三千多字的講詞中,「民主」一詞她用了24次,說什麼「彭明敏教授與那一代的許多前輩他們共同追求民主與自由」、「台灣人民的心血付出,造就了今天台灣的民主化現狀」、「台灣的民主化到今天還是不斷遭到傷害與破壞」、「今天我們面對重要課題是台灣的民主要如何鞏固」等等。她絕口不提「正名制憲」、「獨立建國」,好像彭明敏一生的志業及《台灣人民自救宣言》的內容與「正名制憲」、「獨立建國」無關似的。

再看看918日英國的蘇格蘭舉辦的獨立公投未獲通過之後,蔡英文所領導的民進黨發表的聲明。這份聲明首先讚揚英國的民主。它說:「英國政府對蘇格蘭的獨立訴求,以民主的原則來對待,也接受並尊重公投的結果,展現了一個先進的民主國家的風範,也為全世界樹立了典範。」至於蘇格蘭的獨立公投對台灣有什麼意義呢?這份聲明說:「蘇格蘭公投展現的民主意義,是台灣民主轉型與深化的最佳啟示。」籠統地強調「台灣民主轉型與深化」,並沒有說出台灣將來也應該舉辦類似的公投。

不過,該聲明倒是有這麼一段:「民進黨一貫主張,台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台灣人民來決定。台灣必須堅持我們的民主價值。民主不但是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的基石,更是我們連結世界的重要基礎。」從獨派的角度看,說「台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台灣人民來決定」是不夠的。只這樣說的話,看不出民進黨的統獨立場。如果民進黨堅持台獨的立場,除了說「台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台灣人民來決定」,還要說「我們主張台灣獨立(照民進黨的黨綱,應是「我們主張台灣國家正常化」)」才對。只說前者,不說後者,就表示民進黨沒有堅持台獨的立場,可統可獨,一切以民意為依歸。

再者,該聲明說:「民主是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的基石。」,真是這樣嗎?台灣民主化的結果,獨派的聲音得到自由散播的機會,但統派的聲音(包括來自對岸的聲音)仍然很大,對岸甚至透過台灣的民主機制,拉攏人心,灌輸大中國思想。德國以前在納粹政權上台之前也很民主,但民主擋不住不民主的納粹。台灣的民主擋得住不民主的中共嗎?

蘇格蘭的獨立公投給蔡英文及民進黨的啟示竟然只是英國民主的可貴,而不是蘇格蘭的獨立精神和勇氣的可取、可敬。民進黨的聲明也絕口不提台灣的「正名制憲」、「獨立建國」,好像蘇格蘭的獨立公投與「正名制憲」、「獨立建國」無關似的。

邱垂亮原本憂心從彭教授傳承到小英,代溝是否太大,50年前留下的建國願景是否太沈重,蔡英文能否擔當得起。但他在文章中說:「看到彭教授和小英握手,終於讓我釋懷。」

蔡英文是政客,她到處趕場作秀。她也來彭明敏這邊秀一下,拉拉關係,如此而已。她的腦袋裡沒有「正名制憲」、「獨立建國」。跟彭明敏見面、握手後的演講中也沒有提到「正名制憲」、「獨立建國」。這是台灣獨立建國志業或願景的傳承嗎?笑話!邱垂亮「釋懷」什麼碗糕?!他對蔡英文太自作多情啦!他應該為蔡英文腦袋空空憂心忡忡才對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邱垂亮(作者為前國策顧問、澳洲昆士蘭大學教授)
民報  2014-09-20 12:57

▲ 邱垂亮

週六(2014.09.13),小英(蔡英文)出席《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五十週年》的紀念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傳承與超越:邁向台灣民主的第三條路」,之後在她的臉書上說:

握著彭明敏教授溫暖的手,望著您炙熱的眼神,五十年前那位熱情洋溢、勇於投入公共事務,和學生們共同起草《台灣人民自救宣言》的年輕教授,就站在我的面前。當時,國民黨政權凍結了憲法上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遂行專制統治,您和學生們起草的這份宣言指出了人民「自救」這條道路;這五十年來,您也身體力行,和許多前輩一同投入了畢生的精力,追求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握著您的手,感覺責任更重。

