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死在這裡只是笑話【詩】

──給賓拉登

傅雲欽 2011.05.03

201153日美國聯邦調查局網站上的10大通緝要犯名單
賓拉登被標注為已死亡。
(圖:維基百科 奧薩瑪·賓·拉登

197922歲的你
沙烏地阿拉伯富商之子
蘇聯入侵阿富汗干你屁事
你竟拋棄錦衣玉食
到阿富汗餐風宿露
踏上對抗強權的不歸路
也拉開了一場悲劇人生的序幕

對抗蘇聯不過癮
還想勒美國的虎鬚
幾枝AK47想抵擋巡弋飛彈
幾本古蘭經想對抗世界超強
切‧格瓦拉也沒有你這樣的勇氣
你真不自量力

911那駭人聽聞的一擊
只有聲光效果,巨人不動如山
飛蛾撲火的一群人
要多少恨才能讓你們視死如歸
要多少恨才能讓你們看不到那兩棟大樓數千條生命
要多少恨才能讓你爬上通緝犯排行榜的第一名
新月對十字架的宿怨難消
其實雙方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手足相殘何時了

貼著大大的恐怖份子標籤
天價的懸賞獎金
間諜刺探,衛星掃描,天羅地網
你居然還能流亡了十年

這一天總算來了
不是最後的審判,而是不經審判
電影「慕尼黑」場景重現
不像伊拉克的海珊舉雙手投降
你拿槍反抗至死
像智利的阿葉德

你的屍體被丟入大海
死無葬身之地
求不仁得不仁
對抗強權的下場就是如此

四百年來外來強權進進出出
台灣人民隨遇而安
好了傷疤忘了疼,也忘了恨

面對虎視眈眈的強權中國
台商西進,陸客東遊
台灣人民賺錢第一
管他日月潭的遊艇掛什麼旗
吃飽穿暖,管他什麼尊嚴
Chinese Taipei聽慣就好,管他什麼國格

台獨不如疆獨、藏獨,不列入中國的恐怖組織名單
這裡沒有聖戰,只有選戰
沒有開打,只有和解共生
沒有恐怖份子,只有理性溫和的政客
大英:不統、不獨、不武──凍蒜!凍蒜!
小英: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凍蒜!凍蒜!
人人都記得,連獨派都記得朱鎔基的話
「搞台獨沒有好下場!」

台灣人民不喜歡冒險家
你的死在這裡只是笑話
只是一條可以炒兩、三天的新聞
連那些扁蟲也沒有為你的「司法人權」說一句話
大家一副買辦的嘴臉
引用CNN的觀點
「頭號恐怖份子,該殺!」

-----------------------------
參考資料
-----------------------------

外交部新聞稿  2011-05-02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美東時間本(5)1日晚間1130分公開宣布,蓋達組織(Al-Qaeda)首腦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已於本月1日在與美軍槍戰中身亡,他的遺體目前在美方戒護之下。

我國基於國家利益與美國及國際社會其他成員的共享價值,一向與美國等國家在反恐方面合作密切。賓拉登為美軍擊斃彰顯國際反恐努力的顯著進展。然而打擊恐怖主義工作乃一複雜而長期的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持續合作。我與美國在全球反恐合作成效良好,包括大港倡議、貨櫃安全計畫、恐怖份子情資交換等各項計畫均持續長期進行,我國將繼續為全球和平與穩定貢獻心力。

美國務院亦隨即對美國海外公民發布旅遊警訊(travel alert),建議密切注意相關發展。我政府對於美國等外籍人的安全,已請相關警政單位加強注意防範及保護,外交部亦將持續關注賓拉登死亡後對國際旅遊安全的可能影響,隨時調整因應並向國人說明。

自由時報  2011-05-03

〔編譯陳泓達、駐美特派員曹郁芬/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一日深夜宣布,九一一事件主謀、全球頭號恐怖份子「開打」組織首腦賓拉丹已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城近郊一座豪宅內,遭美軍特種部隊擊斃,且已確認其身分。消息傳來,不僅美國民眾隨即湧上街頭歡呼慶祝,各國領袖也稱此為反恐一大勝利,在此同時,美國本土、全球各地美軍和使館也提高警戒,慎防開打份子反撲洩憤。

