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廣場20週年感言【詩】

傅雲欽 2015.07.22


1995923日.台北市政府大樓西南側空地
建國廣場舉辦第10場民眾講台。

19957
對岸中共政權向台灣射飛彈
建國廣場因此成立
我們很清楚,台獨不只是拉下國民黨
還要脫離中國,對抗中國

我們有政治潔癖
選舉是手段,台獨才是目的
官員其次,民眾第一
我們不買民進黨公職高官的帳
蘇貞昌謝長廷要上台也要排隊
也只能講三、四分鐘

我們很努力,也很堅持
但客觀環境惡劣,台獨不是顯學
我們缺乏資源,能力也有限
雖然日以繼夜,聲嘶力竭
也只能唱獨角戲,難以改變大局
1996年「民眾講台」戶外集會停止
2010年「廣播電台」播音也結束

建國廣場成立到今天,剛好滿二十年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集會不常,盛況難再。電台已矣,梓澤丘墟
窗外淡江空自流,昔日的同志今何在?

創辦人林山田教授後來轉去成立建國黨
想走選舉路線,實現台獨建國的夢想
但民眾只想選舉,不想建國
滿腔熱血只好停止沸騰,抑鬱而終

幾個「開場」的幹部也離散了
葉國興後來從政當官,但也有志難伸
滿腔熱血只好暫時停止沸騰
老驥伏櫪,不知台灣被併吞前,有沒有他發揮的餘地
葉博文出錢出力,不忮不求
後來奉獻於二二八紀念館,又偕同林義雄反核四
現在歸隱山林,但也難忘卻這滾滾紅塵
卓榮德後來專修佛法,銷磨銳氣
體認政治不是一切,心靈改造才是根本
幾年前出家為僧,講經說法,普渡眾生
楊汝椿後來在壹週刊揭弊,不畏權勢
是外省人愛台灣的典範
兩年前也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至於其他過去的街頭戰友呢?
死的死,活著的大多已經熱情不再
老的老,忙著養生,病的病,忙著看醫生
有體力的,忙著抱孫

大多數的支持者有台灣心
不過舊習難改,還是那種反對國民黨的心態
沒拉下國民黨不甘心
對民進黨不死心,一再溺愛,一再寵倖
他們不在乎民進黨「維持一中架構的現狀」
他們不在乎民進黨已經反型,成為小國民黨
他們不在乎民進黨媚共爭寵,說「民共無冤無仇」
我們苦口婆心,一再勸說,他們也不聽
以前有迷、迷,現在有迷、
每一次遇到選舉,我們的支持者就要走掉一批
這是我們的悲劇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創造性的少數優於烏合之眾
面對「偉大的台灣人民」,這些話不管用
要找理論健全,意志堅定的人,談何容易?!
牛脾氣,烏鴉嘴
我曾經妄想學摩西,結果卻像耶利米

啊!搞台獨沒有好下場,我早有心理準備
但台獨運動沒落至此,卻是我始料未及
唉!創造性的少數難尋
那就「創造性的單數」吧!
我,一個台獨老兵,單兵作戰

身處社會的邊緣,如同晚年的司馬遷
哀莫大於心不死
熱血依舊沸騰,二十年前的理想不變
即使全部的人都跑去痟選舉
我也要堅持走我們建國廣場的老路
台獨第一,選舉其次

日暮途遠,無從倒行逆施
也沒能力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只能我行我素,笑傲江湖
或許可以繼續精進,成一家之言
這是二十年後的今天
我心裡想著林山田,默默許下的心願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林山田(台大法律系教授)
(原載1995.08.19自立早報第9版)

台灣為要走出中國的陰影,免除中國霸權擴張主義的壓迫與併吞,最迫切需要努力奮鬥的事,就是及早把台灣建立成為一個能與世界各國平起平坐的國家,使台灣在國際政治社會中具備國格,並使二千一百萬人能夠早日結束做為無國之民的痛苦,而在世界上享有國家的尊嚴。

台灣人民長期在各種外來政權的統治下,台灣意識只有存在於極為少數的有識之士,絕大多數的台灣人經過國民黨黨化教育的毒化,媒體的洗腦與宰制,不但毫無台灣意識,反而還會認賊作父,排斥抗拒台灣意識。