看著他們老少兩代台灣風雲人物握手的照片,我很感動,非常高興。夾在他們之間,我們3人勉強可說是隔著3代的台灣人,我們有代溝是很自然的事。彼此要相互瞭解、意念相通、意志相同、行動相似,志業一脈傳承,當然難。如能有一定的相互瞭解、志同道合、志業傳承,真會叫人高興得內心喊讚,祈禱唸出「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我把自己放在他們兩位大人物之間,當然超臭屁的。我不是比美,我是要講一點和他們有緣相識的心裡的話,希望他們為台灣打拼的意念、意志、志業傳承下去,彭教授50年前的建國願景能在小英有生之年完成。

2012總統大選前我和小英無緣相識,面都沒見過。唯一的印像是老友老康(康寧祥)給我的。老康曾和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去北京開會,還是小女生的小英陪去當助理,表現亮麗,讓老康驚豔,大大讚美一番。

大選期間,我在澳洲組織小英之友會,募了一筆錢給她,原因是她的3隻小豬旋風橫掃寶島,令我驚豔,認為她會打贏,把「他,馬的」(馬總統)掃入歷史垃圾堆。

最令我動情的就是彭教授寫的一篇短文《台灣的女兒》(《自由時報》,2011.11.29)。文中他描述她:

日前參加一場「白色恐怖被害者(前政治犯)小英後援會」。……當小英上台時,一老先生,拄著枴杖步履蹣跚,走到台前,一言不發,將一小紅包塞進小英手裡,轉身慢慢走回。不久,又有一老婦人,衣著樸素,彎腰駝背,緩步到了台前,也不發一語,把一紅包塞給小英,一步步走回原位。這個光景,使得不少會眾感動流淚,當張炎憲教授說「在這些老輩的眼中,小英好像自己的女兒」時,腦裡湧出一個「台灣的女兒」的映像。

走過複雜痛苦的歷史,台灣人民終於產生了能夠在世界的舞台上驕傲地代表「真正台灣」的一位女性。她土生土長,身藏河洛、客家、原住民的基因,受過最高的教育,競選總統則與過去不同,不咆哮、不怒罵、不誇張、不做作、不悲憤激昂,一口流利的台語、華語和英語。

她所以有獨特的魅力,因為不是強悍辛辣的女暴君,而是代表台灣女性傳統的溫和柔情,對於支持者,諄諄講理,對於反對者,冷靜辯駁。她之認同台灣,與人民命運相同,自自然然,理所當然。……由老輩看來,好像愛女即將冒險遠行,以紅包祈願一路順風;由同輩看來,好像親密的姊妹即將開始艱難的巨大事業;由後輩看來,好像敬愛的學姊即將接受嚴峻的考驗;大家衷心祝福她。

這是我多年來讀到的最動人的文章,真摯、溫馨、優雅、深邃。讀了這篇文章還不投票給小英的台灣人,真該死。

偏偏就有一半以上的「死台灣人」(我的一位作家朋友的口頭禪)投票給「他,馬的」,讓他再有4年出賣台灣。我失望透頂,和彭教授吃飯,氣得差一點把台灣護照燒掉,決定不再回去投票了。

選完回澳前,在苗栗匆匆和小英見了一面,只講了一句問候的話。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

2013年底回去,14日我的新書《有緣相隨──我的「非回憶錄》發表會,請來了大病初癒的彭教授、老康、陳永興吳釗燮莊萬壽等老朋友,都講了讚美的話,讓老婆月琴感覺非常窩心。

當晚,我在海霸王請客,彭教授、小英、李筱峰,我的4位「高足」,和其他幾位朋友,都捧場,我們相聚、相談得非常盡興。當我要付帳時,我的一位「高足」才告訴我小英替我買單了。

之後,返澳前夕還被彭教授請一攤,一樣相談甚歡。

雖是浮光掠影,匆匆一會,卻在我心裡留下一絲陰影,感覺從彭教授傳承到小英,23代的代溝是否太大?彭教授50年前留下的建國願景是否太沈重,小英千金小姐能擔當得起?要小英負起這個重擔是否公平?等等疑慮一直在我心中若隱若現。

這個代溝的陰影,小英懂不懂彭教授的心情?一直在我心中漂浮,揮之不去。我也想起老友副總統,她不滿小英和柯P柯文哲),是否也是代溝在作祟?