歐巴馬一日深夜,在白宮東廂發表全國電視演說,宣布賓拉丹死訊,他要向那些在開打恐怖行動中痛失摯愛的家庭說,「正義已獲得伸張」。歐巴馬說,賓拉丹之死是美國抗擊開打迄今最重大的成就,但他也警告,開打不會因此罷手,並重申美國並非與伊斯蘭為敵。任內遭遇九一一恐怖攻擊、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不論死活」全球追緝賓拉丹的前美國總統布希,也發表聲明向歐巴馬和參與行動相關人員致賀。

這是歐巴馬上任以來在國安戰線上的最大成就,美國官員表示,在掌握確切情報後,歐巴馬四月二十九日下令中央情報局和海軍海豹突擊隊(SEAL),對伊斯蘭城西北方城市阿波塔巴德一座豪宅發動直升機突擊行動,除擊斃賓拉丹外,另有賓拉丹親信及其兄弟、賓拉丹一名已成年兒子,以及一名據稱被迫充當人肉盾牌的婦女喪生。

官員表示,賓拉丹在過程中開火頑抗,後來被擊中頭部喪命。美軍將賓拉丹屍體運回阿富汗,並在DNA比對百分之百確認身分後,按照伊斯蘭教傳統予以海葬。匿名美國官員強調,歐巴馬決定採取「積極行動」制裁賓拉丹,無意留活口,因此這起突襲行動是「獵殺」而非「拘捕」賓拉丹。

儘管專家認為賓拉丹已不具有實際指揮恐怖行動的能力,做為精神象徵的成分較高,但由於他的死訊被視為有助於降低全球安全風險,股匯市應聲上漲,油金則雙雙下跌。

消息傳來,大批民眾聚集在白宮前的賓州大道、紐約時報廣場、世貿中心遺址等地歡呼慶祝,許多人揮舞美國國旗或將國旗披在身上,高喊「美國!美國!」還有人高唱國歌,駕駛人表示慶祝的喇叭聲響徹夜空。紐約市長彭博在聲明中表示,紐約客等這個結果等了十年,希望此事能為九一一事件罹難者家屬帶來安慰。

網路上的激進伊斯蘭論壇則湧現大量貼文,與巴基斯坦神學士一樣揚言展開報復行動。在賓拉丹的故鄉沙烏地阿拉伯街頭,則有許多人對賓拉丹死訊感到悲傷。

在這場獵殺行動中,最尷尬的莫過於美國的反恐盟友巴基斯坦。巴國追剿開打不力,早已為美國所詬病,賓拉丹所在的阿波塔巴德就位於首都近郊,藏身處附近就是軍校,但美方在採取行動前顯然刻意隱瞞巴方。如今賓拉丹遭格斃,華府與伊斯蘭城的關係是否生變,巴國在美國全球反恐行動中的角色將如何定位,值得觀察。

自由時報 2011-5-3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挑戰「異端」美國強權,奧薩瑪.賓拉丹建立了即使在他死後也能發動「聖戰」的全球網絡、策劃了史上最血腥的恐怖攻擊。這名九一一事件主謀雖然終在美國鍥而不舍的緝捕中伏法,但在西方眼中是邪惡化身、在追隨者心目中卻又如神一般的賓拉丹,一生故事將會一直以不同的方式解讀、流傳下去。

一九五七年,賓拉丹出生於沙烏地阿拉伯一個有五十四個小孩的富商家庭,父親在他年幼時墜機身亡。生性害羞的賓拉丹青少年時期就以虔誠著稱,他每週聆聽聖城麥加的佈道,深深著迷於當時席捲沙國的瓦哈比教派原教旨主義,這也是其步上激進伊斯蘭之路的開端。

取得土木工程學位後,一九八○年代,一百八十公分、留著落腮鬍、瘦高的賓拉丹前往巴基斯坦加入阿富汗對抗蘇聯入侵的戰爭,時任指揮官的他以勇敢與富機智聞名,家族財富顯然也讓他提升不少知名度。當時,賓拉丹希望以金錢與武器支持反蘇聯佔領的「聖戰」,與美國利益不謀而合,但不久後,他的目標逐漸與西方漸行漸遠,據說賓拉丹就是在蘇聯佔領進入尾聲階段協助創立了「開打」,他在此階段演講有段批評美國說:「我們買美國商品,就是謀殺巴勒斯坦人的共犯。」