五十年來的中國流亡政權在台灣的統治,以一個外來的統治集團宰制台灣在地人,以一小撮人統治一大群人,當然必須拿出劣質的統治技倆,分化並控制台灣人,並且以部份的統治利益籠絡少數熱衷於名利權位的台灣人,充當統治集團的工具或樁腳。在專制的外來政權統治下,人民與政府的關係,假如不是對立的,至少也是冷漠的。外來的政權必須抗拒本土化,才能保留其政治優勢,所以,在教育只做些中國化的工作,在媒體工具上,則只會美化中國,醜化台灣。在這些客觀情勢下,台灣迄今一直欠缺一個台灣社會的共識,舉目環視世界各國,沒有一個社會會像台灣如此地分歧,不少人只想在這個社會謀利詐財,只要賺夠了錢,就一走了之,而不會把台灣社會當作他們安身立命、傳宗接代的地方。

意識主宰支配一個人的作為跟不作為,台灣人想要建國,就必須使台灣人先有台灣意識;否則,建國只是口號而已,口號喊得再響,到頭來還是空中樓閣。面對強權霸道的外國脅迫與人侵,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社會的共識,台灣人有了台灣社會共識,二千一百萬的台灣人才能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齊心合力使用各種有形無形的武器對付共同的敵人。

長期以來,對於台灣社會運動的觀察與參與,認為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包括著作、演講、出版、傳播、討論、評論等六大自由),應是建立台灣意識、培育台灣社會共識的首要工作。經過一百行動聯盟的抗爭,而能廢除箝制政治言論自由的惡法;經退聯合報運動的示範作用,多少改善了一點點平面媒體的劣質性;再經過了無數人的努力,有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了人民的電台,而多少爭取到了一點點傳播自由。凡此種種,雖然有了一些成果,但是距離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尚有一段路要繼續打拚奮鬥。

人是群體的動物,個人與個人之間必須有所接觸,交換意見,彼此有所認識之後,才能形成共識,產生社會群體的力量。台灣人向來欠缺參與公共事務的熱誠,自我退縮而少社會性,凡事吞忍,不想或不敢公開表明己意,而成為統治者心目中的順民。如此的民族性,若不妥加改善,則奢談建國,無異緣木求魚。

自有街頭活動的社會運動以來,總是針對特定的議題,經過非常艱辛的動員,而能號召群眾走上街頭遊行。惟長期以來,在政府的打壓與媒體的醜化之下,加上本已壅塞不堪的道路交通因遊行而更形惡化,而引致一般民眾的反感(或者至少不能獲得他們的認同)等等多元的原因,迄今未能在遊行的隊伍上,充分展現人民的力量,通常只是區區數千人,至多也是二、三萬人而已。豔陽高照,空氣污濁,走得汗流夾背,筋疲力盡,往往走不出什麼名堂。有時遇到政治不中立的機器戰警,還要皮破血流,甚至成為刑案的被告,而淪為階下囚。所以,雖在遊行隊伍上每次總有新面孔出現,但是老面孔則消失了,大家好像輪流出公差走一趟,人數無法累積成長。所以,沒有辦法達到不去則已,一去的話,就是要數以十萬計或是數以百萬計。如此,統治者自然就繼續不把人民看在眼。

因此,為了展現人民的力量,應該改變迄今的運動形式,將動態的街頭遊行,改為靜態的廣場聚集,為了免卻每次動員的辛苦,不必再為發動一次遊行而勞民傷財,有必要在台灣各地找出無數個適當的廣場,舉行定點定時的群眾聚會。

我們不屑再跟統治者抗爭或請願,我們只想喚起廣大人民的覺醒,我們要以聚集的人數,和平地向統治者展現人民的力量。

今後,每逢周末晚上八點,風雨無阻,台北市府前的建國廣場就等著大家的到來。開頭的半個鐘頭,大家彼此交談結識,八點半開始建國節目,至午夜收場。為了買些花、木,美化或綠化台灣家庭,大家會到建國花市。為了保衛台灣的家園,參與台灣的建國,那就到建國廣場﹗我們會計畫生動的節目,吸引有志於建國大業的人,到場參與,彼此結識,打氣鼓勵,培育台灣意識,建立台灣社會共識,而能共同為建國奉獻心力。

朋友們﹗周末與其杲在家中發悶,或者吃喝玩樂,不如到建國廣場,跟些志同道合的人結識交心,做個行動的台灣人﹗而在台灣建國廣場的道路上攜手並進,做些有關台灣歷史的事,將會使你的人生變得非常有意義﹗

是台灣要建國,不是只有台北市要建國,所以,建國廣場要廣設於台灣各地,台北市政府前的建國廣場只是開個頭,希望全國各地的有心人能夠紛紛起而跟進,建立無數處的建國廣場,全國風起雲湧,台灣建國廣場才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