前些日子,立委許添財來澳洲訪問,和他敘餐,他感嘆,民進黨(綠營)美麗島世代(扁、呂、蘇、謝天王)之後沒有人才,後續無人,201416大選堪憂。

這些日子,因為被《Thinking-Taiwan》邀請寫一篇紀念《台灣自救宣言》50週年的文章。文章寫的是彭教授和卡謬(Albert Camus「我反叛所以我們存在」的理念連接。文章寫了,接著又看到913紀念研討會的報導,讀到彭教授的發言、小英的專題演講,我再想起2012總統選舉以來和彭教授、小英有緣相隨的點點滴滴。

彭教授文章描繪的「台灣的女兒」,細讀,我發覺他描繪的「台灣的女兒」,反過來讀,幾乎就是在描繪他自己。她是「台灣的女兒」,他就是「台灣的阿爸」、「台灣的阿公」。兩位溫文儒雅的人格特質、學術修養、政治理念和作為,實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他們台灣人血脈相連之處很多,他們不應該有嚴重的代溝、理念難通、志業不能傳承的問題才對。

彭教授和小英握手的照片,終於讓我釋懷,「安了!」我心裡想,「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我心裡叫。

不僅如此。一樣令我安心、高興的是,不僅小英一定可以完成彭教授50年前擘畫的台灣建國願景,還有太陽花的第4代年輕人,一定也能接棒、傳承彭教授和小英的民主建國大業。

913《台灣人自救宣言》50周年,台教會請彭教授和3位太陽花學運學生吳崢黃守達張芷菱舉行跨世代座談。

3位學生表達了318太陽花的理念,認為馬英九倒行逆施反而是台灣人民最好的導師,今年他們要開始「奪權」參政,扭轉國民黨把持的政權。

張芷菱笑說,很難想像50年前還要去出版社偷印《台灣人自救宣言》,現在只要Po臉書、看按讚數就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啦!彭教授打趣回應,50年前要散佈宣言,得去印刷廠排字、印刷,被密報後可能要進大牢蹲好幾年。前後50年的時空環境,確有強烈對比,引起現場中老族群對時代差異的共鳴。

哪有台灣獨立建國的代溝?哪有台灣民主建國的傳承問題?彭教授到小英再到太陽花世代,中間還有我這7旬老人,約為4代的台灣人,一脈相承,都在為台灣建國打拼。建國不成?彭教授、小英、太陽花不信,我也不信。天佑台灣!

今天920日,應是台灣的「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2014.09.20

-----------------------------

主進步黨新聞稿
民主進步黨網站  2014-09-13

民主進步黨蔡英文主席今(13)日參加「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五十週年:自救宣言再出發」研討會並發表專題演講。以下為蔡主席演講全文:

我們敬愛的彭明敏先生、台教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今天的主辦單位呂忠津教授,以及在坐的各位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受邀出席《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五十週年》的紀念研討會。我從今年主辦單位的海報圖上,看到一朵大大的太陽花,就可以知道,主辦單位舉辦這次研討會期待彰顯的意義了。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傳承與超越:邁向台灣民主的第三條路」。剛剛呂忠津教授致詞時也有提到,當年「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也有提到「第三條路」的問題,於是我們就要回顧這50年來,我們要如何在這條民主的道路上傳承與超越。

今年,對許多關心台灣民主發展的人來說,是個令人振奮的一年。如果將這一年,放在整個台灣民主發展歷史上看,也會是個關鍵的轉折點。三月初所爆發的太陽花學運,不僅震撼了台灣,事實上,也震撼了國際社會。不過,我想對台灣社會更長遠的影響,不僅僅是這樣。事實上,真正讓我們感到震撼,甚至是欣慰的,應該是看到台灣下一代的年輕人,那種面對民主價值遭到踐踏時,那種奮不顧身,極力挺身捍衛的行動與勇氣。