一九九○年,賓拉丹人生出現大轉折。當年美軍進駐沙國,準備將伊拉克軍隊逐出科威特。賓拉丹大聲疾呼,試著說服政府不要讓非穆斯林軍隊進入先知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土地,不過沙國領導人為保護石油支持美國,賓拉丹當時大肆抨擊利雅德與美國走太近,惹毛沙國高層,最後被撤銷沙國國籍。

被撤銷國籍後,賓拉丹與家人斷絕關係,九一年先搬到蘇丹,接著再現身阿富汗,靠著慷慨、共同穆斯林意識形態,很快打入神學士核心。在那裡,賓拉丹幾乎每天都與追隨者練習丟炸彈、射擊、籌備聖戰,至此也因此成為華府頭號敵人。

一九九八年,開打發動賓拉丹指揮下的第一場攻擊,犯下肯亞與坦尚尼亞的美國使館爆炸案,炸死兩百多人,兩年後的二○○○年十月,開打攻擊葉門外海的美國戰艦,即便是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之後,雖然開打在美方緝捕下勢力大減,美國懸賞兩千五百萬美元緝拿的賓拉丹都還有能力鼓動新生代恐怖份子,以他之名發動攻擊。

曾與賓拉丹在洞穴共處十天的倫敦阿語報紙「阿拉伯聖城報」編輯阿特萬表示,賓拉丹把自己塑造成從以色列手中解放阿拉伯土地、讓人民重拾榮耀的另一種選擇。他曾在受訪時表示,「美國沒辦法活捉我,我可以被消滅,但我的使命不會」。或許如伊斯蘭論壇留言「奧薩瑪可能遇害,但他的聖戰訊息不會消失。兄弟姊妹們,我們等著看,他的死將因禍得福」。

自由電子報 2011/5/4 21:30

〔本報訊〕美國軍隊圍捕開打組織(Al-Qaeda)首腦賓拉丹(Osama Bin Laden)後,並未帶回美國進行法律程序判刑,而是逮捕後立即格斃,隨後並將其海葬。逮捕開打組織首腦賓拉丹為國際大事,各國皆出現指責聲浪表示美國扭曲正義,何不生擒,並對為何攻擊手無寸鐵的賓拉丹表示不滿。

美國自視為全球警察,視維護全球國際穩定為要責。日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召開記者會證實賓拉丹一死,各國便開始出現不少指責聲浪。

澳洲知名人權律師羅柏森(Geoffrey Robertson)與前西德總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一致認同表示,美國格斃賓拉丹後隨即海葬已違反國際法的行動。羅柏森表示,真正符合正義的行為應是將賓拉丹帶回美國提起訴訟,並加以判刑。

荷蘭國際法專家柯諾普斯(Gert-Jan Knoops)指出,美軍應該將賓拉丹帶回美國進行審判動作。國際與人權組織紛紛開始針對美國處置賓拉丹做法表示意見,但也有專家指出,美國這樣的做法只是想解除賓拉丹可以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的機會,以免後患無窮。

自由電子報 2011-5-6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至於賓拉丹是如何被擊斃,繼他開火頑抗、先被擒再處決之說後,美國官員五日又有新說法,指出衝入賓拉丹住處的海豹突擊隊員看到他似乎想撲拿武器,因此開槍射殺他。之後突擊隊員在現場找到包括AK-47步槍等隨身武器。而且由於忘了帶皮尺,一名隊員得躺在賓拉丹屍首旁邊,以估算他的身高。……

雖然美國拒絕公佈殺害賓拉丹現場的屍體照片,但路透五日卻公開了現場照。這批照片是巴國安全官員在美軍突襲行動結束後不久,進入賓拉丹宅邸拍攝,後來將照片賣給路透,拍攝時間是在二日清晨。

最早拍攝的屋內照片中,可看到三名男子倒臥血泊之中,鮮血從他們的耳朵、鼻子與嘴巴裡流出,其中兩名男子穿著傳統巴基斯坦袍子,另一人身穿T恤。路透相當有把握照片並未造假,因為有拍到毀損的直升機,與二日其他來源拍到的照片相符,而且這批照片有連續性、像素都相同,應該沒被動過手腳。

