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廷需要治療,又有危險性嗎?那柯文哲呢?

傅雲欽 2014.12.24

                             ▲ 狂人柯文哲                                                                                                                                           ▲ 狂人希特勒           

學運領袖陳為廷最近宣布要參選立委,昨天又自爆曾對女性襲胸。有人大失所望,說陳為廷需要治療,而非參選,政治權力對他和別人都會很危險云云。

陳為廷是否需要治療,我不知道。他取得政治權力是否對他和別人都會很危險,我也不知道。無論如何,陳為廷還年輕,可塑性高,矯治可能性極高,不像五、六十歲的人,如柯文哲這個亞斯伯格症病人,已經定型,很難矯治。何況,立委採合議制,一個立委亂搞,影響不了大局,不像獨任制的高官,如柯文哲擔任的市長,一聲令下,影響萬民。

大家那麼在乎陳為廷當立委,卻不在乎柯文哲當市長,真奇怪!

我早就說過:「投機政客柯文哲有精神上的疾病亞斯伯格症。亞斯伯格症是輕度的自閉症,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的一種。患者有社會性互動困難、溝通障礙和興趣狹隘的情形。這種人適合在實驗室格物致知,不適合處理人際關係,如從政。柯某應該去治療、學習,不是一下就去當市長。」(見拙作《亞斯伯格病人愛做官,就像「跛跤興跳童」》一文,2014.08.14。)

柯文哲這傢伙三白眼一翻,牛角尖一鑽,會天下大亂。他這個傢伙才需要治療,而且有危險性啊!

至於陳為廷,愚見以為,襲胸如同政治抗議活動上的丟鞋、辱罵官員、衝入立法院,是違法犯禁的行為。一般乖寶寶不敢這樣做。陳為廷有這樣的衝動,是敢踩紅線的冒險者。從政治的觀點看,他具有革命家的性格。因此,他應該比較適合在社運團體中從事街頭抗議,不適合如蔡英文之流那樣,在體制內「理性問政」。

不過,台灣的政治不正常。現在的立法院更是烏煙瘴氣,聚集了一群老氣橫秋的藍綠禿鷹在搶食「中華民國」的剩餘價值。它需要另一個如同當年朱高正那樣的頑猴孫悟空去鬧一鬧。如果陳為廷能夠昇華襲胸的熱情,轉到立法院當孫悟空,我不反對他參選立委!但如果他不想到立法院當孫悟空,只想當民進黨的跟屁蟲,我就不贊成!

▲ 三白眼柯文哲

▲ 三白眼鄭捷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自由時報  2014-12-23

▲ 陳為廷投入苗栗立委補選,製作人形看板宣傳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陳為廷要參加苗栗立委補選,造成政治驚嘆號!……二十四歲的大男孩甚至坦承自己曾經犯過錯誤,他要向一些女性致歉。……

問:你在參選聲明提到,朋友曾勸告,你又不是什麼道德完人、不應冒著被人格謀殺的風險投入補選,什麼意思?

陳:有一件事情,我放在心裡很久。

我曾經在大三那年暑假,因為在大眾運輸工具上,觸碰了隔壁女乘客的胸部,而進了警局,最後在女方同意下,檢察官決定緩起訴;大四那年,也曾在夜店舞池裡面,有不當的肢體觸碰,接受學校性平會的決議,開始心理諮商。在感情上,我也曾讓一些女孩受傷。

這幾年來,這些事一直造成我很大的心理壓力。我不想隱藏這些曾犯過的錯誤,因為你問起,我須誠實面對,現在也是說出來的時候,向當事人表示歉意,也供大眾檢視。當然,在這裡重提往事,其實覺得很不安,因為涉及另兩位當事人。我還要為再提起這件事,向兩位當事人道歉。

我知道參與選戰,必然得將自己這樣的過去攤開,但我還是希望能有這次機會,讓我們的理念落實。剩下的,就交給社會評斷。

平路
蘋果日報  20141224  13:25

昨天的記者會,陳為廷說他在面對錯誤,但重要地是,不只錯誤,更關係著創傷。認錯容易,難的是,他有沒有(包括有沒有能力)面對自己的創傷?讓他自己認知到,重複這類性騷擾行為(至少發生兩次),屬於某種病態。

人心的幽微之處,文學作品看得更清楚。【洛麗泰】小說裡,男主人翁為什麼猥褻女童?許多年前的夏天,與同齡的小女孩安娜貝爾有一段蒙昧的探索的愛慾,安娜貝爾染病死了,從此,任何「正常」關係都不可能取代當年的刺激強烈度。文學作品的深意是,沒有安娜貝爾遺下的創痛,不會有洛麗泰的致命吸引力。

「戀童癖」的「癖」,指涉著成長經驗中的創傷,如同襲胸行為,豈止「癖好」或「一時衝動」之類的字眼足以形容?