我想,這樣的行動與勇氣,與五十年前,彭明敏先生和兩位學生,在起草《台灣人民自救宣言》時的精神與勇氣,應該是一致的。我們甚至可以說,彭明敏教授與那一代的許多前輩,他們所共同追求的民主與自由,在我們這一代,甚至是下一代人身上,都看到了一些成果。而這些成果,我相信,還會繼續茁壯下去;而只要繼續茁壯下去,台灣人民在未來,將一定能夠實現彭教授在五十年前所勾勒的未來。

不過,要如何從前輩在五十年前,所提出的方向,找到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具體的落實,傳承給下一代之外,甚至提供下一代人能夠超越我們的條件;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

我們知道,自救宣言是1964年,由我們在座的彭明敏教授以及他的學生謝聰敏魏廷朝所共同起草的一份宣言。這份宣言起草的背景,是國民黨政權凍結了憲法上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以遂行專制統治。

這份宣言明確指出了一條道路,也就是「自救」這條路。台灣社會在這條路上,從一九八〇年代開始,我們的民主化開始逐步實現,然而和自救宣言所揭櫫的目標,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

多少年來,台灣人民的心血付出,造就了今天台灣的民主化現狀,然而我們也需要正視,台灣的民主化到今天還是不斷遭到傷害與破壞。這正是「318」年輕學子們必需要挺身而出,捍衛我們民主體制與價值的原因。從「318」學運引發台灣社會對民主的關懷和擁護,我們再一次看到了自救宣言已經有了良好的傳承,自救宣言的精神,在台灣下一代青年的身上,已經得到落實。

今年,適逢《宣言》發表後的五十週年。我們雖然經歷了政黨輪替,民主制度也逐漸被建立起來。但是,這幾年以來的諸多事證,充分說明我們的民主制度並不完備,而且某種程度看起來還相當脆弱;換句話說,我認為,今天我們面對重要課題是:「台灣的民主要如何鞏固」。

具體上來說,這些年來,我們最常看到的,是政府所作出的決策,與社會多數人的意見與意志相違背;核四以及服務貿易協定的爭議,是最好的例子。我們的國會,被多數黨給把持,國會的決議,經常出現執政黨的黨意勝於一切,真實的民意絲毫不被尊重;甚至,執政黨的黨意還經常站在民意的對立面。這代表我們的代議制度出現了問題,也正面臨困境。

台灣的未來,當然由台灣2300萬人來決定。這不僅僅是五十年前《宣言》裡頭所指出的道路,同時也是台灣當前社會所凝聚出的共同價值。我過去曾經多次的提及兩岸關係的未來若要尋求解決,就必須優先建立台灣內部的共識,正是基於這個基礎的主張。

今天,台灣所面對的危機與挑戰,我想,我作為民主進步黨的黨主席,除了提出問題,也必須提出我們提出解決的方法。

第一、對於民主制度,我們仍然必須持續改革:

如同剛才所說的,我們的民主制度已經面臨到必須改革的時期。這個改革,必須要從憲政體制上作出調整。我們代議制度的設計,必須改變現在只有大黨才能夠生存的結構;應當要讓社會中不同的聲音可以進入政治體制裡,立法院的席次與結構應當更能夠反映社會多元的面貌。

現在的國會裡,任何一個大黨只要壟斷了國會的多數權力,就能夠一意孤行地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這正是代議制度的失靈,我認為我們應該要修憲解決這個問題。而除了代議制度之外,我們更應該將屬於人民自決的權利,還給人民,所以我主張應該要修正公投法的門檻與公投審議委員會非民主審查的規定,讓人民可以行使直接民主

第二、我們必須發展自主的經濟產業,擺脫失衡的經貿模式:

台灣固然不能忽略與中國的經濟往來,但是我們對於現任政府持續推動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的經濟政策,以及極不重視台灣產業政策的發展深感憂心與不滿。我們的經濟發展呈現停滯多年的困境,今天,我們需要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因此,我們要規劃出新的總體經濟戰略。