一些歐洲國家與穆斯林世界譴責美國違反國際法,將手無寸鐵的賓拉丹擊斃而非逮捕。美國官員透露,在四十分鐘的任務行動中遭突擊隊槍殺的五人僅一人開過槍。美國司法部長霍德告訴參議員說︰「這項突襲是針對合法的軍事目標展開的國家自衛合法行動。

該突襲行動的另一位焦點人物就是賓拉丹最年輕的太太艾莎達。二十七歲的她因撲向海豹突擊隊員而小腿中彈,目前她在巴國一家軍醫院療傷。巴國政府四日拒絕美國調查人員入院偵訊她。

艾莎達是賓拉丹最年輕的妻子,十七歲時與賓拉丹在阿富汗結婚。她出生於葉門,據稱這樁婚姻是為了強化賓拉丹與葉門的連結而做的安排,艾莎達的父親對此感到驕傲。

賓拉丹一度將妻子送回葉門以保護她,不過艾莎達仍回到丈夫的身邊。她向巴國調查人員供稱,他們自二○○五年起住在遭突襲的建物內。巴國官員透露,艾莎達康復後可能被遣返回葉門。如此恐阻止美國取得賓拉丹在巴基斯坦時的重要情資,更坐實巴國情報單位實際上包庇賓拉丹的指控。巴國軍方五日聲明,未來若美國再採取片面突擊行動,將會檢討兩國合作關係;不過,前往羅馬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指出,兩國仍將持續合作。

自由時報  2011-8-3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今年四月底美國海豹突擊隊完成擊殺九一一事件首謀、「開打」恐怖組織領袖賓拉丹的任務,最新一期的「紐約客」週刊披露,儘管白宮總是堅稱,如果賓拉丹投降就能免於一死,但事實是美國從來沒有想要留他活口。

這篇報導直接挑戰了白宮宣稱曾有意逮捕賓拉丹的說法。此外,報導還首度披露,美國曾考慮對藏匿於巴基斯坦阿波塔巴德豪宅內的賓拉丹進行轟炸,該構想獲得美國國防部長蓋茲的全力支持。但因不知豪宅內是否有地下碉堡,以及若要摧毀地下碉堡,炸彈威力恐將讓阿波塔巴德猶如「地震」,因此被歐巴馬總統否決。另一個行動構想是挖地道,但因當地是沖積平原,地層鬆軟,所以作罷。

報導透露,美國從來都不想讓巴基斯坦知道該任務,因為眾人咸信巴國不可能保密。在行動前四天,中情局長潘尼塔詢問高階情報官,有幾成把握該豪宅主人是賓拉丹,答案從九十五%降到僅有四十%。

在擊殺賓拉丹過程中,他的兩個妻子試圖掩護他,最小的妻子高吼,一名隊員對她的腿部開槍,然後緊抱兩女,以防她們身上有爆裂物傷及同僚。另一名隊員以M4步槍對準賓拉丹扣了扳機,然後透過他的無線電通報︰「為了上帝與國家,傑羅尼摩、傑羅尼摩、傑羅尼摩。」傑羅尼摩是擊殺賓拉丹的代號。海豹突擊隊又補充︰「傑羅尼摩,EKIA(敵人在行動中遭殲滅)。」接著醫護人員抽取賓拉丹的骨髓和DNA樣本,最後把屍體送上直升機運回阿富汗。在處理賓拉丹屍體問題上,美國曾詢問沙烏地阿拉伯,是否願意讓他回國安葬,但未獲沙國同意,因此美國採取海葬。

至於是誰擊斃賓拉丹,據「紐約客」指出,歐巴馬輪流接見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隊員,從未問及是誰打死賓拉丹、是誰冒死緊抱可能穿炸彈背心的賓妻,這起英雄事蹟公案就留待後人解密。

蘋果日報  2011100100:42

美國與基地組織的抗戰,再度獲得重大勝利。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一架無人飛機,今天在葉門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份子奧拉基(Anwar al-Awlaki),他是美國優先通緝的「世界級恐怖分子」。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表示 :「奧拉基身亡,對基地最活躍行動的分支機構來說,是一大打擊。這是另個重要里程碑。」