陳為廷需要做心理治療,如果隨便做做,只為了在法庭或學校「性平會」結案,無論他日後是否從政,在哪裡都是社會的隱憂。某一個時刻,又一位女性會驚恐,在心理上罩下陰影、生命留下悲傷的烙印。

而陳為廷需要痛切理解到,浮現的只是冰山上層,創傷的根源,遠比本身知道的更為深沈。若沒有如實面對,無論生涯選擇是什麼,無論在公共領域是否有貢獻有建樹,對他個人,未曾平復的創傷,如同周而復始的夢靨,這副枷鎖他會背負許多年。

唐心北(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
蘋果日報  20141226  12:04

陳為廷先生從宣布參選到火速退選,這幾天媒體大陣仗的探討陳先生所涉及的性犯罪事件,主要是因為性侵案件不只對受害者本人造成身心嚴重之傷害,且對其受害者家庭心理與情緒造成負面影響,更對其所生活的社區鄰里(尤其是婦女)造成被害恐懼感。過去心理衛生與精神醫療界,花了許多人力與時間處理性侵受害人,成效有限,且無法遏止一再有人受害,原因就在於加害人再犯的問題頗為嚴重。

此外,各種類型的性罪犯有共通的特異性─善於欺騙、隱瞞、否認等,而這樣的特質是否會反映在其從政之後的行為模式上,是大家沒有說出口的「道德瑕疵」所關切的核心吧?

近三十多年在性犯罪領域的研究探討,已逐漸辨認出一些與性侵害犯行有關的因子;其中某些是早期的前置因子(又稱為靜態因子、是不可改變的),如:紛亂的家庭史、幼年期母親或親職缺席或忽視,和孩童期的身體虐待或性侵害,皆暗示了不安全的依附關係。而立即或近期因子(又稱為動態、是可改變的),如:負向情感(憤怒、挫折、拒絕、憂鬱和孤獨)、認知扭曲(去抑制的思想型態、對婦女和兒童的負向態度)、相關技巧的缺陷(社會競爭力不足)、與整體性特質(同理心匱乏),是常被提及的。

作為一位精神科醫師,「相信人會改變」一直是支持我從事精神醫療與犯罪矯治工作的根本信念!個人十多年來從事性罪犯的鑑定、再犯評估與社區治療處遇工作,我一直相信,若能提昇加害人的內在自我克制力量,可有效降低與預防再犯。而受害者同理心正是加害人的內在自我克制力量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透過同理心的瞭解與接納,個體經驗到自我的存在,進而與重要他人建立信賴與依附連結;也透過此一經驗的學習與瞭解,發展人際、社交,建構親密夥伴關係。

心理動力學的觀點來看性侵害犯行,性侵害是一種攻擊行為。性加害人主要訴求的並非性慾的滿足,而是藉由「性」來表達他們的憤怒權力。它是一種心理功能障礙的現象,常因情感軟弱、或不能處理自己需求而產生的不安全感衍生出暴力行為。性罪犯最主要的心理缺陷為:與他人(包括男性及女性)缺乏親密關係,不太能流露溫暖、信任、憐憫及同理心,人際關係缺乏相互依存、互惠及誠懇的分享。這種障礙使他們的人際關係陷入窒礙難行的困境;這樣的人際關係,常使其在壓力下藉由「性」來宣洩,以性犯罪作為最後,但也最具危險的處理方法。

強暴犯對親密感的渴求是性侵犯行的一種動機,而親密感的反向-孤獨感-導致攻擊明顯增加。性加害人在建立或維持與他人的關係上缺乏能力;在性侵犯行的發展中,孤獨感經驗與缺乏密友是非常重要的;孤獨感與拙劣的人際關係技巧是性加害人的特質,他們特別在困惑、有壓力、憤怒時,會展現以「性」來表達的行為。而認知扭曲如:否認、淡化、偏見、合理化,和怪罪受害者被認為是用來緩和伴隨這些行為的焦慮、罪惡,或羞恥感。

一些人在媒體上作各種分析,實際上對陳某人是不公平,也對其人格產生更多的傷害。過多的分析解釋是否會讓一些人「合理化」其行為?而精神醫學與心理專家真的可以透過這樣的分析就認定這個人如何嗎?我個人並不喜歡將犯罪行為「疾病化」,惟有當事人自己感受到此一行為對個人生活適應及其人際關係產生困擾,主動尋求協助,才將其視為「病人」。

但無論如何,這樣的分析與探討,都還是要回到陳先生自身的經驗與內在世界去印證,才能讓她感受到「被同理」,也只有他能先同理自己,也才有能力去同理被害人,進而抑制犯罪。

事實上,我還蠻擔心陳先生的未來。國外實施梅根法案後發現,一些在社區的性罪犯因個人資料與住居地曝光,被社區排斥、找不到工作,最後走上絕境…,現在他的處境更是艱難。個人企盼媒體與社會能停止對陳先生的一再探討,多給予關心與支持,畢竟,他有勇氣面對自己過往的錯誤,也願意道歉。我們也該給予適度的肯定與必要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