具體上來說,首先,我認為,我們應該要適度調整目前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結構,加強內需產業,並且檢視現有的產業環境,鬆綁法規,尋找新動能,讓創新成為可能,才能夠讓總體的產業結構能夠平衡發展,避免台灣的經濟發展動能,過度受制於外部因素。

其次,則是要調整對外經濟戰略。我們要透過平衡且多元的經貿戰略,有策略的與主要貿易國家強化經貿連結、簽署FTA,更積極爭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譬如TPPRCEP。與此同時,更要啟動台灣經濟與產業轉型的工程,幫助台灣找回新的發展動能。

上個月起,民進黨已經開始召開公民經濟會議。「公民經濟」的概念,在這幾年的國際經濟學界已經有很多討論,它的精神在於,主張公民經濟的人都相信,經濟不止是經濟學家的事,經濟是所有人的事情。

因此,所有的公民都應該對經濟政策有發言權,而政府規劃的經濟政策,也應該思考除了成長之外,關於提高就業與公平分配為關懷的政策方向,因為我們已經發現,過於劇烈而且無法改變的貧富差距,將影響到全球經濟的成長;要解決這個不公平的問題,關鍵不在市場,關鍵在政治。

第三、國家主權的未來,必須讓民主繼續的深化、讓下一代人能擁有一個更完備的民主制度,讓下一代決定他們自己的未來:

學運之後,我們看到許多年輕人說「自己國家要自己救」。但是,我們的國家,到底提供什麼樣的環境,讓他們能夠自己救自己呢?這是一個我們必須嚴肅對待的課題。我們這個世代,是生長在台灣經濟成長最富裕的年代。我們這一代,比起下一代,客觀上的生活條件,我想,應該是相當優渥的。可是,我們這一代,必須要反省的是,我們這代人是否過度的使用了下一代的資源?導致下一代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擠壓?比方說,政府近年來過度的舉債,還有年金保險等等的議題。這些問題,都關乎世代之間的分配正義,都是不同世代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自從我擔任黨主席以來,我相當在意年輕人的聲音。我覺得,我們除了要在經濟政策上,給下一代人,有一個能夠自由、創造的空間之外,我想最具體上的做法,就是鼓勵年輕人參與公共事務,鼓勵年輕人關心國家、關心社會。讓年輕人,透過公共事務的決策過程,自己去決定自己的未來。

而我們最近在積極推動青年參政計劃,找年輕人選里長、扎根地方,辦青年議會,開創年輕人參與、討論公共事務的空間,讓年輕人形成自己的意見和決策。我相信,我們台灣下一代的年輕人,將能夠比我們這一代人更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未來,要自己來決定;台灣人的未來,也只有台灣人可以自己決定。

《自救宣言》發表至今,已經歷經了五十個年頭。台灣民主發展的三個關鍵問題:民主制度、國家主權以及國家的未來,其實早在五十年前,彭明敏、魏廷朝以及謝聰敏先生就已經提出。不過,這三個問題,在歷經了五十年,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持續在面對,而這三個問題,也仍然會是台灣下一代人要面對的問題。

只不過,歷經了幾十年,在台灣許多人的努力之下,這些問題,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已經比彭先生當年宣言提出的時候,條件還要好很多。但我想,面對我剛才所提出的三大困境,我期許,我們這一代的人,能夠再努力的為台灣的下一代,開創一個更好的制度條件,去做我們年輕時候夢想要做,但卻做不到的事情。

我想引用美國開國元勳John Adams講的一段話,來作為我今天專題演講的結尾。它的大意是說,「我們要認真學習政治和戰爭、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學習數學和哲學」。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的職責,即是將民主、自由以及那些前人所舉出的理想和價值,能夠真正的落實在這個國家的制度上。這並不是說,要讓下一代人不再需要追求這些理想和價值;而是,我們應當讓這些價值能夠成為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成為他們日常呼吸的空氣一般稀鬆平常,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追求我們這一代人來不及追求的價值與生活。這個,就是我所說的,台灣民主的第三條路:傳承與超越。

僅以此篇演講,向宣言五十週年的諸位起草人致敬,也是我對於我們這一代人的一點期許;同時,更是對下一代人的期待。

謝謝大家、謝謝!