奧拉基被美軍擊斃,對基地組織是一重大打擊。奧拉基早年曾在美國各地清真寺宣教,教眾包括2001911基地組織恐怖攻擊的劫機者。……

自由時報  2011-10-2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開打」恐怖組織葉門分支領袖、有「葉門賓拉丹」之稱的奧拉奇遭到美軍無人機擊斃,美國總統歐巴馬稱之為「打擊開打組織的里程碑」。不過美軍在海外狙殺具有美國國籍的開打組織成員,不僅有違反國際法之虞,還可能違反美國憲法。……

美國公民自由論者與穆斯林,質疑政府怎能只基於秘密情報,就在未經過審判的情況下,直接處決美國公民。也有其他專家認為,美國應該先嘗試逮捕他,帶回美國受審。

美國聖母大學國際法教授歐康諾表示,由於奧拉奇有葉門與美國的雙重國籍,代表他也受到美國憲法保護。他認為,依照美國憲法,歐巴馬總統做了「很有問題的行動。」

美國司法部曾就奧拉奇問題發布秘密備忘錄,授權讓奧拉奇成為攻擊目標。備忘錄完成前,白宮資深律師團隊已審視所有法律相關疑慮,政府內部無人對狙殺奧拉奇合法性有異議。歐巴馬政府主張合法的論點有三:第一,他對美國有立即性威脅;第二,他加入開打組織,而開打是國會授權的反恐戰鏟除對象;第三,他在葉門,難以逮捕受審。

奧拉奇是中情局狙殺或逮捕名單中的首位美國公民,且事前送交美國國安會尋求同意。一名前情報高級官員表示,若不是司法部這份書面意見,中情局絕不會殺害美國公民。

德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切斯尼認為,根據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非經正當法律手續,美政府不得剝奪人民生命、自由或財產;但由於奧拉奇○九年曾預謀引爆飛往底特律的班機,去年又試圖在兩架貨機上放炸彈,美方認為其對美國造成實際威脅,和單純恐怖主義支持者不同。且他遭逮捕的機率低,因此美國有合法權利採取行動。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和其他公民自由團體,去年曾代表奧拉奇的父親,企圖阻止歐巴馬政府狙殺奧拉奇,但遭到地方法院以無司法管轄權為由駁回。

為狙殺奧拉奇,美國中情局在葉門追蹤他兩年,去年他遭葉門軍隊包圍但逃脫,五月他被無人機鎖定,但飛彈沒命中。這次中情局從阿拉伯半島一處新設立的秘密基地出動無人機,順利鏟除他。

自由時報  2012-2-13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開打」組織領袖賓拉丹的妻舅札卡里亞‧艾沙達(Zakaria al-Sadah,在十二日出刊的訪問中透露,賓拉丹生前不希望他的孩子步上自己的後塵,從事恐怖主義活動,「不應該跟隨我走上聖戰的道路」,力勸孩子到西方去接受好的教育、平靜過日子。

現年廿四歲的艾沙達,是賓拉丹的第五個妻子、現年廿九歲葉門籍的雅茉‧艾沙達的弟弟,他在英國週日泰晤士報的訪問中說,賓拉丹曾告訴自己的孩子和孫子女,「到歐洲、到美國去,受好教育」,力勸他們「要念書,平靜過生活,不要做我現在所做、或者已經做的事。」

賓拉丹去年五月二日在巴基斯坦阿波塔巴德藏身的豪宅遭美軍擊斃,當時雅茉和賓拉丹的另外兩名妻子,以及九名子女、孫子女也在現場,其中賓拉丹較年輕的兩名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孫子、一名孫女的照片也隨這次專訪首度曝光。

艾沙達說,這些賓拉丹的家人已遭巴國拘禁在首都伊斯蘭城一棟公寓數月,由巴國三軍情報局人員嚴密看守。雅茉為了保護賓拉丹腿部中彈後,和艾沙達於去年十一月起獲准會面數次。艾沙達說,這些孩子目睹賓拉丹喪命的心理創傷還沒恢復,其中受創最大的是十二歲的女兒莎菲雅,三名妻子也曾絕食抗議遭拘禁。

巴國政府去年十月曾說,已解除對賓拉丹家人和艾沙達的旅行限制,准予接雅茉等人回家,但艾沙達說,巴國至今仍拒絕放人。