民主進步黨新聞稿
民主進步黨網站  2014-09-19

對於蘇格蘭獨立公投未獲得通過,民主進步黨認為,這個結果,是蘇格蘭人民決定自身前途的重大里程碑。我們佩服蘇格蘭人以選票表達獨立意願的民主精神,也同樣敬佩英國政府在過程中對蘇格蘭人民自決權利的包容和尊重。因此,這個公投過程,就是蘇格蘭人民的勝利,也是大英國協所有國家和人民的勝利,更是民主價值的勝利。

在公投過程中,蘇格蘭社會各界對自身前途進行了廣泛的辯論,正、反陣營的支持者和英國政府,皆以文明的理據說服選民,其過程和平、理性,而無論立場為何,大家都認同蘇格蘭人民的自決權利是民主的核心價值。而英國政府對蘇格蘭的獨立訴求,以民主的原則來對待,也接受並尊重公投的結果,展現了一個先進的民主國家的風範,也為全世界樹立了典範。

民進黨一貫主張,台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台灣人民來決定,台灣必須堅持我們的民主價值,民主不但是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的基石,更是我們連結世界的重要基礎。蘇格蘭公投展現的民主意義,值得全世界參考與借鏡,更是台灣民主轉型與深化的最佳啟示

邱垂亮
民報  2017-05-28  10:12

小綠女(不是北一女)遇到老綠男(不是民進黨),她笑說:「老師,謝謝你了!」又說:「下次什麼時候回來?」他回答:「不知道,年紀大了。」她再說:「下次回來,要先告訴我。」他心裡罵:「廢話!」他知道,太多重要人物要見她,她都沒時間見,她不會見他。

這次被邀請回去開全球僑務會議,回國3週,離去年10月回去雖只相隔半年,還是近鄉情怯,滿懷憂慮。

最初5天在台北,被彭教授和謝醫師請吃飯,李教授、施教授、許博士等老朋友見面,一大樂事。和彭教授午宴,得知小英總統終於要拜訪彭教授了,很高興。彭教授最近文章越寫越尖銳,但心胸寬宏、慈祥,叮嚀我去慰問剛被他嚴厲但幽默批評的秘書長。

見了小英身邊的幾位重臣大老,細聽他們解釋小英的政治信念和性格、決策和執政風格、政策推展狀況,受益良多,雖不能說真正瞭解了這位身懷絕技、深藏不露的台灣之女、台灣的Angela Merkel(德國總理默克爾),卻也多少有了較為深入淺出的認識、諒解,受益匪淺。

最先見蘇院長,他拍胸脯、滿口答應,年底前一定通過公投法修正案。我也前往林義雄在民進黨黨部前的禁食示威,表示支持、同意520前應通過公投法補正。但對院長的毅然允諾,不滿意卻也高興接受。……

回國的主題當然是對小英政府執政的憂心關切。上次回去關心國政,想推(push)一下小英,讓她走強硬一點的主權獨立建國路線,無功而返,有挫折、失望感。這次回去,本也不死心,想重提建國道路;但回去後和小英的重臣大老再度深談後,終於茅塞頓開,瞭解、回到我是政治學教授應知道的政治道理:政治是可能的藝術(Politics i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但要改變小英的政治性格、心態、作為,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我當然不能完全瞭解小英。不過聽了她身邊親信大老的話後,我的有限認知是:她不是阿扁。如果阿扁是敢衝、敢打的深綠戰將,小英就是深謀遠慮、沈著穩定的淺綠智將。阿扁會做不可能的事、打沒有把握的仗;小英不會做不可能的事、不會打沒有把握的仗。最近我常看NHK的歷史大河劇,阿扁像織田信長,小英像德川家康。

所以,未來3年、甚至7年,小英不會公投正名制憲,不會以台灣之名申請入聯(聯合國),她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她會紮紮實實推動經濟、政治和司法的改革、轉型正義、台灣(不是國家)意識和認同的歷史、文化建構工作。

她不會聽我們這些老綠男、如彭教授、吳資政、辜資政等前輩的話。所以,雖然我還是會理性批評,但不再希望她會回應、接受我的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